电潜泵井泵下掺稀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模型研究
预测井筒压力及温度分布的机理模型

比焓梯度dh 由下式计算[1] dz
dh dz
=
Cp
dT dz
-
C
p
ΑJ
dp dz
,
式中, C p 为流体的定压比热, J (kg
汤姆逊系数, K Pa; 对于气体[2]
(5) K) ; ΑJ 为焦耳 2
ΑJG =
1 CpG
1 ΘG
T Zg
5Z 5T
,
(6)
对于液体, 其压缩系数非常小, 可以近似认为液体不
0. 629 0. 644 0. 666 0. 698
0. 820 0. 842 0. 872 0. 910
1. 050 1. 080 1. 110 1. 150
1. 400 1. 440 1. 480 1. 520
1. 690 1. 730 1. 770 1. 810
2. 000 2. 050 2. 090 2. 120
可压缩, 则
ΑJL = - C p1L ΘL.
(7)
根 据假设条件, 可得单位长度控制体在单位时
间内的热损失为[3 ]
q=
2ΠrtoU tok e rtoU tof ( tD ) +
ke (T f -
T ei).
(8)
式中, T f 为流体温度, K; T ei 为地层初始温度, K; U to
为总传热系数,W (m ℃) ; rto 为油管外径, m ; ke 为
2. 440 2. 480 2. 510 2. 540
2. 770 2. 810 2. 840 2. 860
5. 00 0. 373 0. 511 0. 745 0. 958 1. 200 1. 560 1. 840 2. 150 2. 560 2. 880
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计算方法在多相管流压力计算中,需要油藏流体的高压物性数据,而流体的高压物性对压力和温度非常敏感,因而准确预测多相流体的温度是压力梯度计算的基础。
另外,油藏流体沿井筒向地面流动过程中,随着不断散热,其温度将不断降低,油温过低可能导致原油结蜡,因而多相流体温度的准确预测对怎样采取防蜡措施、是否增加井口加热设备等也是很重要的。
国内外对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早在1937年,Schlumberger 等人就提出了考虑井筒温度分布的意义。
五十年代初期,Nowak 和Bird 通过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解释注水和注汽剖面。
Lasem 等人于1957年首先提出了计算井筒温度分布的方法。
Ramey.H.J 于1962年首先用理论模型描述了井筒中流体温度分布于井深和生产时间的关系。
Ramey.H.J 从能量守恒的观点出发,建立了计算井筒温度分布的能量守恒方程JdW dQ J g uduJ g gdZ dH l c c -=++(2-8)Ramey.H.J 利用该模型推导了向井中注入液体和气体时的温度分布公式。
当注入液体时:Azl e b aA t T b aA aZ t Z T --+++-=])([),(0(2-9)当注入气体时:A zl e c a A b t T c a A b aZ t Z T -⎥⎦⎤⎢⎣⎡⎪⎭⎫ ⎝⎛±+-++⎪⎭⎫ ⎝⎛±-+=7781)(7781),(0(2-10)式中: []Ukr t Uf r k W A c 112)(π+=Eickmeier 等人于1970年在Ramey.H.J 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关于注液和产液期间液体和井筒周围地层间热交换的有限差分模型。
计算过程中,将油管、套管、水泥环及地层的传热全都考虑在内。
但作者仍然只是研究单相流体的温度分布,传热计算中把流体的物性等都看作是常数。
后来,Satter 对注蒸汽是相态的变化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基于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模型

基于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模型陈德春;姚亚;吕飞;张舒心;肖良飞【摘要】针对目前潜油电泵井动液面实时监测困难,影响生产效率与效益的问题,基于潜油电泵井生产系统的构成和机采设备的工作原理,考虑油套环空中液面以上气体的热辐射、液面以下液体的热传导作用和电机、电缆发热等影响,建立了"四段法"潜油电泵井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研究分析了实时监测的地面电参数与潜油电泵输入功率、泵有效举升高度、泵吸入口压力的内在关系以及潜油电泵的工作特性,推导了基于地面实测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模型.现场17口油井资料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准确度较高,井筒流体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75%,动液面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98%.该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地计算潜油电泵井动液面,为潜油电泵井智能化管理和实时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solving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wells with electric submersiblepump( ESP )that real-time monitoring of dynamic liquid level is difficult and therefore affec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fluid temperature in wells with ESP is built with'four-sect method'considering thermal radiation of gas above liquid level in casing-tubing annulus and thermal radiation of liquid,heating of motor and electric cables be-low liquid level,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production system of wells with ESP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mechan-ical production equi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electric parameters monitored in real time and input power of ESP,effective lifting height of pump and pressure at the suction inlet of the pump and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ESP are analyzed. The calculation model for dynamic liquid level in wells with ESP is derivedbased on elec-tric parameters measured on the surface.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from 17 oil wells show high accuracy of the model,that average relative error for fluid temperature in the wellbore is 8. 75% and that average relative er-ror for dynamic liquid level is 6.98%. The method accurately calculates dynamic liquid level in wells with ESP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for intelligent management and real-time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of wells with ESP.【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4【总页数】5页(P156-160)【关键词】潜油电泵井;动液面;温度;电参数【作者】陈德春;姚亚;吕飞;张舒心;肖良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7潜油电泵举升工艺[1-8]是油井保持或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动液面是判别油井供液能力和分析油井生产状况的重要资料。
小井眼超深井井筒温度预测模型及降温方法研究

小井眼超深井井筒温度预测模型及降温方法研究
刘涛;何淼;张亚;陈鑫;阚正玉;王世鸣
【期刊名称】《钻采工艺》
【年(卷),期】2024(47)3
【摘要】顺北区块超深小井眼钻井井底高温问题突出,明确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并探讨高效降温方法对于保障该地区钻井安全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文章基于超深小井眼钻井工艺,综合考虑钻井液黏性耗散、钻柱偏心和旋转及钻头破岩等多种热源项对井筒温度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小井眼超深井的井筒瞬态传热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降温方法,然后采用MWD实测数据及商业软件Drillbench进行对比验证,本模型预测值与随钻数据更为吻合,误差在2%以内;钻柱隔热可降低井底温度33℃,钻井提速、增加排量等其它方法可使井底温度降低3~10℃,采用地面降温法的降温效率呈现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即井越深其降温能力越有限。
针对单一降温方法降温效果不够显著,建议综合多种降温方法有效降低井筒温度。
本研究成果可为小井眼超深井的井筒温度准确预测和降温方法优选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8页(P65-72)
【作者】刘涛;何淼;张亚;陈鑫;阚正玉;王世鸣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汇铸石油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油气与地热完井工具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
【相关文献】
1.超深井掺稀降黏井筒温度分布模拟研究
2.深水超深井钻井井筒温度剖面预测
3.顺北一区小井眼超深井井筒温度场特征研究与应用
4.超深井井筒温度数值模型与解析模型计算精度对比研究
5.深井超深井注入过程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潜泵井生产动态分析

作者简介:石在虹,女,1963年4月生,1985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并于1990年获硕士学位,现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副教授。
文章编号:0253Ο2697(200301Ο0100Ο05电潜泵井生产动态分析石在虹1李波2崔斌1吴应湘1(1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摘要:提出了原油物性模拟的修正模型,其结果与PV T 曲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给出了电潜泵内流体温升及井筒中流体温度梯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引入井眼轨迹的描述与计算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弯曲井段的多相流计算问题,从而可以计算出任意井眼形状中的参数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毛细管、动液面或泵特性测试资料,实现了对电潜泵井生产动态的模拟和分析,并在现场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潜泵;多相流;生产动态;模型;测试;模拟中图分类号:TE833文献标识码:A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il w ell with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SHI Zai-hong 1L I Bo 2CU I Bin 1WU Y ing-xang 1(1.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 OOC Tianjin Oilf ield B ranch ,Tianjin 300452,ChinaAbstract :A modified model to simulate the crude properties is presented ,and its results correlate well to the PV T curve.The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the fluid temperatureincrement in the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long the well bore are also developed.By introducing the techniques for describing and calculating the trajectory of a well bore to the multiphase flow calculation ,the problems appeared in calculation for the curved well bore sections were successfully solved.As a result ,the distribution of every parameter along the well bore with any shape can be found.On the basis of these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or a well with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were achieved by means of the test data fromcapillary ,producing fluid level and pump characteristic curves.This method has brought a good effect when used in oil fields.K ey w ords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multiphase flow ;production performance ;model ;testing ;simulation电潜泵是一种最早用于采油的人工举升设备,是提高采液速度、实现油井继续稳产的有效途径。
基于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模型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a s t C h i n a ) ,Q i n g d a o 。S h a n d o n g 2 6 6 5 8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 a r t i c l e i s a i me d a t s o l v i n g t i l e p r o b l e m e x i s t i n g i n w e l l s w i t h e l e c t r i c s u b m e r s i b l e p u m p( E S P)t h a t
l o w l i q u i d l e v e l ,b a s e d O 1 1 t h e c o mp o s i t i o n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we l l s wi t h ES P a n d wo r k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o f me c b a n —
r e a l — t i me mo n i t o r i n g o f d y n a mi c l i q u i d l e v e l i s d i ic f u l t a n d t h e r e f o r e a f f e c t s p r o d u c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A c a l c u l a t i o n mo d e l f o r l f u i d t e mp e r a t u r e i n we l l s wi t h ES P i s b u i l t wi t h‘ f o u r —s e c t me t h o d’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m ̄a l r a d i a t i o n o f g a s a b o v e l i q u i d l e v e l i n c a s i n g — t u b i n g a n n u l u s a n d t h e r ma l r a d i a t i o n o f l i q u i d。he a t i n g o f mo t o r a n d e l e c t r i c c a b l e s b e -
井下电潜式往复泵举升系统的井筒温度场分布研究

其 中 : 为 井 筒 内流 体 的对 流 换 热 系 数 , ( ・ a w/ m。 K)a为油 管 管 壁 的 导热 系 数 , ( ・ ; 为 油 ; w/m K)
\
套环空内流体 的对流换热系数 , ( ・ , 为套 w/m K)
传 热 学 和能 量守恒 原理 , 建立 了井 下 电潜 式往 复泵 系统 的井 筒温度 场模 型 。 型 中考虑 了不 同井段 的传 模
热 热阻 情况 和 电机 、 电缆 和泵 的 热 量产 生规律 , 为准确 的体 现 了井 筒温度 场 的 实际 情况 , 较 为油 田中井 下 电潜 式往 复泵举 升: 下 电潜 式往复 泵 I 筒温度 场 ; 井 井 影响 因素
中图分类号 : E 3+ 3 T 9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6 7 8 (0 1 1一O 3一O 10- 912 1 )4 1 3 3 如图1 所示, 在某一深度取一长度为d 的微元 , z
建 立能 量平衡 方 程 :
,T {
井下 电潜式往复泵举升系统是一种用直线 电机 作为井下动力源的举升系统 。整个系统不包含抽油
度 , m。 w/
3 计 算结 果分析
对于井下 电潜式往复泵 , 产液量与泵功率成 比 例 , 电缆产 生的热 流 密度与 电流 平方 成 比例 , 以 而 所
电缆产热 可 以作为产 出流体 的加热 电源 。 同时 , 电机 也 是产 出流体 的热源 。这 对于 举升 稠油 和含 蜡原 油 十 分有利 。
杆 , 以有 效地 减小 偏磨 , 高 系统效 率 。为 了对该 可 提 系统 进 行 优 化设 计 , 必须 对 井 简 温 度 场 的分 布 进 行
抽稠泵掺稀井井筒温度场计算

抽稠泵掺稀井井筒温度场计算关小旭;杨火海;靳永红;邹祥【摘要】掺稀降黏举升工艺是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工艺技术。
塔河稠油区块的掺稀工艺主要以套管掺稀为主,所以针对套管掺稀自喷井建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假设油井井底温度和地温梯度是不变化的,整个井筒中的温度分布就只受到距井底距离l和与油井产量有关的水当量W的影响。
套管掺稀井井筒内流体热交换的过程比较复杂,油套环空中的掺入液通过油管和产出液发生热量交换,还通过井中的套管及水泥环与地层中的岩石发生热量交换。
通过对塔河油田某掺稀自喷井进行实例计算,得出了井筒温度分布。
从计算结果来看,理论计算值与生产实际值较为符合,因此该计算方法可作为抽稠泵井筒温度场计算的依据。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抽稠泵;温度;井筒;数学模型;传热系数【作者】关小旭;杨火海;靳永红;邹祥【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化西北局塔河油田;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正文语种】中文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稠油油藏埋藏深度在5 400m以下,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超深、超稠的三高两超”特点,井况条件复杂。
原油地面黏度介于700~800mPa·s(70℃),稠油密度介于0.95~1.08 g/cm3。
随温度的降低,油的黏度急剧增加,原油在井筒流动过程中流动性变差。
掺稀降黏举升工艺是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工艺技术。
1 模型假设塔河稠油区块的掺稀工艺主要以套管掺稀为主,所以针对套管掺稀自喷井建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建立井筒温度场的数学模型时,做如下假设[1]:①把井筒中的传热看成是稳态传热;②井筒到地层的热损失是径向的散热损失,井深方向的传热不予考虑;③井筒中油、水比热容的变化较小,不影响计算,可视为常数,对于油管、套管、水泥及环空流体的热容量可以不考虑;④井径的变化不随井深的改变而变化,地层具有各向同性;⑤井中两相混合流的热特性比较均匀;⑥井筒中的流体具有不可压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稀 油通 道 ,油 管 内空 问为 地层 产 出流 体与 掺入 稀 油的 混合 流体 的 流动 通道 , 掺 入 稀油 与 地层 产 出流体 的 掺入 点在 流 图1潜油 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
体 导 向护 罩 的最 底端 。 2 井 底至 掺入 点 的井 简流 体 温度 计算
掺稀油举升工艺结构示意图
/ m; 为 地 层 温 度 , ℃
=
H, 为 井深 ,m; 为地 温梯度 ,℃
( 2)
T —ml
( 1 O)
解 微 分方 程 ( 1 ),得 :
一
式 中: t a d 为 电机发 热 使 流体 的升 温 ,℃ ; N 为电机 的 功 率 , A 2Biblioteka , 。 : +
+ ( 一 , )
( 3 )
W ;r l 电机 效 率 ,小数 。则泵 入 口的温 度 为 :
了依 据
关 键词
电潜 泵
泵下掺 稀 稠 油 温度 分 布
稠油油藏 流体性质具有高粘度 、高矿化度 、高含硫 、高密
度 、中高 含 蜡 等特 征 ,因此 多 采 用 掺稀 降粘 举 升 一 。举 升 方 式
潜 油 电机 下端 ,此 过程 油 套环 空掺 入稀 油 与油管 内的混 合流 体之
式中: H, 为 油管 最低 端至 井底 的距 离 ,1 1 1 ; L , 为尾 管长 度 (即掺 入 点 至 电机 最底端 的 距 离 ), 1 1 ; L 为 泵体段 的 长度 ,n
其中,
件决 定 ,
) 可由公式 ( 1 3 ) 求得, C 与C : 的值可由边界条
1 潜 油 电泵 井泵 下掺 稀油 举升 工 艺井 筒流 体 温度模 型
f — W d t 。 = K 。 ( 一 f 。
l 一 <t i T , = K . ( — f + K 一 ( + m l
J
式中: 为掺入 稀 油 的 水 当量 ,W /  ̄ C; , l 为 此段 地 层 产 出流 体和 掺 入 稀油 的 混合 流体 的 温度 ,℃ ; 为地 层 产 出液与掺 入 稀 油的 混合 流体 的
一
潜 油 电泵 出 口温 度 变化 分 三 部 分 计 算 :一 是 电机 发 热 ;二 是 电缆 的散 热 ;三是 泵 自身 由于 机械 损 失 、水力 损失 和容 积 损失 而产 生 的增 温 。 由于 潜 油 电机 相 对较 短 ,因此 简化 为 加热 点 。 ( 1 )潜油 电机 发热 。 电机 发 热 使 流 体 升温 ,由于 产 出液 流 经 电机 表 面 ,将 吸 收 电机 发 热量 。根 据能 量 守 匣定律 :
水 当量 ,W/ Y . ' ; 为 此段 掺 入 稀 油 的 温度 ,℃ ; K 为 油 管 内外 的换 热 的
系数 , W. o C " i ' m 。 。 ; 为潜油 电机 下端 处 的地 层温 度 ,℃ .
模 型假 设 条件 如下 。 ( 1 )井筒 中 各流体 流 动通道 问为稳
一
K  ̄ + K 2 ] +
]㈩
4 潜 油 电机至 井 口的 井 简流体 温 度计 算
地 层 产 出流 体 沿 着 井 简 向上 流动 至 掺 入 点 ,以 井 底 为坐 标 原点 ,垂直 向上 为正 根 据 能量 守恒 .建立 微分 方程 : d t 。 = K: ( t o —
入稀 油 的流 动方 向 ,泵下 的 上行 箭头 代
边 界 条件 :
W
: , 。 )
( 8)
表地 层产 出液的 流动 方 向 ,泵上 的上 行 箭头 代表 地 层产 出液 与掺 入 稀油 的混 合
流体 的流 动 方 向 ) 所 示 ,油 套环 空 为掺
I ( L J = ( o )
掺 稀 用量 的优 化 及 油 田 高效 开发 具 有 重要 意 义 ,也 是 油 井生 产 动 态分析 必不 可 少 的 内容 。本 文根 据 能 量 守恒 定律 及 传 热 学 原理 ,考 虑 由 井 筒向地 层 传 热及 电机 、 电缆散 热 ,推 导掺 稀后 生产 流体 沿井 筒 的 温度 分 布计 算模 型 ,为油 田优 化 生产提 供
态径 向传 热 。 ( 2)电机 和 电缆 的发热 及 损耗 全 部 用于 流体 增 温 。
方 程 的解 为 :
+
=
( - 一
f J
( 一 ] ( ・ 一 +
一
( 7)
潜 油 电泵 井油 套环 空 泵下掺 稀 油举 升工 艺结 构 如图 1( 图 中下行 箭头 代 表掺
f :
…
( 1)
式中: 为地 层 产 出液 的水 当量 ,w / ℃; f 为此 段 产 出液 的温 度 , ℃; 为 沿 井 筒 地 层 温度 ,℃ ; K : 为套 管 内地 层 产 出液 与 地 层 的 换 热 系 数, W。 c ~ m ’ ; , 为井底 向上 的 高度 ,
间存在 热 交换 。根 据能 量 守恒 ,以潜 油 电机 下端 为 坐标 原 点 ,垂
直 向下 为正 ,建 立微 分方 程组 :
主要采用 电泵及抽油机进行开采 ,但油井掺稀量的难以确定 ,其 主要 原 因在 于掺 稀后 井简 温 度分 布不 清楚 。因此 本文 进行 电泵井
泵下 掺稀 井 筒温 度场 的分 析研 究 ,通 过建 立 掺稀 油井 筒流 体 温度 计算模 型 ,为 电泵井 掺稀 的 油井 生产 优化 运行 提供 依 据 。
曩 工 种 技 2 0 1 3 年第3 期
石 油 地 质
电潜泵 井泵 下掺稀井筒温 度分布计算模型研究
王 峰
2 5 7 0 0 0 山 东 东 营 胜 利油 田采 油 工 艺研 究 院
摘 要 稠 油 井开 采 多以掺 稀举 升 为主 ,油 井掺稀 用量 大 ,掺 入稀 油量控 制 。对 此 ,准 确地 预 测 电潜泵 井 筒温度 分 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