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7诗经中的男人中国完美男人的典范
诗经中的美男子

2013.02学教育30诗经中的美男子严晓宇(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从神秘的蒙娜丽莎微笑,到圣洁的断臂维纳斯,这些美早已成为了永恒。
在我国古代,很多男子也成了美的代名词。
不同时代的美男子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为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美。
[关键词]诗经;美男;英武雄壮;德才兼备;气质风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好的事物总能带给人美丽的心情。
从神秘的蒙娜丽莎微笑,到圣洁的断臂维纳斯,这些美早已成为了永恒。
在我国古代,很多男子也成了美的代名词:“掷果盈车”的潘安、“如宝似玉”的贾宝玉等等,他们的美多是俊秀的美。
追溯到上古时代,射掉九个太阳的后羿、与黄帝逐鹿中原的蚩尤等神话英雄,代表了远古时代力与美的结合。
到了西周春秋时期,人们眼中的美男子是英武雄壮、善于骑射、品行高尚的。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为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美: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郑风·叔于田》)整首诗的感情真挚细腻,想必一定是位痴情的女粉丝了。
叔去打猎了,街巷里好像就没有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不是真的没有人,而是其他人跟叔一比根本不值一提。
叔既长的漂亮又风度翩翩,最重要的是他品行慈仁。
叔的酒量和骑射技术更是无人能敌。
他去打猎之后,街巷里连喝酒和骑马的人都没有了。
叔会骑马,会打猎,豪迈英武,街巷无双。
更难得的是他的好风度、好品德和满身的好武艺。
难怪女子的眼里只有叔。
这样英勇俊美的男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应该是公认的“帅哥”吧。
他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美男。
诗中虽然没有具体写叔“帅”在哪里,但从一句句真挚的表达中能看出,当时的人是很爱慕他的。
但叔到底好在哪儿呢?接下来的《大叔于田》,就给了我们答案。
叔驾车去郊外打猎,他手执缰绳如丝组,赤手空拳打猛虎。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看诗词里的男性之美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看诗词里的男性之美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
古人笔下的女子典雅端庄、仪态万千,而古人笔下的男子同样清新俊逸、雅人深致。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诗词中的男性之美。
1.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诗经·卫风·淇奥》《诗经·卫风·淇奥》是赞美男子形象的一首诗,开启了以竹喻人的先河。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赞美男子的才能;第二章赞美男子的相貌;第三章赞美男子的品德。
上面摘录的正是第二章,说这位男子谈吐高雅,仪容庄重,神态威严,服饰精美,令人一见倾心,难以忘记。
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古相思曲》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写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眷恋之情。
两人在一次宴会上邂逅,男抚琴,女作舞,从此女主人公对这名男子一见钟情、朝思暮想。
初次相见时,女主人公十三岁,再见时已是两年以后,女主人公年已十五,于是发出深深的感叹,“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用情之深令人感佩。
诗中没有直接描写这位男子的形貌,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侧面感知他的风采。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只因你对我的一次回眸,我便对你朝思暮想。
白居易曾形容杨贵妃的美貌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位男子的魅力也差堪比拟了。
3.白石郎,临江居。
前导江伯后从鱼。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南北朝]无名氏《白石郎曲》这首诗同样是一首乐府诗,赞颂了水神白石郎君的神仙之姿。
白石郎君,临江居住。
每次出游前有江伯引导,后有群鱼跟随。
堆积的石块好像美玉,列队的松树宛如翡翠。
但白石郎的美艳在它们当中却傲然独绝,世间无双。
连“积石如玉”、“列松如翠”也黯然失色,这样的姿容只有神仙才能拥有了。
4.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唐]岑参《送楚丘麹少府赴官》朋友麯少府将赴楚丘上任,岑参作诗送别。
揭秘《诗经》里的中国传统美男子

揭秘《诗经》里的中国传统美男子如今流行一句话:“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
”我们稍加解读一下,这句话的关键词有二:安静和美男子。
因为安静,所以美;因为要保持美感,所以要安静。
喧嚣和浮华都可能会破坏这种意境。
这句话也表明,对于男性的审美要求,当今流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交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是能说会道、风趣幽默,这句话的流行似乎又把对男性的审美回归到安静而美的要求上,这可能也是一种反思吧。
二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国北方,《诗经·卫风·淇奥》里,就对这种安静的美男子点了无数个赞,诗经里的那位男主角,就是安静美男子的典范。
中国传统美男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温润如玉又威武雄壮其实先秦时代对于男性审美的标准还是挺高的。
《庄子》里透露男性的第一美德是“美好长大”,长得又帅又高大,但绝对不是五大三粗。
这种美男子的典范就是卫国的流行歌曲《淇奥》里具体描述的一位美男。
所谓“淇奥”,就是指淇水这条河流的弯曲之处。
歌一开头就唱起来:淇水弯弯,翠竹连绵。
竹子跟美男子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在酝酿气氛,酝酿一种安宁美好的气氛。
一条优美碧绿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在幽深的河湾处,丛生着青翠挺拔的竹林。
竹林的静谧与修长,都让人联想到美男子沉稳的气质和颀长的身材。
可见我们的古人不但注重男子本身的气质,也注重环境整体的氛围。
这就是“兴”的表现手法。
在河湾竹林的衬托下,二千七百多年前那位安静的美男子出场了。
“有匪君子”,这位全身上下连头发都充满风度的男子,如何形容他好呢?接下来的形容绝妙到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的用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说他的品质、学问、风度就像切割打磨过的玉石,好比雕琢磨砺过的象牙,坚硬、细密、扎实而纯粹。
此外,玉石、象牙等宝物,还会让人想到美男子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品质美、硬朗美、沉静美以及光泽美。
当我们今天运用“切磋”、“琢磨”这些司空见惯的词汇时,我们能否想到它们和安静的美男子有如此深刻的关系?这位美男子的耳朵上还垂着晶莹剔透的贝玉,鹿皮帽子上佩戴的是闪亮如星辰的美石,这珠光宝气的行头,会不会让人以为是珠宝展览会上的男超模呢?这位美男还有浓浓的金属气息,“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这位帅哥硬气中还有文雅,如同陶冶过的金,锻炼过的锡,像玉圭又如玉璧。
《诗经》中的好男人

《诗经》中的“好男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经总集,其中塑造了各种富有内涵的男性形象,剖开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或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或率真莽撞、大胆出击;或矢志不渝、用情专一, 无不洋溢着感人心腑的艺术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描绘了一幅男子在追求心爱女子而不得,因而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画面。
作者用比兴手法,男子看到水鸟游水戏耍,互相依偎,进而产生希望寻得美好佳人的愿望。
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历程,首先是把“窈窕淑女”作为自己理想的类型,因求之不得而而饱受相思之苦,后来更是做起了自己与心爱女子结婚时琴瑟和鸣、钟鼓乐之的美梦。
诗歌中的男子对自己心爱的姑娘朝思暮想,感情浓烈,既有单相思的痛苦与煎熬,也有梦中的甜蜜幸福,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是一首男子追求心爱女子而不得的诗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男子只知道所心中思念的女子在河水的另外一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经过一番艰苦的追寻后,女子好似在河水中央,仍然没有办法接近。
“宛”表明女子是隐约、缥缈的,是男子的痴心到达顶点后而产生的一种幻象。
尽管道路曲折、漫长、艰险,他还锲而不舍,努力追寻。
显示了男子对心爱女子由衷的仰慕和始终追求不到的遗憾和惆怅之情,活画出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英雄向凡人的退落——《诗经·国风》中的男子形象及男性美的变迁

英雄向凡人的退落——《诗经·国风》中的男子形象及男性美的变迁《诗经》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最动人的便是婚恋诗。
对于婚恋诗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对男女形象的分析,但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发现对男性形象的研究远远逊色于女性。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确实比男性更加生动形象,但这并不能否定研究男性形象自身内涵的必要性。
本文拟对《国风》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
一、求女中的男性形象所谓谋女,指单身男子崇尚自己讨厌的姑娘。
处在谋女阶段的男子可以分成求女而得的男性形象和谋女未出的男性形象。
(一)求女而得的男性形象渴求爱情便能够斩获爱情的人就是美好的。
《召南野有死去》中的男子大胆崇尚心仪的女子。
青年男子就是位猎手。
他在郊外碰到了一位柔情可以人的少女,就把狩猎而得的鹿以及张波的木柴用洁白的茅草绑起来做为礼物赠送给了心仪的姑娘,并最终赢得了爱情。
在崇尚女子的过程中,他大胆迎击,一个“引诱”字恰如其分地阐明出来了猎手在爱情面前的主动。
例如《郑风野存有碧草》,当男子碰到英俊的女子时,真的自己可以与之诉说心声、倾诉爱慕,心中存有说不出来的快乐。
“与子偕藏”道出了男子爱情的爱人。
(二)求女未得的男子形象求女而严禁的男子就是悲伤的。
《周南关雎》、《周南汉甚广》及《秦风蒹葭》分别描绘了男子为了心仪的女子,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或陷于痴想不能自拔,或艰困找寻而不退却。
《周南关雎》中的男子热恋着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
他“寤寐求之”,但仍是“求之不得”,之后,他便“寤寐思服”,甚至于“辗转反侧”,最后只能寄托于想象之中,以此来达成现实中难以完成的愿望,将一个对爱情执著、忠贞的痴情男子形象刻画的生动鲜明。
《周南汉广》也塑造了一个求女不得的痴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以乔木无法休歇及江汉难以渡过为比,抒写了自己不可得的哀伤。
主人公经历了由希望而失望,由失望而幻想,最终幻想幻灭的失落。
通过对求女未出的男子形象的分析,我们辨认出这类男子形象虽存有淡淡的悲伤,但更多展现出了对爱人的执着崇尚,纵使困难重重也不轻言退出的痴情男子形象。
描写古代美男子的诗句

描写古代美男子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古代美男子的诗句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描写“古代美男子”的诗句有哪些一、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行谖兮。
——出自先秦的《国风·卫风·淇奥》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
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武。
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遗忘心田。
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出自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译文: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经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四、为人雪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出自两汉的《陌上桑》译文:他皮肤雪白,脸上微微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五、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明代施耐庵《水浒传》译文:一双眼睛就像寒夜里的星星闪闪发亮,两道眉毛就像被漆刷过一样浓黑。
二.有没有形容古代美男子的诗句或句子形容古代美男子的诗句有:从前繁华子,安陵与龙阳。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
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芳香,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衾裳。
这几句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阮籍的诗,描写的是古代安陵君与龙阳君,安陵君贵族出身,有文化,有修养,而且非常精于世道,很会做人。
少年时俊美可人,青年后潇洒迷人,学识渊博,性格沉稳,放眼一瞧,迷倒仰慕者黑压压一片,其魅力非能用语言描述。
龙阳君生活在战国年间,是魏安厘王的男宠。
他貌美妩媚,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龙阳君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有记载的男同性恋,龙阳也成为后世男色的代名词之一。
三.形容古代男子俊美的诗句例如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一、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
形容男子儒雅稳重的古文

形容男子儒雅稳重的古文在古文中,有许多形容男子儒雅稳重的妙句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几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注释一下哈,“淇奥”的“奥”在这里读yù,淇奥就是淇水的弯曲处。
这里把君子比作那淇水湾边翠绿而茂盛的竹子,然后说他就像经过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样精致。
“瑟兮僩兮”形容他庄重而胸怀宽大,“赫兮咺兮”表示他光明磊落又威仪显著。
这样的男子啊,实在是让人难以忘怀呢。
翻译过来就是,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
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赏析一下呢,这首诗通过对君子外貌、才能、品德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一个儒雅稳重的男子形象。
用淇水旁边的竹子起兴,特别有画面感,然后逐步深入到对君子内在的刻画,真的是妙极了。
作者佚名,不过这也不妨碍它成为经典之作。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这是杜甫写的,写的是崔宗之。
你看,杜甫笔下的崔宗之,那是多么潇洒的美少年啊。
他举杯饮酒的时候,那种傲岸的神态,白眼望青天,而且身姿就像玉树一样挺拔地站在风前,这玉树临风的形象,可不仅仅是外貌上的帅气,更多的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儒雅气质和稳重的气场。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笔下的周瑜,羽扇纶巾的打扮,在谈笑之间就把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这是何等的儒雅,何等的稳重啊。
他不需要披挂上阵、张牙舞爪地去指挥战斗,就那样轻摇羽扇,头戴纶巾,冷静而睿智地应对敌人,这简直就是儒雅稳重男子的典范。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是形容诸葛亮的。
他的身高很高,面容白皙如同美玉,头上戴着纶巾,身上披着鹤氅,整个人看起来就像神仙一样。
他的儒雅不仅仅体现在外貌上,更体现在他的智慧和沉稳上。
诗经赞美男子的诗句

诗经赞美男子的诗句诗经赞美男子的诗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赞美男子的诗句,一起来看一下吧。
诗经赞美男子的诗句11、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简兮》先秦:佚名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2、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国风·周南·兔罝》先秦:佚名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3、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先秦:佚名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诗经赞美男子的诗句21.《樛木》年代: 先秦作者: 诗经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2.《简兮》年代: 先秦作者: 诗经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3.《驺虞》年代: 先秦作者: 诗经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4.《子衿》年代: 先秦作者: 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野史华章数风流人物】7、诗经中的男人——中国完美男人的典范
《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
据《周礼》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便是这种生活情景的生动描写。
诗经中的女性,身上带着许多来自母系社会浑然天成的野性,没有太多的道德顾忌和束缚,如有所歆慕,自可发为诗,矢口而出。
所以诗经中情诗多以女性为主角,男性只是她们的陪衬。
其实,在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也有其独特的精神风貌。
读诗经,那嫣然一笑、顾盼生辉的女人,那悄立在秋风蒹葭中的女人,如诗如画,似真似幻;她们或颦或笑,宜嗔宜喜,敢爱敢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清脆的嬉笑声中,奔跑而来的是,一群在阳光下、田野中年轻而自由的精灵;她们携带着人类先民所特有的,饱满鲜活的青春,翩翩然向我们走来,千百年以后,仍然魅力犹存。
为什么在诗经情诗中,女性往往是主人公的形式出现呢?这说明女性当时社会地位比较高,而到了后代,就很难找得到诗经中那样的女性形象了。
而男人在诗经中表现,具有着先民的精神特质和道德操守,尽管对女性的追求,在自我意识中是热烈和积极的,但在行动中却有些含羞,甚至不知所措。
以至于我们只能以女性的视角和口吻,来感受、认知男性的形象评价,从女性对男性的情感和精神的描状,做一种厚重的考验和深度的关切。
不过,在诗经中对男人的描写,也并不少见。
其中,对男人外在形象的描绘,竟是如此俊美无双,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初期的精神风貌;所刻画的男人形象,让人想起古希腊的雕像群。
如《国风-齐风》《周南-樛木》《召南-驺虞》《邶风-简兮》等诗篇,都是赞美士大夫的雍容华贵,赞美美男子的、美君子的,也有赞美舞师,还有赞美猎人的。
诗经中的《淇奥》篇,是女子赞美男子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让人看到的君子是,挺秀清朗的风姿,而联想到内在的虚心有节,充分展示君子外修内秀的形象及品格。
所以,我认为,这里对男人美好形象的描写,和对窈窕淑女的形象刻画比较,一点也不觉得逊色。
但在诗经中,男性的社会功利性与实用性,使他们没有成为审美过程主要的抒情形象,而往往要通过女人的眼光展现出来。
但他们的形象类型还是比较多样,也窥见了他们多彩的人生。
特别是在他们身上,还不曾沾染儒家道德的侵蚀,道家无为之道的纵恿。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人类早期的天性,无所顾忌地表现追求幸福的勇气和痛苦。
那么,在诗经中,男人形象有哪些类型呢?
一是追求爱情的痴情男子形象。
作为追求恋人的艺术形象,男性多作为一种抒情主体而存在,主要是为展现女性之美与追求之苦。
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男主人公对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辗转反侧,只是愿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体现了男人淳朴而高尚的情怀。
《邶风-静女》则用直陈其事的手法,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
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搔首踟蹰。
情人既来,以彤管、茅荑相赠,而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
展示了年轻男子的忠厚淳朴,对女性的炽热感情,在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周南-汉广》中追求爱情的男子,却是忧郁失望的,面对佳人而少追求的勇气。
虽然情绪低落,但他们淳厚的真情,依然让人感动。
这样痴情而伤心的男人,在诗经中还有不少表现。
二是负心薄幸、始乱终弃的负心郎形象。
这类男子的形象,主要通过弃妇的控诉而刻画出来。
《邶风-谷风》里的女主人公,诉说她辛辛苦苦帮男人经营生计,但到生活好转了,而其丈夫却变心了,另有所娶,竟将其赶走。
因此她悲痛地说: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形象刻画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男人形象,说明自古以来,男人的负心薄幸是一种天性,似乎与道德涵养没有多大关系。
《卫风-氓》《邶风-日月》《召南-江有汜》等,都是通过妇女的诉说,来揭露喜新厌旧的男子形象,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
她们受尽凌辱,心肝欲碎,只得向天地呼告,向人间哭诉哀怨,以表愁肠。
她们发出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的哀叹,只不过千百年来,有谁能够听见她们的哀诉呢?
三是幸福家庭中的男人形象。
诗经中也有不少夫唱妇随、夫妻恩爱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男子,大多是老实忠厚的。
《郑风-女曰鸡鸣》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通过了夫妻二人起床前的对话,表现出家庭的和美生活。
诗云: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男人对同床共枕的妻子,能有如此的体贴与感戴,实在可以作为古今爱情典范了。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懂得善待家人、品味生活的男人形象。
饶有意思的是,《齐风-鸡鸣》一诗呈现了丈夫对妻子撒娇的诙谐情景。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妻子对丈夫说:赶快起床吧,鸡都叫了,朝堂上的人都满了;丈夫说:不是鸡叫,是苍蝇的声音;妻子又催促说:东方的天都亮了,朝堂上的人已经极多了;丈夫说:那不是东方天亮,那是月亮出来了放的光。
这种家庭的幸福感,在寻常夫妻的矫情撒娇中,得到显露无遗。
四是征夫中的男人形象。
诗经中有很多作品,或是描述服役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和家人的,或是在家的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
《邶风-击鼓》中表达的是征夫久戍在外,对妻子家人怀念不已,以及不能和妻子白头偕老的恐惧: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男人如泣如诉的话语,就像心中流淌的泪水,眼角滚动的鲜血,这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与生命情怀,令人感动而沉思。
因此,我们认为,诗经中的爱情作品,讴歌了男人对爱情和恋人妻子的思慕爱恋的种种率真情怀,展现了女人对理想男性的审美要求,即容貌俊美、英武强健;面对爱情,主动积极,深情痴诚;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旺盛的欲望。
这些男性形象,充满原始的生命力,朴实的人格魅力,和阳刚之气以及野性之美,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这是后代中国文学男性形象所罕见的,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
模式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看,几千年来,女人对于理想男人的标准,几乎没有改变。
那些有形有貌,威仪无比;有德有才,礼仪兼备;感情奔放,无所顾忌的男子,至今不都是完美男人的标准吗?不过,当中国男人被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所染垢、束缚之后,这样的完美男人,已经越来越少。
而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物质主义蔓延,更是凤毛麟角,如稀世珍宝。
因此,要寻找欣赏真正的中国风男人,还是回到诗经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