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排放半径测定报告
霖源煤矿13煤层瓦斯抽放半径测试报告 - 副本

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13#煤层瓦斯抽放半径测试报告编写:总工:矿长: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目录1. 编写目的 (3)2. 编写依据 (3)3. 煤层赋存情况 (3)4. 煤质特征 (3)5. 地质构造特征 (4)6. 瓦斯地质情况 (4)7. 1020水平13#煤层瓦斯抽放半径测定方法 (4)8.测试情况 (7)9.结论 (11)10.附录 (11)1.编写目的:为了使我矿瓦斯抽放效果达标,为抽放钻孔布置提供可靠依据,特编制1020轨道石门预抽13#煤层瓦斯抽放半径测定报告。
2.编写依据:2.1.《霖源煤矿瓦斯抽放设计》及《霖源煤矿煤矿瓦斯地质图》2.2.《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2.3.《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2.4. 煤矿在1020轨道石门预抽13#煤层抽放过程中收集的相关瓦斯测量数据(包括压力)3. 煤层赋存情况:13#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10#煤层45米,煤厚1.61—2.3米,平均2.0米,煤层一般含0—2层夹石,夹石为泥岩,结构简单。
(来源13煤层瓦斯地质图说明书)4. 煤质特征:13#煤层为灰黑色,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条带状和线理状结构,层状及块状结构。
灰分含量平均为24.11%,含硫特低,平均为0.25%,挥发份平均为15.04%,密度为1.5t/m ³,煤类为廋煤。
(来源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生产地质报告)5. 地质构造特征:在1020轨道石门13#煤层预抽区域中,无断裂构造。
6. 煤层瓦斯赋存情况:在1020轨道石门13#煤层预抽区域中,埋深平均为400米,瓦斯最大含量较大。
7. 1020水平13#煤层瓦斯抽放半径测定方法:(1).测试方法①.在1020轨道石门巷道迎头,依次施工6个考察孔(分别为2号孔、3号孔、4号孔、5号孔、6号孔、7号孔),施工一个,封孔一个,并在封孔前端安设闸阀及压力表,定期检查瓦斯压力做好记录,考察孔全部施工、封孔、安设压力表完成后,施工1号抽采孔、施工完成后及时封孔且安设相应管径的闸阀。
煤层瓦斯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测定(流量法)

煤层瓦斯有效排放半径的测定
一、测定时所需材料
1、JN-1型胶囊封孔器4套;
2、0.025m3/h湿式煤气表4台,秒表4块;
3、施工4个孔径42mm的预测孔所需钻机、钻杆(12m)、钻头;施工1
个孔径113mm的超前排放钻孔所需钻机、钻杆(12m)、钻头。
二、有效排放半径的实际测定方法
1、在工作面迎头煤壁布置4个测量孔,孔径42mm,孔深12m,平行布置,
距超前排放钻孔的中心分别为0.5m、1.0m、1.5m、1.8m。
各孔保持水
平、平行、无交叉。
2、各测量孔进行封孔,封孔时应保证测量室长度为1米;
3、封孔后,立即用湿式煤气表测量钻孔瓦斯流量,并每隔10分钟测定一
次,最后一个测量孔测定次数不得小于5次;
4、在1#预测孔的右边距0.5m处,打一个超前排放钻孔,直径113mm,在
打超前钻孔过程中,记录钻孔长度、时间和各测量孔中的瓦斯流量变化;
5、超前钻孔打完后,每隔10分钟测定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绘出各测
量孔的瓦斯涌出量变化图;
6、如果连续3次测定测量孔的瓦斯流量都比打超前孔前增大10%,即表明
该测量孔处于超前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内,符合本条文的最远距离即为
超前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三、测定地点选择
新掘钻场内,钻场位置请矿上制订,要避开构造,煤层赋存稳定,没有采取抽放等区域性措施的地方,钻场要求满足钻机作业,深度为5m。
四、测定时间
每次测定时间为一个小班(8点到16点)。
五、测定数据记录见附表(见下页)。
附表:
测定数据记录表。
坪上煤业钻孔瓦斯排放半径现场测试

图1 排放半径测试钻孔布置示意
施工过程中先施工排放孔1 号孔,孔径为 75 mm,孔深为10 m,待2 h 后再依次施工测试孔 2 号、3 号、4 号孔,其中2 号测试孔距离排放孔 0. 5 ,m 3 号测试孔距离排放孔0. 8 ,m 4 号测试孔距 离排放孔1. 0 ,m 2 号、3 号、4 号钻孔在施工过程中
斯排放半径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为钻孔的布 孔3 个,直径42 mm,设计孔深均为10 m,钻孔布置
置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路学遷等[4]采用钻屑法和流 如图1 所示。
量法对义安矿业的有效排放半径进行测试,测试结
果可保证空白带的出现;王海东等[5]采用Comsol 数
值模拟软件、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屑量的方法对排
[4] 路学遷,郭献林. 瓦斯钻孔排放半径测定方法的探讨 与优化[J].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2):65 - 68.
测放试试孔孔孔)在距的卸离压K较1带值近区小。域,说内明。22号号测测试试孔孔的距离K11值号比孔3(号 排 变化4不号大测,上试下孔波K1动值,相说对明14号号孔测(试排孔放几孔乎)的不K受1 值影
每2 m 测试一次K1 值,测试结果如图2 所示。
收作稿 者日 简期介::2郝01 9?凯09(?117985 - ),男,山西襄汾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矿井通风技术及管理工作。
66
2020 年 2 月 郝 凯:坪上煤业钻孔瓦斯排放半径现场测试 第 29 卷第 2 期
别是压降法、流量法及钻屑瓦斯解吸法,综合分析坪
上煤业的开采地质条件,选用钻屑瓦斯解吸法对瓦
斯排放半径进行了测试。
)2 钻孔会造成其周围卸压,距离排放孔距离
近区的域测内试;距孔离瓦排斯放解孔吸距指离标远(K的1)测值试小孔,瓦说斯明解其吸在指卸标压
低瓦斯低透气性煤层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测定

8m, 深孔 达 1 最 0m。根 据 预测结 果 , 孔 瓦斯 涌 钻
出初 速度 q值和 钻屑 瓦斯 解 吸指标 △ 几乎 测不 出
来 , 屑量 S值也 没有 超标 现象 , 钻 测试 过程 中也未 出 现 喷孔 、 钻 等动力 现 象 。 夹
根据 统计 结 果 , 进 工 作 面 瓦斯 涌 出量 的平 均 掘 值 为 0 1 0 6 m n 回采 工作 面瓦 斯 涌 出量的 . 8~ . 7m / i ;
收 稿 日期 : 0 6— 3— 6 20 0 0
( ) 试 结 束 后 , 钻 孔 扩 大 到 排 放 钻 孔 的设 2测 将
( ) 没有 执 行过 防 突措 施 的有 突 出危 险 的采 1在
掘工 作面 , 其 软 分 层 中先 打一 个 考 察 孔 ( ) 在 1孔 , 测 量 每米 的钻 屑 量 与钻 屑 瓦 斯 解 吸指 标 、 钻孔 瓦斯
涌 出初速 度 , 钻孔 深 8~1 钻 孔直 径为 4 m。 0m, 2m
摘 要 : 据 自庙 煤 矿 二 。 层 为 低 瓦 斯 低 透 气 性 的 实 际 情 况 , 用 钻 屑 量 法 测 定 了 二. 层 0 7 m 超 前 钻 根 煤 采 煤 5m 孔 的有 效 排 放 半 径 , 超 前 钻 孔 的设 计 布 置 提 供 了科 学 依 据 。 为 关键 词 : 瓦 斯 ; 透 气 性 ; 放 半 径 ; 屑 量 低 低 排 钻 中 图 分 类 号 :D 1. T 72 6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3— 5 6 20 )4— 0 6— 2 10 00 (0 6 0 0 8 0
快速准确测定超前钻孔瓦斯排放半径方法研究

Ke wo d : o la d g so t u s ;p r r v n i n me s r s a o tc a n a u b rt la ig b r g ; a ic a g a i s y r s c a n a u b rt atp e e t a u e b u o a d g s o t u s ; d n o i s g s d s h r e r d u o l e n
一
到 实践 和检 验 。 在 掘进 与 回采工作 面前 方 , 般 有 三个 应 力 带 : 一 卸压 带 、 中应 力 带 和 原 始 应 力 带 。超 前 排 放 钻 孔 集 即是 在工 作 面前 方 一 定 距 离 的 煤 体 内 , 终 保 持 有 始 足够 斯 的 作
si t e e r h p ro n l ’ i sr c in, e l y d t e b rn s rt n l a c r i e icp i a y g i e l e A a twe ma tr d t e t u e r s ac e s n es n t t t u o w a e h o i g a i al s e t n d d s i l r u d i . t ls see h o y, a n n meh d o u c l n u ai g t e efc u l a i so e la i gb r g . t o fq ik y me s r t h f t a d u ft e d n o n s n e r h i
煤矿开采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报告

仅在矿区东南角有小面积出露,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由浅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钙质)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晶质)灰岩交互组成,据岩性变化构成3个沉积旋逥。产大量小壳腕足、瓣腮类动物化石及介壳。由上至下含C1、C2、C3、C4四个薄煤层,煤层厚0~0.64m,均不可采。中下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晶质)灰岩厚5~10m,为区内I6标志层;底部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厚1~3m,横向连续分布,是划分长兴组与下伏龙潭组地层可靠的I5标志层。本组地层厚46~54m,平均厚50m。与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
4.第五段(T1f5):紫红、灰绿、紫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产大量海相动物化石。底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夹细砂岩薄层和生物灰岩条带,厚约2~4m,是划分第五段与第四段可靠的I11标志层。本段地层厚35~53m,平均厚45m。
5.第六段(T1f6):灰紫、紫色薄-中厚层状泥岩、粉砂岩与钙质细砂岩互层,局部夹薄层状灰岩条带。底部为灰绿色薄层状细砂岩与粉砂岩,厚约1~3m,是划分第六段与第五段可靠的I12标志层。本段地层厚42~108m,平均厚80m。
(一)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分布于矿区南部,为一套陆相细碎屑岩含煤建造。由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据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情况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
1.下段(P2l1):为浅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含菱铁矿结核,局部夹菱铁岩薄层。产植物化石碎片及炭屑,含不可采之薄煤1层(C10)。底部常见厚约1~4m的菱铁质泥岩和凝灰质泥岩。本段地层厚53~63m,平均厚58m。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三)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
煤矿矿井瓦斯等级测定报告

报告编号辽宁省(区、市)调兵山市(县)矿井瓦斯等级测定报告矿井名称:测定年度:测定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报告编号辽宁省(区、市)调兵山市(县)矿井瓦斯等级测定报告(**年度)矿井名称:**煤矿测定机构(公章):**公司测定单位负责人(签字):测定负责人(签字):测定审核人(签字):报告审批人(签字):编制日期:**年8 月5 日**煤矿 **年度瓦斯等级测定人员表测定月份(**年7月)产量统计表矿井:**矿1.矿井基本情况345**矿** 年 7 月6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5)**矿** 年 7 月7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6)**矿** 年 7 月8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7)**矿** 年 7 月9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8)**矿** 年 7 月10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9)**矿** 年 7 月11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10)**矿** 年 7 月12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11)**矿** 年 7 月13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12)**矿** 年 7 月14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13)**矿** 年 7 月15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14)**矿** 年 7 月16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15)**矿** 年 7 月172.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2-16)**矿** 年 7 月183.矿井瓦斯等级测定和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3-1)**矿** 年 7 月193.矿井瓦斯等级测定和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3-2)**矿** 年 7 月203.矿井瓦斯等级测定和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3-3)**矿** 年 7 月213.矿井瓦斯等级测定和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3-4)**矿** 年 7 月223.矿井瓦斯等级测定和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3-5)**矿** 年 7 月233.矿井瓦斯等级测定和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3-6)**矿** 年 7 月243.矿井瓦斯等级测定和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3-7)**矿** 年 7 月254、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及测点布置情况5、矿井瓦斯来源分析6、矿井煤尘爆炸性鉴定情况7、矿井火灾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情况8、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喷出情况9、测定月生产状况及测定结果简要分析10、矿井瓦斯测定结果。
瓦斯抽排放钻孔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瓦斯排放钻孔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防突细则规定)1.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测定方法使用钻孔流量法测定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步骤如下:1)沿工作面软分层打3~5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钻孔,孔径42mm,孔长5—7m,间距0.3—0.5m;2)对各测量孔进行封孔,封孔时应保证测量室长度为(0.2—0.5m),钻孔密封后,立即测量钻孔瓦斯涌出量,并每隔2-10min测定1次,每一测量孔测定次数不得少于5次;3)在距最边缘测量孔钻孔中心0.5m处,打—个平行于测量孔的超前钻孔(直径是待考察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钻孔直径),在打超前钻孔过程中,记录钻孔长度、时间和各测量孔中的瓦斯涌出量变化;4)超前钻孔完后,每隔2~10min测定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5)打完超前钻孔后测定2h;6)绘制出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变化图;7)如果连续3次测定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都比打超前钻孔前增大l0%,即表明该测量孔处于超前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之内。
符合本条文本项中上述的测量孔距排放钻孔的最远距离,即为超前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2.其他防突措施参数的测定法正确选用各种防突措施施工参数是提高措施安全可靠性的首要条件。
过去因测定复杂,通常根据经验确定,因而影响了防突措施的防突效果。
用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测定防突措施的施工参数(即超前排放钻孔和深孔松动爆破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是一种经济、省时省力的好办法。
在没有执行过防突措施的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在其软分层中先打一个考察孔,测量每米的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钻孔长8~10m,孔径φ42mm,然后进行扩孔排放或直接装药后松动爆破。
按施工要求,确定排放时间,当到达时间后,在该孔附近的软分层中打一与此孔有一定角度的测试孔,测量其每米的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将两个钻孔同一深度范围内所测到的数据和两点之间的间距进行分析,当其小于临界指标值的时,相应两点之最大间距时,确定为该措施的有效影响半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资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Ⅲ、Ⅳ、(Ⅴ)煤层排放半径
测定报告
编制:通防部
编制日期:2017年8月10日
湖南资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Ⅲ、Ⅳ、(Ⅴ)煤层排放半径
测定报告
编制:
通防部:
技术部:
通防队:
通防副总:
总工程师:
总经理:
湖南资江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Ⅲ、Ⅳ、(Ⅴ)煤层排放半径测定技术方案
目前,煤巷掘进工作面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有:大直径钻孔、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前探支架、水力冲孔等措施。
其中以超前钻孔防突措施工艺最简单,对工人无特殊技术要求,工人易于接受,且无需专用设备,成本低。
因此,这种防突措施在现场得到了广泛采用。
资江矿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采用φ75 mm的超前排放钻孔,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待确定。
为了测定矿井Ⅲ、Ⅳ煤层煤层瓦斯排放半径参数。
特编制Ⅲ、Ⅳ煤层排放半径测定技术方案,具体测定方案如下。
一、现行测定瓦斯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方法
目前,超前瓦斯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常用测定方法有:①瓦斯压力降低法;②钻孔瓦斯流量法;③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由于钻孔瓦斯压力法和测量钻孔瓦斯涌出量法工程量大,工艺复杂繁琐,存在下列缺点:
(1)在软分层中布置测量孔,在打钻过程中,软分层中的瓦斯就会得到一定的排放(测量孔也有排放作用),破坏了煤层原始条件。
再在测量孔旁边处打排放孔,实际上是在测量孔排放瓦斯后,测定排放孔的有效排放半径,由此测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2)在软分层中封孔困难,封孔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而测出的瓦斯涌出量不准。
测定瓦斯压力对封孔要求更高,在煤层中(特别
是在软分层中)测定瓦斯压力非常困难。
(3)测定时所需设备和人员多,多个测量孔都需同时测量观察,整个测定过程时间较长,费工费时,测定费用高。
鉴于上述情况本次测定方案采取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对煤层半径进行测定。
二、瓦斯排放半径测定
1、测点布置
分别在3537机巷和3742切眼上山布置测试钻孔,钻孔布置的煤层必须赋存比较稳定,且未采取过任何防突措施的位置布置测点测定瓦斯排放半径。
具体由通防部安排人员在现场确定。
2、测定所需设备、材料
(1)测定钻屑量时用编织袋、弹簧秤,测定S值;
(2)WTC瓦斯突出参数测定仪2台,机械秒表2块,用于测定K1值;
(3)施工一个孔径42mm的预测孔所需钻机、钻杆(10m)、钻头;施工一个孔径75mm的超前排放钻孔所需风煤钻机、钻杆(10m)、钻头。
3、测定方法
采用每米的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确定排放半径。
(1)在布置好的测点煤层软分层中先打一个考察钻孔(孔1),测量每米的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并填入附表2,钻孔深10m,钻孔直径为42mm。
(2)测试结束后,将钻孔扩大到排放钻孔的设计直径(75mm),进行扩孔排放(空眼排放)。
(3)按施工要求,确定排放时间。
打完排放孔后,让其排放一段时间,一般为8h(根据钻孔有效排放时间为8h),使排放孔周围瓦斯得到排放。
到达时间后,在该孔附近的软分层中打一个与排放孔成一定角度的测试孔,测量其每米钻孔的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特征K1值。
(4)将2个钻孔同一深度范围内所测到的数据和两点的间距进行分析,当其小于临界指标值时,相应两点的最大间距确定为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4、钻孔布置参数确定
(1)钻孔参数。
超前钻孔:深10m,直径75mm;测试钻孔:深10m,直径42mm。
(2)钻孔布置参数。
钻孔布置方式及钻孔布置参数如附图1所示。
在设计时,钻孔开口之间的距离按3m,钻孔夹角17°。
(3)每个煤层各布置三组钻孔,各组钻孔之间的距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5、判断准则
将2个钻孔同一深度处所测定的指标进行比较,如果自某一深度处开始向钻孔深处,2孔各点所测定的指标均小于1孔同一深度的指标时,该深度对应的钻孔之间的距离就称为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
6、测定时间
每次测定时间为一个小班(如08点至16点)。
图一、瓦斯排放半径钻孔布置示意图
三、钻孔瓦斯排放半径测定结果
1、3煤Φ75mm 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测定结果数据见表1-1和图1-2及图1-3。
表1-1 排放半径现场数据考察表
孔深
(m )
钻屑量考察
钻屑解吸特征K 1值考察 排放前S 值 (kg/m )
排放后S 值 (kg/m )
排放前K 1 (ml/g.min 0.5) 排放后K 1
(ml/g.min 0.5
)
1 2 2.1 0.01 0.01 2 2.1 2.1 0.06 0.09 3 2 2 0.01 0 4 2 2.2 0.06 0.06 5 2.1 2 0.06 0.07 6 2.2 2.1 0.05 0.04 7 2.1 1.8 0.07 0.05 8 2 1.7 0.09 0.04 9 2.2 1.8 0.17 0.05 10
2.2
1.7
0.16
0.06
图1-2 不同钻孔深度钻屑量测定值变化曲线
根据表1-1和图1-2分析可知:当钻孔钻进深度至7m时,测试钻孔钻屑量变化曲线与预测钻孔钻屑量变化曲线出现分离且测试钻孔钻屑量值由大于预测钻孔钻屑量值变化为小于该值,因此,可以判定钻孔钻进深度至7m时,所计算得到的排放半径R排=(3×tan17)=0.91m,即为3煤Φ75mm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图1-3 不同钻孔深度钻屑解吸特征K1值变化曲线根据表1-1和图1-3分析可知:当钻孔钻进深度至6m时,测试钻孔钻屑解吸特征K1值变化曲线与预测钻孔钻屑解吸特征K1值变化曲线始终呈显著分离且测试钻孔钻屑K1值小于预测钻孔钻屑K1值,因此,可以判定钻孔钻进深度至6m时,所计算得到的排放半径R排=(4×tan17)=1.22m,即为3煤Φ75mm 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综上分析可知,3煤Φ75mm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为0.91~1.22m。
为了使3煤层排放效果更加有效空间3煤层排放半径取1m.
2、4(5)煤Φ75mm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测定结果数据见表2-1和
图2-2及图2-3。
表2-1 排放半径现场数据考察表
孔深
(m )
钻屑量考察
钻屑解吸特征K 1值考察 排放前S 值 (kg/m )
排放后S 值 (kg/m )
排放前K 1 (ml/g.min 0.5) 排放后K 1
(ml/g.min 0.5
)
1 2.1 2.
2 0 0.07 2 2.4 2.1 0.11 0.02
3 2.2 2.2 0.01 0.03
4 2.3 2.2 0.02 0.0
5 5 2.2 2.1 0.02 0.03
6 2.1 2.1 0.01 0.04
7 2.2 1.7 0.07 0.05
8 2.3 1.
9 0.07 0.04 9 2.3 1.8 0.08 0.05 10
2.2
1.7
0.06
0.03
图2-2 不同钻孔深度钻屑量测定值变化曲线
根据表2-1和图2-2分析可知:当钻孔钻进深度至6m 时,测试钻孔钻屑量变化曲线与预测钻孔钻屑量变化曲线出现分离且测试钻孔钻屑量值大于预
测钻孔钻屑量值,因此,可以判定钻孔钻进深度至6m时,所计算得到的排放半径R排=(4×tan17)=1.22m,即为4煤Φ75mm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图2-3 不同钻孔深度钻屑解吸特征K1值变化曲线根据表2-1和图2-3分析可知:当钻孔钻进深度至5m时,测试钻孔钻屑解吸特征K1值变化曲线与预测钻孔钻屑解吸特征K1值变化曲线始终呈显著分离且测试钻孔钻屑K1值小于预测钻孔钻屑K1值,因此,可以判定钻孔钻进深度至5m时,所计算得到的排放半径R排=(5×tan17)=1.52m,即为4(5)煤Φ75mm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综上分析可知,4(5)煤Φ75mm排放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为1.22~1.52m。
为了使4(5)煤层排放效果更加有效空间4(5)煤层排放半径取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