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合集下载

防震减灾ppt模板 课件

防震减灾ppt模板 课件

快速响应
地震发生后,政府和 救援机构迅速启动应 急预案,组织救援队 伍赶赴灾区。
科学救援
救援人员运用先进的 科技手段,如无人机 、生命探测仪等,提 高救援效率。
民众自救互救
鼓励民众在灾区开展 自救互救,及时发现 并救助受伤人员。
案例总结
该城市在地震灾害应 对中展现了高效、科 学的救援能力,为其 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完善基础设施
对社区内的建筑、道路等进行抗震加固, 提高抗灾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普 及地震知识和应急技能。
THANKS.
准确性和应急救援的效率。
地震灾害的基本知
Hale Waihona Puke 02识地震的成因和分类
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或地壳内部应力释 放而引起的地球表面震动。
地震分类
按照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 地震和陷落地震;按照震源深度 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 源地震。
地震波和地震烈度
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纵 波和横波,面波包括混合波和瑞利波 。
信息核实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核实,避免误判和误导。
环境保护
注意保护环境,避免救援行动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
后勤保障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救援人员的饮食和 休息,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05
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定期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公众普及地震知识,提高他们对地震灾 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地震应急救援
04
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
地震发生后,救援队伍 应迅速响应,尽快到达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W
O
R
K
CONTENTS
目 录
R
E
P
O
R
T
01 地震灾害及其分布 02 地震巨灾及其应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政府领导下,各级防震减灾相 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减轻人员伤亡以及减小经济损失而采取 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协调一致的救援。 早期灾情获取困难应急响应程度低、早期应急救援决策能力 偏低、目标局限、早期以自救互救、地方救援力量等救援为 主。
•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xx多次, 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 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PA RT 02
地震巨灾及其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巨灾特征
巨灾
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 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其特征为突发性强、受灾面积大、人员伤亡惨重、基 础设施破坏严重、灾害次生链式灾害严重、重大工程 (核电)破坏严重、通讯大面积中断灾情难以获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

目录
一、地震基本知识概述 二、地震前兆识别与预警 三、校园建筑安全与避难场所选择 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01
地震基然现象的一种,指的是大 地突然发生的震动,即地壳某个 部位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 突然释放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 震动的现象。
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突然断裂和滑动造成的。这种断裂 通常发生在地壳的板块边界附近,因为这里的应力积累到足 够大的程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当岩石断裂时,储存 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迅速释放出来,这些波会传播到地 球表面引起地面震动。
难和寻求帮助。
听从指挥,不擅自行动果断,不 要犹豫不决。地震突发性强,从 主震发生到结束一般也就几秒到 十几秒,躲避能否成功,就在千 钧一发之间,容不得你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时间就是生命。这 句话用在避震的行动上最贴切, 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果断行
动,科学避震,化险为夷。
在教室、图书馆,要躲避在书桌 旁边或下面,远离窗户,在礼堂、 食堂、体育场馆内,躲避在排椅、 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在 宿舍,躲在内承重墙的墙根、墙 角,床旁边或下面。在室外,要 远离围墙、玻璃幕墙,远离可能 倒塌的建筑物和跌落的大型物件 等。破坏性地震过程十分短暂, 如果能坚持熬过这一两分钟,就 有生存的希望。
信息。
服从指挥
在地震发生后,服从政 府或救援部门的指挥和
安排。
03
校园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自救知识常记
记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应急 避难场所是我们“生命的保护伞 ”,一般建在城市的公园、绿地 、广场和我们学校的操场等,同 学们平时要记住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标志,了解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位置,熟悉从学校或家到应 急避难场所最近的线路,以便地 震发生后及时到应急避难场所避

防震减灾知识PPT课件

防震减灾知识PPT课件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

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 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

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五、长治会不会发生地震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在室内如何避震?
在学校如何避震?
“大家不要慌,躲在 桌子下,靠门窗的同 学躲到墙根下!”
正在教室上课时,要在教师指 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 各 自的课桌下。
千万不能跳楼!
在户外场所如何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 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 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 回到教室去。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指发生7级以上地震,或造成300
人以上死亡,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地震。
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防震
? 减灾科普知识的教育
法律 法规 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 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 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 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 能力。
(4)看现在。解放以后,长治市记录最早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是1965年9月4日发生在平顺的4.5级地震,到目前为止,共记 录三级以上地震十二次,其中四级以上地震四次,这说明长治 地区的地震并不是不活动。04年2月20日,黎城发生3.6级地震 、6月29日沁源发生3.2级。06年8月到9月黎城和潞城交界处发 生小震群。
地球是不断运动的,所 以地球表面的地壳也是不断 运动着的。原先的海底会随 着地壳的变化慢慢升起,变 为高山。
沧海桑田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在几千万年前就曾是一片 沧海。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 及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 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教育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社区宣传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 台,定期发布地震安全知识和应急 措施,提醒居民关注地震安全。
学校防震教育
制定防震减灾教育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 安排,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疏散和自 救互救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应 对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家庭关系重建
地震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重新建立家庭关系,共同 面对困难,互相支持,增强家庭凝聚力。
03
社会关系重建
地震后,社区和社会组织需要重新建立,受灾群众需要重新融入社会,
参与社区重建工作,加强社会联系和互助合作。
重建家园的步骤
评估灾情
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 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
国际援助与合作
国际援助
地震灾害具有国际性,国际社会 通常会向受灾国家提供援助,包 括资金、物资、技术和经验等方 面的支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减轻地震灾害影 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信 息共享、技术交流、联合救援等 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05
CATALOGUE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被困,应立即报告救援人员或报警求救。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 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救助措施,如清理口鼻、止血等。

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主题班会ppt

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主题班会ppt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逃生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认识地震
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地震次数
8级以上每年1--2次7级每年10--20次6级每年100--200次5级每年1000--2000次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
玉树地震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涉及玉树州6个县19个乡镇。此次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
雅安地震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课件1. 防震减灾概述顾名思义,是指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活动。

它涉及到地震的监测、预警、科研、教育、宣传、演练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全方位的努力降低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

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地震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

社会组织和公众则应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自身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共同构建防范地震灾害的安全屏障。

1.1 定义与重要性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的目的是向公众普及地震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震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地震监测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测能力的提高等。

这些成果为防震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国际社会对防震减灾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震减灾政策和措施。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对于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防震减灾的必要性防震减灾是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防震减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巨大。

通过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CONTENTS
• 地震基本知识 • 防震减灾措施 • 地震应急救援 • 地震次生灾害防范 •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01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定义
01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层在地应 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破裂,释放出 积聚的能量而引起的地表振动现 象。
02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当地地震灾害特点和可能发 生的地震灾害情况,制定相应的 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程序 和责任。
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 急救援队伍和公众的应对能力, 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 效地响应。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包括 消防、医疗、公安、武警等部门的专 业人员,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 到达灾区进行救援。
定期进行防震演练
02
让学生熟悉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提高应对地震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教师和学生的防震知识教育
03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册等方式,普及地震知识和应对方法。
社区防震
建立地震预警系统
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地震并发出预警,为居民提供逃生时 间。
建设避难场所
在社区内规划建设避难所,提供给居民在地震时临时避难。
地震的能量沿断裂线释放,导致 地壳快速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层的错动、破裂引起的地 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 力最大,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
火山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 震。这类地震仅发生在火山活动区, 占全球地震数的7%。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的地震。这类地震仅发生在火山活动 区,占全球地震数的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汶川地震的形成机理
三、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主要地震灾害发生在中国、日本、伊朗、土耳 其、美国、印尼等
社会生产、经 济活动停顿
因地震造成工程或自 然物体的结构破坏而 原生灾害 续发的其它灾害为次 生灾害 。
震源
由地震波对地表或 建筑物直接造成的 破坏为原生灾害。
下面,让我们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级以上地震3.8次;5.0级以地震20次。
次/年
4、地震灾害在我国自然灾害中的地位
地震灾害 54%
气象灾害 40%
海洋与 林业灾害
1%
地质灾害 4%
其他灾害 1%
1949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比例
我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世界陆地 面积
世界大陆 地震次数
中国约 占
十四分 之一
中国约 占
三分之 一
地球内部结 构
地壳一般厚33公里( 大陆或7公里(海洋)
地球在不断变化和运动中
有关地震的基本概念
震中
观测 点
震中 震距 源 深 度
震源
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 来表示。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是: 弱震:M<3级 有感地震:3≤M≤4.5 中强震:4.5<M<6 强震:M>6。 其中M≥8又称为巨大地震。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来对照以下几个例子)
地震综合防御
例1、广东新丰江水库,加固后经受住1962年6.1级地震
地震综合防御
活断层
例2、台湾集集7.6级地震造成水库垮坝
地震综合防御
活断层
例3、美国一石油管道工程因在活断层位置安装管 道滑移设 施,地震造成断层错动而管道安然无恙。
地震综合防御
例4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倒塌的房屋90%是20世 纪50—70年代建造;80年代后按新规范设计的房 屋,大多数经受住了考验。
Primary
Secondary
二、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地壳运动形成地质构造板块(七大板块)
地质板块运动边界发生碰撞、挤压、拉张、破裂就形成地震
全球的地震分布的规律性
1、原始水平地层受到地 应力的作用; 2、地层发生变形,并产 生褶曲及裂隙; 3、地层继续受力变形, 褶曲、裂隙进一步扩展; 4、一旦地应力超过岩层 的强度,裂隙快速贯通错 动,产生断层,并辐射出 弹性波,在地球内部快速 传播,于是,地震发生了。
二、山东地质构造条件
1、山东地震活动特点是:频度不多, 强度大,震源浅,受灾严重。
2、山东省地震烈度普遍较高
我省地震烈度在Ⅶ度以上占全省国土面积54%, 涉及11个地级城市。
3、山东历史地震灾害严重
发生在公元前 1831年的泰山震 (“夏帝发七年, 泰山震”)是我 国史料记载最早 的地震。
1668年7月25 日郯城8.5级地震, 是 我国东部地区最为强烈 的地震,10余省500余 县记载了这次地震,并 波及朝鲜半岛,震中区 烈度达Ⅻ度,遍地裂缝, 喷水二、三丈;山东大 部、江苏、安徽北部破 坏极其惨严重,共死亡 5万余丁。
例5、日本新潟发生7.0级地震时,在地震波影响 到新干线前,紧急制动系统自动关闭供电,避免 新干线严重出轨。
第二篇 我国及山东地震地

构造背景
如何?
一、我国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
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强烈
1、我国1900年以来地震分布
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我国地 震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灾害严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全球每年约发生 500万次地震,99%以上是 人感觉不到的, 能感觉 到的不到1万次,仅有几 百次造成灾害 (许多大地 震发生在海洋或无人居住 区);平均7.0级以上18次 ,8.0级以上1-2次。
太阳系
地球
人பைடு நூலகம்在地球 上已经生活了二三百 万年了,它的内部结 构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呢?
地球的形状呈梨形 ,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 里,两极半径约为6356 公里。
20世纪以来统计结果
6.中国大陆地震烈度高、潜在着严重的 地震灾害
41%的国土50%的城市70%的百万人口城市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分析:我国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
1.地震频次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 2.地质环境与地震构造复杂。 3.房屋和工程建设的抗震能力还较低。 4.地震预测、预报尚处于经验预报阶段。 5.地震救灾能力还不强。 6.地震成灾时间极其短促,猝不及防。 7.人们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
原生灾害—房屋倒塌
原生灾害—房屋倒塌
地震前
地震后
原生灾害—地裂缝
汶川地震
-地裂缝
原生灾害—喷砂冒水
次生灾害——地震火灾
次生灾害—地震火灾
1999年伊兹米特7.8级地震时,土耳 其最大的炼油厂引发大火,造成近
50亿美元的损失。
次生灾害—山体滑坡
图为汶川多处发生山体滑坡
次生灾害—地震水灾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五进”宣传标准课件之六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走进机关
山东省地震局监制 二○一○年八月
课件大纲
第一篇 有关地震的基础知识 第二篇 我国及山东地震地质构造背景 第三篇 防震减灾的应对措施 第四篇 作为机关干部面对地震如何履行职责
第一篇 有关地震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地震?
通俗讲:地震就是地面震动, 它是一种自然象。强烈地震,会造成 地面破坏和建筑物倒塌。
地震烈度(即地震在地表的影响程度)
1 次地震只有 1 个震级,而 1 次地震可以有多个 地震烈度;同 1 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大小不同,一 般情况下震中距越大烈度越低。
汶川地震:映秀,北川烈度为Ⅺ度,已接近 极限,青海玉树地震烈度达Ⅸ度。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
叫作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P)和横波 (S)。
次生灾害—生命线破坏
2004年日本新瀉7.0 级地震造成新干线高 速列车出轨
1995年日本阪神 地震,铁路因扭 曲而瘫痪
次生灾害—有毒物质泄露
次生灾害—海啸


次生灾害—心理伤痛
地震给人类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那么,地震能否被人类有效地控制呢?
答案是否定的。
就目前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还 无法控制地震的发生。然而,人类能否有 效地将地震损失降到最小呢?
我国属于多地震的国家
20世纪全球7级以上强震,中国占35%
2.中国地震活动主要特点:“多大广浅”
主要分布:华北地震带、南北地震带、天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地震带、台湾地区。
3.中国地震活动频率高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5级以上
6级以上
7级上以
我国每年平均7.0级以上地震0.55次;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