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合集下载

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思路的分析

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思路的分析

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思路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5T02:03:14.34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0期作者:杨森林[导读] 相较于其他公路的路线设计,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更容易受到地质地形、水文以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44092319950208****摘要:在开展山区公路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路线设计直接关系到今后公路的使用,以及对周围山区环境的有效保护。

因此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合理布设山区公路的道路线型及沿线构造物,必要时进行比选论证,使设计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实用。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一、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公路的路线设计,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更容易受到地质地形、水文以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在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即是山区的自然条件。

由于山区的地质条件往往都是十分复杂、恶劣的,导致山区公路的建设施工难度很大。

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在各个方面均会受到实际环境的影响,例如,地质方面的地质构造以及土质构成等、气候方面的泥石流以及降雨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

此外,山区的山脉走向一般具备着一定的规律,使得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通常以山脉走向为基准,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隧道工程作业。

因此,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对于山区公路的建设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公路路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2.1路线设计应适应施工地的地理环境在公路施工时,通常会面对多种地理环境,施工环境复杂,要求设计人员统筹好地理环境与公路施工的关系,从公路施工整体出发,做好公路路线交叉点以及公路曲线的设计,对公路面坡度进行科学计算,进而有效提高公路设计和施工的质量。

2.2路线设计要统筹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区的环境,从维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处理好公路路线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设计公路路线,将公路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维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

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

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摘要:公路规划往往受地形、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复杂的地貌环境中,公路的规划和设计更应考虑多种因素。

因此必须对山区公路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认识,在复杂的地貌环境中进行合理地公路路线布设,从而使山区公路的设计更符合我国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思路由于受到运输条件限制,一些山区资源未能快速流出,而山区以外的物资也未能快速流进,这样大大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制约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进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区的公路规划是重中之重。

这就要求对该地区的地貌环境、道路的施工需求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研究,并利用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道路的合理性。

一、某山区复杂地形公路路线设计实例1.工程基本概况这里以某山区公路为例,此公路现状为林区水泥路,从山口21公里开始,途经服务站、护林站和山区入口,共26公里,路基宽度仅为5米,路基失稳、边坡滑塌多处、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山区出行交通。

根据周边路网分布情况和交通量预测结果,该山区道路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具体设计标准为: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

改建完成后与原有的山区高速公路形成环形,可有效地减轻原有线路的交通压力,从而为行车提供更加便利的通行途径。

2.线路选线方案根据这条山区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路线方案。

方案一:按照节约占地和森林防火的基本需要,采用现有的通道走廊,沿现状公路进行布线。

利用既有老路布线,避免高填深挖,降低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局部路段技术指标较低。

方案二:新辟走廊带,根据地形条件进行展线。

该方案线形指标较高,但穿越陡坡路段边坡较高,需进行大范围的路基开挖,占地面积大,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3.两种方案的对比按公路设计规范及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安全性、生态环境、造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两种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方案一新增占地更少,对原有道路的利用更为充分,而且土方数量较少,能很好的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局部技术指标较低的路段可加强交安设计,保证行车的安全顺畅。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思路浅析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思路浅析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思路浅析一、山区公路选线设计的基本特点我国的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要结合实际的地形进行实施计划,其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

首先就是特殊性特征,山区的地形较为复杂,在布线的自由度方面相对较小,山区的地理环境对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有制约性,沿河线以及山脊线和越岭线等成了山区公路的主体,所以在线路的平面指标的限制下会有着诸多难度,故有特殊性。

另外就是山区公路线路设计的变化性特征,同样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对山区公路新路的选择会根据这山区的复杂程度进行变化,复杂程度愈大变化的程度也就愈大。

同时在复杂性特征方面是最为主要的特征,这主要就是地质构造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多变的立体性气候和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

这些复杂的因素对山区公路线路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对路线的选择也会受到这些因素而发生变化。

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1、安全性问题山区的公路路线设计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山区的地形复杂性对公路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在可能存在连续大转弯道、长下坡或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设计上要得到重视。

这使得有效的行车距上和非山区公路相比就减小了很多,在转弯处的半径也会受到限制取最小值甚至极限值,这就会给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还有就是在公路相交地段比较容易出现降雨后积水的现象,同时也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也会造成安全问题。

2、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首先是地形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公路路线设计的主要因素,山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大大增加了设计与施工的难度。

平原地区的公路路线只需要简单考虑不同的几何要素即可,但是由于山区高差较大,路面的坡度较陡,路线的平面设计和纵面设计都面临很大的挑战。

其次,地质的影响。

由于山区土壤肥力较低,地表的植物少,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地下水的长期作用破坏了地基的稳定性,再加上山区经常会出现滑塌、岩溶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使得地质条件更加恶劣。

地质结构与路基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地基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它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环保等因素。

为了确保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路线设计方法,并根据山区地形特点、水文地质等因素选定合适的路线。

基本思路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等。

这些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最佳方案。

2.依据地形特点进行设计: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公路设计需要考虑地形的变化,避免建立高空架桥、大切口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3.科学合理的选线方法:在选线中需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破坏、大量征地、开挖和填方等环节,进而优化公路设计方案,降低总造价,有利于提高公路使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选线方法1.地形地貌:在选定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时,需要注意山区地形地貌的特点,其地貌起伏的特点,可以借助道路工程勘探技术,确定线路的基线位置,然后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路线优化,以便提高公路使用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

2.气候气象:公路选线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气象特点,避免危险的气象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可通过气象勘探技术、地质勘探及其他工欲学技术确保项目建设的牢靠性和质量。

3.水文地质:公路建设需要考虑沿线水利及地质等因素,应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适应性和环境安全。

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公路海拔温度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河流及山区水库等水文勘探相应技术是必要的。

4.环保: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必须注重环保问题,科学、合理地选定路线,并提出不影响环境、不危害生态的公路建设方案,并实施相关环保措施。

5.社会经济效益:公路设计不仅要考虑道路通畅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边远山区地区的开发和促进。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定最佳路线,优化公路设施布局方案,确保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山区公路是连接山区与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其设计要考虑到山区地形和气候条件,以确保公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下面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简要分析。

一、基本思路1. 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山区地形复杂,道路线路应充分考虑山势、横断面和纵断面等地形条件,以减少土地平整和大规模挖填工程的需求,同时也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2. 尽量避免陡坡和急弯:山区地形多为陡坡和急弯,因此应尽量避免选择这些地形,以确保公路的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

3. 尽量沿着自然地势布置:在考虑到地形条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自然地势相对较平缓的地区进行路线布置,以降低公路建设难度和成本。

4. 关注区域发展需求:在设计公路路线时,也要综合考虑山区经济、人口和社会发展等因素,以满足当地的交通需求,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公路的安全性是首要的原则,应尽量选择地势平缓、无险阻的地形,避免陡坡、急弯和易发生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地区。

2. 经济性原则: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应合理控制,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挖填土工程和隧道等昂贵的工程,以降低公路建设成本。

3. 可行性原则:公路的设计和建设应具备可行性,包括在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确保公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 环境友好原则:公路的建设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山区的生态系统,尊重和保护山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5. 社会效益原则:公路的建设应能够促进山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水平。

通过以上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可以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考虑到地形因素、安全性要求、经济性控制、可行性保证、环境友好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从而较好地满足山区公路发展的需求,为山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条件,推动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山区公路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山区公路的特点是地形复杂,气候条件艰苦,交通压力较大,因此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至关重要。

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山区地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遵循一定的思路和原则,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路线,为山区的交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基本思路1. 充分调研,摸清地形情况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地形调研,摸清山区地形的情况。

包括山脉分布、河流走向、地质条件、自然灾害风险等方面的情况,这些都是影响山区公路设计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深入的调研,了解山区地形的特点和局限性,才能在设计中合理地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适合山区地形的公路路线。

2. 遵循地势条件,选择最佳线路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时,要遵循地势条件,选择最佳线路。

要根据山区地形的特点,选择地形开阔、地势平缓的地带作为公路路线,尽量避开地势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带。

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以后的发展趋势,选择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路线,为当地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 掌握交通需求,满足实际需要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交通需求,满足实际需要。

要根据当地的生产、生活和旅游等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设施,提高山区地区的道路通达性和交通效率,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出行提供便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山区公路设计的首要原则。

山区地形复杂,易发生自然灾害,因此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公路的安全性。

要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选择稳定性较好的地段作为公路路线,同时要考虑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公路使用的安全性。

2. 经济适用原则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时,要遵循经济适用原则。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建设经济和财政状况,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成本,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益和效益相对较高,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交通建设显得愈加迫切。

在山区建设高速公路可缩短运输路程、提高运输效率,有利于山区地区的脱贫致富等经济发展。

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1. 顺应地形地貌特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比较明显,山路陡峭、路况复杂,路线的设计必须顺应其特点。

选择一条最为适宜的路线,既能够满足交通运输需求,又能够充分利用山区的地貌特点。

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山区地质情况,如地层、地貌、断层等,选择合适的路线。

2. 尽量优化路线,减少建设成本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本较高,因此,设计路线时要尽量优化,减少建设成本。

路线的选择应尽可能经济合理,同时兼顾道路建设的安全、合理和高效。

在确定路线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例如地理环境、交通接驳条件、工程性因素等,选择成本最低的路线,并比较各个方案的成本差异,选取最优的方案。

3. 考虑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山区交通状况,因此,在路线设计时,必须考虑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通行能力是指公路所能承受的车辆数量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输量。

路线设计要充分考虑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以满足今后对道路通行能力的需求。

同时,路线设计还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如路面抗滑性、场地风险等,保障行车安全。

二、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方法1. 地形坡度分析法地形坡度分析是选线方法的基础,必须对现场实地勘察,在地形坡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估。

在路线规划过程中,多采用照片判读法、地形测量法、地质勘探法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地形、地貌、山体结构等进行分析评估。

评估结果是选定路线的主要依据之一。

2. 社会经济评价法山区高速公路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因此,需要考虑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评估,将结果与不同的路线进行比较,确保选中最优的路线。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摘要】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对于山区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设计的重要性、基本思路、基本原则、考虑因素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设计要考虑地形、气候、交通量等因素,遵循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等基本原则。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设计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山区公路的设计不仅关乎交通便利,更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设计合理的山区公路路线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指出,良好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是山区交通建设的关键,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以提高交通效率和提升生活品质。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重要性、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因素考虑、应用实例。

1. 引言1.1 引言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是山区交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山区交通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山区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深入研究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对于提高山区交通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其重要性。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山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变等特点,还要考虑到山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

设计出合理的山区公路路线至关重要。

在设计山区公路路线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基本思路,包括综合考虑山区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路线走向和设计标准,确保公路建设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

设计山区公路路线时还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遵循地形起伏、保护生态环境、考虑交通需求等。

只有按照这些原则去设计,才能保证山区公路路线建设的成功。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遵循一定的思路和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山区客观实际的公路路线,促进山区交通建设的发展。

2. 正文2.1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山区交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影响至关重要。

良好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能够提高山区交通的运输效率,缩短通勤时间,便利居民出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错设计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一、《几何细则》有关连续长大纵坡课题研究情况简介
小结
1、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触目惊心----车辆超载超速是主因 2、国外也存在刹车失灵情况-----不可掉以轻心 3、我国规范对连续长大纵坡设计有一些规定----难以指导设计 4、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等措施非常必要----治标不治本 5、《细则》有关连续长大纵坡安全研究有了初步成果----争议在所难免 6、《路线几何设计细则(送审稿)》有关内容供参考----需要审批 7、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技术可行,规模合理 8、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路线总体设计思路----综合比选,择优推荐 9、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增设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
2、2006年版《路线》规范因缺乏研究成果,对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规定 较少,不具备指导设计的依据,但已强调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存在行车安全
问题,设计时应考虑。2007年版《编制办法》明确提出要统计连续长大纵 坡路段的平均纵坡指标,以供路线比选时参考。平均纵坡连续3Km已控制在 4%以内,全路段基本控制在3%以内,最大纵坡5%,交通事故率明显减少。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主要内容
四、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与重大路线方案的研究 (一)“长缓坡”路段路线方案研究(单向) (二)“长缓坡”路段局部路段“平均纵坡”合理采用(单向) (三)特大、大跨径桥梁(高墩)对路线方案影响的研究 (四)特长隧道、长隧道对路线方案影响的研究 (五)特长隧道、特大桥梁路段“平均纵坡”合理采用(单向) (六)特长“隧道群”路段“平均纵坡”合理采用(单向) (七)改扩建公路“平均纵坡”合理采用(单向)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主要内容
三、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行车安全与“平均纵坡”合理取值 (一)“刹车失灵”易发区段及原因分析研究 (二)平纵面指标与行车安全及合理取值的初步研究 (三)平均纵坡值对路线方案影响的初步研究 (四)平均纵坡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及合理降低“容错成本”的思路 (五)“平均纵坡”为“宜”指标,“宜”指标应合理掌握 (六)典型项目“平均纵坡”指标采用情况简介 (七)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措施的研究 (八)“平均纵坡”指标的合理掌握(标本兼治,合理控制规模)
山区公路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连续长大纵坡有关安全问题与重大路线方案的研究)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主要内容
一、山区特点及设计要点 二、路线总体设计目标 三、路线总体设计疑难问题及设计思路 四、要做好路线总体设计必须加强对设计深度的要求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专题) 六、合理掌握运用技术指标(专题) 七、连续长大纵坡有关安全问题与重大路线方案的研究(专题) 八、审查咨询常见问题(专题)
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设计思路)----技术可行,规模合理
1、若是单向下坡时,应尽可能考虑利用有利地形展线, 选择展线的路线方案;
2、若是先上坡再下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增加越岭隧 道长度(适度)的路线方案;
3、若是先下坡再上坡时,应尽量考虑适当提高沟底桥 梁墩高高度的路线方案。
以上三种情况后两种方案效果较好,既有效地减小了 平均纵坡值,又缩短连续下坡长度(展线长度减短了)。 工程规模大小取决于平均纵坡值和地形地势。
3、2008年《几何细则》送审稿已传播到各个设计单位,连续长大纵坡 章节内容几乎作为设计依据,审查咨询也作为平均纵坡采用的主要参考依
据。从六年多来的实践检验来看,平均纵坡大于3%的规定全国范围已基本 做到,但小于等于3%的规定有些省实施难度较大,云南四川最为典型,不 受长度限制的“长缓坡”基本上是按2.5%控制,甚至按3%掌握,特别是高 差在300m左右的项目。有重大交通事故黑点的广东(京珠北韶关段)、陕西 (西汉高速)、福建(厦龙高速)在掌握平均纵坡指标时比较慎重,一般情况 较严格按《几何细则》执行。
交流 探讨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主要内容
二、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
(一)利用有利地形合理展线 (二)隧道工程的合理采用 (三)桥梁墩高的合理选择 (四)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演变过程简介
容错设计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二、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
(三)桥梁墩高的合理选择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二、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
(四)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演变过程简介
交流
1、执行1994年版《路线》规范时,设计者没有连续长大纵坡概念,为
了克服高差,采用最大纵坡+短缓坡段连续拉坡,平均纵坡连续3Km超过5% 情况常见,全路段平均纵坡大于4%较普遍,最大纵坡6%,特别是60Km/h设 计标准的高速公路,如八达岭高速公路,重载车辆行驶过程“刹车失灵” 频频出现,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探讨
主要内容
研究
一、《几何细则》有关连续长大纵坡课题研究情况简介 二、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 三、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行车安全与“平均纵坡”合理取值 四、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与重大路线方案的研究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主要内容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二、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
(一)利用有利地形合理展线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二、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 (二)隧道工程的合理采用
(1)利用有利地形合理展线 (2)尽量减小两端平均纵总体设计思路——连续长大纵坡有关问题的探讨 二、改善平均纵坡值的主要方法
一、《几何细则》有关连续长大纵坡课题研究情况简介
(一)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现状
世界性难题
(二)国外连续长大纵坡有关情况
(三)我国规范对连续长大纵坡设计的规定
问题没有 根本解决
(四)现有公路为减轻损失设置避险车道等措施 (五)《几何细则》连续长大纵坡课题研究主要成果简介 (六)《几何细则》有关平均纵坡指标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