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欧盟经验和中国抉择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欧盟经验和中国抉择

结论
本次演示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价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 价格机制在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形成和波动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欧盟需继续优化政策框架,明确总 量控制目标,并加强对价格波动的监测和预警。此外,还需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参考内容二
引言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其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次演示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欧 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综述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始建于2005年,是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研究表明,EU ETS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 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也面临着市场波动、配额过剩、公平性问题 等挑战。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EU ETS的机制设计、政策分析、交易情况等方面, 对其交易机制和市场特点的研究尚不充分。
结论
本次演示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其发展历 程、交易机制和市场特点。通过研究发现,EU ETS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 显著成效,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经验。然而,其仍存在配额分配不合理、 市场波动性大等问题,需在后续发展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对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的发展,可借鉴EU ETS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 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4、处罚违规国家:对于超过排放上限的国家,欧盟将对其进行罚款等处罚。
4、处罚违规国家:对于超过排 放上限的国家,欧盟将对其进行 罚款等处罚。
1、确定排放总量:中国政府根据各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绩效等因素, 为每个省(市)确定了碳排放总量。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研究与启示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研究与启示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研究与启示◎徐小玲谭欣怡蒋明臻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上对环境、气候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自《京都协议书》确立以来,联合国不断倡导鼓励各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的行动。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碳排放大国,自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会议后,积极实行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2013年起我国正式在北京、天津、广东、上海等七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由于各个交易市场之间相对独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市场活跃度不高,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规模依然较小。

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的相关成果,相对独立的不同碳市场的碳配额价格关联性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然而价格的过度波动会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市场参与度会产生负面影响。

许多学者对影响碳排放权价格形成以及波动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研究吕靖烨、杨华等(2019)通过对要素约简建模,发现公开市场操作、人民币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行业发展水平、地区平均气温、行业发展水平、能源价格都是影响碳排放权价格,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程度随着地区产业结构、地域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李谊(2020)通过建立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天然气价格、原油价格和宏观经济与碳排放权价格正向相关,煤炭价格、空气质量与碳排放权价格呈现负相关关系。

张志俊、闫丽俊(2020)采用GA-BP 神经网络模型与MIV 方法,分析发现工业发展水平、汇率、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发展、汇率是影响我国碳排放权价格的主要因素,其中天然气价格、宏观经济变量和汇率的影响最大。

垚汪中华、胡(2018)用EEMD 方法将我国七个交易所的碳排放权价格样本分解,用FGLS 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价格收到内在市场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其中内在机制以能源价格为代表,外部环境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代表。

徳王丹舟、杨天(2018)通过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碳排放权价格的驱动因素,发现清洁点火差价对碳价格有负效应,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影响碳价格的因素,而清洁黑暗差价和单位减排成本却对碳价格的影响不大。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减少碳排放成为了各国领导和企业的重要目标。

电力行业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高的行业,是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促使电力行业减少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被引入。

然而,在实践中,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特点和经验。

然后,通过案例研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的电力行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重点研究这些机制的设计原则、市场运作方式、监管机制等,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对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比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寻找规律和趋势。

然后,我们将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运用相关的经济模型,估计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我们将采用数据统计和图表的形式,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我们将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情况和相关的统计指标。

我们将使用回归模型和其他计量经济学方法,来估计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找出其差异和原因。

结论与讨论:在研究的最后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回答研究问题。

我们将讨论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优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我们将探讨如何提高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效率和公平性,如何确保电力行业的减排目标能够实现。

我们还将思考电力行业碳排放权交易与其他减排的衔接问题。

国内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及问题分析

国内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及问题分析

国内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及问题分析摘要:发挥碳权、碳交易等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引导社会各层面主动地实施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条合适途径。

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途径。

关键词:国内;碳交易;市场机制;问题;途径碳交易是指买卖双方通过购买合同或者碳减排购买协议,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

其基本原理是,购买方向出让方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额,再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一个公司如果排放了少于预期的CO2,那么就可以出售剩余的额度;而那些排放量超出限额的公司,则必须购买额外的许可额度,以避免政府的罚款和制裁,从而实现国家对CO2 排放的总量控制。

碳交易市场可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配额交易市场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实现减排目标。

在配额交易市场上,根据交易排放权本身的产生类型,又分为项目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s)和准许市场(allowance-based markets)两类。

自愿交易市场则是从其他目标出发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减排。

一、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性1、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未来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面临碳关税、碳配额购买、碳准入、碳审计与信息披露等多方面障碍。

世界各国以“碳排放额”为核心的博弈背后实质是对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争夺,欧美发达国家气候谈判的实质就是试图占有未来新型能源技术和市场,最终实现对低碳经济的控制。

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重新审视产业布局,如果不能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起阶段占一席之地,将面临国际石油市场中丧失竞争力之后的又一切肤之痛。

2、碳交易市场背后,孕育着货币地位的争夺目前碳排放权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和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技术及其产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和资产。

从历史上看,世界货币体系经历过“煤炭—英镑”、“石油—美元”时代,在未来的碳交易主导的时代,是延续美元霸权地位,还是欧元,抑或是其他货币来主导,这一点在未来将成为实力国家争夺的焦点。

碳排放权交易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摘要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监管是指政府为了保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动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行政行为。

在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之下,基于试点经验我国于2021年推行了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但是由于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尚在从试点到全国的过渡之中,相关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仍不完善。

本文旨在于基于对于现有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法律规范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试点情况与域外经验,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现有制度,实现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有效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金融监管信息披露一、选题背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欧美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所创制的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制度,在理论基础、制度设计以及权利设计上均存在创新性。

我国在2012年正式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陆续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天津、重庆和福建五省三市建设碳市场试点,2017年中国正式宣布启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强调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021年7月,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始运行,标志着我国市场化当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也逐渐步入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以及统一监管阶段。

碳排放权交易来源于排污权交易,相对于传统的环境管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着眼于市场机制的利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效率价值。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燃煤大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不能完全基于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纯市场化机制,应该探索并建立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监管制度。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章研究的意义在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上的压力使得碳减排压力巨大;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问题迫在眉睫。

《碳金融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

《碳金融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

碳金融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我们发现欧盟碳交易体系5(EU ETS)的市场机制是成熟的,并且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许多学者研究了碳期货(EUA)的影响因素和波动特征。

例如Deeney(2019)运用事件分析方法,探讨欧洲议会决议对EUA价格波动的影响。

Aatola(2018)通过对欧盟ETS市场的探索,我们发现碳期货价格与电价、能源价格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Tan(2019)基于分位数回归,探讨能源和经济因素对EUA价格的依赖关系和影响路径。

研究发现,早期能源价格对碳交易市场的影响较大,后期工业发展和股票市场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大。

这表明建立碳市场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为了不断完善碳交易定价机制,有必要定期分析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

虽然国际市场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已经有了较好的探索——一个以宏观经济和能源市场为主要影响因素,辅以政策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体系,然而,中国经济社会的宏观形势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各影响因素在碳交易市场上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仓促采纳国外研究的结论,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权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过近年来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地区的数据积累,学者们也参与到碳交易市场的研究中,为碳定价和配额提供建议。

王倩(2019)认对于在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需求方而言,能源、气候和经济对碳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显著影响。

赵立祥(2019)研究表明,市场环境是影响碳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政策和气候环境对碳交易价格有一定的影响,能源价格的影响较弱。

范燕燕(2018)采用稳健的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发现煤炭价格波动对碳交易价格有显著影响。

但我们也发现,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大多数文献都是主观选择“重要”因素,并使用回归方程来探究其影响。

当前,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方法进行客观变量筛选,从多个角度探究影响因素的影响。

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策略分析的研究报告

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策略分析的研究报告

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策略分析的研究报告碳排放权交易(Carbon Emissions Trading)是指政府将工业、能源等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分配为不同的碳排放权,并将这些权益在政府规定的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

此政策是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的重要手段,并为国家在环保和气候变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在采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时,其战略制定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设定碳排放总量目标与指标政府应当根据国情制定符合实际的碳排放量目标和指标,如限制碳排放量、碳排放降低率等,以达到减少空气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政府在设定碳排放总量指标时,应该优先考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让不同的行业逐渐适应目标要求,逐步实现碳排放量的降低。

(二)制定碳排放权分配方案政府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设计适合的分配方案。

例如,政府可以给予低碳排放的企业更多的权益,以激励这些企业改进排放技术; 同时向高碳排放的企业施加绿色税,以鼓励企业自动减少碳排放量,同时鼓励企业生产更多具备环保特点的产品。

(三)建立应对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以确保采取的措施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

例如,政府可以定期对国内行业的环保和排放情况进行审查,对排放问题屡次出现的企业进行追责,并采取相关措施以保障政策的执行。

(四)加强国际合作碳排放权交易通常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政府在推行此类政策时,也应加强和国际界的沟通。

例如,政府可以在国际机构中寻求支持,以鼓励其他国家也加入到此类政策中来,并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五)推广公众宣传在碳排放权交易中,公众的支持和认可同样很重要。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以传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政府可以设置举办论坛、开展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以推动政策的发展。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和公众的培训,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中来。

总体来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环保和气候变化政策,采用此类政策可以有效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目标。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必要性及制度框架研究综述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必要性及制度框架研究综述
研 究综 述
当代社科视野 2 1 年第 5 01 期
内 C M项 目合作 ,从而可 以加强对 国外先进技 D 术和管理模式的吸收和利用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 转型 ;4有利于 省内企业获取效益信息 、 () 拓宽交 易渠道 , 并参与相关标准 的制定 , 争取碳交易的定 价权 ,从而改变在碳交易微笑 曲线 的位置 ;5有 () 利于省内金融业通过碳交易获得新 的发展机遇 , 可通过金融产品的设计与环境问题 的有机结合在 碳金融衍生品方面进行创新 。周艳 、 韩文龙认为 , 建立和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 的重要意义 :1有利 () 于提高我国碳交易竞争力 ,维护碳交易利益 ;2 () 有助于培育低碳经济意识 ;3有利于利用金融危 () 机之契机 , 发展新兴“ 产品” 交易市场 , 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 ; ) ( 完善碳交易市场 , 4 发展低碳经济是 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⑤ 杨涛认为 , 碳交易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机遇 。 《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 了三个补充性的市场机制 , 来降低各国实现减排 目标的成本。这三种机制包 括: 国际排放权交 易( T 、 I )联合实施机制 ( ) E J 和 I 清洁发展机制( D 。“ D C M) C M项 目往往需要两个
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不仅必要 , 而且可行。 白 洋撰文指出 :、 1我国碳交易市场 已初见雏形。 中国 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 国,虽然没有减排约 束, 但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 的减排市场。 国 家发改委 C M项 目管理 中心最新统计显示 : D 戳 止 20 09年 1 月 1 1 3日, 中国已批准 的 C M项 目 D 达到 2 7 个 , 中 63 已在联合 国 C M执行 29 其 6个 D 理事会成功注册 ,注册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居世界 第一 。我 国已经建立了一批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机 构 , 20 年 8 5日同时在北京和上海挂牌的 如 08 月 北京环境交易所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08 9 20 年 月2 5日由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产权交易 中心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三方出资设立的天津排 放权交易所 。从总的形势来看 ,市场基础 已经形 成, 只要 国家引入相关 的碳交易政策机制 , 很快就 能激活当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2相关政策和制 、 度基础 已经具备 。 0 8 1 月中国政府发布《 20 年 0 中 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白皮书, 作为未来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具体指导 。在具体碳排 放权交易活动上 , 我国依 据《 京都议定书》 要求 , 国 家发改委为我 国国家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 , 并 依据 2 0 年颁布的《 05 清洁生产机制项 目 运行管理 办法》 及一系列相关细则进行碳排放交易的管理 。 此外 ,大气污染防治法》 《 《 及 水污染防治法》 等法 规 中对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制度 、排污 许可证制度的规定也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立 提供 了重要的法律参考。喇 楠认为 , 我国建立碳 交易市场有一些 内部优势。 中国具有巨大的、 潜在 的减排空间。发达国家履行其减排义务需要建立 “ 在较高成本基础上 ,而中国可 以用低得多的成本 完成减排 ,完全 能够利用 C M机制将其在国内 D 的环保义务转化为融资 和交易产品。” 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研究综述
作者:陈鹏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6期
[提要] 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影响宏微观经济和微观企业角度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简单评述,并结合我国碳排放交易发展状况,指出我国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方向。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经济发展;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4日
一、文献综述
所谓碳排放权交易问题,其实是经济学范畴外部性问题的延伸,污染问题在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下其实是外部性的问题,因此用市场手段来治理污染问题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Coase (1960)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在产权可以明确规定权属的前提下,外部性问题在理论上都能进行内部化处理。

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Dales(1969)创新性地提出了污染权交易理论,该理论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实现起了巨大作用。

Montgomery(1972)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交易许可权理论,并论证了市场化手段治污的有效性。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市场能够有效率且合理对碳排放权资源进行配置是建立合理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前提。

Kijima等学者(2010)在对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归纳,建立排放权交易相关模型,并提出严密的定价公式。

在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也在蓬勃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最初的治理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现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已经外延到提升企业价值、促进经济增长等经济、金融领域。

笔者简单归纳整理了近年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金融领域有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层面上,碳排放权与经济发展。

Azomahou et al.(2006)认为碳排放与经济之间的传导主要是基于能源的消耗,而能源消耗与影响经济发展的生产和消防两个领域息息相关。

钟世和、曾小春(2014)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了我国能源价格和芝加哥环境交易所碳价两者波动的动态相关关系,发现后者波动构成了前者波动的原因。

严成樑、李涛、兰伟(2016)通过建立内生增长模型进行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原因是,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技术水平越高,从而二氧化碳强度越低;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越多。

上述两种作用之间存在一个权衡。

(二)微观层面上,碳排放权交易与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率的关系
1、碳排放强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Koch & Bassen(2013)发现碳排放强度越大的企业其价值越低,两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因为碳排放资源的稀缺性,低排放企业的富余碳配额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增值明显;相反,碳排放强度较大的企业其购买配额的资金成本比较大,其企业价值损失也相应较大。

Chapple et al.(2013)以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资本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相关关系,发现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定价。

操群(2015)通过比较我国七大碳交易试点不同标准差异,结果发现:各试点省市碳配额及碳交易的标准差异对短期企业价值有较大影响。

从碳配额看,按照湖北的标准短期企业价值最大;从碳交易一级市场看,按照广东的有偿标准短期企业价值最小;从碳交易二级市场看,按照深圳、上海的标准短期企业价值波动幅度最大。

2、碳排放权交易与企业股票收益率之间呈正向关系。

刘维泉、赵净(2011)以EUA期货价格和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股票现货价格为数据标的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市收益率和碳期货收益率存在明显的动态相关关系。

张秋莉(2012)以法国Bluenext环境交易市场的碳配额现货价格和我国股票市场现货价格为数据基础,对两市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两市呈正向相关关系的结论。

秦天程(2014)构建VAR模型和CAPM-GARCH模型,分析检验了2010年7月初至2013年底期间传统能源和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对国内新能源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及新能源股票收益率的波动特点,研究发现:国内煤价对新能源公司股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国际油价的影响不显著;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也是引起新能源上市公司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新能源公司股价指数对高科技股价指数并不敏感,反映出国内新能源上市公司科技含量不足,资本市场关注更多的是新能源的概念而非技术优势;国内新能源股票整体的系统风险在1.125~1.131之间,利好消息比利空消息能引起新能源股票收益率更大的波动。

陶春华(2015)通过建立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检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与样本行业股票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高碳排放行业股票市场收益率与上海碳排放权市场价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而对于低排放行业股票收益率,影响没有体现规律性。

朱东山、孔英(2016)通过对深圳碳排放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低碳经济概念及新能源公司股价与能源价格、碳交易价格之间的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深圳碳交易价格对低碳经济概念的股价有正向影响,但是对新能源公司股价没有显著影响。

3、碳排放权交易在短期内对企业是负向影响,长期内是正向影响。

饶蕾、曾骋(2008)认为碳排放交易对企业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短期内,碳排放交易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会减少企业盈利,其对企业是负向影响。

但是在长期内,碳排放交易促进了技术更新,企业减排成本不断下降,能通过碳交易获得额外利润,其对企业是正向影响。

二、文献评述
碳排放权交易的问题是外部性问题的延伸,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治理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子孙后代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笔者简单归纳、梳理了近年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研究方向,将这些研究思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即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微观层面即碳排放权交易与企业价值、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总结归纳以上文献,笔者发现大部分文献的研究都是基于欧、美金融体系,研究国外碳排放权交易相关问题的较多,而立足我国国情的本土研究较少。

再进一步深入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的文献较少;大多文献研究方向集中于股票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较少文献同时研究大宗商品、股市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多个市场间的动态关系。

而且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在蓬勃发展,各试点也积极对接即将建立的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因此也可以立足我国碳排权交易的试点积累数据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与微观企业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研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对相关产业、社会福利、我国宏观经济等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东山,孔英.低碳概念及新源公司股价与碳交易价格相关性研究[J].生态经济,2016.1.
[2]严成樑,李涛,兰伟.金融发展、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J].金融研究,2016.1.
[3]操群.碳配额、碳排放交易对短期企业价值影响分析——基于我国碳交易试点省市不同标准的比较[J].研究与创新,2015.16.
[4]陶春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秦天程.传统能源及碳交易价格与新能源股价——基于VAR和CAPM-GARCH模型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
[6]钟世和,曾小春.碳排放权价格对我国能源价格及物价波动的影响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6.
[7]刘维泉,赵净.ECX碳排放期货与欧美股市联动性研究——基于DCC MV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11.5.
[8]饶蕾,曾骋.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2008.6.
[9]CHAPPLE L,CLARKSON P M,GOLD D L,The Cost of Carbon:Capital Market Effects of the Proposed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TS)[J].ABACUS,2013.49.1.
[10]KOCH N,BASSEB A.Valuing the Carbon Exposure of European utilities.The Role of Fuel Mix.Permit Allocation and Replacement investments[J].Energy Economics,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