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ppt完美版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共22张课件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共22张)课件
评价园地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 、D 。
青藏地区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1月0°C等温线相接近
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接近
气温、降水(气候)
一、地理差异显著
谈谈生活中你所了解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谈谈生活中你所了解的地理差异江南油纸伞江南水
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
(1)气温: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
东南沿由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一、地理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2)降水东南沿由海向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降水(水分)因素
A
B
C
活动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方向差异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
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共22张)课件
一、地理差异显著
比较项目(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共22张PPT)

气温
人 文
传统运 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 水运为主 主
地形
差 异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 屋顶坡度大 墙体较厚 墙体高
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
气温和降 水量不同
小
降水量
大
不同
归纳:
秦 岭
1.相当于1月0℃等温线
—
淮
2.相当于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河
一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线
的 地
4.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 ,只要 加以客 观报道 ,自然 而然的 就是唯 物主义 的,就 能从中 阐发历 史规律 。自然 规律、 社会历 史规律 是客观 存在, 无时无 刻不在 运转并 制约着 人们的 活动。 但规律 又是抽 象的, 看不见 ,摸不 着,认 识规律 不那么 容易。
C
A
B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 差异》 课件(共 22张PP T)
5.5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的三级阶梯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 差异》 课件(共 22张PP T)
梳理归纳
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
地理差异显著 地理差异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中
秦岭—淮河界线的地理意义
国
的
地
理
差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 差异》 课件(共 22张PP T)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 差异》 课件(共 22张PP T)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 差异》 课件(共 22张PP T)
•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中国的地理差异》PPT优秀课件2

活 动 二 填 表
表一:
秦岭—淮河以北 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0℃以下 800mm以下 暖温带 半湿润地区
--
秦岭—淮河以南
0℃以上
800mm以上
亚热带 湿润地区
温度带 干湿地区
表二:
耕地 耕作 类型 制度 一年 一熟 或两 年三 熟 传统 传统 民居 运输 方式 屋顶 小麦、 坡度 马车 大豆、 较小, 花生、 墙体 甜菜 较厚 主要 农作 物
>800毫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旱地为主
小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苹果、柿、枣 马拉大车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一年两熟或三熟
柑橘、柚、茶
船
传统运输方式
植被 类型 不同? 南方: 常绿阔叶林
有什么 北方:落叶阔叶林
主要原因
为什么 不同?
气温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 候
河流 流量
有什么
北方: 河流流量小
为什么 不同?
北 方 地 区
旱 地
水
南 田 方 地 区
一年 两熟 至三 熟
屋顶 水稻、 坡度 油菜、 大, 甘蔗 墙体 高
船
表三: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结冰
<800毫米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0℃ 不结冰
河流封冻情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耕作制度 主要经济林木
第二级阶梯
盆地和高原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
丘陵和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 南丘陵、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
(新教材)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优质课件PPT

D.丙—青藏地区
10.下列描述与图中地区相符的是( )
A.甲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乙处人们每年举办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C.丙处人们迎接客人时敬献哈达
D.丁处文物古迹众多
八年级地理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 9 题,“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明该地区进入雨季较早,该地区是我国的南方 地区,故选 B。第 10 题,甲为北方地区,其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A 项错误;那 达慕大会是丁西北地区蒙古族的节日,B 项错误;丙为青藏地区,其人们迎接客人时 敬献哈达,C 项正确;我国文物古迹最多的地区是北方地区,D 项错误。 答案:9.B 10.C
(1)图中地理区域①是(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2)区域②与区域③划分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势
B.气温
C.季风
D.人口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八年级地理 ·下
(3)下列叙述中和④区域有关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返回导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①为南方地区,②为北方地区,③为西北地区,④为青 藏地区。第(2)题,划分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根据题意,故选 C。 第(3)题,A 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的特点;B 项“黄梅 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南方地区的特点;C 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是西北地区的特点;D 项“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青藏地区的特点。根据 题意,故选 D。 [答案] (1)A (2)C (3)D
人教版地理八下课件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30张PPT)

秦岭—淮河以南 水稻、油菜、甘蔗 影响因素 气候
我国的南北差异──农村生活景观
秦岭—淮河以北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陆运为主(汽车、马车)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北方农村生活景观
秦岭—淮河以南 一年二熟至三熟
水运(船只)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影响因素 气温 、地形、降水
南方农村生活景观
导航
地理区域的划分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
我国的南北差异──温度带
秦岭—淮河以北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 亚热带 热带
影响因素 气温
我国的南北差异──降水量
秦岭—淮河以北 <800毫米
800毫米 秦岭—淮河以南 >800毫米 影响因素 雨季长短
我国的南北差异──干湿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半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南 湿润区
我国的东西差异──干湿区
400毫米
西部
半干旱区 干旱区
东部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我国的东西差异──河流
400毫米
西部
河流稀少 多内流河
东部 河流众多 多外流河
我国的东西差异──农业
400毫米
西部 畜牧业为主
四大牧区 草场类型 著名畜种
东部
种植业为主 三大林区 渔业
我国的东西差异──工业、经济
400毫米
地理区域的多重身份
自然区域
长江三角洲、 热带
经济区域
工业区、 农业区
行政区域
省、县、 乡
区域划分的尺度
自然区划
温度带 干湿区 地形区
温带 热带
……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行政区划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县
自治县
我国的南北差异──农村生活景观
秦岭—淮河以北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陆运为主(汽车、马车)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北方农村生活景观
秦岭—淮河以南 一年二熟至三熟
水运(船只)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影响因素 气温 、地形、降水
南方农村生活景观
导航
地理区域的划分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
我国的南北差异──温度带
秦岭—淮河以北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 亚热带 热带
影响因素 气温
我国的南北差异──降水量
秦岭—淮河以北 <800毫米
800毫米 秦岭—淮河以南 >800毫米 影响因素 雨季长短
我国的南北差异──干湿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半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南 湿润区
我国的东西差异──干湿区
400毫米
西部
半干旱区 干旱区
东部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我国的东西差异──河流
400毫米
西部
河流稀少 多内流河
东部 河流众多 多外流河
我国的东西差异──农业
400毫米
西部 畜牧业为主
四大牧区 草场类型 著名畜种
东部
种植业为主 三大林区 渔业
我国的东西差异──工业、经济
400毫米
地理区域的多重身份
自然区域
长江三角洲、 热带
经济区域
工业区、 农业区
行政区域
省、县、 乡
区域划分的尺度
自然区划
温度带 干湿区 地形区
温带 热带
……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行政区划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县
自治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30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明确我国四大区域划分依据 • 知道我国四大区域的名称及分界线
,初步了解各区域显著的自然特征 (重点) • 学会分析四大区域的影响因素(难 点)
温故互查
• 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
以亚热带为主
河流 植被类型
流量小,冬季结冰 流量大,冬季不结冰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为主
交流展示二:人文差异明显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异
比较项目
主食 建筑特点 传统交通运输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陆上运输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水运
经济区域
工业区、 农业区
行政区域
省、县、 乡
区域划分的尺度
自然区划
温度带 干湿区 地形区
温带 热带
……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行政区划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县
自治县
市
乡
镇
设问导读(任务一)
• 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___、___和 ____等
• 依据____、____、____的特点,可将我国划分 为___地区、____地区、____地区和_____地区
D
A
C
B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 秦岭 ,②是 淮河 。
检测练习
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C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D 。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16张PPT) 八年级下册地理 人教版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A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中国的地理差异
自然差异
人文差异
1月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 气温逐渐 影响因素: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 影响因素: 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区
A
3.秦岭淮河一线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大概是( )
A.20℃ B.10℃
C.5℃ D.0℃
D
4.哈尔滨市农作物熟制是 (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一. 自然差异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饮食
农业
南稻北麦
南米北面
二. 人文差异
人口
交通
东密西疏
东南密集,西北稀疏
人文差异
建筑
出行
南方斜顶北方平顶
南船北马
人文差异
假期期间你去旅游了吗?
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不同区域在自然地理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准。4.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023年12月11日,北京故宫建筑群被白雪覆盖,深圳湾公园挤满了看海鸥的人群,不少人还穿着半袖,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农业:西 东 、南 北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 西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西部 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降低
纬度位置
减少
海陆位置
阶梯状
下降
牧
耕
稻
A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中国的地理差异
自然差异
人文差异
1月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 气温逐渐 影响因素: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 影响因素: 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区
A
3.秦岭淮河一线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大概是( )
A.20℃ B.10℃
C.5℃ D.0℃
D
4.哈尔滨市农作物熟制是 (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一. 自然差异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饮食
农业
南稻北麦
南米北面
二. 人文差异
人口
交通
东密西疏
东南密集,西北稀疏
人文差异
建筑
出行
南方斜顶北方平顶
南船北马
人文差异
假期期间你去旅游了吗?
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不同区域在自然地理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准。4.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023年12月11日,北京故宫建筑群被白雪覆盖,深圳湾公园挤满了看海鸥的人群,不少人还穿着半袖,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农业:西 东 、南 北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 西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西部 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降低
纬度位置
减少
海陆位置
阶梯状
下降
牧
耕
稻
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

23
重点难点突破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 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 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①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黄河 流向微微倾斜的自然坡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 自流灌溉。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汉渠等著名 渠道。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 舍相望,被人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发展成为 “塞上米粮川”。②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 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 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 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 成了肥沃的绿洲。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 长绒棉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 积温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 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18
重点难点突破
【思路解析】 本题以天山附近区域图切入,重在考 查新疆地区气候、水文、荒漠化、城市、交通等综合 地理特征。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年降水量呈现 出自天山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变化趋势。第(2)题,西北 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多内流河或时令河,河流一般流量小,流程短,有结 冰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第(3)题,不合理的生产活 动,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及水资源利用 不当是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主要人为原因。 第(4)题,城市分布特点可由图中信息分析得出,沿河 流或交通线分布。城市化问题可从环境污染,交通、 住房拥挤,就业困难等方面回答。第(5)题,途经乌鲁 木齐的铁路线主要是陇海—兰新线,属于亚欧大陆桥 的中国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促进亚欧经济联系,缩 短贸易距离,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7
一、北方和南方地区 南、北方地区主要地理特征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步,得出结论:D。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2 [石家庄中考] 读图5-8,完成(1)~(2)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图5-8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C )
A. 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④与①
(2)确定②地区与③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
A.降水
B.热量
C.地形
D.植被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突破
常考一 我国的地理差异
【考图链接】 教材P2 图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 平均气温的分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地理
八年级 下册
新课标(RJ)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14
(1)图中的河流是( C )
A.辽河
B.黄河
C.淮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D.渭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2)对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甲地区:地处湿润地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第(2)题,图中②和③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划分的主导因素为降水。
第三步,得出结论:(1)C (2)A。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解析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 阶梯状分布;由于河流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因此产生了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1 [宿迁中考]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 下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图5-1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体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D ) A.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题干,提取信息。题干展示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示意图,
其中①为青藏地区,②为西北地区,③为北方地区,④为南方地区。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合知识。第(1)题,图中③与④两大地理区域以秦
以北地区
溜冰
梆子、秦 腔,唱腔
高亢
以南地区
游泳、赛 龙舟
越剧、黄 梅戏,唱
腔委婉
形成原因 以北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
以南河湖密布
以北地域辽阔,以南地形复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1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关于秦 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该线以南居民以面食为主 C.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下 D.该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二 秦岭—淮河一线
【考图链接】 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②秦岭—淮河一 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重难解读
一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人类活动差异及原因
农业生 产
日常生 活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传统主食
以北地区
以南地区
形成原因
多为旱地
多为水田
小麦
水稻 以北地区降水较少,积温较低,
一年一熟、一年两 一年两熟或一 以南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熟或两年三熟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题干,提取信息。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特征。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理知识。秦岭—淮河线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
为主;以北居民以面食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以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 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以南在0 ℃以上。
年三熟
以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是常用的 一种交通运输
方式
以北平原广阔;以南降水充沛, 水网稠密,水运发达
屋顶坡度较小,墙 体 较
屋顶坡度较大, 墙体较高
以北冬季寒冷,降水少;以南 夏季炎热,降水多
以面食为主
以米饭为主
以北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以 南以水稻为主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文化习 俗
传统体育 活动
戏曲文化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2 [石家庄中考] 读图5-8,完成(1)~(2)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图5-8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C )
A. 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④与①
(2)确定②地区与③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
A.降水
B.热量
C.地形
D.植被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突破
常考一 我国的地理差异
【考图链接】 教材P2 图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 平均气温的分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地理
八年级 下册
新课标(RJ)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14
(1)图中的河流是( C )
A.辽河
B.黄河
C.淮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D.渭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2)对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甲地区:地处湿润地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第(2)题,图中②和③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划分的主导因素为降水。
第三步,得出结论:(1)C (2)A。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解析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 阶梯状分布;由于河流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因此产生了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1 [宿迁中考]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 下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图5-1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词,体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D ) A.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题干,提取信息。题干展示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示意图,
其中①为青藏地区,②为西北地区,③为北方地区,④为南方地区。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合知识。第(1)题,图中③与④两大地理区域以秦
以北地区
溜冰
梆子、秦 腔,唱腔
高亢
以南地区
游泳、赛 龙舟
越剧、黄 梅戏,唱
腔委婉
形成原因 以北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
以南河湖密布
以北地域辽阔,以南地形复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例1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关于秦 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该线以南居民以面食为主 C.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下 D.该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常考二 秦岭—淮河一线
【考图链接】 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②秦岭—淮河一 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常考 突破)( 共27张 PPT)
第五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重难解读
一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人类活动差异及原因
农业生 产
日常生 活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传统主食
以北地区
以南地区
形成原因
多为旱地
多为水田
小麦
水稻 以北地区降水较少,积温较低,
一年一熟、一年两 一年两熟或一 以南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熟或两年三熟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题干,提取信息。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特征。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理知识。秦岭—淮河线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
为主;以北居民以面食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以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 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以南在0 ℃以上。
年三熟
以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是常用的 一种交通运输
方式
以北平原广阔;以南降水充沛, 水网稠密,水运发达
屋顶坡度较小,墙 体 较
屋顶坡度较大, 墙体较高
以北冬季寒冷,降水少;以南 夏季炎热,降水多
以面食为主
以米饭为主
以北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以 南以水稻为主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文化习 俗
传统体育 活动
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