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红贝类生物科普之椰子螺
海南岛的贝壳的介绍

海南岛的贝壳的介绍
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是一个热带岛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海南岛周边的海域中生长着许多种类的贝壳,这些贝壳因其独特的外形和色彩而备受瞩目。
海南岛的贝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
1.宝贝螺:宝贝螺是一种常见的贝壳,外表呈螺旋状,有多种颜色,如棕色、白色和黑色等。
宝贝螺的壳面有许多细小的纹路,非常漂亮。
2.鹦鹉螺:鹦鹉螺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其贝壳形状类似于鹦鹉嘴,因此得名。
它的壳面有橙色、白色和紫色的条纹,非常美丽。
3.龙骨螺:龙骨螺是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贝壳,其形状类似于海螺,但比海螺更加细长。
它的表面有许多不同颜色的斑点或花纹,非常独特。
4.鲍鱼螺:鲍鱼螺的贝壳形状类似于鲍鱼,呈现出美丽的粉红色或白色。
其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使得整个贝壳看起来非常精致。
5.虎斑贝:虎斑贝的贝壳表面有明显的虎斑纹路,呈现出黑黄相间的颜色。
这种贝壳的形状比较独特,看起来非常漂亮。
螺的种类图片大全

螺的种类图片大全
螺是在白垩纪以前就存在的一种腹足类动物,特别是指有一个封闭的壳,可以完全缩入其中以得保护的腹足类动物,没有壳的腹足类一般称为蛞蝓,螺常见的种类有椰子螺、福寿螺、田螺、泥螺、香螺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螺的种类图片大全吧!
椰子螺
椰子螺又称为椰子涡螺、木瓜螺等,贝壳黄褐色,状如木瓜,光滑而有黑褐色斑,肉食性,喜食贝类及底栖性小动物,主要分布在温热带沙泥质浅海域。
福寿螺
福寿螺别称大瓶螺、苹果螺等,属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具有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等特点,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泥螺
泥螺别称泥蛳、泥糍、麦螺蛤、泥蚂等,螺科泥螺属仅有的一种动物,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
1。
海边捡贝壳种类

海边捡贝壳种类引言在海边漫步时,很多人喜欢捡一些漂亮的贝壳作为纪念或收藏。
海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贝壳种类,形态各异,色彩丰富,每个贝壳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边贝壳种类,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田螺类贝壳1. 海螺•颜色:通常为白色或带有棕褐色斑点。
•形态:螺体呈圆锥形,螺旋纹络明显。
•分布: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2. 朝贡海螺•颜色:一般为棕色或红褐色。
•形态:壳体较粗糙,表面有明显的螺旋纹和刻纹。
•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3. 卷蛳•颜色:壳体通常为黄褐色或棕色,也有少数为白色。
•形态:壳口较大且倾斜,螺旋纹络细密。
•分布:广泛分布于全球暖水海域。
帽贝类贝壳1. 海螺•颜色:多为白色或黄色。
•形态:贝壳较小,通常有20个左右的旋螺肋。
•分布: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海洋。
2. 斜纹皂角贝•颜色:壳体通常为黄色或棕色。
•形态:薄壳,壳口较大,具有明显的螺旋纹。
•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
3. 翅角贝•颜色:壳体一般为白色或灰色。
•形态:旋螺纹明显,壳的形状类似一个乳白色的翅膀。
•分布:分布于全球热带海域。
象牙贝类贝壳1. 象牙贝•颜色:分为黑色、褐色、黄色等。
•形态:壳体较长且呈弯曲状,具有明显的纵纹和横纹。
•分布: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2. 花斑象牙贝•颜色:贝壳上有花纹,常见的有黑色、褐色等。
•形态:壳体有明显的螺旋纹,外形呈曲线状。
•分布:主要分布于太平洋热带海域。
3. 黄色象牙贝•颜色:壳体主要为黄色或棕黄色。
•形态:呈椭圆形,垂直肋纹明显。
•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
宝贝类贝壳1. 宝贝•颜色:通常为白色或黄色。
•形态:壳体小巧而圆润,表面光滑。
•分布: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
2. 翡翠宝贝•颜色:壳体为翡翠绿色。
•形态:壳体较小,具有明显的螺旋纹。
•分布:主要分布于太平洋热带海域。
3. 留声机宝贝•颜色:灰色或棕色。
•形态:壳体呈圆锥形,表面具有细螺旋纹。
贝壳小知识

贝壳小知识贝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物体,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外壳,主要由钙质或其他矿物质构成。
它们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和艺术作品中的常见元素。
贝壳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各异,吸引了无数人们的关注。
贝壳还有着丰富的科学与商业价值,广泛应用于医学、装饰艺术、乐器及化妆品等领域。
一、贝壳的分类1.按照生物分类贝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双壳类,二是单壳类。
双壳类如扇贝、牡蛎等,通常由两片壳组成;单壳类如蜗牛、海螺等,只有一片壳。
2.按照材质贝壳的外层可以由多种材质构成,常见的有钙质、一部分是堤壳类,尤其珊瑚礁中的贝壳,其表面还可能镶嵌有珍珠层,形成美丽的光泽。
3.按照栖息环境贝壳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主要分为海洋贝壳和淡水贝壳。
海洋贝壳一般颜色丰富,形状各异,淡水贝壳则相对简单。
4.按照外形特征贝壳的外形特征包括螺旋型、扁平型、三角型等不同种类,它们形态各异,展现了自然界的独特美感。
5.按照用途贝壳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有的作为装饰品,有的被用作工具,也有的用于制作乐器。
二、贝壳的生长过程1.幼体阶段贝壳从幼体阶段开始生长,通常是在水中通过摄取营养物质逐渐形成。
2.壳的分层贝壳的生长是一个分层的过程,外层通常会覆盖一层坚硬的钙质,内层则可能含有珍珠质。
3.螺旋形和其他形态的形成有些贝壳在生长过程中,会呈现出螺旋的形态,这主要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4.外部环境的影响水温、盐度和所需营养成分等外部环境会影响贝壳的生长速度和最终形态。
三、贝壳的生态作用1.栖息地的形成贝壳在海洋中为许多小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2.食物链中的重要节点贝壳类生物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消费者也是被消费者,维持着生态平衡。
3.碳循环的作用由于贝壳主要由碳酸钙构成,它们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四、贝壳的经济价值1.珍珠产业贝壳中的珍珠是极具经济价值的产品,尤其在亚洲市场上需求旺盛。
贝壳科普知识

贝壳科普知识
贝壳是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分泌物所产生的用于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体。
贝壳的无机成分主要为文石、方解石。
贝壳主要由三层组成,其最外侧为介壳质组成的表壳层壳皮),中间是由晶质碳酸(通常是方解石)棱社体组成并由介壳质粘结的晶质层(壳层)。
这两层都是由外套障边部的细胞分泌的,一旦形成后,其厚度不再增加。
第三层,主要由叠覆的文石片状晶体组成并由介壳质粘结,称为珍珠质层(底),它是由外套膜的全部外表面分泌的并在软体动物存活期间随时间增厚。
是彩是光从珍珠质层内部反射出时发生干涉效应的结果。
习惯上,将贝壳内壁的珍珠质层称为珠母(质)。
贝壳与自然界中的天然的碳酸钙矿物质相比较,其具有多尺度、多级次“砖-泥”组装结构的独特特性,这也使得贝壳具有韧性好、强度高等多种优良特性。
贝壳还有许多特性,例如力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等,就拿力学特性来说,其第三层的内部结构跟人体的骨头十分相似,是由有机质将纳米级颗粒状的无机矿物相互接连而形成晶片状的结构,其成为了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的珍珠层结构。
海螺知识科普

海螺知识科普海螺,又称为螺贝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的软体动物。
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的各个层次,从浅海到深海,从沿岸到大洋,从热带到极地都有它们的身影。
海螺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了解一下海螺的分类。
海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是一个庞大的类群,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科、属和种。
常见的海螺有螺、螺、海兔、蠑螺等。
它们的外形各异,大小不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身体由头、足和壳三部分组成。
海螺的壳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壳是由螺旋形的钙质物质组成,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撑。
不同种类的海螺壳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有些壳甚至带有美丽的图案和花纹。
海螺的壳可以用来判断它们的物种和年龄,也是它们的重要特征之一。
海螺的生活习性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种类的海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的生活在浅海岩礁上,有的生活在沙滩上,有的生活在深海底部。
它们的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些海螺是肉食性的,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食;有些海螺是植食性的,主要以海藻和植物为食;还有一些海螺是杂食性的,既吃肉又吃植物。
海螺通过摄食和呼吸来获取能量和氧气,同时还能排泄废物和繁殖下一代。
海螺的繁殖方式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螺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卵生,即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另一种是胎生,即通过胎儿的方式生产后代。
不同种类的海螺繁殖的时间和地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春季繁殖,有的在夏季繁殖,有的在秋季繁殖,有的在冬季繁殖。
海螺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次可以产下成百上千个卵或胎儿,但由于环境的限制,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成长为成年个体。
海螺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为很多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海螺也是海底环境的清道夫,通过摄食底栖动物和腐殖质,帮助清除底部的有机物,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海螺的壳还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为其他小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贝壳花名大全

贝壳花名大全贝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赤贝、蝾贝、田螺、海螺、蛤蜊、文蛤等。
1、赤贝又名魁蚶,属瓣鳃纲,蚶科。
常见可食用软体动物,可养殖。
贝壳大而坚厚,左右两壳相等,呈斜卵圆形,极膨胀。
壳顶膨胀突出,放射肋宽,平滑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条者为多。
壳面白色,被少量棕色绒毛;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约70枚。
2、蝾贝海产螺类。
壳厚,壳口宽阔,壳面可有珠状突、瘤突或肋纹。
最大的种类是东印度群岛和澳大利亚的夜光蝾螺(Turbo marmoratus),体螺层以上的数层似鳞茎或某些东方国家用的包头巾,故得其英文名。
蝾螺的口盖特别厚,属于石灰质的,往往凹凸不平,或有弯曲的脊。
大多数种类呈球形或者陀螺形,壳表面或平滑或装饰繁复,有的还有棘或凹槽。
少数蝾螺有脐孔,壳口具有珍珠光泽。
大部分产于热带海域,特别喜欢居住在珊瑚礁附近。
3、田螺外壳是钙质的,较薄,螺旋形,右旋。
壳外表呈黄绿色到黄褐色,颜色因环境和水质而有差异,内面灰白色,壳顶略尖,壳底膨大,壳口卵圆形,其边缘完整,有角质。
田螺耐寒而畏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0℃会钻泥,超过40℃会被烫死。
田螺食性杂,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可自然繁殖。
4、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门。
贝类主要分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统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食品。
5、蛤蜊贝壳等大,三角卵圆形或卵圆形,多数种类两侧不等。
贝壳通常薄,有的种类两壳闭合,大多数种类一端开口或两端开口,常具壳皮;壳面光滑或有同心生长纹,壳内缘平而尖锐。
壳顶大都突出、前倾。
小月面和楯面通常有明显的界线。
壳顶边缘有一个外韧带,另有一个韧带槽,内韧带居其中。
铰合部左壳有一枚裂开的主齿,倒“v”形,顶端通常愈合,主齿的后分支紧挨着1个副片;右壳主齿通常分开。
海螺知识科普

海螺知识科普
海螺是一类软体动物,是腹足纲中的一种。
其特点是体长圆柱形,背后有一个圆锥形的壳。
海螺通常生活在海洋中,但也有一些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海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一部分,被许多海洋生物作为主要食物。
海螺通过吸水管摄取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同时吸收养分。
它们通过肚足运动方式在海底行走,用于捕食或寻找食物。
海螺壳由钙质和蛋白质组成,是海螺的保护层。
壳的外形和颜色各异,有的具有美丽的花纹和色彩。
壳的形状和大小也因物种而异,有些壳甚至可以长到几十厘米长。
海螺是宝贵的资源。
它们的肉质丰富,被人们视为美味佳肴。
海螺壳也被作为工艺品、装饰品和乐器等用途。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等因素,海螺的数量逐渐减少,有些种类甚至濒临灭绝。
保护海螺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合理管理捕捞活动、建立海洋保护区、减少水污染等措施都可以帮助保护海螺的生存环境,确保它们能够继续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跟我集齐七龙珠,召唤神龙!
动画片《龙珠》描述了少年悟空为找回属于爷爷遗物的四星七龙珠而踏上找寻七龙珠之路,并在路上结识了一群有趣的朋友,最终复活七龙珠并战胜比克大魔王的励志故事。
故事中集齐七龙珠便可召唤出神龙,而且可以许下一个愿望,无论是什么,天神都会帮忙实现。
然而,我们今天的主题并不是七龙珠系列动画片。
今天的主角儿就是这货——椰子螺。
看照片上的标本,是不是跟椰子有几分神似呢?其实人家也叫作木瓜螺。
尽管椰子和木瓜两者差别有点大,但是椰子螺的形状跟木瓜有点像,加上活体的椰子螺壳体呈黄褐色,看起来就像是熟透了的木瓜,所以就有了木瓜螺这个俗名。
椰子螺壳中型或大型,壳长可达20公分以上。
壳顶通常呈乳头状。
壳轴有数个皱褶。
前沟常呈缺刻状。
贝壳面光滑,外披灰褐色壳皮,壳皮脱落后呈黄色。
壳表具横行排列的红褐色大型斑块。
这些斑块在成体往往消失或不明显。
螺旋部短小,大多被体螺层包被,仅露出极小部分,且低于体螺层。
体螺层膨大。
壳口大,无口盖,内面橘黄色,有光泽,内唇有齿,外唇很薄。
黄黑相间的外套膜包裹着螺肉,跟斑马的条纹有几分相似。
连出水管也是如此,看来椰子螺着实是个条纹控。
椰子螺属肉食性,喜食贝类及底栖性小动物。
生活于温热带数米水深的浅海泥砂质底。
分布于台湾、东海、南海和日本。
那么重点来了,这跟七龙珠有啥关系啊……
当然有关系啦!因为椰子螺竟然能产“珍珠”!椰子螺产出的珠子叫做美乐珠(椰子螺拉丁文学名Melo,与“美乐”谐音),也叫作“火焰珠”、“龙珠”。
试想想,当你买回一只椰子螺准备开餐时却发现有颗美乐珠,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反正这种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
2015年9月15日晚,台湾某位海产店老板娘准备打烊时,发现店里的椰子螺竟然吐出了一颗珍珠!经鉴定,这颗直径16.5公厘长、重5.1克的美乐珠价值高达10万元,对于200元的椰子螺竟然吐出价值不斐的珍珠,老板娘表示太幸运!
无独有偶。
2017年4月2日,福建泉州的渔民张先生张先生在收购螺时发现,有一个椰子螺(当地称黄螺)的螺壳裂了。
处理这个开裂的黄螺时,张先生意外地在螺肉中发现一颗直径约2厘米的橙黄色珍珠。
由于无法人工养殖培育,在收藏市场,美乐珠非常罕见。
它以类似于成熟木瓜的橙色调最为珍贵,内部具有如云似焰的火焰纹路构造,外观则呈现晶莹的瓷状光泽。
目前,美乐珠在全球的存量仅有200颗左右,主要来自越南最后王朝阮朝的皇室宝藏。
由于越南皇室深受中国传统龙文化的影响,把美乐珠视作“龙珠”,仅供皇帝收藏,再加上被赋予神圣的象征意义,因而保存完好。
皇室没落后,这些珍宝随最后一位皇帝流亡法国,被他一颗颗陆续变卖,最终失散在欧洲,其中大部分美乐珠被欧洲珠宝界珍藏。
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美乐珠的存量极少,因此没有形成像珍珠这样成熟的定价体系,相关机构也无法出具鉴定证书。
品相好、尺寸大的“美乐珠”很有收藏价值,但能卖出什么价要看买家。
2003年6月,在香港宝汉拍卖会上,一颗100.4克拉的美乐珠以270万美元成交,平均每克拉成交价26892美元,创下单颗珍珠成交单价的世界记录。
2007年秋拍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颗91.29克拉的美乐珠,落锤价12.5万美元。
一颗顶级的“龙珠”价值不菲,如果集齐七颗……虽然并不能真的像动画片里的那样召唤出神龙,但是可以……富得流油呀!
如果在买回的椰子螺中没有发现“龙珠”也不要灰心,毕竟美乐珠从海螺中找到的概率是数千分之一。
这个时候,还是快快把酌料准备好,我们可以吃了它呀!
啊,多么残忍的人类!来吧,看看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是不是已经把你给治愈了呢?
鲍汁椰子螺
辣炒椰子螺
土豆泥焗椰子螺
尖椒炒椰子螺
但是,想要吃上美味的椰子螺料理,还得费一番功夫!螺肉和螺壳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终于知道它为啥没有口盖了,天敌若想吃了它,得费多大功夫才能把肉扯下来!
很多人买了螺回来,结果不知所措。
最后只好丢到温水中加热,再将螺肉挑出。
但是这样做,难免会对螺肉的鲜美程度有所损失。
还有的人直接拿菜刀剔出螺肉,但是这样子只能将外部的螺肉刮出来,内部的螺肉还是得浪费掉。
更有甚者,直接把螺壳摔碎,简单粗暴。
虽然能完整地将螺肉取出,但是破碎的螺壳会插进螺肉里,处理起来相当麻烦,而且容易受伤。
再说,椰子螺美丽的外壳可是深受贝类收藏者的喜爱,还经常被拿来加工成工艺品出售,就这么毁掉实在可惜。
你以为这就没招了?千万不要小看吃货的力量,眼睛滴溜一转,鬼点子一出接一出的。
这不就有人发明了一种“火取”法,即在火炉上覆一层冷灰,将椰子螺尾端插入灰中,椰子螺下端受热,螺肉就向上冲,即可顺势将全部肉体旋转取出。
小编不得不感慨,吃货简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