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红贝类生物科普之椰子螺

贝壳红贝类生物科普之椰子螺
贝壳红贝类生物科普之椰子螺

走,跟我集齐七龙珠,召唤神龙!

动画片《龙珠》描述了少年悟空为找回属于爷爷遗物的四星七龙珠而踏上找寻七龙珠之路,并在路上结识了一群有趣的朋友,最终复活七龙珠并战胜比克大魔王的励志故事。故事中集齐七龙珠便可召唤出神龙,而且可以许下一个愿望,无论是什么,天神都会帮忙实现。然而,我们今天的主题并不是七龙珠系列动画片。

今天的主角儿就是这货——椰子螺。

看照片上的标本,是不是跟椰子有几分神似呢?其实人家也叫作木瓜螺。尽管椰子和木瓜两者差别有点大,但是椰子螺的形状跟木瓜有点像,加上活体的椰子螺壳体呈黄褐色,看起来就像是熟透了的木瓜,所以就有了木瓜螺这个俗名。

椰子螺壳中型或大型,壳长可达20公分以上。壳顶通常呈乳头状。壳轴有数个皱褶。前沟常呈缺刻状。贝壳面光滑,外披灰褐色壳皮,壳皮脱落后呈黄色。壳表具横行排列的红褐色大型斑块。这些斑块在成体往往消失或不明显。螺旋部短小,大多被体螺层包被,仅露出极小部分,且低于体螺层。体螺层膨大。壳口大,无口盖,内面橘黄色,有光泽,内唇有齿,外唇很薄。黄黑相间的外套膜包裹着螺肉,跟斑马的条纹有几分相似。连出水管也是如此,看来椰子螺着实是个条纹控。

椰子螺属肉食性,喜食贝类及底栖性小动物。生活于温热带数米水深的浅海泥砂质底。分布于台湾、东海、南海和日本。

那么重点来了,这跟七龙珠有啥关系啊……

当然有关系啦!因为椰子螺竟然能产“珍珠”!椰子螺产出的珠子叫做美乐珠(椰子螺拉丁文学名Melo,与“美乐”谐音),也叫作“火焰珠”、“龙珠”。试想想,当你买回一只椰子螺准备开餐时却发现有颗美乐珠,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反正这种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

2015年9月15日晚,台湾某位海产店老板娘准备打烊时,发现店里的椰子螺竟然吐出了一颗珍珠!经鉴定,这颗直径16.5公厘长、重5.1克的美乐珠价值高达10万元,对于200元的椰子螺竟然吐出价值不斐的珍珠,老板娘表示太幸运!

无独有偶。2017年4月2日,福建泉州的渔民张先生张先生在收购螺时发现,有一个椰子螺(当地称黄螺)的螺壳裂了。处理这个开裂的黄螺时,张先生意外地在螺肉中发现一颗直径约2厘米的橙黄色珍珠。

由于无法人工养殖培育,在收藏市场,美乐珠非常罕见。它以类似于成熟木瓜的橙色调最为珍贵,内部具有如云似焰的火焰纹路构造,外观则呈现晶莹的瓷状光泽。目前,美乐珠在全球的存量仅有200颗左右,主要来自越南最后王朝阮朝的皇室宝藏。

由于越南皇室深受中国传统龙文化的影响,把美乐珠视作“龙珠”,仅供皇帝收藏,再加上被赋予神圣的象征意义,因而保存完好。皇室没落后,这些珍宝随最后一位皇帝流亡法国,被他一颗颗陆续变卖,最终失散在欧洲,其中大部分美乐珠被欧洲珠宝界珍藏。

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美乐珠的存量极少,因此没有形成像珍珠这样成熟的定价体系,相关机构也无法出具鉴定证书。品相好、尺寸大的“美乐珠”很有收藏价值,但能卖出什么价要看买家。

2003年6月,在香港宝汉拍卖会上,一颗100.4克拉的美乐珠以270万美元成交,平均每克拉成交价26892美元,创下单颗珍珠成交单价的世界记录。2007年秋拍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颗91.29克拉的美乐珠,落锤价12.5万美元。

一颗顶级的“龙珠”价值不菲,如果集齐七颗……虽然并不能真的像动画片里的那样召唤出神龙,但是可以……富得流油呀!

如果在买回的椰子螺中没有发现“龙珠”也不要灰心,毕竟美乐珠从海螺中找到的概率是数千分之一。这个时候,还是快快把酌料准备好,我们可以吃了它呀!

啊,多么残忍的人类!来吧,看看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是不是已经把你给治愈了呢?

鲍汁椰子螺

辣炒椰子螺

土豆泥焗椰子螺

尖椒炒椰子螺

但是,想要吃上美味的椰子螺料理,还得费一番功夫!螺肉和螺壳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终于知道它为啥没有口盖了,天敌若想吃了它,得费多大功夫才能把肉扯下来!

很多人买了螺回来,结果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丢到温水中加热,再将螺肉挑出。但是这样做,难免会对螺肉的鲜美程度有所损失。还有的人直接拿菜刀剔出螺肉,但是这样子只能将外部的螺肉刮出来,内部的螺肉还是得浪费掉。

更有甚者,直接把螺壳摔碎,简单粗暴。虽然能完整地将螺肉取出,但是破碎的螺壳会插进螺肉里,处理起来相当麻烦,而且容易受伤。再说,椰子螺美丽的外壳可是深受贝类收藏者的喜爱,还经常被拿来加工成工艺品出售,就这么毁掉实在可惜。

你以为这就没招了?千万不要小看吃货的力量,眼睛滴溜一转,鬼点子一出接一出的。这不就有人发明了一种“火取”法,即在火炉上覆一层冷灰,将椰子螺尾端插入灰中,椰子螺下端受热,螺肉就向上冲,即可顺势将全部肉体旋转取出。小编不得不感慨,吃货简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没有之一。

海洋科普知识征文

海洋知识科普征文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m。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医药资源 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一些制药业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从海藻和微小海洋生物提取有 毒化合物的实验,以作为医治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初步实验表明,从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从灌肠鱼体内提取的某种物质有助于治疗糖尿病,美国一位海洋问题专家形象地说:“海洋生物犹如一个可提供有关健康问题解决办法的咨询中心。” 矿产资源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油气田-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和所有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庇护的蓝色伊甸园。然而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承受了过度的重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作为热爱大海的青少年,我们更有义务担当起保护海洋的重任,成为大海的“保护者”,只有这样,大海才会更美,为了这份美丽,让我们永远地承担起保护她的责任。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只有一片蔚蓝色的海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把保护大海付诸行动,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共同关心、支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事情,共同保护好、建设好美化我们的家园。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使海洋永久美丽、家园永久安宁。

贝类细胞

贝类血细胞分类 贝类血细胞研究始于1934 年。在70 年代中期,贝类血细胞又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原因之一,是一些经济贝类时常遭受一些寄生虫或病菌的侵袭引起疾病,而贝类的血细胞在防御疾病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所以研究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它们的防御机制。随着对血细胞防御功能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对血细胞的分类命名。早期对贝类血细胞的分类依据主要来源于细胞化学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根据血细胞内细胞器的性质,细胞核的形态及其染色亲和性,血细胞中颗粒的有无,以及对血细胞的外部形态、运动特征、血细胞的发生来进行分类。但由于贝类的血细胞还存在着许多的中间类型,用传统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流式细胞技术、单克隆抗体、免疫探针技术、密度梯度离心、酶细胞化学、外源凝集素标记法等均为贝类血细胞的分类提供了新的技术。 1 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 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histochemical or cytochemicalstaining)是利用染色剂可同细胞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而着色的原理,对某种成分进行定性或定位研究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对细胞的各种成分几乎都能显示,包括有无机物、醛、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酶等。 2 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照明,将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光学仪器。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源,通过电子流对样品的透射或反射及电磁透镜的多级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成像的大型仪器。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microscopy)已成为研究机体微细结构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有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SEM)。与光镜相比电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用电磁透镜代替了光学透镜并使用荧光屏将肉眼不可见电子束成像。 透射电镜是以电子束透过样品经过聚焦与放大后所产生的物像,投射到荧光屏上或照相底片上进行观察。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几十万倍。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 0 ~100nm)。其制备过程与石蜡切片相似,但要求极严格。要在机体死亡后的数分钟钓取材,组织块要小(1立方毫米以内),常用戊二醛和饿酸进行双重固定树脂包埋,用特制的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切成超薄切扫描电镜是用极细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将产生的二次电子用特制的探测器收集,形成电信号运送到显像管,在荧光屏上显示物体。(细胞、组织)表面的立体构像,可摄制成照片。 3 流式细胞技术 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贝类血细胞进行分类[7~9],每秒钟可以分析多达几百个血细胞,同时还可以分析血细胞的大小和颗粒性。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分类及其功能的研究上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工具,它不但计数量大,使统计数据更为准确;并且可避免实验过程中人为或一些主观性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假象。 4 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以免疫反应中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为依据,反映了血细胞膜上抗原决定部位的组成,从而使血细胞分类能与其免疫功能联系在一起。Noel等[15]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贻贝血细胞的亚群从其抗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免疫染色鉴定了2 1生命科学仪器2007 第5 卷/ 4 月刊研究报告4 种单抗。从免疫染色的结果来看,贻贝至少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5 免疫探针技术 免疫探针技术能准确地确定血细胞的血像,而血细胞的血像又能综合的反映血细胞自身的生理状态、血细胞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及血细胞对病原敏感性的差异,是一种比较准确、客观的血细胞分类手段。 6 密度梯度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

必备贝类海鲜知识大全资料讲解

必备贝类海鲜知识大 全

必备贝类海鲜知识大全:不得不去了解 2011-10-12 08:48:08 TimeOut上海 各有特色的食用品种 作为贝壳,从生物学上被归类为软体动物。这非常符合爱好美食的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贝壳的壳是啥,有多硬,长什么样对吃货来说的唯一用处就是——分别它是什么品种的贝壳,并且作为好吃与否的符号标注在海鲜池。此时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别是在称分量的时候。 不过也总有些在贝类这一品种上“五谷不分”的,会带来的困扰,要么是看见菜单上的瑶柱、蛏子黄、扇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见水族箱里的琳琅满目只能说:“这些贝壳,都来上一点吧。”所以,还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 海虹 海虹,名字里虽然有个虹字,一眼望上去,却是黑黝黝的一对壳,特别是国产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产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会不会抱怨渔佬们花了眼睛,才起了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给海虹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国产海虹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事物认识有误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渠道上还存在着不通畅。假如你仔细观察澳洲海虹的壳,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是“虹”色的,虽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壳上面会有不同类别的黑、灰、银等相间其中,并且带有贝母般变幻的光泽。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时节,当然现在食品链已实现全球一体化,随时吃随时肥美带黄,和很多海产,特别是螃蟹一样,海虹必须要吃新鲜的,否则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简直堪比减肥

茶。 芒果贝 我们请教了不少北京的、海边的海鲜大佬,谷歌、百度也一概不知,这个芒果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许从一开始它的名字就根本是从它的形象而来的,虽然我们并不能给你一个学术上全世界都承认的拉丁文名字,但最起码我们让你知道这种外壳嫣红的贝类被北京的大多数餐厅称呼为芒果贝。有一种红油蛤和它样子挺像的,但没有它的外壳色彩那么鲜艳,也有人把红油蛤称芒果贝,从口味上来说,它们确实差别并不大。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一、海洋科普展区 1.海洋国土版块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与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2.海洋地貌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1)海底河流 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英国科学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发现一条巨大海底河流,深达38米,宽达800多米。按照水流量标准计算,这条海底河流堪称世界上第六大河。像陆地河流一样,海底河流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 (2)海底山脉 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于是建造了一艘"流星"号考察船远赴大西洋考察作业。结果黄金没有找到,却收集了一大批珍贵的海洋资料。他们用超声波装置对大西洋底探测的结果显示,大西洋底有一条从北到南的海底山脉。山脉的高点露出海面形成了亚速尔群岛、阿松森群岛。1956年,美国学者尤因和希曾首先提出,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公里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约1到2千米。中央山系的宽度约为1000到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公里。大洋山系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与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连。印度洋山系的东南支向东延伸与东太平洋山系相连。东太平洋山系北端进入加利福尼亚湾。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亚丁湾、红海与东非内陆裂谷相连。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后潜入西伯利亚。洋底山系全长可以绕地球一圈半。 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2千米宽的裂谷。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在1972年到1974年

认识贝类动物

认识贝类动物 在浩如烟海的动物世界里,贝类动物可谓一大类绚丽多姿的海洋软体动物。其斑斓的外壳,玲珑的螺体,怪异的形态,无不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软体动物(有壳或无壳)约有105,000种,种类之多仅次于节足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它们的生活习性随种类的不同和地理分布各异而千姿百态。大自然的造化赋予了这类动物神奇的生存方式。很多软体动物就其经济价值也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贝类属于有壳类软体动物,主要有三大类:1. 腹足纲(Gastropoda)2.双壳纲(Biva)3. 头足纲(Cephalopoda) 一、腹足纲:(Gastropoda) 腹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全纲约有动物88000种,它们分布在海洋、沼泽、高山和平原上,遍布全世界。 从外部形态来看,除个别的翼足类外,头部都很发达,位于身体前端,大多呈圆筒状,上面生有一对或两对触角,这些触角均为圆锥形或棒形,能伸缩,在触角旁还长了一对眼睛,有些有眼柄,有些则部分或全部退化。本纲动物的足部通常位于身体的腹面,跖面特别宽广,适于爬行,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足的形态为适应各自生存的环境也产生了种种差异。 贝类动物最神奇又最受人们关注的是那美丽的外壳,它是软体动物的保

护器官,是它们存放内脏的"皮肤",保护身体的"盔甲"。当动物活动时,头和足伸出壳外,一遇到危险便缩入壳内。足部和腹部均有肌肉与贝壳的内表面相连,使它们伸缩自如。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占全壳质量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贝壳素(也称壳基质)等所构成。这些物质是由动物的外套膜上皮细胞间隙的血液渗透出来的,血内含有一种蛋白质与重碳酸钙的化合物,它可以分解成贝壳素和碳酸钙,放出无水碳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雕凿下,贝壳随着主人的生长增大容积,增加厚度,即富有个性,又充满光泽。 腹足纲通常具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但是贝壳的形态变化很多,各不相同。例如:帽贝科的贝壳不成螺旋形,如同一把撑开的小伞;锥螺和笋螺的贝壳纵轴极高,呈长锥形和笋状;而玉螺则介于两者之间,近似球体。 螺的贝壳每旋转一周称为一个螺层,螺层的数目随种类的不同相差很多,如笋螺可达20层,而鲍只有数层,每一螺层上常有各种花纹、斑点和突起物如肋、棘、疣状突等。 对于行动缓慢,缺乏抵抗力的软体动物来说,仅有一个坚固而实用的外壳来保护它们柔弱的躯体还不够。为了封住那可自行进出的螺口,拒敌于门外,它们还生有一个厣。厣的作用不言而喻,也是一种保护器官,当小动物缩入壳内时,即用厣封住螺口。厣是腹足类动物的足后端所分泌出的角质或石灰质物形成的。它的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但也有些种类如芋螺和凤螺的厣极小,不能盖住壳口,它们另有自己的防御方式。 它们通常栖息在岩石或珊瑚礁间,在沙质海底生活时也通常附着在他物上,具有拟态的本领,和它所栖息的岩石或珊瑚颜色相似,使敌人难以发现。 二、双壳纲(Bivalvia) 双壳纲又称瓣鳃纲或斧足纲,是软体动物门各纲中种类较多和经济价值最大的一个纲。本纲动物的特点是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各有贝壳一枚,贝壳为外套膜所分泌,因此其形态随外套膜的形状而变化。贝壳构造分三

贝类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贝类附着变态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工作规划 秦骥 底栖无脊椎动物专业 学号:22420080150111 引言 浮游幼体的附着(settlement)和变态(metamorphosis)是海洋底栖动物生活史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其种群分布及数量变动,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问题。双壳贝类幼虫变态机理研究对于阐明双壳贝类的数量变动、资源保护以及增养殖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体的附着和变态过程也涉及重大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变化,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相比其他模式生物,海洋生物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另一方面,防止海洋污损动物幼体的附着是海洋设施防污技术的关键,阐明幼体附着和变态的机制,将为防污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因此研究幼体的附着和变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拟解决贝类附着的分子调控机理,深入到分子水平对附着变态现象进行阐述,研究其诱导因子,调控路径。为人工大规范整齐诱导贝类幼体附着变态、发展贝类增养殖、研究基础发育生物学问题、为防污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正文 1 科学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同时也是海水养殖大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2005年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总产量比重的66.47%。由于中国近海捕捞资源逐年衰退,以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划定,中国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务面临“无鱼可捕”的资源性难题,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人们对海洋产品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幅提高,供需矛盾突出,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成为中国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海水养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海水养殖产量持续增长。海水养殖产量1978年为45万吨,1992年为243万吨,1999年为974万吨,2005年产量达到1384万吨,占海水产品总产量的48.79%,其中,沿海地区贝类养殖总产量达到1067.54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7.09%,贝类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必备贝类海鲜知识大全

必备贝类海鲜知识大全:不得不去了解 2011-10-12 08:48:08 TimeOut上海 各有特色的食用品种 作为贝壳,从生物学上被归类为软体动物。这非常符合爱好美食的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贝壳的壳是啥,有多硬,长什么样对吃货来说的唯一用处就是——分别它是什么品种的贝壳,并且作为好吃与否的符号标注在海鲜池。此时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别是在称分量的时候。 不过也总有些在贝类这一品种上“五谷不分”的,会带来的困扰,要么是看见菜单上的瑶柱、蛏子黄、扇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见水族箱里的琳琅满目只能说:“这些贝壳,都来上一点吧。”所以,还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 海虹 海虹,名字里虽然有个虹字,一眼望上去,却是黑黝黝的一对壳,特别是国产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产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会不会抱怨渔佬们花了眼睛,才起了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给海虹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国产海虹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事物认识有误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渠道上还存在着不通畅。假如你仔细观察澳洲海虹的壳,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是“虹”色的,虽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壳上面会有不同类别的黑、灰、银等相间其中,并且带有贝母般变幻的光泽。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时节,当然现在食品链已实现全球一体化,随时吃随时肥美带黄,和很多海产,特别是螃蟹一样,海虹必须要吃新鲜的,否则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简直堪比减肥茶。

芒果贝 我们请教了不少北京的、海边的海鲜大佬,谷歌、百度也一概不知,这个芒果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许从一开始它的名字就根本是从它的形象而来的,虽然我们并不能给你一个学术上全世界都承认的拉丁文名字,但最起码我们让你知道这种外壳嫣红的贝类被北京的大多数餐厅称呼为芒果贝。有一种红油蛤和它样子挺像的,但没有它的外壳色彩那么鲜艳,也有人把红油蛤称芒果贝,从口味上来说,它们确实差别并不大。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关注海洋生物本身,在细胞、机体和种群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以及行为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杨万喜 2012)。自古以来,人类就因为捕鱼、航海等活动与海洋发生着关系,逐步了解一些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但是,海洋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的历史较短(沈国英施并章 2002)。 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十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而在中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就也已经有了用墨鱼治病的记载。更不要说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仅记载有海洋动物,甚至还有海洋藻类。还有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中国明朝屠本睃的《闽中海错疏》,记载有200多种海产生物(价值中国网站 2006 )。不仅如此,《闽中海错疏》即是我国也是世界比较早的一部水产经济动物志,又是动物学从以实用为主向系统动物学方向发展的重要著作之一。而且《闽中海错疏》比较全面地记载了福建的水产动物,包含不少动物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湖南省科普网 2010)。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人类就已经体现出了对海洋生物学的巨大好奇以及浓厚兴趣。尽管那时还没有海洋生物学的这个学科观念,但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探索。这便是海洋生物学的萌芽阶段。 随着自然科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学进入到了科学的研究时期。海洋生物学逐渐由萌芽阶段向初始阶段迈进。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零星的调查。例如,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米勒开始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英国的Forbs用底托网采集并观察底栖生物,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潮间带(littoral zone)、昆布带(laminarian zone)、珊瑚藻带(coralline algae zone)以及深海珊瑚带(deep sea coral zone)并且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九个带和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以后科学家们也相继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19世纪前期,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英国达尔文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蔓足类和珊瑚类,进行了出色研究;德国米勒于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础;1946年,美国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此外,海洋生物学的一些概念、术语也陆续被提出来。例如,1887年Hensen首先使用“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1891年德国的Haeckel首先提出“底栖生物”(benthos)和“游泳生物”(nekton)两个名词,这是迄今为止仍继续沿用的海洋生物三大生态类群(沈国英施并章 2002)。此时,海洋生物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于自身的好奇心理,各国竞相派出海洋考察船,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兴盛。各国的海洋生物学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历时三年多(1872~1876)的环球调查,学者们采集了大量深层和中层生物,出版了50卷巨著,所记载的生物的新种达4400多个,使当时已知的海洋生物种数翻了几番(沈国英施并章 2002)。各国在此期间也设立了许多考察站,相继建立了许多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872年,1874年正式开放。1888年,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美国于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这对海洋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至50年代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大量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研究。例如,对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的研究等等。而且,在游泳生物上,人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例如研究人员开始对一些鱼类的分布、洄游和数量变化等开展调查(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这对捕鱼业以及鱼类研究专家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材料资源。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2020.10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qishiwohuiku上传于2014-07-29| 一、海洋科普展区 1.海洋国土版块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与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2.海洋地貌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1)海底河流 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

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英国科学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发现一条巨大海底河流,深达38米,宽达800多米。按照水流量标准计算,这条海底河流堪称世界上第六大河。像陆地河流一样,海底河流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 (2)海底山脉 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于是建造了一艘"流星"号考察船远赴大西洋考察作业。结果黄金没有找到,却收集了一大批珍贵的海洋资料。他们用超声波装置对大西洋底探测的结果显示,大西洋底有一条从北到南的海底山脉。山脉的高

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识

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识 十大最危险的海洋生物 箱形水母 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毒刺。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NO.2 虎鲨 虎鲨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噬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一岁的虎鲨就已有38厘米长了。成年虎鲨可以长到9米左右,当饥饿的虎鲨胃口很大,只要发现移动的物体,它就会紧追不舍,伺机发动攻击。虎鲨的食性很复杂。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1目。本目仅有虎鲨科1科,虎鲨属1

属,约8种。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眶上突起显著,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鳍宽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中国现有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虎鲨类早在古生代石炭纪就有化石记录,中生代最为繁盛,到新生代渐衰落。是一类中小型鲨鱼,长可达1.5米,体笨重。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用背鳍棘御敌害。体黄色并具黑色横纹,是避免敌害的警戒色。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NO.3 石鱼 石鱼,又名绣花针。为庐山特产“三石”之一。因为它生长在石涧和因瀑布造成的涧穴中,利用它特有的功能——吸盘,栖附在水中的岩石上,或涧崖的石缝间,故名“石鱼”。又因体形小如针,故又名“绣花针”。石鱼的高度恰好是现在水文观测的零刻度,极高的科学价值。除此之外,在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北票市,锦州市义县等地也有一种名为石鱼的化石,该石为白鲟、狼鳍鱼等鱼类化石,《石雅》载之为“石鱼”。

贝类知识大全(图)精编版

贝类知识大全(图) 各有特色的食用品种 作为贝壳,从生物学上被归类为软体动物。这非常符合爱好美食的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贝壳的壳是啥,有多硬,长什么样对吃货来说的唯一用处就是——分别它是什么品 种的贝壳,并且作为好吃与否的符号标注在海鲜池。此时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别是在称分量的时候。 不过也总有些在贝类这一品种上“五谷不分”的,会带来的困扰,要么是看见菜单上的瑶柱、蛏子黄、扇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见水族箱里的琳琅满目只能说:“这些贝壳,都来上一点吧。”所以,还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 海虹 海虹,名字里虽然有个虹字,一眼望上去,却是黑黝黝的一对壳,特别是国产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产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会不会抱怨渔佬们花了眼睛,才起了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给海虹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国产海虹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事物认识有误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渠道上还存在着不通畅。假如你仔细观察澳洲海虹的壳,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是“虹”色的,虽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壳上面会有不

同类别的黑、灰、银等相间其中,并且带有贝母般变幻的光泽。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时节,当然现在食品链已实现全球一体化,随时吃随时肥美带黄,和很多海产,特别是螃蟹一样,海虹必须要吃新鲜的,否则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简直堪比减肥茶。 芒果贝 我们请教了不少北京的、海边的海鲜大佬,谷歌、百度也一概不知,这个芒果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许从一开始它的名字就根本是从它的形象而来的,虽然我们并不能给你一个学术上全世界都承认的拉丁文名字,但最起码我们让你知道这种外壳嫣红的贝类被北京的大多数餐厅称呼为芒果贝。有一种红油蛤和它样子挺像的,但没有它的外壳色彩那么鲜艳,也有人把红油蛤称芒果贝,从口味上来说,它们确实差别并不大。 大连鲍 这个名字真是起得顾名思义,就是产自于大连的鲍鱼,同时它也是大连人民打牙祭的时候最上得了台面,最撑得起场面又最实惠的海产品,据说在旺季最便宜的大连鲍在海鲜市场才8元一只。话说,大连鲍又分七孔鲍和九孔鲍,不管

贝类海鲜的做法大全

贝类海鲜的做法大全 关于海鲜类产品,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海鲜的种类有很多,而且每一种海鲜中所散发的鲜美味道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而贝类产品海鲜是一种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海鲜产品,是在贝类产品中也含有一股浓重的腥味,因此在处理贝类产品的时候要注意去腥。所以自己在家里制作贝类海鲜的话,有哪些做法呢? 一,姜葱炒花蛤 材料:花蛤,姜丝,葱段,鲜红椒丝,豆豉粒,酱油,糖料,酒,生粉。 做法: 1、锅里放清水烧开后,倒入花蛤,见壳张开就捞起,待用。 2、炒锅里放油烧热后放入豆豉粒和椒丝炒香。 3、倒入花蛤翻炒几下后加入葱段和姜丝。 4、最后加入酱油,糖,料酒,用生粉汁勾芡,装盘即成。 二,花蛤蒸蛋 材料:鸡蛋2-3枚,花蛤少许,白开水,香油,生抽,盐。 做法: 1、花蛤提前用淡盐水浸泡使其吐净泥沙,用刷子将壳涮洗干净。 2、花蛤入沸水锅中汆烫至壳开,捞出沥干水,取出花蛤肉。 3、鸡蛋磕开加入少许盐打散,过筛去掉蛋液泡沫,加入鸡蛋液两倍的白开水。

4、放入花蛤肉搅匀。 5、盖上保鲜膜用牙签扎几个小眼,冷水入蒸锅大火蒸10-15分钟即可,根据各人口味淋香油、生抽、撒香葱碎。 三、水煮扇贝 1.香菜切成碎末。 2.葱切成葱花。 3.容器中加入青芥辣,生抽,盐,醋,耗油,搅拌均匀,加入生菜及葱花拌匀成料汁备用。 4.买来的扇贝清洗干净后,放入沸水中煮熟。 5.捞出煮熟的扇贝,放入盘中,蘸料汁食用。 四、水煮海螺做法 1买回来的海螺用盐水浸泡一会,跑净泥沙 2锅内加水,放入海螺加盐 3中小火煮开,开锅后煮几分钟 4取少许的辣根,加入少许的味极鲜,用筷子慢慢搅拌均匀5再加入适量的味极鲜调和均匀 6海螺用筷子插入海螺,把海螺肉挑出来,蘸辣根汁食用

贝类学答案

贝类学答案 1.人工诱导产卵排精方法? 1. 自然排放法:通过人工精心蓄养、培育、保持良好水质,以优质饵料促使亲贝性腺发育,充分成熟。利用倒池或换新水方法,使亲贝排放精、卵。 2. 物理方法: (1)变温刺激: a. 升温刺激:一般将成熟亲北移至比其生活时水温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的环境中,即可引起产卵排精; b. 升降温刺激:有些种类单独用升温刺激难以引起产卵,必须经过低温和高温多次反复刺激才能引起产卵。 (2)流水刺激:充分成熟的个体,经流水刺激1~2h停止冲水后,潜伏期只有10~20min (少者只有0.5~1min)便可排放精卵,若流水刺激不灵,可先行阴干刺激0.5h后,再行流水刺激,一般能收到一定效果。 (3)阴干刺激: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干0.5h以上再放入正常海水中,便可引起贻贝、扇贝等贝类产卵、排精。 (4)改变海水密度:利用降低海水密度方法,可以诱导牡蛎、滩涂贝类等多种贝壳排放精卵。 (5)电刺激:用20~30v的交流电刺激贻贝5~15min也可诱导产卵排精。 (6)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 (7)超声波诱导:亦有利用超声波促使贻贝和鲍产卵。 3. 化学方法 (1)注射化学药物:注射NH4OH海水溶液可以引起一些贻贝产卵。 (2)改变海水酸碱性:利用NH4OH将海水PH提高,诱导亲贝排放精卵。 (3)氨水可以活化精子:如果排放出来的精子不活泼,活着解剖法获得的精子不活泼,可以氨水活化。 4. 生物方法 (1)异性产物:同种异性产物往往会引起亲贝产卵排精。 (2)激素:某些动物神经节悬浮液作诱导可引起贝类产卵排精,而且还发现甲状腺、胸腺等输出物或甘蔗及石莼、胶膜等藻类提取液均对亲贝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上述四种诱导方法,首推自然排放法,其次是物理法,他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对以后胚胎发育影响较小等特点,而化学方法与生物方法操作复杂,容易败坏水质,对胚胎发育影响较大。在时间中,常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进行诱导,可以提高诱导效果。 2.简述室内人工育苗的优点 人工育苗具有很多优点: 1.可以引进新种 2.提早采苗,延长了生长期 3.可以防除敌害,提高了成活率 4.苗种纯,质量高,规格一致 5.可以进行多倍体育种,以及通过选种和杂交等工作,培育优良新品种 3.详述人工育珠的原理及珍珠的形成过程 (一)人工养殖珍珠的原理:人工培育珍珠就是运用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组织)受到外来刺

八种贝类海鲜(附图)【转】

【转自深圳新闻网】 在贝类这一品种上“五谷不分”,会带来些困扰。要么是看见菜单上的瑶柱、蛏子黄、扇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见水族箱里的琳琅满目只能说:“这些贝壳,都来上一点吧。”所以,还是要稍微普及下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 海虹 作为贝壳,从生物学上被归类为软体动物。这非常符合爱好美食的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贝壳的壳是啥,有多硬,长什么样对吃货来说的唯一用处就是——分别它是什么品种的贝壳,并且作为好吃与否的符号标注在海鲜池。此时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别是在称分量的时候。 不过也总有些在贝类这一品种上“五谷不分”的,会带来的困扰,要么是看见菜单上的瑶柱、蛏子黄、扇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见水族箱里的琳琅满目只能说:“这些贝壳,都来上一点吧。”所以,还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 海虹,名字里虽然有个虹字,一眼望上去,却是黑黝黝的一对壳,特别是国产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产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会不会抱怨渔佬们花了眼睛,才起了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给海虹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国产海虹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事物认识有误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渠道上还存在着不通畅。假如你仔细观察澳洲海虹的壳,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是“虹”色的,虽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壳上面会有不同类别的黑、灰、银等相间其中,并且带有贝母般变幻的光泽。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时节,当然现在食品链已实现全球一体化,随时吃随时肥美带黄,和很多海产,特别是螃蟹一样,海虹必须要吃新鲜的,否则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简直堪比减肥茶。 芒果贝 芒果贝 我们请教了不少北京的、海边的海鲜大佬,谷歌、百度也一概不知,这个芒果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许从一开始它的名字就根本是从它的形象而来的,虽然我们并不能给你一个学术上全世界都承认的拉丁文名字,但最起码我们让你知道这种外壳嫣红的贝类被北京的大多数餐厅称呼为芒果贝。有一种红油蛤和它样子挺像的,但没有它的外壳色彩那么鲜艳,也有人把红油蛤称芒果贝,从口味上来说,它们确实差别并不大。 大连鲍 大连鲍 这个名字真是起得顾名思义,就是产自于大连的鲍鱼,同时它也是大连人民打牙祭的时候最上得了台面,最撑得起场面又最实惠的海产品,据说在旺季最便宜的大连鲍在海鲜市场才8元一只。话说,大连鲍又分七孔鲍和九孔鲍,不管是哪一种,它们跟我们在海鲜酒楼里吃到的那些珍馐美味——鲍鱼海参中的鲍鱼都是同族同根的,就是人家发育得好,而大连鲍的一般体格也就是个易拉罐切面的大小吧。 毛蚶

HACCP讲义 贝类基础知识

水产品HACCP法规 C部分-未加工的软体贝类 一、贝类基础知识 1、定义及分类 在动物界里,有一类动物叫“软体动物”,因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故通常称之为“贝类”。 至今已记载的贝类有11万5千种,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贝类共分为7个纲: 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 2、瓣鳃纲及特性 瓣鳃纲的贝类的鳃通常呈瓣状,故名“瓣鳃纲”。其身体左右侧扁,有左右两壳,又名“双壳类”。它们的头部退化,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称“无头类”或“斧足类”。 瓣鳃纲大部分为海产,少部分为淡水产,约有15,000种,本纲分为三个目: 列齿目例:蚶 异柱目例:贻贝 真瓣鳃目例:蛤蜊 瓣鳃类以缺乏运动能力的生物为主,无选择性滤食,个体移动范围不大。食物主要为有机碎屑、硅藻、原生动物和单鞭藻类等。瓣鳃类主要生活在近海及河口,通过过滤大量海水摄食,因此受污染的机率非常高。 贝类可能存有的危害:致病菌、病毒、生物毒素、化学污染等,由于贝类主要为生食及半熟食,因此极易造成人类的安全危害。 贝类生长区划: 欧盟:批准区、条件批准区、禁捕区

美国:许可区域、条件许可区、限制区、条件限制区、禁止区 二、水产品HACCP法规C部分-未加工的软体贝类 21CFR123.20、123.28及21CFR1240.60部分 1、定义: 软体贝类:新鲜或冷冻的,牡蛎、蛤、贻贝、扇贝;完全闭壳肌除外。 标签:捕捞者或加工者贴在未加工贝类容器上的捕捞情况记录 2、贝类来源控制: ○在许可捕捞区捕捞 ○加工者只接受有许可证或政府验过的捕获物 ○加工者只接受有标签货物 ○无文件、标签贝类的处理:扣留、拒绝进口、销毁 ○记录、标签内容 ⑴捕捞日期 ⑵捕捞地点、位置 ⑶贝类种类与数量 ⑷捕捞者姓名、编号、船名及注册编号; ○去壳贝类标签:包装商名、地址、编号 三、(美国)国家贝类卫生计划(NSSP) 立法历史:美国早期海产立法于1658年,NSSP第一次形成于1925年,发布于“美国贝类工业卫生控制委员会报告”,现有1997年修正版,涉及贝类在养殖、收获、加工、运输及加工处理等过程。 ○NSSP的内容: 目的及定义 第一章贝类卫生计划

贝类海鲜食物中毒类型及急救方法

贝类海鲜食物中毒类型及急救方法 在一些特定地区,有些可食贝类可被毒化,食后引起中毒。引起中毒的贝类有日本东风螺、香螺、织纹螺、泥螺、荔枝螺、紫贻贝、加州贻贝、扇贝、长牡蛎、蛤仔、扇蛤等。 毒性:可食性贝类被毒化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某些单细胞微藻类在海水中迅速繁殖、大量集结形成赤潮,同时伴有海洋动物死亡。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富集其有毒成分。这些毒素对贝类自身无毒作用,人食用后可造成中毒。贝类有毒部位主要是肝脏、胰腺、中肠腺等。有毒成分有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短螺甲藻毒素等,部分毒素对热稳定,加热难以被破坏。贝类所含有的有毒成分很复杂,在同一海域的不同贝类含有相同的有毒成分,而同一种贝类在不同的海域可含有不同的有毒成分。中毒表现:因含有的有毒成分不同,所以中毒表现各不相同,可分以下几类: 1.麻痹型: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食用后5分钟—4个小时出现唇、舌、手指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全身。常伴有发音障碍、流涎、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严重者2~12小时因呼吸肌麻痹死亡。 2.腹泻型: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所致。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病情轻。 3.记忆丧失型: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所致。表现为进食后3~6小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平衡失调,以致不能辨认家人及亲友等,严重者昏睡。记忆丧失可达一年。 4.神经毒素型:由短螺甲藻毒素所致。表现为进食后数分钟—数小时出现唇、舌、咽喉及面部麻木、刺痛感,头晕、肌肉疼痛等。可持续数日。 5.日光皮炎型:一般进食一天后发病,也可14天后发病。初为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发痒、麻木等感觉;后期出现瘀血斑、水疱或血疱,溃破后可感染,伴有发热。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注意休息。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时要携带食用剩余的贝类。 中毒预防:注意有关部门发布的赤潮信息,不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类。食用贝类时要除去其内脏。

海洋科普知识PPT讲稿

水母 银水母 银水母术名帽状银蕊水母,名字优雅,晶莹剔透,却是一种身含剧烈神经毒素的可怕生物,变异后的银水母的毒液比眼镜王蛇还要毒三百多倍,从牙齿与触须的细剌注入毒素,要杀死一个成年人只消几秒时间。 帆水母 因浮囊体上方竖立一三角形帆板而得名,其特征是长有充气帆状浮囊,下方有具刺细胞的触手、生殖体和营养体(摄食和消化器官)。 霞水母 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 最大的霞水母是分布在大西洋里的北极霞水母,它的伞盖直径可达2.5米,伞盖下缘有8组触手,每组150根左右。每根触手伸长达40多米,而且能在一秒钟内收缩到只有原来长度的十分之一。触手上有刺细胞,能翻出刺丝放射毒素。当所有的触手伸展开时,就像布下了一个致命的天罗地网,网罩面积可达500平方米。任何凶猛的动物一旦投入罗网,必将束手就擒。 霞水母的罗网纵然厉害,但对小小的牧鱼却奈何不得。牧鱼体长不超过7厘米,能在霞水母的触手下穿梭自如,把它当成了极好的避难所。牧鱼常常把一些不大的食肉鱼类引诱到主人布下的天罗地网中,自己则巧妙地避过毒丝,钻入巨伞下,逃脱攻击。与此同时,霞水母乘机收网捕鱼,美餐一顿,而牧鱼也因诱敌有功而得到主人的赏赐,吃一些琐碎食物。 霞水母和牧鱼共同生活,互惠互利,水母保护了牧鱼的生命安全,而牧鱼则帮它诱敌,并为它清除身上的微生物。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缸,旗口水母目。它通体为透明,体内98%是水分,身体主要由伞体和口腕组成。伞体的中间有四个马蹄形的胃囊,伞体内布满网状的辐管,伞体边缘长有一圈细长的小触手。伞体下方生有四个飘带状的口腕,在水中飘扬如旗子一般。 海月水母运动时,伞体边缘收缩,将伞内的水喷向后方,借助水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形成了一张一弛的独特运动方式,犹如在水中翩翩起舞,非常漂亮。箱型水母 箱形水母是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海洋生物,形状像个箱子,有四个明显的侧面,外表十分好看。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水母,形状像个箱子,有4个明显的侧面,每个面都有20厘米长。箱式水母有60条3米长的触须,每条触须上布满了储存毒液的刺细胞。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水母,世界上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