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中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笔记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笔记下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新中国成立。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一天那可是全国人民的大日子,就像开了一场超级盛大的派对,不过这个派对是为了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2. 巩固政权的措施。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这就像是把一个离家很久的孩子重新拉回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土地改革:1950 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
以前地主老财们占着好多土地,农民们苦哈哈的。
土地改革就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这就好比是给农民兄弟发了超级大礼包,让他们有了自己的立足之本,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抗美援朝:1950 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美国佬打到咱家门口了,那咱能忍吗?当然不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战士们可都是英雄,像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的焚烧一动不动。
这场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1957年)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咱们国家工业基础那是相当薄弱。
一五计划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这就像是给国家这个大机器打基础,重工业就是这个大机器的骨架。
成就:一五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方面,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79年到2022年中国历史事件总结

1979年到2022年中国历史事件总结1979年:1、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0年:1、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更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2年:1、中共召开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
1983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效。
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84年: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7年:1、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
2、中共召开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浦东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1992年:1、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姓资姓社的问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年底,召开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两岸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八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常考知识点

八下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常考知识点夯实基础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时间:1980年。
3、经济特区: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4、成就:在短短的几年内,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意义)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到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三、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1)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开放区到内地(2)特点: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拓展延伸1、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1)广东、福建(2)①靠近国际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1_经济特区的创办

含义: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 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 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 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 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特的表现:①特殊的经济政策 ②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特区创办的影响】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经济特区的创办
【典型试题】
1.我国先后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 政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三者都是根据国情制定的正确决策 B.三者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三者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三者都有一定的外交自主权
经济特区的创办
【特殊政策】
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合作探究】经济特区特殊在什么地方?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 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经济特区的创办
【解析】
民族自治区从中国历史出发,结合各民族发展实际情况,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设立,体现了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济特区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出发,选 择具有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的地区,国家结合国内外实际给 予特殊政策而设立,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行 政区是考虑到主权回归与港澳顺利过渡、和谐发展等主次目标 均能实现的背景下设立的,也蕴含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 神,故A项正确;B项中“民族利益至上”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主权”说法不适合民族区域自治政 策和经济特区这两个国内事务,故C项错误;“因地制宜”适 合民族区域自治和经济特区,但与行政特区无关,“民族平等 共繁荣”只适合民族区域自治,故D项错误。
1980年 中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0年中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2年全国十二大召开,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新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突破”。
国庆大阅兵!!
1986年“863”计划制定并实施;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全国十三大召开,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
7月香港回归
9月全国十五大召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
理论,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8年几乎是整个夏天,全国都在抗洪救灾,全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1999年10月国庆大阅兵
12月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中国男足世界杯出线
中国加入WTO
中国获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中国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3 “非典”疫情爆发
神舟5号成功返回
2006 神舟6号成功
2007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2008 南方雪灾
3月14日西藏打砸抢烧事件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8月8日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奥运会。
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热点直击】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点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3、设立过程(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3)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相关重要问题解析1、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1)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①位居沿海地区,出海交通便利②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利用外资③资源比较丰富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1)国家划定特定范围,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支持(2)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进行对比,它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联系紧密,利用外国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4、热点:深圳先行示范区2019年8月18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1.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按层次排列,正确的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沿海开放区③经济特区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⑤沿边开放城镇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①③②④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③经济特区---①沿海开放城市---②沿海开放区----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⑤沿边开放城镇才是正确的顺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层次排列2.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革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珠海是第一批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当然有特殊的经济政策扶持,所以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B、政策扶持。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广州、厦门、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史·中国近代城市·厦门4.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概述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知识梳理】1.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设立海南省,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2)特点: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作用: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开发、开放:1990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目标: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条件: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
(3)影响: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开放体系形成及特点: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疑难突破】1.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什么地方?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0年中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2年全国十二大召开,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新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突破”。
国庆大阅兵!!
1986年“863”计划制定并实施;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全国十三大召开,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
7月香港回归
9月全国十五大召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
理论,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8年几乎是整个夏天,全国都在抗洪救灾,全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1999年10月国庆大阅兵
12月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中国男足世界杯出线
中国加入WTO
中国获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中国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3 “非典”疫情爆发
神舟5号成功返回
2006 神舟6号成功
2007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2008 南方雪灾
3月14日西藏打砸抢烧事件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8月8日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奥运会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
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
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
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
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
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
花香十里,暗香盈袖。
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
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
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
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
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
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
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
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春水初生,耐人寻味。
春雨如丝,丝如媚,绵绵的不着一点儿声息。
踏春而去,不知是哪一处的红尘山水在心间已布满了雅致,心如花开,一朵娴雅的光阴,柔软着眼角的笑意,置身于安暖的春天,一抹浅喜,一怀深爱。
一颗心,便在另一颗心的相随里静好。
春光无限温柔地洒满山川,我愿,生命里所有的远方,都开满春天的芬芳,待一轮明月悄悄爬上西窗,归来的都是安详。
三月,阳光明媚,草色青青,小鸟儿也灵动了起来,叽叽喳喳唱着春天的歌。
这样的日子,适合出去走走,吹吹风,赏赏春天的美景,放松一下身心,这也是一种快乐。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也许在旅程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但无论怎样,我们一样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