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中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八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常考知识点

八下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常考知识点夯实基础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时间:1980年。
3、经济特区: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4、成就:在短短的几年内,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意义)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到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三、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1)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开放区到内地(2)特点: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拓展延伸1、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1)广东、福建(2)①靠近国际市场。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厦门和( ).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厦门和( ).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厦门和( 汕头).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特区有7个。
分别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霍尔果斯、喀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对外开放

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目|标|我|明|确①知道深圳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②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________、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__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_________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过程: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________经济特区→_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格局:中国形成了“__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为我国参与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新知小结巧学妙记数字助记一个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个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五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六个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上海浦东开发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改革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第20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过程(1)经济特区: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
(4)新区建设: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重点与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从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
4.意义(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1)世贸组织实际上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
2.过程(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
(2)1986年,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3)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3.影响(1)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3)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名师点拨]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发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5)“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1.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按层次排列,正确的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沿海开放区③经济特区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⑤沿边开放城镇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①③②④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③经济特区---①沿海开放城市---②沿海开放区----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⑤沿边开放城镇才是正确的顺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层次排列2.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革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珠海是第一批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当然有特殊的经济政策扶持,所以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B、政策扶持。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广州、厦门、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史·中国近代城市·厦门4.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知识点1_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特区的创办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大包干,揭开了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 与国际的冷战环境无关,故A项错误;这两个事件都是中国实 行改革开放的第一次尝试,都需要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 ,与题中的“坐牢杀头也甘心”、“杀出一条血路来”都体现 出冲破旧思想和制度阻碍的勇气,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 勇于改革,动机很强,故C项错误;改变经济薄弱是推进改革 的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 B
知识点1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特区的创办】
含义: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 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 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 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 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特的表现:①特殊的经济政策 ②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一是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 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二是历史上这些地 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 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四是有广阔的经 济腹地可为依托。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 里。 2.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力 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 用,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经济特区的创办
【解析】
民族自治区从中国历史出发,结合各民族发展实际情况,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设立,体现了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济特区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出发,选 择具有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的地区,国家结合国内外实际给 予特殊政策而设立,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行 政区是考虑到主权回归与港澳顺利过渡、和谐发展等主次目标 均能实现的背景下设立的,也蕴含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 神,故A项正确;B项中“民族利益至上”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主权”说法不适合民族区域自治政 策和经济特区这两个国内事务,故C项错误;“因地制宜”适 合民族区域自治和经济特区,但与行政特区无关,“民族平等 共繁荣”只适合民族区域自治,故D项错误。
五个经济特区

五个经济特区中国目前有7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霍尔果斯。
深圳与珠海批准时间是1980年8月;厦门在当年10月获批;汕头为1981年10月;海南1988年4月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并正式成立了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喀什地区与霍尔果斯市均属于新疆自治区成立时间分别是2010年5月与2014年6月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并未将这两个经济特区列入其中。
一、经济特区成立背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提出中国要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经济体制从理论上由计划经济时代像市场经济时代转变。
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国家急需要实现突破但是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又毫无经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央与邓小平提出要创办“出口特区”后改名为“经济特区”。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说白了就是一块实验田是国家在经济体制上做的一次实验于是1980~1981年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与福建省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后来海南省单独建省也被选作经济特区。
为什么选这几个地方?原因有三:1.这四个城市都是沿海城市有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2.远离内陆且经济规模小如果实验失败不会对内陆经济造成较大影响;3.深圳、珠海、厦门与经济发达的香港、澳门和台湾毗邻有地缘优势。
这是历史的选择最初的四个城市承担起了探索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使命。
他们摸着石头试探前行道路艰难曲折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今天我们看到的成果来看深圳的成就最为辉煌不辱使命。
二、5个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现状五个经济特区成立之初和如今的面积80年代成立的前四个经济特区中面积都较小深圳原特区内面积只有327.5平方共公里后来扩充到了关外再加上填海最终的面积就是现在的1997平方公里;厦门特区范围一开始只有2.5平方公里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后扩大到131平方公里最终扩大到了全厦门;珠海、沙头特区成立之初面积也都非常小。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2020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七)(原卷版)

2020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卷(七)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遗址和遗迹是我们研究历史最宝贵的资料。
半坡遗址出土了盛粟的陶罐,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和稻叶堆积。
这些考古发现最能证明()A. 黄河流域是水稻的最早起源地B. 长江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C. 我国原始农业迅速兴起和发展D. 半坡人的制陶技术比河姆渡人高2.“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
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3.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
我国古代被称为“瓷都”的是()A. 杭州B. 泉州C. 景德镇D. 广州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
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这一观点出自于()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以下属于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A. 设宣政院B. 册封达赖、班禅C. 设伊犁将军D. 设行中书省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D.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7.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所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A. 京师同文馆B. 燕京大学C. 京师大学堂D. 东吴大学8.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成功论”,一种是“失败论”。
持“失败论”观点的依据是()A.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 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D. 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9.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0年中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2年全国十二大召开,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新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突破”。
国庆大阅兵!!
1986年“863”计划制定并实施;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全国十三大召开,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
7月香港回归
9月全国十五大召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
理论,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8年几乎是整个夏天,全国都在抗洪救灾,全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1999年10月国庆大阅兵
12月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中国男足世界杯出线
中国加入WTO
中国获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中国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3 “非典”疫情爆发
神舟5号成功返回
2006 神舟6号成功
2007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2008 南方雪灾
3月14日西藏打砸抢烧事件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8月8日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