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臣小儿推拿法讲座

合集下载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简介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简介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简介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源于艾老太,形成于张汉臣先生,发扬于田常英教授。

流传于以山东半岛为中心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地区。

对祖国医学有四大贡献。

“ 张汉臣派小儿推拿”以补为主,远期疗效稳定;注重望诊,能快速诊断病情、得病的大概时间和患儿的先天体质与后天喂养情况;以术组为基本组方单元,推拿病种广泛且易于推广。

广益小儿推拿传承于“张汉臣派小儿推拿”,骨干成员大部分出自小儿推拿泰斗---田常英教授门下,以继承和发扬本派小儿推拿精髓、培养优秀小儿推拿人才、造福子孙后代为己任。

小儿推拿专业思想报告感悟

小儿推拿专业思想报告感悟

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在专业思想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山西运城中医小儿推拿学校名誉校长吕应安我们的同学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运城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学习少儿推拿专业。

你了解这个专业吗?可以说少儿推拿专业像明天的太阳,冉冉升起,欣欣向荣,充满了前途和希望;似一轮红日,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富有生机和魅力。

一、少儿推拿专业的三大优势1. 绿色安全的学科优势少儿推拿是一种绿色疗法,自然疗法,无创伤的疗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风光无限的朝阳产业。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这种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不断地为人们所认可和采取,绿色安全的学科优势将会进一步地显现出来。

2. 全国领先的水平优势我校办学二十年来,以孙德仁为校长的专业团队在教学、临床、科研的丰富实践中,汲取少儿推拿各流派的众家特长,在少儿推拿理论和实践手法上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建立了以重视脾胃调理为特色的中医少儿推拿理论体系和以轻、快、柔、实为特色的推拿手法体系。

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在全国少儿推拿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校主持制定了全国《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少儿推拿》和《亚健康服务规范?少儿推拿调理》在全国颁布实施,体现我们全国领先水平。

二是办学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少儿推拿专业在校学生达六百余人,每天到校临床部就诊的少儿络绎不绝,体现少儿推拿专业全国领先水平的实力所在。

3.独特稀缺的专业优势我校是全国唯一传授少儿推拿医术的中专学校,担负着全省、全国少儿推拿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重大和光荣。

在全国众多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而少儿推拿专业人才成了抢手货,人才需求缺口一直很大,大中城市有市场,乡镇县市有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量仍会不断增加,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少儿推拿的专业优势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保持,认识这种专业优势,我们就会更加热爱少儿推拿专业。

二、少儿推拿专业的六大特性1.历史传承的精粹性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扁鹊的名医,具有起死回生的推拿医术。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积滞演稿课件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积滞演稿课件

06
总结和展望
小儿积滞的预防和日常护理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孩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 食和不健康的食品。
注意保暖
避免孩子腹部受凉,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增加运动量
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和运动,促进肠胃 蠕动,有助于预防积滞。
保持卫生
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口腔和饮食卫生,减 少感染病菌的机会。
影响
长期积滞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 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
诊断和鉴别
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
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等进行鉴别。
03
小儿推拿疗法介绍
推拿疗法的原理
01
02
03
调整阴阳
通过推拿手法调节小儿体 内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 疫力。
疏通经络
推拿作用于经络穴位,促 进气血流通,缓解病痛。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积滞演稿课件
• 引言 • 小儿积滞的基本知识 • 小儿推拿疗法介绍 • 小儿积滞的推拿疗法 • 案例分享和效果展示 • 总结和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积滞
简介
积滞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 状。小儿推拿作为一种自然疗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有效地缓 解积滞症状,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中脘
位于前正中线脐上四寸处,按 揉此穴可调理脾胃、和中止呕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 约一横指处,按揉此穴可健脾
和胃、调中理气。
推拿方案制定
对于积滞轻症,可采用单一手法进行 推拿,如推法、揉法等;对于积滞重 症,需采用多种手法结合应用。

小儿推拿课件讲述

小儿推拿课件讲述

拿 ,
润滑皮肤,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手法操作的顺序:先头面,再上肢,再

胸腹部和腰背部、最后下肢。

小儿推拿中,上肢穴位一般均推拿左手。
小儿推拿,中病即止。平常无病一般不 要推拿。
4

医 推 拿
小儿推拿无效的原因分析: 辩证不准、手法不到位、介质不当、推

拿时间

然 疗 法
小儿推拿与药物的关系: 配合食疗最好, 如孩子病重时,也可
疗 成为焦米,用时往饭里加一两块即可。(本方适用 法 于便秘、积食、腹泻)
★ 热泻:肛门灼热,暴注下迫,黄水臭秽 或带泡日十余次,尿黄而少。
手法:清大肠,退六腑,补脾/清板门。
15
中 医
★ 惊吓泻:印堂山根口鼻周发青,大便
推 发绿(常和伤食泻同发,中气不足)
拿 , 自
手法:补脾,清板门、小清天河水、轻 叩小天心。腹痛可加外劳宫。
★ 小儿哭闹摇头或用手摸头,多为头痛。
拿 伸屈不宁而呻吟者,多为肢体疼痛。角
, 自
弓反张,颈项强直,多为惊风。

疗 ★ 自汗多为阳虚,盗汗多为阴虚。汗出
法 如珠,四肢厥冷,属危重病症。
15
小儿舌诊
中 医 推 拿
★ 舌尖:1、微微发红,和舌体颜色一致,正常。 2、比舌体颜色红,心火大,脾气急爱烦,晚上折腾
手法:小清天河水
, ★ 舌头红了1/3:试体温,心肺都有火。

手法: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
然 疗 法
★ 舌苔黄:有的口臭。 手法:清板门、清胃、清脾、清大肠(1/2的时间)
★舌头上小圆点:和舌体一致,没病;比舌体红,说
明正在得病,很可能病毒性感染刚刚开始;如很红,

《小儿推拿》ppt课件共67页文档

《小儿推拿》ppt课件共67页文档
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
治则:疏散风寒,辛温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 高骨,黄蜂入洞,揉风池,揉一窝风,揉外劳 宫,推三关,清天河水。
64
我之心 送的是医道之关怀 我之手 去的是病魔之执拗
--与君共勉
65
谢谢大家
66
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
12
五脏六腑气血闭,运动五经开其塞
五经穴 肝经 心经 脾经 肺经 肾经
【位置】
食指掌面末节
中指掌面末节
拇指桡侧缘偏掌面
无名指掌面末节
小指掌面,稍偏尺侧, 至腕横纹尺侧端
13
小儿脾肾常 不足
一般不用泻 法
若要泻肾 以后溪代之
脾心 肾肝 不有 足余
肺经可补可清
拿肚角
39
口出臭气心经热,只要天河水清沏 上入洪池下入掌,一切热病都去得 若是遍身热不退,外劳宫掐揉多些 不问大热或小热,可向水底捞明月
40
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正面,总筋至肘窝 一道直线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手,使掌心 向上,托患儿手臂,以右手食、中 指正面自总筋向上推至肘窝。 【次数】100-200次
41
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以左手拇、食指捏患儿中 指,轻轻屈之,以右手食、中二指 固定患儿腕部,以拇指甲掐之,继 而揉
【次数】掐5次,揉100-300次
42
水底捞明月
【位置】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四指,食、 中二指固定患儿拇指,以右手拇指 自患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再转入 内劳宫,为一遍
新津县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王美玉
医生简介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 具有国家三级推拿师证 2019年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进 修小儿推拿 长期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对小儿推 拿常见病症有独特见解

小儿推拿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小儿推拿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内外治疗结合:
•内服:“消积散” •外敷“冯氏化痞膏” (此二方为冯氏家传)
补充: 捏脊八法:推、拿、捏、捻、放、提、揉、按
视频:佘继林讲课3、 佘继林讲课4
流派二:湘西小儿推拿流派
形成:
创始人刘开运(1919-2003),湖南省花垣县人,出身中医世家,苗汉后裔,御医后代,家族业医 已三四百年,祖传中医、草医、推拿三套绝技,融汉、苗医于一炉,独树一帜。曾担任中华推拿学学 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小儿推拿研究。
流派五: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
形成: 该流派创始人为张汉臣(1910-1978),字新棠、贻桐、赓戊,山东蓬莱县人。少年 即随师学习中医内科,1925年拜本县推拿名医艾老太为师,自此致力于小儿推拿事业。 1930年独立行医,1957年应聘到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建小儿推拿室开展小儿推拿 疗法。
传承链
张汉臣 (第1代)
流派二:湘西小儿推拿流派
发展:
邵湘宁,(1956-至今),长期师从刘开运,曾担任湖南省中医药学校副校长、校长,现为湖南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潜心研究少儿推拿,发起成立吉首大学“刘氏针灸推拿研究所”。
著作:
1、刘开运.小儿推拿疗法 2、刘开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学.小儿推拿 3、符明进.小儿推拿
流派二:湘西小儿推拿流派
徐宗礼,字谦光,自1887年完成了《推拿三字经》,创建了三字经流派推拿,其著作虽未出
版,但在民间流行,其后未有传人。 真正将三字经流派推拿发扬光大的是李德修先生。
李德修,又名慎之(1893-1972),山东威海人。自学《推拿三字经》一书,经8年学习,方
独立应诊。1955年应聘到青岛市中医院任小儿科负责人。自此,李德修将三字经流派推拿专用于治 疗小儿病症。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小儿推拿的ppt课件

完整全套小儿推拿ppt课件-小儿推拿的ppt课件
2020/11/8
第二章
• 从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表现来说,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以肺、 脾、肾三脏表现更为突出,而心、肝两脏相对有余。根据小儿五脏三不足 两有余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认识认识小儿生理特点在脏腑中的表现:
• 1)小儿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脾胃薄弱而言,脾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 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营养精微需求相对要 多,而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稍有饮食不节,饥饱不适宜损伤脾胃 而生病,故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2020/11/8
第二章
• 儿科四诊 •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病
理特点,疾病的表现形式也常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儿科四诊有它自己的 特点。在儿科四诊中,望诊最为重要。
• 4)小儿肝常有余 小儿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属不足,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 儿肝阳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生长旺盛易动肝风而言。
• 5)小儿心常有余 所谓小儿心常有余同样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的病理概念, 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火易动而言。
2020/11/8
第二章
•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 生机指各种活动机能;发育指生长过程。 • 小儿时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发育和气化功能都是稚弱而不够成熟完善
2020/11/8
第二章
• 小儿的生理特点 •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腑指五脏六腑;形气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 • 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出生以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的,其形
体结构、四肢百合、筋骨筋肉、精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 不足的。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 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这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三岁以下的婴 幼儿。 • 小儿年龄的分期也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 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28天——1岁 • 幼儿期:1岁——3岁,幼童期: 3岁——7岁 • 儿童期:7岁——12岁

推拿各流派治疗小儿发热概况

推拿各流派治疗小儿发热概况

2020年7月 第13期综 述推拿各流派治疗小儿发热概况刘惠平,侯靖萱,侯颖跃,袁泽焕,杨锐锋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小儿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对机体危害较大。

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常见发热,见效快,安全,非常值得推广。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小儿发热的病因,六个小儿推拿流派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治疗小儿发热病症方面的手法。

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依据,帮助患儿解除痛苦。

【关键词】小儿发热;推拿;流派;综述[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3-0192-02中医在临床上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4种。

小儿推拿作为治疗小儿发热的重要外治法之一,具有简单易掌握、方便操作、价格低廉、起效迅速的特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将中医学一些流派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综述如下。

1 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三字经推拿流派创建于1877年,创始人徐宗礼,曾撰写《推拿三字经》[1]。

1.1该流派的学术特点 为重视纯阳之体、以清法见长;重脾胃、调中土,消补结合,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取穴少而精且善用独穴;推拿时间长、速度快[2]。

1.2该流派在小儿感冒方面辨证施治 小儿风寒感冒发热,则解表祛风寒。

通过揉一窝风,以平肝清肺;治疗风热所致感冒发热,采取解表邪祛风热治则。

根据穴位作用取穴以达平肝、清肺、清天河水的治疗功效;若患儿感冒挟痰,采取解表祛风热兼宽胸理气化痰的治则。

取穴时应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运八卦;患儿感冒挟滞,采取解表祛风热兼理气化积的治则。

取穴时应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运八卦、清补脾;患儿挟惊,治则为解表祛风热兼安神镇惊。

取穴应加重平肝、清肺、加重清天河水、捣小天心[3]。

2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张汉臣曾撰写《小儿推拿学概要》、《实用小儿推拿学概要》。

该流派主要特点为:重视望诊;以治本为要治则,坚持“补泻兼治”或“补虚扶弱”的法则。

张汉臣将小儿推拿总结为“一掌四要”[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汉臣为人谦和,善于思考,为小儿推拿事业的 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将小儿推拿与现代实验研 究相结合的先驱。1961年,他在青岛医学院生理教 研室吕运明教授的协助下,对补脾穴和逆运内八卦穴, 分别进行了探讨,共进行了三个实验,这就是现代小 儿推拿史上很有影响的三大实验:①中医推拿补脾穴 对正常人体胃液分泌影响的初步观察;②中医推拿补 脾穴和逆运内八卦穴对正常人体胃运动影响的初步观 察;③中医推拿正常人补脾穴对蛋白质和淀粉消化能 力影响的初步观察。并于1962年都发表于《青医学 报》上。这三个实验为以后开展儿科推拿实验研究工 作提供了借鉴。
3文献传承
自古以来,杏林中善事临床者,不一定擅著
书立说;善著书立说者,不一定擅临床,能 身兼二职者方称大家。而张汉臣毕生除了治 病救人,便是著书立说,堪称推拿界一代大 师。他曾说:“你看病是救一个人,留下的 书可以救一千人!”据其子回忆,张汉臣每 天凌晨4点就起来著述。生前出版的著作有两 部,即《小儿推拿学概要》和《实用小儿推 拿》。
手法补泻有方向补泻、轻重补泻和徐疾补泻。
张氏善于将诸法合于一体,达到补中有泻。 如“遇到正气衰弱的患儿感受外邪,虽有高 热,亦可采用补脾土、推上三关,以扶正祛 邪。操作手法速度要微快和微用力,虽患儿 兼有热邪,但在补法中经微用力和速度微快, 乃为补中有泻之意,则是标本兼治之法”。 儿科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攻则愈虚,补 则有闭门留寇之患,而张氏活用补泻手法, 补中有泻,标本可以兼治,实在妙不可言, 余临证亦常用之,效如桴鼓。另外,张氏也 善用平补平泻法。其中来回推法称为清法, 常用于治实证时取脾土、肺金穴,有泻中寓 补之意,符合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 治法 适应症 推拿操作 功效 ───────────────────────────────────── 汗法 表实无汗 揉二扇门与乙窝风等 开泄腠理,逐邪外出 吐法 痰涎壅结 点天突与推板门等 催吐 或误食毒物尚未到肠 下法 肠胃积滞 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 润燥通便 加清肺金、退六腑 和法 病在表里之间, 揉小天心、分阴阳和解脏腑经络气血 气机不调等病 揉小横纹等 温法 沉寒逆冷 揉外劳宫、推上三关 回阳救逆,温中祛寒 清法 邪热燔盛 清板门、清天河水 清热保津,解烦除渴 消法 积聚不散,痰液凝滞 揉小天心、揉小横纹、精宁等通 滞散结攻坚 补法 体力衰弱,气血亏损 补脾土、推上三关、补肾水扶助 正气 ─────────────────────────────────────
张汉臣著,1974年4月人民卫生 出版社出版出版。本书为1962年 第一版《小儿推拿学概要》之第 二版修订本。全书共四章。内容 包括推拿疗法的理论基础和辨证 论治基本原则,小儿病四诊及八 纲、脏腑、病因辨证,小儿推拿 10种基本手法,常用57穴,以及 初生儿疾病、传染病、各系统疾 病共71种病症的治疗。本书较第 一版,增加了手法,穴位,扩大 了病种(增加29种),并将自己 多年的经验写于按语之中,从而 提高了该书的实用性。
属医院(现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 院),共九名,除了田常英、苏蕴芳、 范作云三人,其余弟子,有的已故,有 的后来并未做小儿推拿工作。第二代九 名弟子中,最能继承张汉臣学术的当属 田常英,此观点为张汉臣之子张荣荪所 认可。
田常英,女,1937年生于山东省龙口市诸由
镇冶基大队姜家村,1961年8月由山东烟台 护校毕业分配到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科 推拿室任护士,随张汉臣学习推拿,从此致 力于小儿推拿事业。除做好日常的工作外,利
张汉臣编著,李安域协助整理,人 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2年6月第一 版第一次印刷,1963年4月第二次印 刷。全书共56千字,首印达28500 册。全书共四章。首叙概说及小儿 诊断,分述望、闻、问、切在小儿 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次叙小儿推拿 基本手法及穴位的应用,包括9种基 本手法和47个穴位的部位、功用、 主治、手法与操作时间;后叙临床 治疗,列举适应症42种。除了分叙 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外,还附有 “方义浅解”,说明所取主穴和配 穴的治疗作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 合,对于学习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930年独立行医,1933年,在大连、青岛 (先后在北乐陵路45号、84号)行医开设 张汉臣儿科推拿诊所,1950年获卫生部颁 发的“中医师证书”,1951年入青岛市中 医进修学校学习,因其学业优良,毕业后 被校方聘任为第二、三届辅导员。1952年 参加青岛市铁路交通检疫站工作,因工作 出色,被评为山东省卫生模范。1954年参 加防疫宣传工作被评为青岛市卫生模范。
1955年加入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婴儿瘫抢救
小组,工作了三个月,配合西医治疗了大量 患者。1957年被聘入青岛医学院中医教研组 及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成立推拿室. 负责教学及医疗。1959年到小儿科,组建小 儿推拿室,开展小儿推拿疗法,负责教学及 医疗工作。1962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认定为山 东省名老中医,其推拿手法被誉为“张汉臣 推拿法”,被全国中医学院用作录像教材, 并被北京科技电影制片厂收入《齐鲁推拿术 》科教片。张汉臣生前曾任全国《赤脚医生》 杂志特邀编辑,三次荣获省、市先进模范荣 誉称号。
另外对儿童语言障碍等症的治疗也收
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从此,小儿推 拿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打开了局面, 受到了重视,在青岛市的影响也日益 显著。张汉臣既借鉴于前贤的经验, 又吸收了当代同道之长,加之长期的 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推拿风 格及流派特色。
2传承链
传人概述
该流派第二代弟子均来自青岛医学院附
用业余时间,攻读了青岛医学院的大学课程,后又 参加山东中医学院推拿师资班(毕永升任课,孙重 三带实习,正是这次学习,田常英跟随孙重三学习 了半年)及山东医学院进修班学习两年毕业,奠定 了理论基础,增加了临床经验。
田常英1970年初始给青
岛医学院、护校上推拿 课,1972年转为医师, 1978年晋升主治医师, 1992年晋升副主任医师, 1993年退休。退休后, 依然从事小儿推拿,为 患儿解忧。创拨龙头操 作法治癃闭。 第三代传人张锐(1966),女,硕士,著《实 用小儿推拿图卡》和《 实用小儿推拿穴位图卡 》二书。
张汉臣受聘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青
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是一家三级甲 等现代医院,入院初,其推拿技术及其效果 不能被西医大夫理解甚至受到排斥,在此背 景下,他和当时所有地方中医一样,刻苦钻 研医理,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以自强自立。中 西医学的竞争,促进了他学术的发展。 据其弟子口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每日除 门诊病人的治疗外,大部分时间均在病房住 院患儿身边。因是单纯推拿治疗,一般每日 要推拿2-3次,若有重病人,不分昼夜都会守 护在病房,随时给病人治疗。

3手法和取穴特点:张汉臣流派的基本手法有
10种,包括推法、拿法、揉法、运法、掐法、 按法、点法、分法、合法、捏挤法。该流派 所使用的复式操作有3个,包括运水入土、运 土入水、黄蜂入洞。张汉臣流派独创“捏挤 法”,并广泛地用于临床,能开疲散结、舒 筋活血,适用于头、颈、背、胸、腹等。此 法动作要求协调,速度要加快,松紧要相兼。 以皮肤变色为度,常用穴如捏挤大椎穴、捏 挤天突穴、捏挤天枢穴、捏挤神阙穴、捏挤 背部等,的确是丰富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同 样是“揉乙窝风”,该流派的特点是用中指 上下揉。
2)另类的学术思想:各流派在认识小儿生理与病理特点方
面,在认识小儿推拿原理方面,在有关保健与育儿和防治疾 病的理论方面都有不同于主流儿科学和主流推拿学的理论和 思想。流派独特的学术思想是流派的生命。表现在对研究对 象本质规律的深刻、独到的另类认识,以及建立在这种认识 基础之上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3)特殊的小儿推拿操作技能:手法和穴位是小儿推拿的 主体。各小儿推拿流派在操作技能方面(手法、穴位、程序、 时间等)总有自身特色。并且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流派 的生命!是流派能得到共鸣,使人响应的根本原因。 4)著书立说:过去印刷困难,出书不易。能够写出书并 流传,说明有读者,有价值,有传承链。代表性著作是流派 学术思想和特殊技法的载体和形式。它们常常标志着流派的 建立。 5)地域性:流派理应有流行区域。地域特征也是流派形 成的标志之一。
二、流派特征
1诊法特点:张汉臣推拿法尤其重视面部望诊,据小儿 面色定治则,疗效显著:面色青的病在肝,首选补肾水
穴(滋肾养肝法);面色黄的病在脾,先用脾土穴;面 色白的病在肺,先补脾土穴(培土生金)。最有特点的 是望鼻:鼻准属脾,鼻翼属胃,鼻梁属肺,正常时鼻准微 黄光亮。鼻准色黄无泽,白点散在为脾虚泄泻;两鼻 翼根部色黄而硬为溢乳或完谷不化;鼻准色泽俱佳, 翼部色泽差,小儿虽乳食减少,但肌肉多健,反之,准部 色泽差、翼部色泽佳,虽乳食量正常或增加,但不生肌 肉或有泄泻之候。鼻梁色青暗,为肺有痰喘,色浮淡不 滞,其症易治;色沉浊而滞,证缠绵难治。山根青黑之 筋横截,多属乳食伤胃,其症呕吐、腹胀、厌食、夜眠 不安、泻下酸臭。
张汉臣生前带徒21人,并通过办学习班及接
受来医院进修生等形式为省内外培养小儿推 拿人才1500多人,曾用自编教材为青岛医学 院9届本科学生及省市中西医结合班授课400 多学时,并将几十年临床、教学心得撰写成 《小儿推拿学概要》、《实用小儿推拿》两 部专著,分别于1962、1974年由人民卫生出 版社出版,先后印刷达25万余册。此后又撰 写《儿科推拿方剂学》(《儿科推拿配穴学 》)、《农村儿科推拿手册》、《张汉臣儿 科推拿经验录》等手稿,手稿均由其子保存。 同时还在有关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他用两只手治好了大批病人,以自己的医术
赢得了病人家属的好评、领导的重视和同事 的信任。仅1957-1958年10月,共治疗病人 16619人次。对常见病、多发病,如呕吐、 营养不良、脱肛、痢疾、感冒、鞘膜积液、 肺闭、结膜炎、新生儿黄疸、硬皮病等治疗 效果满意。并总结报告了 34例百日咳的推拿 治疗,平均推拿8-17次,治愈率达79. 4%, 好转14. 7%,无效5. 9%。小儿鞘膜积液7例, 除1例中断治疗外,其余6例平均6-10次治愈。 消化不良15例(1958年1月-8月),治愈率 100%。对轻、中度肺炎经7-10天推拿治疗, 基本达到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