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探讨

合集下载

浅议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

浅议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

浅议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核算职能的实现就是基于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目前会计计量可以选择的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这五种属性,为实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历史成本;相关性;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在会计实务中,为达到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会计要素计量过程中计量属性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会计要素的计量会由于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而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成果、经营状况建立在不同的会计目标上。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的标准,企业在对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及进行会计报表披露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准确计算其金额进行核算和披露。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现值及公允价值这五种属性。

而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中历史成本属性和公允价值属性的使用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

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选择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历史成本是目前会计计量属性中使用范围最广的属性。

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是指以企业取得各项财产物资资产时,应当以其购进或建造时所产生的实际成本入账,并以此作为后续核算中进行分摊或转进成本费用科目的依据。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各种资产入账后即使后期物价产生变动,也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一)历史成本属性的优点历史成本属性的选择在于它的使用具备以下优点:1、历史成本反映的是交易发生时的成本,体现发生当时的市场价格,并且数据容易获得,相对来说取得的成本较低;2、历史成本的取得有相应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其数据具备可验证性;3、会计事项按历史成本入账后无需调整后期账目,可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所需的会计信息。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摘要】会计对经济业务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三个阶段,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计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仅是弱势有效,且公允价值的计量参数还难以有效的获得和估计,于是更深入地探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发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会计信息质量一、历史成本及其计量、公允价值及其计量的涵义历史成本,有多种不同的定义。

iasb的定义:资产的登记,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是在某些情况下,按照在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fasb概括为:指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实际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价。

这里的取得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资产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历史成本计量建立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之上,坚持按初始交易价格入账后一成不变的静态反应观,不认为资产价值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动。

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定义为: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而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现实价值。

但这种对立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

即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就是过去环境下的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引言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不同的计量属性会对财务报表的呈现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会计实践中,常见的计量属性包括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和公允价值。

本文将对这些计量属性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指能在市场上获得的某项资产或负债的价格。

根据市场价格计量资产和负债可以提供实时的价值信息,反映了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认可程度。

然而,由于市场价格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采用市场价格进行计量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价值的频繁变动,使财务报表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二、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和负债在获取或承担时的实际发生价格。

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可以保持财务报表的稳定,因为它不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然而,由于历史成本无法及时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会导致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的偏离。

尤其是在通胀和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历史成本计量可能导致资产被低估,负债被高估,从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真实财务状况的披露。

三、现行成本现行成本是指用于生产或购买资产或负债的当期价格。

现行成本计量方法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相似,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

例如,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现行成本计量可以避免资产被低估,负债被高估。

然而,现行成本的计算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如何确定现行成本的合理范围、如何处理资产和负债的持有期限等。

四、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中能够公平约定的当期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可以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际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相近。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得到广泛应用,能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公允价值的确定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五、计量属性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在实际会计工作中,选用何种计量属性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和目标,可以选择多种计量属性进行合理组合或灵活运用。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辨析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辨析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辨析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原基本准则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迫切需要加以修改,2006年2月制定和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新基本准则突出了会计计量属性,在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进行了重点分析。

总的来说,每一种计量属性都不是尽善尽美,多种计量属性的同时并用,特别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同时并用是符合财务会计的未来实际的。

标签: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并存性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日臻完善。

为使会计信息更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我国陆续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

但是关于如何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新准则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很大修订。

原准则中有5个计量和确认基本原则,即实际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原则。

新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 原则与“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原则。

新准则突出了会计计量属性,仍规定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但又不仅限于历史成本,在可靠的情形下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又称会计计量基础,是指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的标准。

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资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摘要:本文阐述了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两种属性的产生背景,同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的大环境为背景探讨了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重新审视,提出了双重计量属性的选择,即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并存。

然后针对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出现的漏洞和自身的缺点,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以为决策者提供更为有用和可靠的信息。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金融危机计量属性双重计量模式传统会计中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但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并广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了重要的计量方法,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才让人们开始质疑公允价值,一些学者把危机爆发的矛头直指公允价值计量,提出重新回到历史成本计量,而且在2008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也指出在极端必要情况下,停止执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一时间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之间做出选择,也成了各方热议的话题,本文对此将做出深入的分析。

1.两种计量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亦称“历史成本会计”。

这一计量模式的产生背景源于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市场经济走向极端自由化,企业的放任式管理使会计变得无序,对外的财务报表欺诈愈演愈烈,最终虚假繁荣的经济泡沫破灭,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来临。

鉴于危机前会计弄虚作假的深刻教训,为了保证投资人能获得可靠相关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成为最佳选择。

1940年,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于合写了经典会计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该书的问世为历史成本的引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至此,历史成本用于会计的基本计量属性,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被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所取代后,历史成本成为财务会计与报表的主要计量属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作者:张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方面分析公允价值的出现带来会计信息质量上的提升以及现实的制约,从而得出结论:由现实经济市场的影响,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相互影响,并且将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长期存在,一旦经济市场成熟起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成为主导计量模式。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中图分类号: C8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36-20 ;引言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早,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在计量方面的局限性也逐渐突显出来,促进了自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产生,引起了广大经济学者的关注,而对它的争议也此起彼伏。

公允价值虽然带来了会计信息质量上的提升,但也存在着诸多的现实制约。

1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1.1 历史成本所谓历史成本,也叫作实际成本,指的是获取资产时实际支付资金的多少,该资金量一旦确定,不得对其进行随意更改。

按照历史成本的计算原则,对某资产进行入账时,需要如实填入取得或者交换该资产的实际价格,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的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

它所反映的是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原则,并且在会计各个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始终将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原则。

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都必须以历史成本作为入账标准,所有资产都按历史成本转销,各项权益都以业务实际发生时收到的或承诺支付的货币数量计价,产品成本也按历史成本计算。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要求,资产金额的多少必须与购买资产时花费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保持一致,如果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也必须按照当时购买资产时所支付的对等价;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对立与统一

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对立与统一

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对立与统一一、引言对立统一规律也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者矛盾规律。

它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之一,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精髓。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共同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目前两种备受关注的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的资源的实际交易价格。

按照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是在缺少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的一种估计价格(葛家澍和林志军,2006)。

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在1967年12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第10号意见书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是美国迄今最早的关于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文献记录。

我国在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

此后,公允价值的使用几经跌宕起伏,持续至今,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相当长时期内甚至现在也依然被许多人认为是完全对立的两种会计计量属性。

就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优孰劣,学术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见解,但许多研究都认为公允价值必将取代历史成本,不会持续并存。

FASB在其1998年发布的SFAS133中提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最合适的计量属性。

黄世忠(1997)认为,公允价值极有可能在21 世纪上半叶成为主流的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最终将会退出会计舞台。

谢诗芬和戴子礼(2005)认为,现值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国际大趋势,是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浅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双重计量属性的应用-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

浅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双重计量属性的应用-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

b s d ae . A tr te i lme tt n o en w a c u t gsa d d u o n r i c 0 6, u o n r to u e i a - f mpe nai f h e c o n i tn a si o rc u t s e2 0 o r u t i r d c d f r l e h o t n r n y n c yn a v
2 S h o fAc o na c . c o lo c u tny,Ja g iU iest fFn n ea d E o o c ,Na c a g3 0 1 in x nv ri o ia c c n mis n h n 3 0 3,C ia y n hn ;
3 F n c e a t n ,Do g u n P l tc i i . i a e D p rme t n n g a oye h nc,Do g u 2 8 8,C ia; nga 5 30 n hn
的 5.Scolo oeg tde.Anh iNoma nie iy,Wu u2 l00,Chia) ho f ri Suis F n u r l vrt U s h 4 O n
AbtatI cn yas te . .Fn ni con n t drsB ad( A B ndIt nt n co n n tn- src : r et er,h S i c l cut gSa ad or F S )a e ai a A cu t gSad ne U a aA i n n r ol i
接 轨也 引入 了公 允价值计量属性 ,这就导致相关准则 中出现 历史成本和公 允价值计 量属性 并存的现 象。结合
允 出
价售 关 键 词 :公 允价 值 :历 史成 本 ;双 重 计 量 属 性 值金 中图分 类号 :F 3 文 献标识码 :A 20 文章编号 :17 62 (0 2 2— 0 8— 6 6 3— 15 2 l )o 0 2 0 双融 重资 lc ton fDo bl e s r me tAtrbuts o Ap ia i o u e M a u e n t i e f p Hit rc lCo ta d Fa rVa u so ia s n i l e 计产 量为 ANG u I ,GE n—qi ,YANG n4。RAO u—mei J I W - Xi Xi S 属例 eat nt nuiBuiesColg fVoain ehnlg ,Wul 4102,Chia; ( . co n n pr 1 A cu t gD i me ,A h s s l eo ct a T c ooy n e ol l2 0 u n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务 。为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 建立 资产 任和审计责任 与传统没有差异 , 而公 允价
2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符 合 会 计 的 配 比原 评 估 制 度 是 一 种 较 好 的 折 衷 方 法 。 有 的 值报告 由审计人 员承担 审核责任 , 原 该报 告
则。 现行企业计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现 行市 财务报告反映会计利润, 资产评估报 告 责任大 小与注册会 计师审核 盈利 预测报 而
业 务之外 的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 具有高度 半年调整一 次。 公允价值会计 的工作应 由 知识 济时代 , 无形资产计量将上升 到非
的相 关 性 。 因此 , 仅报 告历 史 成 本 反 映 审计 完 成 , 即 审 计在 完 成 传 统 审 计 工 作 常重要的程度 , 了得到客观 、 仅 亦 为 公正 的会
大 学 出版 社 , 07 1. 20.2

《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 1 0 2年 8月号下( 总第 4 7期) 4
财会 审计
何 时耗 费 的生 产 能 力 , 律 按 现 行 市 价 或 当资产 出售时变得更为富裕 ” 一 ,但价 值增 人 员 在 审 计 的基 础 上 按 照 公 允 价 值 对 报
价计量 , 而成 本 、 用 , 是 按 历 史成 本 计 是基于公允价值基础上, 费 则 即实物 资本 保全 告 相 似 。 量 , 对 于成 本 、 用 也 按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 基 础 上 做 出的 , 利 润 可 以说 较 接 近 经 济 若 费 其 的 会 计 信 息 能 为 企 业 管 理 人 员 、 债 权 人 、 实物资本维持基础上, 目前 的会计无法解
关键词: 史成本; 允价值 ; 历 公 可靠性
和 相 关 性
中图分类号: 2 文献标识码: F3 A 收录 日期:0 2年 5月 3 21 1日

率不变, 保证了计量属性 即历史成本长期 观经济环 境为 公允价值计量属 性的应用
恒定。 其特 点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提供 了条件。 凡购入 的商品 ( 资产) 按成交 时的市场价
损 耗和 精 神 损耗 , 应 予 以 调 整 中起着十 将 占有一定地位 , 极有可 能出现 一套 以公
允价 值计 量 属 性 为 主 的 财 务报 告体 系 。 未
( ) 三 历史成本 与公 允价值 计 量属性 分重要 的作用 , 将成为会计计量 工具。
资产 评 估 是 对 被 评 估 的 资 产 以公 允 注册评估师对 资产评估报告负法律责任 。 公 允 价 值 的 估 计 可 以采 用 市 场 法 、 收 制度 , 使会计利润转化为经济利润 。 益 法 或 成 本 法 。 场 法 主 要 指 市场 的 价格 市
信息 , 即在市场真实交易 中可观察到 的相 价值进行估价 , 而公允价值会计 正是 以公 资产评估报 告作为财务报告 的补充 资料 ,
[ 提要] 本文从历史成本与公 允价 市 场 价 格 在 交 易 和 事 项 发 生 时 作 为 交 换 源) 的历史 成本 的分配 、 总 、 汇 集合 与积 值 两种 会 计 计 量属 性 并 存 谈 起 , 析 以公 的 金额 , 会 计上 会 转 化 为 历 史 成 本 。其 累 。 分 在 允价值 计价的资产评 估方 式 已成 为会 计 所以称 为历史成本 , 原因在于 : 第一, 这是 随着社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 社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 限性 日益 凸显。 由 为担保物 等) , 外 其价值量 ( 金额) 始终保 用显著 , 会劳动生产率 迅速提 高, 史 社 历
此 , 统财 务会 计 计 量 属 性 必 须 做 出相 应 持最初的历史成本而不变 。这样处理 , 传 既 成本计量属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公
外 部环境主要有: 第一 , 加强法 制教育, 树 人员是远远不够 的, 还需要社会各阶层 的 主要参考文献:
立有法必依 、 法必严 、 执 违法必 究的法律 关心和支持, 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 [】 1 郭素娟, 桑丽 霞. 会计从 业基础 [】 机 M.
意识 ; 二 , 当完 善 地 区 、 门和 国有 单 职能 , 第 应 部 为经济建设、 国家繁荣 、 提高人 民物 械 工业 出版 社 ,0 9 1 . 2 0. 0
要使会计人员尽职工作 , 履行好其监 法监督为依法 监督,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 计 职 业 道 德 [] 经 济 科 学 出版 社 , M.
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 督职能, 必须提 高会 计人 员的社会地位和 督不到位的问题, 境。同时 , 要搞好会计监督仅仅依靠会计 好会计的监督职能。 知名度 ,为会计人 员创造 良好 的工作环 实性 、 完整 性和可靠 性 , 最大 限度地 发挥 [】 5 张丽丽 , 明. 邵 基础会 计 [] 北京 交通 M.
的信息将忽略环境对企业的影 响, 而只报 基 础上 , 再对 资产按公允价 值重估 , 在财 计信 息, 要加大 中介机构对会计报告 的鉴 告 公允价值 信息则会掩 盖对 己完 成 市场 务报表列报上 , 露重估前 的报 表与重估 证责任 , 披 不能使公允价值成为会计界 操纵
现金流量现值计量, 这样企业 的资本 受到 加 的确认就是实现的经济收益观点 , 由于 表进行调整, 对外 同时披露历史成本报 告
维 护 , 企 业 的 生 产 得 以 在 正 常 状 态 下 进 其计量上 的主观随意性, 很难适用 于会计 和公允价值报 告, 历史成本报告 的会计责
行。
制上的保护 ; 四, 第 加强发票管理 。
五 、 结 总
出原因的所在 , 对症 下药 , 变无力监督 为 [】 经济科学 出版社, 0 4 M. 2 0. 合力监 督, 变无心监 督为齐心监 督, 无 [] 变 4 中国会 计 学会 编写组. 4 财经 法规 与会
2 0 .1 . 09 1
位的干部考 核制度 : 第三 , 加强 对会计人 质文化生活水平、 防止腐败打下扎实的基 [] 2 胡元木 等. 实会计监 管工作基 础提 夯
员的法律保护 , 对遵守制度 、 公办事 的 础 。综上所述 , 秉 企业会计监督是一项多部 高信 息披露质量 【】会 计之友 , 09 6 J. 2 0 .. 会计人 员给 予工作上 的支持与 鼓励和法 门配 合、 合性很 强的系统工程 , 综 只有 找 【] 良虎, 3陶 贺茂清. 市场经济与会计监管
( ) 允价 值 计 量 属 性 。 文 所 指 的 二 公 本

历 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 格转化为历史成本后 ,在企业持有期间, 公允价值 , 是在公平市场 交易 中, 自愿双
除非投入 生产被耗用 或直接销 售 以及按 方所达成 ~致 的市场交易价格 。进入 2 1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 不断发展和变化 , 其他方式处置 ( 如交换其他 资产 、 出租、 作 世纪 以来,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 动作
的结合 。 历史成本 计量属性建立在过去 已
发 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 , 强调会计信息
三、 按公允价值调整历史成 本报 告
来会计 资产计量, 在一定程度上 是多元并
资产按 公允价值进 行调 整并不 是无 存 时代 , 在相关性和 可靠性上 , 以确 保 难
的可靠性 。 而公允价值 能够反映完成经济 时无刻 都在调整 , 比较理性 的是每一年或 任何一种成本计量属性能取得绝对优势 。
尽可能用它来进 行估计 。 收益法是未来投 方法有现 行市价法 、 重置成本 法、 收益 公 局限性, 随着社会 经济环境 变化 及会计信 资( 比如现 金流量和 盈利) 通过折 现转化 允价值法等,评出的金额 都是公允价值 , 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 , 基于高 为现值的方法。 本法 一般指一项 资产 的 与资产的公允价值 计价相 吻合 , 成 即公允价 度相关 的公允价值会计 信息越 来越 受到 重置成 本或现行成本 为基础 , 作必要 的调 值会计下, 资产评估结果与会计计量 的结 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 , 公允价 值会 计应 整( 如使用 中的资产 已发生 了物 理 、 自然 果一致。这 时候 资产评估 虽被会计 取代, 用领 域将越来越广泛。 但历史成本会计仍
同 、 似 或 可 比 的 资产 或 负 债 的价 格 。如 允 价 值 对 资 产 与 负债 进行 计价 的 , 者 在 与 评 估 前 审计 后 的财 务 报 告 同时 披 露 。 相 两
果在活跃市场上能够观察 到这类 信息, 应 持续经营假设下数值应该 一致 。 资产 评估
由于历 史成本计量 属性存 在一 定 的
的变革 , 以提供反映现金流量和公允价值 可节约信 息处理成本 , 又可 如实反映当初 允价值 计量属性逐 渐受到投 资者和债 楞
的信 息。可见 ,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交易本来 面貌 ; 第二 , 从资 本投入生产 到 人 的青 睐 , 体 理 由体 现 为 : 具
属 性并存将是传 统会计计 量属性 的发展 生成产品 ( 或劳务) 为止 , 个生产过程 的 整
持。
四、 建立年度报表审计与评估相结合
建 立 资 产 评 估 与 审 计 相 结 合 的 年 报
将 使 企 业 计 算 的 收 益 更加 真 实 , 由此 得 出 利 润 。通 常 强 调 资 产 保 值 和 增 值 , 基 于 制 度 应
投 资者 的经营 、决策提供 更加有 力 的支 决 , 往往账面上有净 资产 , . 但评估 以后 , 会 评审制度, 具体操作可在注册会计师完成 发生很大变化 , 有必要建:. 资产评 估 审计基础 上再 由注册 评估师完 成评 估工 立年报 作。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负法律 责任 ,


历 史成本 与公 允价 值 计 量属性 并存探 讨
口文 /曹焕静 言 革 z 马姝 贤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