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考【古籍精品原文】

合集下载

2023年关于1奇经八脉考

2023年关于1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贯穿整个人体,起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奇经八脉被视为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与经络系统其他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奇经八脉的概念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

奇经八脉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八条特殊的经脉,它们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

这八条经脉与其他经络并行,纵横贯穿于人体内部,与五脏六腑相连。

在中医理论中,奇经八脉被称为“奇”经,与“常”经相对应。

奇经八脉的名称和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在人体内部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走向。

任脉位于前腹正中线上,从会阴穴出发,在脐部汇聚,再向上延伸至喉部。

督脉位于背部正中线上,在脊柱两侧发散,与任脉相对应。

冲脉位于下腹部,起源于气海穴,向下连结至会阴穴。

带脉从胁肋下缘始于气舍穴,沿腰部水平走行,贯通于腹部。

阴维脉位于背部,起自尾骨上端,向上延伸至颈部。

阳维脉起自背部,纵行于脑表面,与阴维脉相对称。

阴跷脉位于前臂内侧,起始于曲池穴,向上贯穿至前臂。

阳跷脉起于足小趾次趾关节下的大半棘穴,向上膝关节后缘。

奇经八脉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学认识,奇经八脉贯穿全身,与内脏和脏腑之间进行联系和通调。

在人体运行的过程中,奇经八脉充当了桥梁和调节者的角色。

它们通过整合和平衡气血、阴阳等重要生理物质的运行,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当患者出现疾病时,中医医生会针对奇经八脉的状况进行诊断和治疗,以达到调节整体健康状况的目的。

奇经八脉的功能不仅体现在生理层面,还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医诊断疾病时,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舌苔、脉象等进行分析,其中对奇经八脉的观察尤为重要。

在中医治疗中,也会使用一些特定的治疗方法来调节奇经八脉的运行,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奇经八脉的研究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家们通过对奇经八脉的观察和研究,逐渐揭示了它们的奥秘。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奇经八脉考 著作 脉学 附方 万历 百药煎 脉诀 艺文志[方案]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奇经八脉考 著作 脉学 附方 万历 百药煎 脉诀 艺文志[方案]

李时珍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著作脉学附方万历百药煎脉诀艺文志[方案]经络系统的组成2006-2-26 0:0 【大中小】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见表经络循行完整路线: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3.手三阴经络走向,手三阳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4.手三阳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5.足三阴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6.足三阳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24小时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的阶段。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

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是肝经走到肺经阶段。

《奇经八脉考》原文含注释

《奇经八脉考》原文含注释

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总说·奇经八脉总说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

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

(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

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

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

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

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

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

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

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

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学仙、医者,筌蹄之用云。

八脉·八脉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

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

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

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

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

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

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

气口之中,阴阳交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

扁鹊推之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

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以洩千附图: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

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

动苦头痛面赤。

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

足胫痹。

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

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

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

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

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

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

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

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

女子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

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

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

动苦咳逆,气不得息。

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前部横于寸口丸丸者,任脉也。

动苦少腹痛,逆气抢心,胸拘急不得俛仰。

《脉经》云:寸口脉紧细实长下痛,男子七疝,女子瘕聚。

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脉也。

动苦腰背强痛,不得俛仰,大人癫,小儿痫。

三部俱牢,直上直下者,冲脉也。

苦,胸中有寒疝。

《脉经》曰: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

动苦少子绝孕。

前部左右弹者,阳蹻也。

动苦腰背痛,癫痫僵仆羊鸣,偏枯痹身体强。

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

动苦少腹痛引命门,女子月事不来,绝继复下,令人无子,男子少腹拘急,或失精后部左右弹者,阴蹻也。

卜脑空穴率谷穴太阳穴头维穴上星穴囟会穴风池穴风府穴头临泣目窗穴正营穴天柱穴攒竹穴阳维脉奇经八脉考

卜脑空穴率谷穴太阳穴头维穴上星穴囟会穴风池穴风府穴头临泣目窗穴正营穴天柱穴攒竹穴阳维脉奇经八脉考

脑空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阳胆经。

脑空穴[定位] 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 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 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

率谷穴率谷穴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①偏头痛,眩晕。

②耳鸣,耳聋。

③小儿惊风。

【操作】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结膜炎等。

配听宫、翳风、中渚主治耳鸣,耳聋;配人中、曲池、太冲主治小儿惊风。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位置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templenoun头部flat part at each side of the forehead 太阳穴(前额两侧); 颞.打不得的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太阳穴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

奇经八脉考试题及答案

奇经八脉考试题及答案

奇经八脉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奇经八脉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2. 任脉起于:A. 会阴B. 百会C. 长强D. 气海答案:A3. 督脉起于:A. 会阴B. 百会C. 长强D. 气海答案:A4. 冲脉起于:A. 会阴B. 百会C. 长强D. 气海答案:A5. 带脉起于:A. 会阴B. 百会C. 长强D. 气海答案:A6. 阴维脉和阳维脉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阴阳B. 调节气血C. 调节水液D. 调节精神答案:A7. 阴跷脉和阳跷脉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阴阳B. 调节气血C. 调节水液D. 调节精神答案:D8.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C9.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脑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0.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眼睛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1.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耳朵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2.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喉咙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A13.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牙齿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4.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舌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A15.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面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6.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背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B17.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胸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答案:A18.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腹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A19.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腰部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D20. 奇经八脉中,哪一条脉与下肢功能关系最为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 奇经八脉包括以下哪些脉: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G. 阴跷脉H. 阳跷脉答案:ABCDEFGH22. 以下哪些脉属于奇经八脉:A. 手太阴肺经B. 手少阴心经C. 任脉D. 督脉E. 冲脉F. 带脉答案:CDEF23. 以下哪些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F. 阳维脉答案:AC24. 以下哪些脉与脑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25. 以下哪些脉与眼睛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26. 以下哪些脉与耳朵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27. 以下哪些脉与喉咙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A28. 以下哪些脉与牙齿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29. 以下哪些脉与舌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A30. 以下哪些脉与面部功能关系密切: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阴维脉F. 阳维脉答案:B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31. 奇经八脉中,________被称为“阴脉之海”。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之一:足少阴肾经上次我们讲到,奇经八脉分别代表着人体的不同部位。

现在来了解下第二个要说明的经络--足少阴肾经。

所谓“奇经”就是指它包含了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二脉等八条大脉。

它也有两个支脉:左右一起叫做“肾左、肾右”;另外还有三个分支:
从前面数过去,依次叫做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

其中,任脉主管五脏六腑以及诸阴脉;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难经》
对奇经八脉作了很好的归纳,并把奇经八脉又细分为:十二正经(见后文)。

奇经的分布与十二经脉不同,十二正经均分布于四肢,但奇
经却多集中于头面躯干等处。

所以称奇经八脉,奇者奇特,怪异,独特也。

其实我感觉,应该称作:奇脉。

《难经》云:任主胞胎,督主
长生,奇恒之脉,是以君火自然原故。

此乃古人想象之词汇,不可执之不放,否则会陷入魔障之境地的!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有正经和奇经之分。

所谓奇经八脉是指除任脉、督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即: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由于这些经脉循行或起于或止于人体之表或深入脏腑,因此又被称为“表里八脉”。

- 1 -。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订完美打印版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订完美打印版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订完美打印版目录内容简介---------------------------------------------------------04重刻脉学奇经八脉序------------------------------------------05题奇经八脉考---------------------------------------------------06奇经八脉考引---------------------------------------------------07考证诸书目------------------------------------------------------08濒湖脉学序------------------------------------------------------------------09浮------------------------------------------------------------------09沉------------------------------------------------------------------10迟------------------------------------------------------------------11数------------------------------------------------------------------12滑------------------------------------------------------------------13涩------------------------------------------------------------------14虚------------------------------------------------------------------15实------------------------------------------------------------------15长------------------------------------------------------------------16短------------------------------------------------------------------17洪------------------------------------------------------------------18微------------------------------------------------------------------192芤------------------------------------------------------------------21弦------------------------------------------------------------------22革------------------------------------------------------------------23牢------------------------------------------------------------------24濡------------------------------------------------------------------25弱------------------------------------------------------------------25散------------------------------------------------------------------26细------------------------------------------------------------------27伏------------------------------------------------------------------28动------------------------------------------------------------------29促------------------------------------------------------------------29结------------------------------------------------------------------30代------------------------------------------------------------------31四言举要---------------------------------------------------------32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总说---------------------------------------------------40八脉---------------------------------------------------------------40阴维脉------------------------------------------------------------41阳维脉------------------------------------------------------------41二维为病---------------------------------------------------------42阴蹻脉------------------------------------------------------------45阳蹻脉------------------------------------------------------------46二蹻为病---------------------------------------------------------473任脉---------------------------------------------------------------55任脉为病---------------------------------------------------------56督脉---------------------------------------------------------------56督脉为病---------------------------------------------------------58带脉---------------------------------------------------------------59带脉为病---------------------------------------------------------60气口九道脉------------------------------------------------------62释音---------------------------------------------------------------64 脉诀考证脉诀非叔和书---------------------------------------------------68 七表八里九道之非---------------------------------------------69 男女脉位---------------------------------------------------------70 脏腑部位---------------------------------------------------------71脉学七言诀总汇---------------------------------------------------734内容简介「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目录
奇经八脉总说
奇经八脉总说
八脉
八脉
阴维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阳维脉
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脉也,动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宜取客主人。(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乃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又曰∶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脉也。动苦癫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痒,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取阳白、金门、(见前)仆参。(见阳跷)
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天突在结喉下Leabharlann 寸半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二寸中央是穴)
凡一十四穴。
译文
阳维脉
作者:李时珍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在外踝上七寸,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在章门下八寸,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在肘上七寸,两筋罅陷中,肩下一寸)过肩前,与手少阳会干会、天。(会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寸宛宛中。天在缺盆中,上毖骨际,陷中央)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五分)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跷于。(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后,会手足少阳于风池。(在耳后发际陷中)上脑空、(承灵后一寸半。夹玉枕骨下陷中)承灵、(正营后一寸半)正营、(目窗后一寸)目窗、(临泣后一寸)临泣。(在瞳人直上,入发际五分陷中)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眉上一寸,直瞳人相对)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发际中)凡三十二穴。
译文
阳维脉
作者:李时珍
越人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之交。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溶溶,缓慢貌)
张洁古曰∶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阴阳相维,则营卫和谐矣;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何以知之?仲景云∶病常自汗,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宜桂枝汤和之。又云∶服桂枝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此二穴,乃阳维之会也,谓桂枝后,尚自汗发热恶寒,其脉寸浮尺弱而反烦,为病在阳维,故先针此二穴。仲景又云∶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也,桂枝汤主之。
译文
阴维脉
作者:李时珍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在内踝上五寸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小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腑舍。(在腹结下三寸,去腹中行四寸半)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
(大横在腹哀下三寸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并去腹中行四寸半)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直乳下一寸半)
二维为病
阴跷脉
阴跷脉
阳跷脉
阳跷脉
二跷为病
冲脉
冲脉
冲脉为病
任脉
任脉
任脉为病
督脉
督脉
督脉为病
带脉
带脉
带脉为病
气口九道脉
气口九道脉
释音
释音
原文
奇经八脉总说
作者:李时珍
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夏始。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学仙、医者,筌蹄之用云。
又曰∶阴维为病苦心痛,治在三阴之交。太阴证则理中汤,少阴证则四逆汤,厥阴证则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主之。
李濒湖曰∶阳维之脉,与手足三阳相维,而足太阳,少阳,则始终相联附者。寒热之证,惟二经有之,故阳维为病亦苦寒热。盖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邪气在经,内与阴争而恶寒,外与阳争而发热。则寒热之在表而兼太阳证者,有汗当用桂枝、无汗当用麻黄;寒热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阳证者,当用小柴胡加减治之。若夫营卫卑,而病寒热者,黄建中及八物汤之类主之。洁古独以桂枝一证属之阳维,似未扩充。至于阴维为病主心痛,洁古独以三阴温里之药治之,则寒中二阴者宜矣,而三阴热厥作痛,似未备矣。盖阴维之脉,虽交三阴而行,实与任脉同归,故心痛多属少阴、厥阴、任脉之气上冲而然。暴痛无热,久痛无寒,按之少止者为虚,不可接近者为实。凡寒痛,兼少阴及任脉者,四逆汤;兼厥阴者,当归四逆汤;兼太阴者,理中汤主之。凡热痛,兼少阴及任脉者,金铃散、延胡索散;兼厥阴者,失笑散。兼太阴者,承气汤主之。若营血内伤,兼夫任、冲、手厥阴者,则宜四物汤、养营汤、妙香散之类。因病药之,如此则阴阳虚实,庶乎其不瘥矣。
译文
八脉
作者:李时珍
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