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及可靠性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性优化设计

1 . 2 系统 可 靠 度 提 升 方 法
系 到 工 程 项 目中 的众 多 仪 表 、 机器能否正常 、 安全 、 稳 定 运 转 。对 于 如 何 才 能 保 证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能 够 安 全 稳 定 地 运行的问题 , 设 计 人 员 们 首 先 考 虑 的是 在 控 制 系 统 中添 加
性主要考 虑计算机抗 干 扰技 术 的实 现 , 增 强 硬 件 系 统 对 运行环境 的适 应 性 , 以及 使用 质 量 比较好 的 硬件 材 料 。 软件系统 的可靠性 主要 考 虑软 件 的 自我测试 技 术 、 自我 纠错 、 自我 修 复 等 。
1 . 2 . 1 硬 件 系统 的 可 靠 性
来 考 虑 。 由上 述 定 量 化 描 述 计 算 机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可 知 , 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需 要 注重 两个 方 面 , 一 是 在 系 统 正 常
1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1 . 1 可 靠 性 的 定 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 作 时 间 内 减 少 系统 故 障 发 生 的 次 数 ; 二 是 系 统 发 生 故 障 后 要 能 够 及 时 排 除 故 障 。提 高 计 算 机 硬 件 系 统 的 可 靠
抗干扰设计 , 计 算 机 系 统 中 的抗 干 扰 设 计 是 事 关 项 目机 器 仪 表 能 否 正 常 运 转 的关 键 部 分 。
成, 因此 , 提 高 计 算 机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可 以从 提 高 计 算 机 硬 件 系 统 的 可靠 性 和 提 高 计 算 机 软 件 系 统 的 可靠 性 两 部 分
从 控 制 系统 的软 件 系统 和 硬 件 系 统 两 个 角 度 对提 高 控 制 系统 可 靠 性 的 方 法 进 行 了介 绍 。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以上硬件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遵循边设计,边调试, 边修改的原则,包括元器件测试、电路模块调试、子系统调试等。 这样,问题发现得越早,对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制的影响就越 小,付出的代价也越小。
(3)来自控制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
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 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控制设备制造厂家对系统 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无 法避免,可不必过多考虑,但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实绩或经 过考验的系统。
经过上述系统仿真调试,并取得满意控制性能的计算机控 制系统运到现场就可以进行现场安装调试了。现场调试是实际 生产过程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的全面检查与性能评估,与实 验室的半实物调试相比,需要特别注意系统的安全性与抗干扰 等问题。在通过现场安装调试后,就可以投入实际生产过程进 行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时隐 时现的现象,暴露设计缺陷,这时设计者应当认真分析问题根 源,寻求解决方法。同时,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也应当长期 考验,针对现场特殊的工作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经 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并取得满意的性能评价之后,整个控制系 统就可以正式投入到实际运行中了。
8.2.4 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在硬件、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已经进行了分模块调试。在系
统投入现场运行之前,还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硬件、软件的联合调试与 系统的仿真调试。软、硬件联调是整个调试的基础,这个步骤在硬件 设计时就开始了,即逐个功能模块进行边设计边调试,并将调试好的 模块逐步加入硬件系统进行联调。在硬件调试通过的情况下,就可将 软件系统加入进去,进行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的联合调试,联合调试的 目的是检验系统硬件、软件设计的正确性与运行的可靠性。在联合调 试过程中,不但会发现软件错误,还会发现一些在硬件调试中未发现 的硬件故障或设计缺陷,可根据情况予以修正。上述软件、硬件的联 合调试一般是脱离实际的被控过程进行的,主要在于检验系统硬件、 软件设计在功能上的正确性,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因 此,还必须经过整个系统的仿真试验来检验系统的实际控制性能是否 能满足指标要求。
计算机控制系统干扰来源影响及抗干扰措施探究

计算机控制系统干扰来源影响及抗干扰措施探究党杰【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而衍生出多种多样的问题。
其中对于控制系统的干扰成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它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需要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干扰造成系统的性能下降。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industry began to introduce th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and derived a variety of problems.For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control syste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s.The effectsof it on th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is very serious,need to staff in the operating process of careful observation,avoid interference caus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116-117,102)【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干扰;抗干扰【作者】党杰【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后勤保障处动力科,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很多的角色,不论是办公、学习还是工程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计算机。
特别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较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多数情况下,计算机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尤其是工程作业单位,很难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降低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影响到工作效率。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胡 月明 范 勇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四川 绵阳 6 1 1) 200
摘 要
对计算机控制 系统的可靠性作 了定量表示 , 并从软硬件两方面入 手提 出了提 高系统可靠性的几种措施。抗干扰技 术是 保证控制 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关键 。 目前针 对各种干扰施行 的抗 干扰技术单独列出 , 把 也分别从硬 、 件两方面作 了较为详细 软
可靠 度 R表 明运 行 n此 不 发生 故 障 的 概 率 。 也 可 表示 为 :
11系 统 可 靠 性 的 定量 表示 .
时间 。如 果 该 值很 小 , 示 系统 可 维 护 性 好 , 易 修 复 。 表 容
() 5 有效度 A (v i bl ai) A al iy rt a i t o
4 一
’ F于 i 一 j i -
可 工 作 时 间
j 丽 :F
控 制 系 统 抗 干 扰设 计 和施 工 是 工 程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环 节 仪 表 及控 制 系 统 可 靠 性直 接 影 响 到 生产 装 置安 全 、 定 的运 行 , 制 稳 控 系 统抗 干 扰 能 力 是关 系到 整个 系统 可 靠 运 行 的 关 键 。 1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可 靠 性
作 , 行不久即出现故障 , 运 有效度降低 。
( ) 靠 度 R R l bl ai) 6可 ( ei iy rt a i t o
R 『 尸几 f = l 次运行不发 生故障f f
低, 如可靠度 、 维护率 、 失效 率 、 均故障间隔时 间( B )平均 平 MT F 、
维护时间 ( T )有效度 等。具体解释如下[】 MT R 、 1:
假 定 系 统 投 入 运 行 后 , 作 了 一 段 时 间 t后 出现 了故 障 , 工 不 得 不停 机 维 修 。经过 一 段 时 间 T 的 维 修后 , 障 排 除 , 统 又 正 1 故 系 常 运 行 。这 样 , 时 间 坐 标 轴 上 , , , , 是 系 统 正 常 工 作 时 在 tt … t , 间 , 1 2… , n 维 护 时 间 , 有 : T, , T 是 T 则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它通过对物理过程的感知和控制,实现工业生产和自动化操作。
在现代工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等重要作用。
要使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实际需求,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要求。
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稳定性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在输入和各种干扰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稳定性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证:1.输入稳定性:输入信号应当稳定且无干扰,以确保计算机系统可以准确捕获和处理输入信号。
2.输出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输出应当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的控制效果达到预期。
3.系统响应稳定性:系统的响应速度应当稳定,不能出现过度反应或迟滞现象,以确保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响应和控制。
4.抗干扰能力:系统应当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抵御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信号,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二、速度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速度要求主要包括实时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
实时性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应当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特别是在需要快速控制和响应的场景下。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证:1.硬件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配置应当满足实时需求,包括处理器的主频、存储器容量和带宽等。
2.软件算法优化:系统的软件算法应当经过优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速度,保证实时性能的达到。
3.通信速度: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通信速度也是影响实时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合理选择和配置通信设备可以提高通信速度。
三、可靠性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稳定、准确地工作,不出现故障和错误。
保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硬件可靠性:选用高质量的硬件设备,减少硬件故障的概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是指在控制工程领域中,针对特定的系统设计出相应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系统的稳定性、性能、鲁棒性等。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系统建模。
在设计控制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对被控对象进行建模,即将实际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和设计。
建模的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等。
通过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特性,为后续的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
控制器设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系统的特性和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
不同类型的控制器适用于不同的系统,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信号采集和处理也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传感器采集系统的状态信息,然后经过信号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并传递给控制器。
信号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系统的控制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性能则是指系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达到的指标,如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等。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平衡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控制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实时性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能够做出及时响应的能力,设计人员需要考虑信号处理和控制算法的复杂度,以确保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控制任务。
可靠性则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系统的容错性和自诊断能力,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信号采集和处理、稳定性和性能、实时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监控和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干 扰 效 应 。
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是保 障整个计算机运行安全,还需
(3)针 对 电路 板 干扰 源 ,可 以利 用 电容 器 与抑 制 电压 元 件 。
要对传递过程中的各种信号进行转换并对其进行其他的处理, 电容器可 以有 效的减 少干 扰 电流对计算机控制系统 的影响 ,
形成计算机语言 。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具有控制 的能力, 在 电路板芯片电源与大地之间放置 电容器可以减少 电路之间
用 ,那就是外界的干扰对计算机控制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2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软 件 抗 干 扰 建 议
使得计算被病毒侵害,从而可能会泄漏用户 的信息甚至公司
针对 第 二 部 分 对 计 算机 控 制 系 统 的干 扰 源 的介 绍 以及 分
与 国家 的 机 密 ,造 成 不 可 估 量 的损 失 。
判 断输入输 出接 口以及通信通道 的稳定性 以及可靠性 。并且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 因素
在进行程序运行期间需要对系统进行抚慰处理 ,中断响应,减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整个计算机运行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 少错误操作 ,保 证系统 的安全性;最 后,增强信 息传递过程 中
它维持计算机 的高效运行并保障运 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 的冗余信息量 ,提 高系统 的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能力 。
的 目的 。计算机控制 系统 中包含硬件与软件,本文 只介绍相 的多余 电波进行过滤 ,从而减少其对系统的影响。
关 出厂 时就 已确 定 了,包
(2)针 对 信 号 电压 干 扰 源 ,可 以利 用磁 珠 以及 双 绞 线 等 方
含计算机的语言 、操作系统 以及 自带的 内部程 序。计算机控 式进行一定的防护 。磁珠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输 出线中产生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种工业应用。
在实
际应用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常常面临各种干扰,如电磁干扰、噪声干扰等,这些干扰可能
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抑制干扰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技
术问题。
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信号传输线路需要考虑干扰抑制的技
术措施。
在设计电缆布线时要避免和干扰源靠近,采用屏蔽线缆以阻断外界干扰,对于长
距离传输的信号需要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2. 电磁干扰的抑制:电磁干扰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源。
为了抑制电
磁干扰,可以采用物理屏蔽措施,如在敏感设备周围设置屏蔽罩,减少外界电磁场对系统
的干扰;也可以采用滤波技术,通过滤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去除掉不需要的高频成分。
4. 地线设计:地线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抗干扰措施之一。
合理的地线设计可
以有效地减少系统受到的干扰。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单点接地原则,将各个设备的地线连
接到一个共同的地点,减少地线回路的面积。
还可以采用分立地线设计,将高频和低频信
号的地线分开,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主要包括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电磁干扰的抑制、噪声干扰的抑制和地线设计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抑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对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性,即能 保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目的是使系统既 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也不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影响。
③故障诊断 在故障发生后及时显示故障信息,尽快定位故障点是提高
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控制系统一般都具备自诊断功能。
④软件可靠性技术 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前提条件是设计人员对生产工艺过程 的深入了解,并且使软件易读、易测和易修改。且应尽量将 软件规范化、标准化和模块化,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化成若 干较为简单明确的小任务。
2.控制失灵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状态的输出常常取决于某些 条件状态的输入和条件状态的逻辑处理结果,而在这些环节 中,由于干扰的侵入,可能造成条件状态偏差、失误,致使 输出控制误差加大,甚至控制失灵。
3.程序运行失常 计算机系统引入强干扰后,程序计数器PC的值可能被改 变,这将引起程序执行出现混乱,最终可能导致程序“死循 环”。
二、干扰的作用途径
干扰信号主要通过以下的途径进入系统内部:
1.传导耦合 干扰由导线进入电路中称为传导耦合。 2 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行传递称为静电耦合。
3.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是指在空间磁场中电路之间的互感耦合。
4 公共阻抗耦合是指多个电路的电流流经同一公共阻抗时
所产生的相互影响。
三、干扰的作用形式
软件(程序)冗余 在一些对程序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指令之前插入两条 NOP指令,以保证弹飞的程序迅速纳入正确轨道。在某些 重要的指令前也可插入两条NOP指令,以保证其正确执行。
信息(数据)冗余技术 RAM数据冗余就是将要保护的原始数据在另外两个区 域同时存放,建立两个备份,当原始数据块被破坏时,用 备份数据块去修复。 时间冗余技术 为了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重复执 行某一操作或某一程序,并将执行结果与前一次的结果进 行比较对照来确认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1.终端匹配 为了进行阻抗匹配,必须事先知道传输线的波阻抗RP,
波阻抗的测量如下图所示。
波阻抗测量原理图
调节可变电阻R,并用示波器观察门A的波形,当达到完 全匹配时,即R=RP时,门A输出的波形不畸变,反射波完 全消失,这时的R值就是该传输线的波阻抗。
为了避免外界干扰的影响,在计算机中常常采用双 绞线和同轴电缆作为信号线。双绞线的波阻抗一般在 100~200Ω之间,纹花越密,波阻抗越低。同轴电缆的 波阻约50~100Ω范围。
传感器出口处将被测信号由电压转换为电流,以电流形式传 送信号,将大大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 能力。
二、并模干扰的抑制
抑制共模干扰的主要方法是设法消除不同接地点之间的 电位差。
1、平衡对称输入 在设计信号源(通常是各类传感器)时,尽可能做到平 衡和对称,否则有可能产生附加的差模干扰,使后续电路不 易对付。 2、变压器隔离 隔离变压器是最常用的隔离元件之一,用来阻断干扰信 号的传导通路,并抑制干扰信号的强度。是利用变压器把模 拟信号电路与数字信号电路隔离开来,也就是把模拟地与数 字地断开,以使共模干扰电压不成回路,从而抑制了共模干 扰。
最简单的终端匹配方法如下图(a)所示,如果传输线的波 阻抗是RP,那么当R=RP时,便实现了终端匹配,消除了 波反射。此时终端波形和始端波形的形状相一致,只是时 间上滞后。
终端匹配图
为了克服上述匹配方法的缺点,可采用下图(b)所示的终 端匹配方法。其等效电阻R为:
R R1R2 R1 R2
适当调整R1和R2的阻值,可使R=RP。这种匹配方法 也能消除波反射,优点是波形的高电平下降较少,缺点是 低电平抬高,从而降低了低电平的抗干扰能力。为了同时 兼顾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情况,可选取 R1=R2=2RP,此 时等效电阻R=RP。
2.始端匹配
在传输线始端串入电阻R,如下图9所示,也能基本上
消除反射,达到改善波形的目的。一般选择始端匹配电阻
R为:
R Rp Rsc
其中,RSC为门A的输出低电平时的输出阻抗。
始端匹配图
3.3 软件抗干扰与系统冗余技术
一、软件故障对系统的危害
1.数据采集不可靠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干扰侵入系统,造成采 集的数据不准确造成误差。
为了避免电阻把交流电力线引入的干扰传输到控制装置内部, 一般将两种地分开。这样既能保证控制系统内部器件的安全性, 又能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印刷电路板地线的安排
在安排印刷电路板地线时,首先要保证地线阻抗较低,为此 必须尽可能地加宽地线;其次要充分利用地线的屏蔽作用,将印 刷电路板全部边缘用较粗的印刷地线环绕整块板子作为地线干线, 并同时在板中的所有空隙处均填以地线。
3.4常用的接地方法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各种地 1、数字地:CPU的地 2、模拟地:放大器、A/D、D/A等,必须认真对待模拟地 3、功率地:强电的地为功率地 4、信号地:传感器、执行机构 5、屏蔽地 6、交流地 7、直流地
二、接地技术
1.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对于信号频率小于1MHz的电路,采用一点接地, 防止地环流的产生;当信号频率大于10MHz时, 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如果信号频率在1~10MHz 之间,当地线长度不超过信号波长的1/20时,可以 采用一点接地,否则就要多点接地。
二、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措施 1.开关量(数字量)输入抗干扰措施 对于开关量的输入,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在软件上 可采取多次读取的方法(至少读两次),认为无误后再行输 入,如下图所示。
2.开关量(数字量)输出抗干扰措施 当计算机输出开关量控制闸门、料斗等执行机构
动作时,为了防止这些执行机构由于外界干扰而误动作, 比如已关的闸门、料斗可能中途打开;已开的闸门、料 斗可能中途突然关闭。对于这些误动作,可以在应用程 序中每隔一段时间发出一次输出命令,不断地关闭闸门 或者开启闸门。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消除由于扰动而引 起的误动作(开或关)。
1、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就是指串联叠加在工作信号上的干扰,也称之为
正态干扰、常态干扰、横向干扰等。
US 信
US 信号源
号 Un 源
AD转换器
干扰源
AD转换器
Un
图4-58 串模干扰形式1
图4-59 串模干扰形式2
串模干扰和被测信号在回路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同的,总
是以两者之和作为输入信号。
2、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在电路输入端相对公共接地点同时出现的
2、继电器隔离 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之间没有电气上的联系,所以可利 用继电器的线圈接收信号,通过触点发送和输出信号,从而 避免强电和弱电信号之间的直接接触,达到了抗干扰的目的
3、布线隔离 合理布线,满足抗干扰技术的要求。
4、过压保护电路 如果没有采用光电隔离措施,在输入输出通道上应采用
一定的过压保护措施,以防引入过高电压,侵害控制系统。
5、使用双积分式A/D 当尖峰型串模干扰为主要干扰时,使用双积分式A/D转 换器,或在软件上采用判断滤波的方法加以消除。
6 为了防止“干扰噪声”通过空间耦合方式侵入信号线而
进入电气设备,在干扰比较强的工业现场,或者对那些比较 微弱的信号,传输时宜选用屏蔽线。
7、电流传送 当传感器信号距离主机很远时很容易引入干扰。如果在
浮地输入双层屏蔽放大器图
5.采用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仪表放大器作为输入放大 器
仪表放大器具有共模抑制能力强、输入阻抗高、漂 移低、增益可调等优点,是一种专门用来分离共模干扰 与有用信号的器件。
三、长线传输干扰的抑制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数字信号的频率很高,很 多情况下传输线要按长线对待。
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长线传输 易受到外界干扰;二是具有信号延时;三是高速度变化的 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还会出现波反射现象。
可靠性是整体性能与可靠性的基础。因此,元器件的选 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 严格管理元器件的购置、储运 ② 老化、筛选和测试 ③ 降额使用 ④ 选用集成度高的元器件
2、部件及系统级 部件及系统级的可靠性技术是指功能部件或整个系统 在设计、制造、检验等环节所采取的可靠性措施。
① 冗余技术 冗余技术也称容错技术,是通过增加完成同一功能 的并联或备用单元数目来提高可靠性的一种设计方法。 冗余技术包括硬件冗余、软件冗余、信息冗余、时间冗 余等。 硬件冗余 根据系统的功能及各个模块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配备一定数量同等功能的模块,通过有关线路的配合, 当其中某一块模块失效时,备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块即可自动投入运行。
变换器等产生高频振荡时形成的噪声。 ❖ (3)浪涌干扰 ❖ 主要是交流系统中电动机启动电流、电炉合闸电流、开
关调节器的导通电流以及晶闸管变流器等设备产生涌流 引起的噪声。
一、干扰的来源 计算机控制系统所受到的干扰源分为外部干
扰和内部干扰。
1、内部干扰
① 元器件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
② 系统结构设计
③ 安装与调试
变压器隔离图
3.光电隔离 光电隔离是利用光电耦合器完成信号的传送,实现电路
的隔离,如下图所示。根据所用的器件及电路不同,通过 光电耦合器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隔离,也可以实现数字量 的隔离。注意,光电隔离前后两部分电路应分别采用两组 独立的电源。
光电隔离图
4.浮地屏蔽 采用浮地输入双层屏蔽放大器来抑制共模干扰,如下图 所示。所谓浮地,就是利用屏蔽方法使信号的“模拟地” 浮空,从而达到抑制共模干扰的目的。
2.设置监视跟踪定时器 监视跟踪定时器,也称为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