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空间句法分析 9.22

武汉空间句法分析 9.22
武汉空间句法分析 9.22

空间句法是用以分析空间形式与空间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空间句法在大尺度城市设计中的运用《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第二期),是从网络联系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解释不同尺度下空间联系之间复杂组合关系,揭示空间结构特征及潜力的一种技术手段。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空间句法不但应用于伦敦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苏州总体城市设计等大尺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也同样在伦敦、北京等大城市轨道线网等交通规划研究中发挥了其在网络拓扑分析能力上的分析优势,为规划方案的科学制定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因此,本次研究尝试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武汉市域范围内城镇体系布局与铁路、公路网络骨架;都市区范围内城市道路、轨道线网与用地空间布局结构等关系进行分析,旨在评价与研究武汉现状及未来城市发展特征和其中所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主要通过axial map、Convex map模型的建构,通过整合度(Integration)指标和选择度(Choice)指标来对武汉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其中:(1)整合度(integration)指标:主要反映了研究对象在城市空间网络中的“可达性”,即用以描述研究范围内任一地点到达目标点的能力,反映了目标点的“中心性”;

(2)选择度(Choice)指标:主要反映了研究对象在城市空间网络中的“被穿越性”,即用以描述研究范围内任一对点间最短路径经过目标点的频次,反映了目标点的“门户性”。

(3)Nach指标:即整合度与选择度的叠加分析,则可判别研究范围内哪些区域既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又具备良好的“穿越性”,其也往往是城市空间发展中最具备潜力的地区。

1、市域现状

1.1现状整合度分析

将现状(2014年)武汉市域内新城组团及重点镇布局以及其间省道以上公路网络进行提取,分别进行整合度及选择度指标分析如下:

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现状整合度分析

从整合度(中心性)分析来看,武汉市域西北部由于高等级公路建设相对密集,故该范围内各新城组团的整合度较高,除主城区以外,金银湖组团整合度最高,其他较高的还有前川镇、横店组团、吴家山新城、走马岭组团、黄金口组团、盘龙新城;市域东南部由于公路网等级相对较低,故各新城及城镇整合度相对较低,但由于流芳组团、豹澥新城、黄家湖组团均贴近城市快速环建设,故整合度相对较高。

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现状选择度分析

1.2现状选择度分析

从选择度(穿越性)分析来看,武汉市域内除主城区以外,前川镇选择度最高,其余选择度较高的城镇组团有横店组团、金银湖组团、黄家湖组团以及环状快速路、公路沿线城镇组团。

1.3现状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

进一步对整合度(中心性)及选择度(穿越性)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则可了解现状公路网络下同时具备良好可达性和通过性的城镇节点,如下:

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现状整合度与选择度叠加分析

可见除主城区以外,武汉市域各城镇、新城组团中以金银湖组团、前川镇、黄家湖组团、走马岭组团、黄金口组团、横店组团、豹澥组团指标较高。

2、现状市域发展基本特征及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武汉市域现状各板块,新城,组团规划功能定位,可得出以下基本特征及结论:

公路网络建设仍是新城组团发展的主导:主要从2010—2014年间都市区范围内各新城组团发展来看,整合度+选择度较高的新城组团(如黄家湖组团、走

马岭组团、豹澥组团、薛峰组团)整合度与选,同时也是建设用地增长较快的

区域。

可见,现状由公路主导的交通走廊仍是目前新城、组团建设扩展的主要推动因

素。城市轨道及铁路网络建设由于目前尚未联通成网,故对外围新城组团发展

带动发展作用仍较小。

图:整合度+选择度较高的新城组团近年建设变化图:武汉市域现状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 区域城镇轴向走廊雏形初现:从都市区范围内各新城组团整合度+选择度指标叠加分析来看,初步呈现出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外围轴向发展“三轴联动”的空

间发展态势,其中以黄家湖组团—主城区—金银湖组团—横店组团——前川纵

向轴线、“走马岭组团—黄金口组团—主城区—豹澥组团”横向轴向最为显著。

但从近年用地开发建设的空间布局来看,仍存在建设用地发展依托主城区快速

化粘联扩张的发展态势,“指状”向外延伸的空间格局仍尚不清晰,若今后各

走廊间的用地建设得不到良好控制,则仍可能重演“摊大饼”发展模式。

图:“三轴联动”空间发展战略图: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走廊初现 不同发展板块间“中心性”和“穿越性”差异较大:从武汉市“四大”板块范围内各新城组团整合度、选择度高低分布来看,大临空板块“中心性”及“穿越性”特征最为显著,也是最近重点建设开发的地区;“大临港”板块相对而言“中心性”及“穿越性”特征最为薄弱。

可见,现状交通网络对各大板块发展的支持仍较不均衡,不利于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大临港板块,由于现状其“中心性”和“穿越性”指标均不高,故难以满足港区发展对疏港公路发展的要求。

图:四大板块内现状新城组团“整合度”与“选择度”分布差异

进一步从武汉都市区内各新城组团规划发展定位与相应的“中心性”(整合度)及“穿越性”(选择度)指标进行对比,可初步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1)盘龙新城:“中心性”(整合度)良好,但“穿越性”(选择度)偏低,故定位中高新技术功能应为主导发展功能,航空物流功能可则相对弱

化,其物流功能可结合横店(航空工业)或前川选择度(穿越性)较

高的新城组团设置。

(2)阳逻新城为武汉主城区以东滨江新城,位于武汉滨江发展主轴上,定

位为“电力、钢材、机械加工”并临近港区,是武汉东向轴向发展的

重要节点,但目前“中心性”(整合度)和“穿越性”(选择度)指标

均较低,不利于地区的建设发展,可优先加强公路网络疏港通道的建

设。

(3)流芳组团:位于武汉主城区东南部,南北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未来也是以高新科技为主导的片区发展中心,但当前从“中心性”(整合

度)和“穿越性”(选择)均较弱,不利于地区发展,可优先加强轨道

交通对地区发展的带动。

3、市域规划

3.1 规划整合度分析

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整合度分析

从武汉市域规划公路网络框架下各新城组团整合度分析可见,除主城区外,整合度(中心性)较高新城组团有:横店组团、武湖组团、青菱组团、黄家湖组团,其他整合度较高的新城组团有金银湖组团、黄金口组团、薛峰组团、中山组团、阳逻新城和北湖新城。

与现状武汉市域城镇体系整合度(中心性)比较分析可见,由于规划高等级公路的环形放射网络的完善,原整合度指标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已得到较大缓解,反映了规划四大板块建设在公路重大基础建设支持上的均衡性,尤其是沿江和主城区东部新城组团整合度(中心性)指标得以较大得提高。

3.2 规划选择度分析

图:武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选择度分析

从规划武汉市域城镇体系选择度分析来看,除主城区外,选择度(穿越性)较高的主要有横店组团、阳逻新城和黄家湖组团。

与现状武汉市域城镇体系选择度(穿越性)比较分析可见,横店组团、黄家湖组团、阳逻新城组团的穿越性特征更加明显,也更有利于形成地区的门户枢纽。尤其为阳逻新城,随着市域东北部规划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建设完善,其作为临港产业发展的功能也将得以良好发挥。

3.3 规划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

图:武汉市域规划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

从规划武汉市域城镇体系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来看:除主城区外,指标表现较为良好的新城组团有:横店组团、武湖组团、青菱组团以及黄家湖组团。其他指标亦较高的有阳逻新城、北湖新城、金银湖组团、黄金口组团、军山组团、薛峰组团以及常福新城。

与现状武汉市域城镇体系整合度、选择度叠加比较分析可见,除市域南北主轴(前川镇—横店组团—黄家湖组团)仍保持较强发展态势之外,沿江东西向发展主轴(青菱组团—阳逻新城)规划得以了较大强化,而现状走马岭—黄金口组团—豹澥新城空间发展轴线退而据次,其与武汉市“三轴联动”的空间发展战略基本是一致的。

3.4 规划市域铁路系统评价

图:现状武汉市域铁路网络系统图:规划武汉市域铁路网络系统规划远期,武汉市域内已形成由客运专线、国家铁路、城际铁路构成的区域铁路客运网络,将一定程度有利于形成交通走廊,引导城镇空间的轴向指状发展。从规划远期铁路站点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可见:

图:武汉市域铁路站点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

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流芳火车站点在市域铁路网络中的“中心性+穿越性”特征最强,应为未来重点建设和扩建的车站。其次“中心性+穿越性”特征较好的有武昌火车站、南湖东站以及乌龙泉站以及花山站。

总体而言,火车站的多点分散布局有利于分散铁路客流的单点集聚,并有利于形成交通走廊增长的热点,带动周边新城组团发展。但远期各火车站之间尚未形成铁路环线,亦无城市轨道环线服务,各主要火车站间的换乘联系仍显不足。

另外,武汉市城际铁路系统,远期虽初具规模,但仍不足以形成完善的网络系统,使其在功能定位以及规划作用上具有不明确性及薄弱性,主要表现在:

(1)从区域长距离快速客运而言,城际轨道由于停靠站点较多且对外联系方向与国家铁路、客运专线均有共线,因此不具有较强比较优势。

(2)从市域范围来看,城际轨道主要于都市区范围内,对市域城镇体系覆盖亦有限,且线网间还存在联通度不足,无过江通道等问题。

(3)从主城区范围来看,主要新城组团间的客运服务又主要由城市快轨所服务,由于市域快轨站点设置相对密集且沿经城市建设密集地带,市域铁路的客运地位仍难以体现。

远期缺乏市域铁路城际环路系统。尤其是新汉阳站、汉口站与武汉站、流芳站、武昌火车站间未形成铁路环线,不利于不同方向间市域铁路的转换而必须通过城市轨道来换乘换乘。

(2)市域铁路

4、规划基本特征及启示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武汉市域规划空间发展战略、各板块、新城、组团规划功能定位,可得出以下基本特征及结论:

“环形+放射”,单中心汇聚趋势强:从规划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及公路网结构来看,呈现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强大单中心发展格局。除主城区以外,“整合度+

选择度”叠加指标较好的新城组团大多分布于主城区快速环路沿线,使得原有

中心首位度进一步提高。

“轴向延展、组团布局”vs“强大中心、圈层扩展”:由于武汉市受水体、山体等自然条件制约,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明

确提出:依托交通干线,在都市发展区建构轴向延展、组团布局、以主城区为

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空间结构。但由此形成的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双环+多

射”公路网络系统亦造成的网络中心整合度“中心性”的进一步加强,较容易

造成主城区强大单中心的圈层连绵发展模式,其已与近年新建用地主要沿主城

区外围快速环路连绵增长互为印证。

如图,若在仅在方格路网中进一步增加斜向方式线路,反而更将大大提高网络

中心的首位度,而难以形成以轴向走廊为中心,线型集聚的空间发展模式。因

此,要形成较为显著的空间轴向发展结构,交通网络的建设必须形成以主要走

廊为“主干”,走廊节点为“枝杈”生长的“树状”网络结构,才能有效促进

轴向走廊空间发展目标的实现。

图:方格路网模型图:方格路网+轴向放射路网模型

图:方格路网整合度分析图:方格+轴向放射路网整合度分析

图:“十字轴向”路网模型图:“星型轴向”路网模型

图:方格路网整合度分析图:方格+轴向放射路网整合度分析

区域发展趋于均衡,沿江发展趋势加强:从规划“整合度+选择度”指标叠加分析来看,市域各新城组团指标分布趋于均衡。尤其随着规划西南、东北方向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的加强,长江以北薛峰组团—黄金口组团—金银湖组团—武湖组团—阳逻新城东西轴线最为明显;其次为长江以南青菱组团—主城区—北湖新城东西轴线和横店组团—金银口组团—主城区—黄家湖组团—流芳组团—豹澥新城南北纵向轴线。

图:武汉市域规划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结构分析

铁路系统初成系统,但与公路系统建设比较优势不足:从规划城际铁路网络建设来看,虽比现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城际铁路与城市快轨功能含混,覆盖面不足、缺乏环线等问题;而远期高速公路以及快速路网建设却已基本完成。大运量铁路、公交系统滞后于机动化公路网络的建设将不利于形成以复合公交走廊导向的多轴、多组团的高效集约空间结构的形成。

图:东京郊区的铁路网络系统

4、主城区现状

对武汉市现状主城区空间句法分析主要集中在以道路、轨道网络为对象,分析其与空间发展、用地布局、人口/就业密度分布等方面关系,来探讨武汉市在城市交通发展上所可能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同时,分析过程中考虑了不同出行尺度距离下对城市道路以及轨道网络的使用,以使得分析的焦点分别兼顾至居民机动化、慢行出行等不同层面。

4.1 机动化出行层面(R=7~20km)

图:r=20km整合度分析图:r=20km选择度分析

图:主城区2010现状人口密度集聚分布图:主城区2014现状晚高峰拥挤度从现状主城区路网出行半径20km下的整合度(中心性)分析结果来看,武汉主城区“中心性”最为良好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二环路以南以及汉江围合的汉口老城区范围内;

而武昌由于建设用地受湖泊阻隔限制,整合度(中心性)较好的地区则主要分布在沿江干路与过江通道的交汇处。总体而言,虽然武汉主城区现状建设用地有沿江、多廊道轴向发展态势,但仍呈现出单中心集聚的空间发展状况。

从现状主城区路网出行20km下的选择度(穿越性)分析结果来看,主要呈现出道路车流空间集聚的程度。其中,分析显示车流经过较高的道路有长江大桥、二桥、长江隧道、二环路和解放路,另外快速环也有较大的流量集聚效应。其分析结果与现状武汉主城区道路拥挤指标分布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图:主城区2010现状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

进一步对武汉市现状路网进行整合度和选择度的叠加分析,以对武汉当前城区“中心性”和“穿越性”均较好的地区、走廊进行判断。如图:整合度和选择度较高的地区也是目前现状建设用地复合度、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其中:

1、,吴家山新城—流芳组团—豹澥组团沿线走廊轴向发展态势最为显著,与现状轨道交通2号线走线相吻合。另外,该方向上城市快速路建设的缺失也将在二环快速路建设完成后得以改善。

2、其次,主城区东西向薛峰组团—沌口组团—四新组团轴向集聚度也较高,但目前沿线缺乏轨道交通和快速路联系。

3、主城区西北部江北快速路临江而设,直接连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沿线缺乏分流道路,可能对过江交通产生较大压力。故建议该条通道快速路功能由金桥大道—巨龙大道承担,以加强改方向快速路与其他主要道路的多向交汇分流,并于三环以外通过,减少对主城区内部的冲击。

4.2 慢行出行活动层面(R=800m)

图:现状慢行r=800整合度分析图:现状慢行r=800选择度分析

图:现在慢行r=800米整合度、选择度叠加分析

从城区居民慢行出行r=800尺度整合度和选择度分析来看,由于汉口老城区慢行支路网络建设完善且密集,故形成了最主要的慢行活动核心,也是当前用地复合度最高区域。其他地区虽干路网络建设较为完善,但由于缺乏支路网络系统,除沌口、吴家山、洪山广场、八大家以外,“中心性”均较低。

其中,尤其是流芳组团,虽然目前开发建设较为迅速,但由于支路网络欠少,慢行出行活力仍显不足。

另外,王家墩地区,从用地布局和符合度来看,未来也是城市建设开发的重要区域,但目前支路网络系统也较为匮乏,不利于中央商务区功能的塑造和环境活力品质的提升。

5、主城区现状发展特征及启示

环路系统建设优于轴向走廊建设,轴向交通引导仍显不足:从武汉主城区现状主城区公路网络建设来看,三环快速路已建设完成、二环快速路也以基本成型。

而从规划武汉是都市区南北主轴和滨江主轴发展愿景来看,除目前南北空间发

展轴向(金银湖组团—汉口老城区—流芳组团)与现在轨道交通2号线相吻合,

但2号线单条线路仍不足以延伸覆盖至流芳组团东部以及豹澥新城地区,以进

一步引导轴向走廊发展。而沿线也同样缺乏快速路联系;同样,滨江南北两岸轴向、尤其是滨江以北汉口—沌口组团方向快速路与轨道联系均不足。

建议,近期建设除应结合空间发展主要轴向,重点加强二环、三环快速路以外轴向交通复合走廊的延伸和发展,以先期形成负荷交通走廊为主导用地空间发展格局。

图:近期建议优先建设的轴向交通廊道

图:原近期汉口—沌口走向偏组团外围,难以形成强轴向交通走廊

缺乏流芳组团—豹澥组团的轴向交通走廊

主城区2环路以内轨道线网建设则过于密集

图:原综合交通体系近期主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二环路以内不应再新建城市快速路,避免对老城的破坏以及交通压力的汇聚用地开发条件最为良好地区应避免建设快速路,如(江城大道、友谊大道)

新区支路建设普遍不足,不利于城站一体化建设:从主城区居民慢行出行层次空间句法分析来看,慢行活力最为良好的地区支路网密度较高且同时用地复合度也较强。因此,可见不仅仅是提高用地开发强度、加强支路网络以及用地的复合布局更有利于形成成熟、具有活力的片区活动中心。

因此,规划应形成以轨道站点串联片区中心,并以各站点(片区中心)为核心,高密度路网、高复合度用地的“城站一体化”TOD走廊。

图:建议结合2017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加强慢行支路及用地复合度建设地区

6、主城区规划

6.2 全域出行层面(R=50km)

整合度分析

整合度“中心性”最好地区由最好地区开始由核心“团块状”向“走廊状”发展

但并非“多轴向”均衡走廊发展特征,而是“T型”发展走廊态势

选择度较高轴线即“穿越”流动趋势较强路径,与规划快速路及高速公路走廊基本一致

主城区内部快速路过多,尤其武昌地区沿江方向三条快速路、汉口至沌口方向三条快速路;另外,武昌至北湖新城有四条主干路联系

阳逻新城与汉口、北湖新城路网联系最为薄弱,从可靠性和客货分流角度出发,至少应有考虑有两条通道

整合度分析

图:建议增加布置的片区活动中心

结合居民慢行活动出行整合度分析,建议增加的片区商业活动中心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空间句法的新方法_比尔_希利尔

54 世界建筑2005/11 1 步行可达指数。图中显示了影响伦敦哈罗兹,金茨桥区域的步行活 动的重要因素。/Walkability Index.Bar chart showing significantfactors influencing pedestrian movement in the area aroundHarrods in Knightsbridge, London, as identified by the WalkabilityIndex.2 同一地区的步行活动预测图显示出了对新的联系(金茨桥和海德公园之间)的需求,可以同其他重要因素联系起来。预测等级通过不同 空间句法是一种研究城市的方法,主要是了解社会和经济因素是如何逐步影响并形成空间的。用当今的流行术语来说就是把城市看成是自组织系统。 空间句法最为人所知的方面也许是它建立了在建筑环境里分析空间模式或者说分析空间组构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揭示了城市中的空间结构,而且把它们和人的移动、停留和交流方式相联系。空间句法还能预测设计和规划所带来的中长期效果,因此,能让设计者和规划者在工作中遵循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而不是违背它们。 这些研究方法已经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成功地运用,其中包括轴线分析法(用来分析城市街道网络和步行系统)和“可视性分析”(用来分析公共空间内的视域模式)。但是同时新的分析方法正不断地由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实验室以及它的商业合作伙伴空间句法有限公司开发和研究出来。本文将简要地介绍其中一些发展。 组构的修正:步行可达指数 正如空间句法理论所说,空间组构强烈地影响人的流动,但并不意味着组构完全决定了人流或者它的作用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在一些案例中,组构的影响比较弱,所以,要理解人流模式或者预测设计结果就需要一些其他额外的信息。这些附加的信息包括一些相关因素,如交通节点、土地利用、临街建筑、基础设施、主要吸引物和美学因素等。 现在这些其他因素都通过最近研发的一项称为步行可达指数的技术整合到了组构模式上。步行可达指数是 建立在统计学方法的多重回归分析(MRA)的基础上。多重回归分析是经验性地分析数据,以此来决定每个元素作为人流模型中所起的可变量作用。多重回归分析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与人流模式相关的问题,因为它强调了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比如建筑高度、交通节点或者活跃的临街行为等等,有时它们和局部整合度(影响人流的主要组构量度)一样重要。 同时,改变不同的输入变量的值,例如那些步行道的宽度或者活跃临街行为的数量,都可以帮助预测可能发生的人流模式。事实上,这些因素的结合是可以被分析和修改的,这也就有了一个灵活性的方法。 步行可达指数在一些地区尤其有效,这些开发对空间结构、人流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不同步,比如伦敦的大象城堡(Elephant and Castle)地区(它的总图设计采用了很多空间句法分析)。实际上,对于这样一个技术的需求正好说明路网结构、人流和土地利用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发育良好的城市的产物。这也许是为什么传统城市更为人称道的主要原因。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必须设计得和过去一样,但是却意味着它们设计的根据应借鉴那些具有活力的城市的经验。 更精确尺度的组构:线段分析 空间句法的一个很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在城市宏观和微观尺度上分析空间。线是都市分析的一个主要单位(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城市空间本质上是一个线性空间网络)。但是这并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最精确的尺度,因为这些线在交点之间的不同线段经常是起着不同作用的。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不同城市存在非常不同的几 何形式,从更加网格状到更加有机状。 为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句法模式。它仍然是建立在线网的基础上,但是它的基本单位是交点之间的线段。这种模式不仅能在更精确的尺度上进行结构分析,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定义一个节点和另外一个之间的距离来进行不同类型的分析:实际路程距离(从点A到点B多远),最少转弯距离(一条路线有多少转弯),最小角度距离(两点之间的实际路径与连接两点的直线所形成的偏差角度大小)。这些不同的分析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都市的复杂程度。 尽管这种新模型还在研究测试中,但是它已经被证明对于分析城市最微观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非常有效。这个模式现在被用来分析更精确的人流模式,同时它也指明了路程、几何和拓扑3个元素的作用使得城市空间网络本身形成了人流。这个领域的重要新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公布,某种程度上可能是惊人的成果。 主观的组构:空间中智能行动者 现在来介绍最新的发展:EVAS空间中智能行动者。它是从视线分析(VGA)方法发展而来,已经被运用在很多公共空间项目上,包括最近的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的重新设计。 EVAS创造了虚拟环境(它建立在地图或者建筑图纸基础上),然后给虚拟的智能行动者赋予限制视角的朝前的视域。当这些智能行动者四处活动时,他们用“感知—行动”的规律来指导他们的运动行为,例如他们会被某个进入视野的特殊物体所吸引。如果环境改变(例如模拟一个新设计),EVAS会显示人流模式如何相应变 空间句法的新方法 NEW METHODS IN SPACE SYNTAX 比尔?希利尔,克里斯?斯塔茨/Bill Hillier, Chris Stutz 作者简介:比尔?希利尔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研究生院教授 兼院长,空间句法咨询公司非执行董事。 克里斯?斯图兹,空间句法咨询公司副主管。 收稿日期:2005-10-09 1 2 颜色来表达,红色最高,蓝色最低。/Pedestrian movement forecast map of same area with proposed new link (betweenKnightsbridge and Hyde Park), incorporating likely effects oflayout/configuration and other significant factors. Forecastlevels for each segment are represented on a colour scale, withhighest levels red and lowest levels blue. 影响步行活动的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movement 非常重要/Very significant 不重要/Not significant 重要/Significant 空间布局/Spatial layout 零售/Retail 地铁/Tube 特殊因素/Special 静止边界/Inactive frontages 哈罗兹/Harrods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E a=x?x T,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E r=E a x T ×100%=x?x T x T ×100%,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x )的差值:d=x?x .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d=1 d1+d2+?+d n= 1 |d i| n i=1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d r)为:d r=d x ×100%.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s= (x i?x )2 n i=1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RSD=s r=s x ×100%.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 d,s,RSD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 E a,E r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E A,E B,E C,相对误差为E A A ,E B B ,E C C ,标准偏差为s A,s B,s C,计算 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E R,相对误差为E R R ,标准偏差为s R.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R=A+B?C,则E R=E A+E B?E C.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R=A+mB?C,则为E R=E A+m E B?E C.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R=A B C ,则E R R =E A A +E B B ?E C C ,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R=m AB C ,同样可得到E R R =E A A +E B B ?E C C .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 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R=m A n,其误差传递关系为E R R =n E A A ,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R=mlgA,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E R=0.434m E A A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空间句法基础概念

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和局部集成度为局部变量——描述局部空间的结构特征; 整体集成度和全局深度是整体变量——描述整体空间的结构特征; 可理解度则是描述局部变量与整体变量之间相关度的变量 连接值(connectivity value) 系统中与某一个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个数为该节点的连接值。某个空间的连接值越高,则说明此空间与周围空间联系密切,对周围空间的影响力越强,空间渗透性越好。 控制值(control value) 假设系统中每个节点的权重都是1,那么a节点从相邻b节点分配到权重为 [1/(b的连接值)],即与a相连的节点的连接值倒数的和就是a节点的控制值; 反映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 连接值与控制值都是表示某一空间和与之直接相连空间的关系:连接值是该节点本身有多少其他节点与之相连接,而控制值是与节点相连的其他节点的连接值的倒数和; 所以连接值高的节点,其控制值不一定高。因为有的节点可能本身连接值较高,但与其连接的节点的连接值也很高,必然会导致其控制值较低。 深度值(depth value) 表述的是从一个空间到达另一个空间的便捷程度;句法中规定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拓扑距离为一步; 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与拓扑距离,即空间转换的次数表示为两个节点之间的深度值; 深度值表达的是节点在拓扑意义上的可达性,而不是指实际距离,即节点在空间系统中的便捷程度。 平均深度值 系统中某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少步数的平均值,即为该,公式为[MD=(∑深度*该深度上的节点个数)/(节点总数-1)]; 全局深度值 各节点的平均深度值之和,通常全局深度值越小表示该空间位于系统中较便捷的位置,数值越高代表空间越深邃。 局部深度值 通常局部深度值是指三步范围内的深度值,表示系统中的某个节点到达相邻的三步空间节点的便捷程度。与此相对的是平均深度值与全局深度值——整体深度值。

(完整版)分析化学课后答案--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计算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0.3~0.4g 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25.00mL0.2600mol/LHCl 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0.2450mol/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6.50mL ,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100.96%。试计算试剂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作者:张愚王建国 国内建筑界对空间句法的了解,多数仅限于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一文[1]。发表于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上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景、原理和其他应用,因此,至今很多人仍颇有不解或“持保留态度”[2]。多年来,空间句法在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国内杂志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比较清晰地介绍和评析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简单地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Bafna, 2003)。它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等人发明的。早在1974年,希列尔就用“句法”一词来代指某种法则,以解释基本的但又是根本不同的空间安排如何产生[3]。到1977 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空间句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 1997年,首届世界性的空间句法研讨会在伦敦举行;其后于1999年和2001年又在巴西利亚和亚特兰大举行了第二和第三届。2003年6月,在伦敦刚刚举行的第四届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8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空间句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另外,日趋成熟的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商业咨询。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泰瑞•法雷尔等知名事务所,在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雇请空间句法咨询公司进行空间分析,为其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重点从空间知觉的角度简析空间句法的方法原理,使读者能真正理解并实际运用它;而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概念和具体应用成果仅作扼要介绍。 1. 构形与建筑学 1.1 构形的含义 构形(configuration),从字面上看,是指“轮廓由其各部分或元素配置决定的外形”(据美国传统辞典)。希列尔将构形定义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关

最新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总结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即,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相 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表示为:,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 分. 2. 偏差(d)表示测量值(x)与平均值()的差值:.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 3. 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 相对标准偏差亦称变异系数:. 4. 精密度偏差偶然误差增加平行实验次数 准确度误差系统误差针对产生的途径减免 5. 设测量值为A,B,C,其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计算结果用R表示,R的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标准偏差为. ⑴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为,则. 如果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则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则,如果计算公式带有系数,如 ,同样可得到. 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相对系统误差的代数和. ③指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如下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为,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系统系统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系统误差的指数倍. ④对数关系: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其误差传递关系式为 . ⑵随机误差的传递,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s来表示最好,因此均以标准偏差传递.

①加减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是为R=A+B-C,则.即在加减运算中,不论是相加还是相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称方差)都等于各测量值的标准差平方和.对于一般情况,,应为. ②乘除法:若分析结果的计算式为,则,即在乘除运算中,不论是相乘还是相除,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之和.若有关项有系数,例如,其误差传递公式与上式相同. ③指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或. ④对数关系:若关系式为,可得到. 6. 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加减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 ,即在加减法运算中,分析结果可能的极值误差是各测量值绝对 误差的绝对值加和.如果分析结果R是A,B,C三个测量数值相乘除的结果,例如,则极值误差为,即在乘除运算中,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等于各测量 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 7. 有效数字问题. 在分析化学中常遇到pH, pM,l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因整数部分(首数)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如,pH=10.28,换算为浓度时,应为,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两位,不是四位. “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规定,当测量值中被修约的数字等于或小于4时,该数字舍去;等于或大于6时,则进位;等于5时,要看5前面的数字,若是奇数则进位,若是偶数则将5舍掉,即修约后末位数字都成为偶数;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则此时无论5的前面是奇数还是偶数,均应进位. 8.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⑴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其他的数据均修约到这一位.其根据是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绝对误差最大.注意:先修约,在计算. ⑵几个数字相乘除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以几个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据为准.其根据是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的相对误差最大.同样,先修约,再计算.在乘除法的运算中,经常会遇到9以上的大数,如9.00,9.86它们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约为0.1%,与10.06,12.08这些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接近,所以通常将它们当作四位有效数字的数值处理。 9. 频数分布: ⑴离散特性,最好的表示方法是标准偏差s,它更能反映出大的偏差,也即离散程度.当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其标准偏差称为总体标准偏差,用符号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为总体平均值. ⑵集中趋势:当数据无限多时将无限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称为总体平均值,用符号表示,则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 第1~9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本章暂未编选章节习题,若有最新习题会及时更新。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原子吸收光谱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 A .固态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 B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C .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D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 【答案】B 【解析】气态和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按其能量高低分壳层分布而形成量子化的能级,在较低温度下都处于基态能级。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E )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i )之间的能量差(i E )时,核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由基态跃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2.Na 原子下列光谱线间哪个能发生跃迁?( ) 【答案】D 【解析】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的跃迁不能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而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这个定则是:(1)△n=0或任意正整数;(2)△L=±1跃迁只允许在S 项和P 项、P 项和S 项或D 项之间、D 项和P 项或F 项之间等;(3)△S=0,即单重项只能跃迁到单重项,三重项只能跃迁到三重项等;(4)△J=0,±1,但当J =0时,△J=0的跃迁是禁阻的。

3.用波长320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时,将产生320nm的()。 A.散射光(stray light) B.荧光(fluorescence) C.瑞利光(Reyleigh scattering light) D.拉曼光(Raman scattering light) 【答案】C 【解析】瑞利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波长相同。 4.使用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时,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 A.入射光的强度 B.透过光的强度 C.吸收光的强度 D.散射光的强度 【答案】B 【解析】检测器是将透过光的强度转变为电信号。 二、名词解释 振动弛豫 答:振动弛豫是指处于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将部分能量损失后,其电子则返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答案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答案

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1.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算式: (1)19.469+1.537-0.0386+2.54 (2) 3.6 0.032320.59 2.12345 (3) 1000 0000.11245 .0)32.100.24(00.45??-? (4) pH=0.06,求 [H + ]=? 解:a. 原式=19.47+1.54-0.04+2.54=23.51 b. 原式=3.6×0.032×21×2.1=5.1 c. 原式=45.0022.680.1245 =0.1271 1.0001000 ??? d. [H +]=10-0.06 =0.87( mol/L ) 3.设某痕量组分按下式计算分析结果:m C A -= χ,A 为测量 值,C 为空白值,m 为试样质量。已知 s A =s C =0.1,s m =0.001,A =8.0,C =1.0,m =1.0,求s x 。 解: 2 22222 222()422222220.10.10.001 4.0910()()(8.0 1.0) 1.0 A C x m A C m s s s s s s x A C m A C m --++=+=+=+=?--- 且 8.0 1.0 7.01.0 x -= = 故 424.09107.00.14 x s -=??= 5. 反复称量一个质量为 1.0000g 的物体,若标准偏差为0.4mg ,那么测得值为1.0000 1.0008g 的概率为多 少? 解:由0.4mg σ= 1.0000g μ=

故有 1.0000 1.0000 1.0008 1.0000 0.00040.0004 u --≤≤ ,即 02u ≤≤ , 查表得 P=47.73% 7.要使在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不超过± s ,问至少应平行测定几次? 解: x x t s x t n μ=±?=± 查表,得: 5, 2.57, 1.049166, 2.45,0.9261 7 5f t f t ====>====<时n 时n 故至少应平行测定次 9. 测定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六次测定结果分别为30.48%, 30.42%, 30.59%, 30.51%, 30.56%, 30.49%,计算置信水平95%时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 6 1 1i i x x n ==∑ 30.48%30.42%30.59%30.51%30.56%30.49% 30.51% 6 +++++= = 6 2 1 () 1 i i x x s n =--∑ 置信度为95%时: 0.05,5,2.57,30.51% 2.5730.51%0.06%6 f t x t n αμ==±=±=± 11.下列两组实验数据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置信度90%)? A :9.56,9.49,9.62,9.51,9.58,9.63 , B :9.33,9.51,9.49,9.51,9.56,9.40 解:a. 6 1 19.57i i x x n == =∑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答案

分析化学

第5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写出下列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a .c 1 mol·L -l NH 3 + c 2 mol·L -l NH 4Cl ; c .c 1 mol·L -l )H 3PO 4 + c 2 mol·L -l HCOOH ; 解: a. 对于共轭体系,由于构成了缓冲溶液,所以可以将其视为由强酸(HCl 和弱碱(NH 3)反应而来,所以参考水准选为HCl, NH 3和H 2O 质子条件式为:[ H + ] + [NH 4+ ] = [Cl -] + [OH -] 或[ H + ] + [NH 4+ ] = c 2 + [OH -] c. 直接取参考水平:H 3PO 4 , HCOOH , H 2O 质子条件式:[H + ] = [H 2PO 4-] + 2[HPO 42-] + 3[PO 43-] + [HCOO -]+[OH -] 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 a .0.050 mol·L -l NaAc ; c .0.10 mol·L -l NH 4CN ; e .0.050 mol·L -l 氨基乙酸; g .0.010 mol·L -l H 2O 2液; i .0.060 mol·L -l HCI 和0.050 mol·L -l 氯乙酸钠(ClCH 2COONa)混合溶液。 解: a.对于醋酸而言,K b = K w / K a = 5.6 ? 10-10 应为cK b = 5.6 ? 10 -10 ? 5 ?10-2 = 2.8 ? 10-11 > 10K w c/K b > 100 故使用最简式; [OH - ] = 105.6100.05-?? = 5.29? 10 -6 pH = 14 – pOH = 8.72 c. NH 4+ K a ’ = 5.6 ? 10-10 HCN K a = 6.2. ? 10-10 cK a ’ > 10K w c > 10 K a 由近似公式可以得到: [H + ] = 'a a K K = 20 6.2 5.610-?? = 5.89? 10-10 pH = 10 – 0.77 = 9.23 e. 氨基乙酸一端羧基显酸性,一端氨基显碱性,K a1 = 4.5? 10-3 , K a2 = 2.5 ? 10-10 c/K a2> 100 且c > 10 K a1 所以[H + ] = 12a a K K = 134.2 2.510-?? = 1.06 ? 10-6 pH = 6-0.03 = 5.97 g. 对于双氧水而言,K a = 1.8 ? 10-12 cK a < 10K w c/K a > 100 所以可以计算氢离子浓度 [H + ] = a w cK K + = 1414 1.810110--?+? = 1.67 ? 10-7 pH = 7 – 0.22 = 6.78 i. 由于ClCH 2COONa + HCl = ClCH 2COOH + NaCl 所以原溶液可以看成0.050mol/L 的ClCH 2COOH 和0.010mo/LHCl 的混合溶液设有x mol/L 的ClCH 2COOH 发生离解,则 ClCH 2 COOH ClCH 2COO - + H + 0.05-x x 0.01+x 所以有(0.01)0.05x x x +- = K a = 1.4 ? 10-3 解得x = 4.4 ? 10-3 mol/L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篇一: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武汉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 考试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分 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 c1(mol/L) NH4 H2PO4 (2) c1(mol/L)NaAc+ c2(mol/L)H3BO3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透射比。 3.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2B的pKa1=,pKa2=。 HB- =δ B2- , 则 5.已知??(Fe3+/Fe2+)=0.68V,??(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4+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

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化学计量点电位为,电位突跃范围是。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 3+ 则Fe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 有, ,和。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可用符号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 由, ,, 四部分组成. 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表示,等于;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关,与波长关。13.在纸色谱分离中,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 括,,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 分,答在所留空白处)1. 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2. 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3. 在进行络合滴定时,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滴定体系保持一定的pH? 4. 吸光光度法中测量条件的选择应注意哪几点?

空间句法理论及其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空间句法理论及其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陈媛媛 张 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二十多年来,空间句法理论在分析城市形态结构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研究成果。然而这样一套有用的分析方法还没有引起GIS界的重视。我们认为空间句法的理论可以发展成为GIS的分析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空间认知的方法作为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然后用空间句法的视区分割分析几个在城市和建筑水平上的例子。接着,分析了空间句法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模型及其应用。 关键词:空间句法,空间分析,认知,GIS,空间分割,形态分析变量,视区 1. 引言 空间分析是GIS区别于其他计算机系统,如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计算机地图制图,空 间数据库和图像处理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过去10年中,人们在研究GIS空间分析的理论 与方法,提高现有GIS分析功能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但是现有的GIS仍然需要新的分析和 建模方法,这是由于随着GIS应用范围的扩大,对GIS的分析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 的分析功能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提高和扩展GIS的分析与决策能力是GIS研 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过去二十年中,空间句法提出了一套计算方法来研究城市形态结构,进而研究人的空间 行为如何受空间形态的影响。空间句法广泛应用在城市人流的分析与预测,城市居民被窃的 空间分布,交通排放污染的控制和复杂城市系统中的导航上。空间句法可以集成到城市GIS 中以提供分析和预测功能,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的空间模型。 2. 空间句法的原则 空间句法是一套进行城市形态分析的理论和工具,然而空间句法的基本原则和广泛的应 用价值还没有引起GIS界的注意,为此首先对它作简要的介绍。 2.1. 空间分割 任何一个城市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空间物体和自由空间。空间物体主要是建筑物,而自由空间是指物体隔开的,人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自由空间具有连续性特征,即 从任何一点可以到达空间的任何其它点。对空间句法而言,自由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时又叫它开空间。空间句法着眼于自由空间的表示。 根据城市环境的自由空间所呈现的情况,空间句法大致有三种空间分割方法。若建筑或 建筑群比较密集,一般采用所谓的轴线方法。它的基本原则是:首先画一条最长的轴线代表 一条街道,而后画第二长的轴线与第一线相交,直至整个自由空间或者街道由一系列轴线连接,所画的轴线图称作轴线地图。 第二种空间分割办法是对开空间呈现非线性的情况,这种方法是所谓的凸多边形方法,由于实际分割中很难保证分割的唯一性,所以这种方法对城市系统而言不是很适用的方法。相反,这种方法对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内部房间或者走道的布局却很适用。因为每一个房间或

空间句法

开栏语:空间句法是建筑学理论中一支成熟的学派,它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吻合社会经济文化的空间分布,从空间的角度回答了形式与功能的问题。同时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在西方的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笔者一直在伦敦学习并研究该理论及其实践,借《北京规划建设》这个难得的平台与大家交流探讨。 作者简介: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巴特雷特学院(The Bartlett)博士生、助理研究员,现师从空间句法创始人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研究大规模城市更新与城市空间网络的聚集效应,并协助希列尔教授完成了第六届空间句法国际会议主旨报告,同时参与讲授空间句法硕士课程;美国《环境心理期刊》审稿人;近期加入中英国际研究网络(城市历史与多尺度的空间整体规划)的筹建工作;曾在空间句法有限公司从事咨询工作;曾师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文一教授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北京街头零散商摊。t.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8510948317.html, 说文解字:空间句法 Looking Inside …Space Syntax? 摘要:近期,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论被介绍到中国,也得到学术界及规划设计单位的关注。然而,很多专家感觉“空间句法”这个词语翻译得较为晦涩,不利于空间句法理论的理解。本文试图明晰“空间句法”这个词组,并解释为什么这个词组可以概括空间句法理论的基本思想,也希望借此激发更多的讨论。 Abstract: The space syntax theory and methodologies, in general,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recently, which draws attention to both academic and practice fields. However, many Chinese professionals have doubt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the words of …space syntax? because this seems to set a barrier for Chinese to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space syntax. 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the words of …space syntax?, and explaining the reason why these two words can summarize the basic ideas in the theory of space syntax. Through which, the …thinking aloud? has been expected in the future. 上世纪60、70年代,比尔?希列尔研究了空间与社会这个课题,认为抽象性的社会结构中应该考虑空间因素,而物质性的空间结构中应该考虑社会因素,开创性地提出空间结构中的社会逻辑、以及其中的空间法则,并于1984年与其同事朱莉安·汉森合著《空间的社会逻辑》(Hillier & Hanson,1984)。同年,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也在《社会的构成》中首次提出物质空间在社会结构的形成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Giddens,1984)。可以说,希列尔在建筑学方面的研究与吉登斯在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形成一定的交集,即明确了空间因素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他们各自在空间研究的学术地位。此后,希列尔重点研究建筑和城市中形态与功能的永恒课题,认为空间结构是其联系的纽带,这些研究成果最终总结为1996年的《空间是机器》,开辟了建筑与城市理论的新方向,形成研究空间形态的新学派,也从实证与自组织的角度重新定义建筑与城市研究范式,批判了规范性的建筑学理论,呼吁分析性的建筑学理论,而且从理性和以人为本的角度推翻了城市规划中很多古典原则,被西方学者戏称为“数字化的简?雅各布斯主义”。于是,希列尔也成为建筑与城市形态学以及复杂科学方面的学术大师。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习题解答(第二版)

武汉大学分析实验习题解答(第二版) 实验3---1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1.称量结果应记录至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j 小数点后4位.因称量误差≦0.1% 2.称量时,应每次将砝码和物体放在天平盘的中央,为什么? 因为是等臂天平.放在天平盘的中央,才能保证等臂,使称量准确. 3.本实验中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 g,为什么? 因为称量一次,允许产生±0.2 mg的偏差, 用递减称量法称量一份试样时,需要连续两次称取容器+试样的质量,故允许产生±0.4 mg的偏差 实验3---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感量为0.1g的台秤.因为是粗配溶液 2.HCI和NaOH溶液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吗?为什么? 不能.因浓HCI易挥发,浓度不确定. 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 3.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滴定管和移液管为何需用滴定剂和待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锥形瓶是否也要用滴定剂润洗? (1)防止待移取的溶液浓度被稀释(2)不能.相当于多加了滴定剂,在滴定之前, 这部分滴定剂已和待测物质发生了反应,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4.HCI和NaOH溶液定量反应完全后,生成NaCI和水,为什么用HCI滴定NaOH时,采用甲基橙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I时,使用酚酞或其它合适的指示剂? 因为用HCI→NaOH 指示剂:甲基橙黄→橙 突跃范围PH=4..3-9.7 PH=4.4 4.0 摇动锥形瓶中的NaOH时, CO2影响大(PH≥5时),用甲基橙可有效消除CO2的影响.用酚酞指示剂,会多消耗NaOH,产生较大误差. 用NaOH →HCI, CO2影响小(滴定管液面与空气接触少), 指示剂:酚酞由无色→红色,易观察;而甲基橙,由红色→黄色,难观察. 实验4---1.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1.与其他基准物质比较,邻苯二甲酸氢钾有什么优点? 邻苯二甲酸氢钾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易保存,摩尔质量大,与NaOH 反应的计量比为1:1 2.称取NaOH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 称取NaOH用台秤.因为是粗配NaOH,且称样量较大. 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用分析天平.因为需要准确称量, 且称样量小. 3.已标定的NaOH溶液在保存中吸收了二氧化碳,用它来测定HCI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改用甲基橙,又如何? 测定C HCI,用酚酞指示剂,偏高(多消耗Na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