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JSY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JSY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JSY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青岛科技大学

数字技术实验中心

目录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1)

实验二进位运算和移位运算实验 (7)

实验三静态存储器原理实验 (11)

实验四数据通路实验 (13)

实验五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15)

实验六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25)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装置;

2)学习算术逻辑单元电路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运算器实验的数据传

送通路的结构及不同实验状态下的各运算数据的流程;

3)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设备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及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

1、实验装置简介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装置是一种能够通过多种“原理计算机”的设计和构造,来灵活地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教学环节实验要求的开放式教学实验设备。

使用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装置可完成运算器实验、进位和移位控制实验、静态存储器原理实验、计算机的数据通路实验、微程序控制器实验、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带移位运算的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等实验。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装置采用内、外总线结构,并按开放式结构要求设计了各关联的单元实验电路,除进一步规范了可组成的原理计算机结构外,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硬件可设计空间和软件可设计空间,在实验电路构造方面,系统也提供了多种手段,可按部件层次组合方式逐次构造不同结构和复杂程度的部件实验电路及模型计算机。

整个实验仪器是由分散元器件构成,包括计算机中的各组成部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等,这些器件的内部连线已经连好,需要连接的是一些控制信号线。实验板上对各个器件的划分比较清楚,都用白色框线表示,每个器件的名称也用白色注明。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装置支持三种实验电路构造方式,即实验元件零连线方式(在面包板

上自己搭建实验电路)、单元电路跨接方式(使用装置提供的排线通过跨

接构造出实验电路)和实验“软连线”方式(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编程

设计实验电路)。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灵活使用。

2)系统装置提供灵活的操作方式。即可以通过拨动微程序控制器单元的数据

开关(以发光二极管为显示器)以二进制数码进行编程、显示来调试实验

程序,也可以通过RS-232C通讯接口与PC微机联机,在PC机上进行编

程、传送、装载程序,动态调试和运行程序。

3)系统装置提供图形方式的联机操作软件,可以显示用户设计的实验模型机

的逻辑示意图。在调试过程中可以动态的显示数据流向及数据、地址和控

制总线的各种信息,使调试过程形象化。

4)系统装置采用E2PROM作为微程序存储器,从而对程序既能修改又具有断

电保护功能

每套实验仪器内部都有电源线、排线若干,电源开关在旁侧。JYS-4硬件系统主要由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大板上的开关、电阻、LED显示器、集成电路等器件构

图1-1 系统布局示意图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装置系统配置如表1-1所示。

表1-1 JYS-4系统的主要配置

2、实验原理

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电路的结构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电路的结构如图1-2所示,使用2片74LS181以并/串连的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ALU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输入端的数据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与数据总线相连,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通过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与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ALU根据不同的运算控制信号对2个锁存器中的二进制数进行相应的算术或逻辑运算。其运算结果可以经三态门(74LS245)送到数据总线上,挂在数据总线上的指示灯便显示其内容。

图1-2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数据通路

2)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电路的主要控制信号

算术逻辑单元电路中用到的控制信号主要有 T4、S0、S1、S2、S3、Cn 、M 、LDDR1、LDDR2、B SW -、B ALU -。

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将“W/R UNIT”的T4接至“STATE UNIT”的微动开关KK2

的输出端,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其中Cn 、

B SW -、B ALU -为低电平有效,它们是分别控制运算器进位、数据开关至数据总线的三态门以及运

算器输出至数据总线三态门的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任何时刻最多只能有一路数据出现在数据总线上,B SW -和B ALU -这两个信号不能同时有效,否则会引发数据总线上多个方向的数据流同时存在(如数据开关上的数据和ALU 上的数据同时送往数据总线),这种情况会引发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冲突”,很容易导致各自的三态门等器件烧毁,这是一定要注意避免的。在今后做其他实验的时候更要注意,因为数据的来源越多,引发这种“数据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它们分别是运算器的“A 寄存器”和“B 寄存器”数据锁存控制信号,有效(高电平状态)时当有T4脉冲来临便接收数据,无效时便锁存数据。S0、S1、S2、S3以及M 和Cn 是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运算功能控制信号,其状态与功能见74LS181功能表。

四、实验步骤

1、 按要求打开实验装置,把上述原理图中用到的单元电路及控制信号与实验

装置上各单元电路和相关信号控制开关等实物对照,熟悉应用和操作对象。

2、 本次实验用到的所有数据开关和控制开关如果不在初始状态,则要先将其

打到初始状态(即断开状态),在本装置中,开关断开,其输出均为高电平状态(开关指示灯灭)。

3、 按照图1-3连接线路(按照实验一里要求的方法要点接线),连接完毕后要

进行仔细检查(每两组之间也要交换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

图1-3 实验接线图

4、 用二进制数据开关向DR1(寄存器A)和DR2(寄存器B)置运算数据。其具体

步骤如下:

1) 再次查看开关单元的ALU-B 开关是否处于初始状态,不在初始状态则

打到初始状态(ALU-B=1),关闭ALU 输出的三态门。 2) 接通SW-B 开关,打开数据输入单元的三态门。 3) 分别向寄存器A 和寄存器B 置数,操作流程如下:

4) 关闭数据输入三态门,即断开SW-B 开关(使SW-B=1)。

5、 验证寄存器A(DR1)和寄存器B(DR2)中数据的正确性,操作步骤如下:

1) 在上述关闭数据输入三态门(SW-B=1)的情况下,打开ALU 输出的三态

门(ALU-B=0)。

2) 当置S3、S2、S1、S0、M 于初始状态时,其控制开关均在断开状态,

输出信号均为高电平(1),这时ALU 输出的是寄存器A 里的数据,对照所设置的数据看是否与总线指示灯显示的数据相同。

3) 只接通S2和S0信号的控制开关(使S2=0,S0=0),其余开关状态不变,

拨动输入单元的数据开关生成八位二进制数据X

向寄存器A 置数据: LDDR1=1 LDDR2=0 T4=

拨动输入单元的数据开关生成八位二进制数据Y

向寄存器B 置数据: LDDR1=0 LDDR2=1 T4=

这时ALU输出的是寄存器B里的数据,对照所设置的数据看是否与总

线指示灯显示的数据相同。

4)经过上述检验,如果两个寄存器所显示的数据与所置入的数据是一致的,表明实验装置所用到的这部分单元电路、实验接线和实验操作都是

正确无误的。否则必有一个或几个实验环节发生错误,必须认真检查分

析,找出出错原因。后续实验必须在上述结果正确无误的基础方可进行。

6、验证74LS181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采用正逻辑),在给定寄存器

A(DR1=X)和寄存器B(DR2=Y)数据的情况下,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观察运

算器的输出,把相关功能下的输出结果填入下表1-3,并做出理论分析和比

较,验证实验的正确性。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接线时将电源断开,接好线后相互检查无误,最后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

方可打开电源。

2、相互冲突的总线控制信号要确保互斥出现,否则会出现总线冲突,导致烧

毁器件。

3、认真对待,反复检查、确认;不太确定的事情不能草率行事,经指导老师

确认后再做。

4、插拔排线时动作要慢,对准板子上的排针垂直插入和拔出,以免损伤排针

和拍线。

5、当使用排线连接多个数据线和控制信号时,注意对应关系,排线中各条线

的颜色可以帮助辨认。

6、接线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联系课堂所学知识,搞清楚电路结构及

工作原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7、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进位运算和移位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算术逻辑单元电路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2)验证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功能发生器的进位功能。

3)验证移位控制的组合功能。

4)按指定的数据完成几种特定的算术运算。

二、实验设备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及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

1、进位控制单元电路实验原理

进位控制单元电路是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基础上增加进位控制部分形成的单元电路,其作用是验证运算器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是否产生进位,并将结果用指示灯显示出来。

图2-1 进位控制单元数据通路

进位控制单元电路的结构原理如图2-1所示,由于进位控制单元电路是以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电路为基础,所以具有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所有控制信号,为了控制进位锁存器,进位控制单元增加了AR 控制信号,当该控制信号处于低电平,同时发送一个T4信号,ALU(74LS181)的进位则被锁存在一个74LS74锁存器中。 2、移位运算单元电路实验原理

移位运算单元电路是运算器单元电路中负责完成二进制数的逻辑左移、逻辑右移、算术左移、算术右移的部件。

移位运算单元电路数据通路如图2-2所示,使用了一片74LS299作为移位发生器,其八位输入/输出端以排针方式和总线单元电路连接。B 299信号控制其使能端,T4时序为其时钟脉冲,实验时将“W/R UNIT”中的T4接至“STATE UNIT”中的KK2单脉冲发生器,由S0 S1 M 控制信号控制其功能状态(如表2-1)。通过控制信号,改变单元的功能。每给一次T4信号,产生一次移位运算。

图2-2移位运算单元电路的数据通路

表3-1 74LS299功能表

299-B S1 S0 M 功能 0 0 0 任意 保存

0 1 0 0 循环右移 0 1 0 1 带进位的循环右移

0 0 1 0 循环左移

0 0 1 1 带进位的循环左移

任意

1 1

任意 装数

四、实验步骤

1、进位运算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线路。按图2-3连接实验线路,将“W/R UNIT”中的T4接至“STATE

UNIT”中的KK2单脉冲发生器。ALU UNIT的AUJ1连接至BUS UNIT再

接到INPUT UNIT的SWJ3,AUL-B S3-CN LDDR1、LDDR2、AR接至

SWITCH UNIT的相应接口上,连接完毕后要进行仔细检查。

2)从输入单元电路向寄存器A和寄存器B置数。①关闭ALU输出三态门

(ALU-B=1),开启输入三态门(SWB-B=0);②要向DR1寄存器中输入

01010101,先将数据开关设置成01010101,同时将LDDR1设置成1,

LDDR2设置成0,按动KK2发送一个T4信号脉冲,此时数据01010101

便送入寄存器A(DR1)中;③再将数据开关设置成10101010,并将LDDR1

设置成0,LDDR2设置成1,再按动KK2发送一个T4脉冲信号,数据

10101010便送入寄存器B(DR2)中。

3)进位标志位清零。进位标志清零的方法是,将S3 S2 S1 S0 M的状态置为

0 0 0 0 0,AR状态置为0(要注意的是清零时DR1寄存器中的数不能等于

FF),然后按动微动开关KK2。注:进位标志指示灯CY亮时表示进位标

志位“0”,无进位;标志指示灯CY灭时表示进位为“1”,有进位。

4)验证带进位运算及进位锁存功能。实验使用加法运算来验证。首先向DR1、

DR2置数,并将进位标志位清零。然后使ALU-B=0,S3 S2 S1 S0 M状态

为 1 0 0 1 0,此时将数据显示灯上显示的数据位DR1、DR2加当前进位标

志位,这个结果是否产生进位,则要按动微动开关KK2,若进位标志灯亮,

表示无进位;反之,则表示有进位。

图2-3 进位实验接线图

2、移位运算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线路。按图2-4连接线路,将“W/R UNIT”中的T4接至“STATE

UNIT”中的KK2单脉冲发生器。ALU UNIT的AUJ1连接至BUS UNIT再

接到INPUT UNIT的SWJ3,299-B S1 S0 M接到SWITCH UNIT的相应接

口上。连接完毕后要进行仔细检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移位操作。①首先进行置数:具体步骤是将数据输入单元的数据开关置成

01101011状态,然后将SW-B置为0。要置数时将S0置成1,S1置成1,

此时74LS299处于装数状态,按动微动开关KK2发送T4信号,数据装入

后再将SW-B置为1;②移位操作:参照表3-1改变S0 S1 M 299-B 的状

态,按动微动开关KK2,就可以观察移位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每按动一

次KK2键,显示灯显示数据就移动一位。

图2-4 移位实验接线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分析实验结果。

2、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三静态存储器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6116)的工作原理;

2)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6116)的数据读写方法。

二、实验设备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及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

1、存储器实验原理

实验所用的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电路原理如图3-1所示,实验中的静态存储器由一片6116(2K*8)构成,其数据线接至数据总线,地址线由地址锁存器(74LS273)给出。地址灯AD0-AD7与地址线相连,显示地址线内容。数据开关经一三态门(74LS245)连至数据总线,分时给出地址和数据。因地址寄存器为8位,接入6116的地址A7-A0,而高三位A8-A10接地,所以其实际容量为256字节。6116有3个控制线:CE(片选),OE(读控制),WE(写控制)。

当片选信号有效(CE=0)时,OE=0时进行读操作(注意:在本电路中,OE固定接地,只要片选信号CE=0有效,则不在写状态就在读状态),CE=0,WE=1时进行写操作,其写时间与T3脉冲宽度一致。实验时将T3脉冲接至实验装置电路大板上的时序电路模块的TS3相应的插孔中,其脉冲宽度可调,其他电平控制信号由“SWITCH UNIT”单元的二进制开关模拟,其中SW-B为低电平有效,LDAR为高效电平有效。

图3-1 存储器实验单元电路原理

2、存储器实验内容

实现对静态存储器6116的读写操作。先向6116写入若干个数据,然后再读出。

四、实验步骤

1、将时序电路模块的Φ和H23或H24排针相连,形成时钟脉信号T3,时序电路模块中有两个二进制开关“STOP” 和“STEP”,将“STOP”开关置为“RUN”状态,“STEP”开关置为“EXEC”状态时,按动微动开关START ,则T3输出连续的方波信号;当“STOP”开关置为“RUN”状态,“STEP”开关置为“STEP”状态时,每按动一次微动开关START ,则T3输出一个单脉冲,其脉冲宽度与连续方式相同。

2、按图3-2连接实验线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存储器模块内部连线已接好,只需将控制信号及时钟脉冲信号T3与存储模块的外部连接,即可形成实验电路)。

图3-2 静态存储器实验接线图

3、存储器的00、01、02、03、04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数据11、12、13、1

4、15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向0号单元写入11为例) 1) SW-B=0,其他开关均为1,输入单元的数据开关置为00000000(地址信号); 2) 按Start 按键产生T3脉冲信号,地址信号存入AR ;

3) LDAR=0(关AR ),输入单元的数据开关置为00010001(装入数据信号); 4) CE=0,按Start 按键产生T3脉冲信号,装入数据信号写入6116的指定地址; 依照上述方法步骤,把指定的数据写入相应的存储器单元。 4、依次读出存储器的00、01、02、03、04号内存单元中的内容,观察上述各单元中的内容是否与前面写入的一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从0号单元读出11数据为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分析实验结果。

2、 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

数据开关00000000

SW-B=1

CE=1 三态门 SW-B=0 CE=1 地址寄存器AR (00000000) SW-B=0,CE=1 LDAR=1,T3= 存储器RAM (00010001) SW-B=1, CE=0 LDAR=0,WE=0

总线 显示

实验四数据通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的数据通路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在JYS-4实验装置上模拟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过程,打通“键盘”、“CPU”、

“RAM”之间的数据通路。

二、实验设备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及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

该实验实际是实验一与实验三的综合,把JYS-4实验装置上的INPUT DEVICE(输入设备—键盘)、SWITCH UNIT(开关单元—控制器)、SIGNAL UNIT(信号单元—时钟)、STATE UNIT(时序单元)、ALU UNIT(算术逻辑单元—运算器)、MAIN MEM(主存储器—内存)、ADDRESS UNIT(地址单元)、BUS UNIT(总线单元)、W/R UNIT(写/读单元)、OUTPUT DEVICE(输出设备)等单元电路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最基本的计算机系统,以模拟计算机的实际工作过程。

电路构成也是运算器实验和存储器实验电路的综合,如图4-1。

图4-1 JYS-4装置的数据通路组成原理

电路的接线参见图1-3及图3-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在本装置的开关单

元里,LDDR1与CE、LDDR2与WE分别共用一个控制开关,在上述两个实验分别做的时候,这两个开关要么用于产生LDDR1和LDDR2(做运算器实验时)这两个控制信号,要么用于产生CE和WE(做存储器实验时)这两个控制信号,所以是不矛盾的。但在本实验里,这四个控制信号都要用到,因而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规定在本实验接线时,保持图1-3的接线不变,而将图4-2中存储器单元的片选信号(CE)输入端连接至开关单元里的AR(PC-B)控制端,同时将写存储器控制信号(WE)输入端连接至开关单元里的SWA(LDPC)控制断。如有其他信号冲突,可用类似办法解决。操作时要注意这些接线上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

1、接线前的准备、实验电路的接线程序参见实验二和实验四。

2、从输入单元电路输入四个八位二进制数据,并存入存储器单元(四个数据及

四个存放数据的内存单元地址由各组定义,但要求不能与其它组定义的数

据相同)。

3、从内存单元取出两组八位二进制分别送入DR1和DR2,并进行四种不同的

算术运算,并把不同的算术运算的结果保存在存储器单元里(四种不同的

算术运算及其结果的存放地址由各组自行规定)。

4、再从内存单元里取出剩下的两个原始数据分别送入DR1和DR2,并进行四

种不同的逻辑运算,并把不同的逻辑运算结果存入存储器单元里(要求同

3)。注:运算器单元和存储器单元的操作方法参见实验二和实验四。

5、分别从存储器单元读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结果,并分析其正确性。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

3、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五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3)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二、实验设备

JYS-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及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

1.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是根据微地址寄存器指向的微代码地址,把预先存储在微程序控制存储器里面的微代码,在时序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指令译码器解释成各单元电路的控制信号,以协调整机工作的单元电路。

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原理如图5-1所示,可产生4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TS1-TS4,其中Φ为时钟信号,由实验台左上方的方波信号源提供,可产生频率及脉冲宽度可调的方波信号。学生可自行选择方波信号的频率和脉冲宽度。为了便于控制程序的运行,时序电路发生器也设置了一个启/停控制触发器Cr,使TS1-TS4信号输出可控。图中STEP(单步)、STOP(停机)分别来自实验板上方中部的两个二进制开关STEP、STOP的模拟信号。当STEP开关为0时(EXEC),一旦按下启动键,运行触发器Cr一直处于“1”状态,因此时序信号TS1-TS4将周而复始地发送出去。当STEP为1(STEP)时,一旦按下启动键,机器便处于单步运行状态,即此时只发送一个CPU周期的时序信号就停机。利用单步方式,每次只读一条微指令,可以观察微指令的代码与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另外,当机器连续运行时,如果STOP 开关置“1”(STOP),也会使机器停机。

由于时序电路的内部线路已经连接好,所以只需将时序电路与方波信号源连接(即将时序电路的时序脉冲输入端Φ接至方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H23),时序电路的CLR已接至实验板左下方的CLR模拟开关上。

2.微程序控制器单元电路

(1)微程序控制器单元电路的组成

本实验装置的微程序控制器单元电路由编程部分和核心微控器部分组成。

编程部分是通过编程部分开关的相应状态选择及由CLK、CLK0引入的节拍脉冲的控制来完成将预先定义好的机器指令对应的微代码程序写入到2816E2PROM 控制存储器中,并可以对控制存储器中的机器代码程序进行校验。该系统具有本机现场编程功能,且由于选用2816E2PROM芯片作为控制存储器,所以又具备掉电保护功能。

地说,核心微控器就是通过接受CPU指令译码器发来的信号,找到本条机器指令对应的首条微代码的微地址入口,再由CLK引入的时序节拍脉冲的控制下,逐条读出微代码并翻译和执行。实验板上的微控器单元中的24位显示灯(MD24-MD1)显示的状态便是读出的微指令。其中几部分再经过译码,产生实验板所需控制信号,将它们加到数据通路中相应控制位,即可对该条机器指令的功能进行解释和执行。指令解释到最后,再继续接受下一条微代码对应的微地址入口,这样周而复始,即可实现机器指令程序运行(下面(2)里将介绍的微指令格式及指令译码电路原理)。

核心微控器也是根据24位显示灯所显示的相应控制位,经部分译码产生的二进制信号来实现机器指令程序顺序、分支、循环运行的。所以,有效的定义24位微代码对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2)微程序控制器的电路原理

微程序控制电路的组成如图5-2,控制存储器采用3片2816的E2PROM,具有断电保护功能,微指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273)和一片4D(175)触发器组成。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组成。它们带有清“0”

端和预置端。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

微指令的地址。当T4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

C ompone nt_1

设有编程开关,具有三种状态:PROM(编程)、READ(校验)、RUN(运行)。处于“编程状态”时,可根据微地址和微指令格式将微指令二进制代码写入到控制存储器2816E2PROM中。处于“校验状态”时,可对写入控制存储器中的二进制代码进行验证,从而可判断写入的二进制代码是否正确。处于“运行状态”时,给出微程序的入口微地址,可根据微程序流程图自动执行微程序。图中微地址寄存器输出端增加了一组三态门,目的是隔离触发器的输出,增加抗干扰能力,并驱动微地址显示灯。

3. 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长共24位,其控制位顺序如下表5-1:

表5-1 微指令格式

表5-2 A字段的代码格式及其定义

表5-3 B字段的代码格式及其定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8 位算术逻辑运算 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2、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3-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U33)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0~LZD7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U29、U30)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0~LD7显示。 图中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并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实验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2,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S3、S2、S1、S0、CN、M来模拟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其它电平控制信号LDDR1、LDDR2、ALUB`、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LDDR1、LDDR2、ALUB、SWB来模拟,这几个信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另有信号T4为脉冲信号,在手动方式下进行实验时,只需将跳线器J23上T4与手动脉冲发生开关的输出端SD相连,按动手动脉冲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2、实验接线 本实验用到4个主要模块:⑴低8位运算器模块,⑵数据输入并显示模块,⑶数据总线显示模块,⑷功能开关模块(借用微地址输入模块)。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 3、学习简单的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二、预习要求: 1、学习TEC-XP16机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TEC-XP16机的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及监控程序中子程序调用。 3、学习TEC-XP16机的使用,包括开关、指示灯、按键等。 4、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要求。 三、实验步骤: 在教学计算机硬件系统上建立与调试汇编程序有几种操作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使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逐行输入并直接汇编单条的汇编语句,之后使用G命令运行这个程序。缺点是不支持汇编伪指令,修改已有程序源代码相对麻烦一些,适用于建立与运行短小的汇编程序。 第二种办法,是使用增强型的监控程序中的W命令建立完整的汇编程序,然后用M命令对建立起来的汇编程序执行汇编操作,接下来用G命令运行这个程序。适用于比较短小的程序。此时可以支持汇编伪指令,修改已经在内存中的汇编程序源代码的操作更方便一些。 第三种办法,是使用交叉汇编程序ASEC,首先在PC机上,用PC机的编辑程序建立完整的汇编程序,然后用ASEC对建立起来的汇编程序执行汇编操作,接下来把汇编操作产生的二进制的机器指令代码文件内容传送到教学机的内存中,就可以运行这个程序了。适用于规模任意大小的程序。

在这里我们只采用第一种方法。 在TEC-XP16机终端上调试汇编程序要经过以下几步: 1、使教学计算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具体步骤见附录联机通讯指南)。 2、使用监控命令输入程序并调试。 ⑴用监控命令A输入汇编程序 >A 或>A 主存地址 如: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00↙;表示该程序从2000H(内存RAM区的起始地址)地址开始 屏幕将显示: 2000: 输入如下形式的程序: 2000: MVRD R0,AAAA ;MVRD 与R0 之间有且只有一个空格,其他指令相同 2002: MVRD R1,5555 2004: ADD R0,R1 2005: AND R0,R1 2006: RET ;程序的最后一个语句,必须为RET 指令 2007:(直接敲回车键,结束A 命令输入程序的操作过程) 若输入有误,系统会给出提示并显示出错地址,用户只需在该地址重新输入正确的指令即可。 ⑵用监控命令U调出输入过的程序并显示在屏幕上 >U 或>U 主存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4

实验四模型机设计 1 实验目的 (1) 掌握一个简单CPU的组成原理。 (2)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3) 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3 实验原理 本实验要实现一个简单的CPU,并且在此CPU的基础上,继续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CPU由运算器(ALU)、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如图4-1所示。这个CPU在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了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但是机器指令一般存放在主存当中,CPU必须和主存挂接后,才有实际的意义,所以还需要在该CPU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存和基本的输入输出部件,以构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图4-1 基本CPU构成原理图 除了程序计数器(PC),其余部件在前面的实验中都已用到,在此不再讨论。系统的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集成在一片CPLD芯片中。CLR连接至CON单元的总清端CLR,按下CLR按钮,将使PC清零,LDPC和T3相与后作为计数器的计数时钟,当LOAD为低时,计数时钟到来后将CPU内总线上的数据打入PC。

T3 CLR 图4-2 程序计数器(PC)原理图 本模型机和前面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相比,新增加一条跳转指令JMP,共有五条指令: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HLT(停机),其指令格式如下(高4位为操作码): 助记符机器指令码说明 IN0010 0000IN R0 ADD0000 0000R0 + R0 R0 OUT0011 0000R0 OUT JMP addr1110 0000 ********addr PC HLT0101 0000停机 其中JMP为双字节指令,其余均为单字节指令,********为addr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微程序控制器实验的指令是通过手动给出的,现在要求CPU自动从存储器读取指令并执行。根据以上要求,设计数据通路图,如图4-3所示。 本实验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部件,一是PC(程序计数器),另一个是AR(地址寄存器),还有就是MEM(主存)。因而在微指令中应增加相应的控制位,其微指令格式如表4-1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完整版

河南农业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简单机模型实验 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级1班 学生姓名张子坡(1010101029) 指导教师郭玉峰 撰写日期: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一、实验目的: 1.在掌握各部件的功能基础上,组成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模型机; 2.了解微程序控制器是如何控制模型机运行的,掌握整机动态工作过程; 3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微程序并具体上机调试。 二、实验要求: 1.复习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2.预习本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三、实验设备: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四、模型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模型机结构框图见实验书56页图6-1. 输出设备由底板上上的四个LED数码管及其译码、驱动电路构成,当D-G和W/R均为低电平时将数据结构的数据送入数据管显示注:本系统的数据总线为16位,指令、地址和程序计数器均为8位。当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和程序寄存器时,只有低8位有效。 在本实验我们学习读、写机器指令和运行机器指令的完整过程。在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结束为一个指令周期,指令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另外,读、写机器指令分别由相应的微程序段来完成。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MRD):拨动清零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00”时,按“单步”键,可对RAM连续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MWE):拨动清零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10”时,按“单步”键,可对RAM连续写操作。 启动程序(RUN):拨动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11”时,按“单步”键,即可转入第01号“取指”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注:CA1、CA2由控制总线的E4、E5给出。键盘操作方式有监控程序直接对E4、E5赋值,无需接线。开关方式时可将E4、E5接至控制开关CA1、CA2,由开关控制。 五、实验内容、分析及参考代码: 生成的下一条微地址 UA5 UA0 MS5 MS0 微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七

图16 启停单元布局图 序电路由1片74LS157、2片74LS00、4个LED PLS2、PLS3、PLS4)组成。当LED发光时 图17

图17 时序单元布局图 (二)启停、脉冲单元的原理 1.启停原理:(如图18) 启停电路由1片7474组成,当按下RUN按钮,信号输出RUN=1、STOP=0,表示当前实验机为运行状态。当按下STOP 按钮,信号RUN=0、STOP=1,表示当前实验机为停止状态。当 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微地址、进位寄存器都被清零,并且可 通过监控单元来读写内存和微程序。在停止状态下,当HALT 时有一个高电平,同时HCK有一个上升沿,此时高电平被打入 寄存器中,信号输出RUN=1、STOP=0,使实验机处于运行状态。

图18 启停单元原理图 2.时序电路: 时序电路由监控单元来控制时序输出(PLS1、PLS2、PLS3、PLS4)。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如图19)可产生4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PLS1、PLS2、PLS3、PLS4。为了便于监控程序流程,由监控单元输出PO信号和SIGN脉冲来实现STEP(微单步)、GO (全速)和HALT(暂停)。当实验机处于运行状态,并且是微单步执行,PLS1、PLS2、PLS3、PLS4分别发出一个脉冲,全速执行时PLS1、PLS2、PLS3、PLS4脉冲将周而复始的发送出去。在时序单元中也提供了4个按钮,实验者可手动给出4个独立的脉冲,以便实验者单拍调试模型机。

图19 时序电路图 实验步骤 1.交替按下“运行”和“暂停”,观察运行灯的变化(运行:RUN 亮;暂停:RUN灭)。 2.把HALT信号接入二进制拨动开关,HCK接入脉冲单元的PLS1。按下表接线 接入开关位号 信号定 义 HCK PLS1孔 HALT H13孔 3.按启停单元中的停止按钮,置实验机为停机状态,HALT=1。 4.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HCK上产生一个上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 姓名:学号:教师: 时间:机位:报告成绩: 实验名称:指令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1. 读出系统已有的指令,并理解其含义。 2. 设计并实现一条新指令。 二、实验原理:利用CP226实验仪(用74HC754即8D型上升沿触发器)上的K16…K23 开关为数据总线DBUS设置数据,其他开关作为控制信号,一条指令执行完 毕PC会自动加1,系统顺序执行下一条指令,但系统要进入一个新的指令序 列时,如跳转、转子程序等,必须给PC打入新的起始值——新指令序列的 入口地址。实验箱实现把数据总线的值(目标地址)打入PC的操作,以更新 PC值。 三、实验内容:1. 考察机器指令64的各微指令信号,验证该指令的功能。(假设R0=77H, A=11H, 77地址单元存放56H数据,64指令的下一条指令为E8) 2. 修改机器指令E8,使其完成“输出A+W的结果左移一位后的值到OUT” 操作。 四、实验步骤:1. 考察机器指令64的各微指令信号,验证该指令的功能。(假设R0=77H, A=11H, 77地址单元存放56H数据,64指令的下一条指令为E8) ①在初始化系统(Reset),进入微程序存储器模式(μEM状态),用NX键观 察64H,65H,66H,67H, 地址中原有的微指令,分析并查表确定其功能。 ②在EM状态下,Adr打入A0,DB打入64;按NX键,Adr显示A1,DB 打入E8。 ③在μEM状态下,在E8H、E9H、EAH、EBH下分别打入:FFDED8、CBFFFF、 FFFFFF、FFFFFF。 ④给μPC状态下,打入μPC(00)、PC(A0)、A(11)、W(00),按3次 NX输入R0(77)。 ⑤按下STEP键,观察实验现象。 2. 修改机器指令E8,使其完成“输出A+W的结果左移一位后的值到OUT” 操作。 ⑥继续按STEP键,直到进入E8状态下。 ⑦在EM状态下,打入Adr为77,DB为56。 ⑧按STEP键执行指令,观察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OUT寄存器的值为5A。 六、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实验结果和预期的一样。 七、实验结论:1、机器指令64对应的各微指令码为:FF77FF、D7BFEF、FFFE92、CBFFFF。其功能为:将R0寄存器的值打入地址寄存器MAR;存贮器EM将MAR输出地址所对应的值打入W寄存器;ALU直通门输出的值打入A寄存器,A、W中的值进行“与”运算,结果在A输出;PC+1,读出下一条指令并立即执行。 八、建议:暂无。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十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二实验》报告十 姓名:林琦学号:xxxxxxxx 教师:王雪娟 时间:周一5-6 地点:计算机大楼609 机位:33 实验名称:十中断机制和应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实验箱感知中断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使用中断系统。 3. 学习使用扩展外设。 二、实验原理 程序中断:因“随机性”原因,使一个程序暂停执行,转而执行另一个程序,以处理随机事件,然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成为“中断”。中断同子程序调用有共同点:执行另一个程序,然后返回。所以在调用另一个程序(中断服务子程序)时必须保存断点。中断与子程序调用有一个根本区别:中断发生的时间是随机的(不可预知,但发生后应该如何处理是安排好的),而子程序调用时间是安排好的,由程序员写下的调用指令决定。中断发生的“随机性”决定了“必须用硬件感知中断请求”、“不仅要保存断点,还必须保存现场”。中断发生时间与正在运行的程序的无关性,使得整个系统在运行一个程序的同时,还能感知其它事件的发生!这是实时监控的技术基础、是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技术的关键点,因此是操作系统工作的前提,是计算机系统的“点睛”之笔!深刻理解中断系统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用好计算机的必备知识! 只有“中断返回”指令和复位操作使EINT为低电平,这个低电平作用到IREQ 的SD端,使上面这个D触发器的Q端为1,作用到IACK的CD端使下面这个D触发器的Q端输出0。 CK驱动下,IREQ的Q端输出D端的INT状态。当有中断请求时INT为0,则一个CK后Q端输出0,但这个0能否被CPU感知却要看①号“或门”是否允许它通过。而“非取指”微指令有IREN=1,则②号“或门”输出1,于是IREQ 的Q端无论输出0或1,①号“或门”总输出1,即不允许中断请求通过。同时这个1又送入IACK的SD端;于是下触发器的SD和CD端的输入都是无效状态,这个触发器保持稳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指导

一、实验准备和实验注意事项 1.本课程实验使用专门的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设备,使用前后均应仔细检查主机板,防止导线、元件等物品落入装置导致线路短路、元件损坏。 2.完成本实验的方法是先找到实验板上相应的丝印字及其对应的引出排针,将排针用电缆线连接起来,连接时要注意电缆线的方向,不能反向连接;如果实验装置中引出排针上已表明两针相连,表明两根引出线部已经连接起来,此时可以只使用一根线连接。 3.为了弄清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前面几个实验的控制信号由开关单元“SWITCH UNIT”模拟输入;只有在模型机实验中才真正由控制器对指令译码产生控制信号。在每个实验开始时需将所有的开关置为初始状态“1”。 4.本实验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指示灯亮时表示信号为“0”,灯灭时表示信号为“1”。 5.实验接线图中带有圆圈的连线为实验中要接的线。 6.电源关闭后,不能立即重新开启,关闭与重启之间至少应有30秒间隔。 7.电源线应放置在机专用线盒中。 8.保证设备的整洁。

二、实验设备的数据通路结构 利用本实验装置构造的模型机的数据通路结构框图如下图。其中各单元部已经连接好,单元之间可能已经连接好,其它一些单元之间的连线需要根据实验目的用排线连接。 图0-2 模型机数据通路结构框图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l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设备 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l所示。其中两片74LSl81以串行方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ALU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三态门由ALU-B控制,控制运算器运算的结果能否送往总线,低电平有效。 为实现双操作数的运算,ALU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DR1、DR2(由74LS273实现)锁存数据。要将数据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1、DR2中,锁存器的控制端LDDR1和LDDR2必须为高电平,同时由T4脉冲到来。 数据开关(“INPUT DEVICE”)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过三态门(74LS245)后送入数据总线,三态门由SW-B控制,低电平有效。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的容。 图中已将用户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圆圈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外,其它均为电平信号。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只需将“W/R UNIT”的T4接至“STATE UNIT”的微动开关KK2的输出端,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ALU运算所需的电平控制信号S3、S2、S1、S0、Cn、M、LDDR1、LDDR2、ALU-B、SW-B均由“SWITCH UNIT”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l、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对单总线数据通路,需要分时共享总线,每一时刻只能由一组数据送往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_实验报告四(含答案)

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实验四微程序控制组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将微程序控制器同执行部件(整个数据通路)联机,组成一台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计算机的数据通路。 3.执行给定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二、实验电路 本次实验将前面几个实验中的所模块,包括运算器、存储器、通用寄存器堆等同微程序控制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台简单的模型机。这是最复杂的一个实验,也将是最有收获的一个实验。 在前面的实验中,实验者本身作为“控制器”,完成了对数据通路的控制。而在本次实验中,数据通路的控制将交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实验机器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是由微程序完成的,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序列。 实验电路大致如下面框图所示。其中控制器是控制部件,数据通路是执行部件,时序发生器是时序部件。需使用导线将各个部件控制信号与控制器相连。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TEC-5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1台 2.逻辑测试笔一支(在TEC-5实验台上) 四、实验任务 1.对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进行译码。将下表的程序按机器指令格式手工汇编成二进制机器代码, 此项任务请在预习时完成。 2. 3.使用控制台命令将寄存器内容初始化为:R0=11H,R1=22H,R2=0AAH。

4.使用控制台命令将任务1中的程序代码存入内存中(注意起始地址为30H),以及将内存地址为 11H的单元内容设置为0AAH。 5.用单拍(DP)方式执行一遍程序,执行时注意观察各个指示灯的显示并做好记录(完成实验表格), 从而跟踪程序执行的详细过程(可观察到每一条微指令的执行过程)。 6.用连续方式再次执行程序。这种情况相当于计算机正常的工作。程序执行到STP指令后自动停机。 读出寄存器中的运算结果,与理论值比较。 五、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记录 1.程序译码。 2.实验接线(本实验接线比较多,需仔细) 只要把上表种同列的信号用线连接即可,一共接线33条。 接好线后,将编程开关拨到“正常位置”。合上电源,按CLR#按钮,使TEC-5实验实验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3.实验任务3:使用控制台命令将寄存器内容初始化为:R0=11H,R1=22H,R2=0AAH的操作步骤及结果记录。 (1)掌握写寄存器WRF的原理和步骤(详见实验参考资料)。 (2)操作过程如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存储器读写实验

实验五 存储器读写实验实验目的 1. 掌握存储器的工作特性。 2. 熟悉静态存储器的操作过程,验证存储器的读写方法。 二、实验原理 表芯片控制信号逻辑功能表

2. 存储器实验单元电路 芯片状态 控制信号状态 DO-D7 数据状态 M-R M -W 保持 1 1 高阻抗 读出 0 1 6116-^总钱 写人 1 0 总线-*6116 无效 报警 ^2-10 D7—DO A7—A0

團2-8存储器实验电路逻辑图 三、实验过程 1. 连线 1) 连接实验一(输入、输出实验)的全部连线。 2) 按逻辑原理图连接M-W M-R 两根信号低电平有效信号线 3) 连接A7-A0 8根地址线。 4) 连接B-AR 正脉冲有效信号 2. 顺序写入存储器单元实验操作过程 1) 把有B-AR 控制开关全部拨到0,把有其他开关全部拨到1,使全部信号都处 于无效 状态。 2) 在输入数据开关拨一个实验数据,如“ 00000001”即16进制的01耳 把IO-R 控制开关拨下,把地址数据送到总线。 3) 拨动一下B-AR 开关,即实现“1-0-1 ”产生一个正脉冲,把地址数据送地 址寄存器保存。 4) 在输入数据开关拨一个实验数据,如“ 10000000',即16进制的80耳 把IO-R 控 制开关拨下,把实验数据送到总线。 3. 存储器实验电路 0 O O 0 0 olo O O O O 0 00 OUTPUT L/O :W 8-AR £ ■」2 ■七 ol^Fgr' L P O 74LS273 A7- AO vz 0 o|o 0 r 6116 A7 INPUT D7-O0 [olololololololol T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级2班学生姓名毛世均 1010101046 指导教师郭玉峰 撰写日期:二○一二年六月四日

SA4=1 1.根据上边的逻辑表达式,分析58页图6-2的P1测试和P4测试两条指令的微地址转移方向。 P1测试:进行P1测试时,P1为0,其他的都为1, 因此SA4=1, SA3=I7,SA2=I6,SA1=,SA0=I4 微地址011001,下址字段为001000下址字段001000译码后,高两位不变,仍然为00,低四位受到机器指令的高四位I7-I4的影响。 机器指令的高四位为0000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00,转到IN 操作。机器指令高四位0010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10,转到MOV 操作。机器指令高四位为0001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01,转到ADD 操作。机器指令高四位为0011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11,转到OUT 操作。机器指令高四位为0100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001100,转到JMP 操作 P4测试:进行P4测试时,P4为0,其他的都为1. 因此SA4=SA3=SA2=1,SA1=CA2,SA0=CA1 微地址000000,下址字段为010000. 010000被译码之后,高四位不变,0100低两位由CA2和CA1控制。CA2和CA1的值是由单片机的键盘填入控制的。 当实验选择CtL2=1时,CA2和CA1被填入0和1,这时低两位被译码电路翻译成01,所以下一条微地址就是010001,然后进入写机器指令的状态。当实验选择CtL2=2时,CA2和CA1被填入1和0,这时低两位被译码电路翻译成10,所以下一条微地址就是010010,然后进入读机器指令的状态。当实验选择CtL2=2时,CA2和CA1被填入1和1,这时低两位被译码电路翻译成 11,所以下一条微地址就是010011,然后进入运行机器指令的状态。 2.分析实验六中五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5- PC实验

2.5 PC实验 姓名:孙坚学号:134173733 班级:13计算机日期:2015.5.15 一.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实现程序计数器PC的写入及加1 功能。 二.实验目的:1、了解模型机中程序计数器PC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2、了解程序执行过程中顺序和跳转指令的实现方法。 三.实验电路:PC 是由两片74HC161构成的八位带预置记数器,预置数据来自数据总线。记数器的输出通过74HC245(PCOE)送到地址总线。PC 值还可以通过74HC245(PCOE_D)送回数据总线。 PC 原理图 在CPTH 中,PC+1 由PCOE 取反产生。 当RST = 0 时,PC 记数器被清0 当LDPC = 0 时,在CK的上升沿,预置数据被打入PC记数器 当PC+1 = 1 时,在CK的上升沿,PC记数器加一 当PCOE = 0 时,PC值送地址总线

PC打入控制原理图 PC 打入控制电路由一片74HC151 八选一构成(isp1016实现)。 当ELP=1 时,LDPC=1,不允许PC被预置 当ELP=0 时,LDPC 由IR3,IR2,Cy,Z确定 当IR3 IR2 = 1 X 时,LDPC=0,PC 被预置 当IR3 IR2 = 0 0 时,LDPC=非Cy,当Cy=1时,PC 被预置 当IR3 IR2 = 0 1 时,LDPC=非Z,当Z=1 时,PC 被预置 连接线表 四.实验数据及步骤: 实验1:PC 加一实验

置控制信号为: 按一次STEP脉冲键,CK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PC 被加一。 实验2:PC 打入实验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12H 置控制信号为: 每置控制信号后,按一下STEP键,观察PC的变化。 五.心得体会: 经过上一个实验的练习,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了解了模型机中程序计数器PC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还有了解了程序执行过程中顺序和跳转指令的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 验 报 告 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2014-11-8 指导老师: 成绩评定: 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室 实验四存储器和总线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存储器和总线的硬件电路

二、实验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熟悉存储器的读、写操作,理解在总线上数据传输的方法。 三、实验说明 (一)存储器和总线的构成 1.总线由一片74LS245、一片74LS244组成,把整个系统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二片74LS374锁存当前的数 据、地址总线上的数据以供LED显示。(如图8)

图8 总线布局图 2.存储器采用静态RAM(1片6264) 3.存储器的控制电路由一片74LS32和74LS08组成。如图9

图9 存储器控制电路布局图(二)存储器和总线的原理

1.总线的原理:由于本系统内使用8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所以使用一片74LS245作为数据总线,另一片 74LS244作为地址总线(如图10)。总线把整个系统分为内部数据、地址总线和外部数据、地址总线,由于数据总线需要进行内外部数据的交换,所以由BUS信号来控制数据的流向,当BUS=1时数据由内到外,当 BUS=0时数据由外到内。 图10 总线单元 2.由于本系统内使用8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所以6264的A8~A12接地,其实际容量为256个字节(如图11)。 6264的数据、地址总线已经接在总线单元的外部总线 上。存储器有3个控制信号:地址总线设置存储器地 址,RM=0时,把存储器中的数据读出到总线上;当 WM=0,并且EMCK有一个上升沿时,把外部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中。为了更方便地编辑内存中的数 据,在实验机处于停机状态时,可由监控来编辑其中的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说明分解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组)的读写操作。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运算器74LS181的算术逻辑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原理 上图是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参与运算的数据首先通过实验台操作板上的八个二进制数据开关SW7-SW0来设置,然后输入到双端口通用寄存器堆RF中。

RF由一个ispLSI1016实现,功能上相当于四个8位通用寄存器,用于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运算后的结果也要送到RF中保存。双端口寄存器堆模块的控制信号中,RS1、RS0用于选择从B端口(右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RD1、RD0用于选取从A端口(左端口)读出的通用寄存器。而WR1、WR0用于选择写入的通用寄存器。LDRi是写入控制信号,当LDRi=1时,数据总线DBUS上的数据在T3写入由WR1、WR0指定的通用寄存器。RF的A、B端口分别与操作数暂存器DR1、DR2相连:另外,RF的B端口通过一个三态门连接到数据总线DBUS上,因而RF 中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B端口送到DBUS上。 DR1和DR2各由1片74LS273构成,用于暂存参与运算的数据。DR1接ALU 的A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端口。ALU由两片74LS181构成,ALU的输出通过一个三态门(74LS244)发送到数据总线DBUS上。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其中S3,S2,Sl,S0,M,Cn#,LDDR2,LDDRl, ALU-BUS#,SW-BUS#、LDRi、RS1、RS0、RD1、RD0、WR1、WR0等是电位信号,用电平开关K0—Kl5来模拟。T2、T3是脉冲信号,印制板上已连接到实验台的时序电路上。#为低电平有效。K0—K15是一组用于模拟各控制电平信号的开关,开关向上时为1,开关向下时为0,每个开关无固定用途,可根据实验具体情况选用。 实验中进行单拍操作,每次只产生一组Tl,T2,T3,T4脉冲,需将实验台上的DP,DB开关进行正确设置。将DP开关置l,将DB开关置0,每按一次QD 按钮,则顺序产生Tl、T2、T3、T4各一个单脉冲。 三、实验任务 1.按图要求,将运算器模块与实验台操作板上的线路进行连接。 置DP=1,DB=0,编程开关拨到正常位置. 2.用开关SW7-SW0向通用寄存器堆RF内的R0-R3寄存器置数34H、21H、52H、65H。然后读出R0-R3的内容,在数据总线DBUS上显示出来。 3.令DR1=55H、DR2=0AAH、Cn#=1,验证ALU的正逻辑算术、逻辑运算功能。 四、实验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和ALU的功能特性,并熟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控制台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 运算器(脱机)实验 通过开关、按键控制教学机的运算器执行指定的运算功能,并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实验原理: 为了控制Am2901运算器能够按照我们的意图完成预期的操作功能,就必须向其提供相应的控制信号和数据。 控制信号包括 1、选择送入ALU的两路操作数据R和S的组合关系(实际来源)。 2、选择ALU的八种运算功能中我们所要求的一种。这可通过提供三位功能选择码I5、 I4、I3实现。 3、选择运算结果或有关数据以什么方式送往何处的处理方案,这主要通过通用寄存器 组合和Q寄存器执不执行接收操作或位移操作,以及向芯片输出信息Y提供的是 什么内容。这是通过I8、I7、I6三位结果选择码来控制三组选择门电路实现的。 外部数据包括 1、通过D接收外部送来的数据 2、应正确给出芯片的最低位进位输入信号C n 3、关于左右移位操作过程中的RAM3、RAM0、Q3和Q0的处理。 4、当执行通用寄存器组的读操作时,由外部送入的A地址选中的通用寄存器的内容送 往A端口,由B地址选中的通用寄存器的内容送往B端口,B地址还用作通用寄 存器的写汝控制。 对于芯片的具体线路,需说明如下几点: 1、芯片结果输出信号的有无还受一个/OE(片选)信号的控制。 2、标志位F=0000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容易实现“线与”逻辑,此管脚需经过一个电阻 接到+5V。 3、RAM3、RAM0、Q3和Q0均为双向三态逻辑,一定要与外部电路正确连接。 4、通用寄存器组通过A端口、B端口读出内容的输出处均有锁存器线路支持。 5、该芯片还有两个用于芯片间完成高速进位的输出信号/G和/P。 6、Am2901芯片要用一个CLK(CP)时钟信号作为芯片内通用寄存器、锁存器和Q寄 存器的打入信号。 实验步骤如下: (1)选择运算器要完成的一项运算功能,包括数据来源,运算功能,结果保存等;(2)需要时,通过数据开关向运算器提供原始数据; (3)通过24位的微型开关向运算器提供为完成指定运算功能所需要的控制信号; (4)通过查看指示灯或用电表量测,观察运算器的运行结果(包括计算结果和特征标志)。实验准备 12为微型开关的具体控制功能分配如下: A口和B口地址:送给Am2901器件用于选择源与目的操作数的寄存器编号; I8~I0:选择操作数来源、运算操作功能、选择操作数处理结果和运算器输出内容的3组3位控制码; Sci,SSH和SST:用于确定运算器最低位的进位输入、移位信号的入/出和怎样处理Am2901产生的状态标志位的结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参考

实验五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 第一步,对机器指令系统组成的简单程序进行译码。 第二步,接线 本实验的接线比较多,需仔细。 1.将跳线开关J1用短路子短接。时序发生器的输入TJI接控制存储器的输出TJ。控制器的输入C接运算器ALU的C。控制器的输入IR7、IR6、IR5、IR4依次指令寄存器IR的输出IR7、IR6、IR5、IR4。共6条线。

2.控制器的输出LDIR(CER)、LDPC(LDR4)、PC_ADD、PC_INC、M4、LDIAR、LDAR1(LDAR2)、AR1_INC、M3、LDER、IAR_BUS#、SW_BUS#、RS_BUS#、ALU_BUS、CEL#、LRW、WRD、LDDR1(LDDR2)、M1(M2)、S2、S1、S0 依次与数据通路的对应信号连接。共27条线。

3.指令寄存器IR的输出IR0接双端口寄存器堆的RD0、WR0,IR1接RD1、WR1,IR2接RS0,IR3接RS1。共6条线。 合上电源。按CLR#按钮,使实验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第三步,利用控制台微程序KLD设置通用寄存器R2、R3的值 在本操作中,我们打算使R2 = 60H,R3 = 61H。 1.令DP = 0,DB = 0,DZ =0,使实验系统处于连续运行状态。令SWC = 0、SWB = 1、SWA = 1,使实验系统处于寄存器加载工作方式KLD。按CLR#按钮, 使实验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2.在SW7—SW0上设置一个存储器地址,该存储器地址供设置通用寄存器使用。 该存储器地址最好是不常用的一个地址,以免设置通用寄存器操作破坏重要的存储 器单元的内容。例如可将该地址设置为0FFH。按一次QD按钮,将0FFH写入AR1 和AR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名称:指令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读出系统已有的指令,并理解其含义。 2. 设计并实现一条新指令。 二、实验原理 微程序和机器指令,实验箱的机器指令系统,实验箱机器指令系统的布线,实验箱机器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验箱PC的打入原理,程序存储器模式下的操作。 三、实验内容 1. 考察机器指令64的各微指令信号,确定该指令的功能。 (假设R0=77, A=11, 77单元存放56H数据,64指令的下一条指令为E8) 2. 修改机器指令E8,使其完成“输出A+W的结果左移一位后的值到OUT”操作。 3*. 修改机器指令F0,使其完成“A+R2的结果右移一位的值到OUT”的操作 四、实验步骤 实验任务一:

考察机器指令64的各微指令信号,确定该指令的功能。 实验步骤: 1.初始化系统(Reset),进入μEM,在Adr字段送入64,按NX键,可查看其对应的微指令: 64: FF 77 FF 65: D7 BF EF 66:FF FE 92 67:CB FF FF 2.分析其二进制代码,分析其控制功能 64: 1111 1111 0111 0111 1111 1111 从寄存器R?中取出地址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65: 1110 0111 1011 1111 1110 1111 把地址寄存器MAR的存储器值EM打入寄存器W。 66:1111 1111 1111 1110 1001 0010 把寄存器A和寄存器W中的数据进行或运算后打入寄存器A和标志位C,Z。 67:1100 1011 1111 1111 1111 1111 读出下一条指令并立即执行。 四条指令功能:把寄存器A和寄存器R?中地址内存的数据进行或运算,结果保存在寄存器A中,然后执行下一条指令。 实验任务二: 1.分解任务:修改机器指令E8,使其完成“输出A+W的结果左移一位后的值到OUT”操作的操作。第一步完成A+W;并把“左移一位的值送OUT”;第二步完成取指令。 2.编制微指令:由“控制总线功能对应表”,可确定这四步基本操作的微指令码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设计 班级:软件设计一班 学号:1415925365 姓名:沈烨 2016年11月24日

实验1 Cache模拟器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Cache的基本概念、基本组织结构以及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Cache容量、相联度、块大小对Cache性能的影响。 (3)掌握降低Cache不命中率的各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提高Cache性能的好处。 (4)理解LRU与随机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它们对Cache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CacheSim。 2、根据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Cache的概念和工作机制。 3、依次输入以下参数:Cache容量、块容量、映射方式、替换策略和写策略。 4、读取cache-traces.zip中的trace文件。 5、运行程序,观察cache的访问次数、读/写次数、平均命中率、读/写命中率。思考:1、Cache的命中率与其容量大小有何关系? Cache 的容量与块长是影响cache效率的重要因素; Cache 容量越大,其CPU命中率就越高,当然容量过大,增加成本,而且cache 容量达到一定值时,命中率已不因容量的增加而又明显的提高; 2、Cache块大小对不命中率有何影响? Cache 当块由小到大,在已被访问字的附近,近期也可能访问,增大块长,可将更多有用字存入缓存,提高命中率;但是继续增大块长,命中率可能下降,因为所装入缓存的有用数据反而少于被替换掉的有用数据,由于块长增大,块数减少,装入新的块要覆盖旧块,很可能出现少数块刚装入就被覆盖,故命中率可能下降; 3、替换算法和相联度大小对不命中率有何影响? 替换算法中:LRU算法的平均命中率比FIFO的高 LRU算法比较好地利用访存局部性原理,替换出近期用得最少的字块,它需要随时记录cache 各个字块使用情况。FIFO不需要记录各个字块的使用情况,比较容易实现开销小,但是没有根据访存的局部性原理,最早调入的信息可能以后还要用到,或经常用到例如循环程序; Cache 容量一定时,随着相联度的不断增加,不命中率渐渐减小,但是当相连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不命中率保持不变;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参考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 参考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实验五 CPU组成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 第一步,对机器指令系统组成的简单程序进行译码。 地址指令机器代码 00H LDAR0,[R2]58H 01H LDA R1,[R3]5DH 02H ADD R0,R104H 03H JC +596H 04H AND R2,R33EH 05H SUB R3,R21BH 06H STA R3,[R2]4BH 07H MUL R0,R124H 08H STP60H 09H JMP [R1]84H 第二步,接线 本实验的接线比较多,需仔细。 1.将跳线开关J1用短路子短接。时序发生器的输入TJI接控制存储器的输出TJ。控制器的输入C接运算器ALU的C。控制器的输入IR7、IR6、IR5、IR4依次指令寄存器IR的输出IR7、IR6、IR5、IR4。共6条线。 2.控制器的输出LDIR(CER)、LDPC(LDR4)、PC_ADD、PC_INC、M4、LDIAR、

LDAR1(LDAR2)、AR1_INC、M3、LDER、IAR_BUS#、SW_BUS#、RS_BUS#、 ALU_BUS、CEL#、LRW、WRD、LDDR1(LDDR2)、M1(M2)、S2、S1、S0 依次与数据通路的对应信号连接。共27条线。 3.指令寄存器IR的输出IR0接双端口寄存器堆的RD0、WR0,IR1接RD1、WR1,IR2接RS0,IR3接RS1。共6条线。 合上电源。按CLR#按钮,使实验系统处于初始状态。 第三步,利用设置通用寄存器R2、R3的值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成绩: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姓名:姜香玉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132055215 日期:2015年12月 太原工业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实验环境PC机+Win 2003+emu8086+proteus仿真器实验日期2015年.10 一.实验内容 1.熟悉proteus仿真系统 2.设计并验证4位算数逻辑单元的功能 3.实现输入输出锁存 4.实现8位算数逻辑单元 二.理论分析或算法分析 实验原理: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核心是由74LS181 构成,它可以进行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74LS181 的各种工作方式可通过设置其控制信号来实现。当正确设置74LS181的各个控制信号,74LS181 会运算数据锁存器内的数据。由于数据锁存器已经把数据锁存,只要74LS181的控制信号不变,那么74LS181 的输出数据也不会发生改变。输出缓冲器采用74LS245,当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74LS245导通,把74LS181 的运算结果输出到数据总线,高电平时,74LS245 的输出为高阻。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所示。 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以8芯扁平线方式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2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亦以8芯扁平线方式与数据总线相连,数据开关(INPUT DEVICE)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一三态门(74LS245)以8芯扁平线方式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