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开采史

合集下载

清代大通县札马图金矿开采史略--以档案资料为中心

清代大通县札马图金矿开采史略--以档案资料为中心

历史学研究清代大通县札马图金矿开采史以档案资料为中心王祥伟(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410000)摘要:札马图金矿是清代甘肃西宁府大通县最大的金矿之一,清政府于乾隆三十九年在札马图正式设厂开采后,除了道光三年至光绪初年处于封闭关厂狀态外,其他年份一直在开采,直至清朝结束。

札马图金厂实行官督商办,毎名金夫毎EJ交纳正课金五厘,每两正课金抽撒散金三分,但后来这种课金征收方式发生了变化,至光绪年间,实行总商包课。

有清一代,札马图金厂所交纳时课金约为6000两左右,在清代金矿开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清代;札马图;金厂;课金中图分类号:K249: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81(2019)03-0143-07Brief History of Zhamatu Gold Ore Mining of Datong in QingDynasty--Centered on Archival DataWANG Xiang-weiAbstract:Zhamatu gold ore was one of the biggest ones of Datong in Qing Dynasty,Qing government began to mine from thirty-nine years of Qianlong reign.It exploited all the time until to the end of Qing Dynasty,only closed from the third year of Daoguang reign to the early year of Guangxu.It practiced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supervised and merchant-managed,each miner handed in five Li gold every day,the commission was three scattered gold per liang every ter,the collection method changed,to Guangxu period,it was jobbed by contractor.The commission gold of Zhamatu gold factory was6000liang or so,it took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Qing Dynasty. Key words:Qing Dynasty;Zhamatu;Gold Factory;Commission Gold扎马图金矿位于今青海省门源县苏吉滩乡达坂山北坡扎麻图沟,是清代甘肃西宁府大通县最大的金矿之一,在清代金矿开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最大的金矿一南非兰德金矿

世界最大的金矿一南非兰德金矿

欢迎阅读
世界最大的金矿一南非兰德金矿
编稿时间:2011年06月13日
来源:黄镜友采编人:于云霞
世界最大的金矿是南非兰德金矿。

该矿是1866年发现的,发现后不
情况报导。

兰德盆地南北长400公里。

含金砾岩层分布于盆地周边地区,金矿带总长480公里,含矿面积2.07万平方公里,最大的一条主矿带长190公里。

含矿层厚达100多米,有200多层含矿层,主矿层10层,厚
0,15—].14米。

目前开采深度已达3600米,含金变化不大,比较稳定,沿走向开采长度达70公里,顺倾斜方向开采深达8公里。

由于采掘深度加大,设备老化,品位也有降低,因而成本增高,每盎司成本达到350—400美元。

该区先后建有130多个矿山,现保持生产的仍有38个,其中有9个年产矿石300万吨,有21个年产矿石100
黄铁矿里去。

南非境内的黄金和钻石,为南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Witwatersrandauri uraniferousconglomeratedeposit超大型金矿床,简称兰德金矿(Randaurideposit)。

位于南非以约翰内斯堡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采矿业的历史演变

采矿业的历史演变

采矿业的历史演变自人类文明的起源以来,采矿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开采地下资源,人类能够获得金属、煤炭、石油等重要物质,支撑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本文将从古代采矿的起源开始,概述采矿业的历史演变。

古代采矿的起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最早的采矿活动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学会了使用石制工具,开始从地下开采石英、玛瑙等宝石。

这些宝石不仅用于饰品,还被视为贵重物品,被用于交换和贸易。

不同地域的采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采矿技术也逐渐进步,并在不同地域发展出不同的特色。

1. 古埃及的金矿开采: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开采金矿的地区之一。

埃及的金矿位于尼罗河的下游地区,他们使用粗糙的工具和人力劳动来开采和提炼金子。

这些金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神庙和法老陵墓的装饰中。

2. 古希腊的银矿开采:古希腊是银矿开采的先驱之一。

为满足战争和贸易的需求,古希腊人大量开采银矿,并将其用于硬币、器具、雕塑等方面。

其中最著名的银矿就是位于雅典附近的拉乌里翁银矿。

3. 古中国的铁矿开采:古中国在铁矿的开采和冶炼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就开始大规模开采铁矿,并将之用于生产各种农业和军事工具。

中国古代的铁矿主要分布在山西、江南等地,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与现代采矿技术的崛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采矿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新的科学与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采矿的方式和规模。

1. 蒸汽机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采矿变得更加高效和规模化。

蒸汽机驱动的泵站能够快速排水,解决了矿井深度增加所带来的困难。

这项技术的应用为矿产资源的探索和开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矿山的机械化:随着机械技术的进步,矿山开始引入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破碎机等。

这些设备有效地提高了采矿效率,减少了人力劳动的需要。

同时,机械化的矿山对于工人的安全保障也有重要意义。

中国金矿发展的历史变迁

中国金矿发展的历史变迁

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5月/13日/第003版视点中国金矿的风风雨雨本版编辑丛鹤一苇贵州烂泥沟金矿、云南播卡金矿、辽宁猫岭金矿,这三大金矿已探明黄金储量均超过100吨。

而今天,这三大“世界级金矿”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掌控——1中国特大型金矿被外资控制?近来,有关中国金矿被外资控制的报道频频见诸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媒体。

对于金矿资源安全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金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各界关注。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企业中,外资确实占据、甚至是控制了绝大部分的股份。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7年6月发布的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中国进行金矿勘查开发的国外矿业公司至少有40家,这些公司大多来自加拿大,少数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等。

其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活动广泛,其中云南、甘肃、新疆、贵州、内蒙古等是吸引外商投资金矿勘查开发比较多的省(区)。

据介绍,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在中国勘查金矿取得的成果最引人注目。

自2002年起,该公司在云南的东川播卡金矿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原先仅仅为一个民采的“窝子矿”变成了一个特大型金矿床,公司股票价格为此翻了20多倍。

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2003年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湖南太平洋地质勘查公司,成为在我国的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

该公司拥有湖南水口山的金矿,云桂黔金三角金矿和内蒙古金矿等勘查项目。

澳华黄金有限公司是较早在中国开展黄金勘查开发的公司。

该公司参与开发的陕西煎茶岭金矿在持续4年稳产后资源已经趋于枯竭。

因此,澳华把下一步的开发重点放在了贵州的金峰金矿。

一旦该矿开发成功,将成为国内第二大黄金矿山。

加拿大王朝黄金公司2004年收购了加拿大一家公司在中国的矿业项目。

目前该公司拥有新疆哈图金矿、青海红沟金矿、甘肃野马金矿等勘查项目,探矿权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金矿探矿区面积最大的外资勘查公司之一。

金矿简介——精选推荐

金矿简介——精选推荐

中华民族是发现、生产和使用黄金最早的民族之一。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金实质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

”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们用磨制的石器,将采来的自然金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贡品和器物,渐渐地认识了它的与众不同的特性。

黄金以它的美丽、稀有、名贵、稳定和极好的延展性倍受人类的喜爱。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u,它来自拉丁文AURNM,其原意为曙光,它是从朝霞一词衍生出来的。

黄金由于闪闪发光,人们习惯地把它和太阳相提并论。

古人崇拜黄金像崇拜太阳一样,因此有关黄金与太阳的传说很多,流传也相当广。

编辑本段金矿原料特点金矿石1)金的原子序数为79,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一副族(IB),属铜族元素。

其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由此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

金在自然界仅有一个稳定同位素197,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如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根据在试金板上划下的金的条痕色泽,可估计金的成色。

高成色金条痕为赤黄色;含10%的银时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丧失金所固有的黄色而近于银白色。

金具有耀眼的光泽,白光下反射率平均为74%,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

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

金的挥发性极差,在熔点温度之上至1300℃几乎无挥发性,但在煤气和CO气氛中挥发性大大增加。

黄金开采简史

黄金开采简史

黄金开采简史2016-04-16 12:29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金条自古至今,黄金一直被列为五金之首,号称“金属之王”,享有其他金属无法攀比的盛誉,其显赫的“贵族”地位永恒不衰。

黄金可用于制作许多工业制品,但人们却将它主要用作金融储备、货币和首饰,成为人们财富和华贵的象征。

世界黄金的最早发现时间没有文字的记载,想必是在无文字历史的时代。

据传公元前3500年前腓尼基人发现了黄金。

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已开始采集黄金制作饰物。

在史前——远古时期,主要有埃及、努比亚、伊比利亚、高卢、巴尔干、印度和中国采冶黄金。

古埃及帝国的某些文史中有记载,当时的埃及征服者从叙利亚和努比亚接受过很多金银贡物。

反映金矿采冶方面的早期文献出现在古埃及法典、石碑上及法老墓中的象形文字和碑文中。

已知最古老的反映公元前约1320年正在开采的《金矿图册》的残片至今尚保存在意大利都灵博物馆里。

而第一次关于公元前10世纪时黄金的文字记述则出现在《旧约全书》和《创世纪》著作中。

公元前开采利用黄金的还有前苏联和美洲。

前苏联的金矿采冶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300年,从那时起尤其在公元前几百年,格鲁吉亚、乌拉尔、乌兹别克、阿尔泰一带的大量黄金,通过撒马尔罕的黄金之路源源不竭的运到境外。

美洲的印第安人则在公元前2000年就制作了许多精美的金制耳环、项链、面具、香炉。

据Quiring(1972)报道,史前-远古时期的世界金产量达1027吨,约占总产量的9.7%,是人类最重要的采金期之一。

这一时期主要是开采河中砂金,除使用淘砂盘、摇动槽和带格的溜矿槽、动物皮毛收集黄金外,还采用“突然放水冲洗法”开采阶地砂金矿。

后期开采岩金(石英脉型)先进行手选后,然后用石臼、手推磨等进行粉碎、研磨,最后在斜坡或平面石上进行冲洗收集颗粒金。

中世纪(公元5世纪~16世纪)时,早期由于战乱、瘟疫和经济不景气采金业萎缩。

黄金开采简史

黄金开采简史

黄金开采简史自古至今,黄金一直被列为五金之首,号称“金属之王”,享有其他金属无法攀比的盛誉,其显赫的“贵族”地位永恒不衰。

黄金可用于制作许多工业制品,但人们却将它主要用作金融储备、货币和首饰,成为人们财富和华贵的象征。

世界黄金的最早发现时间没有文字的记载,想必是在无文字历史的时代。

据传公元前3500年前腓尼基人发现了黄金。

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已开始采集黄金制作饰物。

在史前——远古时期,主要有埃及、努比亚、伊比利亚、高卢、巴尔干、印度和中国采冶黄金。

古埃及帝国的某些文史中有记载,当时的埃及征服者从叙利亚和努比亚接受过很多金银贡物。

反映金矿采冶方面的早期文献出现在古埃及法典、石碑上及法老墓中的象形文字和碑文中。

已知最古老的反映公元前约1320年正在开采的《金矿图册》的残片至今尚保存在意大利都灵博物馆里。

而第一次关于公元前10世纪时黄金的文字记述则出现在《旧约全书》和《创世纪》著作中。

公元前开采利用黄金的还有前苏联和美洲。

前苏联的金矿采冶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300年,从那时起尤其在公元前几百年,格鲁吉亚、乌拉尔、乌兹别克、阿尔泰一带的大量黄金,通过撒马尔罕的黄金之路源源不竭的运到境外。

美洲的印第安人则在公元前2000年就制作了许多精美的金制耳环、项链、面具、香炉。

据Quiring(1972)报道,史前-远古时期的世界金产量达1027吨,约占总产量的9.7%,是人类最重要的采金期之一。

这一时期主要是开采河中砂金,除使用淘砂盘、摇动槽和带格的溜矿槽、动物皮毛收集黄金外,还采用“突然放水冲洗法”开采阶地砂金矿。

后期开采岩金(石英脉型)先进行手选后,然后用石臼、手推磨等进行粉碎、研磨,最后在斜坡或平面石上进行冲洗收集颗粒金。

中世纪(公元5世纪~16世纪)时,早期由于战乱、瘟疫和经济不景气采金业萎缩。

公元11世纪后采金业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除上述那些古老的采金国家外,在西欧、中欧、中亚、东亚、北非、西非的许多国家对黄金寻找和开采掀起了热潮。

清朝的金矿开采中国黄金产业的崛起与沉寂

清朝的金矿开采中国黄金产业的崛起与沉寂

清朝的金矿开采中国黄金产业的崛起与沉寂清朝的金矿开采:中国黄金产业的崛起与沉寂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期间,渐渐开始了金矿的开采与黄金产业的崛起。

这一时期,金矿产业在中国的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金矿开采的热潮逐渐消退,中国的黄金产业也渐入沉寂。

一、清朝金矿开采的崛起清朝初期,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和引人入胜的价值,金矿开采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些地区得到了大力发展。

尤其是在山西、陕西、河南、湖南、福建等省份,大量的金矿被发现并开始进行开采。

1. 挖掘技术的进步清朝时期,金矿开采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一方面,采矿设备的发展,如犁、铲、筛子等工具的使用,使得采矿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挖掘技术的改进,如开拓矿井、采用木架和石块支撑等,提高了采矿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 地方政府的支持清朝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支持金矿开采活动,鼓励民间投资和个体劳动力参与金矿资源的开发。

地方政府在矿区设立了管理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为矿工提供一定的优惠和保护,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参与金矿业。

二、中国黄金产业的繁荣清朝的金矿开采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促进了中国黄金产业的繁荣。

黄金作为一种贵重的金属,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贸易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商业贸易的发展金矿开采带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随着金矿的开发,周边地区如矿产物流、矿石加工和黄金交易市场等相关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商业活动的繁荣使得黄金流通更加便利,加速了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

2. 地方经济的崛起金矿开采为当地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提升。

矿区周边的村庄和城市得到了矿业的带动,工商业相继兴起,人口增加,就业机会增多。

这些地区因黄金产业的繁荣而蓬勃发展,有效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清朝金矿开采的沉寂尽管清朝金矿开采曾经一度繁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矿开采的热潮逐渐消退,中国的黄金产业也渐入沉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远黄金开采史(2004-04-29 09:49:47)悠久的开采史黄金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000年前)人类已识别了黄金。

中国至迟在商代中期(公元前14~13世纪)已掌握了制造金器的技能,在河南安阳等地出土的殷商文物中即有金箔。

《周礼·地官》中说:卝(音矿)人掌金玉锡之地。

这是古代文献关于矿冶的最早记载,说明当时已特设专职官员掌管官营矿冶了。

相传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达,黄金成为通行的货币,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装饰的需要,对黄金的需要随之增大。

春秋时期托名齐相管仲作的《管子·地数》篇中说门“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

”说明春秋时期已有采金知识。

招远属齐地,县境北部东西迤逦30余公里就有1000多古坑洞,西北有淘金河。

玲珑等矿地表层的富矿脉有些苗露山脊。

早年发现,经过地形变动,只能侧身进出的古坑洞中有灼烧残迹及木碳、木把铁凿、木锤及泥碗、黑陶碗等遗物。

据此考证,说明招远掘坑采金的历史比较悠久。

《史记》载,泰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币值改革,把黄金作为上币,下币为铜钱。

但究竟起于何时,已难确考。

最早见于史籍正式记载的为《隋书·辛公义列传》:牟州(公元596~605年)刺史辛公义“山出黄金,获之以献”。

唐代民营坑治有所发展。

群众对砂金进行了大规模开采。

为了加强对黄金生产的管理,各地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把陕西安康定为贡金之所。

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者州府。

听人私采,官收其税”,矿冶出现了空前繁荣,诗人刘禹锡曾写有:“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民间采金业的兴盛情景。

黄金生产起源史有记载的是从来朝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派大臣潘美来督办玲珑金矿田。

《宋史·食货志》载:“天圣中(公元1023~1031年)登莱采金岁益数千两”。

《宋史·胡宿列传》: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河北京东地震,登莱尤甚……宿乃上疏曰:“今二州置金坑,多聚民凿山谷,阳气耗泄,故阴乘而动”。

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派人在玲珑开矿。

这些记载说明,北宋时期,登莱一带,采金已极兴盛,招远富矿脉多,当更甚。

又据《宋史》记载: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金矿分布于25个州,产金1万余两,其中登莱两州合计9 500两,相当于全国总产量89%。

当时开采组织情况,从宋及以后各代历史记载来看,大致有官置场监(官办)和“由民承买”(民办,实际上是由大包头向政府承买下来,称主者,再分户包采),或置淘金户,设税监收税金等几种方式。

不是淘金户虽是矿地人民,不纳金税,私自淘金者,称为偷盗,是犯法的。

元初,《元史·世祖本记》载: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令益都漏籍户四千,淘金登州栖霞县,每户岁输金四钱。

”金的最高年产量在3万两左右。

比宋代产金极盛的皇祐年间高出一倍。

明代神宗时,曾派大批太监到各处督开金矿。

派到山东来的太监是陈增,其人曾到登州。

招远开采金矿也一时极盛。

全国黄金岁课最高的为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总收入量5 000余两,仅相当于元代最高收入量的1/6。

《明史·宦官列传》:“陈增,神宗朝矿税太监也。

其遣官自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始。

其后言矿者争走阙下,帝即命中官与其人偕往,天下在在有之。

而增奉敕开采山东。

通都大邑皆有税监。

二十四年,增始至山东,即劾福山知县韦国贤,帝为逮问削职;益都知县吴增尧抗增被谄几死”。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熹宗又派太监魏忠贤(少无赖,喜赌博,恨而自阉。

万历时入宫,勾结熹宗乳母客氏专权乱政,谄媚者呼九千岁。

思宗立,贬于凤阳,道死,诏磔尸。

)来玲珑督采黄金。

《县志,艺文》载清毛贽咏《金华山》七古诗:,“明季金穴千百处,樵夫持斧斫秦松”,句下注云:“神宗时如此开采”。

句意正是慨叹当时金矿开采之盛地。

(诗句全文见附录金华山)。

但由于明朝封建统治者的腐朽,虽借政治力量盛极一时,在招远开采金矿的事业,并未能巩固发展,第二年即垮台了。

近代黄金工业【清】招远县近代黄金工业,随着政治风云的几经变幻,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中有兴有衰。

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对金、银开采实行封禁政策。

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谕:开矿(指金、银)有请开采者均不准行。

1723年世宗(雍正)即位,群臣多言矿利……相继疏请开矿(金、银矿)均不准行,或严旨切责。

清代前期之所以对金银实行封禁政策,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式有关,因那时刚刚取得政权,,尚待巩固,实行金、银封禁政策,一方面为了巩固政权防止聚众闹事,另一方面是维持封建迷信思想,即保护风水、龙脉,从而阻碍了金、银生产。

当时金、银封禁政策对于黄金生产的束缚是很大的。

对此1838年(道光十八年)11月龚自珍在《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称“自明初开矿四百余载,未尝增银一厘,今银尽明初银也”的说法,显然夸大,但他却能说明封禁政策对金银生产的束缚。

清乾隆年代曾一度解除过,1739年(乾隆四年)6月,两广总督马尔泰奏:英德县长岗岭开矿炼铜……,对此乾隆却说:“银亦多天地间自然之利,可以便民,何必封禁乎?”他之所以放松禁令,可能认为自己的政权已经巩固。

据《矿冶》载:“乾隆时(1736~1795年)全国黄金最高年产量为2 000两”。

当时,山东黄金生产地域有汶上、栖霞、招远、莱阳、莒州等。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清王朝统治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列强多次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王朝签定了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财政收入每况愈下,国力衰竭,政权摇摇欲坠。

解除金银封禁政策,可能是清王朝寻求增加财源摆脱困境,恢复国力的途径之一。

金、银封禁政策解除后,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经营形式,允许自由开采。

资金来源主要是集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黄金生产的发展。

1882年(清光绪八年)广东商人郭德礼到玲珑开办采金工场达三年之久,在这里采出几个富矿洞。

1885年(光绪十一年)山东济东泰武临道道台李宗岱(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人)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依仗权势挤走了郭德礼,筹集资本银45万两,在督办平度金矿局的同时;派人来招远探矿。

自此,李宗岱父子三代在玲珑开采黄金达50年之久,跨清代和民国两个时期。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李宗岱在玲珑试办金矿。

1888年(光绪十四年)《矿冶》载全国黄金产量。

达432000两,占当时世界黄金产量7%,居世界第五位。

1889年12月(清光绪十五年)由旅美华商谭锦泉等集股设立“开源矿务公司”,以李宗岱为督办,试图开采牟平、宁海金矿,因股本不齐未能如愿。

此时平度金矿局因矿脉渐深,硫化铁矿增多,成本加重,资金枯竭。

李宗岱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四月)将平度旧矿及开源矿务公司与玲珑山红石崖金矿合并,经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定,领得官款银25万两,成立了“招远矿务公司”,以李宗岱为督办,陆续将平度、宁海旧矿从美国购置的桩杵和其它机器运来招远,并聘请美国技师,雇用工匠,开矿洞。

1892年春(清光绪十八年春)挖出玲珑山之宽大矿线,随之增加人员,定购美国机器,但因该矿总办李赞芬固执己见,购买铁碾等无用之物,靡费巨金,资本罄尽,欠债达数十万元,后改用土法生产,“以石磨取石粉淘金”,年获净金2400两。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2月,山东巡抚李秉衡以“该矿办无成效,亏负累累,矿丁易与威海之倭兵发生‘龃龉’等由,奏请止办”1896年1月8日奉旨将招远矿务公司查封,其后两旬,李宗岱郁闷而死。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5月李宗岱之子李家恺(字道元)继承矿权,恢复了生产。

矿内虽有蒸汽机,但因当时交通不方便,运煤不如人工合算,故生产多用土法。

人工凿炮眼,黑火药爆破,坑内人工将矿石、毛石分离挑运至坑外选矿场,选矿工将矿石破碎成(二、三寸)矿块,再用石磨或碾加工成石粉,然后用木流和簸箕冲淘金粒,最后用坩锅熔炼成净金。

据1897~1898年统计,日产黄金20两,年产黄金7000两,每年盈利银1300两,最盛时期矿工3000人。

【民国】辛亥革命后黄金企业经营形式仍然有三种(官办、官商合办、民营),官办的企业由省财政厅设置金矿局经营,管理金矿。

金矿局的体制和编制一般是:设局长1人,委员数人,雇员数人,矿兵数十人,淘金工人数百人至数万人。

早期采用设分驻所,派人在金矿监工,后来改为官办“大溜”(淘金生产单位)的办法,金溜每月将淘采所得金的二成用于交税(称为官留税金),然后扣回矿局垫付费用款(称为“官留货制”),余下部份工人再分配。

官商合办的金矿,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组织生产,即资本采用集资的办法,按股份数目加入。

具体提成方法是,首先扣出“收金盈利税”,这部份是交官的,然后再征矿工税。

当时一般收缴矿工税每月1.2钱,剩余盈利才按股份提出。

从北洋军阀政府时开始允许私人集资开矿(民营金矿),但要按《矿业条令》(1914年颁发)请领矿权。

如欲勘探、开采某金矿,首先要向省实业厅所辖矿务监督署呈送商号保单和矿图(指拟试采区域的地理位置,矿区面积等),然后申请报领探矿执照,最后经财政厅呈奉农业部核准后发给执照,申请者持开矿执照方可开矿。

中外合资企业也须按上述程序申报办理。

允许外商插手开矿,名为合办,实为经济渗透吸收中国游资提供了新的侵略权力。

1900~1937年“七·七事变”,李家恺与曲运鸿等和外商多次签定合办合同与契约。

1900年李家恺与德商经营的荣华洋行签订了“合办经营契约”。

1912年李与美国芝罘(烟台)“马高洋行”签订出售玲珑山矿石契约,同年8月输出矿石180吨,后因矿石品位下降而告终。

1924年(民国十三年)5月,李家恺与日本资本家中山辰次郎签定了“暂时买卖矿石契约”,从5月开始,营业大振,建日处理15吨的冶炼厂;同时,中山又取得了其他5名日本资本家10万日元的投资,组成了对玲珑金矿投资的组合组织—“中山矿业公司”。

但因日投资者发生内讧,该矿经营陷入困境,后经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官员的调停,并取得了日本资本家山本唯三郎30万元的投资,于1925年(民国十四年)5月将中山矿业公司改组为“招远矿业株式会社”,随后会社又与矿主李家恺将前订之契约改为“暂时买卖矿石契约”和“矿师聘请契约”。

当时中国政情不稳,日投资者多犹豫不前,所以招远矿业株式会社成为一个只挂虚名,实无资金的会社,连矿主的报酬金都不能支付。

这时美国马高洋行的经理马高与李家恺秘议由美国出资、中美合办计划。

这一情况被招远矿业株式会社的代表马场惟明了解后,立即报告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驻我国东北经济侵略的大本营,详见附录:满铁立案调查资料),满铁认为,玲珑金矿资源丰厚,如丢掉在该矿权力,实属可惜,它通过多方周旋,使李家恺断绝了与美商的关系,并答应在6个月内出资9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