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开采过程
金矿开采史

招远黄金开采史(2004-04-29 09:49:47)悠久的开采史黄金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000年前)人类已识别了黄金。
中国至迟在商代中期(公元前14~13世纪)已掌握了制造金器的技能,在河南安阳等地出土的殷商文物中即有金箔。
《周礼·地官》中说:卝(音矿)人掌金玉锡之地。
这是古代文献关于矿冶的最早记载,说明当时已特设专职官员掌管官营矿冶了。
相传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达,黄金成为通行的货币,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装饰的需要,对黄金的需要随之增大。
春秋时期托名齐相管仲作的《管子·地数》篇中说门“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
”说明春秋时期已有采金知识。
招远属齐地,县境北部东西迤逦30余公里就有1000多古坑洞,西北有淘金河。
玲珑等矿地表层的富矿脉有些苗露山脊。
早年发现,经过地形变动,只能侧身进出的古坑洞中有灼烧残迹及木碳、木把铁凿、木锤及泥碗、黑陶碗等遗物。
据此考证,说明招远掘坑采金的历史比较悠久。
《史记》载,泰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币值改革,把黄金作为上币,下币为铜钱。
但究竟起于何时,已难确考。
最早见于史籍正式记载的为《隋书·辛公义列传》:牟州〔公元596~605年〕刺史辛公义“山出黄金,获之以献”。
唐代民营坑治有所发展。
群众对砂金进行了大规模开采。
为了加强对黄金生产的管理,各地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把陕西安康定为贡金之所。
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者州府。
听人私采,官收其税”,矿冶出现了空前繁荣,诗人刘禹锡曾写有:“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民间采金业的兴盛情景。
黄金生产起源史有记载的是从来朝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派大臣潘美来督办玲珑金矿田。
《宋史·食货志》载:“天圣中(公元1023~1031年)登莱采金岁益数千两”。
《宋史·胡宿列传》: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河北京东地震,登莱尤甚……宿乃上疏曰:“今二州置金坑,多聚民凿山谷,阳气耗泄,故阴乘而动”。
采矿

第一节采矿一、古代采金(一)砂金开采砂金是原生矿床遭到了自然侵蚀破坏后,在水力搬运过程中岩石相互撞击、摩擦,从而使岩石中金颗粒被解离出来,最后在有利的河床中沉积下来形成的。
在陕西西起略阳、东到白河的陕南各地均有砂金分布,尤以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最为集中。
安康砂金采淘历史始于春秋战国,人们在汉水及其支流中,用简陋的木床、竹篓等原始的方法采集黄金,在汉水两岸留下了众多遗址。
恒河北岸古淘金场,鲤鱼山下金头岭秦汉淘金场,石泉前池汉代淘金场,以及众多的金洞遗址,都是历史上采金鼎盛的标志。
人类见到第一块黄金多半是暴露在地面上的。
随后,人们逐渐懂得了从挖出的含金砾石中一块一块地去挑选。
继而又用淘洗的方法代替了简单的挑选,从而出现了砂金开采工艺。
《中国矿业纪要》中说,民间开采砂金,庶民们多以一家或几户为主,借助农闲或灾荒之年,从事淘采砂金,工具甚为简陋,方法十分简单,但多种多样。
有在河床(或河漫滩)中淘取含金砾砂,投入竹编金篓(状如半圆簸箕)中,再冲水,冲去轻物和砂砾,留下金砂与重物;亦有移去浮覆土,挖之金矿,将金矿运至金床上的竹篓内,冲水致使金砂与重物留于金床上,然后将金砂与重物置于金盆中(金盆为木制,中间凹入,呈长方形漏斗状),在水面中摇振,摆去轻物,余下少量黑砂与金砂,倾入磁盘内,加入水银,使金与水银化合成白色合金。
民国29年(1940)《西北工合半月刊》第11期3卷刊登的《安康淘金工作之动向》对采淘砂金作了更具体的描述:“砂金是这样淘出来的,淘金工作毕竟是一桩很苦的事,在年岁丰收之际,很少有人从事这种工作,自17年(1928)秋季与28年(1939)春季,遭过天旱,造成严重灾荒,加之金价由180元一两高涨至416元一两,从事淘金的人,便日益增加起来了。
”“淘金工艺也很简单,须(需)金床一个,铁锨与锄头数把,竹兜十余个,水车一架,金盆一个。
至于淘金的方法也很简单,如开大的窝子比较费时费人,须(需)挖去很深的覆土,如挖沙洲—土法叫刮河浪子,当天即可得到沙金。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矿并开采黄金的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矿并开采黄金的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开采金矿的国家之一、古人勘探金矿并开采黄金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山、开采、冶炼和加工。
首先,古人在勘探金矿前会通过各种方法引山。
他们会留意山川的形状、地貌的特点以及地表的痕迹来寻找有可能存在黄金的山脉。
同时,他们还会观察河流流经的地方是否有金矿,因为古人认为河流流经的地方容易富含金矿。
他们会建立水坝,通过水流冲刷河床,希望能够找到黄金颗粒。
其次,古人在开采金矿时,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水力开采和人力开采。
在水力开采中,他们会修建渠道或水道,将山中的水引到金矿附近,然后用水冲击山体,冲刷出含金的矿石,这种方法被称为冲洗法。
在人力开采中,他们会挖开山体,采用采石器具、铲子等工具来进行开采。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山体较小或者矿体浅埋的情况。
在冶炼方面,古人使用的主要是火法冶炼。
他们会将采集到的金矿石进行研磨和破碎,然后将其放入火炉中进行烘烤。
在烘烤过程中,金矿石会因为含有金的特殊属性而被氧化,形成金的氧化物。
经过烘烤后,金的氧化物会与炉内的石灰石等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金的合金。
最后,他们会通过冶炼过程将金的合金分离出来,得到纯金。
最后,在加工方面,古人会将得到的金块进行精炼和加工。
精炼是指将含有杂质的金块进行提纯,使其达到纯金的标准。
他们会将金块放入瓷罐中,加入盐酸和硝酸等化学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将杂质溶解掉。
经过精炼后,金块会变得更纯净。
古人还会将金块进行加工,制成各种器物和首饰,如金碗、金杯、金盒、金链等。
这些工艺品通常以应景或者象征其中一种寓意而被制作。
总的来说,古人勘探金矿并开采黄金的方法虽然相比现代方法简陋,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创造力令人赞叹。
他们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了很多开采黄金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应用,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金矿开采流程

金矿开采流程金矿开采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金矿矿石中提取金属金的过程。
金矿开采流程包括勘探、开采和提取等步骤。
首先,勘探是金矿开采的重要一环。
勘探的目的是找到潜在的金矿矿点。
勘探方法包括地质勘探、物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
地质勘探是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岩石特征和矿化带等信息,确定金矿矿点的位置。
物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的物理性质,如地磁、地形和重力等,寻找金矿矿体。
地球化学勘探则是通过采集地壳中的样品,分析其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来判断金矿的存在。
接下来是开采阶段。
开采可以分为地面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
地面开采一般适用于浅埋的金矿。
它的主要方法有露天开采和溢流排采。
露天开采是通过开挖大型坑,暴露金矿矿体,并使用大型装载机和卡车等设备进行开采。
而溢流排采则是利用溢流进入地下矿井和金矿进行开采。
地下开采则适用于深埋的金矿。
地下开采主要分为块状开采和立体挖掘两种方式。
块状开采是通过分块开采,逐块进行炮击和镐炮开采。
立体挖掘则是利用井道和水平巷道进入金矿矿体,在巷道中进行掏脸开采。
最后是提取阶段。
提取是从金矿矿石中分离金属金的过程。
提取方法主要有化学浸取法和物理浮选法。
化学浸取法是通过将金矿矿石浸入含氰化物溶液中,溶解金属金,并通过电解或其他方式将金分离出来。
物理浮选法是通过将金矿矿石破碎、磨细,然后在含有浮选剂的水中进行浮选,将金矿矿石中的金与其他矿石相分离。
因此,金矿开采流程包括勘探、开采和提取等多个步骤。
勘探阶段是为了确定金矿矿点的位置;开采阶段是将金矿矿石暴露并进行开采;提取阶段是将金从金矿矿石中分离出来。
这些步骤需要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和设备,以确保金矿的高效开采和金的提取。
小河道开采沙金方法

小河道开采沙金方法小河道开采沙金的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淘洗、聚金和螺旋筛分,而现代方法则包括震动洗脱、浮选和化学提取等。
首先,传统方法中的淘洗是最常用的沙金开采方法之一。
淘洗是利用河水的流动将沙土颗粒和金矿颗粒分离的过程。
淘洗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水流平缓的位置,将河底的沉积物铲起,然后将其置于淘洗盆或淘洗箱中。
接着,将淘洗盆或淘洗箱放置在水流中,在不断搅拌的同时,水流会冲刷掉沙土颗粒,而金矿颗粒则因重力作用而沉积在底部。
最后,将底部的沉积物捞出,再进行重复的淘洗过程,以便将更多的金矿颗粒提取出来。
其次,传统方法中的聚金也是一种常用的沙金开采方法。
聚金是利用密度差异将金矿颗粒聚集在一起的过程。
聚金时,首先需要制备一种具有吸附性能的草药或化学剂,如金盖草、吸附剂等。
然后,将草药或化学剂加入到淘洗盆或淘洗箱中的水中,使其均匀分散。
接着,将淘洗盆或淘洗箱中的沉积物放置在水中,或者将水流直接冲洗其表面。
此时,金矿颗粒会被草药或化学剂吸附,形成金矿颗粒团块。
最后,将金矿颗粒团块捞出,进行干燥和筛分,以便得到较纯净的金矿。
最后,传统方法中的螺旋筛分是一种筛分方法,主要用于分离沙土颗粒和金矿颗粒。
螺旋筛分是利用不同颗粒大小的金矿颗粒在螺旋筛上向前移动速度不同的原理进行的。
螺旋筛分时,首先要选用合适大小的螺旋筛,然后将淘洗后的沉渣放在螺旋筛上。
接着,启动螺旋筛,通过调整螺旋筛的角度和转速等参数,使金矿颗粒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从而实现金矿颗粒的筛分。
最后,根据螺旋筛分过程中金矿颗粒在不同位置的分布情况,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金矿颗粒,进一步提高提取金矿的效率。
除了传统方法外,现代方法在小河道开采沙金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震动洗脱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将沙土和金矿分离的方法。
在震动洗脱过程中,通过振动设备的震动作用,使混合物在振动筛上进行分层和分离,从而实现沙土和金矿的分离。
此外,浮选是一种利用气泡吸附金矿颗粒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化学提取是一种利用化学剂溶解金矿颗粒进行提取的方法。
金矿怎样形成的

金矿怎样形成的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很多人都好奇金矿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金矿知识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金矿的形成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
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金矿的主要产区综述中国各省市区除上海外,都有金矿分布。
古人是如何知道金矿的?他们是如何提炼黄金的?

古人是如何知道金矿的?他们是如何提炼黄金的?古代金矿开采的各种方法金矿的采选(1)开采金矿床的类型金矿资源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脉金矿,矿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区,由内力地质作用(主要是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形成,脉金矿又称山金矿、内生金矿;另一类为砂金矿,由山金矿露出地面后,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过风、流水等的搬运作用,在流水的分选作用下聚集起来,沉积在河滨、湖滨、海岸而形成冲积型、洪积型或海滨型砂金矿床.有的山金矿风化剥蚀后,碎屑产物在原地堆积,则形成残积型砂金矿床;如果沿斜坡堆积,则形成坡积型砂金矿床.砂金矿床又称外生金矿,其成矿时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纪、第四纪或现代.此外,还有一种伴生金矿,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属矿井过程中加以回收,并进行综合利用.我国古代早就有山金、砂金之分.但山金的含义不仅指脉金矿,而且还包括残积型、坡积型砂金矿床,意即指山上产的金.古代砂金矿床又可分为'水金'(自'水沙中'淘洗而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而得的砂金.砂金矿中,与绝大多数金粒有明显区别的大颗粒金,叫块金,俗称'狗头金'.狗头金的发现,往往被认为是采金史上的大事.《天工开物·五金》中说:'千百中间有获狗头金一块者,名曰金母.'狗头金绝大多数产于冲积型砂金矿中,有些产于近地表的次生富集带中.卢本珊等先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明代对脉金矿有新的认识:第一,史料中有关脉金的踪迹.陕豫交界的小秦岭金矿,其东区陡壁上现存的碑文记有:'景泰二年(1415 年)六月廿日起,开硐三百眼.'可见开采规模较大.小秦岭金矿矿田内地势陡峻,海拔在650-2400 米之间.矿体由金矿脉及含矿蚀变糜棱岩组成,伴生有铜、铅、银、钨及大量的黄铁矿.《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这一记载乃指开采脉金矿而言.现代地质勘探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如四川即以脉金矿床为主.云南古代开采的砂金也来源于金沙江(古丽水)流域的山中脉金矿,清末,这里仍在开采.西藏地区金矿有喜马拉雅成矿带,西藏黄金之多在弃宗弄赞时代已经闻名.明方以智《通雅》卷四十八金石条'山金为马蹄金'.清谷应泰《博物要览》卷三马蹄金条'出林邑山峒石中,凿石取之,状如马蹄.又名马蹄金,乃生金也.'这里所说的山金,可能指脉金矿床.第二,'伴金石'与脉金矿床的关系.关于'伴金石'的描述,文献中多有记载.《本草纲目》卷831 引《本草拾遗》:'(陈)藏器曰:常见人取金,掘土深丈余,至纷子石,石皆一头黑焦,石下有金.'纷子石为何石?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 引《始兴记》:'掘地丈余,见有磊砢纷子石,石褐色,一端黑焦,是为伴金之石,必有马蹄块金.盖丹砂之旁有水晶床,金之旁有纷子石.'可见,纷子石即伴金石.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五:'颗块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见伴金石,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之状,此定见金也,其金色深赤黄.'明《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即可见金,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状.''然岭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铁落,深挖数丈得之黑焦石下.'由上述可见,找金匠师已把伴金石作为金矿的找矿标志.只要找到伴金石,必定可以见到金矿.第三,原生银金矿床属于脉金矿.这类矿床,我国至迟在隋唐就已开采.银金矿的形成与中生代酸中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活动有关,在我国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及西北地区.根据银金矿所伴生的硫化物数量,则属于贫硫化物金矿,也称'新金银矿床'.据史料记载,我国从隋开皇十八年到明洪武间(约公元598-1398 年)在山东莱、登两州开采的金矿,主要是原生银金矿床.山东临沂的银金矿,唐、宋、元、明四代都在开采.(2)金矿的采选古代在金矿的开采,特别是砂金的开采中,采矿和选矿通常是连续作业的,所以史料中常将'采淘'或'淘采'二字连用.金矿经淘选之后,基本上就是金,只是颗粒细小而已.下面分两部分简述之.其一,砂金的淘采.我国古代选矿方法除人工手选外,一般采用重力选矿法,其中包括重砂淘洗选矿法、溜槽选矿法.重砂淘洗选矿法中,又可按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淘洗盘法、淘洗筛法、淘洗船法.由于砂矿是由碎屑物质组成的,选矿时往往无需经过破碎、磨细,这样可以减少选矿工作量和降低成本.砂金的淘选也是如此.淘选的原理是利用矿物比重差(一般石英砂的比重为2.65,金的比重为19.3,铁砂的比重为7.8 以下),在水介质中,借助外力作用,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使矿物按比重分层分带,从而使矿物分离.金之所以能在河流中被淘洗出来,是因为它的比重很大.水金的淘采方法《天工开物·五金》中说:'水金.皆于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可见,水金的采掘对象是含金河沙.由于'水金'在江河溪流之中,水介质很方便,因此,淘采时采用淘洗法或溜槽法,均具备其有利条件.第四纪冲积层砂金的开采方法宋洪咨夔《大冶赋》:'寻苗罽淘之邃,破的■壁之壅.'似指冲积层所出的砂金.《天工开物·五金》:'平地掘井得者''不必深求而得',说明明代开采第四纪冲积层砂金或残积型、坡积型砂金矿床,显然采用了轻型工程(剥土、开槽、浅井等).古代砂金淘采方法的考察研究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很早就掌握了重砂淘选法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淘选法不但用来淘采自然金,而且用来回收银、铜、铁、锡等金属矿砂.无论用于哪种金属矿砂,古代的淘选方法及使用工具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明代《天工开物·五金》'淘洗铁砂'图中的淘砂盘和我国现代仍然使用的淘金簸箕的形制完全相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二,脉金矿的采选.关于我国古代脉金矿开采的详细情况,还有待于发掘史料并对考古资料作进一步的论证.从有关史料看,如唐白居易《赐友五首》并序之二,诗的第一句是:'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说的是开采金银要开凿岩石,无论天寒天暖都要照常进行作业.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五:'颗块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清一统志》:(临沂宝山)'上有洞穴数区,产金银矿石,元时开矿处也.'《龙泉县志》:(银金矿)'脉浅,无穿岩破洞之险.'这些记载都说明,开采脉金矿需要凿岩辟石,穴山破洞,进行地下工程是肯定无疑的.我国有一些地名也反映了金矿的开采方式,如黄金洞(平江、隆回)、金子洞(藏江)等地,古代都是以凿洞采金为主.关于脉金矿的淘选,《浙江通志》引《龙泉县志》说:'黄银即淡金.每得矿,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粉.'这是碎矿.'然后以水浸入,磨成细粉,仍贮以木桶浸之.用杨梅树皮渍搅数次,石粉浮而金粉沉,乃用金盆如洗银法洗之.'至于洗银法,明陆容在《菽园杂记》卷十四铺叙甚详:'.若细粘与梅砂,用尖底淘盆.'明确指出回收精矿砂要用具有棱槽的淘砂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扬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矿肉,则用一木盆,如小舟然(注:即平底淘洗船).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指出平底淘洗船的功用是淘去砾石.'存其真矿,以桶盛贮,璀璨星星可现,是谓矿肉.'上述精矿的富集,是通过重砂淘洗选矿法,清除脉石等杂质而实现的.陆容说,淘洗粉状及细砂状矿砂,要用棱槽淘船,以便回收精矿.淘选粗矿肉,要用平底淘船,这是由于'粗矿肉'含废石较多,用平底淘船淘洗后便于目测及手选废石.陆氏的记述中值得称道的是,同一选矿流程中,古人根据不同的粒级、不同质量的矿砂分别选用棱槽淘船和平底淘船,表明明代的重砂淘洗选矿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金矿解析电解

金矿解析电解电解是一种通过电流的作用将化学物质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的过程。
金矿解析电解,指的是通过电解将金矿中的金分离出来的方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金矿提取方式,也是一种高效且可持续的金矿开采方法。
金矿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其中包含的金属元素主要是金。
金矿的开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将金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其中,金矿解析电解是关键的一步。
金矿解析电解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将金矿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这可以通过破碎设备,如破碎机或磨矿机来实现。
破碎后的金矿颗粒更容易与电解液接触,提高金的分离效率。
然后,将金矿颗粒与电解液混合。
电解液通常是一种含有金离子的溶液。
金矿颗粒与电解液的混合可以通过搅拌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混合后,金矿颗粒中的金离子会溶解在电解液中。
接下来,将电解液中的金离子通过电解的方式还原为金属金。
这可以通过将电解液放置在电解槽中,并通过电流的作用将金离子还原为金属金。
在这个过程中,金离子会在电解槽的阴极上析出为金属金。
将析出的金属金从电解槽中取出,经过后续的处理和精炼,最终得到纯净的金。
这些处理和精炼的步骤可以包括溶解、过滤、沉淀、熔炼等。
金矿解析电解是一种高效且可持续的金矿开采方法,它具有以下优点:金矿解析电解可以实现对金矿的高效分离。
通过电解,金矿中的金可以被有效地分离出来,提高了金的回收率。
金矿解析电解是一种环保的金矿开采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方法,电解可以避免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金矿解析电解还可以实现对金矿中其他有价值金属的分离。
除了金,金矿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有价值的金属,如银、铜等。
通过适当的调整电解条件,可以将这些金属分离出来,提高金矿的综合利用率。
金矿解析电解是一种高效、环保且可持续的金矿开采方法。
通过电解,金矿中的金可以被有效地分离出来,并可以实现对金矿中其他有价值金属的分离。
金矿解析电解在金矿开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矿开采过程
哈萨克斯坦的阿克莫拉金矿,曾经消沉,甚至停工,但最终挺过了艰难期。
这个金矿是33年前开始开掘的,从一个小小的矿坑慢慢扩展成现在的135米深,121万平方米大坑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矿还出现过停工现象,金价实在太低,260美元/盎司,大概70块钱一克。
但2000年后,金价就又开始上涨,金矿得到了7亿美元的投资,得以重新开工。
过去的两年他们一共生产了11.5吨废金子。
现在是全力以赴,24小时生产。
正常的矿石产量应该是每年800万吨,1吨的矿石能提炼出2克的金子。
这种大型载卡车CAT-777,重70吨,装载量90 - 100吨。
司机说开这种卡车比开小轿车要容易。
现在是机械化生产,干活的环境比以前要干净的多。
这台挖掘机每小时能挖2000吨的矿石,一铲就是15吨
现在的黄金提炼工艺比以前改进了很多。
以前是用氰化钠溶解提炼,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氧化矿石,
但随着氧化矿石的减少,他们使用了一种更复杂的方法。
打孔机在地上钻大概16米深的空,用来填装炸药,爆破取矿。
现在差不多每周爆破两次,爆破前所有人员,车辆都撤离。
然后就是挖掘机,卡车,不停的运转,
就行蚂蚁那样忙碌。
开采的矿石先是粗加工,磨碎成35cm左右的石块,
通过传送带送往车间,等待进一步磨成粉末
磨成粉末的石粉才能被提取
2007年建成的新厂房,新提炼方法的采用,每年可以生产15吨黄金。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每年出产20多吨黄金,如果们年能生产35吨黄金的话,就会令哈萨克斯坦进入世界15大黄金出产国的行列。
厂房门口检查处,却没人
监控室,能查看每处生产环节
特殊定制的球磨,估计是世界上最大的了
重力分选机
图片:Sshot032_27-21_20131227.jpg
分选机车间
金泥,土豪们应该拿这泥盖栋别墅试试
最后再用溶液提炼
这样提炼出来的是粗金,含金量80%,含银量20%,还要再送到其他工厂进一步提纯。
下回说说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