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什么是预应力结构?

什么是预应力结构?在现代建筑领域,预应力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形式。
但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预应力结构”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预应力结构呢?简单来说,预应力结构就是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改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想象一下,我们要建造一座桥梁,如果只是简单地用混凝土和钢材搭建起来,那么在车辆通行时,桥梁可能会因为承受的重量而产生较大的变形甚至裂缝。
但是,如果在建造桥梁之前,我们先对桥梁的某些部位施加一定的拉力或压力,让它在还没有承受实际荷载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抵抗力”,那么在日后使用中,它就能更好地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重量,减少变形和损坏的可能性。
预应力结构的原理其实就像是我们在拉一根橡皮筋之前,先给它一个初始的拉伸力。
当我们松开手后,橡皮筋会有一个回缩的趋势,从而能够储存一定的能量。
预应力结构也是如此,通过预先施加的应力,使得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承载能力。
预应力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先张法和后张法。
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应力,然后用夹具将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接着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松开夹具,预应力筋就会因回缩而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从而使混凝土获得预应力。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生产预制构件,比如预应力空心板、预应力梁等。
后张法则是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
等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然后利用千斤顶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用锚具将其锚固在构件端部。
最后,向预留孔道内压力灌注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牢固粘结在一起。
后张法在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等大型结构中应用较多。
预应力结构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由于预先施加了应力,结构在承受荷载时能够更好地抵抗裂缝的产生和扩展,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其次,预应力结构能够减小结构的变形,提高结构的刚度。
试述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试述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作者:李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预应力作为建筑工程的常用技术之一,其以先进的工艺技术、高效的施工操作以及较为低廉的成本,越来越受到众多建筑承包企业的青睐。
本文介绍了预应力在建筑工程发展过程及其运用优势,同时说明了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几点应用。
【关键词】:预应力;建筑工程;应用;探析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而且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些城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混凝土施工技术也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创新。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通常会应用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其具有用料省和质量高的优势,从而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预应力施工工艺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本文结合作者经验,对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同行帮助。
一、预应力在建筑工程发展过程1、五十年代初,由于材料供给不足或者没有达到要求,难以解决钢吊车梁及厂房钢结构屋盖的型钢用料,迫切需要其他方法来代替。
在当初比较艰难的时刻,原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接受了国家计委的任务,沿着自力更生,走不同于国外的低强钢材预应力的发展道路,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
2、从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房屋结构中开发研制了一整套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如屋面梁、吊车梁、大型屋面板、屋架以及空心楼板等,其中预应力空心板年产量已经相当高了。
这时期的预应力技术主要采用中强或低强钢材,采用中国特色的预应力混凝土张拉锚固工艺技术。
3、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这一时期,房屋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采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钢材及相应工艺技术,对整体结构施加预应力,技术水平已经非常先进。
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应用技术规范一、引言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钢筋的应用技术规范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预应力钢筋的技术规范。
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建筑结构的不断创新,预应力技术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应用技术规范。
二、预应力钢筋的分类1. 按照材质分类:高强度钢丝、钢帘线、钢板等。
2. 按照预应力形式分类:前张力、后张力、直接张力、压力等。
3. 按照使用形式分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构件等。
三、预应力钢筋的应用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引入预应力力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钢筋可以分为前张力和后张力两种形式。
前张力是指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将钢筋张拉到一定程度,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松弛张拉,使钢筋产生预应力。
后张力是指在混凝土硬化后再张拉钢筋,使其产生预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广泛应用于桥梁、大型工业设施、高层建筑等领域。
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同时引入预应力钢筋和钢筋混凝土,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作用是承担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力,而钢筋混凝土则承担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部分。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工业设施等领域。
3. 预应力钢构件中的应用预应力钢构件是指采用预应力钢筋构造的钢结构。
在预应力钢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作用是承担结构的预应力力,而钢构件则承担结构的受力部分。
预应力钢构件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大型工业设施等领域。
四、预应力钢筋的施工方法1.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是指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或之后将钢筋张拉到一定程度,使其产生预应力力。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应遵循以下规范:(1) 预应力钢筋张拉前应进行试拉,试拉应满足规定的张拉力和变形量。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与经济效益分析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与经济效益分析概述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的先进施工技术,通过在构件上施加恒定的预应力,来抵消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内力,提高结构的荷载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领域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和桥梁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可以通过对柱、梁、楼板等构件施加恒定的预应力,来改善结构的整体性能。
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技术可以利用张拉设备对桥梁构件进行预应力处理,从而提高桥梁的荷载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预应力技术还可以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在钢结构中,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预应力技术的经济效益减少材料消耗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应力和变形,从而使得结构在承受荷载时需要的混凝土体积更小。
这不仅可以节省混凝土的使用量,还可以减少施工成本和材料采购的费用。
增加结构荷载承载能力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荷载承载能力。
通过施加适当的预应力,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弯和抗剪能力,使得结构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
这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还可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振动和变形。
这不仅可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还可以减少地震引起的损失和修复费用。
提高施工效率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预应力技术可以利用张拉设备对构件进行预应力处理,从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快速和自动化。
这不仅可以减少施工时间,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和人工费用。
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预应力技术可以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材料消耗和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预应力施工工艺在桥梁工程应用

预应力施工工艺在桥梁工程应用与建筑结构相比,预应力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更为普及与深化。
预应力在桥梁、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等各类桥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现代桥梁结构中,70%以上的桥梁结构都采纳了预应力技术。
也由于预应力技术的消失,消失了许多与预应力有关的桥梁,如预应力梁桥、预应力钢构桥、预应力拱桥、预应力斜拉桥和预应力悬索桥等。
近年来由于具有无粘结体内预应力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截面尺寸小、施工简洁、质量简单保证,更重要体外索可以替换,重张拉。
体外预应力正广泛应用于美国、德国等很多国家的新桥梁建设,同时应用于旧有的混凝土结构的重建、加固及修理。
而我国体外预应力技术的讨论工作开展的相对较少.主要应用于对旧桥梁的加固。
总之,随着预应力桥梁和高强混凝土的进展,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将是现代预应力技术进展的重要趋势。
一、体外预应力束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在旧桥加固方法中,对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桥。
采纳在梁体下缘设置预应力拉杆或预应力束,对受拉区施以体外预应力的加固方法,可以抵消自重及外荷载产生的内力,大幅提高其承载力量。
体外预应力法有如下优点:自重增加少,但可大幅提高承载力量;由于上部自重增加少,因而对下部影响小;施工简洁,工期短,经济效益明显;施工过程不中断或少中断交通;对原结构损伤小,不影响桥下净空;应力可调整,预应力束可更换。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由水平筋、斜筋、上锚固点、滑块、承托、水平筋固定支座等部件组成。
体外束桥梁加固结构的预应力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与常规的体内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筋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其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经计算表明。
与一般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比较,体外束加固结构的预应力损失要小得多,针对这一点,预应力钢筋的掌握应力应适当降低.以避开体外预应力筋长期处于高应力状态,对改善体外束结构的受力状态有利。
二、体外预应力束在新桥建设中应用体外预应力结构自从2O世纪3O年月进展至今,其结构体系始终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因而体外预应力束的应用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
预应力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引言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结构中的加固方法,通过对材料施加压力,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技术的优势以及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的优势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预应力技术可以通过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技术可以将结构的屈服荷载提高,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结构材料的应力状态,从而提高材料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
通过预应力技术,结构可以更好地抵抗外部环境的侵蚀和结构变形,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减少结构变形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结构在受到荷载时的变形。
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降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降低结构的自重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少结构自身的重量,从而降低结构的自重。
预应力技术可以通过施加预应力,减少材料的应力,使结构的自重减少,降低结构对地基的压力。
提高施工效率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通过预应力技术,结构构件可以进行预制加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和人力资源的使用。
预应力技术还可以使结构构件的质量更加可控,降低施工中的质量风险。
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中最常见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类型,如高层建筑、桥梁、水库等。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通过施加预应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使结构更加坚固和稳定。
预应力钢结构预应力钢结构是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另一种应用。
预应力钢结构通过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预应力钢结构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类型,如大跨度厂房、体育馆等。
预应力钢结构具有重量轻、施工便捷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预应力砖结构预应力砖结构是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一种创新应用。
预应力砖结构通过施加预应力,提高砖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预应力砖结构具有砖的保温性能和预应力技术的优势,可以应用于住宅建筑等领域。
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在体育馆工程中的应用.pptx

4.2.2预应力索张拉
按施工方案,张拉施工分3级由两端向中间双方向对称 施工。第一张拉至80%设计索力;第二次张拉100%设计 索力,并超张拉5%;第三级进行索力微调,调整到设计 值。分级张拉施工顺序如下图所示(第一级为1-7号图, 第二级为8-14号图,第三级根据监测情况对个别索调整。 )
第一次张拉9,22,E,M轴线张拉到80%设计力,分别为 980.1060.1360.1360KN.
2.预应力技术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特色和优势
(1) 可以改变结构的受力状态,满足设计人员所要求的结构 刚度、内力分布和位移控制。
(2) 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构成新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形态(形 式),如索穹顶结构等。
(3) 预应力技术可以作为预制构件(单元杆件或组合构件)装 配的手段,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结构,如弓式预应力钢结 构。 (4) 采用预应力技术后,或可组成一种杂交的空间结构,或 可构成一种全新的空间结构,其结构的用钢指标比原结构 或一般结构可大幅度降低,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桁架预应力钢索采用挤包双护层大节距扭绞型缆索,定 位撑杆(撑杆为圆管,截面为219×12mm,最长为 9.248m)。上端与桁架结构的下弦采用万向球绞节点连接, 下端与索采用夹板节点连接,纵横向索穿过钢撑杆下端的 双向节点,形成双向张拉空间索网,索端与钢结构相连处 设计为铸钢节点。(图2.3.4)
4.2 钢结构预应力施工
4.2.1预应力索的安装
索的安装穿插在钢构件的安装过程中,索盘放置在结 构外地坪上,纵横向拉索使用捯链辅助牵引,随钢结构一 起滑移,但索不张拉,仅预紧。索规格主要有4 种:5×109,5×187,5×253,5×367.横向钢索预张力中间索 最大2000KN,端部索最小1100KN;纵向钢索预张力中间 索最大1600KN,端部索最小1300KN,张拉过程中,考虑 纵横向索相互影响和张拉先后顺序对索力影响,需超张拉, 横向双索最大张拉力达到2730KN,纵向单索最大张拉力达 到1850KN。
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对各种预应力结构形式的分类说明,和对预应力平板结构优点的重点阐述,分析和比较预应力结构的竞争力所在及其适用范畴,达到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的目的。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住房和工作环境及消费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要求有较好的内景,办公室要求有开阔舒服的空间,建筑要追求较大的净高……预应力结构的显现,轻松的实现了这些要求。
预应力结构的形式也是多样丰富的,常用的形式有:无梁平板结构、有梁大板框架(或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结构、门架结构和吊车梁以及专门结构如水池、筒仓、大悬挑结构等。
(一)、预应力平板结构传统的一般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体系,需在柱间及隔墙下设置框架梁和次梁,这必定导致室内明梁纵横交错,降低了楼层的有效高度,阻碍了室内美观和使用功能,装修也较难处理;由于室内明梁的存在,隔墙布置的任意性受到限制,室内功能的重新调整比较困难,而一栋建筑物在其50年甚至70年使用期内都不需对空间重新分隔和变换使用功能是专门难想象的,专门是一样的商场建筑及办公楼建筑。
若设计中楼盖体系采纳一般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或预应力平板结构,以上问题则迎刃而解;工程若采纳一般钢筋混凝土无梁平板结构,由于内隔墙较多,附加荷载较大,要使一般钢筋混凝土平板的裂缝操纵等级及挠度满足规范要求,运算所需板厚较厚,同时一般钢筋用量也较大,不经济。
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楼盖的抗裂性能,减薄板厚,减轻结构自重,提高其使用功能,采纳近年来在大量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现代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将整个楼盖设计为后张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无梁平板结构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这种预应力无梁平板,除在楼板周边保留必要的边梁和在局部少数有隔墙的地点及洞口边缘保留梁之外,室内明梁全部取消,仅在必要的地点设暗梁以改善楼板的受力性能,每单元整个室内顶板为一整块的平面。
这种结构具有各种预应力结构的许多共性,其优点要紧有:(1)有利于减少地下室埋深及基坑开挖深度关于有地下室的大型建筑或高层建筑,常常把地下室作为车库或商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当代大型建筑正在朝着大跨度方向发展,建筑形式上的改革要求建筑材料上的创新。
钢结构使建筑可以拥有更大、更为灵活的空间,而预应力钢结构的出现则使钢材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本文通过分析预应力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将普通钢结构与之进行对比,突出其与普通钢结构相比自身的优越性。
关键字:预应力钢结构普通钢结构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9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功能上的满足,更对建筑传递出的精神有了更高的追求。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城市的建筑水平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水平。
作为一个城市或者国家大型公共活动的举办场所,大跨度结构建筑通常会以一种标志性建筑的身份出现。
近些年,大跨度建筑是伴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方面的进步而得到迅速发展的,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的结合,例如以钢结构为代表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钢材与各种高科技膜材料完美结合的膜结构,使大跨度建筑可以一次次打破结构对于建筑空间的局限,使灵活通透的室内大空间一次次成为现实。
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钢材在建筑革命中的贡献极大,第一次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出现的水晶宫令世人眼前为之一亮,大而通透的
空间使水晶宫成为19世纪英国的建筑奇观之一而存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出现的埃菲尔铁塔,同样创造了一个建筑神话,埃菲尔用钢铁制造出一件高耸的艺术品,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件技术杰作。
预应力钢结构是作为钢结构性能的提升出现的,它的出现弥补了钢材性能上许多不足,从而将钢材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出提高。
二、钢结构
钢结构是将钢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钢结构与传统的建筑结构相比,在空间的灵活和通透上有着很大的优势,钢结构的优点主要取决于该结构所使用的材料。
钢材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与混凝土一样,成为现代建筑的风格标志。
能在建筑工程材料中拥有如此地位,是由钢材的特性决定的,钢材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同样的荷载承受能力,钢材较其它建筑材料自重轻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建筑静荷载;
2、与混凝土、石材、木材等材料相比,钢材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和更好的整体刚性。
建筑结构对于荷载的承受能力存在极限状态——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我们对建筑结构的要求是建筑需要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材在结构整体刚性的优势,使其成为许多大跨度以及超高层建筑的首选材料;
3、钢材具有很好的匀质性,各向同性,这种特性避免了建筑受
材料力学性能上木桶效应的限制。
三、预应力钢结构
预应力钢结构就是将钢结构中部分普通钢材用经过处理后得到的预应力钢材代替,并且结构中其他的构件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它的原理就是在结构或者是构件受力相对较大的局部,以与之将要受到的荷载方向相反的预应力对钢材事先进行人为处理,从而可以在结构受到荷载作用时,钢材构件可以通过自身材料内部存在的应力与之平衡一部分,使钢结构在合理的变形范围之内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从而为建筑形式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预应力技术简而言之就是事先使材料经过变形,从而减少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降低因为材料变形而带来的对于工程的破坏。
预应力技术早就存在,只不过在预应力钢结构出现之前没有系统的计算研究,从而未能大范围推广。
例如,在古代通过引入预应力,制造出来的雨伞和木桶,都能在强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得到各自相应的使用功能。
四、预应力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预应力钢结构一般都用于大跨度的建筑以及桥梁结构,在具体的工程实例中,预应力钢结构也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而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在工程中的应用具体为:
1、用于传统的钢结构,优化结构性能。
例如预应力网架和预应力网壳等结构中,此类工程的代表为攀枝花市体育馆;
2、通过布置索系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例如悬索结构中的稳定
索与承重索在结构中可以产生出一个反向曲率的索系,通过该索系,使结构在承受不同方向的荷载作用的时候更为容易,从而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此类工程的代表案例为北京工人体育馆;
3、用于张拉整体体系之中。
该结构体系出现较晚,第一个真正的工程实践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的竞技馆。
在该结构体系中,预应力为各个但与提供所需的刚度,所以,刚度的增加是与预应力的增大相同步发展的,而预应力则是通过每个单元里面压杆和索件之间内在的压缩和拉伸来得到的;
另外,预应力钢结构在新型结构张力金属膜结构中以及吊挂型的悬索结构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五、预应力钢结构与普通钢结构之间的对比
钢结构在建筑中大范围应用较预应力钢结构早,但正是由于钢结构自身存在一定物理性能上的局限性,后者才顺势而生,所以预应力钢结构与普通钢结构相比有着自身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具体表现为:
1、预应力钢结构能够充分利用钢材的强度,优化钢材在承受荷载时的应力分布状态。
钢材虽然具有强度高度特点,但同时在承受越来越大的荷载的同时,由于材料本身的高弹性以及高韧性,钢材会发生很大的变形,这会使钢材的强度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例如相同条件下,在允许的变形范围之内,预应力钢结构荷载承受能力是普通钢结构的2~3倍;
2、预应力钢结构与普通钢结构相比可以提供更高的结构稳定
性。
荷载作用下的预应力结构变形是与结构自身应力方向相反的,所以与普通钢结构相比,在结构自身内部应力得到平衡之前前者所能承受的荷载较后者大出很多,由此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预应力的存在还可以优化结构整体的循环应力的特征,从而使钢材本身的疲劳强度大大提高;
3、使建筑自身形成的荷载更小,从而使结构的多项属性得到改善。
例如,由于结构自身更为轻巧,在地震时建筑荷载会小很多,因此提高结构的抗震性
4、更为节省材料。
预应力钢结构中受弯构件可以通过结构自身预应力将一部分弯矩转换为轴拉力,从而降低弯矩的峰值,使缩小结构构件的截面成为可能,因此相对于普通钢结构,预应力钢结构在钢材的使用上可以更为节省。
一般情况下,单次张拉后,预应力钢结构比普通钢结构节省钢材10%~20%,经过多次张拉后,这一数值最多可能达到40%,而采用预应力创新体系结构后,该结构与传统的普通钢结构相比,甚至节省了几十倍的钢材。
例如,在1984年建成的天津宁河体育馆中采用预应力钢结构后,省钢率达到11%~12%,而在四川攀枝花体育馆结构中,应为采用了预应力钢结构,整个工程钢材节省率达到了38%之多。
六、结语
由于符合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发展趋势,在传统钢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材料性能上的弥补,预应力钢结构在近些年有了迅速的发展。
在当今工程竞标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更好的结构与更低的工程造价
对于企业十分重要,所以对于每个建筑项目的结构形式都应当择优。
预应力钢结构的发展,使建筑在形式上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对于材料的节省,也使该结构成为符合生态建筑的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1] 宋少民,孙凌土木工程材料[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建荣建筑结构选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刘丽华,王晓天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王淑红浅谈预应力钢结构的施工特点与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