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每回读后感学习第四十三回
水浒传第43回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传第43回读后感(精选5篇)《水浒传》主要讲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全都投奔梁山,替天行道,伸张正义。
读完《水浒传》之后的你,有收获什么新的心得或感悟吗?不妨写一下水浒传读书笔记。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第43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水浒传第43回读后感【篇1】《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bi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
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
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
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
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
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第四十三回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描绘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他们的豪迈和忠义。
读完这一回,我深受感动,对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了深入的思考。
在第四十三回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在宋江的带领下,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和斗争。
他们以刚烈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与朝廷和强敌周旋,最终获得了胜利。
其中,宋江作为梁山泊的领袖,展现了他的智勇和领导才能,他善于策划战略,善于团结众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也各自展现了自己的英雄本色,他们有的以勇猛善战、有的以智谋过人,有的以忠义为怀,无不展现了他们的豪情和侠义。
在这一回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忠义之情。
他们不畏强权,不怕牺牲,为了正义和信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捍卫了梁山泊的尊严和荣誉,也捍卫了他们的信仰和理想。
他们的忠义之情,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除此之外,第四十三回中的情节和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形象和事迹。
他们或是勇猛善战,或是智谋过人,或是忠义为怀,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而战斗和斗争的情节也紧凑有力,让人读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情节和描写,不仅展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英雄气概,也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功底。
通过阅读《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我深刻感受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忠义之情,也对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情节描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展现了中国古代忠义精神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样的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汲取到前人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也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忠义之道,成为更加有担当和责任的人。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书笔记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书笔记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每一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第四十三回啊,真的是让我看得那叫一个过瘾,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充满侠义与野性的世界之中。
这一回里,李逵那黑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逵啊,他就像是一头莽撞却又无比忠诚的蛮牛。
他一心想着去接自己的老娘上山享福。
你想啊,在那乱世之中,梁山泊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有酒有肉,兄弟们又讲义气。
李逵觉得,自己的老娘在那穷乡僻壤过着苦日子,他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安心呢?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在大城市里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就想着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享清福一样,这是最朴素的孝心啊。
李逵回到家,见到老娘的那一幕,真的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老娘眼睛都快哭瞎了,还在念叨着自己的儿子。
“儿啊,你这一去这么久,可让娘想死了。
”这简单的话语,就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一下地敲在我的心上。
李逵也难受啊,他说:“娘,儿这就接您上山,让您过好日子。
”你看,李逵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看起来莽撞得很,可在老娘面前,那就是个孝顺的儿子。
可是呢,这一路上并不顺利。
老娘眼睛看不见,全靠李逵背着。
这就像是一场艰难的旅程,李逵背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老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李鬼。
这李鬼啊,假冒李逵的名头在那打劫呢。
他以为李逵好糊弄,就大喊:“黑旋风李逵在此,识相的留下钱财。
”李逵一听就火了,心里肯定在想:“好你个小兔崽子,竟敢冒充爷爷我的名头。
”他二话不说就和李鬼打了起来。
这李逵的本事那可不是盖的,没几下就把李鬼打得求饶。
李鬼求饶的时候说:“爷爷,小的家中有八十岁的老娘,求爷爷饶命。
”这李逵一听,心软了。
他想啊,自己也是为了老娘才这么辛苦,这李鬼要是死了,他的老娘可怎么办呢?于是就放了李鬼。
这时候的李逵,是不是也有着善良的一面呢?就像我们有时候,即使被人欺骗了,可听到别人有难处,还是会选择原谅。
但是啊,这李鬼可不是个好东西。
他被放了之后,和他老婆商量着要谋害李逵。
水浒传四十三回读后感600字5篇参考

水浒传四十三回读后感600字5篇参考水浒传四十三回读后感600字参考【篇1】《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受到人们广泛喜爱。
假期里,我就读了这本书。
文学家金圣叹曾说过:“《水浒传》所叙,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是啊,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有自己的个性:“智多星”吴用神机妙算,“霹雳火”秦明有勇有谋,“花和尚”鲁智深洒脱豪爽,“黑旋风”李逵鲁莽急躁……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忠义双全。
忠,就是对上忠心不二,对友尽心竭力。
“忠义”,有“忠”必有“义”。
这个“义”字包涵很多:讲义气、大义凛然、正义、见义勇为……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了这个“义”字,兄弟今生两家姓,来生一个妈。
“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统领的桃花山寨将面临被官军歼灭的危险,他们向“花和尚”鲁智深的二龙山寨求援。
而鲁智深与周通、李忠二人曾有一段恩怨,可鲁智深没有想到这些,一接到求援信号,二话不说率兵救援桃花寨。
“黑旋风”李逵对宋江忠心耿耿,但他一听到假宋江调戏妇女,盛怒之下赶到梁山泊忠义堂,大骂宋公明,还砍了那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这是一种正义的表现。
鲁智深听到金翠莲被镇关西霸占,他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这是真正的见义勇为。
可是这个忠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多少忠义的革命战士为祖国牺牲了生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他们对祖国忠心耿耿,大义凛然,这是对“忠义”二字的诠释。
水浒传四十三回读后感600字参考【篇2】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
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__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
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
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四十三回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篇章,讲述了梁山好汉们在梁山泊的生活和战斗经历。
读完这一回,我深受感动,对梁山好汉们的豪迈和忠义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第四十三回中,我们看到了梁山好汉们的忠义和勇敢。
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百姓,不惜与国家军队作战,甚至不惜以身犯险,冒着生命危险。
他们的忠义和勇敢让人感到敬佩,也让人感到心痛。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梁山好汉们是人民的保护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捍卫着正义和公平,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在第四十三回中,我们也看到了梁山好汉们的友情和团结。
在梁山泊,这些原本各怀鬼胎的好汉们,因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家人。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们之间没有利益的争夺,没有尔虞我诈,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坚定的信念。
这种友情和团结的力量,让他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这种力量也让人感到震撼。
在第四十三回中,我们还看到了梁山好汉们的悲剧命运。
他们是因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才被逼上梁山,成为了草莽英雄。
他们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但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和腐败,他们只能选择逆来顺受,或者反抗到底。
这种悲剧的命运让人感到心痛和愤慨,也让人对社会的不公和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第四十三回中,我们还看到了梁山好汉们的浪漫情怀。
他们在梁山泊上生活,虽然艰苦,却也有着自己的浪漫。
他们与自然为伴,与兄弟为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着自由和平等。
这种浪漫情怀,让人感到温暖和向往,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是一部充满人性的作品,它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毅,也展现了人性的悲剧和浪漫。
读完这一回,我对梁山好汉们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社会的启示录,它让人感到震撼和思考,也让人感到温暖和向往。
水浒传43回读后感300字

水浒传43回读后感300字水浒传43回读后感300字(篇1)初读水浒传,觉得里面的故事有点荒唐。
好汉林冲被奸佞诬陷却无处伸冤;曹盖等人在绿林打劫的却被称为好汉;英雄鲁智深行侠仗义却落得个落荒逃跑的命运;粗莽汉李逵这种滥杀无辜的人也能在江湖中立足;梁山好汉本以占山为王,且力量足以和朝顶对抗,为何还要替朝廷出力,导致最后梁山落了个凄凉的结局……这些都使我不解,我不明白施耐庵为何要这样落笔。
我在疑惑之余,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得吸引,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得读完水浒传,读到第三遍时,才明白作者的深意。
读完水浒传,我才明白了其中的“荒唐”。
这些荒唐,是当时那个朝纲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造成的。
正是朝廷腐败、徽宗昏庸、小人当道,才有了好汉林冲被高衙内和好友设计陷害,流放路上受尽折磨,几次三番地遇险,差点丢了性命;正是当时社会民不聊生,老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才有人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抢劫官府、富商,并受到尊重;正是那个社会朝廷力量日益变弱,遭遇内忧外患的局面,才有各地好汉揭竿而起、占山为王,与朝廷作对。
不过也正是那个社会,那个社会的忠君报国的主流思想,才导致了宋江掌权后,要把梁山这艘船驶向朝廷,像皇帝靠岸。
但是那个奸佞当道的朝廷、昏庸无能的皇帝却不是梁山的港湾,所以,梁山最终被小人所灭,真是呜呼哀哉!悲哉!水浒传43回读后感300字(篇2)前几天,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不得不说,《水浒传》能称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让人不得不承认。
《水浒传》中包含一百单八将,将他们的英雄气概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说起水浒传,我最敬佩的是这其中的一百单八将,一个个讲义气,重友情,想到这,我又不禁想起一次面红耳赤的一件事。
小倪是我最好的朋友,有什么东西,什么事,我第一时间就是想分享给小倪,当然,小倪对我也很好。
今日是小倪值日,但不巧的是她生病了。
原本她能够选择告诉教师,这样也许她能够让人帮她值日,但她没有,她告诉了我。
水浒传第43回读书心得
#水浒传第43回读书心得1《水浒》反腐,本是古人的事,与咱何干?只是那浓浓的《水浒》气绵绵不绝:晁盖们劫生辰纲是“反腐”,今天小偷偷贪官的赃款赃物更是“反腐”了。
那宋押司在政府机关干事,却一心编织关系网,哥儿们来了“终日追陪”。
利用职务之便为犯罪嫌疑人、也是关系网中一哥儿们的“乡长”晁盖通风报信,指使他们脱逃,那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庄如顺通知快点出国好像就颇得宋江的真传。
宋江杀阎婆惜之后,郓城县“公安局长”朱仝、雷横私自放走宋江,“县长”也有心为宋开脱,那浙江温岭市原市长周建国、市公安局长杨卫东与黑社会头子张畏的瓜葛,那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副市长马向东与刘涌的关系,不就与此一脉相承吗?慕绥新、庄如顺、周建国、杨卫东们,血液中就浸透了《水浒》气。
#水浒传第43回读书心得2《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一起聚一义到梁山。
受朝廷招安,再到战场大破辽国兵,最后把叛党一网打尽,却遭阴险小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这整整一本书。
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出两个字,那两个字大家应该猜到了那就是忠和义。
忠,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对朋友尽心竭力的帮助。
宋江在有一种有一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宁死不屈,忠心耿耿,这就是忠。
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被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这也是忠。
在当今社会上, 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只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能做到这个“义”字的人,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一个“义字”,包括了数也数不清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了兄弟为了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就只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或一个人的信誉或等等什么宝贵的东西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老人孕妇让座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是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大勇气,甚至是以命换命的决心。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梁山好汉及李逵来救,李逵不分官兵百姓,举斧乱砍,晃盖喝止不听。
二十九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在第四十回中,松江、戴宗被黄文炳陷害,被判死刑。
在法场时,梁山伯众好汉及时来救,只见一人赤身赤脚,挥舞两柄大斧,一阵乱砍乱杀,领头冲入法场。
众好汉在他身后,拼命的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救出了宋江和戴宗。
这个人就是李逵。
可以想象,劫法场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可是他为了救宋江和戴宗,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冒着可能被冷箭射死,被枪刺死,被刀砍死的危险,奋力冲杀。
这个情节,把他那黑旋风”的绰号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不负天杀星”的称号!傻,也是他一大有趣的特点。
在第三十八回中,为了给宋江抓鱼,和张顺发生了摩擦,打了起来。
在陆上,他把张顺打得鼻青脸肿。
张顺跳入水中大骂,激他下水,他果然也跳了下去。
可是人家浪里白条的称号可不是白吹的,结果他被连按水中N次,喝了满满一肚子江水,上岸后直吐白水。
他的水性不好,可仍然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入水和因水性好而闻名的张顺斗,用自己的劣势和人的优势比,自然吃了大亏。
不过,虽然李逵又傻又莽,但是,每次想起他干的那些事都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我还有一点佩服。
我喜欢这样的李逵,义、莽、傻俱全的李逵!《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结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义”字当头;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义”字当头。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浒传》英雄中:李逵。
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李逵这一角色的刻画,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读后感《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四十三回是《水浒传》中的重要篇章之一,通过对这一回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在第四十三回中,我们看到了宋江和李逵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宋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让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而李逵则是一个被社会辜负的人,他曾经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在社会的不公和压迫下,他变得愤世嫉俗、暴躁不安。
通过这段对话,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但是社会的不公和压迫会让人变得扭曲,失去原本的善良和正直。
除此之外,第四十三回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在这一回中,我们看到了官府的腐败和贪婪,看到了官员们对民众的压迫和剥削。
这些都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通过笔下的人物和情节,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对第四十三回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反思。
这让我不禁思考起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我们是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是否也需要像宋江那样,努力改变这个世界,让社会更加公平、和谐?这些问题都让我深思不已。
总的来说,《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是一部富有深刻内涵的作品,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描绘,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和当下的社会现实。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努力改变这个世界,让社会更加美好。
水浒传第43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43回读后感水浒传第43回读后感1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
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他们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孙悟空。
一般,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
全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算是英雄好汉武松醉后打虎的故事了。
话说武松离了“三碗不过冈”后,便直奔景阳冈。
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觉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块大石头上,正闭了眼要睡,忽然从乱树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来。
武松见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从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闪在旁边。
那老虎把两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纵身一扑,武松急忙闪到一边,老虎见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让机灵的武松闪过了。
那老虎正准备再次攻击,武松连忙抡起哨棒,从空中劈下,谁知只打到了一棵树上,哨捧断成了两截。
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丢掉手中的哨棒,两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劲地踢它,又用拳头猛打它,不一会儿,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树边拾起半截哨棒,回来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丝气也没有了才罢手。
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阵,才走下冈子去。
《水浒传》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水浒传第43回读后感2《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一,是一部描述与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书,生动地写出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昏庸无能,社会动荡不安和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起义过程。
整本书讲了高俅仅凭一脚好球艺,就博得皇上的青睐,轻而易举地做了太尉,又渐渐成了皇上的宠臣,一手遮住了太阳;蔡京、童贯、杨戬等也倒行逆施,坏事做绝;在他们底下,同样有一大批的贪官污吏,如梁中书、蔡九知府、慕容知府、贺太守等,他们同样也是倚仗权势欺压百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四十三回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四十三回【一】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宋江初上梁山,说要尽孝, 自己躲到过道村去寻那无字天书去了,是晁盖,率众人全力而为,才保了他的命,才有了他与父亲在梁山团聚,才有了梁山大摆了三天宴席,以表现庆贺, 可见晁盖为人厚道、真诚、讲情义。
可宋江说:“今日父子团圆相见,皆赖众兄弟之力也!”不见他对晁盖一丝感激之情,可见他眼中没有晁盖这个大哥。
宋江接老爹上梁山,引出二个人也要尽孝,一个是公孙胜,另一个是李逵。
公孙胜借看老娘为名,要离开梁山,是个好理由,但另有隐情。
他明白宋江葫芦里的药,但不能讲。
当宋江说“:“先生何不将带几个人去,一发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
”公孙胜回道:“老母平生只爱清幽,吃不得惊唬,因此不敢取来”。
公孙胜这话表达了他内心的真实,是他怕宋江,才一走了之,如何敢接母亲来梁山。
公孙胜高明!
宋江父子团圆的风光,深深地触动了李逵的神经,他就是想接老娘来风光一回。
对李逵接老娘的事,晁盖与宋江有不同意见,晁盖说:“李逵说的是。
我差几个人同你去取了上山来,也是十分好事。
”而宋江又一次剥夺了晁盖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他说“使不得!李家兄弟生性不好,回乡去必然有失。
若是教人和他去,亦是不好。
况且他性如烈火,到路上必有冲撞。
他又在江州杀了许多人,那个不认得他是黑旋风。
这几时官司如何不行移文书到那里了?必然原籍追捕。
你又形貌凶恶,倘有疏失,路程遥远,如何得知。
几时,打听得平静了,去取未迟。
”最终,李逵接母亲上梁山,是按照宋江的要求去办的,但结果很糟糕。
宋江、公孙胜、李逵这三人的孝心、价码可大有文章。
为接宋太公上梁山,梁山可谓倾巢出动,三天大宴也不是个小数目,还有一家人上梁山后的起居开销等。
公孙胜要去看老娘,一是有饯行的酒席,二是有一盘金银相送,(公孙胜谦让之后收了半盘)。
而李逵只有一锭大银和三五个小银,也没有饯行的酒席,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