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中国古钱币图谱及价格(最全、)

中国古钱币图谱及价格(最全、)一、中国古钱币最新图谱及价格1、太夏真兴元2、XXX小型元3、景和XXX小型元4、壮泉四十XXX元5、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元6、开元通宝隶书金质元7、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元8、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元9、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元10、永平元宝隶书光背元11、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元12、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元13、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元14、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元15、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元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元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元16、广政通宝隶书光背元17、大蜀通宝隶书光背元18、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元19、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元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元20、乾享重宝隶书光背元21、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元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元22、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元23、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元24、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元、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元25、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元26、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元27、皇宋通宝篆书九叠篆元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元27、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元28、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元29、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元30、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元31、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元32、元佑通宝行书背“陕”元元佑通宝篆书背“陕”元33、绍圣元宝隶书光背元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元绍圣重宝真书铁母背“施”元34、元符通宝隶书铁母背“上”元元符通宝隶书铁母元元符通宝篆书折五铁母元35、圣宋元宝隶书隶书元圣宋元宝篆书长冠“宝”元圣宋元宝隶书折二铁母背月元圣宋通宝行书光背元圣宋通宝隶书铁母直读元圣宋通宝隶书背“当伍”元36、崇宁元宝隶书银质元崇宁元宝楷书银质大字元宗宁元宝隶书折二铁母元37、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元38、政和通宝隶书文政背“陕”元政和通宝隶书折五铁母元政和通宝楷书折三银质元39、重和通宝隶书光背元40、宣和通宝篆书小型金质元41、靖康元宝隶书光背元靖康元宝篆书光背元靖康元宝楷书光背元靖康元宝篆书光背元靖康元宝楷书银质光背元靖康元宝隶书铁母元靖康元宝篆书铁母元靖康元宝篆书折三光背元42、应运元宝篆书光背元应运元宝隶书光背43、淳熙元宝篆书铁母背巨月元44、绍熙元宝篆书折二铁母背“春三”元绍熙元宝篆书折二铁母背“定三”元绍熙元宝真书折十背“四”元绍熙元宝真书折十背“四”元44、庆元通宝楷书折三背“永”元45、开禧通宝楷书折十铁母背“利”元开禧通宝楷书折二铁母背“利”元46、大宋元宝楷书折十背“当拾”元47、端平元宝楷书折三铁母背“定伍东下”1.2万端平元宝楷书折五铁母背“定伍此下”1.2万48、淳佑通宝楷书折五光背元49、临安府行用楷书长方形背“准贰百文省”元临安府行用楷书长方形背“准叁百文省”元50、建炎通宝楷书铁母元建炎元宝篆书光背元建炎元宝隶书光背元51、绍兴通宝楷书折五旋读元绍兴通宝楷书折十旋读元52、乾道元宝楷书折二铁母背“松”元乾道元宝楷书折二铁母背“周”元乾道元宝楷书折五光背元乾道元宝楷书金质小样元53、泰和通宝楷书折三光背元崇庆通宝楷书光背元崇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元54、至宁元宝楷书光背元55、贞佑通宝楷书大样光背元贞佑通宝楷书折二光背元56、应历通宝隶书光背元57、天禄通宝隶书光背元58、XXX光背元59、通行泉货行书光背元。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历代古钱币名称一览,总结得太全了,不收藏一定后悔!

西周铜贝、原始空首布春秋晋:空首布战国齐:齐刀、齐圆钱三种燕:明刀、针首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赵: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韩:锐角布,方足布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中山:大尖首刀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西周:西周圆钱西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 三铢半两、榆荚半两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少帝(刘恭) 前187~前184 八铢半两少帝(刘弘) 前183~前180 五分钱(六铢半两)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 四铢半两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武帝(刘彻) 前140~前87 三铢、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铢废帝(刘弗贺)前74宣帝(刘询) 前73~前49 宣帝五铢、小五铢元帝(刘大) 前48~前33 四出五铢成帝(刘骜) 前32~前7哀帝(刘欣) 前6~公元1平帝(刘刊) 公元1~公元6(刘婴)公元6~公元8新王莽 9~20 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更始帝(刘玄) 21-23 更始五铢、公孙述铁半两、铁五铢东汉光武帝(刘秀) 23~57 建武五铢明帝(刘庄) 58~75 五铢章帝(刘怛) 76~87 五铢和帝(刘肇) 88~105 五铢殇帝(刘隆) 106~106 五铢安帝(刘佑) 107~125 五铢少帝(刘懿) 125 五铢顺帝(刘保) 126~144 五铢冲帝(刘炳) 144~145 五铢质帝(刘缵) 146~146 五铢桓帝(刘志) 147~167 五铢灵帝(刘宏) 168~189 五铢、中平四出五铢废帝(刘辨) 189献帝(刘协) 190~220 五铢、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魏文帝(曹丕) 220~226明帝(曹睿) 227~239 魏五铢齐王(曹芳) 240~254 魏五铢高贵乡公 254~260吴大帝(孙权) 222~252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会稽王(孙亮) 252~258景帝(孙休) 258~264末帝(孙皓) 264~280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 蜀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后主(刘禅) 223~263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西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惠帝(司马衷) 290~306 西晋五铢怀帝(司马炽) 306~313愍帝(司马邺) 313~316东晋元帝(司马睿) 317~322明帝(司马绍) 322~325 沈充造“沈郎五铢”成帝(司马衍) 325~342康帝(司马岳) 342~344穆帝(司马聃) 344~361哀帝(司马丕) 361~365海西公(司马奕) 365~370孝武帝(司马曜) 372~396安帝(司马德宗) 396~418恭帝(司马德文) 418~420后赵石勒铸:丰货成汉李寿铸:汉兴北凉沮渠蒙逊铸:凉造新泉夏赫连勃勃铸:大夏真兴宋武帝(刘裕) 420~422少帝(刘义符) 422~424文帝(刘义隆) 424~453 四铢孝武帝(刘骏) 453~464 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前废帝(刘子业)465 永光、景和 两铢、永光 明帝(刘阈) 465~472后废帝(刘昱) 472~477顺帝(刘准) 477~479南齐武帝(萧赜) 482~493 刘悛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明帝(萧鸾) 493~498东昏侯(萧宝卷) 498~501和帝(萧宝融) 501~502梁武帝(萧衍) 502~549 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简文帝(萧纲) 549~551元帝(萧绎) 552~554敬帝(萧方智) 555~557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陈武帝(陈霸先) 557~559文帝(陈倩) 560~566 天嘉五铢废帝(陈伯宗) 567~568宣帝(陈顼) 569~582 太货六铢后主(陈叔宝) 583~589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太武帝(拓跋寿) 423~452文成帝(拓跋睿) 452~465献文帝(拓跋弘) 466~471孝文帝(元宏) 471~499 太和五铢宣武帝(元恪) 500~515 永平五铢孝明帝(元诩) 516~528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永安五铢长广王(元晔) 530-531节闵帝(元恭) 531安定王(元朗) 531~532孝武帝(元修) 532~534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534~550 小样永安五铢 西魏文帝(元宝炬) 535~551 大统五铢废(元钦) 551~554恭帝(元廓) 554~557北齐文宣帝(高洋) 549~559 常平五铢废帝(高殷) 559~560孝昭帝(高演) 560~561武成帝(高湛) 561~564后主(高纬) 564~577幼主(高恒) 577 承光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57 五行大布明帝(宇文毓) 557~560武帝(宇文邕) 560~578 永通万国、北周布泉宣帝(宇文贇) 578~579静帝(宇文衍) 579~581隋文帝(杨坚) 581~604 置样五铢、五铢白钱、隋五铢 炀帝(杨广) 604~617 隋五铢恭帝(杨侑) 617~618唐高祖(李渊) 618~626 开元通宝太宗(李世民) 626~649 开元通宝高宗(李治) 649~683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中宗(李显) 684 开元通宝睿宗(李旦) 684~690 开元通宝则天皇帝 690~705 开元通宝玄宗(李隆基)712~756 开元通宝肃宗(李亨) 756~762 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代宗(李豫) 762~779 开元通宝、大历通宝德宗(李适) 779~805 开元通宝、建中通宝顺宗(李诵) 805 开元通宝宪宗(李纯) 805~820 开元通宝穆宗(李恒) 820~824 开元通宝敬宗(李湛) 824~827 开元通宝文宗(李昂) 827~840 开元通宝武宗(李炎) 840~846 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背有: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字共23局种,为各铸地州名。
[中学教育]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中学教育]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d2d2ff772cc58bd63086bd6b.png)
[中学教育]中国古钱币速査对照表中古虽虽速虽虽照表国字序一三虽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次至西利孝宋序良周定延招明治直金虽阜保咸契宣建政壮两昭洪皇致虽重虽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祥第虽虽虽清通景虽隆虽嗣会圣寿广丰宝祺万裕道雍靖嘉虽熙福端虽穆虽虽虽一刀虽国燕一刀平五千西虽孺子居虽二年公元年虽。
(7)三虽西虽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年虽。
(14)虽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年虽。
(10)虽布二口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年虽。
(10)大中通宝吴元朝朱元璋宋虽虽年虽公元年虽。
(1356"1367)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1311)大元元国宝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1311)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311)大布黄国千新朝王莽始建二年公元年虽。
(10)大吉虽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年虽。
(557)大安元虽宝代道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083"1091)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076^1085)大安宝虽西夏惠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76、1085)大宋元宝宝南宋理宗虽年虽公元年虽。
(1225〜1227)大宋通宝宝南宋理宗虽年虽公元年虽。
(1225'1227)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虽公元年虽。
(1161〜1189)大明通宝国南明虽王虽元年公元年虽© (1646)大泉五十西虽孺子居虽二年公元年虽。
(7)大泉五白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千当国吴三大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二干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五千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唐通宝国五代十南唐玄宗中虽年虽公元年虽。
(958〜961)大夏真真虽虽晋夏虽元年公元年虽。
(419)大康元虽宝代道宗大康年虽公元年虽。
(1074〜1082)大康通宝虽代道宗大康年虽公元年虽。
(1074^1082)大朝通宝国号元朝蒙古未改大元以前公元年虽。
中国古代钱币等级(珍稀程度)一览表(收藏级)

中国古代钱币等级(珍稀程度)一览表(收藏级)各钱品的等级,按通用“十级制”评定。
为了一目了然,十级中的特珍、大珍、极罕、罕见、甚稀、稀见、甚少、少见、较多、多见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代替。
(见下表)多见较多少见甚少稀见甚稀罕见极罕大珍特珍钱币的等级,是各钱品多寡优劣的集中反映,是各钱品标价的重要依据。
一种钱币的标价随其等级而定。
但同一等级的钱币的价位仍有高低之分,故不可一概论之。
一、夏商周贝币钱币名称等级货贝十骨贝八石贝九玉贝六铝贝七小型铜贝七大型铜贝六大型包金贝五包金贝六大型银贝—金贝一二、春秋战国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原始空首布二平肩弧足空首布二“武”字弧足空首布四“安臧”弧足空首布三“贞”字弧足空首布二斜肩弧足空首布三尖足空首布(无文)三尖足空首布(有文)一“八”字耸肩尖足空首布三“丄”字耸肩尖足空首布三平肩小型尖足布六平肩大型尖足布三平肩方足布七燕国方足布六右明新冶一小型圆足布三大型圆足布二三孔布一“宋子”三孔布一桥足半釿布一安邑一釿(背安)四安邑二釿五晋阳一釿三晋阳二釿二甫反一釿三小型山阳一大型山阳一梁夸釿五十当寽四春秋战国(2)梁半尚二百当寽三旆布当釿二四布当釿一“公”字锐角布六“垂”字锐角布四“洮百涅”锐角布一“百涅”锐角布三齐法化五齐之法化四安阳之法化三节墨法化三节墨之法化三齐返邦张法化一尖首刀六春秋战国(3)针首刀四燕明刀八齐明刀一博山刀一背成白明刀一“甘丹”刀六“甘丹化”刀五“白人”刀五"白人化”刀五“白化”刀五“白”刀五“王化”刀二“蔺”刀一“晋阳化”刀一“晋阳新化”刀一“成白”刀五“垣”字園钱五“共”字園钱三“共屯赤金”圜钱一“安臧”園钱一“济阴”圜钱三“西周”圜钱一“东周”圜钱一“蔺”字圜钱一“离石”園钱一重一两型園钱一“半瞏”圜钱一春秋战国(4)“賹化”圆钱六“—化”圆钱八“明化”圆钱七“明四”圆钱一“文信”圆钱二“长安”圆钱二“两甾”圆钱五大型“半两”圆钱四“半两”圆钱六“ ”字蚁鼻钱八“ ”字蚁鼻钱七“君”字蚁鼻钱六“行”字蚁鼻钱四银质大布一三、秦代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半两八厚重大型半两五四、汉代货币钱币名称等级榆荚半两九八铢半两九四铢半两九铁半两七三株五郡国五铢十上林三官五铢十赤仄五铢八小五铢九四出五铢九传形五铢七传形剪边五铢七涎环五铢十一刀平五千二契刀五百四大泉五十九大泉十五八大泉五十合背大泉五十四出文六小泉直一九幺泉一十二幼泉二十二中泉三十一壮泉四十三小布一百三幺布二百三幼布三百三序布四百三差布五百三中布六百三壮布七百三第布八百三次布九百二大布黄千八货泉十货泉合背七货泉传形八布泉九布泉合背五布泉重好六国宝金匮直万一金五铢一银五铢一五、三国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咬金”五铢八直百五铢八犍为五铢六传形直百六传形五铢七直一三大泉五百七大型大泉五百六大泉当千七大型大泉当千五特大型大泉当千一大泉二千二大泉五千一太平百钱七世平百钱二平当五铢八定平一百八六、两晋货币钱币名称等级沈郎五铢九丰货五直读汉兴六横读汉兴四大夏真兴一凉造新泉二七、南北朝钱币钱币名称等级四铢七面双星四铢五小型孝建四铢七大型孝建四铢七两铢一永光一景和一天监五铢八公式女钱九铁五铢八两柱五铢八四柱五铢六陈五铢八太货六铢六太和五铢五永平五铢八永安五铢八小型永安五铢七永安五铢背四出七永安五铢背“土”五大统五铢七常平五铢九常平五铢合背五布泉八五行大布七小型五行大布八五行大布合背六永通万国六宽缘永通万国五永通万国合背五“五金”五铢八“五五”五铢八“五工”五铢八银五铢一八、隋唐货币钱币名称等级置样五铢八白钱五铢九开元通宝十当十开元一开炉开元大钱一乾封泉宝六乾元重宝十大型乾元四乾元背十—乾元背祥云五乾元背瑞雀四重轮乾元重宝八重轮乾元面背八星四重轮乾元背祥云五乾元重宝合背五大历元宝四建中通宝三会昌开元通宝常见者十会昌开元通宝背反京七会昌开元通宝背永四会昌开元通宝背下平(倒字)七会昌开元通宝背上福七会昌开元通宝背下福五会昌开元通宝背右福四会昌开元通宝背桂八会昌开元通宝背上丹七会昌开元通宝背右丹六会昌开元通宝背下丹六会昌开元通宝背蓝三云四会昌开元通宝蓝大王三咸通玄宝一得壹元宝五得壹元宝背四星三顺天元宝背月七顺天元宝素背六顺天元宝阔缘大型五顺天元宝背四月文二高昌吉利一金开元一银开元一九、五代十国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开平通宝一开平元宝一天成元宝一官铸天福元宝六私铸天福元宝七官祷大样天福元宝三汉元通宝八汉元通宝背孕月纹六周元通宝九周元通宝合背七周元通宝背星月纹七永平元宝一通正元宝七天汉元宝八光天元宝八铁光天元宝七乾德元宝八乾德元宝小字背月七咸康元宝八广政通宝一铁广政通宝四大蜀通宝一天策府宝一铁天策府宝二楚铁乾封泉宝五楚乾封泉宝素背一楚乾元重宝一闽开元通宝一闽铁开元四闽铅开元大型六闽铅开元小型七永隆通宝一铁永隆通宝三铅永隆通宝二天德重宝一铁天德重宝二天德通宝一乾亨重宝五铅乾亨重宝九铅乾亨通宝二大齐通宝一保大元宝一铁保大元宝二永通泉货隶书二永通泉货篆书一唐国篆书大钱三唐国隶书大字背星六唐国通宝平钱九大唐通宝大样七大唐通宝宽缘大样五大唐通宝背月七南唐大唐通宝八南唐开元通宝八南唐大唐通宝八南唐开元通宝八南唐开元通宝当十四永安一十(孤品)一铁永安一十三永安一百三铁永安一百六永安五百(孤品)一铁永安五百二永安一千二铁永安一千五铁顺天元宝背月千二铁货布五应天元宝一应圣元宝一乾圣元宝一十、北宋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北宋一般铜、铁平钱十宋元通宝铁母三宋元通宝右挑元四太平通宝合背六太平通宝铁范铜一铁太平通宝背巨星四缩水淳化三铁淳化元宝折五五至道元宝合背六咸平元宝阔缘厚肉四咸平元宝合背六铁景德元宝折十七祥符元宝背星月六祥符元宝铁母一铁祥符元宝折三六铁天禧通宝折二六天禧通宝铁母一天圣元宝铁母一铁明道元宝折二五铁景祐元宝折二七皇宋通宝折二篆书一皇宋通宝九叠篆一铁康定元宝平钱六庆历重宝铁母一至和重宝铁母二至和重宝铁母背虢一至和重宝铁母背坊一铁至和重宝背同三治平元宝四出六熙宁元宝背衡六熙宁通宝铁母一元丰通宝大字篆书五元丰通宝大字隶书四元丰通宝行书铁母三元丰重宝篆书一元祐通宝背陕三元祐通宝行书铁母二元祐通宝篆书铁母二绍圣元宝行书铁母二绍圣通宝背施一绍圣重宝隶书折二一元符通宝隶书铁母一元符重宝(样钱)一圣宋元宝行书铁母一圣宋元宝长冠宝一圣宋元宝长点宋一圣宋通宝当伍一建国通宝一崇宁通宝平钱六崇宁通宝平钱(美制)三崇宁通宝折十九崇宁通宝合背六崇宁通宝铁母三崇宁通宝阔缘大字三崇宁重宝十崇宁重宝背十二崇宁重宝铁母二崇宁元宝平钱一崇宁元宝折二铁母一大观通宝折二七大观通宝折三七大观通宝折五六大观通宝折十八大观通宝合背六大观通宝行书一大观通宝铁母二政和通宝铁母二政和重宝铁母一重和通宝篆书三重和通宝隶书四重和通宝样钱四宣和通宝背陕四宣和元宝篆书四宣和元宝隶书四靖康元宝平钱隶书一靖康元宝平钱篆书一靖康通宝平钱隶书一靖康通宝平钱篆书一靖康元宝折二、折三一靖康通宝折二、折三篆书一靖康通宝折二隶书一应运元宝一铁应感通宝三应感通宝一银质宋元通宝一金质淳化元宝一银质崇宁元宝一银质政和通宝一金质宣和通宝一银质宣和通宝一十一、南宋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南宋一般铜、铁平钱九建炎通宝点建小平六建炎通宝点建折二六建炎通餓建折三(瘦金体) 四建炎通宝铁母一建炎通宝背川五建炎元宝真书二建炎元宝篆书二建炎重宝四绍兴元宝平钱真书二绍兴元宝平钱篆书二绍兴通宝折五一绍兴通宝折十一铁隆兴通宝七乾道元宝铁母二乾道元宝背正六乾道通宝折五一铁乾道通宝折二四淳熙元宝隶书版一铁纯熙元宝七淳熙元宝铁母二绍熙元宝背四一绍熙通宝背四一绍熙通宝铁母二背“三”庆元通宝折三一庆元通宝折三背永一庆元通宝铁母一庆元元宝铁母一嘉泰通宝铁母二嘉泰元宝铁母一嘉泰通宝瘦金书折三八开禧通宝折十背利一开禧通宝铁母一开禧元宝铁母一铁圣宋重宝当五一嘉定通宝铁母二嘉定元宝背折十四嘉定元宝铁母二大宋通宝背当拾一铁宝庆元宝六铁绍定元宝折二型七铁绍定元宝折三型七端平元宝铁母二端平通宝铁母一端平重宝三嘉熙重宝四出四嘉熙重宝四出四淳祐通宝背当百五铁淳祐通宝背当百五临安府行用二百文一临安府行用三百文二临安府行用五百文二铜招纳信宝二金质隆兴通宝一十二、辽代货币钱币名称等级通行泉货一天赞通宝一天显通宝一会同通宝小平铜钱一天禄通宝二应历通宝一保宁通宝二统和元宝三统和元宝大样三重熙通宝五清宁通宝六咸雍通宝六大康通宝六大康元宝五大康六年三大安元宝七长“安”大安六寿昌元宝六乾统元宝七乾统元宝折十一天庆元宝六大辽天庆当十一天朝万顺二银天朝万顺一“天正”钱一助国元宝三壮国元宝三十三、西夏货币钱币名称等级福圣宝钱三大安宝钱四大安通宝一贞观宝钱一元德通宝三元德重宝折二一大德通宝一天盛元宝八天盛元宝背星六铁天盛元宝背西五铁天盛元宝八天盛元宝铁母一乾祐宝钱四乾祐元宝三乾祐元宝大字一乾祐元宝行书三乾祐元宝铁母二铁乾祐元宝八天庆宝钱四天庆元宝四皇建元宝六皇建元宝大样五光定元宝楷书六光定元宝篆书一十四、金代货币钱币名称等级正隆元宝九五笔正隆四大定通宝九大定通宝背申五大定通宝二横酉七大定通宝背酉八大定通宝合背五大定通宝铁母二大定通宝折二四大定通宝折三四铁大定通宝七泰和通宝三泰和通宝折三三泰和通宝折十一泰和重宝五阜昌元宝三阜昌通宝三阜昌重宝四崇庆通宝一崇庆元宝一至宁元宝一贞祐通宝一贞祐通宝折三一十五、元代货币(一)方孔圆钱钱币名称等级大朝通宝一银大朝通宝三中统元宝真书一中统元宝篆书一中统元宝特小型三至元通宝平钱汉文四至元通宝平钱蒙文三至元通宝折二汉文三至元通宝折二蒙文四至元通宝折三汉文二至元通宝折三蒙文四元贞通宝汉文四元贞通宝供养钱五元贞通宝折二汉文三元贞通宝折三蒙文三元贞元宝折三汉文二大德通宝三大德通宝折二二大德通宝折三二大德通宝折五蒙文二大德元宝供养钱五至大通宝八至大通宝折二二至大元宝小型五至大元宝折二二大元通宝一大元通宝折二二大元通宝折十蒙文七铅大元国宝素背一大元国宝背龙纹一大元国宝背至大一皇庆元宝四延祐元宝五延祐元宝大样三延祐元宝折二型二延祐通宝四延祐通宝大样三延祐贞宝四至治元宝四至治通宝小型四至治通宝—大元至治四出三至治元年五泰定元宝五泰定通宝五泰定通宝大样三泰定元年大样四致和元宝四天历元宝四至顺元宝四至顺通宝大样三至顺壬申背护圣五至元通宝五至元通宝背玉三至元通宝背星月四至元通宝折二二至元通宝背四体书二至正通宝背寅四至正通宝背卯八至正通宝折二背午六至正通宝折二背寅八至正通宝折三背寅四至正通宝折三背午六至正通宝折三背辰七至正通宝背二八至正通宝背三四至正通宝背五四至正通宝背亥、五三至正通宝背亥、十三至正通宝背十、一两重三至正之宝背吉、权钞、伍分一至正之宝背吉、权钞、壹钱二至正之宝背吉、权钞、壹钱伍分二至正之宝背吉、权钞、贰钱伍分二至正之宝背吉、权钞、伍钱二交钞半分三(二)纸币钱币名称等级中统钞壹拾文一中统钞叁佰文一中统钞伍佰文一中统钞一贯二至元钞叁拾文一至元钞伍拾文一至元钞壹佰文一至元钞贰佰文二至元钞叁佰文一至元钞伍佰文二至元钞壹贯二至元钞贰贯三十六、元末群雄钱钱币名称等级龙凤通宝三龙凤通宝折二一龙凤通宝折三二龙凤通宝折三大样二天启通宝二天启通宝折二一天启通宝折三真书三天启通宝折三篆书一天定通宝五天定通宝折二五天定通宝折三五大义通宝五大义通宝折二五大义通宝折三五天佑通宝背一四天佑通宝背威二天佑通宝背叁四天佑通宝背五四十七、明代货币(一)制钱钱币名称等级大中通宝九大中通宝背京二大中通宝背桂一六大中通宝折二八大中折二背二、福三大中折二背广、二三大中通宝折三八大中折三背北平二大中折三背三、福二大中通宝折五七大中折五背济二大中折五背桂、五二大中通宝折十八大中折十背鄂、十五大中折十背十、广三洪武通宝九洪武通宝背鄂二洪武通宝背二钱八洪武通宝背广、二二洪武通宝背三钱八洪武通宝背桂、三二洪武通宝折五(光背)四洪武通宝背五三洪武通宝背五钱八洪武通宝背桂、五二洪武通宝背十五洪武通宝背十、一两七洪武通宝背北平、十六永乐通宝九永乐通宝背三钱一宣德通宝九省一宣德五弘治通宝九嘉靖通宝九嘉靖通宝背二钱二嘉靖通宝背三钱二嘉靖通宝背五钱二嘉靖通宝背十、一两二嘉靖通宝背十、一两雕母一特大型嘉靖通宝二隆庆通宝八万历通宝九万历通宝背正四万历通宝背厘八万历通宝背月五万历通宝合背四万历通宝大字八万历通宝雕母一万历通宝宽缘大样五万历通宝折二八万历通宝折二背月孕星四万历通宝折五十一泰昌通宝九泰昌通宝背月八泰昌通宝合背五心泰泰昌三背“万历通宝”合背钱五泰昌通宝宽缘折二四天启通宝九天启通宝背星六天启通宝背京四天启通宝背密五天启通宝合背六背“万历通宝”合背钱五背“泰昌通宝”合背钱五天启泰昌合文钱四天启通宝背一钱一分二天启折二背星、二二天启通宝背一钱二分五天启通宝折十七天启通宝折十背十七天启折十背十、一两四天启折十背十、一两、密三崇祯通宝十崇祯通宝三点通七崇祯通宝背一钱九崇祯通宝背工八崇祯通宝样钱四崇祯通宝背京三跑马崇祯六崇祯通宝背二九崇祯通宝背监、二六崇祯通宝背二、户二崇祯通宝背户、五七崇祯通宝背监、五八崇祯通宝背工、五六崇祯通宝折十三(二)南明钱币钱币名称等级弘光通宝背星九弘光通宝背凤七弘光通宝折二背贰五折二行弓弘光一隆武通宝九隆武通宝背工九隆武通宝背南三隆武通宝背留一隆武通宝折二七永历通宝九永历通宝背御六永历折二背二厘八永历通宝折三型七永历折五背五厘八永历折十背壹分八永历通宝折二篆书七大明通宝六大明通宝背户六大明通宝背工六大明通宝背帅五大明通宝背招一(三)明末农民起义军政权铜钱钱币名称等级永昌通宝八永昌通宝折五七大顺通宝八大顺通宝背工八。
中国古钱目录——商、周、春秋战国、秦

中国古钱目录——商、周、春秋战国、秦铜贝铸期∶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
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特征∶无文。
中有一半透(或透空)竖齿槽。
原大∶高22m 重1.9g价值:七级桥形币铸期(地)∶春秋时期周王畿地区币质∶青铜备注∶今河南洛阳及陕西一带出土原大∶长97mm 高48mm 重7.4g价值:八级鱼形币铸期∶春秋时期币质∶青铜备注∶2000年河西走廊一带出土原大∶长61mm 重3.5g价值:六级平肩弧足空首布铸期∶春秋早期至战国初铸地∶周王畿地区(洛阳一带)币质∶青铜特征∶铲型,有銎。
多有字文纪地或纪数文货原大:高69mm 宽(肩部)34.5mm重19g价值:二级文货东周原大:高69.4mm 宽(肩部)35mm重21g价值:二级东周斜肩弧足空首布武安原大∶高74mm 宽(肩部)36mm 重 19g价值:三级武安耸肩尖足空首布铸期(地)∶春秋时期晋地铸币质∶青铜特征∶起源于生产工具"来",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
多无文原大∶高118mm 重27g价值:三级无文釿布铸期∶战国早、中期铸地∶以魏国为主,另赵、楚诸地亦曾铸有币质∶青铜特征∶平首(实首),一般圆裆方足梁充釿金当寽原大:高53mm 重13g价值:四级梁充釿金当寽梁二釿原大:高64mm 重 18g价值:一级梁二釿虞一釿原大:通高55mm 重6.4g 价值:三级虞一釿共半釿原大:通高48mm 重4.6g 价值:一级共半釿山阳(中型)原大∶高51mm 重13.5g价值:二级山阳(中型)垣釿原大∶高56mm价值:一级垣釿殊布当背十货原大∶通高104mm 重36.8g 价值:四级殊布当背十货锐角布铸期∶战国中、后期铸地∶韩、魏币质∶青铜特征∶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卢氏涅金原大∶高71mm 重18.6g价值:二级卢氏涅金尖足布铸期(地):战国中、后期,铸于赵、燕之地币质∶青铜特征∶平首、耸肩、尖足武平原大∶高56mm 重5.8g价值:七级武平邪山(大型)背匕原大∶高80mm 重12g价值:四级邪山(大型)背匕方足布铸期(地)∶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铸币币质∶青铜(亦曾发现有铅质者)特征∶平首、平肩、方足马服营原大∶高44mm 重6.3g价值:六级马服营子邑原大∶高46mm 重8.0g价值:四级子邑东周原大∶高44mm 重5.5g价值:三级东周三孔布铸期(地)∶战国晚期赵国铸币币质∶青铜特征:由圆足布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备注: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首开"铢"、"两"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下专背一两(大型)原大∶通高74mm 重15.65g价值:一级下专背一两(大型)封氏背十二朱原大∶高52.5mm价值:一级封氏背十二朱尖首刀铸期(地)∶春秋末至战国早期燕国铸币币质∶青铜特征∶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原大∶长167mm 重18.5g价值:六级直刀(圆首刀)铸期(地)∶战国中晚期,赵、中山国铸币币质∶青铜特征∶圆首,刀身平直,大者微带弧意,环多呈扁狭状,形体皆轻薄甘丹原大∶长131.0mm重9.1g价值:六级甘丹齐刀铸期(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铸币币质∶青铜特征∶刀体大型厚重,铸工精湛;币文尤流畅华美,于诸刀币中首屈一指。
[中学教育]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中学教育]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58978c03dd3383c4ba4cd2a6.png)
[中学教育]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中古虽虽速虽虽照表国字序一三虽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 :次至西利孝宋序良周定延招明治直金虽阜保咸契宣建政壮两昭洪皇致虽重虽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祥第虽虽虽清通景虽隆虽嗣会圣寿广丰宝祺万裕道雍靖嘉虽熙福端虽穆虽虽虽一刀虽国燕一刀平五千西虽孺子居虽二年公元年虽。
(7)三虽西虽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年虽。
(14)虽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年虽。
(10)虽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年虽。
(10)大中通宝吴元朝朱元璋宋虽虽年虽公元年虽。
(1356~1367)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1311)大元元国宝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1311)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1311)大布黄国千新朝王莽始建二年公元年虽。
(10)大吉虽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年虽。
(557)大安元虽宝代道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083~1091)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076~1085)大安宝虽西夏惠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076~1085)大宋元宝宝南宋理宗虽年虽公元年虽。
(1225~1227)大宋通宝宝南宋理宗虽年虽公元年虽。
(1225~1227)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虽公元年虽。
(1161~1189)大明通宝国南明虽王虽元年公元年虽。
(1646)大泉五十西虽孺子居虽二年公元年虽。
(7)大泉五百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千当国吴三大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二千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五千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唐通宝国五代十南唐玄宗中虽年虽公元年虽。
(958~961)大夏真真虽虽晋夏虽元年公元年虽。
(419)大康元虽宝代道宗大康年虽公元年虽。
(1074~1082)大康通宝虽代道宗大康年虽公元年虽。
(1074~1082)大朝通宝国号元朝蒙古未改大元以前公元年虽。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三孔布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
新币十一铢为王莽篡权时候铸造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大泉五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极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
“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
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
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
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所铸造(铸造的具体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乾封泉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存世量相当之少。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
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
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闽开元大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永隆通宝背闽铜钱五代直径52mm,美品。
五代初期,人称“白马三郎”的王审知继其兄王潮占据福建,受梁封闽王。
保大背天五代十国古钱币。
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
南唐保大元宝背天,折五型直径33mm,折拾型直径45mm,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字序: 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雍靖嘉寿汉熙福端广庆穆兴龙应丰宝一刀战国燕一刀平五千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国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布黄千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
大安元宝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
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安宝钱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宋通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
大明通宝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当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二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五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大夏真兴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大康元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康通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朝通宝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
大顺通宝明朝大西国张献忠(公元1644年)铸。
大义通宝元朝汉陈友谅大义年间(公元1360年)铸。
大蜀通宝五代十国后蜀后主明德年间(公元934~937年)铸。
大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烈祖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铸。
大德通宝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
大德元年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
大历元宝唐朝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铸。
大辽天庆辽代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0~1119年)铸。
大观通宝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铸。
布一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小泉直一新朝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铸。
中唐朝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铸。
中泉三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中布六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中统元宝元朝世祖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
五五五代十国民间铸币(公元907~960年)铅钱。
五朱东晋吴兴沈充(公元324年)以前铸。
五行大布南北朝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
五铢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郡国五铢)。
五铢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始铸(小五铢)。
五铢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始铸(赤仄五铢)。
五铢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铸(三官五铢)。
五铢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96年)始铸。
五铢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始铸。
五铢新朝更始帝更始二年(公元24年)始铸。
五铢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始铸。
五铢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始铸。
五铢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铸。
五铢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铸。
五铢三国蜀(公元~ 年)铸。
五铢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八年(公元490年)铸。
五铢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铸(公式女钱)。
五铢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铸(天监五铢)。
五铢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铸(永平五铢)。
五铢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四年(公元520年)铸(铁五铢)。
五铢南北朝西魏文帝大统二年(公元540年)铸(大统五铢)。
五铢南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铸(两柱五铢)。
五铢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四柱五铢)。
五铢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铸(天嘉五铢)。
五铢南北朝龟兹国(公元~ 年)铸。
五铢隋朝高祖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铸(置样五铢)。
五铢隋朝高祖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杨广于扬州铸钱(赐炉钱)。
五铢隋朝高祖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杨广于鄂州铸钱(赐炉钱)。
五铢隋朝高祖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杨秀于益州铸钱(赐炉钱)。
五铢隋朝高祖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杨谅并州于铸钱(赐炉钱)。
元唐朝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铸。
元贞通宝元朝成宗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6年)铸。
元贞元宝元朝成宗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6年)铸。
元佑通宝北宋哲宗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3年)铸。
元符通宝北宋哲宗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铸。
元符重宝北宋哲宗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铸。
元统元宝元朝顺帝元统年间(公元1333~1334年)铸。
元德通宝西夏崇宗元德年间(公元1120~1126年)铸。
元德重宝西夏崇宗元德年间(公元1120~1126年)铸。
元丰通宝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铸。
天成元宝五代十国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公元926~929年)铸。
天佑通宝元朝诚张士诚天佑年间(公元1353~1367年)铸。
天命通宝清朝太祖天命年间(公元1616~1626年)铸。
天定通宝元朝天完徐寿辉天定年间(公元1359~1360年)铸。
天国通宝清朝太平天国天王(公元1851~1863年)铸。
天国圣宝清朝太平天国天王(公元1851~1863年)铸。
天国太平清朝太平天国天王(公元1851~1863年)铸。
天国圣宝清朝太平天国天王(公元1851~1863年)铸。
天启通宝元朝天完徐寿辉天启年间(公元1358~1359年)铸。
天启通宝明朝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铸。
天盛元宝西夏仁宗天盛年间(公元1149~1170年)铸。
天朝通宝清朝天地会(公元1851年)始铸。
天策府宝五代十国楚武穆王(公元927~930年)铸。
天禄通宝辽代世宗天禄年间(公元947~951年)铸。
天圣元宝北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1年)铸。
天汉元宝五代十国前蜀高祖天汉年间(公元917年)铸。
天福元宝五代十国后晋高祖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始铸。
天德重宝五代十国闽(殷) 恭懿王天德年间(公元943~945年)铸。
天庆元宝辽代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0~1119年)铸。
天庆元宝西夏桓宗天庆年间(公元1194~1206年)铸。
天庆宝钱西夏桓宗天庆年间(公元1194~1206年)铸。
天历元宝元朝明宗天历年间(公元1328年)铸。
天禧通宝北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铸。
天聪通宝清朝太宗天聪年间(公元1627~1635年)铸。
天显通宝辽代太宗天显年间(公元925~936年)铸。
太元货泉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铸。
太平天国清朝太平天国天王(公元1851~1863年)铸。
太平百钱三国(公元~ 年)铸。
太平重宝清朝文宗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铸。
太平通宝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铸。
太平通宝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李婆备铸。
太平通宝明朝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503~1505年)大理国铸。
太平通宝清朝天地会(公元1851年)始铸。
太平通宝清朝小刀会(公元1851年)始铸。
太平圣宝清朝太平天国天王(公元1851~1863年)铸。
太和五铢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始铸。
太定通宝明朝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503~1505年)大理国铸。
太官通宝明朝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503~1505年)大理国铸。
太货六铢南北朝陈宣帝太建十年(公元579年)始铸。
支钞半分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铸。
文信战国秦(公元~ 年)铸。
半两战国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铸。
半两秦朝始皇帝(公元前221~前210年)铸。
半两秦朝二世皇帝(公元前209~前207年)铸。
半两西汉高帝(公元前204~前195年)铸(榆荚半两)。
半两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始铸(八铢半两)。
半两西汉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始铸(五分钱)。
半两西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铸(四铢半两)。
半两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始铸(有郭半两)。
半环战国秦(公元~ 年)铸。
四铢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铸。
布泉新朝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始铸。
布泉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始铸。
平靖通宝清朝天地会(公元1851年)始铸。
平靖胜宝清朝天地会(公元1851年)始铸。
幼泉二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始铸。
幼布三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始铸。
弘光通宝南明福王弘光年间(公元1645年)铸。
弘治通宝明朝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始铸。
弘治通宝明朝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503~1505年)大理国铸。
正隆元宝金朝海陵王正隆年间(公元1156~1161年)铸。
民国通宝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云南省铸。
民国通宝中华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云南省铸,当十。
民国重宝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永平元宝五代十国前蜀高祖永平年间(公元911~915年)铸。
永光南北朝宋废帝永光元年(公元465年)铸。
永安一十五代十国燕刘仁恭(公元907年)始铸。
永安一百五代十国燕刘仁恭(公元907年)始铸。
永安五百五代十国燕刘仁恭(公元907年)始铸。
永安一千五代十国燕刘仁恭(公元907年)始铸。
永安五铢南北朝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
永安五铢南北朝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始铸(背四道)。
永昌通宝明朝顺李自成(公元1644年)始铸。
永通泉货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永通万国南北朝北周宣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铸。
永隆通宝五代十国闽景宗永隆年间(公元939~944年)铸。
永乐通宝明朝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铸。
永历通宝明朝桂王永历年间(公元1647~1662年)铸。
永历通宝明朝桂王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日本铸助郑成功。
光天元宝五代十国前蜀高祖光天年间(公元918年)铸。
光定元宝西夏神宗光定年间(公元1211~1223年)铸。
光绪通宝清朝德宗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铸。
光绪重宝清朝德宗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铸。
光绪丁未清朝德宗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