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合集下载

学习袁隆平事迹感想范文5篇_弘扬袁隆平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袁隆平事迹感想范文5篇_弘扬袁隆平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袁隆平事迹感想范文5篇_弘扬袁隆平精神心得体会袁老的一生是致力于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生,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年轻党员干部应以他们为榜样,增家国情怀、担社会责任,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

下面是学习袁隆平事迹感想范文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习袁隆平事迹感想【篇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看到老百姓因粮食不足而深为饥饿所困时,他便悄悄埋下了消灭饥荒的梦想种子。

袁隆平院士曾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

几年时间便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开了袁隆平追逐"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序幕。

十年田垄勇突破袁隆平院士的追梦路坎坷而持久。

1973年,他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且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艰难的探索时期,国际形势紧张、国内科研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_冲击、百姓们生活困苦,但尽管形势如此严峻,袁隆平却坚守住了自己战斗的阵地,一步一步的推动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事业迈向世界。

梦想之路无止境20xx年6月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笔签名的"告示",他给团队定下了"三大新目标":超高产冲刺、耐盐碱水稻及第三代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400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400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400字【原创版2篇】篇1 目录一、袁隆平的童年梦想和奋斗历程二、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意义三、袁隆平的贡献和影响四、读后感的感悟和启示篇1正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部关于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传记,读完后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袁隆平,中国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他用一生的时间致力于研究水稻的育种,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袁隆平的带领下,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不仅解决了中国自身的粮食问题,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袁隆平在童年时期就立下了成为一名农业学家的志向,他的奋斗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

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学习和研究,最终取得了杂交水稻育种的重大突破。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重要性。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粮食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而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同时,袁隆平的故事也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他用科技的手段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科技的决心。

袁隆平的贡献和影响不仅仅在于科研领域,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淡泊名利,专注于科研,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科学家的崇高和伟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总的来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还深刻感受到了袁隆平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

篇2 目录一、引言二、袁隆平的童年梦想与奋斗三、袁隆平的科研成就四、袁隆平对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贡献五、袁隆平的人格魅力六、总结篇2正文一、引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本让人深感鼓舞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奋斗和成就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袁隆平——一位中国农业科学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研究,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中国梦心得体会(精选6篇)

袁隆平的中国梦心得体会(精选6篇)

袁隆平的中国梦心得体会(精选6篇)袁隆平的中国梦心得体会【篇1】我公司党委积极响组织开展了向袁隆平同志学习的活动。

我认真参加了学习活动,并进行了学习总结。

通过学习,使我对袁隆平同志有了我了解较全面的了解。

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他献身、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

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袁隆平杰出的科技才华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

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典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第一: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家。

”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脱硫环保调试工作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公司、国家环保事业及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事业发展国家富强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不断进取,刻苦钻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

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人物传记之《袁隆平传》读后感7篇写范文网

人物传记之《袁隆平传》读后感7篇写范文网

人物传记之《袁隆平传》读后感7篇人物传记之《袁隆平传》读后感7篇袁隆平一生都在用他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坚守自己的“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两个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物传记之《袁隆平传》读后感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人物传记袁隆平传读后感篇1《袁隆平传》以极富情感的笔调,充沛的第一手资料,生动记录了袁隆平这一路走来的人生之旅。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其艰辛,其曲折,其求索,其百折不挠,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袁隆平传》通过全面描写了袁隆平自出生以来的人生经历,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其精神,其追求,其亲情,其所遭受的人生磨砺,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

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

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

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

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

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

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观后感5篇

《袁隆平》观后感5篇

【导语】品味完⼀部作品后,⼀定有不少感悟吧,何不写⼀篇观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整理的《袁隆平》观后感,欢迎阅读!1.《袁隆平》观后感 今天,我去了电影院看了⼀部电影,电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

最终,杂交⽔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更不是坐在电脑前⾯,按⼀下⿏标的。

现在想发明东西的⼈,还有多少⼈拥有袁隆平这种勤劳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坚韧、⼲劲,⼀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倒他的信⼼,反⽽使他更有动⼒。

在逆境中他还常开玩笑,他痴⼼地总是想着研制杂交⽔稻成功,就算没有⼈⽀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样有⼲劲!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毕⽣的追求就是让所有⼈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为⼰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崇拜!他“⽢于奉献”的精神,现在还有多少⼈能做到呢? 在电影⾥,袁隆平在课堂上推崇了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秋林和李本⾝,这种做法令到了领导的批判。

他们的批判,让我感到可恶!他们没有想到: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刘⽼师等⼈更令我感到憎恶,他们不但⽆能,⽽且还阻⽌别⼈的事业,阻碍别⼈的发展。

还有⼀些红卫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时候把他培养的稻苗全给砸了。

这些⾃私⾃利的⼩⼈,天才应该都是给这些⼩⼈给扼杀的,他们应该为⾃⼰的⾏为感到耻辱! 九⼗后的我们,是不是开始“做袁隆平”了。

有许多已经开始努⼒了,难道我们还想袖⼿旁观?⾏动起来,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吧!2.《袁隆平》观后感 这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起去阶梯教室观看《袁隆平》这部电视,看完这部电视,⼤家都深有感触。

⽚⼦主要讲了袁隆平在早稻常规品种实验⽥⾥,发现了⼀株与众不同的⽔稻植株。

第⼆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播到试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

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稻为⾃花传粉⽽⽆杂的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杂交水稻袁隆平读后感

杂交水稻袁隆平读后感

杂交水稻袁隆平读后感读了关于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后,我就像被雷劈中了脑袋,一下子开了窍,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袁隆平爷爷,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稻神”啊!以前我觉得大米饭就是从超市的袋子里来的,后来才知道,每一粒米背后都有着袁爷爷的心血,那是他像变魔术一样,在稻田里捣鼓出来的奇迹。

你看那些稻田,在袁爷爷眼里那就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大舞台。

他整天就泡在那里,跟那些稻子打交道。

太阳晒得他黑黝黝的,可他根本不在乎。

要是那些稻子会说话,估计都得喊他“老大”。

他就这么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杂交水稻,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

那些什么虫子啊、天气不好啊,在他面前就像小怪兽遇到了奥特曼,统统被打败。

他的梦想简单又伟大——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你想想,世界上有那么多人,要想让大家都不饿肚子,这可比登天还难呢。

可袁爷爷就是不服输,他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失败了就再来,就像一个永远打不倒的小强。

他这一辈子,没想着怎么去赚大钱,没想着怎么出名,就一门心思扑在那些水稻上。

他的这种坚持,让我特别佩服。

我平时做个数学题,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跟袁爷爷比起来,我简直就是个胆小鬼。

袁隆平爷爷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梦想,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不管这个梦想有多难实现,都有可能成功。

他种出的杂交水稻,就像给全世界的人发了一张“饱饭券”。

现在袁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杂交水稻技术,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继续温暖着这个世界,让更多的人远离饥饿。

每次我吃米饭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个可爱又伟大的爷爷,然后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浪费粮食,这每一粒米都是袁爷爷的心血结晶啊!。

对袁隆平的感悟作文10篇

对袁隆平的感悟作文10篇

对袁隆平的感悟作文10篇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对袁隆平的感悟作文10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对袁隆平的感悟作文篇一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

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

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

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

”但他抽烟要抽好烟——“中华”,每个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开销。

“我对财富的看法,有钱不花就是没钱,放在银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钱。

”不论银行里有多少钱,袁隆平还是种水稻的人。

他除了日渐增多的条条皱纹,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5篇

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5篇

Don't think that doing something that seems trivial with your whole heart is a waste. Small things are done handily, and big things will come naturall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5篇学习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1__年10月10日,接受采访的袁隆平望着远处的稻田,若有所思地说道,“禾下乘凉梦”会由年轻人继续。

今天,这位老人永远停下了手头的研究,将攻关的重担交给了后继者。

老人家虽然再也不能出现在他心爱的田间地头,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心为民谋温饱,深藏自身功与名”精神却会永远照耀人间,永驻我们心头。

脚踏实地研究,毫不张扬探索,袁隆平先生孜孜以求,改变了所有中国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况,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虽已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继续向更高目标努力着。

就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乘飞机却从来只坐普通舱,依旧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

他曾深情说“我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

”在《典籍里的中国》里,导演安排宋应星和袁隆平两位先生在水田中握手的那一幕,实为传神一笔。

因为“为了老百姓有饭吃”的共同追求,这两位科学家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为民谋福,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

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在第四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袁老带领着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始了第五期的攻关。

40多年杂交水稻科研生涯,对于袁老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

如果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

“禾下乘凉梦”是梦想更是创新,不满足于现状,不停步于所得,这不仅是科学研究持续进步的动力,也是各项事业能够向前发展的条件。

袁老曾笑言自己愿意做一只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贡献人类,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最朴实的农民,最勇敢的科学家饥饿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敌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

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活饿死。

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向来受到世界的关注,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报告,宣扬“中国粮食威胁论”,然而近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份额2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的粮食年产量从三亿吨增长到五亿吨,以实事回答了布朗的置疑。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从粮食缺口大国到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40年磨一剑,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现在的第一期、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的达标。

这期间的过程,袁隆平走得异常艰辛。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民以食为天。

然而这句话喊了这么多年,哪朝哪代解决了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吃饭这个根本的民生问题。

为什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天灾人祸之外,生产力低下是根本原因,农民们在水田里辛苦一年,能打下的粮食只有那么多。

从科学上寻找高产的方法,向饥饿挑战,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是我们学农的知识分子的天职!带着这样的信念,袁隆平走向了现代遗传学之路。

多少年来,人们已习惯常规选种。

袁隆平也曾想通过常规稻的选育,得到高产优质的稻种。

他调查后发现,这种方法得到的稻种增产优势不大,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何才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稻种呢?袁隆平想到了杂交优势。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

在对调研的材料进行反复研究之后,袁隆平立志突破学院派的禁忌,坚定了寻找雄性不育株,去触及杂交水稻禁区的决心和信心。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大字报开始在校园出现,针对袁隆平的大字报不下一百张,内容不一而足。

有的攻击他“搞的是盆盆钵钵的研究,宣扬资产阶级的孟德尔、摩尔根的学说”;有的说他“自由散漫,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向袁隆平猛烈开火!”……各种“罪名”和“帽子”都有,连《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论文也成了罪证。

无独有偶,在“文攻”的同时还出现了“武卫”。

大字报墨迹未干,“革命小将”立即横刀夺爱,把袁隆平种试验秧苗的坛坛罐罐几乎全砸烂,秧苗也被折断。

幸好其中的几位学生,不忍心看到袁隆平多年的心血被毁掉,他们偷偷地藏了两三盆。

5.18事件,几乎毁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

对此,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冷语相讥。

但为了解决温饱,为了不再看到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百姓,袁隆平痴心不改,更坚定了继续搞下去的决心!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寻找合适野生稻终于有了一定结果!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

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杂交水稻的种植也迅速在全国推广。

经过十多年的应用推广,杂交水稻的高产优势已毋庸置疑。

但在1992年3月,某报头版刊登了一条长篇座谈纪要,纪要上反映了个别人士对杂交水稻米质的评价,说杂交水稻是“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对此,袁隆平十分冷静,从容应对。

在承认存在个别组合高产低质的情况下,又用国家鉴定结果事实说明,杂交水稻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绝对不是什么“三不稻”。

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

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

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

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

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

有关专家对48亩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

这表明“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又取得“四大突破”:目前超级杂交水稻晚稻亩产量高;稻谷结实率高;稻谷千粒重高;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

在场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对这位卓越科学家取得的新成功而欣喜不已。

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

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

袁隆平算了一笔账,如果2020年后每年有2/3的播种面积种植超级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粮食2吨,则增产的粮食达2亿吨,那么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8亿人口,这是多么可观的数字和贡献啊!袁隆平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和尊重。

目前,他正协杂交水稻课题小组朝超级杂交稻、水稻基因技术方向大力进军。

我们期待,袁隆平及他的科研队伍,以及广大农业科学家更突出的技术突破!问及袁隆平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的公式是: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正是抓住这四个要素,袁隆平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在征服了一个个科学高峰后,又向新的目标攀去。

袁隆平还说:“杂交水稻的成功,除了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外,最重要的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杂交水稻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能集中物力、人力和财力办大事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一首凯歌。

”从1978—2008,改革开放走过了30周年辉煌历程,我们逐渐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再到政治文明的巨大转变。

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科技之风,是国家的大力鼓励科技创新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如此进步。

孟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

对于中国仓廪实的实现,我们可以想像,袁隆平做出了多大贡献!民以食为天,袁隆平在这30年中用高产高质的粮食让百姓安居乐业,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最大障碍。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它是工业的基础和原料来源,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因此,尽管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们正逐步走向富裕,但发展农业仍不失为重中之重。

在最近召开的当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农村改革方案更说明了这一点。

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科技实力来解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就没有生产力。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

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这一第一产业,我们应当首先发展农业科技,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加大对农业研究的支持,进行科技兴农。

同时大力培养农业人才,多多培养像袁隆平这样有创新意识、有实干精神、甘于奉献的人才。

实行人才强国战略。

同时,我国是世界大国之一,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还要帮助广大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生产这一最迫切领域的援助,让我们改革开放的果实惠及全球。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

袁隆平这一农业科学的领军人物在这个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像袁隆平一样奋斗在科研前线的科学工作者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爱国敬业,甘于奉献,敢于创新,努力在我国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展望未来,相信我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会越走越开阔,越走越平坦!附:走近袁隆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书名:走进袁隆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作者:姚昆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内容简介:本书共八章,分别为童年华少时、禁区拓荒者、冲刺三系稻、攻克两系关、征战超级稻、情智盈天地、当惊世界舒、壮志酬未来。

从袁隆平的成长、学习、生活讲到他的工作、科技攻关,从为研发三系稻长达十年的艰苦探寻到解密水稻基因图谱,到向超级稻进军,再到“人造食物”的畅想,从只身一人到使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学科,吸引着众多超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投身这一领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愤图强、勇攀科技高峰,将毕生奉献给祖国发展的真实写照。

尤其在1978—2008这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取得了巨大提高,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我国三步走计划也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袁隆平也为解决世界性贫困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我们新时代的楷模,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骄傲!本书旨在广泛宣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事迹,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科学意识,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勇攀科技高峰,启迪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有着积极作用。

金融院07级7班周银红学号:20072210127论文出处(作者):妙谈我国古代八大笑星中国传记文学研究的引路标(1) 激越的浪漫凄美的感伤(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