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ppt课件
问题: 你如何看待大张的问题?你认为大张要
解决问题应该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组织有效性的复杂性
(一)组织有效性研究的回顾
管理学概念 代表人物
基本理论
有效性因素
科学管理 管理原则 人际关系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组织行为学 第一讲
绪论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通过本讲,你应该能够了解:
整合化适应和差别化适应
团体学习、愿景 、系统思维
积累性知识、运行能力、制 度能力、用户价值
合作的成员、扁平的结构, 工作团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关于组织有效性的两种观点
1、有效性的目标观点 以目标作为定义和衡量有效性的尺度,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四、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1、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2、改善人际技能 3、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4、授权 5、激发革新和变革 6、处理临时性 7、员工忠诚度减弱 8、改善道德行为
可是.最近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张遇到了几 个棘手的问题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组织行为学(第1章) ppt课件_

组织行为学(第1章) ppt课件_

8/4/2020
2
第一章 概述
其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定义
• 鲁森斯: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中人类行 为的解释、预测和管理。
•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 它探讨个体、群体与以及结构对内部组 织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 织的有效性。
8/4/2020
3
二、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 跨学科性 • 层次性 • 适应性(权变性)
一、技术进步的影响
计算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
技术促使工作性质的变化
▪ 工作中技术和人性成份不可分的混在一起 ▪ 工作不再被那么严格地定义和设计 ▪ 客户影响到组织内的工作以及用于评价工作
的标准 ▪ 组织结构不再能够完全体现工作场所的特性
8/4/2020
12
第一章 概述
二、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影响
1、普遍主义与个别主义
普遍主义强调常规(美欧);个别主义更关注 个体间的关系与信任(亚洲)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3、中性与感性
中性文化中,情绪被很好地控制,不轻易外露; 感性文化则相反
4、精确(Specific)与弥漫(Diffuse)
8/4/2020
16
第一章 概述
四、“临时性”的影响
稳定的群体被临时的群体所替代,团队包 括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成员也在不断变 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质量
8/4/2020
8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现场研究法。包括现场实验、调查和观察 • 实验室实验 • 经验总结法 • 案例比较分析法
8/4/2020
9
二、研究内容
1、微观组织行为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激励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激励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激励知识点框架◆ 3个概念1.需要2.动机3.激励◆ 7个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2.双因素理论3.ERG理论4.三重需要理论5.公平理论6.期望理论7.强化理论◆ 3个应用1.目标管理2.参与管理3.绩效薪金制(斯坎伦计划)知识点:三个概念一、需要需要:当缺乏或者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课堂思考:缺乏的东西一定是期待的吗?√渴,就需要喝水;饿,就需要吃东西;没钱,就需要挣钱……→物质需要√应届毕业生长期在家待业,内心渴望到企业就业;广场舞大妈,希望得到组织归属感……→社会需要二、动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课堂思考:有需要就一定有动机吗?√物质需要:口渴、饥饿→产生动机:到处找水、找能吃的东西。

缺钱→产生动机:想方设法去挣钱。

√社会需要:长期待业→产生动机:通过各种途径找工作。

宅男宅女→产生动机:微信、QQ、陌陌等交友软件追求存在感……【案例分析】:1.沙漠口渴:一个人越渴,动机越强烈,行为越不择手段,越努力,越坚持。

2.就业迷茫:越迷茫,社会压力越大,会采用自我诊断、咨询他人(算命),越趋于努力和坚持。

课堂总结√某人感觉口渴,需要喝水,这是“需要”;√想找水喝,这是“动机”;√通过什么方式找到水;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找不到,是否坚持不懈;是动机的“三要素”。

课堂总结√内在动机:动机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例如: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等。

√外在动机:动机来源于外界的给予。

例如:荣誉、地位、金钱、表扬、批评、惩罚等。

课堂思考:◆小王:喜欢管理本身给自己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所以愿意做管理者。

他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小张:他做管理者就是为了多挣一些钱,满足自己的物质追求。

他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常见考点:1.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2.动机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跨学科性
组织行为学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 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为组织 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系统性
组织行为学强调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系 统的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 人文性:组织行为学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强调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
详细描述
实验法也是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某些变量,观察 和测量组织成员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实验中改变工作 条件或奖励方式,观察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 为变化,进而探讨不同管理策略对员工行为 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特定组织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织的竞争力,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学科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 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 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涉及个体、群体和组 织层面的行为与心理,包括知觉、 沟通、领导力、激励、决策等。
应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组织 的竞争力。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组织行为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多样 性、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影响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组织行为学提供更多数据和实证支 持,推动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组织变革与适应
面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行为学将更加关注组织变革 与适应性的研究,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挑战。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即()。

A.组织B.群体C.团队D.集体E.文化2.组织的成员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这就是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

相应的,能够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的是()。

A.权力B.分工C.协作D.分工或协作E.分工和协作3.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写道:“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是在他的著作()。

A.《组织行为学基础》B.《组织行为学原理》C.《个性与组织》D.《企业的人的方面》E.《创造卓越》4.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B.方法C.对象D.内容E.规律5.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行为是心理活动的()。

A.内在依据B.外在依据C.外在表现D.内在表现E.运行基础6.在“霍桑试验”中总结的“人群关系理论”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凸显出群体规范对个体工作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导致了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的研究者是()。

A.罗伯特・欧文B.泰勒C.西蒙D.梅奥E.麦格雷戈7.1960年,在《企业的人的方面》一书中总结了人性假设对立的两种观点,即X 理论与Y理论的是()。

A.阿吉雷斯B.威廉大内C.西蒙D.麦格雷戈8.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来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称()。

A.案例研究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心理测验法E.问卷调查法9.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境,用文字如实记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模拟的具体管理情境的研究方法是()。

A.案例分析B.实验室实验C.现场研究D.描述性研究E.问卷调查10.现场研究就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境的研究,与实验室实验相比,它具有更强的()。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证方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建立在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分析基础上,在经过控制的条 件下收集数据,并采用合理严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测量和解释。具体方 法包括案例研究、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现场实验以及聚合定量评价 等方法。 (2)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指全面地考虑因素,同时严谨地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罗宾斯认为,系统研究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解释其中的原因 和结构,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5.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 学分支。
二、社会学
1.社会关系 社会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2.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 系。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学
1.职能学派 管理职能学派又称管理过程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 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 2.协作学派 职能学派说明了组织成员的基本行为规律是职能活动,但是该学派将组 织、组织目标、组织制度视为既定的前提,没有探讨组织如何形成、组 织目标如何产生、组织制度如何制定并能够得以实施。 3.决策学派 了解了组织成员参与协作的原因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如何通过管理措施 调整组织成员的行为,最终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高效地运作。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现状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发展
1.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1)社会交换理论 (2)社会认知理论 (3)自我决定理论
2.研究对象的发展 (1)组织承诺 (2)职位外行为 (3)创造力与创新 (4)团队协作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课件带课后思考题完整可编辑版-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件带课后思考题完整可编辑版-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个体层面,强调组织中的个人在工作中 所看重或追求的东西。毫无疑问,个人价值观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也脱离不了历 史和传统。恰恰相反,个人价值观往往是社会、历史、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 现。对于我国的组织管理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 传统价值观,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贯性 (consistency)
一致性 (consensus)
区别性 (distinctiveness)
二、归因的含义及主要理论
(二)归因的主要理论
4. 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等在20世纪70年代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研究人们对成败的归因倾向。该
理论认为,影响归因的因素总体上可归为以下三个维度: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维度
原因源(内因-外因)维度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维度
影响归因 的因素
维纳进一步提出,个体对自己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会对今后的行为方式产生重 大的影响。
三、决策的含义及基本理论
(一)决策的含义
什么是决策?
采购经理决 定向哪个供 应商采购?
财务经理决 定是否支付 一笔款项?
研发经理决 定开发什么 新产品 ?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的知觉。
自我知觉:个体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情感、情绪和内在特质等 心理状态的认识。
角色知觉:人们对在某个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应该做出的行为 模式的期待。
一、知觉的含义与过程
(二)知觉的过程
根据达夫特等的观点,知觉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
强度属性
• 表明这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的重要 程度。
• 例如,甲偶尔会偏袒自己的亲信,而 乙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公平的原则。 此时,我们可以说公平这种价值观的 强度属性对乙而言更大。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环境一组织行为学需要解决的问题(1)帮助管理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3)为管理者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提供帮助(4)帮助管理者实现组织的变革(5)适应全球化二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出现1 密切关注顾客2 持续提高3 企业应做到所有质量均要提高4 准确计量5 雇员权力的授予(二)实施企业再造工程(三)劳动力来源的多元化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一行为(一)行为的产生和本质1 刺激—反应说华生S+R2 行为的本质①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S-R联结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③勒温行为公式B=f [P.E](二)行为与心理1 刺激—机体—反应说S-O-R2 心理的实质(1)产生方式,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机体感官产生的大脑反射(2)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和客观现实的统一(4)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 心理、行为与管理二组织行为(一)组织的概念1 组织的定义特点:(1)组织是人的集合体(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需要分工协作2 组织的功能(1)实现组织的目标(2)满足员工的需求3 组织的系统观4 组织的新发展组织的新特点: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二)组织行为的概念1 定义:人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2 组织行为的两个基本问题:①组织对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的影响方式②个人对组织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3 组织行为的分类(1)分析水平不同宏观组织行为:整个组织微观组织行为:某个个体或小团体(2)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不同①正向组织行为②反向组织行为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②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③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 现代管理理论:⑴管理科学学派⑵行为科学学派⑶系统与权变管理学派(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1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2 人群关系理论: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霍桑实验(1924-1932)①照明实验(工作物理实验)②福利实验③群体实验④谈话实验(态度调查)霍桑实验结论:①人是“社会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②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后者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及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在正式群体中还存在非正式群体④新型的领导、民主管理对生产极具重要性3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 ) 工业心理学丽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1914)莱维特(1958)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二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一)研究内容1 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学科2 层次分析(1)个体行为模式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2)群体行为模式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3)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1-2
Overview of this course
• • • • A bilingual approach 双语教学 Class hours 2*18 theoretically Credits 2 Textbook: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th edition, n>=9, translated or original edition ) • Grading policy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1-14
Where Managers Work
1–15
Focal Points of OB
• Employment turnover • Absenteeism • Productivity • Human performance • Job Satisfaction •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
Agenda
• warming-up: 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 • Overview of the course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OB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1-13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is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actions and attitudes that people exhibit within organizations. Its chief goal is to apply that knowledge toward improving an organization’s effectiveness.
Final exam 70%
• Structured questions (60%) • Open questions (40%)
Attendance, participation and homework (30%)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 How about you
your backgrounds (or stories), expectations (or career plans)...

Class activity: Who are those sitting on the first and last two rows?
1-4
Contents: Individual level
1. 2. 3. 4. Attitudes and Job Satisfaction Emotion and Moods Personality and Values Perception and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 5. Motivation Concepts 6. Motivation: From Concepts to Applications
4. Explain why there are few absolutes in OB. 5. List the majo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anagers to use OB concepts. 6. Identify the three levels of analysis in OB.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1-9
Some useful websites
• 华东理工大学组织行为学精品课程网站, /courses/zzxwx/index. html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组织行为学精品课程网站, /jpkc/zzxwx/index.htm • 四川师范大学组织行为学精品课网站(双语), /cindex.asp?cno=2007000 004 • 管理学会组织行为学分会网站
References
• Stephen Robbins, Timothy A. Judge. 组织行为学 (12e). 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8. (¥70.00, 53.2) • Steven L. McShane, Mary Ann Von Glinow. 麦克沙恩组织行 为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陈国海. 组织行为学(2e).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李剑峰. 组织行为学(2e). 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8 • 陈国权. 组织行为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Robert T. Golembiewski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n (2nd edition). Marcel Dekker, 2001. • Nigel Nicholson (ed.)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影印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社,2000. • Andrew J. DuBrin. Fundament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ition). Thomson, 2005.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1-7
Methodologies: How to study OB effectively?
• Techniques
Memorizing /Understanding Discussing Practicing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1-6
Contents: Organization system level
1. Foundation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3.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Stress Management
Copyright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1-10
Self-Assessment Library 3.4 for Supervision Today. Stephen P. Robbins,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ph/bp/bp_robbins_sal3v4/index.html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1-5
Contents: Group level
1. 2. 3. 4. 5. 6. Foundations of Group Behavior Understanding Work Teams Communication Leadership Power and Politics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 Activities
Regular attendance Active participation Extensive read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rough practice
1-8
Copyright © 2012 Prentice Hall,Adapted by Prof. Xianghui Liu
1-1
Get to know each other
• About me
Name: 刘向晖 Affiliatio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commerc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Associate d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Huaqiao University Academic Backgrou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M. Phil, 1990),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 D, 2001), social market economy (visiting scholar in Germany, 1994- 1995), e-marketing (visiting scholar in the US, 2008- 2009). Curr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erest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ish for e-commerce/logistics professionals, e-marketing Publications: 网络营销导论;互联网草根革命:Web 2.0时代的成功方略 Translations: 服务协议管理导论;IT管理框架 Hobby: Ping Pong, trail walking Phone and e-mail: 22692837 (o), webmonk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