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法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第四章

3.两类短语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功能
• 状心和心补短语一般以动词和形容词为核心构件,是动词短语 或形容词短语。 • 就七八个人 • 多年夫妻 • 夫妻多年 • 状心短语有时以名词、数量词或数量名结构为核心构件,心补 短语有时以名词为核心构件,是特殊的名词短语
• 句法功能上,状心短语或心补短语带上特定语气语调,可以成 为非主谓句。 • 向左拐!
3.联合短语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功能
• • • • 名名联合——名词联合短语 动动联合短语——动词联合短语 形形联合短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一般情况下,,联合短语的句法功能,跟联合项的词性一致
• 名词和名名联合短语都可以做宾语,有的名名联合短语可以带 “地”做状语,单独一个名词却不行: •
• 有些形容词和形形联合短语都可以用在谓语部分,但形形联合 短语可以带“地”做状语,单独一个形容词却不行: •

• 句法功能上,定心短语带上特定语气语调,可以成为非主谓句。 • 卑鄙的小人! • 野兽的嚎叫! • 在句子中,定心短语的基本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以名词为 核心构件的,还可以充当其他成分。 • • • • • 这本书的出版讲求高质量。 高质量是第一位的要求。 这是一批高质量的书。 成果高质量。 一定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 • • •
不同的联合标志,在结构成分之间所表示的具体关系不完全相同 表示并列:和、及、并、而、而又 表示选择:或、或者 表示递进:且、而且
• 有的联合标志,即使所处语法环境相同,在具体表意上也有差异 • 张三、李四和王五 • 张三李四及王五 • “和”和“及”都可以用在名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但“及”强调 前后联合项有主次之分 • “而又”前后两个联合项是同一个形容词,强调的说法
• 从充当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看,定心短语的两个结构成分可以 是词,也可以是短语。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四章语法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四章语法答案

第四章语法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内部曲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

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 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性——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

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

屈折词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

黏着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

体——体(aspect )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

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tense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词法——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

二、填空1、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时、体、(态)和(式)。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在workers 中,worker 这一部分可以称为(词干)。

4、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词根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

5、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语调)。

6、仅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

7、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8、和名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性、格、(数)。

9.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属于(支配式),“跑的很快” 属于(补充式),“马上出发”属于(偏正式),“火山爆发”属于(主谓式)10、能够改变词类的是(构词)词缀。

11 、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除了有类的配列之外,还有(形态的一致性配合)和(虚词)。

三、单项选择1 、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D )A.大学、人民、(英)readerB .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教室、(英)unhappy D .道路、材料、(英)classroom2 、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A )A.阳光充足 B .已经开始C.调查研究 D .工人和农民3 、以下关于句法变换陈述正确的一项是(B )A.句法变换反映的是句子之间的关系B.句法变换可以区分句法多义C.容许变换说明一个语言的语序是自由的D.变换从不改变句子的语义4 、区分词类最重要的依据是(C)A.意义B 、形态变化C 、句法功能D 、语言的类型特点5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花儿”是()A .单纯词B .派生词C .复合词D .语素6、分析以下Michoacan Aztec 语中的一些词以及英语翻译。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四章语法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四章语法

第四章语法一、语法的内涵和研究范围1、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规则性2、客观的规则和对客观规则的抽象3、对“语法”的多层次理智(1)语法的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客观的,一种语言只有一套)。

(2)对客观语言结构规则的描写、说明和解释。

实际指语法学。

(有主观性。

不同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系统)。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12-13: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4、大语法和小语法(1)凡是能够体现为语言结构的规则性的部分都是语法。

(大语法)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词法学(形态学)、句活学所研究的对象。

(2)只限于词和句子的构造规则。

(小语法,本书的理解)(3)有的甚至只指句子的构造规则(句法学)。

二、语法规则1、语言结构(1)结构成分:音义结合体,如语素、词、短语、句子。

(2)结构方式:成分与成分的组合,如:成绩好——好成绩。

虚素“们、看、了、呢”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道:“第、初、问”与别的成分组合时,永远不会出现在句末。

[分布]2、语法单位的内涵即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凡是能在组合的是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组合成分单位,如短语、句子,都是合义结合的。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的组合起来的规则,链条,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

(2)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仓库,潜在地,存在于人脑中。

例如:小学生的句型练习:游戏中的语词龙(组合规则)及其后接的多种可能性(聚合规则)。

三、语法单位的层级性教材中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是解构式[分解]:应该从小单位到达单位讲,建构式[组合]。

(一)句子1、概念:语言交际的基本表述单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P21: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谓、表示相对完整意义有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2、句型: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张涤华等《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补充,不讲]句类:(1)句子的类型。

语言学概论_第四章语法

语言学概论_第四章语法
1.语法形式: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 的形式。
2.语法意义:通过一类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 语法意义不等于词汇意义。
如:英语中名词加词尾“- s”表示复数, “- s” 就是语法形式,“表示复数”就是语法意义。
3、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 本类型,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如:“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 其实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 话的成分省略现象。
初中,某数学老师讲方程式变换,在讲台 上袖子一挽大声喝道:同学们注意!我要 变形了!……
5.语法和逻辑
逻辑是语言表现内容的规律,语法是 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二者的关系非常紧 密。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 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从基本要求看, 一般人们说话不但要合语法,也要合逻辑。 个别不合逻辑的,只要大家都这么说,都 懂得是什么意思,就不能完全用逻辑来苛 求了。
“科学”本为名词,后产生出“具有科学属 性的”这一意义,用该词修饰或描写此属
严密的系统性 相对的稳定性
语法的高度抽象性
小明喝牛奶。 妈妈已经吃过饭了。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学生在看书。 隔壁的学生在看他的书。 隔壁在xx小学读书的学生在家里看他的辅
导书。 隔壁在xx小学读书的学生在家里看他昨天
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他一直想要的辅导书。
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江西人不怕辣 湖南人辣不怕 四川人怕不辣
(4)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 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实际上已经是 表达层面上的一种语法手段了。
如:滚蛋!
6.根据语法手段的不同可把人类语言分为:
语言
综合性语言:主要使用词形变化、 词的轻重音等语法手段的语言。 如俄语、德语

第四章 语法

第四章 语法

例句分析:
(1)太阳升起在浩荡的平原上。 (2)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制造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3)在参观期间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丽事情层出不穷。 (4)其实对这一点我也以前不十分清楚。 (5)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 (6)我看书的入神时,不时门开了,好几个同学进来。
二、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2. 划分词类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鉴别词类时可以参照词的意义,但不能完全根据意义,而 要有句法功能和形式上的实证。 ②在同一个词类当中,具体的成员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 ③一个词可以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
3.划分词类对句法描写的意义 划分词类是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的基础。词类 之于句法描写的重要性还表现为,给词分小类可以大大深化 句法描写。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第三节 聚合规则 第四节 变换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 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
所谓语法,是指用词造句的规则。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 须遵守规则,否则的话,就会让对方感到别扭甚至产生误会 。 作为母语的语法规则是潜存于大脑的,通过说话可以表 现出来,但是规则具体是怎样的,一般人却难以说明白。语 法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人们心知其意而难以言状的规则整 理出来,以便人们自觉的运用。语法学家的任务只是归纳、 整理客观存在的规则,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描写,对于语法 规则,语法学家是无权做硬性的规定的。
四、 语法范畴
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即语法意 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一)语法范畴的类: 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 1. 体词属性范畴 就是由名词的词性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印 欧语系的语言中的名词大都有词形变化,主要表示三种范 畴意义:性、数、格。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提纲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提纲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提纲第四章语法【内容简介及重点】主要要掌握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律,包括:语法的结构单位——句子、词组、词、语素;语素和词组合成更大的语法单位的类型;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与递归性特点;语法的聚合规则;句子的变换、语言结构的类型和普遍特征。

难点是学会运用已学的语法理论分析和阐释常见的语法现象。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1.1 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1.1.1 语言语法规则的存在客观性用什么样的形式体现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有规则的。

1.1.2 从母语者和二语习得者的材料看1.2 语法和语法研究1.2.1 语法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词法)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句法)的总和。

The rules of syntax combine words into phrases and phrases into sentences.(1)语言中现成的词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构成成分,同时也不能任意挪动它们的位置。

(2)一句话可以只有一个词,也可以有几个词。

(3)词法和句法是不同的语法规则,但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1.2.2 语法是客观存在的,语法研究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进行客观的归纳、总结和描写。

语法研究不能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

1.2.3 几个概念(1)语法中的任何成分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语法成分的内容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的表达者是语法形式。

(2)在词的范围内的语法形式称为形态,如英语表示“复数”的“-s”就是一种形态。

词序表示词与词的关系,超出了词的范围,因此词序不是形态。

(3)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就成为一种语法手段。

如附加语素和词序就是两种语法手段。

(4)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2.1 语法的两个基本规则2.1.1 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互相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断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

2.1.2 聚合规则指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

语法上能够出现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词形成一个聚合,如果用来替换的不是从这个聚合里选出的词,句子也不能成立。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四章)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四章)

语⾔学纲要思考题(第四章)第四章语法1.什么是语法?语⾔是由语⾳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构成的统⼀体,三个⽅⾯缺⼀不可,互相作⽤,构成了语⾔。

语⾳是语⾔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

三个部分在语⾔中的作⽤:没有语⾳形式,语⾔⽆法存在,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就是毫⽆作⽤的空壳,没有语法,语⾔就是⼀盘散沙。

语法是语⾔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且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

语法就是⽤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也就是使⽤同⼀种语⾔的⼈共同理解、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语⾔组合法则的整体。

语法的规则是客观存在于⼀种语⾔之中,是语⾔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说这种语⾔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语法具有哪些特点?1)抽象性:概括了次的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即语法规则是词和句⼦在⾔语活动的运⽤中所归纳出来的共同点。

每条语法规则都⽀配着⼀⼤群的词和句⼦。

2)稳固性:每种语⾔的语法结构⼤都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变化得很慢,就保证了语⾔为各时代的⼈服务。

3)民族性:各个民族语⾔的语法都有⾃⼰的特点。

3.怎样认识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由哪两种规则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语法规则是⼤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学家规定的。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种语⾔的语法规则。

A.组合规则就是把语法单位组成更⼤单位所遵循的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个接⼀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组合规则的特点:1)组合规则是抽象概括的,它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语素或词的组合,⽽是对⼀系列同类结构的概括。

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说话时现造的。

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度抽象概括。

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归类的规则,语法单位替换的规则。

⽤有限的规则表达⽆限的内容需要⽤聚合规则,按照聚合规则同类的单位在同⼀位臵可以互相替换,因为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

语言学概论课件 第四章 语法学

语言学概论课件 第四章 语法学

• 英语: • 名词:1、属格(加后缀-’s) • 2、通格(不加后缀) • 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属格
一、语法范畴
• 4.时和体 • 时和体都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事件的时间关系和 过程状态。 • 时(tense)表示事件时间、参照时间、说话时间之间的时 序关系, • 一般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一、语法范畴
• 5.态 • 态又称语态,是表示主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 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主动态表示 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即行为动作的主体,被动态表示主语是 动词的受事,即行为动作的对象。 • 英语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之分,主动态的动词形式不变,被 动态则用助动词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表示。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递归性——指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各种语法规 则可以反复地无限地使用。例如: 木头房子
一所木头房子
老师的一所木头房子 他的老师的一所木头房子 他的小学老师的一所木头房子 他的丈夫的小学老师的一所木头房子
• 鸦鹊鹊,肚下白,打下请老伯,老伯耳朵 聋;请裁缝,裁缝手脚慢;请老板,老板 心肠黑;请菩萨,菩萨心眼偏;请神仙, 神仙要猜拳;请和尚,和尚不睁眼……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 (一)语法形式 •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 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 。 • 语法形式可分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法形式可以 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以及 各种语音形式。 •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 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 有些语言主要通过不同的词形变化来体现名词和动 词的区别,但有些语言主要通过不同的组合功能来 体现。 “鸭蛋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学一、什么是语法语法研究组词成句的规则。

二、多种语法:1. 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Crystal, p. 88)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是理论语言学史上的三大著名学派。

传统语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噶学派以及稍后一些的古罗马语法。

到了18世纪, 传统语法已经羽翼丰满, 并影响到欧洲现代语言语法体系的建立。

我国最早的汉语语法《马氏文通》也是建立在传统语法基础上的汉语语法著作。

结构主义语法出现较晚, 属于现代语法范畴。

结构主义还可以分为欧洲结构主义语法和美国结构主义语法, 欧洲结构主义语法以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为代表, 是欧洲功能主义的先驱。

美国结构主义语法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 其继承人有海里斯和霍凯特等。

转换—生成语法出现于本世纪50年代, 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创建的, 后来成为当代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语法理论, 被成为语言学界的“革命”。

尽管人们转换—生成语法颇有争论, 但它至今仍然起着国际上语言学界领先地位的作用。

2. 三种语法的区别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传统语法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人们常用“规定”还是“描写”来区分传统语法和现代语法的差别。

其实, 在最初建立古希腊语法和拉丁语法的时候, 其目的和方法也是描写性的, 只是后来人们将传统语法的构架和模式原封不动地强加于现代语言时, 性质发生了变化。

例如, 汉语的传统语法和英语的传统语法都明确规定应该怎样说和不应该怎样说。

结构主义语法基于索绪尔的描写语言观以及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等人的人类学研究方法, 通过大量采集语言事实来揭示语言的规律。

转换—生成语法则使语法研究进入到“解释”阶段, 它的哲学基础是迪卡尔的唯理主义, 亦即运用唯理主义哲学和数学的方法来揭示人脑内在的语言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在汉语中, 我们常以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 如:1) 你吃饭了吗?2) 饭你吃了吗?3) 吃饭了吗你?4) 饭吃了吗你? (主—动—宾) (宾—主—动) (动—宾—主) (宾—动—主)5) 你饭吃了吗? (主—宾—动)传统语法会告诉我们, 汉语是“主—动—宾”结构, 上述2)—5)句是错的, 不符合语法规则的, 应该避免的。

结构主义则认为应该承认汉语中句式的多样, 重要的是要归纳出汉语中所有可能的句式来。

转换—生成语法却要解释为什么汉语中允许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句式同时存在。

3. 对三种语法的评价怎样评价这三种语法呢?传统语法有过历史的辉煌, 至今也还主宰着汉语教学语法的理论框架。

在我国的汉语研究中, 语法的教学和研究仍然使用传统语法的术语和方法, 语言学则多是采用结构主义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甚至无法被许多人接受。

语言首先是约定俗成的, 是不依语言学家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 传统语法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

严格意义上的传统语法主观、偏颇, 不实事求是。

结构主义语法可以比较全面地揭示语言表层结构的规律, 对语言教学有益, 而至今汉语在表层结构的描写这一层面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转换—生成语法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和理论探究的阶段, 它的成功也许能解决有关心理学、认知和人脑生物学的一些重大问题, 对于人工智能也会有帮助。

当然, 基础研究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

或许, 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后, 理论语言学上的突破才会给人类带来应用技术上的大的变革。

第二节语法层次和语法范畴一、语法层次语素、词、短语、分句(小句、子句)、句、段、篇(举例说明)二、语法范畴人称、性、数、格、时、体、态(举例说明)第三节词类、短语和基本句型一、词类开放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封闭词类: 连词、冠词、介词、代词、数词、感叹词、限定词(请学生举例)二、短语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举例说明)三、英语的基本句型SV: Iron rusts. Everybody laughed.SVC: The man is a tea cher. He looks fine. Dinner is at six o’clock.The tape-recorder is on the table.SVO: I want a ticket. Liverpool won the game.SVOO: I sent him an email. Mary lent me her car.SVOC: We made him leader of the team. They elected him president. 请学生自己提供更多例句。

第四节英语句子结构和句子分析一、句子结构S→NP VPNP→Det AP N PPVP→Adv V NP AdvAP→Adv AdjPP→P NP二、句子分析树形图1. John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SNP VPN VP NPV PP Adj NP NJohn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2. The woman killed the man with a knife.1) SNP VPDet N VP PPV NP P NPDet N Det Nthe woman killed the man with a knife2) SNP VPDet N V NPNP PPDet N P NPDet Nthe woman killed the man with a knife第五节英语句子的类型和句型转换一、陈述句、肯定句、主动句, 疑问句、否定句、被动句请学生自己提供例句。

二、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复杂句请学生自己提供例句。

三、特殊句式1. 分裂句: Mary keeps a pig in the garden shed.Mary is the person who keeps a pig in the garden shed.The person who keeps a pig in the garden shed is Mary.A pig is what Mary keeps in the garden shed.What Mary keeps in the garden shed is a pig.The garden shed is (the place) where Mary keeps a pig.(The place) where Mary keeps a pig is the garden shed.He screamed.What he did was (to) scream/screamed.She writes science fiction.What she does is (to) write/writes science fiction.The car broke down.What happened was (that) the car broke down.You pay here.This/Here is where you pay.We live there.That/There is where we live.(独立句式): All I want is a home somewhere.All I did was to touch the window, and it broke.All you need is love.The only thing I remember is a terrible pain in my head.The first thing was to make some coffee.The first journey abroad is something I shall never forget.It was not until I met you that I knew real happiness.It was only when I read her letter that I realised what was happening. (强调句): My secretary sent the bill to Mr Hardy yesterday.It was my secretary that sent the bill to Mr Hardy yesterday.It was the bill that my secretary sent to Mr Hardy yesterday.It was Mr Hardy that my secretary sent the bill to yesterday.It was yesterday that my secretary sent the bill to Mr Hardy.2. 间接引语:“What time is it?” she asked.→She asked me what time it was.She asked me the time.3. 比较句:John’s apple is big. Mary’s apple is even bigger.→Mary’s apple is bigger than John’s.John’s apple is smaller than Mary’s.John’s apple is not as big as Mary’s.Mary has a bigger apple than John.John does not have as big an apple as Mary.John has a smaller apple than Mary.四、非谓语动词1) 不定式I hope to become a doctor in the future.She was to stand up when he came in.It’s not eas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2) 动名词Seeing is believing.Working is the best way to earn money.3) -ing分词Seeing a friend of hers, she stopped and went up to her.Having to work late, he decided to call his wife.4) –ed/-en分词Seen by the police, the thief was nowhere to hide. (一般式表示被动)Having seen the police, the thief disappeared in the crowd. (完成式表示过去或先发生的动作)5) 独立主格结构The rain having stopped, the children all went out.Mary working late, John made a cup of coffee for her.五、句子的合并举例:John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 John was a student at that time.John, who was a student at that time,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 John, being a student at that time,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 Being a student at that time, John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 John, a student at that time,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A student at that time, John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 John, who went to school every day, was a student at that time. John, going to school every day, was a student at that time. Going to school every day, John was a student at that ti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