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周效平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周效平

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周效平摘要:本文对土地整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为土地整理在生态环境方面,在未来的土地整理过程中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考虑,以提高土地整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土地整体质量较差,但耕地数量越来越少,这一问题大大加剧了我国人口增长与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之间的矛盾。

农村水、土地、道路等方面是属于土地整理管理的范围。

为了确保经济、环境生态的效益相一致,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高度可行的土地整理方案。

另外,提高土地整理效益时候,需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土地整理1.1土地整理内涵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整个土地的目的。

目前,生产收入,土地结构,以及土地结构工作的优化,以提高多样化的特点。

1.2土地整理内容土地整理是指对耕地进行整理,对林网、道路、沟渠进行整理,扩大土地面积,优化土地结构,使土地提高生产水平。

土地复垦主要针对那些被毁的土地。

通过对哪些被毁坏的土地进行复垦的处理,提高土地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恢复被毁坏的土地使用;其次,在新土地开发过程中,土地整理不仅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和废弃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发挥土地服务功能。

在建设用地的使用做一个好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此外,它可以显著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优化用地环境。

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就是自然资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

人类的生产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两面影响,一是积极影响,二是消极的影响。

2.1土地整理在土壤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剖面性质。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分析土地整理是指对城乡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和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景观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措施。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的影响。

一、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1.1土地整理使景观格局更加规划和有序土地整理首先会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城乡用地范围,并进行土地的重新划拨和调整,使得景观格局变得更加规划和有序。

通过统一规划和整合,土地整理可以将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相结合,使城乡之间的景观格局相互融合,从而打造出更加和谐统一的景观格局。

1.2土地整理提升景观品质和多样性土地整理可以在规划过程中引入生态景观、休闲景观和文化景观等元素,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建设出更加美丽和丰富的景观。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绿化带、水体和文化遗产等景观节点,使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更加多彩,提升了景观的品质和多样性。

土地整理改善了城乡空间的结构,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景观更加连续和连贯。

通过规划一些景观绿带和休闲节点,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无缝衔接的景观脉络,提高了景观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使人们在城乡间流动更加自然和愉悦。

2.1土地整理改善生态环境土地整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会合理保护和修复原有的生态环境,调整和完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功能和服务水平。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用地和重要生态节点,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的生态适应能力,使生态系统更加健康和稳定。

2.2土地整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合理划拨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通过整合城乡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土地的浪费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

2.3土地整理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作者:徐育红赵小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22期摘要:土地整理中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经过土地整理后产生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发现3大效益均得到较大提高。

关键词:土地整理;资源条件;效益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2土地整理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显著地社会和生态效益。

评价土地整理后形成的效益已作为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基础性内容,也是科学测评土地整理效果的标准。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整理项目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1 项目区基本概况项目区地处邯郸县西南部,涉及康庄乡的吝家河村、东望庄村、中庄村和户村镇的霍北村4个行政村,研究区共分一片。

研究区4至: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霍北村地,东至中庄村地,西至吝家河村地、东望庄村地。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N36°28′24″~36°44′0″,E114°16′50″~114°38′48″。

2 3大效益分析2.1 社会效益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

即从社会角度出发,土地整理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

通过该研究的实施可新增土地面积151.4241hm2,新增耕地率72%,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

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研究实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生态效益分析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指土地整理行为主体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在持续发展的今天,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概念、影响、原因以及改善方向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矿业、城市建设等。

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被植被、建筑、水域等物质所覆盖的现象。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直接影响,包括造林、采矿、城镇扩展、工业用地、土地荒漠化、城市化等,它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二、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复合性影响,不同类型土地的变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林地覆盖度下降的情况下,林业资源利用量增加,导致森林资源破坏持续加剧,同时会失去一部分空气净化、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生态环境就会跟着受影响;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往往会带来大量粗放的人力资本和资源的流向,逐步造成环境生态系统的恶化,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污染、水源受损、土地沙化等,这无疑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原因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原因极其复杂多样,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活动、动态地质作用等;人类因素则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对于中国来说,土地资源缺乏、土地资源管理不善、土地重心偏移和土地容积率过高是导致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改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想改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调整土地资源的结构和管理模式。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维护,着力推进土地整理、沙荒地治理和水土保持等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策略

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策略

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土地整治工程一边要对不合理的、影响生态文明的土地进行整改,一边也要加强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景观美观度的生态文明建设。

该文就土地整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策略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分析,以期为土地的整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控制开发强度, 调整空间结构,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近些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同时也强调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这些都表明国家不仅重视国土的土地整治以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的决心,而且更加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基本概念1. 土地整治的内涵土地整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是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四大工程措施,以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为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为手段, 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 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不断建设土地和配置土地的目的。

2. 土地整治工程中生态环境系统的内涵生态环境系统是由大气、水、土壤等多种因子组成的复杂系统, 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

关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再 针 对 性 的 提 出 解 决 对 策 ,希 望 能 够 为 我 国 土 地 整 理 工 作 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份贡献。
2 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对策_________ 关键词:土 地 整 理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常 见 问 题 ;解决
^
^
2 . 1 建 立 、确定评价指标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
地球i 面土壤、气 候 、生物以及地貌构成了地表景观,因此在

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攀升,造成了巨大的压 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将目光放在土地调整、改造方面,

力 ,这样的开垦工作不仅会延缓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会造成水 还要对土地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规划。例如:将
土流失问题的加剧,破坏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生 田间两边的灌木林和防护林为单独的林块提供通道,在小溪和池
态环境的恶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作用。 1 .1 单一作物破坏了生态平衡
我 们 以 新 疆地区为例,作 为 典 型 的 干 旱 气 候 ,有充足的水资 源 才 能 够 保 证 农 业 的 发 展 ,因 此 我 们 不 能 盲 目 的 进 行 开 荒 造 田 ,
大规模进行土地平整,虽然大幅度增加了耕地面 积 ,并且实 应对水资源进行全面布局,以 水 为 龙 头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与 案
是 却 会 影 响 涵 养 水 源 ,易 造 成 洪 水 宣 泄 。部分 地 区 由 于 梯 田 建 设 不 当 ,导致土壤过分侵蚀,很容易阻碍流域水源的补给过程。
提 下 ,我们必须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2.4实施景观生态规划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水 资 源 总 量 原 本 就 不 充 足 ,特 别 是 随 着 耕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整理后 437 . 2 5 09 8 6 3 1 8 3 . 18 A4 454 3 4 14 24 6 82 3 .8 0

3 7  ̄8 59 8
4 0 2 .6 1 809
6 8 8 .6 0 1 52
变 化
50 91 10 .
.6 4 14 7 . . 6 42 .1 62 .4 0 3 7  ̄8 150 3 3 13 3 6 . 16 . 4 2 4 56 5 9 8
关键 词 : 态 系统 ; 生 土地 整 理 ; 值 价 引言 ’
土地整理项 目 国家 为增加有效 耕地 、 是 提 高土地使用质量 、 促进集约化利用土地 、 改善农 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 而对项 目区的 田、水 、 路、 林开展 的一系列工程综合整治 。 其建设 内容 主要包括 : 土地平整工 程 、 田水利工程 、 农 道路 工程、 网工程 、 林 电力工程等。开展土地开发整 理, 对于缓解人地矛盾 ,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 地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定量评价土地整理对生态 系统服务功能 的影响 , 目前还值得深入研究 , 本 文采用 C s na o a z 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分析 t 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 的影 响。 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述 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 是指生态 系统与 生态 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 的自然环境条件及 其效用 , 它是一种 由 自 资本的能流 、 流 、 然 物 信 息流构成 的生态系统服务 和非 自然资本结合在 起所产生的人类福 利。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 的服务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是可 以商品化的生 态功能 , 如人类生活必需 的食 物 、 药品 、 材料 原 等; 第二类是难以商品化 的生态功能 , 如气候调 节、 水源涵养 、 土壤形 成等 。由于第二类型的生 态功能对人类的影 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 因此 , 量 化评价其经济价值 已经成为生态学与经济生态 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课题【 n 。 自2 0世纪 7 0年代 起 , 人类就开始 了对 生 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的研究 ,但由于地球生态 系统提供 的服务绝大部分价值难 以准确计量 , 以及缺乏相应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等原 因而进展缓慢 。19 9 7年 C s na等人 ot z a 的研究 成果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原理 与方法从 科学意义上得 以明确 ,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推 向生 态经济学研 究 的前沿 。 因此 ,本文 应用 C s na o az 等人提 出的估算方 法来 评估研究 区的 t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具体计算公式 为:

土地整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土地整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土地整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作者:蔡韵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土地整理是减缓耕地减少的有效方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同时,土地整理项目区对土地景观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文在剖析土地整理中生态补偿机制弊端的基础上,分析产生弊端的理论原因,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整理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以达到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安全;土地整理;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还原机制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土地整理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发展中大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不可逆转,耕地资源保护压力巨大。

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开展土地整理尤其是农地整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的战略目标。

自 2000 年国家启动第一批土地整理项目以来,土地整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区域土地利用条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作为一种人类对土地系统实施强烈干扰的特殊活动,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必然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近年来很多实践表明,我国土地整理在改善土地利用生态,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地方人们受土地整理经济利益驱动,土地整理项目,片面追求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忽略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甚至由于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扰乱了物种生境条件,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

1.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改造,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1.2生态安全问题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生态安全涉及面较广,一般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物质来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等组成一个安全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摘要:当前,国家对土地整理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土地整理不但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而且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整理是如何影响项目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关键词:生态系统;土地整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01
为了提高土地的整体使用质量,对农业生产环境以及生产条件进行改善,国家开展了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管理主要有以下建设内容:农田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林网工程、道路工程以及电力工程等等。

土地开发与整理的开展,有利于人地矛盾的改善,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

但目前来说,土地整理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与评价,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文以costanza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述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主要是保持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在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将非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人类福利形式存在,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包括信息流、能流、物流等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主要提
供了两种服务给人类:首先是能进行商品化的各种生态功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药品、食物、原材料等生活必需品;其次是很难进行商品化的各种生态功能,包括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以及土壤形成等各种功能。

后者更能够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对其经济价值的量化与评价一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1]。

人类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就着手研究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和价值,只是这种服务的价值不能进行准确计量,而且没有有效的方法体系与理论,因此没有很好的发展。

costanza等人在1997年对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及其价值的评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明确的评估方法与原理,使得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

本文首先对costanza等人提出的估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对项目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以下是其具体的计算公式: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的意义是研究区当中的类土地总的利用面积;代表着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代表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系数,也就是单位面积具有的生态系统整体服务价值(元/hm2·a)。

二、研究区概述
某市从北至南有各种地形,包括丘陵、平原、以及山地、滩地等等,有着大量的分割农田田块,有着很大的占地面积,但是没有系统规划当地的田坎、道路以及沟渠等等,也没有完善的基本农田设施,还存在着大量的废弃地和零星未利用地,以及很多粗放利用的土地,根本不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这个城市还是
因煤而兴起的,开采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然而很多资源被开发后关闭了大量矿井关闭,也产生了很多的工矿废弃土地[2]。

省里在2008年用于土地整理的投资多达300多万元,有着180公顷的土地整理面积,表1是土地利用结构。

由于当地村民挖鱼塘,挖铁路路基等等,使得项目区很难施工。

而且项目区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也缺乏高效的土地利用率。

经过土地整理,明显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结构(见表1)。

有26.88公顷的新增耕地,还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其从83.5%增加至100%,能机械化耕种的土地达到了80%以上。

经过土地整理,不仅保证了原有的林地,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园地,提高了生态植被的覆盖率,使其从7.91%增加至8.35%[2]。

三、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的影响
通过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经验,再综合考虑整理区的实际,不同类型土地具备不同的生态服务价值(见表2)[3]。

表3的数据显示,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整体服务在没有整理前有674268.8元的总价值,经过有效的整体,其实现了859417.2元的总价值,提高比例达到27%,净增185148元,单位面积也实现了1028.6元/公顷的增加量。

林地、耕地的贡献最大,此外,大量减少了只具备较低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土地的使用,有效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价值。

这些数据显示,土地整理的开展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还能显著增加项目区的整体生态服务总价值。

四、结论
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惠农政策。

为了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并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就必须推进土地整理工作。

我国土地整理虽然进展很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要灵活选择,并且协调好各种单项生态功能的价值,使其达到一种平衡。

现阶段要评估和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单项价值和总价值,至少要保证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总值在土地整理前后要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献宇.土地整理生态效应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89-90.
[2]张延伟.禹州市积极完善土地整理后备资源库[j].资源导刊,2010(02):65-66.
[3]张陈蕊,董旭娟.土地整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4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