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意义

合集下载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解读的内容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解读的内容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解读的内容一、引言1999年宪法修正案是中国宪法史上重要的一次修正。

此次修正案是对1982年宪法的第三次修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修正。

此次修正案涉及了多项重要内容,包括对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公民权利等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对1999年宪法修正案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

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1. 完善国家政治体制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重要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了宪法。

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同时,修正案还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明确,使得国家政治体制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2. 健全经济制度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经济制度进行了重要规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也意味着中国将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修正案还对国有企业、农村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使得经济制度更加完善和合理。

3. 保障公民权利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公民权利进行了重要保障。

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意味着国家将更加积极地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

同时,修正案还对公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加强,使得公民权利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4. 加强国家安全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国家安全进行了重要加强。

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的规定。

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将更加注重国防建设,也意味着国家将更加积极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同时,修正案还对国家安全体系、国防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明确,使得国家安全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三、对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评价1. 积极方面1999年宪法修正案在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健全经济制度、保障公民权利、加强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意义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意义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权第一次明确地载入宪法。

这不仅仅是宪法学界、人权理论界的一件重大事件,而且在我国人权实践、政治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

人权载入宪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

尊重人权,表明国家的政治态度和基本立场;保障人权,反映政府的庄严承诺和政府职能观念的转变。

就刑法理念而言,传统刑罚功能认识中强调惩罚的功能,即刑法的功能主要是惩治犯罪,但随着对人权理念的深化,我们渐渐认识到刑法应当具有保障功能。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法的双重功能,忽视二者之一都是对刑法功能认识的片面。

刑事法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对刑法惩罚与保障的二元功能形成了共识。

这次宪法修改,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更进一步地从宪法权威确认了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权的高度重视,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首先,人权载入宪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人权而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为前提和基础。

这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并与共产主义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

它不仅仅反映了人权观念的变化,而且是人权实践发展的证明。

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权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如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开。

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反映到宪法与法律中来。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宪法的心得800字(优秀8篇)

宪法的心得800字(优秀8篇)

宪法的心得800字(优秀8篇)宪法的心得800字篇1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丛表面看来似乎与法制没有关系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法制的历史教训。

但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遵守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提高人的思想和法制修养,人的法制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提高的。

要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我还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提高自己的法制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遵守法制的习惯,使法制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法制观念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法制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法制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法制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法制,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法制的行为。

论人权入宪的意义

论人权入宪的意义

目录一、人权的涵义与其发展 (1)(一)法律上权利的三种基本存在形态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1)(二)人权的涵义 (2)(三)人权的发展 (2)二、人权保障条款的入宪与中国公民权利的保障 (3)(一)突出人权原则 (3)(二)提供了宪法依据 (4)(三)法外权利的保障 (4)三、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4)(一)人权的入宪历程 (4)(二)人权入宪后的影响 (5)(三)如何正确理解人权入宪的意义 (6)参考文献 (7)试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的重大意义王先元[论文摘要]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建立法制国家来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和视角。

宪法的产生就是人权的法律化。

资产阶级各民主国家宪法均以人权保障作为立宪的基石和目的。

宪政的内容和最终目标也就指向了保障人权。

东西方国家虽然对人权的理解存在差异,但把保障人权作为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宪政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在各民主国家都是一致的。

我国也终于突破理论禁区,适应世界潮流。

[关键词]人权公民基本权利人权保障Make a Dissertatio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s and Protects Human Rights intothe ConstitutionWang XianyuanAbstract: The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put the human rights into the constitution. This is a Milestone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It first put human rights to legal height from political concept. It is a new starting point and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 ights’ concept experienced long history. Natural rights theory is the bourgeois struggle against the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s the legalize human rights. Thus, constitutional content and the ultimate goal will be at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lthough the East-West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right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s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constitution in all democratic countries is the same. China also finally broke through theory restricted to adapt to the global trend of the "respect for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was written into the Constitution. Keywords:human rights; basic civil right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一、人权的涵义与其发展(一)法律上权利的三种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及其相互间的联系1、权力的最初形态——应有权利权利的最初形态就是“应有权利”或习惯权利,即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活条件而产生的权利要求,或公民作为社会主体在现实条件下和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应当具有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和生存的权利。

试论宪法修订案中首次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对特殊群体人权保障的问题演讲范文

试论宪法修订案中首次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对特殊群体人权保障的问题演讲范文

试论宪法修订案中首次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对特殊群体人权保障的问题演讲范文内容提要:随着XX年新《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中国的人权法制建设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着重从特殊群体的人权的宪法保护的问题方面进行探讨,试图论述本次修宪的不足及对修宪的完善提出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宪法修正案特殊群体人权XX年3月,随着新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新的宪法修正案经全体人大代表表决以高票通过了。

在这次的修正案中,最令人鼓舞的一条便是将《宪法》第33条第三款改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将原来的第三款作为第四款置于其后。

正如大多数媒体所言,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这也是在我国政府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我国人权的又一成功。

然而,《由于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其性质直接决定了这部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不可能非常具体、详细,所以,当我看到整个修正案中只有这一条是直接关于人权保障时,又不无感慨。

因为这次修宪虽然规定了保障人权的条款,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具有司法上的可操作性。

另外,由于保障人权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保障特殊群体的人权,而这次修宪中并未曾涉及。

也许有人会疑问,原来《宪法》的第45条、第48条不是已经对特殊群体的权利作出保障性规定了么?即便这次修宪中未再次涉及,也无妨呀。

但是本人却认为:首先,并非一切特殊群体都已经被《宪法》所保护,《宪法》只保护了其中的一部分,如老年人、残疾人、妇女。

特殊群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特指某些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生存状况。

那些由于自身或社会原因常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被称为特殊。

特殊主要表现为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的低下,正是由于这种力量的低下使得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体现为一种特殊。

其特征表现为: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

因此,不论在哪个国家,特殊群体的外延都是很广泛的。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含义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含义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含义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如下:
1. 尊重人权:这意味着国家和其他行为体应当承认和尊重每个人固有的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尊严权、言论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是普遍适用的,不论个人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其他身份特征。

2. 保障人权:除了尊重人权,国家还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保障人权的实现。

这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人们的基本权利得到保护和实现。

保障人权还包括提供必要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服务,以及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司法体系。

3. 国际合作: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层面,也适用于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应当通过合作和协调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人权保护。

这包括参与国际人权公约和条约,加强国际监督和问责机制,以及提供技术援助和支持来帮助其他国家改善人权状况。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建立公正、平等和自由社会的基础。

它强调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促进人类的福祉和发展。

这一原则也鼓励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确保人权得到普遍尊重和保护,以实现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世界。

宪法修正案复习题答案

宪法修正案复习题答案

宪法修正案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修正案是在以下哪个宪法修正案中增加的?A. 1988年宪法修正案B. 1993年宪法修正案C. 1999年宪法修正案D. 2004年宪法修正案答案:D2. 根据宪法修正案,我国的国体是?A. 社会主义国家B.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D. 以上都是答案:D3. 宪法修正案中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是在以下哪个宪法修正案中增加的?A. 1993年宪法修正案B. 1999年宪法修正案C. 2004年宪法修正案D. 2018年宪法修正案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哪些属于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中央军事委员会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BCD2.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以下哪些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人身自由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对)2.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3. 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对)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

答案: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划分,旨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权力的有机统一。

2. 简述我国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答案: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

同时,公民也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基本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保障了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同时也强调了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1999宪法修正案意义与评价

1999宪法修正案意义与评价

一、引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总章程。

我国自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来,历经多次修正。

其中,1999年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本文将从修正案的意义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1.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写入宪法,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修正对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修正案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这一规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3.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这一修正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4.完善了国家机构组织体系修正案对国家机构组织体系进行了调整,如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等。

这些调整有助于提高国家机构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责。

5.强化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进一步强化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

这一修正对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评价1.积极评价(1)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有利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有利于完善国家机构组织体系,提高国家机构工作效率。

2.不足之处(1)部分修正案内容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2)部分修正案涉及的内容较为敏感,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国历史上,人权第一次明确地载入宪法。

这不仅仅是宪法学界、人权理论界的一件重大事件,而且在我国人权实践、政治生活中具有深远意义。

人权载入宪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

尊重人权,表明国家的政治态度和基本立场;保障人权,反映政府的庄严承诺和政府职能观念的转变。

就刑法理念而言,传统刑罚功能认识中强调惩罚的功能,即刑法的功能主要是惩治犯罪,但随着对人权理念的深化,我们渐渐认识到刑法应当具有保障功能。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法的双重功能,忽视二者之一都是对刑法功能认识的片面。

刑事法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对刑法惩罚与保障的二元功能形成了共识。

这次宪法修改,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更进一步地从宪法权威确认了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权的高度重视,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首先,人权载入宪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人权而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为前提和基础。

这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并与共产主义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

它不仅仅反映了人权观念的变化,而且是人权实践发展的证明。

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权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如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开。

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反映到宪法与法律中来。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因此,将人权载入宪法是水到渠成,是对这些年来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的一个总结。

再次,宪法关于人权原则的规定是人权保障制度走向法治化的里程碑。

人权原则入宪为人权法治化提供了宪政基础,宪法是国家制定基本法律、普通法律、其他法律规范的基本法依据,人权原则入宪对其他法律法规更充分地规定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权原则入宪的司法意义来讲,以宪法原则的高度来规定人权,对司法者可以起到一个深化人权理念的作
用,促使他们将保障人权与正确实施法律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机制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前进。

适用于: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教学
来源于:来源:/question/1763766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