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

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

二 、文 献综述
对中国通 货膨胀原 因的探 索一直是 国内理论界研究的焦点( 梁峰。 20) 0 8。从历 史发展来看, 早期的文献往 往集中于 对国内各种通货膨胀 诱 因的探讨。易纲( 9 0 19 ) 认为恶性通 货膨胀的产生主要可归结为两个
四 、结 论 与建议
( )结 论 一 本文 实证考察 了从O 年一季 度到 l 年一季度间中国的通 货膨胀 8 1 与货 币供应 、G P D 、以及汇率之 间的有机联系, 并建立 了数理模型 。 通过分析 我们大致可 以得到如下结论 : 第一. 实证证据支持 了在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之间存在着显著的 正相关关系 。信贷及 货币供应置的巨量增长虽有利于较快拉动需 求,
着重在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合适的水平, 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 、存 款准备金率 以及公开市 场业 务等手段 来调整市场 的货币供应量 。 另外。 考虑到我 国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特殊原因, 对性 还要 有针
地来制定 政策。 我国H 近两年高 速增长 的主要 原 因在于两个 方面: 2 一是商业银行
促进经济 复苏. 但也为未来 的通胀埋下 了隐患 。 第二. P G 与通货膨胀之间也 存在较显著的正相 关关系。在经济高 D 速增长的 同时.某些经济结构问题更 加突出。 过高经济增长和过快投 资增 长成为 了通 货膨 胀的动 因。 第三. 汇率增长率E 对于通货膨胀率C I P 的影 响也较 为显著 。
体系近两 年对公众的新增人 民币贷款量主 动大 幅增加。二是央 行结 汇量大. 被迫大量投放基础货 币。针对以上两点, 一方面要优化信贷结 构。 另一方面要靠扩大 内需转变过多依靠出 口的经济增长模式。 降低对 外依存度 。 步改革外汇管理体 制. 逐 平衡市场货币需求 。 2 0 年金融 危机发 生后. D8 我国政府为了防止经济出现 下滑进 行了 四万亿的投资. 顺利实现7G P 的 目标。不过. D 保8 四万亿投资计划略显 仓促. 引发了地方政 府高达2 万亿 元的投资计划。投资过 热为通货膨 0 胀 埋下 了隐 患 。建 议有 关部 门郑 重地 研究 扩张 政 策退 出的合 适时 间、方针和步骤问题。 建议采取 缓和 、逐步的. 软着陆的办法. 尽量减少 其副作 用。

中国是否存在最优通货膨胀区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中国是否存在最优通货膨胀区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4 0・
价值 工程
中国是 否存 在 最 优 通 货膨 胀 区 间
— —
通货膨 胀 和 经济增 长 关 系 实证研 究
An Em prc lS u y o n ai n a d Ec n mi o h i a t d fI f to n o o c Grwt i l
S h o fE o o c n n gmetHu ii oma Unvri , myn2 3 0 , hn co l cn misa dMa ae n , aynN r l ies yHu i 2 0 1 C ia) o t
摘要: 利用 门限回 归模型 ( r hl r rsi l e t e o gesnn dD分析 中 国通 货膨胀 与 经济增 长之 间 的关 系, hs de o 0 实证研 究发现 中国通 货膨 胀对 经 济增长 的影 响 不是 单 一形 态, 而是具 有 非线性 特征 。 国经 济存在 最优 通货膨 胀 区间 l %~ . 而 当通 货膨 胀 高于 51 或 低 于 1 %时 , 货膨 胀( 过影 响 中 _ 51 4 %, .% . 4 通 通 生产要 素 ) 经济 增长有 负的影响 。 对
Absr c : e rlto s i ewe n ifain a d e o o cg o h i ia wa tdid i h e h l e r sin mo 1 tfu d o tt tte i a t t a t Th eain hp b t e n lt n c n mi r wt n Chn ssu e n a tr s od r ge so de.I o n u ha h mp c o o n ain n e o o c go h i o ige fr fif t o c n mi r wt s n ta sn l om.b ti o ln a ea in hp.Ch n ’ pi lifain itra s b t e 14% a d 5.% . h n l o u s n n- ie r rlto s i iaso t ma n t nev i ewe n . l o l n 1 W e ifai n i hg e h n 5 1 o es ta 14 .if to d r nn h o ucinfco sh s an g tv n le c n e o omi r wt n t s ih rta .% rls h n .% n a inun emi ig teprd to a tr a e aie ifu n eo c n c go h. l o l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就业的关系实证研究 终极完整版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就业的关系实证研究 终极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论文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就业的关系实证研究——基于2001~2011年数据分析许丁川40904112张弦40904127黄毅崛40904132杨大伟40904106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就业的关系实证研究——基于2001~2011年数据分析摘要:利用我国2001年1月~2011年10月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充分就业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托宾效应与反托宾效应交替出现。

社会生产单位对价格敏感性小于货币供应变化,所以失业率对货币供应变化有周期性变化。

菲利普斯曲线适用于我国国情,即适度通胀能刺激我国就业的增加。

GDP的增长有利的带动了失业率的降低,因此,奥肯定律并未失效。

同时,弗里德曼通胀假说并不十分适用于我国国情。

关键字:货币供应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水平许丁川40904112 张弦40904127 黄毅崛40904132 杨大伟40904106 [Abstract]: The seasonal data from January 2001 to October 2011 are us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oney supply, economy growth, inflation and full-employment in China on the base of VAR-Model. The conclusion below is suggested: Tobin effect and Anti-Tobin effect appear alternatel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supply and economy growth in China. Social production unit is less sensitive to price changes than to money supply changes. Therefore, the unemployment rate changes periodically to the money supply. The Philips curve is suitable for China, namely moderate inflation can stimulate the employment in China. The growth of GDP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unemployment rate. For this reason, Okun’s law has not lose efficacy. Simultaneously, Freedman’s hypothesis about inflation is not quite applicable for China.[Key word]: money supply, economy growth, inflation, employment一、文献综述古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CPI和PP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CPI和PP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CPI和PP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货膨胀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重要指标,也是通货膨胀监测的主要依据。

CPI和PPI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它们的变动会相互传导影响到经济体系中的各个层面。

深入研究CPI和PPI的传导机制对于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国际经济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CPI和PPI之间的传导机制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外部冲击等因素都可能对CPI和PPI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对CPI和PPI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也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CPI和PPI之间的传导机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现象以及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CPI和PP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深入分析通货膨胀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通过研究CPI和PPI传导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市场走势,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经营者以及学术界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3 重要性通常,CPI和PPI被认为是衡量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经济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CPI反映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变动情况,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PPI则反映了工业品生产价格的变动情况,可以用来分析生产成本和产出价格的波动情况。

了解CPI和PPI的传导机制,对于理解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制定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实证研究作者:方芳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金融学界广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1985-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选取CPIR、GDPR与M2R三个经济指标,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论证了CPIR与GDPR、CPIR与M2R、M2R与GDPR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误差修正模型都能以较快的速度使其恢复均衡状态。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实证研究货币供应量投放多少,不仅对我国的物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人们预期和经济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是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变量。

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关系国计民生。

自2003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现象日益加剧,引起学术界关注。

因此,基于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概述关于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由来已久,是经久不衰的金融学课题。

货币主义的代表弗里德曼认为,物价的上涨归根结底都是由于货币的增加引起的,他认为,“通货膨胀总是而且永远是一个货币现象”。

Reynard(2006)对美国和欧洲的数据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增长率之间具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牛振(2011)利用1991-2011年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同时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趋势的影响较大,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控制好M2这一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变量。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主要观点有三种,即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促进论”,通货膨胀阻碍经济增长的“促退论”和通货膨胀不影响经济增长的“中性论”。

刘金全等(2003)利用VAR 模型,证实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发现经济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具有反作用。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时变参数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时变参数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生 任何 影 响[ 3 ; Mc c a n d l e s s 和 We b e r ( 1 9 9 5 ) 的研究
T V P -V A R模型的估计提 出了一套算 法[ n ] 。具体
来说 , 一个标 准 的结 构 VAR模 型 的形 式 为 :
Ay 一 F1 Y 1 + … + YP - S + t— + 1 , …, , z ( 1 )
经济 增长率的带随机波动 的时变参数 V AR模 型( TV P —VAR ) , 以此来考察货 币供应 、 通货 膨胀 和经济增 长
之间的互 动关 系 。研究结果表 明: 货币增长 短期 内促进经 济增长 , 但长 期内对经 济增长没 有驱 动效应 ; 货 币
增长 短期 内对 通货膨胀的作用不确 定 , 而在 中长期 时 间内货 币扩张会 引发通货膨 胀。经济 的增长并 没有 推 动货 币增 长 , 经济增长在短期 内导致通货膨 胀 , 但 在长 期 内经 济增长对 通货膨胀 的影 响基 本不存 在 ; 通货膨
政策 , 提 供重 要 的参 考 。

许多学者都对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
进 行 了 检 验 。从 国 外 的 文 献 来 看 , F r i e d ma n 和
S c h wa r t z( 1 9 6 3 ) 最早 以美 国 1 8 6 7 —1 9 6 0年 数 据实

文 献 综 述
作者简介 : 钱燕( 1 9 7 9 一) , 女, 江苏宜兴人 , 苏州 大学商 学院博 士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为金融 理论与 政策 ; 万解秋 ( 1 9 5 5 一) ,
男, 江苏苏 州人 , 苏州 大学商学 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 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 。

CPI、PPI、PMI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

CPI、PPI、PMI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

CPI、PPI、PMI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赵怡【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日渐繁多。

这一变化固然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也增加了经济增长预测的难度。

由此,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走向,了解经济运行态势显得尤为重要。

将价格指数CPI、PPI与采购经理指数PMI相结合,且用月度的工业增加值来代替季度的GDP指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来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预测模型。

实证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了CPI、PPI、PMI三个指标的新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

%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fiercer than ever before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also increasing. This change brings more opportunities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 also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economic growth forecast. Therefore, timely and accurately to grasp the trend of market economy and to lear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thesis combines the price index CPI, PPI and Purchase Managers Index (PMI) to discuss the above problem, and the quarterly GDP index is replaced by the monthly industrial added value in addition.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forecas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and the result suggest that the new model has the better fitting effect and prediction effect.【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9)004【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采购经理指数;工业增加值【作者】赵怡【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3.3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各经济主体在价格涨跌的指引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价格波动与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V AR模型的分析上海金融学院方晏荷、程志远、谈松浩目录摘要 (1)一、问题的提出 (2)(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3)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4)(二)存在的问题 (5)三、模型构建前的准备 (6)(一)模型假设 (6)(二)变量选取与来源 (6)(三)数据预处理 (8)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0)(一)VAR模型简介 (10)(二)单位根检验 (10)(三)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11)(四)脉冲响应分析 (14)(五)模型优缺点 (15)五、结论与建议 (16)(一)主要结论 (16)(二)政策建议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高速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形成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的显著特点。

继2003-2004年高通胀之后,近期通货膨胀水平继续走高,然而对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影响因素更加趋于复杂,通货膨胀形势愈加严峻。

本文从我国现有资料和数据入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2001-2010年十年的月度统计数据,通过选取适当指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政府购买支出、货币供应量、汇率、外汇储备和平均劳动成本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并运用V AR模型进一步探寻了各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论文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通货膨胀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分析方式和途径。

接着结合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形成通货膨胀的特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了基本描述,从而得到了相关的解释变量。

然后结合国内外有关对V AR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入到统计模型的构建和检验过程,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系是否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各有说法。

本文根据1990—2010年的cpi,ppi,gdp,m2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根据此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var模型一、引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各国经济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促退论的代表认为通货膨胀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还会降低消费者的储蓄欲望,从而降低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特别是当出现超级通货膨胀时导致经济崩溃。

也有人通过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后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关系,这个被称为中性论。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有些认为通货膨胀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还有些认为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方向是可以由曲p增长率来预测的。

认为较高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不利,而在较温和的通货膨胀率范围内,长期的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对应关系不是太明显。

大家对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各抒己见,意见不一,本文就选择了var模型为分析工具,对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联系进行简单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二、var模型建立及数据选择通货膨胀率指标:通常我们可以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我国统计数据中cpi的使用频率最高,宏观调控所依据的衡量指标也是cpi,因此我们使用本期的cpi增长率作为本期物价的通货膨胀率指标。

货币增长率指标:根据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

可以将货币划分成m0、m1、m2、m3等等层次。

活期存款,在股市赚钱效应突出的今日,因为其可以便捷的转入股票账户,已经成为许多投资者的首选。

考虑到经济意义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用m2的增长率作为货币增长率指标。

基础价格指标:选取ppi增长率作为基础价格的指标。

一般认为ppi是cpi的先行指标,认为ppi可以将反应价格从上游产业转移到下游产业最重影响cpi的过程。

然而实践中发现ppi和cpi并不存在非常完美的对应关系,因此选用ppi增长率作为影响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率指标:选用gdp增长率,即gdp同比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率指标。

var模型一般都是采用多个方程联立的形式,在模型的其中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来估计各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趋势。

本文拟构造的非限制var(p)模型可以表示为yt=αi+■βiyt-i+εi,其中yt=[cpitgdpippiim2]-1是4阶时间序列的列向量,α是4阶常数列向量,βi是4x4阶参数矩阵,εi是4阶随机误差列向量。

cpi为通货膨胀率,cdp为经济增长率,ppi为基础价格增长率,m2为货币增长率。

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选取1990-2010年我国gdp、gdp、ppi、m2数据整理后运用eviews6.0先任意建立一个var模型。

对此var模型,需检验其模型平稳性,以便继续模型建立。

进行unit root test中的ar根检验,结果所有根的倒数都落在了单位圆内,所以可以认为该模型是平稳的。

var模型结构的确定:在选择阶数以后,一方面要使滞后期数p 足够大,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以便完整地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

但是滞后期数如果过大则可能导致自由度大幅度减少,将会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

我们先尝试建立一个var模型,用aic准则确定滞后期数p值,根据aic信息准则,选择p=1,即滞后一期。

建立var(1)模型,对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如表1。

由eviews6.0分析出来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在10%的置信水平下,gdp和cpi互为格兰杰因果,即可以互相解释,因此将gdp 和cpi作为内生变量,将m2和ppi作为外生变量。

有了以上的检验结果,重新建立一个滞后一期的var模型,将m2 和 ppi作为外生变量,gdp和cpi作为内生变量,并再次进行单位根检验和滞后阶数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均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模型建立如下:cpi=0.211705902726×cpi(-1)-0.387355168656×cpi(-2)0.896146243831×gdp(-1)-0.00962327613507×gdp(-2)+0.200652304214×ppi(-1)-0.126586799163×ppi(-2) + 0.500009589386×m2(-1) + 0.17472794991×m2(-2) - 18.0721364824gdp=-0.227242913073×cpi(-1)+0.0217569502488×cpi(-2)+0.807779636617×gdp(-1)-0.503708700065×gdp(-2)+0.207273047076×ppi(-1)+0.119250786236×ppi(-2) + 0.0438386446868×m2(-1) - 0.0807218288596×m2(-2) + 7.23991243132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一) cpi对于来自gdp和自身的的响应分析1.cpi对于来自gdp的冲击的响应分析对于来自gdp的一个脉冲信息,cpi会持续上升,在第三期达到其响应的最大值,此后逐步回落,大约在第六期的时候,反应会趋近于0。

说明gdp的前期增长可能带来后期的物价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会慢慢消失。

2.cpi对于来自自身冲击的响应分析对于来自cpi本身的一个脉冲信息,cpi会在第一期达到其响应最大值,此后逐步回落并在第三期开始产生负回馈,在第四期开始达到负响应最大值,此后逐步回落,大约在第六期的时候,反应趋近于0。

说明cpi本身有一定的持续效应,即上期的cpi变动具有一定的惯性,这表明cpi不能因为自身的变动而回归到一个正常水平,体现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 gdp对于来自cpi和自身的响应分析1.gdp对于来自cpi的冲击的响应分析对于来自cpi的一个脉冲信息,gdp会产生一个负响应,在第二期的时候达到负相应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小,波动至大约第七期的时候,趋向于0。

这说明cpi的变动对于gdp有负向的影响关系。

这就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朝着一个恶性的发展趋势逐步蔓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表现出来通货膨胀恶性循环和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对缩小,逐步向正面影响发展。

2.gdp对于来自自身的冲击的响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gdp对于来自自身的冲击,在第一期产生了最大的正响应,此后逐步减小反应,说明gdp的增长和cpi一样,具有一定的惯性。

四、模型分析结论本文通过对上述提到的时间序列变量 pi,gdp,ppi,m2 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根据格兰杰检验出的结果和相关结论建立了var 模型分析, 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原理进行总体分析, 得出以下重要结论:第一,在10%显著水平下cpi与gdp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二者表现出显著的、长稳定的均衡关系。

首先,适度的通货膨胀对一国或地区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假如通货膨胀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则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影响;再次,经济过快的增长趋势同样也会反映出通货膨胀的一些问题,导致通货膨胀也随经济过快增长一同过度增长和蔓延的可能性增大。

第二,通货膨胀的波动对自身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

也就是说, 一方面,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 经济行为主体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给其消费、投资,储蓄等行为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本年度的价格波幅会受到上一年度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到这一影响因素,仔细分析后来制定本年度价格水平调控目标以及措施。

第三,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我们发现,cpi和gdp都具有很大的惯性,这表明仅仅依靠经济系统自身的调节可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过快或者过慢的增长速度和过高或者过低的cpi数值对于经济体而言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根据模型我们认为,既然gdp和cpi不具有自动回归一个中心值的特性,那么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则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宏观经济调控作用时滞比较明显。

在脉冲响应函数图中可以看到,cpi对来源于gdp的冲击需要在3年后才能达到其最大响应值,而gdp对来源于cpi的冲击需要在2年后才能达到最大响应值,这说明如果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除了央行本身的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外,货币政策起作用的作用时滞是在以熨平经济周期为目的的货币政策发挥效用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而在2-3年的经济过程中,经济形势早已发生变化,能否真正靠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的变动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五、政策建议基于前述var模型分析结论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论,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等,为加快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提出下列政策建议:(一)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过快增长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货膨胀是把“双刃剑”,适度合理的通货膨胀可以很好的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可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掌握好通货膨胀的度,把握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将相关指标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扬光大。

(二)制定合理的应对严重通货膨胀的措施前几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向各自的金融体系大量注资。

处于此种情况下,最近几年下游企业缓解成本提高的能力相对变弱,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效应逐渐增强,从而使得消费者价格指数有所提高,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反应到民生问题的相关指标是否处在合理范围内,尤其是对08年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就是过量发行货币所致。

因此,相关机构或部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重要因素。

(三)合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导致我国的资金在外汇上的占有率逐年增加,迫使央行大量发行基础货币,人民币的供应量翻倍增加,这样会使股票、房地产等行业资产价格发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稳定性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针对此种现状,我国政府可以将外汇适度分散到民众手中持有,这样就有利于整体风险的缩小和分散,对国家对民众都增加了收益,可谓一举多得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