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女子三人组全国冠军走进南体院奥院 畅谈体育人生
陈艳萍:只要终场哨声没响,一切皆有可能

/责编:韦力/■贝贝姓名:陈艳萍就读学校:柳州铁一中学篮球指导老师:傅勇超、黄龄慧部分获奖记录:2021年广西青少年篮球3V3锦标赛初中女子组冠军;2022年广西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冠军,广西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篮球项目女子组冠军,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篮球项目女子组冠军;2022—2023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广西赛区)暨2023年广西高中篮球联赛女子组冠军;2023年柳州市第八届中学生校园篮球联赛高中女子组冠军。
在今年3月中旬结束的2022—2023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广西赛区的女子组比赛中,单场砍下33分的短发女孩引发众人关注。
身披6号战袍的她技术全面,不但能持球突破干拔跳投、飘在外线远投3分球,还司职控球后卫,组织全队进攻,她就是柳州铁一中学队的陈艳萍。
陈艳萍从8岁开始接触篮球。
当时看到学校操场上打篮球的同学能娴熟地运球奔跑、三步上篮,陈艳萍很是羡慕,于是报名参加了篮球兴趣班。
在兴趣班里,陈艳萍从最基础的运球开始练习,再到传接球、投篮、防守、过人。
逐步掌握篮球基本动作后,陈艳萍越来越喜欢这项对抗性、集体性、趣味性极强的运动。
一年后,柳州市体校选拔篮球队队员,陈艳萍跟队试训,“一打一”的时候她被比自己大一岁的球员打败了,没能入选市少年队。
初出茅庐即受挫,陈艳萍颇不服气,回到兴趣班后,她苦练基本功和投篮技术,重点提高身体对抗能力,努力让自己成为各项技术都比较均衡的球员。
3年后,卷土重来的陈艳萍在选拔测试中表现突出,成功入选柳州市体校队。
柳州市体校篮球队是以“体教融合”的模式与市内的中小学校共建起来的,集训队队员每天要在各自的学校完成全天的课程后,才能到体校参加训练。
每天下午放学后,陈艳萍与队友们的训练从5点半开始,直到晚上8点才结束,周末和假期训练时间则适当延长。
进入体校训练之6期(7-9年级)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后,陈艳萍发现身边比自己厉害的大有人在,训练强度也比之前的兴趣班大得多,教练要求很严格,训练偷懒、教学比赛战术执行力不足都有受罚的可能。
奥运冠军张会韧性女孩迎春天

体育人物12姐姐和弟弟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所以到了体工队以后我的生活开销一部分都是姐姐和弟弟挣的钱,上中专一年还有3000多元的学费,所以那会儿经济压力有点大。
”张会坦言。
这双6000多元的冰鞋是张会的第一双进口冰鞋。
2006年,队里聘请了韩国教练吕瑞希担任短道速滑女队教练,以备战2008年的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吕睿熙秉承了韩国教练一贯的执教风格——严苛、残酷,超大的训练量,严格的体重控制标准,不近人情的训练方式。
“知道他是为了我们好,知道自己的成绩在进步,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在吕睿熙的带领下张会的成绩在短期内有了提高,很快她就拿到了全国联赛的冠军。
在全国八届冬运会上,由张会和张虹领衔的哈尔滨队获得了短道速滑女子团体第三名的成绩,在这之后,张虹转项速度滑冰,而张会被短道速滑国家队收走。
几年的滑冰训练过往中,她一直透着一股韧劲儿。
“从小到大都是自己训练,比别人要练得多,别人不练我还练,那时除了训练没有别的事情做,也没有业余爱好。
”这样训练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几年生活,让她一步步稳定攀升,得到了进入国家队的机会。
有王濛和周洋顶着,我的压力小多了20岁进入国家队,身边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好手,张会说她有点“懵”。
“刚到北京时天天偷着哭,觉得自己有点高攀,也有点害怕。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张会像许多“新兵”一样,都有过不适应的阶段。
是一次军训让张会融入了国家队的集体,与队友们渐渐熟了起来。
军训时张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加上着急上火,发起了高烧,队友们对她格外照顾,再加上大家同吃同住,这促进感情的催化剂让张会渐渐打开了心结。
军训回来,正值温哥华冬奥会备战周期,张会为了能尽快缩小与队友们的差距,开启了闷头苦练的模式。
“除了要比别人练的多没有别的想法。
”张会的努力被主教练李琰看在眼中,她把张会往接力项目重点培养。
在进入国家队5个月后,张会迎来了自己第一次世界杯之旅,这次世界杯张会获得了接力项目冠军,并且在半决赛时打破了世界纪录。
为父治病跑出世界冠军的“女飞人”梁小静

为父治病跑出世界冠军的“女飞人”梁小静作者:***来源:《中华家教》2020年第04期梁小静1997年4月出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岗坪镇关塘村委会沙子自然村。
这个村庄坐落在大山里,因为家庭贫困,小静从小就特别懂事,每天放学后都会光着脚奔跑几公里路赶回家,帮母亲做家务,路上还顺便带一些喂猪草。
也许正因如此,小静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跑步运动天赋。
县体校李秋影教练认为梁小静是一棵不仅有天赋,而且有拼劲、不服输的好苗子,当即把她留在了县体校。
小静在县体校的出色表现,很快又引起了肇庆市业余体校杨金花教练的注意。
2011年初,杨教练把小静招进了市业余体校田径班。
由于家境不宽裕,当时小静连交伙食费都成问题,一度产生退学念头。
体校为此专门进行了家访,发现小静的家境确实非常困难,就全部减免了她的住宿费和伙食费,还提供一定的补贴,让她安心训练。
小静的父亲梁成波也非常支持她练跑步,每逢小静有比赛,他都会赶到现场观战、助威。
在学校和父亲的鼓励下,一年内,小静的百米成绩就从1380秒提升到1260秒,接近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成绩。
小静还先后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田径赛、广东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分别夺得了100米、200米这两个项目全部4块金牌。
为了进一步培养小静,杨金花教练还找来自己的老同学和队友——省队高级教练钟少婷。
钟少婷一眼就看中了小静,直接把她带入广东二沙体育训练中心。
就这样,这个年仅15岁的山区女孩进入广东省田径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由于身高不达标,小静只能作为替补参赛,但她还是取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等赛事的7块金牌,令人刮目相看,最终成为正式队员。
天有不测风云,小静的爸爸梁成波忽然被查出患了鼻咽癌,尽管为了不影响小静的学习和训练,家里一直瞒着她,但她还是从哥哥的口中套出了实情。
“我当时就哭着把情况告诉了教练,表示不想练了。
因为我知道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他倒下,这个家就完了。
现在他得了这种病,我不能只考虑自己,应该回家帮爸爸撑起这个家。
柯文洁:打球教球 “羽”娃同乐

柯文洁:打球教球“羽”娃同乐作者:王进来源:《羽毛球》2022年第06期柯文洁,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是羽毛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曾担任2019年苏迪曼杯技术官员。
2016年,她考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羽毛球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2018年,取得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五级),是南宁市举办首批获证的34人之一。
此外,柯文洁还曾多次在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业余比赛中获女单、女双及混双冠军。
10岁时,柯文洁每天放学后就在学校各种疯玩。
有一天,放学后的柯文洁在学校打乒乓球,恰好碰上南宁市体校的陆雪梅教练到学校选材。
陆教练在旁观看了一会,然后问柯文洁想不想练羽毛球,想练随时到市体校去找她。
第二天,柯文洁就去了市体校,找到陆雪梅教练,从此开启了她与羽毛球的缘分。
柯文洁身高1.6米,体重不足百斤,外表看似单薄的她,在比赛场上却是一个“狠”角色:人瘦,力量却不弱,和男搭档打混双时她可以平行站位,而且有能力将对手的杀球回击到对方后场。
柯文洁的混双搭档陈东林是这样调侃的:“别看柯柯瘦,骨头里全是肉,有力得很。
和她配混双,我替她守好网前就行了。
”虽然是说笑,但陈东林和柯文洁打混双时,真的是靠着平行站位战胜对手的。
除了打球有力气,何文洁迎难而上的狠劲儿也让人称赞。
柯文洁最突出的战绩是和唐支军搭档第一次获得混双冠军。
当时,柯/唐二人对阵的是一对父女档,父亲是当时南宁市较有名气的选手,女儿当时则是正在体校训练的学生。
面对看似无法战胜的对手。
柯文洁没有因为对手的名气而退缩,敢于迎难而上,最终拿下了他们的第一个混双冠军,由此自信心大增。
柯文洁技术全面,这一点从她的成绩可以反映出来。
1998年南宁市第三届佛雷斯杯,柯文洁首次复出参赛,获得女单第三名。
在随后的一系列比赛中,比如业余天王挑战赛南宁站、第四届佛雷斯杯、尤尼克斯威健杯等,柯文潔均收获女单冠军。
此外,她还分别与彭敏和张小坚合作,在首届索牌杯、漓泉杯分站赛、广西漓泉杯总决赛等赛事中获得女双冠军,又分别和唐支军、范黄沙合作,夺得市锦赛、亚狮龙杯、众源杯、飞羽杯等赛事的获混双冠军或亚军。
三人摔让李坚柔上演屌丝逆袭

“三人摔”让李坚柔上演“屌丝”逆袭?作者:雅典娜二叔关于2月13日晚,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结束决赛的争夺,令人意外的是决赛意外频出,三名选手摔在一起给了李坚柔机会,最终她成功夺冠,在范可新爆冷出局的情况下,李坚柔获得中国代表团的冬奥会首冠,中国队获得该项目的4连冠。
此次赛场上发生的意外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英国选手埃利斯,正是她在A组决赛比赛开始后不久试图超越身前的韩国选手朴升智和意大利选手方塔纳时,三位选手先后发生碰撞,最终全部摔出赛道。
中国选手李坚柔趁机抢得首位,最终将优势保持到最后,戏剧性的夺得了这枚金牌。
戏剧性的结局,让中国队的金牌项不再空白。
赛后,无论是央视解说,还是李坚柔本人的欣喜若狂,都让我们真实的感觉到,这是一个真实的“女屌丝”逆袭。
而且,这份逆袭,既有运气成份,也有实力因素。
听说短道速滑教练当时激动落泪,央视的解说激动拥抱,四个人的比赛,最终成了一个人在战斗,没了敌人,没了对手,这样的比赛就像“爆笑体育”一样,总是出乎预料,情理之中,当我看到满屏的评论,或许多数人不是为这枚金牌鼓掌,只是为这枚金牌感到爆笑。
只能冬季体育项目在中国还是个弱项,就算捡了个冠军,也自然会觉得牛逼透顶。
因为首金不易,四连冠原来是个“土豪金”。
如果拼个人实力,李坚柔或许还略显稚嫩;但说到中国队的实力,此前的三连冠,让我们早已具备傲视群雄的资本。
王濛的受伤让教练组不得不抛开夺冠的念想,中国队在开赛前就已足够背运。
李坚柔夺冠,我们或许可以认为是冠军阴差阳错地回到中国队“怀里”。
高手过招,胜负只在毫厘,运气、实力、发挥都是左右比赛结果的因素。
这就是竞技赛场的偶然性,有残酷,也有惊喜。
中国对短道主教练李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王濛的受伤让李坚柔训练得更加刻苦,这块金牌属于李坚柔也属于王濛。
李坚柔的执着是她“意外”捡到冠军的保证,她能站在决赛的舞台上,就已证明实力。
李坚柔是幸运的,本届比赛,她只是作为替补参赛,却触碰到了原本遥不可及的冠军奖杯。
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意志坚强的故事(精选7篇)

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意志坚强的故事(精选7篇)篇1: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意志坚强名人故事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意志坚强名人故事继刘文君里约残奥会上勇夺女子100米T54级轮椅竞速金牌后,武汉另一选手、19岁的柳萌在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决赛中夺金。
由此,武汉市两位里约残奥会参赛选手均获金牌。
柳萌7岁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伦敦残奥会上她名列第五,当时她便给自己定下目标:里约拿冠军。
恭喜圆梦!身为体育委员,她站了起来8年前,柳萌是武昌区南湖学校四(1)班学生,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她失去了左小腿。
听到医生的诊断后,柳萌哭了,虽然她并不知道将来还有什么困难在等待着她,但她害怕从此不能再担任体育委员。
为了尽快回到学校,柳萌选择了装假肢,假肢和皮肉的磨合是痛苦的,但小柳萌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回到班上,她向老师要求继续做体育委员,师生们被她感动了。
从小爱蹦爱跳的柳萌,装上假肢后不甘在教室坐着,她一有时间就去找同学打乒乓球。
去年10月,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乒乓球的专业训练。
凭着良好的悟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韧性,柳萌的进步很快。
每天的早训是围着训练场跑10圈,还要练习蛙跳和滑步,然后是成千上万次地挥拍。
尽管集训的日子在旁人看来苦不堪言,但柳萌的言语中却透着一股兴奋,她说乒乓球让她找到了生命的追求,乒乓球也让她变得坚强。
“小丫头不简单,很能吃苦,将来要成大器。
”教练万由群一脸疼爱地看着柳萌说。
7岁装上假肢,做班上体委带同学做早操柳萌在4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中获得单打第五名,此次勇夺冠军,与其坚强意志分不开。
柳萌年仅7岁就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
课后她仍爱和同学一起来到操场上打乒乓球。
她还因此被老师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带同学做早操,组织课外活动。
,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专业乒乓球的训练。
“你家的小姑娘真不简单!”教练常常对柳妈妈竖起拇指称赞。
激情奉献植根体坛张忠文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节目主持人

张忠文,1959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军干家庭。
他从小酷爱体育,因为个子高,14岁那年进入北京体育学院业余体校,成为田径队一名跳高运动员。
张忠文曾在全国中学生体育比赛跳高项目中夺得第三,获得过北京市全国中学生赛第一名的荣誉。
16岁那年他加入北京田径队,在田径跳高专业项目中取得了205cm的好成绩,凭此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并获得全国青少年赛第三名。
张忠文喜欢体育运动,更仰慕电视台前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和解说员,他们的精彩解说振奋人心,总能让人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赛事角逐的酣畅淋漓。
当一名体育节目主持人成为他的人生目标。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2岁那年,张忠文顺利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系,26岁进入广东电视台体育部,担任体育节目主持人。
他主持过的节目有全国第一档《体育新闻》《足球快乐》《广州体育》《汉城奥运》《世界杯足球》等多种新闻、综合、评论类体育节目,也解说过近百场如奥运会、世界杯、亚洲杯、全运会、“三大球”等国内外各种知名运动赛。
1990年,30岁的张忠文回到北京,参加了当时北京电视台的北京亚运会全面转播。
历经十几天50多项赛事,每天直播近10个小时,他征服了大量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运动员特有的毅力成功地完成了北京电视台亚运会的直播报道。
他出色的报道受到北京电视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许。
此后,张忠文调任北京电视台体育部做节目主持人,一任就是二十多年。
在这二十多年中,他圆满地完成了北京电视台多个第一档体育综艺节目、体育新闻节目、体育评论节目以及大型晚会,如《体育新闻》《热线夺标》《中国体育彩票》《中国体育报道》《各就各位》《中日2000年多米诺骨牌》《2008年北京申奥》《200年北京奥运》《奥运放歌》《世界杯女排》《全运会风雨榜》《北京台春晚》《北京男孩》《最强阵容》《跨年晚会》等,除此之外,他还担任过多档北京电视台体育、综艺、晚会、直播节目主持人、编导、制片人。
张忠文曾说:“做一名体育解说员是我最大的骄傲,20多年来,我解说了无数场“三大球”球赛,马术、田径、游泳、乒乓球、体操、皮划艇、击剑、举重、手球、棒球、射击、羽毛球、网球、垒球等各项比赛。
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项目前8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782021年2月刊(总第 94 期)运动训练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1)02-078-03投稿日期:2020-04-30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J 09WE 55)。
作者简介:任贵闪(1968—),中教一级,本科。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通信作者:于杰(1974—),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中外体育比较。
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项目前8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任贵闪1,于 杰2,刘静轩3,赵鲁南3(1. 菏泽市牡丹区21中学,山东 菏泽 274000;2. 曲阜师范大学外语部,山东 曲阜 273165;3.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项目前8名成套难度动作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难度分是影响三人操项目最终得分的重要分项;当项目难度能力明显优于其他选手时,制胜优势巨大;在难度组合的选择上,B 组难度的选择多于其他项目,难度组合的选择呈现出多样性、创新性特点;难度空间的转换上也呈现出三人操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难度动作竞技健美操属技能主导类体育项目,运动员难度动作技术是核心竞赛要素。
本文通过对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锦赛)三人操项目前8名成套难度动作竞争态势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竞技健美操三人操项目难度动作训练与编排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项目前8名成套难度动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 在线检索相关文献,研读FIG 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录像分析法 通过FIG 官方网站获取比赛视频资料,对视频资料进行观看、记录和整理,为本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3数据处理软件对记录、整理的数据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巧女子三人组全国冠军走进南体院奥院畅谈体育人生
随着《出彩中国人》节目的播出,“江苏女三”成为网络热搜词,技巧这个相对陌生的运动项目也逐渐为人所知。
3月26日下午,曾经荣获技巧女子三人组全国冠军的孟齐慧走进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以“中国梦·冠军梦”为题向同学们讲述了她的体育人生。
访谈前,孟齐慧接受了我院团总支的简短参访,面对面的交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技巧这项运动的美。
团:我们了解到你当时在女三中担任的是尖子的位置,对于这个特殊的位置,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你是如何坚持下去的,在苦难面前无畏,勇往直前的?
孟:是的,我在队中就是担任着这样的一个位置,对我的体重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我保持轻盈的身形才能确保两外两个队友能够很好地完成动作。
带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我坚持到最后。
团:齐慧,在这其中控体重的艰难和练技术的艰辛能给我们讲诉一下吗?
孟:有的时候,体重有涨幅,教练会只允许我吃一顿饭,另外两个队友有时会帮我,她们也因此受到了教练的惩罚,都是对我的关爱,我是队里最小的。
团:对于技巧这项无法进入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作为一名技巧人,你怎么看待技巧人对这项运动的坚持?你对技巧以后的发展有什么美好祝愿?
孟:技巧这项运动是我从小就开始从事的,带着对它的热爱,我坚持着,最后因伤离开技巧的舞台。
作为技巧人的我们,即使知道技巧无法进入奥运会这样的国际舞台,我们也会坚持着我们所热爱的事业,将它继续发扬,让更多的人知道技巧,了解技巧!
团:现在大四的你,即将离开校园,对于退役后的你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打算?
孟:我很眷恋技巧这项运动,技巧运动是头脑与身体完美结合,多年训练给了我很多的,除了健康的体魄,还有智慧的大脑。
我现在从事着啦啦操这项运动,也收获了很多奖项,我是希望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继续着我的体育人生。
随后,孟齐慧在访谈中介绍道,技巧队的女队员们自小背井离乡,刻苦训练,梦想着为祖国争光、为江苏争光。
舞台表演中一个两秒钟的定格动作往往是两三年汗与泪的结晶,其中的尖酸苦楚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孟齐慧还说,运动员要想出成绩,不光自己要比别人多付出时间训练,还得教练员别出心裁,努力创新技术动作。
“十多年来教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牺牲了多少常人的闲情逸致与天伦之乐!”对于自己的恩师熊放,孟齐慧感激不尽。
在她看来,教练就像她的家人一样给予她很多鼓励,是她坚守技巧事业多年的信念之一。
役后,她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来继续自己的体育人生。
亚青会期间,孟齐慧曾经担任志愿者,她和同学们分享了当志愿者的经验。
她说:“我做过运动员,我知道运动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在服务过程中,我能理解她们在赛前赛后的心情与状态,会比其他志愿者更加了解她
们想要什么。
”在即将举行的南京青奥会上,孟齐慧仍将以志愿者的身份为运动员服务,她鼓励大家热心参加公益事业,做个优秀的青奥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