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协奏曲的演奏与教学

合集下载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解析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解析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解析《枫桥夜泊》是一首由中国古筝作为独奏乐器的协奏曲,作曲家为吕思清。

该曲以描绘中国江南地区的秋夜景色为主题,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方式展现了古筝的独特魅力。

创作特点方面,吕思清在《枫桥夜泊》中使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手法来表现江南秋夜的景色。

旋律处理方面,吕思清巧妙地运用了“回旋”、“三段式”等构思,使得曲调浑然一体,旋律流畅自然。

吕思清还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语言特点,运用了一些特定的音符组合,增加了曲调的变化和层次感。

打击乐方面,吕思清通过鼓点的运用,营造出夜晚的朦胧气氛,增添了曲调的神秘感和神秘感。

《枫桥夜泊》准确地捕捉到了景色的特点,使得听众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江南秋夜的美景。

演奏解析方面,《枫桥夜泊》的演奏方式有着独特的特点。

弹奏技巧方面,古筝的演奏涉及到左手指法和右手指法的灵活运用。

左手需要熟练掌握音符的位置,准确地按下弦,保持音色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右手需要通过不同的指法,如扬指、撩指等来控制音符的轻重和音色的变化。

演奏技巧方面,《枫桥夜泊》要求演奏者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古筝的演奏技巧,如滚拨、断弦、夹弦等。

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够让演奏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表演技巧方面,演奏者需要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曲调的情感。

当曲调高亢激昂时,演奏者可以通过强烈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出激情和热情;当曲调柔和悠扬时,演奏者可以通过细腻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出优雅和柔情。

《枫桥夜泊》这首曲子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江南秋夜景色的准确描绘和独特的音乐处理方式上。

而演奏解析方面,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才能将曲子的美感传递给听众。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巧解析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巧解析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巧解析作为一首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的现代古筝协奏曲,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创作的《临安遗恨》采用了我国传统乐曲常见的循环变奏曲式来结构全篇,同一主题在由348小节组成的乐曲中进行了多达9次变奏,相应地也完成了9次调式调性的转换(大多表现为D、G两调的互转)。

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节奏、速度的张弛变幻,循环变奏的创作思维就成功地将该曲的引子、慢板、快板、柔板、中板、华彩及尾声这七个循序展开的结构单位联结成了一个兼具对比、统一特性的有机整体,充分展现了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巧。

一、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曲情解读在《临安遗恨》的上述七个结构部分中,引子部分运用激昂的音调,诠释了身陷囹圄的英雄岳飞对国运的忧虑、对亲人的牵念、对奸佞的愤慨以及无奈的感慨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接下来的慢板部分呈现了该曲的主题,表现沉静下来的岳飞开始回顾一生的戎马岁月,在留恋生命的同时也透露出了对于强加在自己头上的莫须有罪名的深深疑惑;之后的第三部分便转入了洋溢着英雄气质的快板段落,在对乐曲主题进行变奏的同时,也表现了岳飞对自己一生沙场争战的肯定以及对共同浴血的袍泽兄弟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第四部分又一次转回了柔板,凭借对主题的变奏,暗示了岳飞仿佛是在回忆从军前母亲在自己脊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字时的情景,在对家人情意绵长的思念中也流露出了对人生不公遭际的倾诉;此后第五部分的中板段落继续展开对乐曲主题的变奏,仿佛是在抒写岳飞对于未来“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热烈场景的畅想,抒发了豪迈壮烈的情怀;在经过前面各个部分的铺垫之后,第六部分转入了华彩段落,凭借对于主题的华彩性变奏将乐曲的情感推到了高潮,表现了岳飞从幻想中回到身陷囹圄的现实,面对主昏臣佞的黑暗时局所迸发出的那种既无奈、悲愤而又不失于大义凛然的豪迈气概;最后的尾声再一次呈现了主题,运用了与此前调式转换有所差异的G宫—C宫调式互转手法,为乐曲平添了一种哀婉绵长的气质,也寄予了后人对岳飞的追思仰慕之情。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云裳诉》是一首由古筝演奏的协奏曲,曲子音乐风格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结
合了古典和现代的元素,展示了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作曲家采用了自然景观的元素来描述曲子的情感,从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情感色彩。

因此,曲子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深情和诗意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柔美和优雅的氛围。

此外,曲子在编曲上运用了大量的和声技巧,使得音乐更加变幻莫测,同时又不失清晰和
明朗。

在演奏技巧方面,古筝演奏者需要不断注重自我修养,磨练技巧和掌握古筝演奏的基
本功。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古筝的音色和节奏的把握。

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曲子
中丰富的情感,需要非常细致地处理每一个音符的发音和音调的转换。

此外,秉承“一气
呵成”的原则,古筝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其他乐器的协作和默契,以达到音乐
的整体和谐和演奏效果的达成。

总的来说,《云裳诉》是一首气息流畅、情感丰富的古筝协奏曲,凭借其独特的音乐
魅力和演奏技巧,在国内外音乐领域拥有了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它融合了古筝的独特音色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展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和韵味。

本文将结合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对这部古筝协奏曲进行介绍。

一、音乐风格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主要体现在曲调、节奏和演奏技巧上。

在曲调上,这部协奏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特色。

曲调优美悠扬,旋律婉转动人,让人仿若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感受着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节奏上,《云裳诉》既有明快激昂的部分,也有缓慢婉转的部分,整体音乐旋律运转自如,起伏跌宕,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在演奏技巧上,古筝协奏曲《云裳诉》充分发挥了古筝的音色和技巧特点,表现出淋漓尽致的细腻和华丽。

二、演奏技巧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演奏技巧非常独特,它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古筝演奏功底和丰富的表现力。

在演奏这部协奏曲时,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手指技巧古筝演奏以手指技巧为主,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力度和位置来控制音色的变化。

在演奏《云裳诉》时,需要灵活运用指法,如滚指、揉弦、打弦等,来表现出复杂的音乐内容。

还需要加强对手指力度的掌控,以保证音乐的连贯和韵味。

2. 声音控制3. 情感表达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以古筝独奏为主,要求演奏者具备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演奏时,需要通过手指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来表达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将其传达给观众。

还需要注意音乐的气息和音色的过渡,使音乐更加生动震撼。

4. 协奏技巧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中,古筝与其他乐器的协奏非常重要。

演奏者需要与其他乐器演奏者密切配合,注意音乐的整体效果和声部的协调,共同呈现出一部富有中国特色的协奏曲。

要注意与其他乐器的对位和对话,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一部集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和现代演奏技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演奏这部协奏曲需要演奏者具备丰富的音乐功底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才能演绎出它的魅力。

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教学思考

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教学思考

的力量获得较好 的演奏效果 以及演奏姿态 。 在 演奏过程 中,演奏者 需要时刻处于放松 的状态 ,时刻保持动
作和 大脑 的统 一,促使 自己的动作在大脑 的支配下 ,使 自己能够轻
松愉 快地完成整 首 曲子 的演绎 。 同时手腕对 于古筝演奏 也是非常 重 要 的。如果演奏 者的手腕不够 灵活 ,就会 导致演奏动作 加大 ,导致 发 音呆板生硬 的 问题 。因此 ,演奏者在演 奏之前需要放 松 自己,调
整 好 自 己 的状 态 , 选 择 适 当 的 活 动 来 丰 富 自 己 的课 外 生 活 ,愉 悦 自

结合 内容进 行古筝教 学
《 临安遗恨 》的 出现是 我国第一部古 筝协奏 曲的问世 。这部古 筝 协奏 曲是 由著 名的作 曲家 何 占豪根据南 宋时期岳 飞抗金 的历 史背
景 所 创 , 其 中体 现 了爱 国情 怀 以及 民族 大 义 。岳 飞抗 金 的 故 事 家 喻 户 晓 , 作 者 把 这 一 历 史 人 物 的 故 事 作 为 创 作 的 题 材 是 希 望 唤 醒 中 国
奏 兴趣 。
四 、结语
总 而 言之 ,音 乐本 身是 一种 动态 的艺 术 。在古 筝协 奏 曲演 奏 和教学过程 中 ,教师 需要指导学生 掌握古筝协奏 曲的节奏 的律 动方 式 ,帮助 学生在短时 间内形成 良好 的乐感 ,在提 高学生学 习古筝协
二 利用身体语言表达乐曲
学 的 长 远 发展 。
关键 词 : 古筝协奏曲; 演奏; 教学思考
现 阶段 的古筝 协奏 曲的教 学仍存在一 些问题 。所 以,教师在古 筝教 学过程 中需要 结合教学 要求 ,根据 学生的接受能 力,制定具体 的教 学计划 ,充分 挖掘和体 现古筝协奏 曲的魅力 ,并 用古筝清丽柔 和 的音色 ,调动学生深入探究 的热情 ,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之演奏把握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之演奏把握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之演奏把握苏轼《琴诗》有言:“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其喻意为除了有好的乐曲,还要有好音乐演奏把握到位,音乐演奏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境地。

《云裳诉》是在筝曲《乡韵》的主题音调基础上,运用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的特性音调发展起来的一首古筝协奏曲,其古筝演奏之技巧、音色、气韵、情感把握均有其特色之处。

一、《云裳诉》之演奏技巧把握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演奏可起到“传递心灵信息”的作用,为使《云裳诉》古筝演奏达到此作用,把握《云裳诉》古筝演奏之技巧是基础。

其一:“摇指”把握。

摇指在《云裳诉》古筝演奏中担当主线贯穿角色,也是云裳诉》古筝演奏中最易增色的技术手法。

好的摇指手法可如诉说般细腻,又可如呐喊般澎湃。

如《云裳诉》主题段演奏,即可在感情悲怆时推波助澜,又可在情绪哀婉时抽丝剥茧。

其二:快速指序技法。

《云裳诉》古筝协奏曲快板乐段主要以快速指序的演奏技巧呈现,此段的演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的技术水平。

此段演奏时,须演奏者手指、手腕、手掌、手臂等协作配合,连通带动,弹奏时须在极快速度下力求音色颗粒清晰均匀,才能达到演奏效果。

其三:作韵技巧把握。

“韵”是古筝乐器的突出特征。

《云裳诉》古筝协奏曲演奏表现出的古朴深沉、哀婉缠绵等感情色彩就来自于古筝演奏的做韵技巧。

如:《云裳诉》的慢拍第一句的演奏中,“颤”音演奏,左手用力必须沉稳舒缓;“滑”音演奏时,在注重音准的基础上,手腕均匀用力,侧重“滑”音过程,更好的挖掘乐曲哀婉细腻的风格特点。

二、《云裳诉》之演奏音色把握古筝音色浑厚通透,圆润明亮,紧实绵长,可发掘研究的空间极大,从最低音琴弦到最高音琴弦,每一个触弦点都有着不同的音色。

岳山近处音色脆利但直硬,琴弦正中处音色温和却稍显空泛,高音区振幅小但音色清亮,低音区余音悠长但却杂音易出。

音色无好坏之分,只有演奏把握是否恰当。

如对《云裳诉》古筝协奏曲慢板再现段演奏中音色的把握,此端的语气语速是唯美的、抽泣般的,演奏进行时音色从高点跌落,同时钢琴伴奏停止,其目的是让听众在“静”中与音乐人物对话交流,因此此段演奏须注重力度控制,将触弦点向琴码移动,将余音延长,乐句拉宽,以“弱而不虚”的音色状态,表现出此段细腻深情,极富内心抒发性的内容。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澈巧一、《云裳诉》乐曲分析(一)《云裳诉》的历史来源历史文献中最早谈及到筝的就是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书中说到: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秦筝被描述成为一种可以象征秦国本土文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频繁的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当中。

北魏曹植的《箜篌引》中有这样的诗句: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由此可见,秦筝在古代的古筝艺术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有着辉煌发展的秦筝,到了近代却一度衰落了。

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音乐家曹正先生首次提出了“秦筝归秦”的思想,让发源于秦地的筝再流回秦地。

1959年,周延甲先生正式以文字的形式提出“秦筝归秦”这一思想,于是振兴秦筝成为陕西流派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陕西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有关中民歌、陕北民歌以及大家熟悉的秦腔、迷糊、碗碗腔等,这些丰富民间素材为秦筝的复兴提供了大量地创作源泉。

随着“秦筝归秦”思想的提出,陕西筝人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陕西筝派的乐曲,例如:《秦桑曲》、《香山射鼓》、《姜女泪》、《云裳诉》等。

(二)《云裳诉》的乐曲取材与表达内容《云裳诉》取材于白居易的著名诗歌《长恨歌》,全诗借历史人物和传说,讲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诗歌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开篇,叙述了唐玄宗喜好美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使君王即使后宫佳丽三千人,却也只宠爱她一人。

唐玄宗沉迷美色不理朝政,酿成了“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安史之乱。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的仓皇出逃造成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悲剧,结尾处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乐曲《云裳诉》采用这样缠绵俳恻、何等凄婉的故事,在音乐之外赋予了人精神上的寄托,使音乐本身更丰富饱满。

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

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

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作者:张双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8期【摘要】古筝属于我国重要的弹拨乐器,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的音色十分和谐,音域较广,具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加之丰富的演奏技巧,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筝协奏曲是一种创新,它以民乐作为依托,已经受到了音乐界专家的肯定和认可,而且很多作曲家也会谱写美妙的古筝协奏曲,这种情形对于促进古筝的演奏和教学具有推动作用,因为它一方面丰富了古筝这门乐器的演奏技巧,另一方面有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演奏;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91-02在所有艺术门类当中,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门类之一,它属于动态艺术。

古筝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其表现力极强,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古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前,不论是古筝协奏曲的演奏还是其教学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获得了专业人士的称赞,但是在具体的演奏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和教学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从而为古筝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一、古筝协奏曲概述古筝属于弹拨乐器,也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其音色相当明亮、浑厚,音韵华美,不仅可以表现极具诗情画意的意境,还能表达细腻含蓄的情调,又可以用来抒发悲壮的感情,古筝凭借其绝妙的音色,丰富多彩的表现力,美丽的造型受到各个时代人们的青睐[1]。

协奏曲是一种音乐体裁,进一步说属于大型器乐套曲,它的演奏需要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的共同合作,这种音乐体裁产生的时期是巴洛克时期,随后不断发展,在古典时期趋于完善。

现如今,各国交流日臻频繁,许多国内的作曲家会把协奏曲这种诞生于西方的音乐体裁运用到古筝曲的创作中。

《临安遗恨》是我国首部古筝协奏曲,作者何占豪,创作年代为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背景为岳飞抗击金国却被陷害的历史,赞颂岳飞高尚的爱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让协奏曲教学和传统文化整合 古筝是我国重要的古典乐器,也是传统音乐文化的载体和文化 传播载体,那么在古筝协奏曲教学当中不能够忽视传统文化要素的 融入,而是要主动的将古筝演奏与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促使学生主动感知传统音乐文化,承担文 化传承发扬的责任。为保证协奏曲教学和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教 师可以在教学当中主动为学生补充与曲目相关的背景,挖掘其中 的传统文化要素,提高学生的理解有效性。例如,在引导学生演奏 《临安遗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岳飞抗金的背景让学生在了解 作品的文化背景之后再进行理解和技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三)弹奏技巧和身体语言有机结合 古筝协奏曲的演奏是一种综合性的演奏活动,演奏技巧固然重 要,而身体语言和演奏技巧的整合才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关乎整体 演奏水平的核心要素。只有保证身体语言和弹奏技巧,协调配合和 高度一致才能够让学生调整到最佳的演奏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 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放松身心状态,之后在训练 学生的手腕弹波能力,保证学生在弹奏时发音准确。另外,为了提 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演奏的感知能力,教师要告知学生身体语 言表达应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结合作品情感表达的需求进行肢体 语言的调整,提高作品演奏的感染力和魅力。 在目前我国积极推动艺术教育和贯彻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 对古筝乐器的重视程度,有效开展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和教学活动, 既有助于对中华传统艺术进行传承与发扬,又能够促进东西方音乐 与文化的交流,凸显古筝艺术的感性与灵性。在今后的古筝协奏曲 演奏与教学当中,需要立足实际把握演奏技巧,完善教学内容,促 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而且也会让学生形成依 赖心理,一味依靠对演奏技巧的模仿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 要积极创新古筝协奏曲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演练的机会,激励学生对传统 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而为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要给学生 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管弦乐器,为学生创新创造技能的进 步提供必要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婷婷.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之—中国传统乐器“古筝”演奏技法的 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6,01:197. [2] 王花苹.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及其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 空,2014,24:68-69.
36
一、古筝协奏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一)身体语言 古筝演奏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需要将音乐、声音和肢体 进行密切整合,而古筝协奏曲的演奏,更是要在丰富饱满的良好演 奏状态之下开展,其中对于身体语言的运用有着很高的要求。肢体 语言的使用和整体的运动状态与古筝手法应用、情感表现存在着非 常密切的关联,也影响到整体的艺术呈现效果,要求演奏者要调动 自身情绪,调整演奏状态,保证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和肢体语言运用 完美统一。 (二)气息运用 气息技巧是古筝协奏曲演奏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技巧,需结合不 同呼吸部位进行气息的优化调整。协奏曲是以艺术情感为根基形成 的,而情感表达和气息的运用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呼吸的顺畅 度和表演的流畅度有着直接关联。考虑到这样的关系,古筝协奏曲 的演奏要对呼吸调节和转换方法进行把握,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嘴 鼻呼吸节奏、双臂呼吸节奏与手腕呼吸节奏。演奏者要将气息运用 作为技巧把控的核心要点,并对三大部位呼吸进行整体把控,以便 提高演奏有效性。 (三)手法技巧 手法技巧是古筝协奏曲演奏技巧当中的主体部分,具有极强 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可以运用差异化的演奏方法,用来呈现差 异化的情境、节奏与情感。古筝演奏技巧主要有勾、托、抹、打、 摇、按、滑等,技巧种类多且复杂,另外要求左右手对古筝的控制 和配合都要恰当有效,最终才能够让古筝协奏曲效果更加的融洽与 完美。就演奏手法而言,演奏者需要运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和 无名指共同拨弦,需要用左手在筝柱左侧把控弦的张力。在有了左 右手的协调配合后,才能够优化古筝旋律。 二、古筝协奏曲的教学方法研究 (一)积极创新古筝协奏曲教学方式 过去在古筝协奏曲教学当中,教师选用的方法比较单一,都是 通过示范表演的方式将弹奏技巧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
古筝是我国古老弹拨乐器,拥有明亮古典和华丽的音色,除了 能够将流畅的意境与委婉情调பைடு நூலகம்达出来之外,还可以用来抒发慷慨 激昂的情感。古筝协奏曲是对过去古筝演奏的创新,极大程度上扩 展了古筝音乐的表达,提升了表达境界与层次,同时还实现了东西 方音乐的整合,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也是东西方文化密切往来的 产物。对古筝协奏曲的演奏以及教学进行完善和加强是推动古筝演 奏质量提高和古筝协奏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能够为音乐事业和音 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 器乐演奏实践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0期 总第535期
浅谈古筝协奏曲的演奏与教学
张 心 心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古筝是我国古典弹拨乐器当中的一个重要种类,也是民族乐器,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 古筝也凭借演奏当中古典淳朴、明快清新的音色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了教育教学和日常演奏实践当中不可缺少的一 个组成部分。古筝协奏曲是古筝和其他类型的管弦乐器结合创作出来的带有浓郁东西方文化意蕴的综合性音乐作品,实 现了对演奏环境、技巧以及情感的完美统一。在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当中要注意把握多方面的技巧与方法,而在教学环节 需要把握古筝协奏曲的内涵表现。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演奏;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