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动物模型一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九,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脑缺血 1,动物:250-300克SD大鼠. ,动物:250-300克SD大鼠. 2,造模:麻醉,右侧卧位,开 颅,阻断其左侧大脑中动脉,引 起局灶性缺血,出现中风症状.
(二)脑出血 1,动物:成年大鼠. 2,造模:麻醉,俯卧位固定于脑 立体定位仪,并做股动脉插管. 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尾 状核中心坐标,开颅,钻孔,穿刺 针抵达尾状核区域,从股动脉抽血 60l注入尾状核,骨蜡封闭颅骨孔. 60
四,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肾炎: 1,鸡蛋白诱发肾炎: (1)动物:2-2.5公斤家兔. )动物:2 2.5公斤家兔. (2)致敏:静脉注射不稀释的鸡蛋白1)致敏:静脉注射不稀释的鸡蛋白1 6ml,共4-5次,每次间隔4-5天. ml,共4 次,每次间隔4 (3)诱发过敏:向肾动脉注射1-3ml鸡 )诱发过敏:向肾动脉注射1 3ml鸡 蛋白,用手指压迫肾动脉5 蛋白,用手指压迫肾动脉5-6分钟. (4)判断指标:出现蛋白尿. 2.马血清诱发肾炎: 3.免疫血清诱发肾炎: 2.马血清诱发肾炎: 3.免疫血清诱发肾炎:
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1,诱发型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2, 自发型动物模型( 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3, 抗疾病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抗疾病动物模型(Negative 4,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animal model)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二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1,人类的替难者(避免人体实验造成危害) 2,可按需要取得实验样品 3,缩短研究周期 4,可比性强 5,有助于认识疾病本质 6,药效临床前研究 7,为教学服务
生物物理模型

生物物理模型生物物理模型是用来模拟生物系统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模型。
这些模型基于物理学原理,并利用数学和工程学的方法来描述和预测生物系统的行为。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物理模型。
1.细胞膜和细胞器模型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它具有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等功能。
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小器官,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它们在细胞的代谢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和细胞器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器的代谢过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
2.神经元和神经网络模型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它们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神经网络是由许多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它们在大脑的信息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元和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过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
3.肌肉和骨骼模型肌肉和骨骼是生物体的运动系统,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运动。
肌肉和骨骼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骨骼的受力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运动机制。
4.呼吸和循环系统模型呼吸和循环系统是生物体代谢的重要环节,它们分别负责向身体各部位输送氧气和排放二氧化碳,以及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呼吸和循环系统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呼吸和循环过程中的血流和压力变化,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代谢机制。
5.视觉和听觉模型视觉和听觉是生物体感知环境的主要方式。
视觉模型可以描述人眼对光线的聚焦和感光过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听觉模型则可以描述人耳对声音的感知和分析过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听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6.神经肌肉模型神经肌肉模型主要模拟神经系统如何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这类模型对于研究运动控制、肌电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7.生物电模型生物电模型主要关注生物体内产生的电现象,如心电、脑电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生物体内的电信号传播、神经元的电活动等生理过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胡莹;邱长春;李静平【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血压调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RAS活性异常显著影响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RA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酶在血压调节中发挥相反作用.ACE通过其所构成的ACE-AngⅡ-AT1 R轴升高血压,而ACE2通过其所构成的ACE2-Ang1-7-MasR轴降低血压,以及ACE和ACE2之间的表达水平高低影响高血压疾病的进展.本文对ACE和ACE2在人类和动物不同类型高血压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8(047)011【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ACE2【作者】胡莹;邱长春;李静平【作者单位】154007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161006 齐齐哈尔医学院;161006 齐齐哈尔医学院;161006 齐齐哈尔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我国多发常见慢性病,其对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具有严重损害。
普遍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活性异常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1]。
而RAS又包括许多信号通路轴,每个轴有它主要的底物、酶、效应肽及其受体。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RAS参与血压调节的认识只是局限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催化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 Ⅰ,AngⅠ)生成升高血压的主要缩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及其所构成的经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1R)轴产生的升压作用;直到2000年发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ACE2)后,人们开始对ACE2及其所构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Ang1-7)-Mas 受体(Mas receptor,MasR)轴的降压作用有所了解,对RAS参与血压调节的认识也从ACE-AngⅡ-AT1R轴单方面的升压调节向ACE-AngⅡ-AT1R轴和ACE2-Ang1-7-MasR轴之间平衡调节转变。
病理缺氧实验报告机制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生物体内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因氧供应不足或氧利用障碍而导致的生理功能异常。
为了研究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本实验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动物模型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探讨缺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及机制。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缺氧对动物模型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生理功能的影响。
2. 分析缺氧时动物模型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3. 探讨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 缺氧装置:采用密闭缺氧瓶,瓶内填充钠石灰,以吸收瓶内CO2,模拟缺氧环境。
3.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缺氧组和对照组。
4. 实验步骤:(1)将缺氧组小鼠置于密闭缺氧瓶中,对照组小鼠置于普通环境中。
(2)观察缺氧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变化,包括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
(3)记录缺氧组小鼠的存活时间。
(4)采集缺氧组小鼠血液样本,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如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红蛋白含量等。
四、实验结果1. 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变化:缺氧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下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神经系统兴奋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小鼠的生理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2. 存活时间:缺氧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90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明显缩短。
3. 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缺氧组小鼠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异常程度明显加重。
五、机制分析1. 呼吸系统:缺氧时,动物模型呼吸加快,以增加肺通气量,提高氧分压。
然而,由于缺氧环境的存在,肺通气量的增加并不能有效缓解缺氧状态,导致动物模型出现呼吸衰竭。
2. 循环系统:缺氧时,动物模型心跳加速,以增加心输出量,提高组织氧供应。
然而,由于缺氧状态下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3. 神经系统:缺氧时,动物模型神经系统兴奋,表现为肌肉抽搐、意识模糊等症状。
小鼠解剖知识点总结

小鼠解剖知识点总结小鼠(Mus musculus)是一种常见的啮齿动物,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
对小鼠的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验室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对小鼠的解剖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小鼠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从而为其实验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本文将总结小鼠解剖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鼠的内部结构和解剖特点。
一、小鼠的外部特征小鼠的头部呈圆锥形,眼鼻较突,触须发达,上颌略长于下颌,耳大而外露,耳垂圆圆的,四肢短小,尾巴较长。
小鼠的毛色一般为灰色或棕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个体。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外部特征来初步判断小鼠的品种、性别和年龄。
二、小鼠的骨骼系统1. 小鼠的颅骨小鼠的颅骨由颅底骨和颅顶骨构成,颅骨的形状因品种而异。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颅骨的形状和结构来初步判断小鼠的品种和年龄。
2. 小鼠的脊柱小鼠的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组成,其中颈椎的数量为7,胸椎的数量为13,腰椎的数量为6,尾椎的数量为28-31。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脊柱来了解其躯干的骨骼结构和解剖特点。
3. 小鼠的四肢骨骼小鼠的四肢骨骼包括肱骨、桡骨、骨和尺骨,其形态特征因品种而异。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四肢骨骼来了解其四肢的骨骼结构和特点。
4. 小鼠的骨骼连结小鼠的骨骼连结主要是通过关节连接,以及肌腱和韧带的连接。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骨骼连结来了解其骨骼系统的连结结构和功能。
三、小鼠的消化系统1. 小鼠的口腔小鼠的口腔由牙齿、舌头和颊粘膜组成,其中牙齿主要包括门齿、臼齿和犬齿。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口腔结构来了解其牙齿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
2. 小鼠的食道小鼠的食道位于颈部,连接口腔和胃。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食道来了解其食道的结构和功能。
3. 小鼠的胃小鼠的胃位于腹部,具有前胃、中胃和后胃三部分。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胃来了解其胃的结构和功能。
循环水养鱼系统中氨氮产生量估算模型的研究

循环水养鱼系统中氨氮产生量估算模型的研究刘晃;顾川川【摘要】循环水养鱼作为一种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其系统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系统设计关键问题之一是快速去除水中的氨氮,因此准确得到氨氮产生量是系统设计中一个关键步骤.该研究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同时假设每次投喂到鱼池中的饲料能及时地被养殖鱼摄食,并且养殖鱼排泄的粪便能在未被分解就快速排出系统,得到氨氮产生量的估算模型.该模型中氨氮产生量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投喂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氮污染物的转化率成正比.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能较准确地估算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氨氮产生量,而且在考虑安全系数时,得到的估算值相比实际值大,符合工程设计中的系统安全需要.%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i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future aquaculture. And the system designs are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key of system design is rapid removal of total ammonia-nitrogen. Therefore, the estimation model of fish total ammonia-nitrogen produce is important extremely to system design. Based on the material balance principle, the model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total ammonia-nitrogen produced was established, assuming that feed have been eaten timely and faces have been removed from system before breaking. In this model, total ammonia-nitrogen produced increased with feeding rate, protein percentage of feed and nitrogen conversion rat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calculated values agree basically with those of actual operation. In consider with the safety factor, the results estimated were greater than actual values, which was accord with the system safety design needs.【期刊名称】《渔业现代化》【年(卷),期】2012(039)005【总页数】5页(P7-10,15)【关键词】循环水养鱼;系统设计;氨氮;估算模型【作者】刘晃;顾川川【作者单位】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59循环水养鱼系统是把现代工程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水产养殖工程上,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

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动脉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和血管阻力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通过不同的刺激因素来观察和分析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动物模型(大鼠)来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大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在实验前接受了特定药物的处理,而对照组大鼠则未接受任何处理。
然后,我们使用无损伤的方法将大鼠的动脉血压测量装置植入到其颈动脉中,并连接到血压测量仪上。
接下来,我们通过改变大鼠的环境刺激、运动负荷和药物刺激等方式,观察和记录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1. 环境刺激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环境刺激对动脉血压有明显的影响。
当实验组大鼠暴露在噪声、光线等刺激环境中时,其动脉血压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大鼠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表明环境刺激可以引起动脉血压的短期升高。
2. 运动负荷对动脉血压的影响:通过给实验组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负荷,我们观察到动脉血压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运动负荷会引起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以及血管收缩等生理反应,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的升高。
而对照组大鼠在相同运动负荷下,动脉血压变化较小。
3. 药物刺激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一种常用的血管收缩药物来刺激实验组大鼠,观察其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结果显示,该药物能够显著升高实验组大鼠的动脉血压,而对照组大鼠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表明药物刺激可以直接影响动脉血压的调节。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动脉血压受到环境刺激、运动负荷和药物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2. 环境刺激可以引起动脉血压的短期升高,而运动负荷和药物刺激则可以引起动脉血压的长期升高。
3. 动脉血压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心脏、血管、神经等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泌尿与循环系统综合实验PPT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总结词:基础理论
02
详细描述:该文献介绍了泌尿与循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
括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总结词:实验方法
03
THANKS
感谢观看
循环系统实验材料与方法
总结词
掌握进行循环系统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步骤。
详细描述
进行循环系统实验需要准备实验动物(如小白鼠或兔子)、手术器械、显微镜、试剂等材料。实验步 骤通常包括麻醉动物、暴露心脏和血管、观察血流情况、测量血压等。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实验 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动物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原理
泌尿系统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 管重吸收和排泄等过程,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废物
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 质,回收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
稳态
通过观察实验动物模型在泌尿与 循环系统方面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可以深入了解相关系统的功能
和机制
实验步骤
实验动物准备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进行麻 醉和固定
03
CATALOGUE
循环系统实验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要点一
总结词
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等组成部分。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 二氧化碳的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一 个强健的肌肉泵,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推入血管。 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则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重要成分,负 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
总结词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动脉硬化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4鸡: 4~8周的莱克亨鸡,在饲料中加入1%-
2%胆固醇或15%蛋黄粉,再加5%~10%猪 油,经过6~10周,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 100%。
评价:鸡为杂食动物,仅在普通饲料中 加入胆固醇,就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病变发生较快,在斑块中有时伴有钙化和形 成溃疡。
二、动脉硬化动物模型
• 造模方法:
3.兔:
选用2kg左右体重,每天胆固醇0.3g,4 个月后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剂量增至0.5g,3个月出现斑块; 增至1.0g,可缩为2个月。在饲料中加人15%蛋黄粉、0.5%胆固醇 和5%猪油,3周后,将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斑块发生率达100 %。 评价:对喂饲胆固醇非常敏感,在短期内便能出现明显的病变。因 为兔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可高达75%~90%,对高血脂的清除 能力低(静脉注射胆固醇后,高脂血症可持续3~4天)。
• 20W高音扬声器,每30秒一次,亦可每隔1分钟刺 激30秒,日夜不止,连续数月
• 3个月后血压普遍升高,大灰鼠正常平均收缩压为 113±8mmHg,此时可升高到130~140mmHg, 有40%动物收缩压可高达160mmHg。
• 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与人的高血压病相类似,适 用于降药物的筛选。
一、高血压动物模型
• 该模型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模型,与人类 高血压中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似。故 可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所致高血压研究
一、高血压动物模型
4、DOCA盐性高血压模型 DOCA盐性:用DOCA盐造成高血压的方法 被广泛应用,但用的剂量和持续时间各不 相同。一般是切除一侧肾脏,然后皮下或 肌肉注射DOCA油剂或悬液,剂量为 15~50mg不等,连续数周;也可皮下埋藏 DOCA丸剂40~75mg;均饮用1%Nacl溶液。 此类动物有肾和血管病理改变。
循环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骆大贵、薛城、邓小冬、郭永明、王强
一、高血压动物模型
• 高血压是常见、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 冠心病及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 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可引 起机体许多器官产生疾病,其中以脑卒中 和心肌梗死最为常见,是人类死亡和致残 的主要危险因素,号称“人类的第一杀 手”。目前,发病原因仍不明。有精神神 经源学说、遗传学说、内分泌学说、肾源 学说、摄钠过多学说等。
•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 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 狭小。
• 病因:高血脂症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原 因。
• 原发性:遗传、饮食 • 继发性:糖尿病、肝病、肾病、甲状腺疾
病、肥胖、胰脏疾病。
二、动脉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硬化动物模型
•诱食(小型猪、猴、兔、鸡、大鼠) •非饲喂法(免疫法、儿茶酚胺法、半胱氨酸法)
3、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原理:肾脏缺血,导致肾脏合成和分泌肾 素增加,进而增加血管紧张素,引起血压 升高。
•方法: • 两肾一夹法用丝线或银夹狭窄左侧肾动脉,狭窄程度 在50%一80%之间,此方法复制率高,术后2周血压开 始升高,至4—5周可形成稳定高血压,并长期维持下去。
•一肾一夹法用丝线或银夹狭窄一侧肾动脉,过10 d左 右,切除另一侧肾,此法难度较大,当肾动脉狭窄过度, 会造成恶性高血压,动物死亡率高。
一、高血压动物模型
1、神经源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方法:在影像成像技术指导下利用球囊固 定法,在延髓左侧腹外侧舌咽神经、迷走 神经根入脑干区(REZ)形成神经血管压迫来 建立了犬神经源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本动物模型为高血压的病因研究提供了接近 生理状态的动物模型。但是需要先进的设备 和技术。
一、高血压动物模型
一、高血压动物模型
5、盐敏感和盐抵抗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Dahl等用高盐饮食(8%氯化钠)及三碘甲 状腺素处理大鼠,发现一部分大鼠血压升 高,而另一部分动物的血压无明显变化。 他们将血压最高和最低的大鼠分别进行近 亲繁殖,三代后,分离出盐敏感(DS)和 盐抵抗性大鼠(DR)。DS大鼠摄高盐饮食 即发生高血压,而DR大鼠则不发生。DS大 鼠是环境因素(盐)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 而引起高血压的典型模型。
2、应激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电、声波等慢性刺激中枢神经 系统可引起动物高级神经活动高度紧张, 导致血压明显升高。噪音、冷刺激、热刺 激等等。
一、高血压动物模型
2、应激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 听源性高血压:大白鼠与家鼠杂交生的大灰鼠 (比纯种大白鼠较易诱发成功)
• 噪音刺激应经常在700~1000周/秒中变换
•双肾双夹法用丝线或银夹同时将两肾动脉狭窄。
•肾外包扎法高血压模型。肾外形成一层纤维鞘膜,使 得肾脏缺血。
一、高血压动物模型
4、DOCA盐性高血压模型 • 血压升高机制: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剂量
的DOCA(醛固酮的前体),它与醛固酮 有相似的生理作用,反馈性抑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浆肾素活性低下, 是一种低肾素型高血压模型。
体型较大的动物实验期要求较长,难以 用于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研 究。
二、动脉硬化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1.小型猪:
选用Gottigen系小型猪较为理想,用1%~2% 高脂食物饲喂6个月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评价: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分布都与人类近似。
2.猴:
选用3.5~10.5kg,3~6岁的恒河猴饲喂高脂饲料(50%麦粉、8%玉米 粉、8%麦麸、1%胆固醇、8%蛋黄、8%猪油、17%白糖及适量的小苏 打和食盐)。1个月后造成猴的实验性高血脂症。血清胆固醇较正常时升 高3.1~3.2倍。 评价:猴的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组成及高脂血症与人相似,是较理 想的模型。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突变系的遗传病)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 Rat)
• SHR Rat
– 141/203 mmHg – Heart rate 390
• Normal Rat
– 84/121 mmHg – Heart rate 380
二、动脉硬化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