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
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世界大国排行榜•美国•中国•日本•英国•欧盟•俄罗斯与此同时,有55%的被调查者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超级大国2009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主动进取,对外工作成绩显著。
我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我们要坚持促进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探索合作的新渠道、新形式,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我们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与周边各国深化睦邻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我们要不断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平等对话与磋商,逐步解决存在的分歧,促进相互关系的稳定发展。
•我们要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颠簸中前行的中美关系一.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关系的加速发展中国和美国自1972年实现关系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此期间,虽然双方贸易增长很快,但由于基数低,从贸易总额上看是很少量的。
按美国商务部统计,1972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0.92亿美元。
1978年双边贸易总额为11.45亿美元,7 年间双边贸易增长率1145%,年均增长23%。
•从1979年起,乘中美建交和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东风,中美双边贸易除1982和1983两年外,以年均递增25%以上的速度飞快发展。
•至1994年,双边贸易额累计已达1815亿美元以上(按美方统计则达2248亿美元)。
•1990年到1994年,中国在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中的位次从第十位升至第六位几乎是每过一年就向前晋升一位,而且从1993年起中国已成为美国第四大进口贸易伙伴。
•1979年起美国就一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且其对华贸易额不断逼近位居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香港和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日本。
大国关系 PPT

中法关系
侵略 :①1856 ~1860年,法国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②1900 年,法、英、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③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与美、英等国无视 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④在 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法、美、英、日等国签订了针 对中国的《九国公约》。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与中国等国结为反法西斯联 盟,并最终取得胜利。 建交:1964年,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冲突:元末明初,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戚继光率
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目录
上一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一页
末页
侵略:①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 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② 1900年,日、英、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 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 1915 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④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 不到半年便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中国开始局部抗战。⑤1937年,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开始全民族 抗战。后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⑥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现状: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否认侵略历史。
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美日关系
冲突与对抗:①19世纪中期,美国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大门,使日本面 临严峻的民族危机,从而引发了日本的明治维新;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联合其他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盟国共同抗击日 本法西斯的侵略,并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 降进程;③二战后,日本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 国,美、日两国竞争激烈。
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解读

1.中俄经济合作不断扩展
1 中俄经济合作不断扩展
中俄贸易总量稳步增长 中俄相互投资日趋繁荣 中俄经济技术合作日趋活跃
贸易综合体
俄罗斯卢布
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道路宽广
2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道路宽广
美国与西方社会对中国进行军 备禁运,俄罗斯是中国采购军备的 主要源头。 中国与俄国在军事上需要进行相互合作。
三、和平、发展、合作是大国关系不可阻挡的走向
第一, 和平、发展、合作的大趋势。 第二,一批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大趋 势。主力军在亚洲,因此国际关系的重 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个过 程还没有结束,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这个大趋势非常明显。 第三,世界正处在“三大革命”的 前沿。这三大革命指的是能源革命、新 的产业革命、新的生活方式革命。
4
继续韬光养晦,坚持苦练内功。
5
对美外交既需要大战略谋划,也需要细致推进,这是构建中美 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保障。
推进“中美+X”三边外交关系
第三方
“大国是关键” 分析
当今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深受“第三方”因素掣肘 或捆绑。
积极推动“中美+X”为先导的 三边外交、丰富中国整体外交布 局,谋求中美与中邻关系良性互 动、互利共赢。
19491970年
严重对抗
中美关系三阶段1979今爱交织19711978年
走向缓和
重要经验——斗而不破与合而不同
爱恨交织(1979-今)
经贸 金融 政治 安全 文化
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持有美国国债额1.16万亿美元 多达九十种全方位对话机制网络 覆盖几乎所有中大国际和地区问题 成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机制
利益大于分歧
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可编辑版】

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间最大的分歧集中在“相互尊重”这个问题上。
对于中方关于相互尊重的提议,美未予正面回应,这反映出两国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方面的巨大差异。
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一、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面临的挑战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与各主要大国已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互之间既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矛盾与纠纷。
中国正成为大国关系调整的焦点冷战结束虽已久远,但大国在对华关系上仍时常受冷战思维驱使,对华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近年来,美国、欧盟主要成员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传统大国难以适应中国快速发展态势,纷纷产生“战略焦虑症”,因而相继加强传统的盟友关系,联手实施对华防范战略,协同制约中国的发展态势。
政治上,利用现行国际机制引导中国融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经济上,利用国际游戏规则重新塑造中国,使之融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主流经济;文化上,利用交流与合作促使中国接受西方文化观,并向西方文化体系转轨;安全上,构建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包围圈。
在上述进程中,美国已成为领头羊。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迅速调整美国全球战略,在经济领域以国家利益为载体,加强与各同盟国的关系,在政治领域以责任为“拿手”,加大对新兴国家的战略压力;在军事领域以关岛军事基地扩建为着力点,强化针对亚太局势的军事前沿打击部署。
上述战略针对中国的一面显而易见。
经贸领域相互矛盾进入多发期后金融危机时期,逐利性合作与竞争正成为大国关系的重要内涵。
随着相关国家在政治、经济与外交领域接触和交往愈益增多,相互之间矛盾与纠纷愈益增多。
为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为谋求绿色经济先发优势,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相互之间围绕利益汇合点和分歧展开的博弈有增无减。
其间,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疆界不断延伸,利益疆界在世界各地与其他大国的利益交汇与碰撞在所难免。
专题7 中国和大国关系(1)

专题6 中国和大国关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8、美国参加的重要国际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北约、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9、认识①美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②不断改革创新③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民族独立、国家统一;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中美关系1、近代的中美关系(1)侵略中国;①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三军;②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③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中美合作: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②1942年1月,中、美、苏、英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建立起合作关系。
③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地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3)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胜利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1)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②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美关系发展中最直接的对抗。
(2)走向和解,中美建交:①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
以小球影响大于的“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②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建立后的双边关系: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

一、当今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
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
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现状及前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
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认为“是地质板块式的变化”。
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大国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互相的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
第二,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双边关系中。
第三,大国之间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
第四,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
了解大国关系的新特点,更要准确把握大国关系的趋势性变化,深刻认识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大国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相互依存度加深,在诸多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汇合点在夸大和拓宽,也有各自的核心利益。
我们要认识到目前大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相互间关系更加复杂,不过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依然是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中美关系。
近年来,中美关系继续取得积极进展,两国高层保持经常性沟通,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果举行,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效1推荐,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了良好沟通和协调,事实表明,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这对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所作出的努力,希望有关措施尽快见到实效,恢复投资者信心,阻止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
这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发展。
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金融稳定。
其次,是中俄关系。
政治领域方面,中俄领导人机制性的会晤已经成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特征。
在地区层次上,中俄都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
这些合作也充分表明了俄罗斯政府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特殊性、战略性和牢固性。
对中国致力维护大国关系的认识

我国致力维护大国关系的认识一、大国关系的重要性在当前世界格局下,大国关系一直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牵动全球局势,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
特别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对全球格局有着重大影响。
我国致力维护大国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对维护大国关系的态度我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
我国同时也主张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国际事务中,我国积极参与和构建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多边主义和全球化进程。
三、我国维护大国关系的做法为了维护大国关系,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外交举措。
加强与其他大国的高层交往和经济合作,通过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开展外交协商和对话,促进相互了解和谅解,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处理分歧和矛盾。
我国还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促进大国之间的合作。
四、我国维护大国关系的意义对我国来说,维护大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稳定的大国关系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通过维护大国关系,我国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推动建设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良好的大国关系对于推动地区和全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等挑战。
五、结语我国致力维护大国关系,既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观点: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在维护大国关系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既要维护自身利益,也要促进全球和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我国应该倡导和平、公正、包容、合作的外交理念,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矛盾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俄关系 1.明清之际,俄国利用清军入关之际,强占雅克萨和尼布 楚之地,康熙帝两次派兵在雅克萨挫败俄军,最后迫使俄 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东段边界问题。 2.近代历史上,掠夺中国的领土面积最多。从19世纪50年 代开始,沙俄利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 先后占领我国东北和西北边疆地区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致力于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辛亥 革命时期,乘机控制外蒙古; 1917年沙俄政府被推翻,退 出了侵华行列。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 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1924年,在共 产国际的支持下,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掀起了轰轰烈 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20世纪30年代,扶植王明占据中央 领导地位,对中国革命进行过度干预,造成中国革命的重 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二战”后期,与美英推行大国强权政治,签订雅尔塔秘 密协定。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 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 共反人民的内战。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 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20世纪70年代苏 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 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 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 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 终没有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 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 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史实链接
一、中美关系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 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 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攫取侵华特权。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 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 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 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 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 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的目的。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 国卷入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 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三、近代中日关系 1.日本侵华时期: (1)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这一改革使日本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 变。日本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殖产 兴业,“文明开化”,成为亚洲唯一的、最强大的国家。 (2)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制定 了“征韩侵华”的政策,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 国:1874年侵略了中国的台湾省,勒索50万两白银; 1895年又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 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勒索白银2亿3千万两,成为 El本帝国主义势力剧增的重要因素。 (3)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对北京 的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打 败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为日后占领东北三省 奠定了基础。
专题二
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
模块结构 热点分析
史实链接 理性认识 高效演练
热点分析
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为了在强国林立 的世界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国都努力的调整着与各国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而 在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各国之间 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冲突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怎样在平 衡竞争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 家,但同样也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处理与各大国之 间的关系,尤为应当小心谨慎。以下就是我对当今世界各 大国之间关系的一个浅薄理解,其中以中国与各国关系的 阐述为重,并附以与中国利益紧密相关的各大国之间关系 的概要。在复习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本热点知识:
4.新中国成立后,10月2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在政治上采取了苏联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经济上苏联帮助我 国设计和建造一百多个大中型工程项目,对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经历 了30年的紧张对峙后重新走向缓和与睦邻友好,直到80年代中苏关 系才改善。 5.现阶段中俄关系中的三大友好迹象:一是边界问题基本得到解 决。1992年3月,中俄互换了东段边界协定批准书,1995年10月, 又互换了西段边界协定批准书。这标志着中俄两国第一次用法律形 式固定了两国边界,使长期困扰两国关系的最敏感的领土问题基本 得到解决。二是俄尊重我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1992年9月,叶利 钦签署了《关于俄罗斯与台湾关系的命令》。此后俄恪守承诺,坚 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1996年3月,我在台 湾海域进行导弹试验和军事演习时,俄政府发表声明强调台湾是中 国的一部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不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三是俄 在人权问题上不同反对我国的其它国家唱一个调子,在西藏问题上 不赞成西方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