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强-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对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

观摩评课
教师们互相观摩课堂教 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
估和反馈。
专题研讨
针对某个教学问题或热 点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和研究。
经验分享
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 经验、心得和体会,促 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
习。
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方 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推动学校发展
通过评价和反思,可以发现学校管 理和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提出 改进措施和建议,推动学校的发展 和进步。
06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 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1 2
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需要不断适应新的 课程要求,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包括课程 设计、教学实施、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能力。
反思方法
采用多种反思方法,包括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文献研究等,以深入了解校本教 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评价与反思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影响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评价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好 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 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
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
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评价和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 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
意义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可以促 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校本教研活动概述
定义
校本教研活动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自我 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 校发展的实践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一轮课程方案的试行,“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论述了以案例为载体的参与式活动、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以互动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性研究、个体反思研究等几种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显示了我校积极推进新课程,实践校本教研的有效成果。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成长;课例;反思The new course background descend a school origin teach togrind of investigate and practiceLi An-min【Abstract】Really sign along with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principle, new try of a course project line, "school origin teach to grind" is a teacher profession growth of break, seem to be is importance.This text with school development is origin, with forerunner of education teaching theories is instruction,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of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for correspond point, discuss take case as to carry the participate type activity of body, take lesson example as to carrythe classroom of body activity research, with interaction study and discuss for the special subject of the main form research, the individual introspect research etc. a few kinds promote profession development of valid path, manifestation my school aggressive push forward new course, practice school origin teach to grind of valid result.【Key words】The school origin teach to grind;The growth of the teacher;Lesson example;Introspect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一轮课程方案的试行,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挑战,相应地对教研工作的目标要求更高了,“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校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将学校办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实践建议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实践建议一、合理规划校本教研目标校本教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就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和谐校园为首任。
把教研目标按照长、中、短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递进式分解,落实到各教研组的具体工作中来,制定出各学科各学段教研组的具体目标。
例如数学教研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长期目标分别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正确性的策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中期目标分别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课堂学习观察与评价——“综合运用”教学例谈;短期目标分别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师教学设计问题的研究——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应当指出的是,目标体系还要在运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二、注重教研组活动的中期评估开学初,学校回收假期发放给每位教师的“我的教育教学问题反馈表”,由学校教研室牵头,各教研组长分别梳理“反馈表”,结合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及学期工作要点,明确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及具体活动安排,各教研组长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本组详细的教研计划。
在活动期间,原则上要求各组严格按照计划定时、定点、定主题完成教研活动,也可结合实际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但必须提前与学校教研室及其相关负责人及时沟通。
学校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各教研组上报的具体安排不定期进行中期评估,一般一个学期对一个教研组中期评估一次。
学期末了,各教研组长要针对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做到有经验介绍、有问题分析、有集体成长的自评、有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思路。
学校最后进行总结评估时,要计划、动态运行资料(既有文本的,又有影像的;既有教师的,又有学生的),对全校各教研组工作把脉、会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真正发挥学校教研室的职能作用。
三、重视培养和发挥教研骨干的作用教研组活动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动的组织者(教研组长)和组内担当专业引领的教研骨干。
首先,学校在安排任课教师时,基本保证每个年级能有一至两名教学骨干或教学能手。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资料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校本教研是学校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
在新课程改革与实验过程中,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更显的尤为重要。
为此,我校在课改实验中适时调整工作方法,从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积极探求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为教师们职业行为的转变提供群体性的反思、交流、实践的广阔舞台。
1.构建机制,规范校本教研有序开展。
为了切实把教学研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学校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教师参与教研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校本教研健康有序地开展。
学校已初步建立了教学、研究、培训相结合的教研系统,形成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课例研究、教学反思、案例交流、结对帮扶、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校长讲坛等为基本形式;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教导主任、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为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的教研组织体系。
2.加强管理,确保校本教研有效落实。
校本教研工作由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统一管理和协调,制订规划和学年计划,加强教师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保证教师培训的时间,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每学期定期进行全校性培训,坚持开展教研学习、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和专题研讨。
每月间周进行学科组、教研组活动,研究本学科、本学段、本年级、本班级的教学方法、教育对象、教学状态,发现问题,共同解决。
为确保教研活动实效性,每次校本教研活动前都做到有组织、有主题、有计划、活动后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有总结。
建立了校本教研专项档案,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并定期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并编辑成册。
力求使校本教研在科学化、规范化的引导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3、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尽力为教师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便利条件。
对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

04
校本教研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传统的校本教研活动多以听课、评课为主,缺乏 多样性和创新性。
缺乏专业引领
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缺乏专业引领,导致教 研活动质量不高。
缺乏实践应用
校本教研活动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应 用和操作指导。
对策建议探讨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01
引入研讨会、工作坊、实践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包括 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以适应新的教学 要求。
03
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观 摩教学、反思研讨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 水平。
校本教研活动能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 的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 需求。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 途径,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
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 重要支撑,通过开展教研活动, 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 进和创新,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
推动教研活动个性化
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实际需求,推动教研 活动个性化,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强化教研活动与课程改革的融合
将校本教研活动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推动课程 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0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01
校本教研活动对于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校本教研报告

新课程标准校本教研报告新课程标准校本教研报告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总结新课程标准下校本教研的经验和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新课程标准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成果1. 课程开发与实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
通过制定科学的课程规划,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实施,提高课程质量。
同时,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和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同成长。
3.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课程实施难度大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然而,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有限,导致课程实施难度加大。
2. 教师培训需加强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评价方式需改进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当前学生评价方式存在着过于单一、过于强调知识记忆等问题。
因此,需要改进学生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对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

对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杨凌区邰城中学罗晓娟教学研究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又相辅相成。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共同提高的需要。
目前,“校本教研”叫得漫天响,但是,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还弄不清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么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自身从事新课程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认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即是以校为本的教研。
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甚至课堂,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以及规律的探索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教研应该是在以往学校的教研活动之基础上的提升。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有了新的内涵并被赋予新的使命。
首先要把教研作为一项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其次,校本教研更强调的是实践性研究,即基于教学基于课堂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
校本教研有什么特征呢?(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拟定主题,最后通过教研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
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
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的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采纳解决学生和教师以及校领导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
(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
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往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
对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 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 信息。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 行清洗、整理、归纳和统 计分析。
结果呈现
通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 现研究结果,并撰写研究 报告,为改进校本教研活 动提供参考。
06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校本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 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 题。
02
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及问 题
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
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广泛的重 视和开展,成为了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多样 ,包括听课评课、集体备课、 课题研究等。
校本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教育 教学能力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 质量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当前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对新课程背景下校 本教研活动的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及问题 • 新课程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要求 • 优化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 实证分析与研究 • 研究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校教研活动提出了新的要 求和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活动的特点
以校为本
校本教研活动以学校为基地,利用学 校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解决实际 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为主体
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鼓励教 师积极参与研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实践性和应用性
校本教研活动注重实践和应用,关注 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强调理论联 系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开放性和合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图形的展开 柱 图 、锥、台、球的体积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1 课程研究
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
顺序是可以人为的 三个准则: 一是符合数学的逻辑顺序 二是顺应学生的认知顺序(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 三是利于教师的教学顺序(找准最佳的教学时机)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一、校本教研机制的意义
建立并完善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 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 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 学”。
认真解读课标,解读教材,将教材的文本组织形态转化
为有效的教学形态 关注学生学习,把教材中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思维的源泉 着眼学生发展,处理好数学知识序列背后的隐性线索和 隐性目标 难度服从进度,学情决定教情 把握教学要求,注重教学实效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1 课程研究
2.1.3课程难度研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三角函数难度”的研 究
(3)复习课
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策略为:①及时预习,培养习惯;②摸清起点 确定标高;③夯实基础,构建网络;④指导学法,提升能力;⑤变 式教学,拓宽深化;⑥讲练结合,树立信心.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2 教法研究
“以学论教”的评价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学生参与教学的覆盖广度 学生有效思维的持续长度
针对不同课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常规。
制定《苏州市第五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1)新授课
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策略为: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②创设情 境,激发兴趣;③问题设计,变式教学;④注重启发,师生互动; ⑤更新手段,提高效益;⑥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2)讲评课
讲评课的基本教学策略为:①先行诊断,分类汇总;②指导预习 认识错误;③提炼问题,互动交流;④总结提升,巩固检测;⑤讲 评结合,激励优先。
几何系列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必修5 选修21 概率统计系列 代数系列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选修22 选修23
2.1 课程研究
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
苏州市的教学次序安排
几何系列
必修1
必修4
必修5
必修2
必修3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概率统计系列 代数系列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1 课程研究
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
模块之间的交叉教学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1 课程研究
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
模块内部教学顺序的调整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3 学法研究
2.3.3
小组合作学习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4 教研机制研究
构建新型、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
教学水平
聚焦课堂——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提升质量的生长点 案例研究——师资培训的资源,教师发展的阶梯 平等、坦诚、分享、共进——校本教研文化的基本要素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一、校本教研机制的意义
如何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 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一级问题
的解决。——美国战略管理学家魏斯曼 从理念层面解决问题——文化认同 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知行合一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赵藩撰联
史宁中等学者提出, 影响课程难度的基本要素至少有三个: 课程深度 (S) 、 课程广度(G)和课程时间(T).如果用 N 来表示课程难度,则可以建立函 G S 数关系 N=λ +(1−λ) . T T 其中 λ 称为加权系数,0<λ<1,是一个经验性常数, 刘华老师以“三角函数”子课程为例,用上述模型探讨了《课程标准》 、 《教学大纲》与苏教版必修 4 中三角函数课程的静态课程难度 ①《课程标准》的课程静态难度 N= 20 (1 ) 1.8750 .若取 λ=0.5,则 N≈0.3398. 32 32 ②《教学大纲》的课程静态难度 N= 21 (1 ) 2.4 .若取λ=0.5,则N=0.2544. 46 46 ③苏教版“三角函数”子课程的静态课程难度 N= 20 (1 ) 2.0125 .若取 λ=0.5,则课程难度 N=0.3440. 32 32
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一方面,《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囊括了《教
学大纲》的所有内容,教学内容较多,同时,课时安排缺乏缺乏适 度的弹性,没有预留复习考试时间,教师如果不去主动适应《课程 标准》的教学安排,课时偏紧的问题将比较突出。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1 课程研究
2.1.2课程设置研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课时偏紧问题”的研 究 应对策略:
必修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选修系 选修1-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列1 选修1-2 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系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列2 选修2-3 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4 教研机制研究
校本教研文化的基本要素
平等、坦诚、分享、共进
校本教研行动的基本要素
同伴互助——提高校本教研的频度,
加强教研组建设。网络交流机制,评优,经费
专业引领——提高校本教研的高度, 名特优教师流动工作站
教学反思——提高校本教研的深度,
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 行为跟进——提高校本教研的效度。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3 学法研究
2.3.1
学生团队数学竞赛
团体竞赛营造了一个特定的环境,“逼迫”学生必须要学会合作、学会交 流。通过这种形式,在相关的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学习团队, 并延伸到他们平时的学习中。 团队竞赛改变了原来数学竞赛优中选优、单兵作战的选拔机制,让更多的 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研究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1 课程研究
2.1.1课程顺序研究——对“高中数学必修课程教学顺序”的研究
类型
必修课程和选修系列1、选修系列2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模块 数学1 数学2 内容 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王尚志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1 课程研究
2.1.2课程设置研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课时偏紧问题”的研 究 《新大纲》(2002年版)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以人教社2003年版教材为准 时段 实际 实际 内容(理科) 模块 内容(理科) 课时 课时 1.集合与简易逻辑/20 集合/4课时, 数学 课时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32 高一 1 2.函数/30课时 65 课时 72 上 3.数列/12课时 数学 立体几何初步/18课时, 研究性课题/3课时 2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8课时。 必修:254/280, 必修:180, 总课 必修+选修Ⅰ:281/332, 文科低水平:288(含选修3的36课时) 数 必修+选修Ⅱ:308/384。 理科低水平:360(含选修3的36课时)。
立体几何
先讲“映射”还是先讲“函数”? 何时讲“一元二次不等式”
棱柱、棱锥和棱台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 直观图画法 影 平面的基本性质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LITIJIHECHUBU 空间几何体 棱柱、棱锥和棱台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直观图画法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 柱、锥、台、球的体积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面的基本性质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Xin ke cheng bei jing xia xiao ben jiao yan de shi jian yu si kao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 强
引言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一、校本教研机制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人件。所 谓“人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这是 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着眼点和教 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 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好每一个学生,而要实现这一目 标,首要工作是发展好每一个教师。
学法” 追求有效教学——探索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数学复习 方式
苏州市第五中学
罗强
2.3 学法研究
2.3.1
学生团队数学竞赛
竞赛报名: 同一班级同性别的两个同学自由组合,组成一个参赛
团队。 活动形式: 在规定的3小时时间内(或其他时间段)两人合作答题 (可分工、可讨论)。前15分钟,团队内商量分工; 接下来一个半小时,两位队员各人独立完成;之后时 间,团队内互相批阅讨论,修正完善解答;最后15分 钟,各团队将答案填写(或粘贴)在统一的答卷纸上 (请自行携带文具、胶带纸、剪刀)。 评分要求: 填空题答错倒扣一半分数(请细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