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

合集下载

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

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

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什么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是一种带有反馈控制系统的电机。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直流电机或步进电机,但这些电机只能进行开关式的控制,不能有效地调节转速和位置。

相比较而言,伺服电机可以准确地控制转速和位置,因此在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和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伺服电机常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其工作原理基于反馈控制的概念。

简单来说,伺服电机将目标位置与当前位置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电路来调整电机转速和位置,以使其尽可能与目标位置匹配。

具体来说,伺服电机常用的控制系统包括位置反馈、速度反馈和加速度反馈等。

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扭矩控制等。

位置控制在位置控制中,伺服电机将目标位置与实际位置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电路来调整电机转速和位置,以使其尽可能与目标位置匹配。

位置控制系统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反馈回路和控制电路等。

常用的位置传感器包括编码器、光电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等。

位置反馈回路可以及时地反馈电机的位置信息,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滤波,以便控制电路能够准确地控制电机的位置。

控制电路包括位置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和驱动器等。

速度控制在速度控制中,伺服电机将目标速度与实际速度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电路来调整电机转速和位置,以使其尽可能与目标速度匹配。

速度控制系统包括速度传感器、速度反馈回路和控制电路等。

常用的速度传感器包括电动机转速传感器和转矩传感器等。

速度反馈回路可以及时地反馈电机的速度信息,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滤波,以便控制电路能够准确地控制电机的速度。

控制电路包括速度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和驱动器等。

扭矩控制在扭矩控制中,伺服电机将目标扭矩与实际扭矩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电路来调整电机转速和位置,以使其尽可能与目标扭矩匹配。

扭矩控制系统包括扭矩传感器、扭矩反馈回路和控制电路等。

常用的扭矩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

扭矩反馈回路可以及时地反馈电机的扭矩信息,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滤波,以便控制电路能够准确地控制电机的扭矩。

伺服电机控制原理

伺服电机控制原理

伺服电机控制原理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根据控制信号精确地转动到特定位置的电机,其控制原理是通过对电机的速度、位置和力矩进行精确控制,以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准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伺服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高精度运动控制的场合,例如数控机床、机器人、印刷设备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伺服电机控制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首先,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基于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通过对输出进行反馈,实时调整控制输入,以使系统的输出更加稳定和精确。

伺服电机通过内置的编码器或传感器实时反馈电机的位置、速度和力矩信息,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息对电机进行调节,使其达到期望的运动状态。

其次,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涉及到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其包括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通过对误差、积分和微分进行加权求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伺服电机控制中,PID控制器可以根据电机的位置误差、速度误差和加速度误差,实时调节电机的控制输入,使其跟踪期望的运动轨迹。

此外,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还涉及到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

电机驱动器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的装置,其根据控制信号输出适当的电压和电流,驱动电机实现精确控制。

控制器则是对电机驱动器进行控制的装置,其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经过处理后输出给电机驱动器,实现对电机的精准控制。

最后,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还涉及到电机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电机的动力学模型是描述电机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电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机的运动规律,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则是对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工作范围,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原理涉及到闭环控制系统、PID控制器、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电机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了解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对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深入理解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伺服电机进行精准控制,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目标。

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有哪些

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有哪些

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有哪些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和定位的电机。

它通常由电机、编码器、控制器和驱动器等组成。

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涉及到控制理论和电机驱动技术等多方面知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伺服电机控制原理。

1.位置控制原理: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是指控制电机达到特定位置的能力。

在位置控制中,编码器用于检测电机的实际位置,并将其与目标位置进行比较。

控制器根据差异信息计算出控制信号,将其发送至驱动器,驱动器根据控制信号驱动电机转动,直到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相等。

2.速度控制原理:伺服电机的速度控制是指控制电机达到特定速度的能力。

在速度控制中,编码器用于检测电机的实际速度,并将其与目标速度进行比较。

控制器根据差异信息计算出控制信号,将其发送至驱动器,驱动器根据控制信号调整供电电压以调整电机的转速。

3.力/力矩控制原理:伺服电机的力/力矩控制是指控制电机施加特定力或力矩的能力。

在力/力矩控制中,需要将引导反馈的传感器与编码器配合使用。

控制器通过对比输入的期望力/力矩信号和传感器反馈的实际力/力矩信息,计算出控制信号,以调整电机的输出力或力矩。

4.增量式控制原理:5.PID控制原理:伺服电机的PID控制是指使用PID控制器对电机进行闭环控制。

PID 控制器通过比较目标值和反馈值的差异,计算出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方面的控制信号,以调整电机的输出。

通过调整PID参数,可以实现快速响应、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总结: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涉及到位置、速度、力/力矩、增量式和PID控制等方面。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原理。

通过合理选择编码器、控制器和驱动器等组件,并设置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

伺服电机是怎么控制的原理

伺服电机是怎么控制的原理

伺服电机是怎么控制的原理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根据控制信号精确控制角度、速度或位置的设备。

它通常由电机、编码器、控制器和电源组成。

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来调节电机转子位置,并通过反馈信号进行闭环控制,使得电机能够精确地达到预定的位置和速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输入信号的解码、目标位置的计算、PID控制算法和电机驱动。

首先,输入信号通常是指通过控制器发送给伺服电机的指令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或脉冲信号。

模拟信号通常是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而数字信号通常是通过通信接口发送的二进制数据。

脉冲信号则是通过脉冲编码器发送的信号,用来表示电机转子位置。

第二步是目标位置的计算。

在这一步骤中,控制器会根据输入信号和其他参数来计算出电机需要达到的目标位置。

这个目标位置通常是由用户设置或由外部程序动态计算得出的。

接下来是PID控制算法的应用。

PID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反馈控制算法,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组成。

比例部分根据误差信号的大小进行调节,积分部分根据误差信号的积分值进行调节,微分部分根据误差信号的微分值进行调节。

PID控制算法能够根据误差信号的变化情况实时调整电机的输出信号,以快速而准确地将电机转子位置调整到目标位置。

最后一步是电机驱动。

电机驱动器负责将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对电机的驱动信号,以使电机产生相应的运动。

电机驱动器通常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和电机的驱动方式进行配置。

例如,对于直流伺服电机,可以使用H桥驱动器来实现正反转和速度控制;对于步进伺服电机,可以使用微步驱动器来实现精确控制。

在伺服电机运行过程中,反馈信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反馈设备包括编码器、霍尔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电机转子位置,并将实际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通过比较实际位置和目标位置的差异,控制器可以自动调整输出信号,使电机能够精确地达到目标位置。

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

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

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根据外部控制信号来实现准确位置控制的电动机。

它通过搭配编码器或传感器,能够反馈运动信息,实现高精度的运动控制。

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工业生产线以及医疗仪器等领域。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通过控制器将目标位置和当前位置进行比较,计算出位置偏差,并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电机旋转,使得位置偏差最小化,从而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

通常情况下,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电机:伺服电机通常采用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有时也会采用步进电机。

电机的类型和规格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2.编码器或传感器:它们负责检测电机的位置或运动状态,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编码器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如光电式、磁电式等),用于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反馈。

3.控制器:控制器是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接收来自外部的指令信号,并输出给电机驱动器。

控制器通常采用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控制算法,并与编码器/传感器配合使用,实现位置反馈和误差校正。

4.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负责将来自控制器的指令信号转化为电流或电压输出,控制电机的旋转。

电机驱动器通常包含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等部分。

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基于闭环反馈控制的思想,主要包括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两个方面。

对于位置控制,控制器将目标位置与当前位置进行比较,并计算出位置误差。

根据误差大小和方向,控制器调整输出信号,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电机的旋转,使得位置误差最小化。

位置反馈信号由编码器或传感器提供,控制器通过比较反馈信号和目标位置来实现闭环控制。

对于速度控制,控制器将目标速度与当前速度进行比较,并计算速度误差。

根据误差大小和方向,控制器调整输出信号,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电机的转速,使得速度误差最小化。

速度反馈信号通常由编码器或传感器提供,控制器通过比较反馈信号和目标速度来实现闭环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加速度、阻尼等因素,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运动控制。

伺服电机 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 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工作原理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从外部输入控制信号来控制运动和位置的电动机,通常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高性能的工业设备和机械上。

它通过内部的反馈系统,能够实现精准的位置控制,因此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CNC机床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一、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1. 伺服电机的组成伺服电机主要由电机、编码器、控制器和驱动器组成。

电机作为动力源,由编码器返回转动信息,控制器根据设定的位置信息与实际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并产生控制信号,驱动器将控制信号转换成电流输出给电机,从而控制电机的转动。

2. 控制原理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是通过控制器根据输入的命令信号和反馈的位置信息,来调整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使之与指令位置保持一致。

当指令位置发生变化时,控制器将根据编码器的反馈信息来调整电机的转速和方向,直至达到设定的位置要求。

3. 反馈系统伺服电机的关键在于其内部的反馈系统,通过编码器等装置实时地获取电机的角度信息,反馈给控制器,从而使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调整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以达到预定的要求。

这种闭环控制系统能够帮助伺服电机实现非常精准的位置控制。

二、伺服电机的特点1. 高精度伺服电机能够实现非常高的位置控制精度,通常在微米级别,因此在需要精密定位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半导体生产设备、医疗器械、光学设备等方面都能见到其身影。

2. 高性能伺服电机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和高速度输出,通常具有较大的功率密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位置的控制,因此在需要高效率和高性能的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

3. 灵活性伺服电机可以通过控制器对其运动规律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设定,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运动轨迹和工作要求,因此在很多需要多功能和自适应性的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4. 自动化伺服电机能够与控制系统紧密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与PLC等控制系统的配合,能够实现复杂的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以上是关于伺服电机工作原理的简要介绍,伺服电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伺服电机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伺服电机在未来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伺服电机与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全

伺服电机与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全

伺服电机与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全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在给定的位置和速度范围内精确控制旋转或线性运动的电机。

它通常由电机本体、编码器和伺服控制器组成。

伺服控制系统则是用来控制伺服电机运动的系统,包括传感器、运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

一、伺服电机的原理伺服电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反馈控制来实现精确位置和速度的控制。

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通常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分别是电机本体、编码器和伺服控制器。

1.电机本体:伺服电机通常采用带有内部电脑的电机,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其位置和速度。

它具有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特点。

2.编码器:编码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机位置和速度的传感器。

它通常安装在电机的轴上,并通过光电、磁电或电容等方式来检测旋转的位置和速度。

3.伺服控制器:伺服控制器是控制伺服电机运动的关键组件,它接收由编码器测量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并根据预定的控制算法计算出驱动电机的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电流或电压来控制电机转动。

二、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伺服控制系统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伺服电机进行闭环控制来实现运动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由传感器、运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1.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测量伺服电机的位置和速度,反馈给运动控制器。

传感器通常是编码器,通过检测电机的位置和速度来提供准确的反馈信号。

2.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传输给执行器驱动,以实现对伺服电机位置和速度的控制。

3.执行器:执行器是伺服电机的驱动器,它接收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转化为适当的驱动电流或电压,以驱动电机转动。

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不断比较期望位置和实际位置之间的差距,并调整控制信号,使得它们尽可能接近。

控制器根据编码器反馈的位置和速度信息,计算出一个修正量,并将其与设定值进行对比。

然后,该修正值将被发送到执行器,以调整电机的转动。

由于伺服电机采用了闭环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机在负载变化、摩擦和惯性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伺服电机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伺服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机类型,具有精准控制和稳定性强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一、电机基本原理1.1 电磁感应原理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

当通过电流流过电机的线圈时,会产生磁场。

在磁场的作用下,电机的转子会受到力矩的作用而旋转。

1.2 磁场与电流的关系伺服电机的磁场是通过永磁体或电磁线圈产生的。

永磁体的磁场是恒定的,而电磁线圈的磁场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来调节。

电流越大,磁场越强,电机的转速也会相应增加。

1.3 电机的控制方式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通常采用反馈控制,即通过传感器获取电机的转速或位置信息,并将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然后调节电流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可以使电机在负载变化或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保持稳定运行。

二、伺服电机的组成部分2.1 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的驱动器是控制电机运行的核心部件。

它接收来自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转化为电机驱动所需的电流信号。

驱动器通常包括功率放大器、电流传感器和保护电路等组件。

2.2 反馈传感器反馈传感器是伺服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时监测电机的转速或位置信息。

常见的反馈传感器包括编码器、霍尔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

通过反馈传感器提供的准确信息,控制器可以及时调整驱动器输出的电流信号,使电机保持稳定运行。

2.3 控制器控制器是伺服电机系统的智能中枢,负责接收用户的指令并控制电机的运行。

控制器通常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组件。

它通过与驱动器和反馈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三、伺服电机的工作模式3.1 速度控制模式伺服电机可以通过控制器调节驱动器输出的电流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控制器根据反馈传感器提供的转速信息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然后调整输出信号,使电机的转速保持在期望值附近。

3.2 位置控制模式伺服电机还可以通过控制器调节驱动器输出的电流信号来控制电机的位置。

控制器根据反馈传感器提供的位置信息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然后调整输出信号,使电机的位置达到期望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伺服概述
伺服(Servo),指系统跟随外部指令进行人们所期 望的运动,运动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 和力矩。
伺服控制系统(servo control system)
——是所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核心,它的基 本设计要求是输出量能迅速而准确地响应 输入指令的变化,如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目 标是使机械手能够按照指定的轨迹进行运 动。象这种输出量以一定准确度随时跟踪 输入量(指定目标)变化的控制系统称为 伺服控制系统,因此,伺服系统也称为随 动系统或自动跟踪系统。它是以机械量如 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等作为被 控量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
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
——TPM基础知识的培训素材
目录
§1 伺服系统 1.1 伺服概述 1.2 伺服系统组成 1.3 伺服系统分类
§2 伺服电机 2.1 伺服电机概述 2.2 伺服电机组成和分类 2.3 交流伺服电机原理 2.4 松下伺服电机的应用和故障分析
§3 伺服控制器 3.1 伺服控制器概述 3.2 伺服控制器原理 3.3 松下伺服控制器介绍 3.4 松下伺服控制器常用设置应用 3.5 松下伺服控制器故障分析和处理
检测环节
检测环节是指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转 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的量纲的装置,一 般包括传感器和转换电路。
需要注意:
在实际的伺服控制系统中,上述每个环 节在硬件特征上并不成立,可能几个环 节在一个硬件中,如测速直流电机既是 执行元件又是检测元件。
1.3 伺服系统分类
伺服系统可分为三类
开环伺服控制系统 半闭环伺服控制系统
全闭环系统结构简图
全闭环伺服系统将位置检测器件直接 安装在工作台上,从而可获得工作台 实际位置的精确信息。 机械传动链的惯量、间隙、摩擦、刚性 等非线性因素都会给伺服系统造成影响, 从而使系统的控制和调试变得异常复杂, 因此,全闭环伺服系统主要用于高精密 和大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位置控制 控制器 (NC装置)
控制器
控制器是伺服控制系统里面的调节元件, 通常是计算机或PID(比例-积分-微分) 控制电路,其主要任务是对比较元件输 出的偏差信号进行变换处理,以控制执 行元件按要求动作。
执行环节
执行环节的作用是按控制信号的要求, 将输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 驱动被控对象工作是 直接完成系统目的的主体。被控对象一 般包括传动系统、执行装置和负载。
开环伺服系统结构简图
数控装置发出脉冲指令,经过脉冲分配和功 率放大后,驱动步进电机和传动件的累积误 差。因此,开环伺服系统的精度低,一般可 达到0.01mm左右,且速度也有一定的限制。
开环伺服控制系统
位置控制 控制器 (NC装置)
步进 驱动器
步进马达
方向指令
没有反馈、只能进行一个方向的控制。 使用步进马达。
输入量 控制操作
输出量
输入量
反馈环
控制操作
测量
输出量
1.2 伺服系统组成
从自动控制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伺服控制 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 节、检测环节、比较环节等五部分。
伺服系统组成原理框
比较环节
比较环节是将输入的指令信号与系统的 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输出与输入 间的偏差信号的环节,通常由专门的电 路或计算机来实现
定义 伺服电动机又叫执行电动机,或叫控制电 动机。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伺服电动机是一个执 行元件,它的作用是把信号(控制电压或 相位)变换成机械位移,也就是把接收到 的电信号变为电机的一定转速或角位移。
闭环伺服控制系统
开环伺服控制系统 (open loop)
控制系统没有检测反馈 装置则称为开环伺服系 统。
常用的执行元件是步进 电机,通常以步进电机 作为执行元件的开环系 统是步进式伺服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如果是 大功率驱动时,用步进 电机作为执行元件。
驱动电路的主要任务是 将指令脉冲转化为驱动 执行元件所需的信号。 开环伺服系统结构简单, 但精度不是很高。
开环伺服控制回路
位置控制 控制器 (NC装置)
步进驱动器
步进马达
注意点
有失步的可能性
原因
急速负荷变动 急速速度变动
半闭环伺服控制系统 (Semi-closed loop)
通常把检测元件安装在 电机轴端而组成的伺服 系统称为半闭环系统。
它与全闭环伺服系统的 区别在于其检测元件位 于系统传动链的中间。
全闭环伺服控制系统 (Full-closed loop)
全闭环伺服系统主要由 执行元件、检测元件、 比较环节、驱动电路和 被控对象五部分组成。
在闭环系统中,检测元 件将被控对象移动部件 的实际位置检测出来并 转换成电信号反馈给比 较环节。
常见的检测元件有旋转 变压器、感应同步器、 光栅、磁栅和编码器等。
半闭环伺服控制回路
伺服 驱动器
编码器
伺服马达
闭环伺服控制回路
位置控制 控制器 (NC装置)
伺服驱动器
编码器
伺服马达
丝性标尺
伺服系统在实际生产设备中的 应用
绕管机:皮带线伺服控制、绕管机1#2#工位伺服电机控制 易碎管机:6#工位影像系统伺服电机控制 挤管线:绕圈机A、B组绕圈,大转盘,导线杆伺服控制 Minicap:1-4#加盖机上料皮带
由于有部分传动链在系统 闭环之外,故其定位精度 比全闭环的稍差。但由于 测量角位移比测量线位移 容易,并可在传动链的任 何转动部位进行角位移的 测量和反馈,故结构比较 简单,调整、维护也比较 方便。
半闭环伺服系统简图
工作台的位置通过电机上的传感器或是 安装在丝杆轴端的编码器间接获得。 由于将惯性质量很大的工作台排除在闭 环之外,这种系统调试较容易、稳定性 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被广泛应用于 各种机电一体化设备。
伺服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在这些应用中,都是采用闭环伺服控制系统,下面以绕管机皮 带线伺服控制系统做例子介绍闭环伺服系统
皮带运行位置反馈信号
PLC SLC500 1746-HSTP1 步进控制模块
脉冲
Panasonic 伺服驱动器
编码器
Panasonic伺 服马达
位置、速度反馈
皮带位置光栅
2.1 伺服电机概述
开环伺服控制回路
位置控制 控制器 (NC装置)
步进 驱动器
步进马达
指令脉冲
脉冲马达
1脉冲 = 1步进角
例 步进角 0.36°的情况 1脉冲 → 0.36°的动作
1000脉冲 → 360°(1圈)
开环伺服控制回路
位置控制 控制器 (NC装置)
步进 驱动器
步进马达
位置 = 脉冲数 速度 = 脉冲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