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合集下载

微生物药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药物学教学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学课程代码:671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生物药物是指由生物体或者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药理活性的产物及其衍生物,生物技术药物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生物制药学阐述的内容包括生物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制备,具体内容涵盖上述二者有关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原理、作用机制、生物物种选育以及寻找新药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等。

因此,生物制药学应用性很强,是一门涉及到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科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应掌握以下基本内容:1. 绪论2. 生物技术制药概论3. 抗体制药4. 基因工程制药5.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6.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7. 酶工程制药8. 发酵工程制药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生物制药学是生物工程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的自考生学位课。

课程教学以讲授为主,授课时间为36-48小时,其先修课程主要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发酵工艺学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1 生物药物的定义、生物制药学及其发展(识记)。

1.2 生物技术制药(识记和理解)。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2.1 基因工程制药基本程序(识记和理解)。

2.2 目的基因的获得(识记和理解)。

2.3 药物基因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异源表达(识记和理解)。

2.4 药物基因在各类细胞中的高效表达(识记和理解)。

2.5 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识记和理解)。

第三章动物细胞工程制药(识记)第四章抗体制药4.1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识记和理解)。

4.2 基因工程抗体(识记和理解)。

4.3 抗体工程(识记)。

4.4 抗体诊断制剂(识记和理解)。

4.7 抗体治疗药物(识记和理解)。

第五章植物细胞工程制药(识记)第六章酶工程制药6.1 酶和细胞固定化(识记和理解)。

6.2 固定化酶反应器(识记和理解)。

第七章发酵工程制药(识记)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珠宝琢型设计及加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珠宝琢型设计及加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课程代码:0893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是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熟知宝石琢型的种类、宝石琢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宝石加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刻面型和弧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各种常见宝石的设计及加工要领等内容。

为今后从事宝石琢型的设计、加工及新款开发工作,以及与宝石琢型相关的珠宝首饰设计、鉴赏、评估、营销等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宝石琢型的设计及加工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

针对这一特点,抓住重点、难点,并结合实践,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宝石琢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常见宝石的设计及加工要领等内容。

通过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和要求:1.熟知宝石琢型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宝石琢型的演化历史及发展状况。

2.掌握宝石琢型的光学设计、形美设计以及定向和定位设计的法则,了解标准圆钻琢型角度和比例的数理推导方法。

3.了解GemCad软件的用途,熟悉GemCad for Windows使用方法。

4.了解宝石的锯切机理、琢磨机理以及抛光机理,掌握宝石加工的方式和技术要领。

5.掌握宝石加工常用的磨料、磨具及辅材的特性及用途。

6.了解刻面型宝石的设计原则,熟悉刻面型宝石的加工设备,掌握刻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流程及方法。

7.了解弧面型宝石的设计原则,熟悉弧面型宝石的加工设备,掌握弧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流程及方法。

8.了解并掌握常见宝石的性质、设计及加工的要领。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是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生完成宝石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与首饰设计、首饰制作等课程的知识点相互衔接。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宝石琢型的概念和分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宝石琢型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了解刻面型宝石琢型的演化历史及发展状况等内容。

02464 水工建筑物

02464 水工建筑物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水工建筑物课程代码:02464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1、性质:本课程是研究水利与水电工程建筑规模、建筑物组成和布置、结构尺寸与构造设计及其地基基础处理的课程。

本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涉及知识面相当广、与一系列基础课有关的课程。

2、地位:《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与以前学过的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同时学习的《水电站》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专业课程都有密切联系。

另外,水工建筑物型式多种多样,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几种典型建筑物的分析,了解其一般规律,掌握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目的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运行管理及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布置原则。

通过课堂听课、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工程实地参观、实验和工地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受到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为今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学生学完本课程以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对混凝土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河岸泄水建筑物及水工隧洞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条件,有较深的理解、对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和工作原理等也有一般的了解。

(2)懂得从安全、经济、运用的原则出发,根据任务和具体条件选择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和基本尺寸。

(3)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选择合理的设计条件,进行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一般水力计算、渗流分析、稳定验算和强度校验,并拟定其主要细部构造和地基处理方法。

(4)了解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及水工建筑物当前实施的设计阶段,设计程序的内容,以及所需的原始资料。

(5)了解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在布置上的要求,以及地形、地质、水文、建材、施工、运用和环境保护等条件对水利枢纽布置的影响。

初步掌握进行水利枢纽布置的方法和步骤。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代号:0707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类专业专科层次的专业技能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考生的AutoCAD软件应用、设计和绘图能力。

一方面使考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另一方面使考生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基本的工程设计。

本课程由十三章构成,其中第一、二章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AutoCAD 2010的基础知识及绘图环境的设置;第三~十一章介绍二维绘图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其中第三、四章学习二维图形对象的的创建和编辑、第五章学习对象特性和图层的应用、第六章学习利用绘图辅助工具精确绘图、第七章创建文字注释与表格、第八章学习尺寸标注、第九章学习块的使用、第十、十一章学习图纸布局与打印输出及共享AutoCAD数据和协同设计。

第十二~十三章介绍三维实体模型的创建、编辑和后期处理方法本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适用性、基础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鉴于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自学过程中,考生不仅要掌握AutoCAD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的基本技法,而且应该学以致用,为以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工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AutoCAD 2010的基础知识;(2)掌握二维基本绘图的方法和技巧;(3)掌握常用的二维绘图编辑命令;(4)掌握AutoCAD 2010的文字注释与表格创建方法;(5)掌握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技巧;(6)掌握块的创建、编辑和插入方法;(7)初步掌握对象特性的概念和图案填充的方法;(8)掌握三维实体的创建、编辑和后期处理的方法。

2.能力目标(1)会进行二维基本绘图;(2)会进行精确绘图;(3)能对二维图形进行适当的编辑修改;(4)会在AutoCAD环境中进行文字和表格的输入;(5)能对AutoCAD图形进行适当的尺寸标注;(6)会创建块、修改块和插入块;(7)会进行图案填充;(8)能创建、编辑普通三维实体;会对三维实体进行后期处理。

07225 电脑艺术设计。自考考试大纲

07225 电脑艺术设计。自考考试大纲

07225 电脑艺术设计。

自考考试大纲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代码: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电脑艺术设计》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随着电脑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艺术设计领域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电脑不仅可以替代大量手工设计,而且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因此,电脑艺术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动画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研究和掌握电脑图形设计制作的知识,为开展漫画设计、动画设计、插画设计、广告设计、交互界面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电脑艺术设计基础、Photoshop基础和CorelDRAW基础。

电脑艺术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图像处理基础知识;Photoshop基础部分主要包括应用Photoshop绘制和编辑选区、绘制图像、编辑修饰图像、调整图像的色彩和色调、使用通道与滤镜等基本操作及技能;CorelDRAW基础部分主要包括标准图形对象的创建、线的绘制与编辑、轮廓填充、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滤镜效果与透视效果等基本操作及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主流的平面设计软件。

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脑图形图像设计及处理,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常用的电脑艺术设计软件工具及其特点与应用领域;2.理解电脑艺术设计的创作流程;3.重点掌握Photoshop及CorelDRAW基本操作方法和图形图像处理技巧。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电脑艺术设计》是动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由于Photoshop软件和CorelDRAW软件在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电脑艺术设计是动画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之一。

《互动媒体设计》、《二维动画(实践)》、《三维动画(实践)》等课程作为此课程的后续课程,可应用Photoshop软件和CorelDRAW软件进行媒体与动画等辅助设计。

12494 城市公共交通概论 自考考试大纲

12494 城市公共交通概论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城市公共交通概论课程代码:1249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城市公共交通概论》是为适应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交通运输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服务特性进行分析,并系统介绍具有典型性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城市公共交通概论》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介绍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的基本知识,客运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的总体发展特征、城市客运交通的构成和特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规划、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等内容。

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将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反映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特点。

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应当能够:1.理解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演变;2. 掌握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及特征;3. 掌握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内容和方法;4. 掌握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运营管理主要内容和方法;5.掌握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内涵和措施;6、掌握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和客运枢纽规划基本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属专业选考课,对先行课程无严格要求,但学生如能先行学习与城市交通有关等课程,将有助于加深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要掌握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演变及其发展模式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地位及作用(次重点)识记:城市交通系统的概念理解:城市客运交通系统面临的问题应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可采取的对策(二)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演变(一般)识记:城市客运交通发展历程理解:城市客运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应用:分析城市客运交通发展趋势(三)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重点)识记:城市客运交通发展影响因素及发展模式理解:城市客运交通的功能定位第二章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构成及特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及城市其他客运交通系统的构成等内容。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自考考试大纲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第二外语(日语)课程代码:0084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自学考试课程,适用于非日语专业自学考试的所有考生。

为英语专业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及专升本的必考课程之一。

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考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考特点而制定。

旨在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的内容、要求、考试原则及有关其他问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不仅是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及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亦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总之,与专业日语课程及一外日语课程教学和考试不同、二外日语教学及考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时数少,大多数考生为自学者,这就决定了二外日语课程只能要求采取更高效的教学方式,重视词汇和语法的共核教学,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此,本课程考试要求考生及社会助学组织采用与此相对应的教材和辅导书。

在教学及自学活动中既要注意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又要注意系统性,更重要的是要围绕课文,围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来教与学,切忌追求过多的语法理论的解释或孤立地死记硬背语法规则。

考生应熟读课文,重点掌握基础词汇、基础语法的用法及具有代表性的语法例句,并通过课后习题和辅导书中的练习题,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钻牛角尖,不追求高难题型是社会助学辅导和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考试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日语语音语调的特点,识记并掌握日语的基本语音知识;了解文字与词汇的标记、来源及构成,掌握相当数量的基本词汇;领会并掌握语法及惯用句型的意义和活用,能较为熟练的运用常用基本词汇、基础语法知识及惯用句型从事初级水平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工作,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结构不太复杂的句子及文章。

数字影视合成0723湖北教育考试院

数字影视合成0723湖北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数字影视合成课程代码:0723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数字影视合成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专科层次的专业技能课程。

数字影视合成是影视艺术创作后期制作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使考生了解并掌握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另一方面使考生能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基本创作实践。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适用性、基础性和可操作性,鉴于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自学过程中,考生不仅要掌握After Effects软件应用的基本技巧,了解并掌握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的基本原理,而且应该学以致用,为影视制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了解影视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的基本概念;2.掌握影视合成与特效创作的基本流程,能够完成素材的导入、设置与完成影片的输出;3.掌握After Effects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对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设置,能够制作运动模糊效果、mask动画,学会设置父子关系及合成嵌套,掌握表达式的基本使用方法;4.掌握调色、抠像、跟踪与稳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5.掌握三维空间合成基本操作;6.掌握块的创建、编辑和插入方法;7.了解常用光效的使用方法;8.基本掌握常用插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前期课程: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摄影基础,试听语言。

后续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影视合成与特效制作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合成与特效制作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After Effects软件,掌握After Effects软件的安装与启动方法,掌握软件的界面与常用功能的实现方法,素材的导入、设置与完成镜头的输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After Effects CS4的工作界面、影片输出的流程、模块与编码设置(重点)识记:工作界面的组成、素材导入、影片输出的基本流程理解:影片输出的三个模块应用:素材导入、影片输出的设置与操作(二)影视合成与特效的基本概念、After Effects CS4的安装与启动(次重点)识记:场的概念、电视制式、视频编码、图像格式、视频格式理解:帧与帧速率、画面宽高比、像素宽高比、合成、关键帧应用:After Effects CS4的安装与启动(三)指定贴图(一般)识记:素材丢失的表现理解:素材替换的方式应用:素材替换操作第2章After Effects软件的基本操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After Effects的基本操作,能够对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设置,能够制作运动模糊效果、mask动画,学会设置父子关系及合成嵌套,掌握表达式的基本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现代试井分析课程代码:06345(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现代试井分析》是从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基础课向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是油气渗流理论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它以基础地质知识和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测试资料的分析解释,计算油(气)层及测试井的特性参数(渗透率、储量、压力等),结合其他资料来判断油(气)藏类型、测试井型和井底完善程度、测试井附近的边界情况、井间连通情况等,试井解释成果主要用于油藏评价与描述和油藏的生产管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试井资料解释的原理与方法,使学生获得利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对试井资料进行解释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得到初步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今后从事试井解释、制定油气田开发方案和进行油气藏动态预测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试井解释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不同类型的井和油藏的试井解释模型、所具有的流动阶段及各流动阶段的特征,并熟悉试井解释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现代试井分析》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这门课在学完《石油地质》、《油气层渗流力学》、《油藏物理》等先修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应用课程。

其解释结果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动态预测服务,其后续课程为《油藏工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现代试井分析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解释测试资料,能够识别各种不同流动阶段的曲线特征;要求学生掌握试井解释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和常规试井解释方法,熟悉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压力导数曲线及其应用和测试数据的预处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要的基本概念(重点)识记:试井、试井解释、产能试井、不稳定试井、无量纲量、井筒储集效应和井筒储集系数、表皮效应和表皮系数、有效井筒半径、流动效率、调查半径、流动阶段理解:试井的目的、试井的组成部分、试井的分类、试井解释模型、各种油藏类型和井条件下的流动阶段(包括井筒储集阶段、线性流动阶段、双线性流动阶段、半球形流动阶段、球形流动阶段、径向流动阶段和不同外边界反映阶段)、各种流动阶段的特征和常规分析方法、各种流动阶段的导数曲线及其特征、常规试井分析方法的特点、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的过程、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的特点。

应用:各种流动阶段的常规分析方法、各种流动阶段导数曲线的特征。

(二)试井解释的理论基础(次重点)理解:试井解释模型及其解、压降叠加原理、镜像反映理论。

应用:压降公式、压力恢复公式(三)测试数据的预处理和变流量试井分析方法(一般)第二章均质油藏的试井解释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试井解释的图版和图版拟合方法以及现代试井解释的过程和步骤,使学生能通过手工拟合和试井解释软件对实测试井资料进行分析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均质油藏中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井的压降和压力恢复试井分析(重点)理解:格林加登图版的构成及优点、布德图版(压力导数图版)的构成及优点、格林加登-布德复合图版的特点、应用压降解释图版对压力恢复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

应用:格林加登图版及格林加登-布德复合图版用于对压降和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解释的步骤。

(二)几种常见的试井解释图版(次重点)识记:雷米图版、厄洛赫图版和麦金利图版及Onur和Reynolds新典型曲线的构成及特点。

应用:各种试井解释图版应用于试井资料的解释。

第三章双重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相关概念,掌握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渗流模型及流动阶段;了解无双渗介质油藏的概念、假设条件和组成部分,理解双渗介质油藏的压力特征及其图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重点)识记:双重孔隙介质油藏、裂缝系统弹性储能比、孔隙介质内部流动因子、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地质模型和物理模型、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各无量纲量的定义。

理解: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流动阶段(二)拟稳定流动模型和不稳定流动模型(重点)识记:拟稳定流动模型和不稳定流动模型图版的构成理解:拟稳定流动模型和不稳定流动模型的半对数曲线分析、拟稳定流动模型和不稳定流动模型的压力导数曲线分析、影响拟稳定流动模型过渡段的因素分析。

(三)双重渗透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及压力特征(次重点)识记:双渗介质油藏、储能比、窜流系数、地层系数比、双渗介质油藏各无量纲量的定义。

理解:双渗介质油藏的流动阶段、半对数压力曲线特征、双对数压力曲线特征。

(四)双渗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图版及其应用(一般)第四章注水井试井分析方法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位流度比条件下的注水井压力降落资料的解释方法,了解流度比不等于1活塞式水驱油条件下的注水井压力降落试井分析方法和注水井压力降落试井的典型曲线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单位流度比条件下的注水井压力降落测试(次重点)识记:注水井试井、流度、流度比、平均地层压力。

理解:单位流度比条件下的注水井压力降落资料的解释方法。

(二)流度比不等于1活塞式水驱油条件下的注水井压力降落试井分析方法和注水井压力降落试井的典型曲线分析方法(一般)第五章均质油藏中压裂井试井解释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无限导流裂缝和有限导流裂缝的概念,掌握无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和有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的假设条件和流动阶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模型的假设条件和流动阶段的识别(重点)识记:无限导流能力、有限导流能力、无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和有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的假设条件、裂缝半长、裂缝导压系数、裂缝线性流、地层线性流、双线性流、椭圆形流动、拟径向流。

理解:无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及其假设条件、有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及其假设条件、无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和有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各具有的流动阶段及其特征。

(二)压力图版拟合分析(一般)识记:图版的构成及压力图版拟合分析的步骤第六章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水平井的物理模型,掌握水平井的流动阶段及其压力变化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水平井的流动阶段及其压力变化特征(重点)理解:水平井的流动阶段和压力变化特征。

(二)水平井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及其解、水平井的常规试井分析方法和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一般)第七章钻杆测试解释方法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钻杆测试的含义、钻杆测试原理、钻杆测试压力历史及钻杆测试资料的定性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钻杆测试(一般)理解:钻杆测试原理、钻杆测试压力历史及钻杆测试资料的定性解释。

(一般)第八章其他的试井解释方法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井间干扰试井的相关概念和井间干扰试井的假设条件和基本模型,气井试井和油、水井试井解释的异同,了解变井储试井压力动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激动井、反映井、井间干扰试验、井间干扰试验假设条件和基本模型。

(一般)理解:井间干扰试验的目的、拟压力、气井试井和油、水井试井解释的异同、了解变井储试井压力动态。

(一般)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1、指定教材《现代试井解释原理与方法》,第一版,张艳玉、姚军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参考教材《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第五版,刘能强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实用现代试井分析方法》,林加恩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5 %、"理解"为 55 %、"应用"为 20 %。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