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资料.docx

绪论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不间断地、相互协调地提供植物生长全过程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
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
三、理解土壤的特征。
1、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2、土壤是特殊的自然体。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共同作用的产物。
3、土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就是可以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
4、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5、空间位置:土壤在地壳上位于岩石圈的最表层,是独立的自然体,自成一圈即土壤圈。
6、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四、理解土壤和土地的区别?1、土地包括土壤,土壤是土地的主体部分2、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间,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土地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壤的“社会经济”属性较弱。
第一章一、矿物的概念、分类及鉴别特征。
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二、岩石的概念、分类及鉴别。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岩浆岩(火成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由原来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三、三大类岩石形成、结构、构造的区别。
第二章风化作用的定义及类型。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93af4314-6ead-11ec-ae95-7cb59b590d7d《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复习问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容重3.土壤退化4.土壤养分5.bs6.同晶替代7.富铝化作用8.土壤圈9.粘化作用10.土壤肥力11.cec12.土壤质量13.土壤结构性14.可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16.有机质腐质化17.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19.土壤污染20.有机质矿质化(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子包括、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有、、等。
6.分析了五种自然成土因素。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为,nh4和ca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1.制备1毫米和0.25毫米土壤样品时,为什么所有称重的土壤必须通过1毫米和0.25毫米的筛子?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3++2+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4.紫色土,容重1.2g/cm,田间持水量30%。
如果初始含水量为10%,且某一天的降雨量为30mm,那么如果土壤全部进入土壤,土壤层的含水量能达到田间持水量的深度(无论地表径流和蒸发情况如何)?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普遍较低?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12.中国北方和南方土壤酸碱度的差异是什么?为什么?13.如何提高农业生产中磷肥的利用率?(4)问答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在播种、施肥和灌溉时考虑土壤质地?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土壤生产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动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土壤肥力: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影响包括土壤本身的肥力和发挥肥力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5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的肥力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二、思考题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一: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作用3雨水涵养的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缓冲环境变的作用二: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性、活性;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有过滤、缓冲、定和解毒的作用;具有贮藏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2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组成如何?自然界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结构特性3.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
肥力—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4.土壤重要性(作用):1.生产功能;2.生态功能;3.环境功能;4工程功能;5.社会功能(P4—P8)5、土壤肥力的分类?按照肥力因素的有效性分为:(1)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上能够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有人叫经济肥力。
(1)自然肥力:在自然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肥力。
是成土过程的产物。
---自然土壤(2)人为肥力:人类各种生产、管理活动作用所形成的肥力。
---农业土壤。
6.世界土壤科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一)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二)地质土壤学派(三)土壤发生学派7.土壤科学发展史简史(一)。
2022年北林土壤学复习笔记

一、绪论1土壤及土壤学旳概念1.1土壤:可以产生植物收获物旳地球陆地疏松表层1.2土壤学:一门研究土壤性状、发育、分布、分类、改良和运用旳科学1.3森林土壤:森林植被下发育旳土壤(1)养分丰富,有大量凋落物(2)根系发达:穿插作用、改善构造、保持水土(3)生物繁多2土壤旳物质构成和一般性质2.1基本构成:固体:矿物质(多)+有机物(少)+生物(少)液体:水(溶液)空气:大气2.2土壤旳一般性质(1)五大构成原因:气候、地形、岩石、生物(最重要)、时间(2)多颗粒系统:土粒(3)具有巨大旳表面积,化学反应剧烈(4)不停进行物质与能量旳互换(5)土壤具有明显旳层次2.3土壤肥力(1)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旳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旳能力(2)土壤肥力相对性:生态上不一样旳植物,他们所规定旳土壤生态条件是不一样旳。
某种肥沃或不肥沃旳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规定上相似旳)植物而言旳,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旳。
(3)土壤肥力相对性对指导园林生产旳意义:根据其树木旳生物学特性,将其种植在满足他们生态特性需求旳土壤上二、矿物与岩石旳分化1矿物旳概念及分类1.1矿物:地壳中旳化学元素在多种地质作用下形成旳自然产物(1)分类:原生矿物(岩浆冷却)+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通过复杂变化)(2)矿物鉴别:光学法化学法物理法:形状、颜色、条痕、硬度、解离、光泽2岩石: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旳集合体(元素矿物岩石)岩石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1岩浆岩2.2沉积岩在地球表面或靠近地表旳条件下,由风化旳疏松物质通过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旳岩石。
(1)砾岩:由直径不小于2mm旳颗粒占50%以上。
具砾状构造。
(2)砂岩:由2~0.05mm旳砂粒胶结构成,具砂质构造。
(3)页岩:由颗粒直径<0.005mm旳微细颗粒构成.成分重要是粘土矿物.(4)石灰岩:重要由碳酸钙构成,加盐酸冒泡快(5)白云岩:重要有碳酸镁构成,加盐酸冒泡慢2.3变质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各类岩石通过变质作用形成旳岩石。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土壤学(0703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土壤学(0703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一.研究方向01土壤生态02土壤资源与环境03土壤修复与健康二.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3植物营养学④843土壤学三.复试笔试科目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四.参考书目1.初试参考书目723植物营养学【1】《植物营养学》(上册)陆景陵主编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植物营养学》(下册)胡霭堂主编周立祥副主编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843土壤学【1】《土壤学》孙向阳主编2005年中国林业出版社【2】有关中国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相关书籍2.复试参考书目《土壤学》,孙向阳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植物营养学》上下册,中国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五、北林土壤学复习备考建议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
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北林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北林 土壤学 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2.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是土壤中多种肥力要素(水、肥、气、热等)的性质综合反映。
3壤肥力的生态性相对性(1)土壤肥沃或者不肥沃是针对植物而言的,应从植物的生态要求出发来认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2)如果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所能提供的生态性质不一致,即使土壤具有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植物也不能利用或利用很少。
(3)通俗意义上讲的土壤肥力高低,如果不指明植物,一般只能说明其有机质和养分的高低及适宜的物理性质。
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1)形状:片状、肾状、鲕状、菱形、立方状、板状、致密状、短柱状等。
2)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
分为三种: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
假色—由矿物表面氧化膜、光线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3)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将矿物在白瓷板上刻划后留下粉末的颜色。
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但矿物硬度一定要小于白瓷板。
4)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出的光亮。
可分为:金属光泽:具有金属的光亮,如黄铜矿、黄铁矿等非金属光泽5)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6)解理: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成为解理面。
北林土壤学知识点总结

北林土壤学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概念和形成1.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风化、有机质分解、微生物代谢而形成的一种固态自然体系,是生物的生长场所和物质的交换介质,是陆地水文循环、生物圈、大气圈和地球圈之间的重要联系。
2. 土壤的形成土壤形成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岩石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有机物的分解以及微生物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破碎、有机物聚集、水分和氧气的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了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1. 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中的无机成分,对土壤的结构和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矿物质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蛭石等。
2. 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分泌物等,对土壤的结构、水分保持、养分供应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的必要条件,对土壤的可塑性、渗透性、毛管作用、养分的运输和农业生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气体土壤中的气体主要是空气,对植物根系的呼吸、微生物的代谢、土壤呼吸等生态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5.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有机质降解、养分转化、病原微生物的抑制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结构土壤颗粒主要由砂粒、粉粒和黏粒组成,不同颗粒的比例决定了土壤的结构,影响了土壤的透气性、渗透性和保水性。
2. 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是土壤的重要性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水分的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土壤的孔隙结构土壤中的孔隙结构对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4. 土壤的密实度土壤的密实度是土壤颗粒间的填充程度,对土壤的透气性、渗透性、根系的生长和灌溉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不间断地、相互协调地提供植物生长全过程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
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的。
三、理解土壤的特征。
1、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2、土壤是特殊的自然体。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共同作用的产物。
3、土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就是可以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
4、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5、空间位置:土壤在地壳上位于岩石圈的最表层,是独立的自然体,自成一圈即土壤圈。
6、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四、理解土壤和土地的区别?1、土地包括土壤,土壤是土地的主体部分2、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间,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土地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壤的“社会经济”属性较弱。
第一章一、矿物的概念、分类及鉴别特征。
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二、岩石的概念、分类及鉴别。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岩浆岩(火成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由原来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三、三大类岩石形成、结构、构造的区别。
第二章风化作用的定义及类型。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母质-----物质基础,养分来源等生物-----有机质来源,富积养分等气候-----风化过程、生物活动、降水等等地形-----母质运动与分布、生物及水热再分配等时间-----成土过程的进程与深刻等母质的类型。
从土壤肥力角度出发,土壤成土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是什么?自然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耕作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哪些?土壤的颜色:-用目力或门赛尔土壤比色卡判定第三章土壤生物的概念。
土壤中活的有机体。
主要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根系的类型及功能?什么是根际效应?固定、吸收根际(rhizosphere):指环绕植物根表面直径为40mm?的区域。
这一区域中生活有许多微生物。
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称之为根际效应。
土壤微生物包括哪些类?各自适应的土壤酸碱性特点?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列举常见的土壤细菌。
碳水化合物分解细菌、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真菌的类型。
适宜酸性土。
腐生真菌:分解有机残体;寄生真菌:引发植物的病害;共生真菌: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也叫菌根。
什么是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解释氮循环。
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称氨化作用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用。
微生物将硝态氮还原为还原态分子态氮的过程称反硝化过程。
第四章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
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定义和简单的过程了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有机质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什么叫做绿肥?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翻入土壤作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通过耕作措施(cultivation measures)调节有机质分解和积累(accumulation)过程;增施有机肥料(organic fertilizer),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绿肥(green manure)和牧草(pasture)(林地)。
第五章一、必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已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含氮)元素有16种,加上碳、氢、氧共19种1.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macroelement) 10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硅约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2.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 trace element) 9种铁、铜、硼、锌、锰、钼、氯、钠、镍约占植物体干重的10-5%~10-3%大量元素Macroelement (Major element)是指植物需要量较大,在植物体内含量较高(>0.01%)的元素微量元素Microelement (Trace element)是指植物需要量较少, 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0.01%)的元素二、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根外营养(根外追肥)主要是分子态、离子态特点:吸收快、利用率高、效果明显,但持续的时间短。
三、依据有效性的不同,土壤中元素,如钾的存在形态有哪些?四、简述营养诊断的过程。
营养诊断就是应用可靠的技术,来正确评价植物体内的营养状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完整的营养诊断包括‘诊断’、‘解释’与‘处方’三个步骤。
‘诊断’就是各项指标的测定;‘解释’就是针对所得数据,结合树木的生态环境与栽培管理过程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处方’就是依据解释结果结合以往施肥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矫正措施。
第六章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孔隙度、土壤水1、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2、土粒密度(比重):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物质质量,又称为土壤比重(g/cm3) 。
3、土壤密度(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田间自然状态下)烘干土的质量(g/cm3)。
4、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5、土壤水: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
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和孔隙度之间有何关系?=1-(容重/比重)土壤矿质颗粒粒级包括哪些?各国粒级划分在名称上可归纳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四大粒级组土壤孔隙有哪些类型?孔隙度:是土壤中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即水、气两相所占土体容积百分率之和。
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论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即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毛管孔隙又称小孔隙。
具有明显毛管作用的孔隙。
第七章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吸湿水(无效水)膜状水(内层无效、外层有效)毛管水(有效水)重力水(多余水)地下水(牵强归类)4个土壤水分常数的名称及意义。
1、吸湿系数(最大吸湿水量)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量的百分率。
2、凋萎系数(1.34)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3、田间持水量(2.5)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水的全部,土壤持水的最大可能性,与自然含水量不同。
4、全容水量土壤完全为水所饱和时的含水量,此时土壤水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风干土(air-dry soil)的含水量叫什么?)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田间持水量(%)一萎蔫系数(%)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差异一、土壤空气的来源:主要为大气,其次为土壤动物、微生物及植物根系的活动。
二、土壤空气的组成:1 、CO2含量高于大气2、O2含量低于大气3、 N2含量等于大气4、水汽含量等于大气5、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
土壤热量的来源。
太阳辐射、生物热、地球内热什么是土壤热容量和土壤导热率?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其单位是J.cm-2.s-1.℃-1。
当土壤干燥缺水时,土粒间的土壤孔隙被空气占领,导热率就小。
当土壤湿润时,土粒间的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增大。
第八章什么是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00%⨯=田间持水量土壤自然含水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与土壤自由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互相取代的过程。
在pH值为7时,每100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的分类?其中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什么?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H+,Al3+什么是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饱和度概念: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土壤酸度的类型?1、活性酸(水浸提酸):由土壤溶液中H+引起的,一般用pH值来表示溶液中H+的浓度(土壤酸碱度)。
表示为pHH2O2、潜性酸(盐浸提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等离子引起的酸性。
表示为pHKCl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酸碱性调节的方法?土壤缓冲性?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入到土壤里,其pH值的变化却不大,这种对酸碱变化的抵抗能力,叫做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