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的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69. 土壤自净类型:物理自净作用、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作用、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70.土壤污染类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农业污染、生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71. 我们国家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答: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包括以上的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72. 我国的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并谈谈南北方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73. 为什么制备1mm和0.25mm的所有土样都要通过1mm和0.25mm的筛子?
59. 土壤中磷酸根离子以H2PO4 ̄1和H2PO4 ̄2为主。
60. 如何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答:①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土壤固磷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对酸性土壤,适当施用石灰调节pH至中性附近,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②土壤有机质 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其固磷作用往往较弱。③土壤淹水 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有明显提高,这是由于1、酸性土壤pH上升使铁、铝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低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了磷的有效度3、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
20.农业上宝贵的土壤是团里结构土壤(选择题)。
21.团粒结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P82
22.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是什么?P86 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2、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3、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4、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5、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A.为植物提供了定居场所(即植物生长的立足之地)B.给植物提供了必须生活条件(光、水、肥、气、热)C.能持续不断地协调,供应水肥气热。

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

三个环节:初级生产(植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基础(土壤管理),从土壤——植物——动物生产循环。

3、土壤是能量和营养物质循环转换的场所。

二、为什么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了调节作用。

3.是陆地与大气界面上气体与能量的调节器。

4.对有机、无机化合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是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

5.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的功能。

三、什么是土壤和土地?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地:地壳表层,包括所有附属物在内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切环境条件在内:地貌、植被、水文、建筑等)。

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四、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种类和肥力因素有哪些?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同时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种类:按形成原因分: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按经济效益分:经济肥力、潜在肥力。

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五、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第一章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有哪些?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矿物类型有哪些?主要元素组成: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门锰、锌、铜等。

主要原生矿物类型: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等。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土壤的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

7.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8.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10.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3.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4.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温度,用PH表示。

16.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17.永久电荷:也叫恒电荷或结构电荷,来自土壤胶体内同晶替代不随环境PH变化而改变的电荷,同晶替换作用使2:1型层状粘土矿物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陆地。

2.2:1型矿物:蛭石,蒙脱石3.1:1型矿物:高岭石4.土壤碱度指标:总碱度,PH值,碱化度课本p175总碱度: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银。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

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6。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8。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

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

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13。

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通常为负值。

14。

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1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

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21。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

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称为土壤圈。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和其它条件的能力。

有效肥力:土壤本身所具有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且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

土壤生产力:土壤在其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自然肥力: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人为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二.思考题。

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答: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任务是首先发展植物生产。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日光、热量、空气、水分、养分和土壤密切相关。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特殊作用。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植物生产是初级生产(一级生产),动物生产是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必须以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作为其食料。

植物生产(初级生产)、动物生产(次级生产)和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链环中处于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地位。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二)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三)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四)土壤资源时间分布上的连续性。

2、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答: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支撑作用、环境作用3、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答: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腐殖质)土壤水(土壤溶液)、土壤空气(CO2、O2、N2等)4、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对土壤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土壤发生学说的内涵是什么? 答:作用:1、开辟了用化学理论、方法来研究土壤并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新领域,并进一步发展了土壤分析化学、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等分支学科,大大促进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并对植物生理学以及整个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0)绪论1、土壤肥力的生态性相对性(1)土壤肥沃或者不肥沃是针对植物而言的,应从植物的生态要求出发来认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2)如果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所能提供的生态性质不一致,即使土壤具有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植物也不能利用或利用很少。

(3)通俗意义上讲的土壤肥力高低,如果不指明植物,一般只能说明其有机质和养分的高低及适宜的物理性质。

2、土壤肥力的量化指标(1)以地上部分生物量来评价(2)以土壤的某些性质和养分数值来评价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全氮等。

3、肥力的影响因素水气热:受土壤中不同粗细颗粒的控制。

土壤颗粒的粗细取决于母岩中稳定性矿物和易分解矿物的比例。

养分:(1)受母岩释放的养分多少控制。

土壤养分取决于母岩中含有的盐基离子即金属离子的数量。

(2)受土壤细粒部分吸持养分能力的影响。

一、土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是胶体的主要成分)(一)构造特征:(1)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2)铝氧八面体3、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2:1:1型单位晶层: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4、同晶替代: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2、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篇:《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16.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

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

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三.土壤组成如何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四.岩石根据生成方式不同分为哪几类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五.岩浆岩的分类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学成分)答: 1).酸性岩(2).中性盐(3)基性岩(4).超基性岩由构造不同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构造。

石矿物对土壤有何影响答:(1).影响土壤的质地;(2).影响土壤的酸碱性:(3).影响土壤中的化学组成。

七.分别举出常见的原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五六类. 答:原生矿物: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

八.举出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及变质岩.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二.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作用方式分别是什么答:物理风化:1.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2.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3.风的作用4流水的作用.化学风化: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4. 氧化作用5. 溶解作用.生物风化:1.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2.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三.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最终结果如何答:物理风化: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化学风化:1.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

2.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

3.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生物风化: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素和有机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习题绪言1.概念: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他们更关心植物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土壤肥力供给、培肥及持续性。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的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我国四元素论)2.简述土壤的自然经济特性。

1.土壤资源数量有限性2.土壤资源质量可变性3.空间分布固定性3. 简述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肥力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生产力。

肥力因素基本相同的土壤,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彼此差异可能相差很大。

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土壤的生产力。

4. 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固体土粒部分:1.矿物质 2.有机质粒间空隙部分:3.水 4.空气 5.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质,其中岩浆岩是主要矿物质。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质在水、二氧化碳、氧气的作用下分解转化而成。

土壤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活称土壤的颗粒分析。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同晶替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质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替的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2.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的类型?石英、白云母、长石(正长石、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以及其他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

3.土壤质地分类国际制和卡钦斯基制有何不同?国际制三级分类制,砂砾,粉粒,黏粒。

卡钦斯基制为二级分类制,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

5.试述砂土,粘土的性质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质地好坏,过砂,过粘如何改良?1.不同1)砂质土总空间孔隙度小,间粒孔隙度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但失水强烈。

黏质土总孔隙度大,粒间空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狭小,雨水灌溉水难以下渗而排水困难。

2)砂质土养分少,缺少黏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弱,黏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

3)砂质土含水量少,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昼夜温差大;黏质土蓄水多,热容量大,昼夜温度变幅较小。

4)砂质土易耕作,阻力小质量好;黏质土不易耕作,阻力大。

2.改良1)沙土种植生长期短,耐旱需肥少,作物耐贫瘠;黏土种植生长期长,需肥多。

2)合理耕作。

砂土平畦宽垄,播种深薄肥勤施;黏土深沟,高畦,窄垄。

3)客土4)引洪漫淤5)深耕深翻改良层次不好的土壤6)增施有机肥6.高岭组,蒙蛭组,水化云母组粘土矿物主要性质有何不同?高岭组1:1型非膨胀型矿物,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弱;蒙蛭组2:1型膨胀性矿物,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水化云母组2:1型非膨胀型矿物,电荷数量大,介于高岭组与蒙蛭组之间,胶体特性介于高岭组与蒙蛭组之间。

7.简述我国土壤中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青藏高原和西北为水化云母组,东北为水化云母—蒙脱石组,华北为水化云母—蛭石组,长江以南为高岭组。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3.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有机肥5.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

(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1)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2)增加砂土的粘结性,降低粘土的粘结性。

3)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4)改善土壤的热量状况(3)调节土壤的化学性质:1)增强土壤的保肥能力2)增强土壤的酸碱缓冲能力3)提高土壤中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降低铝的毒害作用4)促进岩石矿物的风化,养分的释放(4)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植物激素的作用6.土壤腐殖物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对其进行分组,各组分的主要性质如何?形成:第一阶段是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的简单的有机碳化合物;第二阶段是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及反复的循环,增值为生物细胞;第三阶段是通过微生物合成的多酚和醌或来自植物的类木质素,聚合形成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即腐殖物质。

根据腐殖物质在酸、碱溶液中溶解度可划分为:胡敏素、富啡酸、胡敏酸。

胡敏素:水、酸、碱搜不溶,颜色最深为黑色,分子质量最高。

富啡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为黄色至棕红色,分子质量最低。

胡敏酸:碱可溶,水和酸都不溶,颜色和分子质量中等,颜色为棕黑色至黑色。

7.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是什么?1)温度。

提高温度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加速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周转,温度每升高10℃,土壤有机质的最大分解速率提高2~3倍。

2)土壤中水分和通气状况。

3)土壤有机质的特性。

植物残体的特性;土壤的碳氮比;木质素多,腐殖物质为主,有机质分解慢。

4)土壤质地细的有机质多。

黏质土和粉质土壤通常比砂质土壤含有更多的有机物质。

5)土壤的pH值。

大多细菌活动的最试pH值在中性附近pH6.5~7.5.第三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1.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容积)的质量。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中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比。

土壤孔隙度=孔隙体积/土壤体积=1-容重/密度土壤结构体:它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2.土壤孔隙分为几级,各级孔隙有何特性?1.非活性孔隙度: 土壤中最细小的孔隙,孔隙小,土粒表面所吸附的水膜已将其充满,无效水。

2.毛管孔隙度:水分能借助毛管引力保存在孔隙中,并靠毛管引力向各个方向移动,且移动速度快,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

3.通气孔隙度:这类孔隙中的水分主要受重力支配而排出,因而使这部分孔隙成为空气的通道。

3.详述土壤不良结构体的种类,形态?①块状结构:立方体型,横轴和纵轴大体相等,边面不明显,内部紧实②核状结构体:立方体型,横轴和纵轴大体相等,边面棱角明显,比块状结构体小,其结构体表面往往有胶膜出现,铁锰氧化物,粘粒③柱状,棱状结构体:纵轴远大于横轴,土体中呈柱状,棱角明显为棱柱状结构④片状结构: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

4.团粒结构的形态及其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土壤颗粒结成粒状和小团快状,大体成球形,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

作用: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空隙兼备。

2.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

3.团粒结构保肥与供肥协调。

4.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

5.什么是土壤的粘着性,粘着点和脱粘点的含义是什么?土壤粘着性是指土粒一水一外物相互吸引的性能。

黏着点是使土壤出现黏着性的含水量,脱黏点:土壤因含水量增加而不再黏沾在外物上,失去黏着性时的土壤含水量。

6.什么是土壤的可塑性,其上塑限,下塑限,塑性值和塑性范围的含义是什么?土壤的可塑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造型,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

土壤塑性是片状黏粒及其水膜造成的。

上塑限是指土壤因含水量增多的失去塑性,并开始成流体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

下塑限是指土壤表现可塑性的最低含水量。

塑性范围是指上、下塑限之间的含水量。

7.什么是土壤的耕性,其含义是什么?耕性是指土壤耕作是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包括力学性质、孔隙度、容重、松紧状况等。

含义: ①耕作阻力大小小使于作业和节约能源②耕作质量好坏好耕作土壤平整、松碎③适耕期长短长适于耕作含水量范围大,适于耕作期长第四章土壤水分1. 毛管水:靠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和运动的土壤液态水凋萎含水量:植物由于干旱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的含水量土水势: 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下自由能的降低基质势:土壤水收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舒服,自由能的降低渗透势:指优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的土水势变化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2.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1.吸湿水,无效水。

2.膜状水,部分为有效水3.毛管水,有效水。

4.重力水,土壤受水淹时长时间属于有效水,而对于旱土来说重力水则为无效水。

3.简述土壤水分的能量观点?土水势是单位数量自由水状态的水进入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下自由能降低,通常为负值,能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

包括分水势有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4.土壤中哪部分水是有效的,速效水和迟效水如何划分的?土壤中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与凋萎含水量之间是有效的,包括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

速效水:毛管断裂含水量到田间持水量,迟效水:凋萎含水量到毛管断裂含水量。

5.土壤反浆现象产生的原因?1.冻后聚墒现象是由于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的土层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聚集、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的现象。

2.春天化冻时,气温开始回升,冻土层从上、下部向中间融化,在土体没有化透之前,上层中冻结的冰屑融化后不能下渗。

6.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及特点?①表土强度保持稳定阶段,也称大气蒸发控制阶段。

水分损失近似自由水面。

特点:蒸发量大,时间段,受气象因素影响。

②表土蒸发强度岁含水率变化阶段: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特点:蒸发量逐渐减少,时间较长,决定于大气蒸发力和毛管导水能力③扩散控制阶段特点:地表形成干土层,水分蒸发在地下,扩散进入大气,因此水分损失小。

7.简述土壤液态水的运动形式及其动力。

土壤液态水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饱和流,即土壤空隙全部充满水时的水流,推动力主要是重力梯度和压力梯度;二、不饱和流,即土壤只有部分空隙中有水时的水流,推动力主要是基质势梯度。

8.简述土壤水分的平衡。

水分收入有降水、灌溉、上行毛管等,水分支出有蒸发、蒸腾、渗漏等,收入与支出相互影响维持土壤水分平衡。

第五章土壤空气和热量1.Eh:由于土壤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而产生的电位称Eh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C所需热量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C,每秒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2.土壤空气在组成上与大气有什么不同?①CO2是大气5-20倍,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根系呼吸作用。

1亩小麦24小时呼出CO2 4kg②O2浓度低于大气,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根系呼吸作用。

③土壤空气水汽饱和度高,除表层,一般大于99%,空气中只有雨天可达这么高④含有还原性气体,尤其在嫌气条件下产生CH4,H2,H2S3.土壤的通气机制是怎样的?1.土壤空气的对流是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气压梯度推动的气流整体流动。

土壤与大气之间的对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土壤空气的扩散。

在土壤空气的组成中,CO2的浓度高于大气,而O2的浓度低于大气,这样就产生了分压差,驱使CO2气体分子不断从土壤中向大气中扩散,同时使O2分子不断从大气向土壤中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