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寿山石的三大种类
寿山石的种类、一(水坑-坑头-石、山坑石)

寿山石的种类、一(水坑-坑头-石、山坑石)二.水坑(坑头)石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二公里,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凡坑头所产石,统称为「水坑石」或「坑头石」。
水坑石亦由矿洞内开采而得,并非产自于水中,因矿洞内石质受到山涧水不断渗透与浸渍,显得莹澈凝腻,鉴赏家特别将它另列一类以示珍贵;但因矿层稀薄,一般块度仅在方寸之间,极少有大件的作品出现,若能成方型者,更为难得。
清代有诗云:惟有水洞在涧底,四时暗溜鸣嘈嘈;其间结窝不可觅,觅得一线群欢号。
可见水坑石采凿的困难及珍贵的程度。
水坑石凝腻富光泽,但产量稀少、块度通常不大,常夹杂有金砂点或小砂团,若将杂质剔除干净,多数难以成材,因此若能达基本洁净之要求,即使略有瑕疵,也已经是相当难得的珍品。
水坑石以透明度高、肌理莹洁者为上品,其中以红及黄色为最罕,明色胜暗色。
旧坑所产石相当纯洁通灵,但矿洞已塌陷开采困难,民间流传之水坑石珍品多为百年前之旧物,甚为稀罕,有「百年稀珍水坑石」的美誉,上品和田黄一样保值;近来新开的矿坑虽深入旧坑下方,但所采莹洁佳品甚少,多数呈灰白或灰黑色。
由于坑头占位于高山峰之下,同属一矿脉,故凡水坑所产的各种色象纹理石种,高山几乎都有,鉴别颇费功夫,差别仅在质地的结与松、莹澈与浑浊、纹理的隐与现而已;水坑石的质地结而微坚,下刀处线条清晰,高山石则显得松软,惟近年来所产坑头冻石,深入高山矿脉,质地略为松软,已含山坑石的特性,在鉴别上就更加困难。
色白清明的水坑石应尽少油养,尤其上品凝灵晶莹,过度油养反而会变暗或牙黄。
市门所见莹澈灵白的晶冻,除了灰黑或略浑白的坑头石外,莹澈纯洁的水坑真品不多,大部份为山坑所产。
据长居福州的石商表示,曾访问过当年开采水坑的老石农说,其实水坑所产冻石,从来只有白、灰黑或灰赭色,并无所谓红、黄或桃花点;也就是说水坑石,除了白色水晶冻、鱼脑冻、环冻、天蓝冻及带灰赭色的牛角冻、鳝草冻和灰黑色的坑头冻外,并无真正的黄、红水晶冻、黄冻、桃花冻或玛瑙冻,寿山石书上所说的并不确实。
寿山石分哪几类

寿山地处福州北郊山区,峰高一千多米,山中蕴藏着珍奇宝石名“寿山石”,为雕刻艺术家的珍藏。
寿山石属于石英斑岩、火山角砾岩、砂质砂岩为主。
寿山石按特性主要分为山坑、水坑、田坑。
山坑石来源于寿山、月洋两地区十多公里范围内的寿山诸峰,石色艳丽缤纷。
山坑,是穿山凿洞,随山脉流向而采掘。
石之名称,往往因地名、山名而定坑名。
水坑,寿山溪一带,产石有水晶洞、坑头洞、溪中洞等。
水坑石为寿山石中的一大类,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两公里有一矿床,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是寿山溪的发源地,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
凡坑头所产的石头,统称为“水坑石”,产石有水晶洞、坑头洞、溪中洞等。
田坑,数里绵长寿山溪,两旁水田下淹藏着稀宝──田黄石。
零星散落,无脉可寻,无图可索,只凭翻田搜掘,纯属偶得。
田坑石极其温润可爱,显透明半透明状,肌理现萝卜纹、颜色外重而内淡,石表时有裹黄色、灰或黑之石皮,间有红格纹。
萝卜纹、石皮与格纹是田石之特征,正所谓“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
雕工高手将纹、皮、格化为图形,自然天成,妙不可言。
田石分:黄田、白田、红田、黑田、硬田、搁溜田石及溪管独石。
总之,山坑资源最为丰富,层出不穷,石农争相采掘。
水坑蓄量虽不如山坑,然加强勘探,定有新获。
独田黄石,无固定之坑位,掘剔茫然,唯天赐机缘。
寿山石,独家鉴赏

寿山石,独家鉴赏
寿山石位列我国“四大名石”之首,是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以其质地莹润,色彩斑斓著称,寿山石被誉为中华瑰宝,“石中之王”,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
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寿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寿山石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因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主要种类有:寿山田黄冻石,是寿山田黄石中的珍品,桃花冻石、芙蓉冻石、荔枝冻石、天蓝冻石、大红袍鸡血冻石等等。
寿山石因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
寿山石普遍都不大,田坑石达到30g 就算是成材,能达到250g 为就是大材,
500g以上就堪称王中之王。
因为疫情影响经济很是萧条,寿山石雕的价值不降反升,足以说明收藏寿山石是能确保货币保值,是非常适合投资的收藏品。
喜欢的一定要关注我哦!。
寿山石 种类

1寿山石种类寿山石根据矿石的走势,可分为三大系:高山系、旗山系、月洋系,根据矿石的品类,又可分为五大类:田石、水坑石、山坑石、旗山石、月洋石。
一、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淳淳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
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二、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
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
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
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三、山坑石。
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1)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
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巧色高山。
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
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2)在高山东北2 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
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3)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杜陵坑石则无。
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
1989 年以来,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2善伯洞、善伯尾等。
四、在寿山村东南8 公里处有月洋山产石统称月洋系石。
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
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寿山石真有三大...

寿山石□寿山石真有三大坑类吗?清·毛奇龄《后观石录》概将寿山石分为:田坑、水坑及山坑等三大坑类。
其中以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
后来也常被研究寿山石的专家及书籍拿来引用。
但严格说来,寿山石应该仅略分为掘性及洞产石二种。
因为所谓的田坑,是指矿体受到外力崩落,沿寿山溪流埋在溪二旁水田中的零散独石,无脉可寻,多为当地农人农闲时挖掘偶得,并不是真的有一个「坑洞」;而水坑石并不产于水中,它和其他山坑石一样,也是矿洞采石,只因矿层地下水丰富,矿层稀薄,凝结莹澈,稀罕珍贵,特别将它列为一种坑类。
因此,寿山石有三种坑类,其实只是对于寿山石质地一种概括性的区分。
□寿山石真有一百多个品种吗?寿山石最早是以色泽、色象来定名分类的,后来发现各产地的质性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蜜腊,就极可能出现田黄、旗降与连江黄等不同的石种,原先那种以色取名的方法,已无法符合实际的需要,才逐渐改为冠予产地及矿洞来命名。
到目前为止,寿山石仍出现以色泽、质地色象、矿洞、矿状来命名的紊乱情况,例如田坑石仍以色泽来分类;水坑石仍以色象来分类;山坑石则依产地矿洞,配合色泽、质地色象来分类,故种类繁多而紊乱。
由于寿山石的开采有相当长的历史,有一些石种已绝产无法再一睹真面目,如无佛头坑;有一些则产量极为稀少,即使玩石数十年也无法拥有一方,如鸭雄绿;有一些则因绝产或产量太少,致无法判别徒惹争议,如高山的世元洞、大健洞、油白洞、和尚洞、小高山;杜陵坑的芦荫;月尾的回龙岗;金狮峰的鬼洞、野竹桁;吊笕的鸡角岭;柳坪的黄洞岗;虎岗的栲栳山、狮头石;老岭的豆叶青、圭背石;猴柴南的白九茶;旗山的鸡母孵、马头岗、水洞湾、大洞黄等,均徒有名称而不曾见石。
如果仅将田黄、水坑石各类为一种品种,山坑石仅以质性相差不多的矿脉,不依矿洞、亦不考虑色泽及质地色象来分,则仅有十八、九种品种而已;如果以较常见且知名的品种来分,则仅有高山石、荔枝、鸡母窝、太极头、四股四、水洞、玛瑙洞、鲎箕田、杜陵、尼姑楼、迷翠寮、蛇匏、鹿目格、碓下黄、花坑、月尾、善伯、虎岗石、房栊岩、吊笕、连江黄、山仔濑、柳坪、猴柴南、旗降、焓红、老岭、大山、文洋石、三界黄、牛蛋黄、墩洋绿(二号矿)、鸭雄绿、松柏岭、黄巢洞、寺坪石、山秀圆、芙蓉石、峨嵋石、半山、溪蛋、寺坪石、煨乌等约四十几种品类而已。
寿山石——油性芙蓉、夹线芙蓉、青红芙蓉

寿山石——油性芙蓉、夹线芙蓉、青红芙蓉在福州的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个月洋村,村旁有座山,叫月洋山(又名加良山)。
以月洋山为中心,其周围各山所产的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
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的品种,要算芙蓉石了,芙蓉石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娴雅尽在其中。
芙蓉石开采于明末清初,以其独有的特质,备受文人雅士宠爱,被誉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
其矿物成分为叶蜡石。
芙蓉石产自于月洋山峰,因芙蓉石的质地透润迷人,如脂如膏,“似玉而非玉”,犹如初开的木芙蓉花,故而得名。
芙蓉石色系异常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各色俱全,在各类玉石中实属罕见。
芙蓉石同时具备易于受刀雕刻的特质,自开采以来,一直被人们选作治印的极品佳材。
老性芙蓉、结晶性芙蓉、新性芙蓉、碱性芙蓉,这些经常会听到,油性芙蓉、夹线芙蓉、青红芙蓉就很少听到。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油性芙蓉、夹线芙蓉、青红芙蓉。
油性芙蓉油性芙蓉,为老性芙蓉中异类,透明度比老性芙蓉稍高,显得比较油腻。
多粘岩,其岩有明显颗粒装突起,其岩颗粒比老性芙蓉岩颗粒大。
岩类似粒粒珍珠组成。
夹线芙蓉夹线芙蓉,矿脉为线形分布,石材都扁型,色彩分明,侧面有时有流水纹,质地好者为老性,质地差者为碱性。
夹线芙蓉多薄,此种芙蓉如果比较厚,中间质地多粗糙,而靠近围岩的两面质地一般都比较好,所以材大者皆不佳。
好坏相差很大,整体完美的为上品。
上品为高级石种价值和结晶性芙蓉等同。
斑然不纯者为普品,价值不高。
青红芙蓉青红芙蓉质地一般较为凝结,温润细腻,油润度好。
色泽往往红中透点绿意。
由于棉砂含量比结晶体芙蓉少,而且往往能切出一方不小的印章。
是芙蓉开采后期相当不错的品种。
寿山石中的稀有品种

寿山石中的稀有品种目前发现的寿山石品种已达100多种,除了大家熟知的田黄石、芙蓉石、高山石、旗降石等,还有我们大家不知道的品种石,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二:(一)松柏岭石松柏岭石产于松柏岭,粗者近柳坪石,细者像旗降石,其中通灵部分又似都成坑。
石性坚脆,佳者十分细嫩,并有很强的蜡质感。
(二)虎岗石虎岗石又称“老虎艮石”,“虎头岗”。
因产于寿山村中洋的虎岗山而得名。
石质微坚实,渗杂硬质斑纹,浮起石面不易磨平。
多不透明,含红色细点,色多杏黄或灰青。
矿洞开发于20世纪30年代,后脉断停产。
近年又开凿新洞,所产石质微透明,较细嫩,其中通灵者,称为虎岗晶。
(三)尼姑楼石尼姑楼石,又称“来沽寮”,相传附近古时有座尼姑庵,故取名。
产于都成坑山旁,石质坚脆,没有萝卜纹,稍逊通灵,肌理含白色不透明细点,状如捣碎的花生米,俗呼“花生糕”。
有黄、红、蓝、灰、白诸色。
(四)峨嵋石峨嵋石产于加良山西侧的峰峦,因矿山为宦溪镇峨嵋村属地,故名。
该矿自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发以来,矿石主要用于耐火工业材料,其中部分矿块质细而微松,也适宜于雕刻。
峨嵋石质微硬,多不透明,色错杂,有乳白、淡黄、嫩红及青灰等色,多黝暗含黑斑点,有砂丁及裂痕。
(五)大山石大山石出产于旗降山附近的大山坑。
产量大,石质粗,含砂量多。
大山石有红、紫、兰、黄、白、绿等色。
绿色与黄色的大山石有许多酷似豹斑的结晶体。
其中质纯而洁净通灵者,称为“大山通”石;晶冻者称为“大山晶”石,只是较为少见。
少量黄色冻石的质地纯洁通灵,相当名贵。
(六)马背石马背石是20世纪90年代新出产的寿山石品种。
产于杜陵坑山西面的山上,由于相连的两个山峰形状如同带鞍的马背而得名。
马背石质地比较坚实,半透明,各色具备,以黄、红最常见,或呈两色夹层,黄如蜜腊,红似丹砂,温嫩可爱,似杜陵坑石但略欠通灵。
寿山石石种图典(最新整理)

寿山石石种图典一田坑田坑主要出产“田石”。
矿石呈块状,埋藏在寿山溪坑头支流发源地至结门潭约8公里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
外表润滑无明显棱角,“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只能靠人工在田中挖坑至一至二米的深层搜掘,偶然而得,故极稀有。
·类别:田坑·产地:田黄·品种名称:田黄·外观特征:田黄·类别:田黄石·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类别:橘皮红田石·产地:上、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橘皮红田·外观特征:色红如橘皮,鲜艳通明·类别:黄田·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类别:黄田·产地:寿山村中坂·品种名称:田黄·外观特征:质地温润·类别:硬田·产地:寿山村水田中·品种名称:硬田石·外观特征:田坑石中,质粗劣者·类别:黄田·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乌鸦皮田黄·外观特征:乌鸦皮田黄·类别:黄田·产地:上坂田中·品种名称:田黄石·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类别:黄金黄·产地:寿山村中坂·品种名称:黄金黄·外观特征:石皮多呈微透明黄色层,肌理则玲珑清澈,萝卜纹细而密,条理清晰。
·类别:田黄石·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二山坑山坑石产自寿山及日溪、宦溪一带山峦岩层中,分寿山和峨嵋两大区域。
已开发的矿脉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岗山、金狮公山、吊笕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兰山、柳岭、旗山、黄巢山、加良山14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寿山石的三大种类
寿山石的种类有哪些?寿山村是寿山石原产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山坑石是寿山地区的高山、旗山、月洋三个山头方圆几十公里的矿洞中产出的矿石。
山坑石因产地不同,矿脉赋存的地质条件,矿物组合及微量元素的差异而各具特色。
山坑石色泽丰富,“人间诸色它俱在,人间所无它也有”。
其名目也特别多,石种有以产地命名的,如:高山石、铁头岭石、虎岗石、尼姑寮石等,有以色相命名的,如桃花冻高山石、艾叶绿石、藕尖白芙蓉石等,有以地形环境、民间传闻等命名的,如:太极头高山石、马背石、无头佛坑石等。
山坑石矿洞星罗棋布,品种有一百余种,既有历经千年以上的宋代老坑洞,也有近年才开采的新坑洞。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开采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资源量最大的人间美石。
田坑石为寿山石中的大类,简称田石,又称为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
田黄石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田坑石石质极温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萝卜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石表有时裹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历有"石帝" 、"石中之王"等美称。
田黄石按产地的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礁下之分。
田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按色泽区分品种,辅之以石质产地。
水坑石寿山石中的一大类,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二公里有一矿床,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是寿山溪的发源地,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
凡坑头所产的石头,统称为“水坑石"或“坑头石”,为寿山石中比较稀有的一类。
水坑石亦由矿洞内开采而得,并非产自于水中,因矿洞内石质受到山涧水不
断渗透与浸渍,显得莹澈凝腻。
但因矿层稀薄,一般块度仅在方寸之间,极少有大件的作品出现,若能成方型者,更为难得。
清代有诗云:惟有水洞在涧底,四时暗溜鸣嘈嘈;其间结窝不可觅,觅得一线群欢号。
可见水坑石采凿的困难及珍贵的程度。
水坑石以透明度高、肌理莹洁者为上品,其中以红及黄色最为罕见,明色胜暗色。
广州佳昊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艺术品经营公司,广州佳昊国际集聚了具有多年艺术品收藏市场运作经验的的艺术品经纪人,和国内知名的鉴定专家老师,建立起了集鉴定、展览、交流、交易、交易为一体的专业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和管理制度,致力于与广大收藏爱好者共享收藏乐趣,创造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