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五及十六章

合集下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 政府转移支付;B. 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解答:C2. 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 政府支出增加;B. 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3.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4. 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5. 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 增加;B. 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6.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 增加;B. 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7.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
26
父母为什么要留遗产?
李嘉图等价的核心问题:不同代人之 间的联系;
父母为什么要为子女留下遗产:
利他主义; 控制子女,以不留遗产来威胁他们;
经验证据:父母越富有,子女回家次 数越多;而且,只有可以作为遗产留 下的财富才能导致更经常的回家探望 父母。
结论:不仅仅是“利他主义”。
27
15.3.3 政府债务的其它观点
1. 平衡预算与最优财政政策
一些政治家提议修改美国宪法,要求平衡每年 的联邦政府预算。
许多经济学家反对这个建议,认为赤字可以用 于:
稳定产出与就业 在收入波动时,平稳化税收 在适当的时机实现代际收入的再分配
28
政府债务的其它观点
2.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政府赤字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弥补 • 高额的政府赤字鼓励决策者创造通货膨胀 (以损害
据李嘉图等价定理,举 债弥补税收的减少不会 影响消费、国民储蓄、 实际利率、投资、净出 口或者实际GDP,即使 是在短期内。
22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逻辑
消费者是向前看的,今天减税形成的债务 意味着未来税收的增加(将来增加的税收 的现值等于今天减少的税收)。
减税不会使消费者变富,因此他们不会增 加消费。
1. 通货膨胀 2. 资本资产 3. 未计算的负债 4. 经济周期
12
衡量问题 1:
通货膨胀
为了理解通货膨胀何以成为问题,假定实 际债务不变,这意味着零实际赤字。
在此情况下,名义债务按通货膨胀率增加:
D/D = or D = D
报告期的(名义)赤字为 D,即使实际赤字
为零。
因此,为校正通货膨胀,必须从报告期赤 字中减去 D 。
二战 一战
冷战 反恐战
5

斯蒂芬D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三版第十五章Stephen-D

斯蒂芬D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三版第十五章Stephen-D
• In practice, no central bank appears to have adopted a Friedman rule to guide monetary policy.
18
Equation 15.9
Pareto optimality requires that
19
Equation 15.10
wants. •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long-run inflation. •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banking.
2
Alternative Forms of Money
• Commodity money • Circulating private bank notes • Commodity-backed paper currency • Fiat money • Transactions deposits at banks
26
Equation 15.12
• 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early consumption for late consumption is
27
Equation 15.13
• First constraint that a deposit contract must satisfy is
9
Equation 15.1
Assume that the central bank causes the money supply to grow at a constant rate.
10
Equation 15.2
In equilibrium, money supply equals money demand.

宏观经济学 15章

宏观经济学 15章

IS' Y
E IS曲线的斜率
由IS曲线表达式可看出,IS 曲线的斜率取决于Y的参数α和δ, 以及乘数和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 感程度。乘数越大,投资对利率 变动的程度越大,IS曲线越平缓。
LOGO
E 图 15.4 乘 数 对 曲 线 斜 率 的 影 响 IS 0 r r1 r2 Y1 Y1' Y2 Y2'
B 货币需求
LOGO
• 对货币的需求就是对货币余额的需求。 • 真实货币余额(real money balances)——剔除价 真实货币余额( 格变动影响以后的货币余额,等于名义货币量除 以价格水平。 • 影响因素: 真实收入:真实收入越多,对真实货币的需求越 多; 利率:持有的货币越多,牺牲的利息就越多。利 率越低,人们对真实货币的需求越多。 • 真实收入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会使得真实货币需 求上升。
B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 总需求的影响
LOGO
• 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 增加)——IS曲线右移; • 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名义货币 余额的增加)——LM曲线右移。
r 图 总 需 求 曲 线 的 影 响 r1 E0 r0 IS0 Y0 P P0 E0 E1 Y1 IS1 Y 15.5 扩 张 性 财 政 政 策 对 E1 LM
M1为狭义货币需求:U为货币化指标;D表示经 为狭义货币需求: 为货币化指标 为货币化指标; 表示经 为狭义货币需求 济体制变化的哑变量。货币化指标U不显著 不显著, 济体制变化的哑变量。货币化指标 不显著,可 能是所察的时期中的大部分时间,货币化进程已 能是所察的时期中的大部分时间, 经减缓,货币化所产生的货币需求大大减少。 经减缓,货币化所产生的货币需求大大减少。
M 1 ϕα r = Aη + ϕδα η + ϕδα P

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6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6章)

1993年~ 今:第四阶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依据: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 典型:克林顿经济学(克林顿1993——2001执政):基 本内容:大幅度减少财政赤字,使衰退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 和发展。增税、减少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但却不乏增加 有效需求的切实举措。
总结
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要解释经济事实,为经济 社会出现的重要经济问题提供原因解释和政策 建议。 当一个经济问题取代另一个经济问题成为主要 的经济问题时,相应地一种新的理论就会产生, 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就会取代原有的经济学流 派。 所以,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大体上 都要经过这样的三部曲:新的经济问题——新 的政策建议——新的经济理论(新的流派形成)
四个目标很难完全统一,应据经济形势确定不 同时期的各个目标次序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 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 逆差也无顺差。
(二)政策工具:三个方面
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总需求不足 2、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管理总供给
21
相关链接: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历程 1949年以后:统收统支。 20世纪80年代三步走: 第一步利改税。所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改税收。 第二步拔改贷。国企拔款改银行贷款。 第三步统改包。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制,中央 定基数,余下由地方支配,多收多支,少收少 支。 1994年分税制: 中央和地方分开征税,一个中央税,一个地方 税,还有一个共享税。
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
目标:抑制“滞胀” 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 存 典型:里根经济学(里根1981——1989执政):基本内容 是四大支柱:减税、压缩非国防财政支出、紧缩货币供给以 便降低通货膨胀、放松管制。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 政策。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五章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五章

ISLM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 进行分析,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的模型,用来确定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与简单 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不同的是, ISLM模型中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 水平的影响。ISLM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 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 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 此外,ISLM模型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 ISLM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
答:(1)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和 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之 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 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 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 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果,该模型对总产出决 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2)两者的不同点 微观 S D和宏观 ASAD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 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 ASAD 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
②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 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 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 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 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 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 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 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15-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结论: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 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反之,则 向左方移动。

宏观经济学ghy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宏观经济学ghy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次级房贷引发了全 球性的金融危机,从而各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 致2019年全球性通货膨胀。迫使我国在2019年开始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在金融危机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采 取了4万亿财政投入,房地产、汽车等政策全面放松 ,房地产及基础建设成为我国09-10年经济回暖并转 热的排头兵。 同时货币政策也全面放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屡次下调,局部经济过热,产能过剩,货币超发,通 货膨胀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
deflator)等。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
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
平的重要指标。 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
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
情况。
2019、2019年CPI同比上涨情况对比
考虑和安排。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
,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
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
所作的决策。 1.财政政策工具
2.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
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
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的含义: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马工程 宏观经济学第16章

马工程    宏观经济学第16章

IS曲线较陡峭, 表示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小。 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利率下降时, 投资 不会增加很多, 国民收入也不会有较大 提高,货币政策效应越弱。
r
LM
E r0
r1 E2 IS
r
LM
r0 E
r1 E2 IS
O
Y0
Y1
Y
O
Y0 Y1
Y
第三节 货币政策
• 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政策效果
LM曲线越平缓,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越大, 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利率下降幅度较小, 投资增加较少, 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较 少, 即货币政策效应较小
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越 小,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利率下降幅度 较大, 投资增加较大, 从而使国民收入 增加较大, 即货币政策效应较大
r
LM
r
LM
E r0
r1
E2 IS
r0
E
r1
E2 IS
O
Y0
Y1
Y
O
Y0
Y1
Y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效应
(二) LM曲线的斜率
图16-9 (a)“流动性陷阱”与(b)古典主义极端
•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所得税税收体系
– 经济衰退, 人们的收入减少, 其支付的所得税随之减少, 有 助于减缓可支配收入的下降。
第二节 财政政策
•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宏观经济行驶后,斟酌使用的 经济政策,可简单归结为“逆经济风向”行事。
– 实际上就是政府以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补偿萧条年份的财 政赤字, 将年度财政收支平衡变为整个经济周期的财政平 衡。缺点是不灵活。
第三节 货币政策
• 流动性陷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d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 精品课件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h为无限大, 而d等于0。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 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 h为0,而d极 大。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是 完全的,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 资支出就被挤出多少,财政政策无效。 •在IS—LM模型中,LM曲线越陡峭(h越 小),IS曲线越平坦(d越大),挤出效 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 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就越小,
即利率的较大变动只会引起货币需求的较小变
动,或者是货币需求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利率
从而投资的较大变动,而较高的利率上升幅度
引起的“挤出效应”相对较大,财政政策效果
较小。
精品课件
结论
UP
❖ 总之,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上升幅度 不是很大(就是h决定,LM曲线的斜率),并 且利率上升不会导致投资大幅度下降(就是d, IS曲线的斜率),那么,这项财政政策的效果 就大。财政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的 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它们是财政 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从“挤出效应” 的角度来判断财政政策效果的。
LM IS
y
古典主义极端
精品课件
1 LM垂直—古典区域
❖ 为什么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为什么 古典经济学家反对政府干预?这时的“挤出效
应”为100%。
❖ LM曲线垂直说明货币需求
的利率弹性h为0,这时人
r
们不再愿意为投机而持有
LM
货币等待(L2为0)。那么
这时货币市场没有闲置资
金,政府要为扩张性财政
❖ IS曲线越陡峭,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引 起的投资下降较小,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较大。
精品课件
2 IS曲线不变,LM曲线斜率不同
r
IS
IS ’ E’
r1
E
r0
LM
E’ ’
r
IS
IS ’
E’
r2
r0
E
LM
E’ ’
0
y0 y1
y3 y 0
y0 y2
y3
y
EE’’ =kg*△g =y0 y3
挤出效应y1y3 <
精品课件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 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 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 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 策。 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 在经济过热时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主要依靠L2吸收掉,那么 利率当然就要下降,而这个程度就是由h— LM曲线的斜率控制的。
精品课件
UP
结论
UP
❖ 总之,一项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 较大(就是h决定,LM曲线的斜率),并且利 率下降对投资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就是d,IS 曲线的斜率),那么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 大;反之,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小。而这主要 取决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 弹性,这二者是货币政策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主要决定因素。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精品课件
一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 量的政策对总需求(总收入)的影响,假 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 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 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精品课件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西方国 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 西方学者认为,这两大经济政策的作用 和效果可以通过分析IS-LM模型得到清 楚的说明。因此,本章在上一章说明IS -LM模型的基础上,阐述西方学者是如 何运用IS-LM模型分析西方经济政策的 作用和效果的。
挤出效应y1y3 > 挤出效应y2 y3
IS曲线平坦
IS曲线陡峭
精品课件
结论
UP
❖ 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财 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反之, 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 影响就越大。
❖ IS曲线越平坦,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因 此,当IS曲线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必然要向 货币市场发行国债)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上升时, 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大,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提 高较小。
M 0 M L L L 2 h L M r d I S I Y
精品课件
二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与凯恩斯极 端情况相反,如果水 r 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 交,就出现了古典主 义的极端情况。此时, r0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O
1 LM垂直 2 IS水平
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产生完全
“挤出效应”。即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r
r
LM LM’
LM
r0
IS
O
y0
y1
y O 精品课件
y*
IS IS’
y
之所以将IS水平而LM垂直的情况称为 古典极端,是因为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 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 货币需求对利率极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 系数几乎近于零。因此,LM是一垂直线,货 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是唯一有效的政策。
❖ IS曲线平坦时,货币政策变化虽然引起利 率下降较小,但是因为投资需求的利率弹 性较大,因此投资的增加量却较大,所以 最终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也较大。 UP
精品课件
2 IS曲线不变,LM曲线斜率不同
❖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 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反之, 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对国民 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
r
r
LM LM’
LM LM’
E
E
E’
E’
IS
IS
O
y y’
yO
y y’
y
精品课件
❖ 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就越小, 即利率的较大变动只会引起货币需求的较小 变动,或者是货币需求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 利率从而投资和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
❖ 因此,当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向右 移动时,LM曲线陡峭时引起的利率下降幅度 更大,投资增加更多,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 高较大。
精品课件
可见,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 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 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 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利率和 收入都上升;而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使 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使均衡利率和收入都下 降。
如果IS曲线不变,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
无论是凯恩斯极端还是古典极端,在现 实中是极为少见的(理论意义:为分析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提供了工具)。真正常 见的是中间区域,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 可以对经济起一定的稳定作用。
UP
精品课件
三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四 在通涨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 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 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IS’
政策发行国债而向私人部
IS
门借钱的话,必然会引起
O
y*
利率上升,政府支出增加 y 伴随投资等量减少,“挤
出效应”是完全的。
精品课件
但是,如果这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却会很大。由于LM曲线垂直,人们对货币 没有投机需求(h=0,L2 =0),因此增加的 货币供给将全部用来增加交易需求L1,这 样国民收入水平也会增加。
精品课件
二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如果IS越陡峭,或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 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r 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 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 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 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 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 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0
1 IS为垂直线 2 LM为水平线
精品课件
LM曲线平坦
挤出效应y2 y3 LM曲线陡峭
精品课件
结论
UP
❖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财政 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
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 响就越小。
❖ LM曲线越平坦,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大,即 利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很大变动,或者 是货币需求的较大变动只会引起利率从而投资 的较小变动,较低的利率上升幅度引起的“挤 出效应”相对较小,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
线越陡峭,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精品课件
❖ IS曲线越平坦,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 因此当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向右 移动使利率下降时,引起的投资的较大增 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大;
❖ IS曲线越陡峭,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 引起的投资的较小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 水平提高较小。
UP
精品课件
三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
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
人支出,主要取决于:
• 支出乘数kg的大小( kg越大,挤出效应越 大)
• 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k(k越大, 挤出效应越大)
•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h越大, 挤出效应越小)
凯恩斯极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