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没有祖国

合集下载

恩格斯最著名的一句话

恩格斯最著名的一句话

恩格斯最著名的一句话恩格斯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无产者无祖国。

”这句话出自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国际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

1. 无产者:指的是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是指没有私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

恩格斯指出,无产者是社会中最被剥削、最受压迫的群体。

2. 无祖国:意味着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国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工具,为资产阶级服务,无产阶级在国家中只是被剥削阶级的地位。

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是消灭阶级和国家,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3. 这句话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国际性。

无产阶级是一种全球性的阶级,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面临着相同的剥削和压迫。

恩格斯指出,无产者无祖国,意味着无产阶级的斗争不受国界限制,是全球范围内的斗争。

4. 这句话还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

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自己的解放。

无产者无祖国,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性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标。

5. 这句话对于资产阶级的国家观念进行了批判。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国家是一种压迫和剥削的工具,无产阶级不应该为资产阶级的国家服务,而应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国际统一。

6. 恩格斯的这句话对于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无产者无祖国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石。

恩格斯的这句话激励了无产阶级进行国际团结和斗争,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7. 无产者无祖国的思想也对无产阶级革命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需要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际统一。

这一思想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8. 这句话也提醒无产阶级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和任务。

无产者无祖国是对无产阶级的现状的准确描述,也是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明确指示。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工人没有祖国”作者:张睿琚叶李晓斌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8期摘要: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工人没有祖国”,有一个前提,在现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家(马恩,列宁)是不否认爱国性和民族性的。

理论基础有三个,第一,所谓“祖国”是在资产阶级统治下,是资产阶级的国家,不是工人的国家。

第二,当时马恩是基于“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第三,狭隘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符合共产主义理论,“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其更快的消失”国家和阶级的灭亡是无产阶级的使命。

基于三个理论前提提出:“工人没有祖国”。

关键词:工人;祖国;国际联合;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宣言》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以及同资产阶级、同各种冒牌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人革命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

《宣言》的问世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占统治地位。

欧洲各国相继开始进行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发,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带来深重灾难。

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规模越来越大。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起了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年发动武装起义,反对私有制社会。

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却显示出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

资本主义宣言原文

资本主义宣言原文

资本主义宣言原文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有两点:一是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不分民族;二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各阶段,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胜过其它无产阶级群众。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这一点与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一样。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而一般的表述。

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并不是只有共产主义才如此。

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共产主义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建立在阶级对立、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而且这种私有制是历史上最完备的,也因为完备而走到了私有制尽头。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连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也要消灭。

“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资产阶级财产出现以前的小资产阶级、小农的财产,已经被工业的发展消灭了,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你们的财产是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让我们来看看资本和雇佣劳动这对立的两个方面吧。

资本家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地位。

因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

所以,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所以,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

鲁迅说工人成为资本家的句子

鲁迅说工人成为资本家的句子

鲁迅说工人成为资本家的句子摘要:一、前言二、鲁迅关于工人成为资本家的观点三、现代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四、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五、结论正文:【前言】在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著作中,他曾对工人阶级的命运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鲁迅的观点来探讨现代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

【鲁迅关于工人成为资本家的观点】鲁迅在《呐喊》一书中提到:“工人没有祖国。

他们不是属于这个国家,而是属于全世界的。

他们的劳动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工人阶级的命运是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他们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

【现代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资本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掌握着工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获取巨大的利益。

而工人则需要依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犯。

因此,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如何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要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首先需要提高工人的觉悟。

工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和地位,并通过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其次,国家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政策,保障工人的权益,使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平等的地位。

最后,工人阶级应该与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共同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结论】总之,鲁迅关于工人成为资本家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现代社会中工人阶级命运的视角。

在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进步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探讨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

探讨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

近代以来,工人阶级一直是国际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资本主义横行的时代,工人阶级的生存和发展处于较为艰难的境地。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工人阶级不断组织、斗争,形成了国际工人运动。

而社会主义作为工人运动思想的一种体系,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际工人运动是一种旨在保护和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的组织形式,由此可以发现,工人阶级是国际工人运动的基础。

而社会主义则是工人运动思想的一种体系,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旨在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平等、公正、共享的社会秩序。

这种制度变革的追求,恰恰得到了无产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是紧密关联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成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主流思潮。

社会主义以国际主义为基础,视全球工人阶级为一体,强调国际工人阶级联合,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看重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能力。

其代表作之一《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士为着争取自己的权益斗争是意义非凡的。

在此基础上,一些有意识、有组织的国际工人运动组织相继出现。

这种运动首先体现在国际社会主义者协会(国际第一国际)和社会民主工人党(第二国际)等组织中。

这些组织致力于实践和推广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思想,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国际工人运动不仅仅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更是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在19世纪末,工业革命达到高峰,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水平,而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却异常艰难。

这种矛盾引发了工人阶级的不满和抗议。

在此背景下,一些有组织的工人组织相继涌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和法国工人组织。

此后,国际工人运动便愈发强大,种类和形式也日渐多样化。

工人组织常以罢工、示威、游行等形式呈现,一度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

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

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工人没有祖国,一百多年来人们从各个立场出发对这句论断的争论不断,准确地说,是误解不断。

这句话虽短,但它所蕴含的真实含义却长久游离在争论的视线之外。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和话语系统中,“祖国”、“爱国主义”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存在。

今天普遍存在着一个倾向——将“祖国”“爱国”同阶级分析加以割裂。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原编者按: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和话语系统中,“祖国”、“爱国主义”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存在。

今天普遍存在着一个倾向——将“祖国”“爱国”同阶级分析加以割裂。

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抽象地来谈论爱国这个问题,我们应当看到,没有什么纯粹的、抽象的“爱国主义”,正如没有抽象的“祖国”,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这些范畴的历史内涵和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那儿是彼此各异的。

由于“爱国”的话语是舍弃了社会阶级分析而直接从抽象共同体出发,因此这决定了其历史视野和运用范围的有限。

“爱国”看起来与阶级无关,但实际依然是社会阶级复杂运动的一部分——“国家”本身就意味着阶级统治,而“爱国”日常所指的对象——民族的政治国家的形成也是伴随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

正是因为“爱国”话语所包含着的阶级性和问题复杂性,在资本主义时代它时常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于腐蚀、分化无产阶级的斗争,替资本主义制度披上一层虚幻共同体的神圣外衣,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对“爱国主义”保持着距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无原则地、毫无目的地排斥“祖国”“爱国”。

《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工人没有祖国,一百多年来人们从各个立场出发对这句论断的争论不断,准确地说,是误解不断。

这句话虽短,但它所蕴含的真实含义却长久游离在争论的视线之外。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理解“工人无祖国”?在此我们整理了以下问答:说明:Q为红小兵(努力弄懂马列主义!)A为马列之声(马克思主义哲学吧理论学习小组)以下是Q&A的对话:Q:人们在现实中都感受到祖国的存在,还被普遍教育去热爱祖国。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作者:孙军来源:《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01期[内容提要]“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彰显无产阶级彻底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著名口号。

其立论基础在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具有相同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

正确理解这一原理的国际主义本质,至少可以从资产阶级的国家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西欧工人运动的政治观察,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革命条件,以及民族问题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关系等4个视角加以把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没有祖国”思想仍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关键词]祖国;阶级;国际主义“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彰显无产阶级彻底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著名口号。

它是经典作家针对资产阶级责备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而做出的理论回应。

列宁将其视为“《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阐明的一条社会主义的基本真理”。

[1]《宣言》发表以后,这一论断相继受到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与攻击。

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以及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中对“工人没有祖国”的思想做出了进一步阐释,有力廓清了这一观点的阶级特性和国际主义本质。

时至今日,由该论断所引出的无产阶级国家与国际主义的关系问题,仍然是我们在面对现实政治问题时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

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历史条件下,对马恩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论思考重新加以梳理分析,尤显必要。

一、“工人没有祖国”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18世纪在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社会化大生产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取代了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是一种以大工业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而大工业的基本特点就是“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

“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

—卜 ຫໍສະໝຸດ ( 中共大连市委 党校 辽 宁 大 连
1 1 6 0 1 3 )
【 内容提要】 ‘ ‘ 工人没有祖 国” 是马克 思、 恩格斯在《 共产党 宣言》 中提 出的 重要 论断 , 也是彰显 无产阶级彻底革命 和
国际主义精神的著名 口号。其立论基础在 于全世 界无产阶级具有相 同的阶级地位 和历 史使命 。正确理解这 一原理 的国 际主 义本质 , 至 少可以从 资产 阶级的 国家性质 , 马克 思、 恩格斯 对 当时西欧工人运动 的政 治观察 , 无产 阶级 实现 自身解 放的革命条件 , 以及 民族 问题 的历 史条件和阶级关 系等 4个视角加 以把握 。 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 , “ 工人没 有祖 国” 思想仍 然在 当代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
0 0 0 0
中 图分 类 号 : A 8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 - - 4 4 9 6 ( 2 0 1 3 ) O 1 —0 0 9 5 —0 5
“ 工 人 没 有祖 国" 思想 的再 认 识
— —
兼论 无 产 阶级 国 际主 义 的 当代 价 值
个 阶级 在 所 有 的 民族 中都 具有 同样 的利益 , 在 它 那 里 民族 独 特 性 已经 消灭 , 这 是 一 个 真 正 同整 个 旧 世界 脱 离而 同时又 与之 对 立 的阶 级 。 ” [ 3 这 个 阶级 不 属 于任 何 民族 国家 , 不 会 因为 民族 的 区隔 而产 生
主 要矛 盾 不是 民族 国家之 间的矛 盾 , 而是 表现 为 无产 阶 级和 资产 阶 级两 大 国 际性 阶级之 间不可 调 和 的矛盾 和 斗争 。从这 个 意义上 说 , 马 克思和 恩格 斯提 倡无 产 阶级 的 国际主 义 , 号召全 世 界 的无产 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浅谈爱国主义与工人阶级没有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爱国主义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正是这样,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才能通过它的历史性来表现。

同样,爱国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深刻地指出:“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

马克思说的工人阶级是指那些靠出卖劳动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

马克思的无祖国意思,是说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争取一个“正义,公正,公平”的地方社会才是一致的目标,是否祖国可不屑论,所以他说工人阶级是没有祖国的。

工人阶级没有祖国,是一句时代性的话语,也是时代性的爱国主义,它为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祖国是出生的地方,本来它是一片蛮荒之地,有山川河流,本来它既没有与生俱来的丑陋与美丽,也不会有耻辱与荣誉。

它是先祖们耕耘出来,围了起来。

这块地本来没名没姓,也没所属,后来时间一长,居民们有了土地意识,才被叫
做祖国。

因此,在有人的生命之很久以前,祖国是不存在的。

有人说,“没有国哪有家?”,似乎有国才有家——古代帝国家天下,“朕即国家”,有了皇帝才有人民?事实却恰恰相反:没有人家怎能有国家,没有百姓怎么能有皇帝,没有个体怎么能有集体?
人的生命早于祖国,人的生命价值高于国家,国家只是人意识的产物,是人造的机器,人的个人意志高于国家,国家都是人意志的结果。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当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当工人阶级上升为民族的阶级,当工人阶级的意志高于国家,才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目标,否则,我们还要此祖国干什么?
工人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民族,这时的无产阶级才能称得上有国可爱,才能真正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

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来说,“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

马克思恩格斯号召,被奴役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就是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要全力反抗外国的侵略,解除国家的被侵略和民族的被压迫,这是报效自己祖国和民族的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坚信,只要发生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的爱国主义者就必将团结一致,义无反顾地起来保卫自己的祖国,打败侵略者。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爱国主义,为被侵略国家被奴役民族的
爱国主义者指明了方向。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来说,反抗殖民统治,争取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粉碎外来势力加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既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自己祖国和民族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国家的新民主主义时期,陈独秀曾说过,“恶国家甚于无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要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胡适先生也说,“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为国家争权利,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


同样,上升到世界民族的历史舞台,也有许多伟大的哲人,期望无祖国并建立世界联邦及其政府,比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等等。

这些五百年间欧洲思想家的高尚理念,也是2500年前孔子大同世界的梦想。

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身为犹太人,天生怀有某种无祖国的世界和人类情怀,他也多次呼吁建立超民族超国家的世界性政府。

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不需要祖国。

工人阶级也需要国家,却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国家以后,到达共产主义社会才达到真正的自由。

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存在了。

而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中国,作为工人阶级居于领导地位的国家,实行多数人的统治,因此,我们的工人有祖国,我们也热爱祖国。

但是,从全球来看,资本主义仍占主导,绝大多数国家的无产阶级还处在资本家剥削压迫之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还有着漫长的道路。

全球的绝大多数无产阶级仍然没有祖国,仍然需要为了消灭祖国而联合奋斗。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观点中,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依然需要坚持、发扬和光大。

今天,我们还要努力,为了实现马克思说的祖国普世价值,为了更广阔的正义、公平、公正的世界而努力。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始终。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革命领袖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面对祖国,不仅只是唱歌,要知道真理更有价值,人更值得歌唱。

我们要牢记“工人阶级无祖国”。

我想,用此提醒自己,也是人生的自尊。

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姓名:董文
学号:1251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