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 校勘学:校勘学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文献,纠正其文字错误和理解歧义,以恢复原文的本来面目。
3. 篆刻学:篆刻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主要研究古代玺印、碑刻、铜器铭文等篆书艺术形式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4. 类书:类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收录各种知识和资料,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5.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由清朝乾隆年间编纂而成,共收书三千四百多种,近八万卷。
二、填空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______、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问题。
答案:产生2.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
答案:《说文解字》3.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答案:《史记》4.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词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词语和成语,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句。
答案:《辞源》5.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文选集之一,收录了从先秦到唐五代的优秀诗文作品。
答案:《文选》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古代文献的版本差异B. 古代文献的创作背景C. 古代文献的物理性质D. 古代文献的流传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一位学者被誉为“校勘学之父”?()A. 阮元B. 王念孙C. 章太炎D. 郑樵答案:B3.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类书之一?()A. 《资治通鉴》B. 《太平御览》C. 《梦溪笔谈》D. 《春秋左传》答案:B4.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5.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庄子》B. 《孟子》C. 《论语》D. 《周易》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流传和保存?()A. 文献的物质载体B. 社会的变迁和动荡C. 政府的政策和干预D.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答案:ABCD2.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校勘结果?()A. 文献的版本差异B. 文献的作者意图C. 校勘者的学术水平D. 校勘者的主观倾向答案:ABCD4.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文选》D. 《全唐诗》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A. 文献的语言和文体B. 文献的文化和历史背景C. 读者的知识和经验D. 读者的价值观和立场答案:ABCD五、判断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只关注古代文献的文字内容,不关心其物质形态和流传过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
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
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
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
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
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通过这学期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学习与了解,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收获了不少新的知识。
这本书大体上可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代文献的形式、古代文献的类型、古代文献目录学、古代文献版本学、古代文献校勘学以及古代文献注释学。
我学习了古代文献典籍的主要形式及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学习了目录学的性质、公用、体例;版本学的内容与功用;除此之外,还有校勘学和注释学。
下面我将谈一谈自己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
一、中国古代文献学什么是古代文献学?简而言之,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极其丰富的传世和出土文献,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
它主要以中国古代文献为对象,以目录学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伪、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和检索中国古代文献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古代文献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古代图书档案资料;二是能传递信息符号的文物。
前人已经在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目录的编纂、版本的鉴别、文字的校勘、训诂、古书的辨伪与辑佚等。
二、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我国中国古代文献学起始于先秦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奠基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
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也就是撰写提要,然后编纂出所有书籍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
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
后人用广义的“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
于是,校雠学就几乎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别名。
自此之后从汉代的班固、许慎、郑玄直到后来的纪昀、章炳麟、王国维等许许多多的学者从事过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等方面。
中国的古代文献可以分为典籍和非典籍两大类,典籍主要指儒家经典,如《诗经》、《易经》、《论语》等;非典籍则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史书、祭祀文献、医药典籍等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文献学的基础研究和辅助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收集整理工作首先需要对古代书籍进行调查、分类和编目,然后对古代书籍进行泛读和精读,提取其中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比较和整理形成基础文献。
同时,还需要对古代文献进行考古学、碑学和典籍补遗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古代文献的内涵。
古代文献的研究阐释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阐释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文字学、语言学、辞章学、经学、古籍学、文献学等等。
研究阐释的目的是还原文献的原貌,探求其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获得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在研究阐释中,还需要结合当代学问和现代方法,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以期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保护传承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献在传承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损失和衰退等问题。
因此,保护古代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应承担的责任。
保护工作包括古代文献的修复与整理、脱敏和数字化等方面。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古代文献,使其持续发挥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其主要任务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思想和文化。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阐释,可以还原文献的原貌,揭示其所蕴含的意义。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保护传承,可以使其持续发挥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分析以及文献学方法的探讨等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包括文献的分类、文献的考证和文献的价值。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大主干知识进行详细阐述。
一、文献的分类文献的分类是古典文献学的基础,它是根据文献的性质、内容和特点进行的。
中国古典文献主要包括政治文献、经济文献、文化文献、历史文献等多个类别。
其中,政治文献主要记录了古代政治制度、政治事件以及政治家的言行;经济文献则主要反映了古代经济活动、商业贸易以及物价变动等方面的内容;文化文献则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历史文献则是对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录。
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文献的考证文献的考证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对文献的比对、分析和研究,来确定文献的真伪、时代和作者等方面的问题。
文献的考证需要运用到各种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文献源流考证、文字考证、编年体系等。
其中,文献源流考证主要通过对文献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来确定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文字考证则是通过对文献中使用的文字、词语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来确定文献的时代和作者等问题;编年体系则是通过对文献中的记载和事件的比对,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时间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文献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
三、文献的价值文献的价值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包括文献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
文献作为古代社会的记录和见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文献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推动学术发展和理论创新;此外,文献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包括文献的分类、文献的考证和文献的价值。
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文献的考证可以确定文献的真伪、时代和作者等问题;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挖掘出文献所蕴含的史料、学术和文化价值。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https://img.taocdn.com/s3/m/49d5f5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03.png)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起源与发展1. 先秦时期:古籍整理的萌芽在先秦时期,我国古籍尚处于萌芽阶段。
诸子百家争鸣,各家著作纷呈,为古典文献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时,已有学者开始对古籍进行整理,如孔子编订《诗经》、《尚书》等。
2. 汉代:古典文献学的确立汉代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汉代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与研究,形成了以经学为核心的古典文献学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研究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传入,使得文献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整理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古籍,如道藏、佛经等。
4. 隋唐时期:古典文献学的繁荣隋唐时期,我国古典文献学进入繁荣阶段。
唐代学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颜师古的《汉书注》等。
5. 宋元明清:古典文献学的深化与发展宋元明清时期,古典文献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同时,私家藏书和刻书业的兴起,为古典文献学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典文献学将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古籍版本研究:探究古籍的版本源流、刊刻年代、流传过程及版本间的差异,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2)文献目录学:整理和编纂古籍目录,揭示古籍的分类、编目、检索和利用,为学者查找资料提供便捷。
(3)校勘学:对古籍进行校对、勘误,力求恢复古籍的原貌,确保文献的准确性。
(4)训诂学:解释古书中的字词、成语、典故,阐明古书的词义和句意,帮助后人理解古代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

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主要内容是文献保存、
文献版本的研究、文献的分类、文献的编著及其它内容。
自从近70年来,古典文献学已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既有历史学、文学、考古
学以及其它跨学科的研究,也有其它研究内容的融合,涵盖了学术研究的
多个方面。
以下将介绍古典文献学的基本要素和发展史。
一、古典文献学的基本要素
3、文献的分类:根据文献的类别不同,可以将文献分为史书、典籍、理学、经学、古代文献、文学作品等多种类别,深入分析其中的文献发展
演变及文献的内容。
二、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史
我国古典文献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春秋时期,当时开始出现了专
门研究古典文献的著作,如西汉左丘明的《名家列传》、《苍梧列传》等,就是古典文献学的种子。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引言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了解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现代面临的挑战。
二、发展历程1. 古代典籍整理与传承在早期,中国人民就开始进行典籍整理与传承工作。
这主要体现在先秦时期儒家经典的整理和传播过程中。
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诗经》等重要经典进行了整理和注释,为后世儒家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2. 古代注释与评析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大量对于经典注释与评析的著作。
这些著作不仅帮助读者理解经书内容,还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例如,《论语》注释中的《传》、《集解》等,对于解读孔子的思想有着重要影响。
3. 古代文献学研究的兴起到了宋代,中国古典文献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代文人开始对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四库全书》,它是中国古代最大规模、最全面的文集编纂工程。
三、现状分析1. 学科内部问题目前,中国古典文献学面临着一些内部问题。
首先是传统思维方式对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注释和评析方式主要依赖人工解读,难以适应大规模数字化处理和分析需求。
其次是学科门槛较高。
对于中国古典文献进行深入了解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背景,这限制了更多人参与到这门学科中来。
2. 学科外部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古典文献学也面临着外部挑战。
首先是社会对于这门学科认知程度不高。
由于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用价值,对于古代文献的研究显得有些冷门,这导致了学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是国际学术交流的不足。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应该与国际接轨,与国际同行展开交流与合作。
然而,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面临的挑战1. 整理和保护工作中国古典文献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整理和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学概念
郑鹤声、郑鹤春的概念:凡是结集、翻译、编 撰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 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文献学词典》: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 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赵国璋、潘树广主 编,江西教育出版社)
文献学的含义
在我国文献学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传统 意义上的文献学(古典文献学),二是指现 代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一章)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献”的由 来,知晓“文献”古今含义的异同。理解 “征文考献”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古典文献 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学 发展概况。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第一本文献学著作是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 《中国文献学概要》,写于1928年,1930年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文献学的开山 之作。
版本,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 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版本 学即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 异同,鉴别其真伪高下的专门之学。学习研 究,一般以选择善本为上,引用文献同样必 须注意版本。
校勘,为纠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 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 可能恢复或接近文献原貌。校勘学即研究和 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之 学。
古籍注释是为更好地阅读文献提供帮助,含 古注、今注和古注之今注。
现代以来,为普及文献而出现的文献翻译工 作,也逐渐成为文献学的重要内容。
关于文献的解释郑玄注释曰:“献,犹贤 也。”
朱熹:“文典籍,献贤也。”
文指的是,古代的典籍,献指的是当时的学 者,贤士。
在中国古代学术的传承是典籍和学者相辅相 成的,有时候互为补充。
按:文指文章;献指贤(贤才),谓博学多 闻、娴熟掌故之人,约相当于今日之谓“活 字典”。
司马迁亦有将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同视为 “文献”之明显表现。其撰著《史记》,一 方面广泛阅读“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国 家藏书),一方面游历“网罗天下放失旧 闻”。
文献释义
文献一词,现存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 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姑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杞,国名,夏禹的后代,也就是夏朝的后裔 的封国。今在河南杞县。
宋,国名,殷商的后代,也就是商朝的后裔 的封国。今在河南商丘。
征,征验、证明之义。在《礼记·礼运》中记 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 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 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
从文献组群上来看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 方文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目录、 版本与校勘及其定义。
目录、版本和校勘为传统文献学的三大主要 内容。
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 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 反映文献出版和收藏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 图书等文献的工具。目录学即是研究目录的 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学 问。目录学向来被看成治学之门径和指南, 为学中第一要紧事。
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如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 《辞海》1999年版
2,“古典文献学”的概念、研究对 象及其发展趋向。
古典文献学: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 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文献学
在我国古代虽然有“文献”这一名词,但是 “文献学”这一名词却是近现代的产物。
凡论事,则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 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 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正史传之 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 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 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
我们学习的是古典文献学:主要是在综合了 校雠、目录、版本诸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传承、特点、 处理方法和原则的一门科学。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 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 写的文献。对古典文献在书写、编纂、著录、 印刻、流传过程中诸环节的文本形式(含物 态形式,有时兼及内容)的研究,构成古典 文献学的主体内容。
2,古典文献学的其他内容:辨伪、 辑佚、标点、注译、检索。
辨伪,辨别文献中存在的各种作假情况,伴 随伪书而产生,张舜徽称:“古代典籍堆积 如山,其中真伪参半。”
辑佚,把散佚文献从其他文献中逐一辑出, 重新整理的工作。
对阅读者而言,古典文献的标点、注释、翻 译等亦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古人著书无标点,读书人须断句、标点,此 乃阅读古籍所必备之入门学问。
“文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
《文献通考》
宋代有一个学者叫马端临写了一部著作叫做 《文献通考》:文指的是经史、会要、传记。 献:指的是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的言论。通 过这些言论可以对经史进行考证,验证,甚 至校正。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 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 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1980s以来,古典文献学出现一些新的趋向, 分支文献学和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如文学 文献学、文学批评文献学、文献目录学等。
第二节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
文献包括了所有的历史资料,那么文献学研 究的范围也就涉及到各式各样所有文献。
从时代上分: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 献、当代文献。
学科上分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 哲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 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等。
虽然没有“文献学”这一名称,但是中国古 代却有很多的学者从事文献整理的工作。当 时人们称之为“校雠学”。有一套书是南京 大学的程千帆、徐有富编撰的叫做《校雠广 义》。讲的就是文献学的知识和内容。
亦即广义的校雠学,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 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 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 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 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