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扬麦16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22 不 同 施 氮 量 与 氮 肥 运 筹 方 式 对 扬 麦 1 . 6产 量 及 构 成 因
素 的 影 响
221 不 同施 氮 量 对 扬 麦 1 .. 6产 量 及 构 成 因 素 的 影 响 。 表 从
小麦 于 1 1月 8日播 种 , 工开沟 条播 , 人 基施 五氧化 二磷 7 g l2氧化 钾 9 g l2壮 蘖肥 施五 氧化二磷 3 g l 5 /1 , k I1 / 0k /m } 3 /m 、 k}
( 2 0 、0 m N 0 )3次 重 复 , 机 区 组 排 列 , 1 N 7 )3 0k (3 0 , 随 共 8 个小 区 。 小区长 宽各 3m, 距 3 m, 区面积 9n。各 小 区 行 0c 小 l 。
氮肥 运筹方 式均 为基肥 : 蘖肥: 壮 拔节孕 穗肥 为 61 。 :: 3
1 . 氮肥 运 筹方 式 试 验 。 .2 2 氮肥 用 量 为 2 0k /m , 筹 方 4 gh 运
式 分 为 4种 , 基 肥 : 蘖 肥 : 节 孕 穗 肥 分 别 为 712 B ) 即 壮 拔 ::( 7 、
61 ( 6 、:: B )415 B ) 随机 区组 排 列 , 重 复 , :: B )51 3 4( 5 、::( 4 , 3次
农 艺学
现 代农业 科技
21 0 0年第 2 3期
不 同氮肥 用量 及运 筹 方式 对扬 麦 1 6群体 动 态和 产 量 的影 响
刘 田 肖承 璋 z 刘文 广
(江 苏 省 如 皋 市农 业科 学 研 究 所 , 苏如 皋 2 6 0 ; 如 皋 市农 业技 术 推 广 中 心 ) 江 2 5 0
不同水稻茬口及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28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次性基 施,( )基肥 : 2 平衡 肥 : 拔节孕穗肥 : l 2 3 7: : ,( ) 基肥 : 平衡肥 : 拔节孕穗肥 = 1: ,( )基肥 : 5: 4 4 平衡肥 :
拔节肥 : 孕穗肥 = l 2: ;基肥于播种前施用 ,平衡肥 5: : 2 于越冬始期 (2 2 1 月 0日) 捉黄塘促平衡时施用 , 拔节肥在 小
上海农业科技
21一 0 l4
不 同水 稻茬 口及 密度 、不 同氮肥 用 量 及运 筹
对 “ 麦 2 号 ” 产量 和 品质 的影 响 淮 8
王安邦 顾正中 周 羊梅 ( 江苏省 淮安市农 业科 学研 究 院 230 ) 2 0 1
摘 要 :为给 中筋 小 麦 “ 淮麦 2 8号 比质 栽 培提供 依据 ,分 析 了 3个 不 同水 稻茬 口、 不同 氮肥运 筹方 式对
值增加 , 但不 同处理 间差异 不大 。
表2 3种不 同水稻茬 口和 密度 “ 淮麦 2 8”的品质特性
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 ,叶龄 余数 25叶时施 用 , . 孕穗肥在小
麦 叶龄余数 0 8 . . ~12叶施用。P O 和 K2 2s O均为 8k / 6 g 67 m ,在播种前一次性基施 。行 长 7 8 m、行距 0 2 m,小 .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3 7 1
— —
2 2 1 对产量结构及产量的 影响 。 由表 3 .. 可见 ,在相同氮
肥运筹时 ,施氮量为 2 g 6 7 m 0 k / 6 处理产量高于 l g 5k / 6 7 m 6 处理 , 但差异较小 。在同等施氮量情 况下 , 以氮M,: Y 5 1 2: 运筹时产量 比较高 , : 2 氮肥一次性基施时产 量最低 , 差 异较大 , 与氮肥 5: : w差 异较小。从产量结 构来看 , 但 14l 随
小麦行距多宽比较合适,一亩地用多少化肥

小麦行距多宽比较合适,一亩地用多少化肥等行距播种,行距控制在15-23cm左右。
宽窄行播种,大行20cm 宽,小行10cm宽;或者是大行30cm宽,小行15cm宽。
沟播,行距控制在10-15cm左右。
机械播种,行距23-26cm之间。
一、小麦行距多宽比较合适1、行距选择:小麦播种的行距有多种选择,可以是等行距播种(一般行距控制在15-23cm左右);也可以是宽窄行播种(大行20cm 宽,小行10cm宽;或者是大行30cm宽,小行15cm宽);或者是沟播(行距控制在10-15cm左右)。
如果是机械播种,可以将行距控制在23-26cm之间。
其中等行距播种容易保证基本苗,充分利用光能,保证苗生长一致,并且可以增加地表覆盖量,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但是行距过窄,不太适合高产田播种。
而宽窄行播种,容易滋生杂草。
2、播种量:小麦的播种量与小麦品种、土地性质以及播种时间有关。
对于一般地块,半冬性、弱冬性品种的小麦每亩地播种7-9kg,弱春性、春性品种的小麦每亩地播种9-11kg。
如果是旱地,每亩地播种7.5-10kg;如果是水地,每亩地播种12.5-15kg,撒播15-17.5kg。
如果适播期提前或推后1天,每亩减少或增加播量0.5kg左右。
二、一亩地用多少化肥1、需肥量每生产100kg的小麦籽粒,需要吸收2.8-3.2kg的氮,1-1.5kg的磷,2-4kg的钾。
2、基肥(1)每亩地施加2000-5000kg的农家肥。
(2)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可以不施加氮肥。
如果土壤肥力较高,每亩地施加5-10kg的尿素或者是15-20kg的碳酸氢铵。
如果土壤肥力中等,每亩地施加7.5-15kg的尿素或者是25-40kg的碳酸氢铵。
如果土壤肥力较差,每亩地施加10-17的尿素或者是30-50kg的碳酸氢铵。
(3)如果土壤中速效磷低于20mg/kg,每亩地施加30-50kg的过磷酸钙。
土壤中速效钾低于50mg/kg时,每亩地施加5-10kg的氯化钾,盐碱地施加硫酸钾。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研究

肥运 筹 方法 , 易 实现 高产 、 容 优质 的 目标 。
关键 词 氮肥 运 筹 ; 小麦 ; 产量 ; 品质
相对 较低 ; 节后 , 拔 由于追施 拔 节 和孕 穗 肥 , 理 A 处
茬 为 玉米 , 量 水 平 在 900 gh 左 右 。供 试 强 产 0 k/m 筋 小麦 品 种 20 0 3年 为烟 20 ,04年 为苏 徐 2号 。 8 120
12 试 验 设计 .
和处 理 群体 总茎 蘖 数 下 降 趋缓 , 穗 率 提高 , 成 最 终 成穗 数增 加 。说 明在 总用 氮 量 相 同 的条 件下 , 降
数 消亡 快 , 最终 成 穗 数 反 而 稍低 。减 少 前期 施 氮 数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材 料 .2源自 0 2~20 04年 试 验 在 江 苏 丰 县 常 店 镇 常 西 村
进 行 。试验 地 土质 为壤 土 , 力偏 上 , 力 均匀 。前 肥 地
量, 出苗 至孕穗 期群 体 总茎蘖 增 长较慢 , 高峰 总苗数
丰 县 地处 江 苏 省 西北 部 , 国家 黄淮 优 质 强 筋 是
小麦 优势 区域 南缘 , 质强 筋小 麦生 产发 展较 快 , 优 面 积 已达 1 . 5 3万 h 占小麦 面积 6 % 以上 。近 年有 m , 0 关 农艺 措 施 对 强 筋 小 麦 子 粒 品 质 影 响 的 报 道 颇 多¨ J 。为建立 适合 丰 县 同类 生态 条件 的强 筋小 麦
不同施氮条件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11 试 验 地 概 况 .
本 试 验 在 内蒙 古 农 业 大 学 教 学农 场进 行 。试 验 地 前 茬作 物
为玉米, 层为 02c 耕 0m。土 壤 有 机 质 含 量 为 11% ,全 氮 量 为 .8 013 , 解 氮 3 .3 g g 速 效 磷 为 2 . mg g 速 效 钾 含 量 .6 % 碱 4 m/ , 5 k 89 / , 7 k
c , 明 小 麦 实 施 前 氮 适 当 后移 具 有 明显 增 产 作 用 。 k说 前 人 研 究 表 明 : 施 氮 肥 可 以 维 持植 株正 常生 长 至 拔 节 期 底
表 2 春 小 麦不 同追 氮 处 理产 量 构 成 因 素与 经 济产 量
而 拔节 以 后 随 着 生 长 进 程 的 加 快 , 株 对 氮 的需 求 量 增 加 , 须 植 必 及 时进 行 氮 肥追 施 。
5处 理 ( 衡 型 以 Ⅲ代 表 ) 不追 肥 为对 照 ( 1 。试 验 期 间 观 察 均 ; 表 ) 记 载 主 要 生 育期 。 项 管 理 同 大 田。 各
推 进 小 麦 生 产 发 展 的 重要 因素 .其 研 究 重 点 是 小 麦 生 长 发 育 规 律 及 其 控 制 措 施 . 产 、 产 、 质 和 高效 率 ; 培 肥 地 力 、 理 高 稳 优 在 合
步 我 国农 业 科 技 工 作 者 . 小 麦栽 培技 术 研 究 上 取 得 的成 果 是 在
3次 重 复 。 区 面 积 为 1 . 。分 蘖 期 和 孕穗 期 3个 不 同追 氮 处 小 75 m2 理 为 73处理 ( 重 型 以 I代表 )37处 理 ( 重 型 以 Ⅱ代 表 )5 : 前 ;: 后 ;: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摘要以烟农19、淮麦20为品种材料,进行播期、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2个品种都较适合本地种植,播期在10月上旬,基本苗8~16万株/667m2比较适宜,群体质量高,穗粒结构协调,产量高;播期较晚,以主茎成穗为主,要增加基本苗,提高成穗数,增加产量。
关键词小麦;品种;播期;密度;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161-02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及水稻籼改粳收获期延迟等因素影响,小麦生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技术指标已不适应大田生产要求。
为探明本地区主推品种的适宜播期,明确不同播期条件下宜采用的播量范围,进行了品种、播期、播量三因素裂区试验,以期为小麦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7~2008年在赣榆县沙河子园艺场进行,前茬花生。
10月1日施基肥,旋耕整地,挖沟整畦划区。
1.1试验设计试验设品种、播期、密度3个因素,小区排列采用三裂式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播期为副区,播量为裂区,随机排列。
供试品种设2个水平,分别是烟农19、淮麦20;播期设5个水平,分别是10月2日、10月8日、10月14日、10月20日、10月26日;密度设4个水平,分别为8万株/667m2、16万株/667m2、24万株/667m2、32万株/667m2。
1.2播种与施肥行距25cm,南北行向,人工播种,基施45%复合肥750 kg/hm2,苗肥施尿素48.75kg/hm2,拔节肥97.5kg/hm2、孕穗肥97.5kg/hm2。
共施纯氮225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0.5,氮肥运筹为基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
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1.3考察记载1.3.1生育时期。
记载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具体日期。
1.3.2群体结构。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总结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总结作者:郭芳冯云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 氮肥的施用对小麦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时期对施肥效应影响不同。
为了建立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淇县于2011-1012年度安排了小麦氮肥运筹试验。
本文对这次试验、对试验的方法、结果与分析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00-01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年种植小麦2万km2,小麦产量500-600 kg/亩。
2012年小麦在我县的平均产量达到每亩507 kg,高产创建区中每亩的平均产量高达605.4 kg,还有很多小麦的高产典型户每亩产量最高达到718 kg,确保实现从2004年起小麦产量的持续增加。
为在县级区域内构建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淇县为构建这一体系在2011-1012年度进行了小麦氮肥运筹试验。
在田间进行小麦氮肥运筹试验,主要研究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的主要时期对氮肥的使用效果的影响,用以保证在增产增收的过程中氮肥发挥其最大功效。
探讨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时期的施肥效应影响,充分发挥氮肥最大增产作用。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1.试验设计小麦在进行氮肥运筹试验时要进行4个处理,按500公斤及以上水平设计。
在每个处理过程中施加的肥量、氮肥基追比例还有施加肥料的时期在见表1中列出。
试验中采用的排列是随机区组,进行重复3次。
走道设置为1m在区组间还有试验四周设置。
小区面积30m2,为了防止水肥的窜走在每个小区间和区组间都进行设埂,走道外也要设置1m的保护行。
在进行设计的基础是没有施用农家肥,N、P、K、分别指纯N、P2O5、K2O,施肥量指亩施用量。
2.材料选用试验选用肥料有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选用尿素(含N46%)、磷酸钙(含P2O516%)和氯化钾(含K2O 60%)。
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号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
要: 以济麦 2 2为试材 , 超高 产栽 培条件 下设 置 4个试 验处 理 : O 不施 氮 ) 施 氮量 20 k/ m 在 N( , 1 sh
( 2 0 、7 sh N 7 )3 0k h N 3 )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 产量 、 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 N 1 )2 0k m ( 2 0 、3 s m ( 30 , / / 蛋
半微 量 凯 氏定 氮法测 定植 株各器 官 的含氮量 。
1 2 3 植株 氮素积 累与 转 运及 氮素 利 用 效 率 的 ..
机 质 17 , 氮 13 , 解 氮 129m /g 速 .% 全 .% 碱 1. gk , 效 磷 5 . gk , 0 1m / g 速效钾 18 8mgk 。 4. / g 试 验设 4个 处 理 : 生 育 期 不 施 氮 ( 照 ) 全 对 ,
12 测定 项 目与方法 .
12 1 籽 粒 蛋 白质含 量测 定 采 用 G 20 .. B 95—
18 9 2半微 量 凯 氏定 氮法 , 含氮 量 乘 以系 数 5 7为 . 蛋 白质含量 ( 照范 ,9 5 。 何 1 8 ) 1 2 2 植株 全 氮含量 测定 .. 采用 G 20 B 9 5—1 8 92
少 污染 的重要 措施 。兖 州市 位于 山东省 西南 部黄
淮海 平 原 , 国家 重要 的粮食 主产 区和 高产 区 , 是 在
当地小麦生产中人们为追求产量的提高 , 目提 盲
高氮 肥用量 , 成 浪 费 。研 究 该生 态 区域 内超 高 造 产 条件 下小 麦 的最适需 氮量 可为 当地小 麦 高产优 质高效 栽 培体 系提供 理论依 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 h m )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材 料
1 . 3 考 察 内容 与数 据处理
试 验于 2 0 1 2~ 2 0 1 3年 在 海 安 县 大 公 镇 姜 桥 村 进行 。供试 品种 为 当地 主推 品种 扬辐 麦 4号 。试 验
万h m , 小 麦单产 自 2 0 0 8年 突破 6 0 0 0 k g / h m 以
来, 连续 5年 ( 2 0 0 8~2 0 1 2年 ) 统计单产全省第一 ,
完全 随机 区组排列 , 3次重复 , 小 区面积 2 3 . 2 m 。 施肥水平 以超 高产为 目标 , 总施 N量 2 7 0 k g / h m ,
中图分类号 : s 5 1 2 . 2 0 4 文献 标 识 码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5 2 8 0 . 2 0 1 3 . 0 5 , 0 4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5 2 8 0 ( 2 0 1 3 ) 0 5 - 0 4 3 1 - 0 3
影响
试 验采 用两 因 素 裂 区设 计 。 行 距 ( A) 为 主区。 播种 采 用 2 B G一6 A型 小 麦 免 耕 条 播 机 。该 机 设 计 播 幅为 1 . 2 m( 6行 , 等行距 2 0 c m) , 本试 验改为 5
行( “ 六改五” ) 和 4行( “ 六改四” ) 播种 , 即设 2 4 c m ( A 1 ) 和3 0 C 1 T I ( A 2 ) 两个行距水平 。氮肥运筹 方式
果表明 : 在适 期早播 ( 1 0月底前 ) 、 总施氮量 2 7 0 k g / h m 条件下 , 以相对较少 的基本 苗( 1 6 5万 ~1 8 0万/ h m ) , 采 用
“ 六改 四” ( 行距 3 0 e m) 的机条播方式 , 氮肥运筹 以基肥 : 壮蘖肥 : 拔节孕穗肥 为 5 : 1 : 4或 6 : 1 : 3可以获得较 高的产 量。此技术组合可作 为该 地区超高产小麦栽培 技术方案之一 。 关键词 : 小麦; 栽培 ; 播种 ; 行距 ; 施肥
1 : 0 . 6 : 0 . 6 。基肥 于播种前施用 , 壮蘖肥于 4~ 5叶 期施用 , 拔节肥于倒 3叶期 ( 叶龄余数 2 . 5左右) 施
用。
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 响 , 以期找出超高产 小 麦生 产 的机播 行距 和 氮肥 运筹 方式 。
设计播期 1 0月 2 5日( 由于天气原 因, 实际播种
P 2 O 5 1 6 2 k g / h m , K 2 O 1 6 2 k g / h m , N : P 2 O 5 : K 2 O为
其中 2 0 1 1 年平均单产达 6 8 8 5 k g / h r n , 为历史最高
水平 。为进 一步 提 高 全 县小 麦 产 量 水 平 , 实 现更 高 水 平 的突破 , 选择 当地 适 期 早 播 条 件 下 的 基 本 苗设 置, 在相 同施 氮 量 的水平 下 , 研究 行距 和不 同氮肥 运
2 0 1 3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 2 7卷 第 5期
作 物 研 究
4 3 1
不 同机播行距 与氮肥 运筹方式 对超 高产 小麦产量 的影 响
唐 进, 林 昌明 , 吉 剑, 陈 兴惠
( 海安县农业 委员会 , 江苏海 安 2 2 6 6 0 0 ) 摘 要: 2 0 1 2~2 0 1 3年在江苏海安对 不同机条播行距 、 不同氮肥运 筹方式 下小麦 生长及产量影 响进行 了研 究 , 结
本试验年度小麦播后 至冬前温度偏低 , 有效积 温3 9 3 . 4 Z, 分别比上年和常年少 1 3 0 . 3 、 7 3 . 3  ̄ C, 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 0 8 - - 0 6
作者简介 : 唐
进( 1 9 7 6 一) , 男, 江苏海安人 , 高级农艺师 , 从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 E m a i l : j s h a O 2 0 0 8 @1 6 3 . c o m 。
基 金项 目: 江苏省农业 三新 工程项 目[ S X G C ( 2 0 1 2 ) 1 3 5 ] 。
4 3 2
CROP RE SEARCH
处 理冬 前苗情 均 较 差 。从 表 1可 见, 各 处 理 冬前 总
2 . 2 播 种 行 距 与 氮 肥 运 筹 对 超 高 产 小 麦 产 量 的 影响
海 安县 地处 苏 中 , 全 县 常 年 小 麦种 植 面积 3 . 3 3
( 基肥 : 壮蘖 肥: 拔 节肥 ) 为 副区 , 设 4 : 1 : 5( B 1 ) 、
5 : 1 : 4 ( B 2 )、 6 : 1 : 3 ( B 3 ) 、 7 : 1 : 2 ( B 4 ) 4个 水平 。
考 察 关键 生育 期茎蘖 动 态 、 成 熟期 植株性 状 、 产 量结构 及实 际产 量情况 。数据使 用 E x c e l 软件 整 理, 采用 D P S数据处 理 系统进 行 统计分 析 。
田土壤肥力 中等, 前茬水稻。
1 . 2 试 验设 计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播 种行 距 与 氮肥 运 筹 方 式 对 小 麦 茎蘖 动 态 的
茎 蘖数 差异 不大 , 但 春后 处 理 A1总 茎蘖 数 多 于 A 2 处理, 且 不 同氮肥 运筹 方式 中 , 随着前 期施肥 比例的
增加 , 群体总茎蘖数呈上升趋 势。从拔节期群体大
小看 , 处理 A 2的群 体 总 体 上 小 于 Al的 群 体 大 小 , 可 能是 因为行 距 的增大 会使 同一 种植 密度 下 的行 内 小 麦群体 在单 位 面积 的相 对 密度 增 大 , 导 致 前 期 植 株 生长竞 争激 烈 , 无 效 分 蘖相 对较 少 。从 拔 节 后 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