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免疫器官结构与功能
免疫器官_精品文档

MHC有高亲和力的TCR
21
• 说明,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TCR的基因 状态和细胞表面标志可以作为判定T细胞 发育不同阶段的标志。
22
二、骨髓(Bone Marrow)
(一)成分: A.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s): 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可 分化成为各种血细胞。 B.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 IL-3、IL-4、IL-6、 IL-7、GM-CSF等),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发育 (骨髓微环境)。
7
第三节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lymphoid organ)
一、胸腺(Thymus)
1. 发生、发育: • 胚胎期(第六周)第三、四对咽囊腹侧上皮发育来的,位
置在胸腔前纵隔上方。
• 是所有免疫器官发育最早的器官。羊生下后就发育好了, 人次之,再次小鼠。
8
9
• 胸腺和年龄关系密切,是免疫器官中变化最大的。 新生儿:20g 青春期:30-40g 老年:至10-20g
淋巴结
外周组织
37
3. 淋巴细胞再循环
• 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再分布于全身各处 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
• 淋巴细胞在各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的定位有一定特异分布 性。取决于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种类及高内皮细胞小静脉 (HEV)表达的相应黏附分子受体。
interstitial fluid and lymph.
All lymph nodes eventually drain into the thoracic duct 腹 股 沟 淋 巴 结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精品课件
40
精品课件
41
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反应、超敏反应等
*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靶细胞溶解; * 通过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 * 释放细胞因子,如TNF等; * ADCC作用
CD16-IgG1/IgG3 Fc段
免疫调节
精品课件
42
2、ADCC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47
小结
B淋巴细胞来源、发育于骨髓。
B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包括: BCR-Igα(CD79a)/Igβ(CD79b)复合物、 CD19\CD21\CD81复合物、CD20、CD40、CD80/CD86。
B细胞的主要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抗原递呈。
精品课件
48
小结
NK细胞的表面标志:CD3-Ig- CD16+CD56+CD57+。 NK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自然杀伤作用)。
精品课件
31
Antigen-dependent differentiation
Antigen-independent stage
of B cell differentiation
精品课件
32
(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
1.B细胞抗原受体
B细胞抗原受体(B-cell antigen receptor, BCR)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
丝裂原(mito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 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表现为胞体 增大、胞浆增多、DNA合成增加
作用特点: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
精品课件
22
5.MHC抗原:所有T细胞均表达MHC-I类分子, 人T细胞激活后还可表达MHC-II类分子。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治疗手段
肿瘤免疫治疗旨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细胞疗法等。
06
总结与展望
对免疫系统的理解与认识
01
02
03
04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线, 具有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的 功能。
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多样,包括遗传缺 陷、感染、药物等因素。
针对不同类型和病因的免疫缺陷病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替代 疗法、基因治疗等。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定义
肿瘤免疫是指机体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过程,涉及多个免疫细胞和分 子的相互作用。
肿瘤免疫类型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肿瘤免疫逃避机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过敏反应类型
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 反应。
治疗手段
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 免疫疗法等。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定义
常见类型
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 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导致机体 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和患肿瘤。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艾滋病)等。
发病机制
治疗手段
常见类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 肌炎等。
治疗手段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抑制 疗法、细胞疗法等,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定义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外界物 质刺激后发生的过度免疫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常见过敏原
花粉、尘螨、动物皮毛、某些 食物等。
第2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名词解释
1.黏膜免疫系统:又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 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 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 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黏膜免疫系统是人体重要 的防御屏障,也是发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 部位。
【A型题】
1.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 E.肠淋巴组织
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是 A.骨髓 B.法氏囊 C.脾 D.胸腺 E.淋巴结 2.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 4.B细胞主要定居在淋巴 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结的 A.胸腺和淋巴结 A.皮质区 B.骨髓和粘膜免疫系统 B.深皮质区 C.淋巴结和脾 C.浅皮质区 D.胸腺(IEL),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内的一 类独特的细胞群 B.约40% 的IEL为胸腺依赖性, 主要为αβ+T细胞 C.约60%的IEL为胸腺非依赖性, 主要为γδ+T细胞 D.具有对肠道病原体的防御功能 E.具有过滤功能 8.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A.骨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B.胸腺、淋巴结、脾 C.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 D.脾、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 织 E.骨髓、胸腺
二、外周淋巴器官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
淋巴结(lymph nodes) 脾脏(spleen) 粘膜相关淋巴系统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system)
扁桃体(tonsil)
1、淋巴结
分布于全身,是成熟T (75%)、B (25%) 细胞发挥功能场所 Lymph nodes are encapsulated structures that are strategically placed throughout the body to receive and filter antigens and cells from peripheral interstitial fluid and lymph. All lymph nodes eventually drain into the thoracic duct and back to the peripheral blood.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共59页

食道粘膜下层中散在的淋巴组织
结肠粘膜下层中的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1.肠相关淋巴组织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1)派氏集合淋巴结—
小肠粘膜淋巴滤泡组织,发生 肠粘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M细胞(microfold cell): 膜上皮细胞或 微皱褶细胞--- 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一 淋巴结(lymph node) 广泛分布于全身非粘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处。
局部淋巴结肿大提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或其他病变
(一) 淋巴结的结构
皮质区:
浅皮质区: 淋巴滤泡
(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B细胞
初级淋巴滤泡:静止B细胞 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增殖分化B细胞
深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
Morphology of the Spleen
(二)脾的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B 60%,T 40%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血源性抗原) 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3.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如补体,ck 等 4.过滤作用 90%循环血液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又称粘膜免疫系统
(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非膜包化淋 巴组织
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扁桃体, 小肠的派氏淋巴结和阑尾。
人体粘膜面积400m2 ,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粘 膜系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MALT的组成
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医学免疫学 第2章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公开课课件

②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场所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各类血细胞和免 疫细胞发生场所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2.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The bone marrow is the site of B cell maturation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入院查体: T 39℃,R 38次/分,P155次/分,无特殊面容,双肺 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中小水泡音,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 室检查:血常规示 WBC 16.06×109/L,N 60.7%,HGB 84.4g/L; T 淋 巴细胞亚群示 CD3+ 0.6%,CD3+/CD4+ 0.0%,CD3+/CD8+ 0.3%,CD4+ /CD8+ 0.0%; 甲状旁腺激素0.00037 ng/mL(正常值0.1~0.6ng/mL); 胸部 CT示双肺可见广泛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阴影及小结节,痰培养示 少量酵母菌样真菌生长。
建立自身耐受及维持免疫自稳。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临床病例
患儿女,1 个月,主因“发热10d、咳嗽3d”入院。入院前10 d无 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6~39.0 ℃,无寒战、抽搐、腹泻、呕吐、 精神萎靡及嗜睡,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小儿伪麻美芬滴剂(艾畅) 等药 物治疗效果欠佳;3d前出现咳嗽,有痰,当地医院查胸片示“双肺可 见片状高密度阴影”。现转入我院。
黄骨髓
人体内造血首现于2-3周胚龄的卵黄 囊;肝脏、脾脏为胚胎3-7月的主要 造血器官;胚胎末期-出生后主要为 骨髓造血。
扩展应用: 捐献骨髓对人体有害吗?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骨髓及其功能
(一)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复 习
题
3.在淋巴结中T细胞定居、增殖的部位是 A、浅皮质区 B、淋巴滤泡 C、髓 索 D、深皮质区 E、髓窦 4.在脾脏中T细胞定居、增殖的部位是 A、淋巴滤泡 B、脾索 C、中央动脉周围 D、脾窦 E、红髓
复 习 题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脏 B、骨髓 C、胸腺 D、法氏囊 E、淋巴结 6.人类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脾脏 B、骨髓 C、扁桃体、阑 尾 D、淋巴结 E、胸腺
实质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主要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细胞区。 主要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T细胞区。 髓质:主要由髓索构成。 髓质:主要由髓索构成。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三)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四)过滤作用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二、脾---最大的免疫器官 一)T、B细胞定居的场所 T细胞分布: 白髓的中央小动脉周围淋巴鞘; B细胞分布: 鞘内的淋巴滤泡、红髓的髓索 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三)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四)滤过血液 五)造血功能
(二)淋巴细胞归巢的机制
归巢受体( 归巢受体(homing receptor) ) 地址素 (addressin) 高内皮微静脉(HEV) 高内皮微静脉(HEV)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
定义: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定义: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 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称淋巴细 胞再循环( recirculation)。 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第二章 免疫器官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目的要求:1.掌握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2.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及结构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的意义教案时数:2学时概述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
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
免疫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类,也分别称为初级(一级)和次级(二级)淋巴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免疫分子是指免疫细胞的产物。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不仅定居在淋巴器官中,也分布在粘膜和皮肤等组织中。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还可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各处巡游,持续地执行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使免疫应答既能有效地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 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由骨髓(腔上囊)和胸腺组成。
一、骨髓(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造血组织红骨髓血窦黄骨髓。
(二)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场所(见下图)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骨髓微环境影响下,可经过定向干细胞、祖细胞、前体细胞等分化阶段,最终分化、成熟为各种血细胞。
2.B 、NK 分化成熟场所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附: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1.HSC 的起源 卵黄囊(2~3W )→肝、脾(3~7M )→骨髓(胚胎末期、出生)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潜能:自我更新self-renewing 和分化differentiation (造血) 基质细胞: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造血细胞(最初分化为)共同淋巴样祖细胞和共同髓样祖细胞等2.HSC的表面标志 CD34、c-kit(CD117)CD34:表达于1~4%骨髓细胞,逐渐下降至成熟血细胞不表达CD117:是干细胞因子SCF的受体,表达于1~4%骨髓细胞Lin-细胞:(谱系阴性细胞):早期造血干细胞红母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髓样祖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髓系祖细胞嗜酸性粒多能干细胞中粒粒-单核干细胞MODCT淋巴样祖细胞BNKDC3.HSC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多能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机制骨髓、胸腺微环境是其发育分化必要条件通过动物体内或人工体外半固体微环境条件模拟,可进行造血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目的要求:1.掌握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2.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及结构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的意义教学时数:2学时概述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
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
免疫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类,也分别称为初级(一级)和次级(二级)淋巴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免疫分子是指免疫细胞的产物。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不仅定居在淋巴器官中,也分布在粘膜和皮肤等组织中。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还可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各处巡游,持续地执行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使免疫应答既能有效地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 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由骨髓(腔上囊)和胸腺组成。
一、骨髓(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造血组织红骨髓血窦黄骨髓。
(二)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场所(见下图)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骨髓微环境影响下,可经过定向干细胞、祖细胞、前体细胞等分化阶段,最终分化、成熟为各种血细胞。
2.B 、NK 分化成熟场所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附: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1. HSC 的起源 卵黄囊(2~3W )→肝、脾(3~7M )→骨髓(胚胎末期、出生)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潜能:自我更新self-renewing 和分化differentiation(造血) 基质细胞: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造血细胞(最初分化为)共同淋巴样祖细胞和共同髓样祖细胞等2. HSC的表面标志CD34、c-kit(CD117)CD34:表达于1~4%骨髓细胞,逐渐下降至成熟血细胞不表达CD117:是干细胞因子SCF的受体,表达于1~4%骨髓细胞Lin-细胞:(谱系阴性细胞):早期造血干细胞红母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髓样祖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髓系祖细胞嗜酸性粒多能干细胞中粒粒-单核干细胞MODCT淋巴样祖细胞 BNKDC3.HSC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多能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机制骨髓、胸腺微环境是其发育分化必要条件通过动物体内或人工体外半固体微环境条件模拟,可进行造血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A.分泌CK或其他介质胸腺基质细胞分泌IL7、胸腺激素、胸腺素、促胸腺生成素使T成熟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7,proB preB骨髓及胸腺基质细胞分泌CSFs促不同谱系细胞生长分化B.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经AM、细胞外基质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血细胞相互作用,提供剌激信号(2)髓样干细胞及分化①红系:EPO红细胞生成素髓样干细胞→(EPO、SCF存在下)→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②巨核系:TPO血小板生成素髓样干细胞→(TPO、IL-6、IL-11)→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eG)③粒单系:GM-CSF、SCF、IL3髓样干细胞→具有产生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和单核-巨噬细胞系潜能的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在G-CSF/M-CSF/GM-CSF、SCF、IL-3存在下)→中性粒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④嗜酸性粒细胞:GM-CSF、 IL5、IL3髓样干细胞→CFU-GEMM(在GM-CSF、IL-5、IL-3存在下)→嗜酸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os)→嗜酸性粒细胞⑤嗜碱性粒细胞:IL5、TGFβ髓样干细胞→CFU-GEMM(在IL-5、TGF-β存在下)→嗜碱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Baso)IL-3、IL-4 →嗜碱性粒细胞(3)淋巴样干细胞及分化①T谱系胸腺内T获得功能性TCR的表达、自身MHC限制、自身耐受A.TCRα和β链基因重排αβT细胞占总数95-99%,γδT细胞占总数1-5%DN阶段β链基因重排,与preT替代α链组成pTα:β,即preTIL-7使preT 后期增殖,分化成DP细胞,α链基因重排,即TCRαβB. CD3、CD4、CD8表达DN阶段胸腺淋巴样干细胞不表达CD3、CD4、CD8DP阶段CD4+、CD8+(DP)、低表达CD3TCRαβ开始表达,CD3增多SP阶段DP与胸腺上皮膜抗原肽-MHCⅠ/Ⅱ复合物结合发育为SP细胞:与Ⅰ类分子结合DP细胞,CD8高,CD4少至消失与Ⅱ类分子结合DP细胞,CD4高,CD8少至消失胸腺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DP-抗原肽-MHCⅠ/Ⅱ复合物不结合或高亲和力,95%凋亡,阳性选择分化为SP,获自身MHC限制胸腺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SP-抗原肽-MHCⅠ/Ⅱ复合物(DC、Mφ)高亲和力,被删除,进入外周T不针对自身抗原,获T中枢免疫耐受小结:胸腺发育三阶段、阳.阴.性选择后,SP细胞(CD4+CD8-及CD4-CD8+)获自.身.MHC..和中枢免疫耐受,进入外周T库。
...限制②B谱系来源于骨髓淋巴干细胞。
早期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骨髓造血微环境密切相关。
骨髓基质中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是B细胞发育的必要条件。
A.Ig重轻链基因重排ProB------重链V区重排(顺序:D-J、V-D-J)大PreB----完成重链(μ)重排并表达小PreB----轻链V- J重排未成熟B---表达mIgM,遇抗原克隆删除中枢耐受成熟B------表达mIgM、mIgD,受抗原剌激发生免疫应答B. Igα(CD79a)/Igβ(CD79b) B重要标志,ProB即表达,介导信号传递C.λ5和VpreB 大PreB的受体:μ链和λ5-VpreB/ψ替代轻链组成③NK来源:骨髓表面标志:TCR-、mIg-、CD56+、CD16+耐受机制:生理条件下抑制性R占优势(KIR2DL、3DL和CD94-NKG2A),识别MHCⅠ类分子,而处于受抑制状态。
肿瘤或V感染时MHCⅠ分子下调,解除抑制,杀伤敏感。
二、胸腺(一)胸腺的结构基本结构单位是胸腺小叶,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胸腺实质由胸腺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
胸腺细胞绝大多数为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未成熟T细胞。
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胸腺浅皮质层中有前T细胞(前胸腺细胞),深皮质层内有皮质胸腺细胞,髓质层中的髓质胸腺细胞输出到外周即为T细胞。
(二)胸腺微环境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最重要的组分,以两种方式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1.分泌CK和胸腺肽,调节胸腺细胞的发育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发育。
2.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发育。
3.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蛋白,葡萄糖胺聚糖促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
(三)胸腺的功能1. 胸腺是T分化、发育、成熟场所、胸腺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作用下,最终生成CD4+T、CD8+T。
趋化因子皮质(95%)前T细胞进入胸腺大部分凋亡髓质(5%)T细胞亚群(具不同功能)1%外周免疫器官特定的胸腺依赖区阳性选择胸腺细胞识别自身MHC-抗原肽复合体的T细胞阴性选择胸腺细胞产生对自身成分耐受的T细胞群体(禁忌细胞株)胸腺上皮细胞和其他基质细胞产生的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在胸腺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
2. 免疫调节功能3. 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或称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由淋巴结、脾、黏膜免疫系统组成。
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淋巴结300-500个(一)淋巴结的结构分皮质和髓质。
1.被膜和小梁2. 皮质区分浅皮质和深皮质区。
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称非胸腺依赖区(thymus-independent area)。
初级滤泡、次级滤泡深皮质区(副皮质区)T细胞定居,称胸腺依赖区(thymus-dependent area并指状树突状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
深皮质区的毛细血管后小静脉(高内皮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由高立方内皮细胞组成,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有关。
皮质淋巴窦:2.髓质区由髓索和髓窦组成。
髓索中含有B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髓窦内为淋巴液通道,与输出淋巴管相通。
(二)淋巴结的功能(免疫功能)1.过滤和清除异物(病原体、毒素、有害异物)2.产生免疫应答①T(深皮质区75%)、B(浅皮质区25%)定居场所②免疫应答场所③淋巴细胞再循环(血淋巴细胞---HEV---输出淋巴管---胸导管---左锁骨下静脉反回)二、脾(一)结构外包被膜,实质分白髓和红髓。
白髓内沿中央动脉分布的淋巴组织称淋巴鞘,主要由T细胞组成,为胸腺依赖区。
白髓内有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含大量B细胞,为胸腺非依赖区。
(二)功能(免疫功能)1.T(40%)、B(60%)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4.血液滤过功能(病原体、衰老红白细胞、免疫复合物、异物)5. 造血功能三、黏膜免疫系统muscosal immune system,MIS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s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人体粘膜400m2,50%淋巴组织在粘膜(一)MALT的组成1.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结、淋巴小结(淋巴滤泡)、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固有层弥散淋巴细胞,(1)M细胞(memberanous epithelial cell or microfold cell膜上皮细胞或微皱褶细胞):通过吸附、胞饮或内吞摄入肠腔内抗原,以囊泡形式转动并传递给Mф、DC,再由这些APC 提呈给淋巴细胞。
(2)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40%表型与αβ+ T相同,为胸腺依赖性60%表型与γδ+ T相同,直接由骨髓迁移至肠上皮分化成熟在免疫监视和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2.鼻相关淋巴组织(nas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分别位于扁桃体和鼻后淋巴组织,共同组成韦氏环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associated tissue,BALT)支气管上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