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一硬盘转接到另一台电脑上作为第二硬盘
怎样将旧硬盘的内容克隆到新硬盘(利用ghost工具)

现在想把旧硬盘上的内容克隆到新硬盘上。
或想将某一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全部克隆到空硬盘上作备份,以防不测。
这时,通过Ghost将会变得非常简单。
步骤/方法设置硬盘跳线首先将两块硬盘根据硬盘说明书将跳线分别设置为主从状态,为了更好地传输数据,然后分别将新旧硬盘接在同一个机器的两个IDE口上(可以先拔去光驱)。
准备克隆硬盘用DOS启动盘启动机器,并在DOS提示符下输入:Ghost,启动Ghost。
接着然后选择Local→Disk→To Disk(如图1),此时Ghost会要求输入序列号(License Number),依次输入(如图2)。
小提示:你可以将mouse.exe的鼠标驱动程序也复制到启动盘中,然后在启动后加载它(或者直接写入autoexec.bat文件中,这样能够直接在启动过程中加载),这样在Ghost中就可以使用鼠标来单击了。
选择原盘之后,Ghost会显示一个Select local source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请选择原硬盘)的窗口。
在这里,可以看到机器上的硬盘数目,而且每块硬盘的容量大小都会显示出来,这样便于认出哪块硬盘。
本例要把1号硬盘(即机器上第一块硬盘)的内容克隆到2号硬盘上(即机器上第二块硬盘)上。
(如图3),用鼠标选中1号硬盘,单击OK按钮确认。
选择目标盘在出现的Select local destination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请选择目标硬盘),用鼠标选中2号硬盘(即目标盘,如图4),再按下OK按钮确认。
更改目标盘分区大小新版Ghost 2002还会弹出(如图5)所示的窗口,让我们重新设置克隆后目标盘上分区的大小。
如果大家想更改,只要用鼠标单击New Size栏,输入新的值即可。
一般情况下不作修改,直接按下OK按钮继续。
小提示在Ghost中操作时,要在不同的项目前切换,只要按下Tab键,如按下Tab多次,并把焦点定位在New Size上时,就可以直接从键盘上键入数据来定义新分区大小了。
电脑装第二块硬盘教程

电脑装第二块硬盘教程
在这个教程中,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安装第二块硬盘到你的电脑中。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只需要你遵循以下步骤即可。
步骤1: 关闭电脑
首先,确保你的电脑已经关机。
拔掉电源线,以避免任何电流的危险。
步骤2: 打开机箱
使用螺丝刀或其他适当的工具打开你电脑的机箱,以便你能够访问到电脑内部的硬件。
步骤3: 寻找空闲的硬盘位
查找你的主板上是否有多余的硬盘位。
通常情况下,这些位于前面板下方,并且有统一的接口。
如果没有空闲位,你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安装新的硬盘。
步骤4: 准备数据和电源线
获得一根SATA数据线和一根SATA电源线。
这些线通常会随同新硬盘一起提供。
步骤5: 安装硬盘
将新的硬盘放入选定的位子上。
确保接口对齐并轻轻推入位子中。
然后使用螺丝固定硬盘。
步骤6: 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
将SATA数据线连接到主板上的空闲SATA插槽上,并将另
一端连接到新硬盘上的SATA接口。
再将SATA电源线连接到新硬盘的电源接口上。
步骤7: 关闭机箱
确保一切连接安全后,将机箱盖子盖好,并用螺丝固定好。
步骤8: 启动电脑
重新连接电源线并启动电脑。
进入电脑各项设置中,确认新的硬盘被正常识别。
备注:
请注意,这个教程仅适用于SATA硬盘的安装。
如果你的硬盘不是SATA接口或具有其他特殊要求,建议查看你的硬盘和主板的用户手册以获得准确的安装指导。
希望这个简单的教程对你有所帮助!。
克隆硬盘 方法

克隆硬盘方法1. 硬盘克隆的概念硬盘克隆是指将一个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完整地复制到另一个硬盘上,使得两个硬盘的数据完全一致。
克隆硬盘可以用于备份重要数据、迁移操作系统、升级硬件等场景。
2. 硬盘克隆的原理硬盘克隆的原理是通过逐扇区地将源硬盘上的数据复制到目标硬盘上。
每个扇区大小通常为512字节,包含了文件系统、分区表、引导记录等数据。
在进行克隆时,需要确保目标硬盘与源硬盘具有相同的物理结构和分区表。
3. 硬件克隆 vs 软件克隆在进行硬盘克隆时,可以选择使用硬件方法或软件方法。
3.1 硬件克隆硬件克隆是指使用专门的设备(如磁盘阵列控制器)将源硬盘连接到目标硬盘,并通过设备本身完成数据复制。
这种方法速度较快,但需要额外的设备支持,成本较高。
3.2 软件克隆软件克隆是指使用计算机上的软件工具完成硬盘克隆。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将源硬盘和目标硬盘分别连接到计算机上,并使用专门的克隆软件进行操作。
相比硬件克隆,软件克隆更为灵活,成本较低。
4. 使用Clonezilla进行硬盘克隆Clonezilla是一款开源的磁盘克隆/备份工具,可以用于对硬盘或分区进行完整复制或备份。
下面以使用Clonezilla进行硬盘克隆为例,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4.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台运行有Clonezilla的计算机,并确保源硬盘和目标硬盘都已正确连接到计算机上。
4.2 启动Clonezilla将Clonezilla启动介质(如USB闪存驱动器)插入计算机,并重启计算机。
在启动选项中选择从该介质启动。
4.3 选择克隆模式在进入Clonezilla后,选择合适的语言和键盘布局。
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开始_Clonezilla”。
4.4 选择设备-设定源设备在“选择操作”菜单中,选择“硬盘_到_硬盘克隆”。
然后,选择“本地_dev_device”作为源设备。
4.5 选择设备-设定目标设备接下来,选择目标设备。
可以选择将源硬盘的所有数据克隆到目标硬盘上,或者只克隆某个分区。
两台电脑硬盘对拷方法

两台电脑硬盘对拷方法
两台电脑之间怎么进行硬盘对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台电脑硬盘对拷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1、打开“T oDisk”对拷选项
首选打开Ghost工具,进入界面后,选择“Local”→“Disk”→“ToDisk”。
2、选择源数据硬盘
我们需要选择源数据硬盘,即原配320GB硬盘(Drive3,Size容量305245MB),并点击“OK”确认,原配320GB硬盘的字体变成灰*,表示成功作为源数据硬盘。
3、选择目标数据硬盘
接着我们需要选择目标数据硬盘,即升级的新硬盘(Drive1,Size 容量为953869MB)。
4、确认目标数据硬盘的分区以及存储空间
随后我们可看到目标数据硬盘的分区容量校准界面,主要是为新升级硬盘的分区存储空间大小。
Ghost工具会自动分成和原配硬盘一样多的分区,同时还会自动分配存储空间。
当然用户也可以调整存储空间,实际黄*和蓝*方框内存的数字不可调节,只有红*方框内的白*字体,可以调整大小。
5、对拷页面的选择窗口
我们看到Ghost进入对拷页面后,*出窗口提示将覆盖目标数据硬盘,点击“YES”即可开始对拷数据。
6、对拷数据过程
随后Ghost会有大概10分钟左右的自检过程,检查硬盘完毕,进入真正的对拷数据过程,我们对拷200多GB的数据,需要至少3小时12分钟(具体消耗时间和CPU/硬盘速度有关)。
双硬盘安装

双硬盘安装介绍在计算机中安装双硬盘可以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和数据备份功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计算机中进行双硬盘安装。
准备工作在进行双硬盘安装之前,您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1.一台计算机。
2.两块硬盘。
其中一块可以作为主硬盘(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另一块可以作为备用硬盘(用于存储重要数据备份)。
3.数据线和电源线。
安装流程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双硬盘安装:1.关闭计算机并断开电源。
请务必先断开电源,以确保安全操作。
2.打开计算机主机箱。
具体操作方式取决于您的计算机型号,一般通过拧螺丝或按下按钮来打开主机箱。
3.确定主硬盘安装槽位。
通常,主硬盘安装在主机箱的顶部或者固定在支架上。
您可以根据主机箱内部结构和硬盘连接线口的位置确定安装槽位。
4.将主硬盘连接到主板。
现在,您需要将主硬盘与主板连接起来。
请插入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确保连接牢固。
5.安装备用硬盘。
找到备用硬盘的安装槽位,并按照同样的方法将其连接到主板。
连接完成后,确保硬盘安装稳固。
6.关闭主机箱,并重新连接电源。
7.打开计算机并进入 BIOS 设置。
通常情况下,在计算机开机时可以看到屏幕上提示您按下特定键进入 BIOS 设置。
按照提示进入 BIOS 设置界面。
8.在 BIOS 设置中,找到硬盘引导选项。
不同的主板厂商可能有不同的BIOS 设置界面,您需要查找硬盘引导选项,并将主硬盘设置为首选引导设备。
9.保存 BIOS 设置并重启计算机。
在 BIOS 设置界面,选择保存设置并重新启动选项,然后确认保存并重启计算机。
10.安装操作系统。
现在,您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操作系统。
插入操作系统安装光盘或者准备好的 USB 启动盘,按照提示进行安装操作系统的步骤。
注意事项在进行双硬盘安装时,请注意以下事项:•确保计算机已经正确断电并且没有其他外设连接。
•仔细阅读主板和硬盘的安装手册,并按照指引进行正确的连接。
•注意触碰的静电,使用接地手环或者触摸金属物品以释放静电。
固态机械双硬盘全教程

固态机械双硬盘全教程固态机械双硬盘是一种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组合在一起的存储解决方案,它能够充分发挥两种硬盘的优点。
固态机械双硬盘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大的存储容量,适用于需要大量存储和高速读写的应用场景。
下面是一个关于固态机械双硬盘的全面教程,详细介绍了它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
首先,安装固态机械双硬盘需要准备一台支持双硬盘的电脑。
在电脑主板上找到SATA接口,并连接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到相应的SATA接口上。
确认硬盘已经连接好之后,将电脑外壳盖好,插入电源并开机。
接下来,需要进入BIOS设置界面,通过按下电脑开机时显示的按键(通常是F2、F8或Delete键)进入。
在BIOS设置界面中,找到存储设备选项,选择固态机械双硬盘为主启动设备。
保存设置并重启电脑。
在系统启动后,需要进行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进入电脑的磁盘管理界面,找到固态机械双硬盘的分区选项,右键点击选择新建分区。
按照提示进行分区的设置并进行格式化操作。
完成分区和格式化之后,就可以开始配置固态机械双硬盘的使用了。
首先,需要将操作系统安装在固态硬盘上,这样可以获得更快的启动速度和响应速度。
在安装操作系统时,选择将系统文件安装到固态硬盘的主分区中。
安装完操作系统之后,可以将一些常用的软件和文件保存在固态硬盘上,以提高软件打开和文件读取的速度。
同时,将不常用的软件和文件保存在机械硬盘上,以节约固态硬盘的空间。
在日常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固态机械双硬盘的读写优先级。
可以将常用的软件和文件设置为固态硬盘的读写优先级较高,以获得更快的访问速度。
而将不常用的软件和文件设置为机械硬盘的读写优先级较高,以释放固态硬盘的空间。
最后,需要定期对固态机械双硬盘进行维护和清理。
可以使用硬盘清理工具对硬盘进行清理,删除垃圾文件和无用软件,以保持硬盘的良好状态。
总结起来,固态机械双硬盘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要按照教程的步骤进行操作即可。
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固态机械双硬盘,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提升电脑的性能和存储容量,适用于各种对性能和容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电脑安装双硬盘的操作方法

电脑安装双硬盘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购买一块新硬盘、工具(螺丝刀、数据线、电源线等)、数据备份(建议备份重要数据)。
2. 打开电脑后盖,并找到第二个硬盘插槽。
这个位置可能会因为电脑型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 确认第二个硬盘的接口类型,比如IDE口或者SATA口,以便后面准备相应的数据线。
4. 把新硬盘固定在硬盘插槽上,螺丝紧固即可。
注意不要把数据口和电源口插反。
5. 连接硬盘的数据和电源线。
注意将数据线连接到新硬盘的数据接口上,并将另一端连接到主板对应的数据接口上。
然后把电源线接到新硬盘的电源接口上。
6. 开机后做好分区和格式化。
打开磁盘工具(比如Disk Management),找到新硬盘,对硬盘进行分区,然后格式化。
这一步可以帮助你在系统中正确识别并使用新硬盘。
7. 把需要备份的数据复制到新硬盘上。
如果你之前做了备份,现在就可以把备份数据复制到新硬盘上。
如果没有备份,可以把需要备份的数据移动到新硬盘上。
8. 设置新硬盘为默认安装路径。
打开系统设置,将新硬盘设为默认安装路径。
这样你就可以在新硬盘上安装软件和存储数据。
9. 完成。
现在你可以享受更大的存储空间和更好的运行速度了。
硬盘对拷操作方法

硬盘对拷操作方法硬盘对拷是指将一个硬盘的数据完整地复制到另一个硬盘上,以备份数据或者迁移数据。
硬盘对拷操作方法相对简单,但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下面将详细介绍硬盘对拷的操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硬盘对拷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工具和材料:1.两个硬盘:一个源硬盘和一个目标硬盘。
2.硬盘对拷工具: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或者第三方工具,如EaseUS Partition Master、AOMEI Partition Assistant等。
3.连接线:根据硬盘的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连接线,如SATA接口的硬盘需要SATA数据线。
4.电源线:连接硬盘的电源线。
5.电脑:用于进行硬盘对拷的电脑。
二、操作步骤1.将源硬盘和目标硬盘连接到电脑上,确保硬盘能够被电脑识别。
2.打开硬盘对拷工具,选择“硬盘对拷”功能。
3.选择源硬盘和目标硬盘,注意不要选错硬盘,否则会导致数据丢失。
4.设置硬盘对拷的方式,可以选择“扇区对拷”或者“文件对拷”方式。
扇区对拷是将硬盘的每个扇区都复制到目标硬盘上,可以完整地复制硬盘的所有数据,但是速度较慢。
文件对拷是将硬盘上的文件复制到目标硬盘上,速度较快,但是可能会漏掉一些隐藏文件或者系统文件。
5.开始硬盘对拷,等待复制完成。
6.复制完成后,检查目标硬盘上的数据是否与源硬盘上的数据一致,可以使用文件比较工具进行比较。
三、注意事项1.在进行硬盘对拷之前,一定要备份好重要的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2.硬盘对拷过程中,不要进行其他操作,以免影响复制速度和数据完整性。
3.硬盘对拷过程中,不要断开硬盘的连接线和电源线,以免数据丢失。
4.硬盘对拷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提示,应该及时停止操作,检查硬盘的连接和状态,以免数据丢失。
5.硬盘对拷完成后,应该检查目标硬盘上的数据是否与源硬盘上的数据一致,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硬盘对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在进行硬盘对拷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注意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是不是说在你的电脑上运行别人的硬盘,读里面的数据?那样得用IDE或SATA转USB接口把主板上的线从硬盘口拆下来,换上转接口就可以像U盘那样读到了每个硬盘线的线上不是都有两个插槽么,你把想作为主硬盘的插在靠边的口上,然后把硬盘跳线插在master上然后把从硬盘,也就是第二块非系统硬盘插在线中间的插口上,跳线插在slaver 上这样就很简单了,电源线,任意都可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原来的硬盘不动,把光驱数据线拔下来插在第二块硬盘上,也可以,这样比较简单,也不用动跳线两块硬盘一块上有系统我想在另一块上装系统而原来的那一块作为备盘怎么做很简单的,在BIOS里设置为用第二块硬盘启动,然后用光盘安装在这个盘上就行了,不会对第一块盘产生任何影响,完全可以作为备盘,我就经常这么做的。
只要这块硬盘先启动,就会自动识别为C盘的,比如你第一块盘有3个分区,第二块有2个分区,则系统安装在第二块后,默认把第二块的两个分区识别为C、D盘,把第一块盘的三个分区识别为E、F、G,而且装好系统后,除了C盘编号不能改之外,其它的都可以在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里面去修改盘符。
等到什么时候你还需要用第一个盘启动,只需在BIOS里改回来启动顺序就行了。
这种办法与双系统不同的是,你卸掉任何一个硬盘,都不会对另外一块盘的系统产生影响。
而且对分区编号的设置也比双系统灵活。
无法识别新装的硬盘,可能是以下原因:您现有的硬盘的跳线是副设备,而新硬盘的跳线恰好是主设备,所以系统引导时在新硬盘里找不到操作系统,此因无法引导成功。
解决办法就是把旧硬盘设成主设备,新硬盘设成副设备即可。
另外在cmos里设置的话,只是引导顺序而已,一般第一引导设备是光驱,第二引导是您的系统所在的那块硬盘hd0,其次是另外一块硬盘hd1。
建议您把两种方法分别试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些问题造成的。
正确安装双硬盘/双光驱加装一块大肚硬盘或高速光驱,成为不少电脑玩家近来的实际行动。
在实际安装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与身边的朋友们交流也积攒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就想把它们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想装机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安装双硬盘/双光驱的前提首先要有新增设备的空间。
硬盘与光驱都是IDE接口的设备,而现在的电脑内一般都有2个EIDE接口,最大可接两根双插头的40芯硬盘线来挂4块IDE 兼容设备。
因此,如果你在电脑内没有增加过其它IDE接口设备的话,应有足够的空间留给第二个硬盘或光驱。
其次要当心机箱内电源功率大小。
由于不少老式机内所提供的电源输出功率往往只有200W左右,再加上有不少人购机后又自行装上了其它一些新设备,如VOODOO类显卡(笔者就是)、网卡、内置MODEM等等,所以满负荷的老电源能否再为新硬盘或光驱提供足够的输出功率就很值得怀疑了。
可别小看这个问题,它带来的后果轻则死机,重则会使你的硬盘或光驱提前光荣"退休"。
因此,笔者认为最好把你的电源换成230W以上。
最后要注意你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Ultra DMA设备。
因为现在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都已完全支持Ultra DMA标准。
而要想发挥出它们速度快的优势,必须得到主板有效的支持。
按理说,Ultra DMA标准都已出来两年多了,现在的主板当然是没问题的了。
但一些玩家限于条件还在使用一些老主板,如HX、FX、VX及部分TX板就不支持Ultra DMA标准。
这样一来即使装上了新硬盘或光驱,也只能降级工作在PIO MODE3或PIO MODE4模式下,发挥不出DMA模式传输数据快的优势。
所以,对于能够且有条件把主板BIOS升级的玩家,一定要升一下级再安装。
二、安装前的正确规划及跳线设置为了能发挥出支持Ultra DMA模式的大肚硬盘和高速光驱速度快的优势,在安装时应尽量把它们与老设备(不支持DMA模式)分开,接在不同的IDE接口上(即不共用同一根硬盘线)。
可分以下二种情况:①加装第二光驱:可让新光驱单接一个IDE接口,而把原硬盘和老光驱共用另一个IDE接口,并把原硬盘设为主盘,老光驱设为从盘。
(具体设置方法可参看硬盘或光驱面板上所印说明文字或图形)②加装第二硬盘:可让新硬盘单接一个IDE接口,而让原光驱和老硬盘共用另一个IDE接口,并把原光驱设为主盘,老硬盘设为从盘。
如果你的老设备都支持DMA模式,那么非常好办:你只需把两块硬盘或光驱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而让剩下的一个光驱或硬盘单占另一个IDE接口就行了。
至于在同一个IDE接口上把哪块硬盘或光驱设为主盘或从盘,就全凭个人喜好了。
不过一般都是把速度快的设备设为主盘的。
三、安装工作及相关BIOS设置固定好正确设过跳线的新硬盘或光驱后,插上电源线和数据线。
一般不会插错,因为电源线接头部分往往被设计为特殊形状,错了是插不进去的。
而数据线(硬盘线)一侧上有颜色标记(黑或红色),同时接口处又有数字1或小三角标志,因此只要两处对上就绝不会插错。
此外,对于安装第二光驱的用户,连接光驱和声卡的音源线可以拔下来用新光驱取而代之。
做完这些后,上紧螺丝就可加电进行CMOS有关项目的设置了。
设置如下:①"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
如果主板BIOS支持DMA模式,在这里就会有几项相关项:"IDE Primary/Secondary/Master/Slave Ultra DMA",可把它们都设成"AUTO",让主板自动检测硬盘或光驱是否工作在DMA模式下并进行相应设置。
如果主板不支持DMA模式,这一步可免做,不过在安装完新硬盘或光驱就只能工作在PIO MODE下了。
②"IDE HDD AUTO DETECTION"设置。
该项可用来检测新老硬盘各项参数,并用笔记下来。
③"STANDARD CMOS SETUP"设置。
在该项设置中将TYPE(接口类型)设为"User"(用户),然后填入刚才记下来的参数,就可正确设定好新老硬盘的工作模式。
也可把TYPE设为"AUTO",让主板自动设置,不过这样会影响将来电脑启动速度。
设好后,按"F10"或选择"SAVE&EXIT SETUP"保存设置。
退出CMOS后重启电脑,就可进入WINDOWS系统进行相关设置了。
四、安装后在操作系统中进行调试由于WINDOWS支持新设备的即插即用,所以一般来说,新设备都能被正确识别。
新硬盘是不用说了,即使是新光驱,往往也不用再装驱动程序就可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当然如果准备在纯DOS下用它,就还需安装一下带来的原驱动程序了。
但是能正常工作并不代表已发挥出新设备的潜力。
所以有必要在WINDOWS中进行有关设置。
不过,对于主板不支持DMA模式的玩家来说,这以下几步就可全省了。
对于用WIN98的玩家来说,由于WIN98已内置了对Ultra DMA的支持,所以设置起来异常简单:只要进入"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中,找到新添的硬盘或光驱,双击打开,再点"设置",在其中的"DMA"选项上打个钩,再按提示重启就行了。
对于用WIN95 OSR2的玩家来说,设置起来就相对麻烦一些。
因为必须安装主板厂商提供的Bus Master驱动程序来给WINDOWS系统打个补丁,系统才能提供对Ultra DMA的良好支持。
(不过操作前应先备份注册表和CONFIG.SYS 及AUTOEXEC.BAT文件,以防不测)具体步骤如下:(以一块联讯TX430板为例)①插入随主板带来的含Bus Master驱动程序软盘。
双击执行SETUP或INSTALL文件(具体因盘而异),然后依提示删除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所有的实模式IDE设备驱动程序(多为光驱驱动程序),选择YES后开始拷贝文件,完成后重启。
②重启后出现构造新硬件信息。
并依提示选中驱动程序将要存放的路径:C:\WINDOWS\SYSTEM\IOSUBSYS,拷入程序后,依次安装完"Prim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Secondary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再次重启,系统自动构造驱动程序信息,安装完成。
下面所做工作与在WIN98中一致,找到相应的"DMA"选项并打上钩,重启电脑即可享受一下DMA模式所带来的速度提升感了。
要当心的是:由于Bus Master驱动程序接管了所有IDE接口设备的驱动,所以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老硬盘或老光驱(不支持Ultra DMA模式)工作不正常甚至"失踪",这时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让WINDOWS用自带的标准IDE硬盘驱动程序部分替换掉到Bus Master驱动程序。
方法如下:在"开始"菜单中选"运行"对话框,在其中键入"REGEDIT"并回车来启动注册表编辑器。
在左边窗口中点击"HKEY-LOCAL-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LASS/HDC",逐一打开它的四个分支"0000、0001、0002、0003",下面的修改就要根椐你老硬盘或光驱所占IDE接口位置而定了。
如果老设备在主IDE接口上(即第一IDE接口),那么找到"DRIVERDESC"项的键值为"PRIM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3",左键双击它所包含"PORTDRIVER"图标,在弹出的"编辑字符串"窗口中,把键值改为"ESDI-506.PDR"。
(这就是WINOWS默认的IDE 设备驱动程序。
)如果老设备在副IDE接口上(即第二IDE接口),那么就打开分支键值为"SECONDARY IDE CONTROLLER"所在的分支"0004",在同样的位置上做同样的修改。
确定后,退出注册表编辑器并重启电脑就会一切正常了。
我现在用的双硬盘找到这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如今硬盘容量是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对于用户来说,硬盘空间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为电脑安装两块硬盘便成了“扩容”的最常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