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锦瑟》教案必修三

人教版语文高二-《锦瑟》教案必修三
人教版语文高二-《锦瑟》教案必修三

(一)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四)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本诗的旨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

四、具体研习: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

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深埋水底,不能相见,无人赏识。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五、究竟《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认为:(并不要求学生认同)

这首诗应该是感时伤世诗。《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六、当堂背诵。

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同步作业

附:板书设计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

颔联:思念至深、其苦难言(用典)

颈联:明珠美玉、壮志未酬(用典)

尾联:时过境迁、此情难待(直抒胸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 是:,。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 “,。,。 ?。,。? 。” 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 是:,。 3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作者又用“。?”作侧面描写。 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是:,。 2、《锦瑟》一诗的诗句“,”,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 诗:,。,。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是:,。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 句,。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7、《锦》诗中“,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导学 一、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

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关于《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大约是此时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7课《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

作。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二、如何理解《锦瑟》的字面意义? 1.理解典故 ①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2.翻译诗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和内在联系 2、学习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的感情。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 教学难点:灵活新颖的笔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 教具:敦煌莫高窟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出示有关图片资料,简略介绍敦煌艺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余秋雨,浙江余姚人。(详见教材) 二、阅读课文提示,了解学习目标。 三、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思考:有四节,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1罪人塔——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4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四、分析理解课文: 第一节:罪人塔 设问: 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明确: A悲凉 B通过外貌描写,知其是平民、愚昧无知、是出卖文物之罪人。但这不仅是个人罪行,而是一个民族悲剧。 板书看塔悲凉 写人愤怒——平民愚昧出卖文物罪人 ↓文物被掠 民族悲剧 归纳:以道士塔为引线,简要介绍王道士其人,概述文物被劫掠,愤怒指出这是一个民族悲剧。 第二节:愚昧无知,毁坏文物 设问: 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他的心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点? 明确:欧美艺术家有突破,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无视艺术,无知道士掌管佛教艺术 王犯罪而不知:涂抹壁画、毁坏雕塑,塑“天师、灵官。”对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罪行细节描写,是依据道士身份,揣摩想象,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真实) 看到两个“惨白”是真实情况,脑子两个“惨白”是混乱,难以言心之痛 板书 欧美艺术家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漠视艺术, ↑根本原因 王罪行:涂壁画,毁雕塑,塑天师—愚昧犯罪而不知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

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文中的成语整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文中的成语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2.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3.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4.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5.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6.百无聊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7.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8.一拥而上: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9.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10. 杀人如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11. 扪参历井: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亦形容世路艰难。 1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十分险峻。也形容一个人有万夫莫当之勇,一个人挡上万个人。 13. 千呼万唤:形容再三催促。 14.秋月春风:指美好的时光。 15. 门庭冷落: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16. 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 17. 司马青衫:形容极度悲伤。 18. 庄生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19.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20. 沧海珠泪:指诗人的思念的悲痛到了极点。 21. 锦瑟年华:比喻青春时代。 22. 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23. 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24. 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25.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6.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47

人教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 学设计 师生讨论 了解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了解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了解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邮编:250100 地址:济南市桑园路46号济钢高中语文组房伟

一、作家作品介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需,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劈开始,祖父、父亲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 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顺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瞩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土。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鹤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 2、培养初步鉴赏诗歌语句的能力。 3、品味本诗哀怨、凄迷的意境和李商隐诗深婉、典丽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中的惆怅情绪。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下面我们看看这些诗句,是出自哪位诗人?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展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诗歌 1、自由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来吗? 内容之眼(诗眼):思华年 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来吗?

情感之眼(诗眼):惘然 2、解读诗歌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此句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由“五十弦”的锦瑟联想到什么?此处运用了手法? “无端”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意思。无问处发问说明诗人情绪强烈浓重,迫切需要宣泄。 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听锦瑟之繁弦,联想到年华往事的繁多。 联想的手法。 本联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某一天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生感慨。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典故1、庄周梦蝶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庄周非常快乐,悠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梦醒后,庄周十分疑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诗人因聆听锦瑟的曲调而思绪翩翩,想到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 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 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 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典故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杜宇之悲托于杜鹃,就如同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和怨愤托于锦瑟之声。 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庄生梦蝶”——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典故3、珠有泪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文学常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2.祝福:《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老人与海: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问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坛上的新秀。另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1940)。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 4.蜀道难:《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歌的优秀传统,形成了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师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师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章节内容第八单元《师说》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认识从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给大家讲一件真实的故事。有一所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 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 ——我认为这位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就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没有老师照样可以自学成才。——糊涂!这位家长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抹杀了教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该生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错误,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有澄清的必要。 [观点都偏激片面。一个彻底否定了教师的作用,一个又无限夸大了教师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韩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板书:师说韩愈)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句读dou 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 贻yí(赠送) 或不焉fou 经传zhuan 从师cong 读书 du 不能bu 传道chuan 从容cong 二、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 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 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

新人教版必修三《锦瑟》练习题

课内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栈.()锦瑟.()峥.嵘()渚.() 崔嵬.()惘.然()抚膺.长叹()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地崩山催一夫当关朝避长蛇萦绕 B.渚清沙白艰难苦痕风急天高潦倒 C.东船西舫天涯沦落沧海月明谪居 D.千呼万唤杜鹃啼血义愤填膺锦瑟 3.《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 4.《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 课外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这首诗首尾两联是怎样呼应的? 6.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据此说说“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画菊③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重阳节。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形似松。③这首《画菊》是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诗人在宋亡之后所写。 7.两首咏菊诗分别以菊象征了怎样的品格? ①《菊》: ②《画菊》: 8.简要说明《画菊》诗中以下喻体比喻什么。 ①百花: ②疏篱: ③抱香:

④北风: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1题。(2005高考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9.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 必修三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 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 社会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曹雪

):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1715~1763芹( 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ì)造:、敕(2ch 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3、万几宸(chén)翰之宝:这是皇帝印章上的小字。万几,同万机,就是万事,形容皇帝 政务繁多,日理万机。宸翰,皇帝的笔迹。宸,北宸,即北极星,代指皇帝。翰,墨迹、书 法。宝,皇帝的印玺。4、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5、请了安:请安,即问安。清代的请安礼节是,在口称“请某人安”的同时,男子打千, 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 6、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意思是,林黛玉聪明颖悟胜过比干,病娇弱美胜过西施。比干,商(殷)朝纣王的叔父。《史记·殷本纪》载,纣王淫乱,“比干曰:‘为人臣 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古人认为心窍越多越有智慧。 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19247、祝福:《祝福》写于 篇。▲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1918年5时(《朝花

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范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范文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高一语文教案内容有哪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教案1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纳罕hǎn:感到奇怪。轩xuān峻:高大 貌。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杜撰zhuàn:虚构、编造 的。忖度cǔnduó:推测。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敕Chì造 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 嫡dí亲狡黠xi á内帏wéi 两靥yè宫绦(tāo)錾银(zàn)驯(xùn)骡罥(juàn)烟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 宜古方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 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似贬实褒) 4、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k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 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