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应急预案
预防铅中毒应急预案

一、背景铅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建筑、制造、电子、电池等行业,铅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为有效预防铅中毒事故,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涉及铅作业的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油漆、焊接、电池制造、铅酸蓄电池维修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防铅中毒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贯彻落实,定期检查各部门的预防铅中毒工作。
2. 预防铅中毒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预防铅中毒措施,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检查等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预防铅中毒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本部门职工了解并遵守预防铅中毒规定。
四、预防措施1. 作业场所管理(1)对铅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空气中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职工注意铅中毒风险。
(3)对铅作业场所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
2. 个人防护(1)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2)职工在铅作业场所必须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3. 健康监测(1)对铅作业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包括血液、尿铅等指标的检测。
(2)发现疑似铅中毒病例,立即组织专家会诊,采取救治措施。
4. 教育培训(1)定期开展预防铅中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对铅中毒危害的认识。
(2)对职工进行铅中毒防治知识培训,确保职工掌握预防铅中毒的基本技能。
五、应急预案1. 预警信号(1)空气中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职工出现疑似铅中毒症状。
2. 应急响应(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2)对铅作业场所进行封闭,防止铅中毒扩散。
(3)对疑似铅中毒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进行救治。
3. 应急措施(1)对铅作业场所进行彻底清理,消除铅污染。
(2)对职工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3)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配合进行调查处理。
4. 应急结束(1)经专家评估,确认空气中铅浓度达标,职工健康状况稳定。
防铅中毒窒息应急预案

防铅中毒窒息应急预案概述铅中毒是指人体长期暴露于含有高浓度铅的环境中,导致铅在体内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发中毒的一种疾病。
由于铅中毒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应对铅中毒窒息情况进行应急预案,以保证人身安全。
本文档将介绍防铅中毒窒息应急预案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步骤。
预防措施1.做好通风换气:铅中毒主要是由于长期吸入或食入含有高浓度铅的颗粒或气体而引起的,因此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定期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换气,尤其是在有铅工作或居住的环境中。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潜在含有铅的工作和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服、手套等,以减少铅的吸入和接触。
3.定期体检:对于长期接触铅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处理铅中毒的风险。
窒息应急预案窒息的初步判断当有人遭遇铅中毒窒息的情况时,迅速进行初步判断: 1. 观察是否能够主动呼吸:被窒息的人是否能够发出声音、有肌肉运动等迹象。
2. 脸部的颜色:观察脸部是否发紫、发青等异常颜色。
3. 意识状态:被窒息的人是否清醒、反应迟钝等。
窒息的处置如果初步判断出有人遭遇铅中毒窒息,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发生窒息的紧急情况,并提供详细的位置信息。
2. 进行人工呼吸: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进行人工呼吸,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 将患者平放在坚实的地面上。
- 打开患者的口腔,清除口中的异物,确保气道通畅。
- 用掌心轻轻捂住患者的额头,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捏住患者的鼻子,防止空气从鼻孔中逸出。
- 弯曲自己的腰,用口将自己的呼气送入患者的口腔中,使其胸部隆起。
- 恢复自己的站立姿势,等待患者呼气时,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 每分钟进行10-12次人工呼吸,并配合心肺复苏技术进行操作。
3. 切勿使用暴力救治:在窒息的情况下,切勿使用暴力救治,如拍打背部、进行人工呼吸时过于用力等,以免加重伤情。
铅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铅职业病危害事故,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铅及其化合物生产、加工、使用、储存等环节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二、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1. 事故类型(1)急性铅中毒事故;(2)慢性铅中毒事故;(3)铅中毒事故引发的其他事故(如火灾、爆炸等)。
2. 危害程度(1)急性铅中毒:可能导致昏迷、休克、心脏衰竭等严重后果;(2)慢性铅中毒: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方面的疾病;(3)火灾、爆炸等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1)组长:公司总经理;(2)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2. 各部门职责(1)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培训,制定员工应急疏散方案;(2)安全环保部: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工作;(3)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使用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4)设备部:负责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5)财务部:负责事故应急资金的管理和拨付;(6)综合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
四、预防与预警1. 危险源监控(1)定期对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2)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确保员工健康;(3)加强设备设施维护,防止事故发生。
2. 预警行动(1)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整改;(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3)加强信息报送,确保事故信息及时上报。
五、信息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报告;2.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3. 事故信息按照国家规定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铅中毒急救

铅中毒急救急性铅中毒多是由于误服醋酸铅、碳酸铅、铬酸铅、四乙基铅及呼吸其粉尘或烟尘、蒸气,以及皮肤吸收或口服其溶剂而中毒过量接触、吸入铅化合物或含铅中药,如樟丹、黑锡丹、羊癫疯丸等,以及使用含铅化妆品等也可引起中毒。
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
一、应急要点口服中毒者,可立即给予大量浓茶或温水,刺激咽部以诱导催吐,然后给予牛奶、蛋清、豆浆以保护胃黏膜。
对症急救。
对腹痛者可用热敷或口服阿托品0.5~1.0毫克;对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误入气管或呼吸道引起窒息。
经上述现场急救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以免耽误时间,危及患者生命。
二、专家提示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空气中铅浓度。
生产设备应做到机械化、自动化,尽量减少与铅尘、铅烟的接触。
产生铅尘、铅烟的场所应加以密闭,并安装通风装置,控制熔铅温度以减少铅烟的产生。
铅尘多的工序可采用湿式作业,开展技术革新,利用无毒的物质代替铅,如油漆中的颜料以钛白代替铅白,以铁红代替铅丹等。
采用各种技术措施降低空气中的铅浓度,并定期进行检测,使车间空气中铅浓度不最高于容许浓度(铅烟0.03毫克/立方米,铅尘0.05毫克/立方米)。
加强工人个体防护和医疗监督。
铅作业工人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过滤式防铅口罩。
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下班和饭前洗手,不得在车间吸烟、进食,定期进行工人健康监护。
避免意外食进过量的铅化合物,防止食用铅污染的食物和饮料,用含铅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不得过量。
三、小百科(1)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减少手口接触频繁的动作,改变有可能将环境中的铅带入儿童体内的危险行为。
(2)铅污染严重的地区,加强对孕妇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健康教育,以减轻铅对胎儿的危害。
(3)女性怀孕后最好不要再化妆,少接触含有铅的东西。
(4)孕期充分补钙,可减少骨钙动员及骨铅释放,减轻胎儿铅暴露水平。
牛奶、奶制品钙含量高,具有阻止铅吸收的功效,可降低铅中毒发生的危险性。
铅、苯、汞急性中毒抢救流程

心肺复苏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口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插管
紧急评估●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呼吸异常
气道阻塞
铅、苯、汞急性中毒抢救流程
到达现场,询问病史、毒物接触史,初步判断为何种毒物急性中毒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
无特殊解毒剂
急性汞中毒
急性汽油中毒
急性铅中毒
急性苯中毒
1、移至空气清新处,脱去污染的衣物,清水清洗皮肤
2、口服者予以洗胃、催吐、导泻
3、保护呼吸道通畅
4、防治抽搐、脑水肿、呼吸衰竭、休克、肺消肿、心律失常
5、保护肝肾功能
6、呼吸、循环衰竭行心肺复苏术
尽早使用金属络合剂进行驱汞治疗,常规使用青霉素预防继发感染
尽早使用金属络合剂进行驱铅治疗,肌肉注射阿托品缓解铅绞痛
对症治疗严密监护下送院,留观或
入院
大量苯蒸气吸入,有
皮肤苯污染或误服苯史。
出现头痛、头晕、嗜睡、抽搐、昏迷、咳嗽、胸闷、休克、恶心、腹痛、心
律失常
吸入大量金属汞蒸气,齿龈红肿、糜烂、出血,口内有腥臭味,伴腹痛、咳嗽、呼吸困难、情绪激动、烦燥不安等
有口服或吸入汽油史,吸入者有兴奋、头痛、恶心、步态不稳、共济失调,严重者有谵妄、惊厥、昏迷、循环衰竭
有铅的接触史或口服史,口腔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腹痛、头痛、血压升高、严重者抽搐、昏迷、循环衰竭。
印刷材料铅中毒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印刷材料铅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将事故的影响和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中毒事故的界定及分类(一)中毒事故的界定本预案中的印刷材料铅中毒事故是指员工在生产、操作印刷材料过程中,因接触铅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中毒。
(二)中毒事故的分类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及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的程度,将中毒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I级):导致员工死亡或者重伤,严重影响单位正常生产秩序;2. 重大(II级):导致员工重伤,对单位生产秩序造成较大影响;3. 较大(III级):导致员工轻伤,对单位生产秩序造成一定影响;4. 一般职业中毒事故(IV级):导致员工轻微伤害,对单位生产秩序影响较小。
三、应急救援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及时救治;3.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4. 科学应对,严格程序;5. 各负其责,协同作战。
四、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1. 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2. 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3. 成员:安全管理人员、医务室负责人、车间主任等。
(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1. 组织、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2.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3. 负责事故调查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4. 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5. 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完善预案。
五、应急救援措施1. 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2. 确保事故现场安全,防止事故扩大;3. 对中毒员工进行现场急救,迅速送往医院救治;4. 对事故现场进行封控,防止污染扩散;5.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找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宣传教育与培训1. 定期开展印刷材料铅中毒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 加强对印刷材料铅中毒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能力;3.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铅中毒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铅中毒是指人体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导致铅在体内积累,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异常,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铅中毒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对铅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2. 及时、有效地控制铅中毒事故,减轻事故损失;3. 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 减少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1)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2)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2. 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组长;(2)副指挥长:副组长;(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3. 应急处置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处理、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工作;(2)监测组:负责现场空气、土壤、水源等污染物的监测;(3)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发布、舆论引导、群众安抚等工作;(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人员、设备的保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接到铅中毒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2. 现场处置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 监测组对现场空气、土壤、水源等污染物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4.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隔离污染区域、清理污染物、喷洒消毒剂等。
5.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环境治理,恢复环境质量。
6. 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7. 宣传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和群众安抚工作。
8. 后勤保障组提供应急物资、人员、设备等保障。
9.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进展,调整应急处置措施。
10. 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启动恢复重建工作。
五、后期处置1.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2.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3. 对受伤人员提供后续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4. 加强对铅及其化合物的监管,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铅烟中毒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铅烟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包括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等。
三、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铅烟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对可能产生铅烟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降低铅烟排放量。
(3)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确保铅烟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4)为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服等。
2. 应急处理(1)事故报告当发生铅烟中毒事故时,现场员工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班长或安全员。
(2)现场处置安全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置,包括:①迅速疏散事故现场附近人员,确保安全;②切断事故源头,防止铅烟继续扩散;③对事故现场进行通风,降低铅烟浓度;④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如出现严重症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3)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过程、损失等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 后续处理(1)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铅烟中毒事故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报告、现场处置、事故调查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完善预案。
五、预案修订1. 随着生产技术的更新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本预案进行适时修订。
2. 预案修订后,应及时通知全体员工,确保预案的执行。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联络组:负责通讯,供应、后勤
资金应急:财务部
抢险抢修组:负责抢修、堵漏、调整工艺状况。
成员:设备部维修组。
运输组:负责运送伤员。
成员:厂办及司机
4.预防与预警
4.1事故预防措施
4.1.1尽量采用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的设备,管道、管件等,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车间内设置必要的安全卫生设施。
5.2.2.2大量泄漏可采用围提堵截、覆盖、收容等方法,并采取以下措施;
a、立即报警:通讯组及时向环保、公安、卫生部门报告和报警;
b、现场处理: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组织群众撤离,消除事故隐患;
c、紧急疏散:警戒组建立警戒区,将与事故无关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
组织职业卫生检查,及时消除职业危害及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并实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
及时、准确地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3.2工作组组成人员和职责
救火组:负责消防、抢险、救援电话119
成员:公司消防队
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120急救医院联系
成员:公司厂办及各办公室
警戒组:负责治安、交通管理。
d、现场急救;救护组选择有力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e、配合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
5.2.3泄漏处理时注意事项;
5.2.3.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5.2.3.2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
5.2.3.3应与职责
公司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组。
3.1指挥部组成人员和职责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成员:各车间各部门经理、主任及相关管理人员
总经理不在的情况下由副总经理进行现场指挥。
指挥部主要职责:
组织制定本公司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保证本公司职业卫生投入的有效实施;
1.目的
为了防止重大职业病危害及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2.危险性分析
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是铅和酸,长期在涉铅岗位作业可以引发铅中毒,使用的硫酸与人体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会造成灼伤,发生泄漏造成人员中毒和灼伤,酸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小肿、角膜混乱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出现溃疡,溅入眼睛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致失明。
5.4.3如无冲洗设备,可把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转动眼球洗涤。
6.附则
6.1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熟悉各种应急处置技术;
6.2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演练,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
5.3.1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裤、鞋袜等;
5.3.2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创伤面10-15分钟;
5.3.3新鲜创伤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红药水;
5.3.4视烧伤情况送医院治疗,如有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要在现场及时处理。
5.4化学性眼烧伤
5.4.1迅速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
5.4.2冲洗时眼皮一定要掰开
区安监局电话:3625219
5.应急响应
5.1中毒处理方案
5.1.1总指挥根据事故报告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总指挥不在现场由副总指挥负责指挥)
5.1.2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急救,并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
急救电话:120
5.2泄漏处理方案
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理;
5.2.1泄漏源控制
4.1.5加强浓硫酸仓库的管理,防止浓硫酸泄漏。
4.1.6对铅渣、铅尘、铅泥、废弃防护用品设置专门的密封堆放仓库,防止渗漏和溢流。
4.2报警与通讯
公司将用于个人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装备与器材配备齐全,并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况。
医疗急救电话:120;区环保应急电话:3601819:消防火警电话:3625119
5.2.1.1生产过程中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路线等方法,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漏处;
5.2.1.2包装桶发生泄漏,应迅速将包装桶移至安全区域,。
5.2.2泄漏物处理
5.2.2.1少量泄漏可采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质包容和收集泄漏物(如沙子、泥土),并放在容器中等待处理;
4.1.2加强各项设施的管理,保证铅烟尘管理设施保持正常运行,同时对车间内进行强制通风。
4.1.3定期进行职工健康状况检查和车间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
4.1.4危害告知:向从业人员进行危害告知,落实《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自己义务和维护从业人员的知情权的目的,教育从业人员时刻关注身边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认真遵守企业安全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