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的诊断治疗

合集下载

简述铅中毒机理

简述铅中毒机理

简述铅中毒机理一、引言铅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金属,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

铅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长期接触会导致铅中毒。

本文将从机理方面详细介绍铅中毒的发生过程。

二、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 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铅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 铅对肝脏和肾脏的影响:长期接触铅会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导致贫血和高血压等症状。

3. 铅对生殖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铅会影响生殖系统,导致不孕不育等问题。

三、铅中毒机理1. 吸收:人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铅离子。

2. 分布:吸收后,铅离子被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

3. 转运:在血液循环中,铅离子主要通过红细胞转运。

4. 消除:铅离子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和排泄。

四、铅中毒的发生过程1. 铅进入人体后,首先被血液循环带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

2. 一部分铅离子被转运到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铅血红蛋白复合物。

3. 铅血红蛋白复合物会影响氧的输送能力,导致组织器官缺氧。

4. 铅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

五、铅中毒的诊断方法1. 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铅含量来判断是否患有铅中毒。

2. 尿液检测:尿液中的铅含量也可以用来诊断铅中毒。

六、预防和治疗1. 避免接触:减少接触含有高浓度铅的环境。

2. 加强营养:摄入足够的钙、锌等元素可以减少铅在体内的吸收。

3. 药物治疗:如EDTA等药物可以促进铅的排泄。

七、结语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和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预防和治疗铅中毒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管理。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非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和处理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 诊断原则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尿铅≥0.34mmol/L(0.07mg/L、70mg/L)或0.48mmol/24h(0.1mg/24h、100mg/24h);b)血铅≥1.9/mmol/L(0.4mg/L、400mg/L,);c)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5mmol/L(0.3mg/L、300mg/L)而<3.86/mmol/L(0.8mg/L)者。

5 诊断及分级标准5.1 轻度中毒5.1.1血铅≥2.9mmol/L(0.6mg/L、600mg/L)或尿铅≥0.58mmol/L(0.12mg/L、120m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a)尿δ-氨基-r-酮戊酸≥61.0mmol/L(8mg/L、8000mg/L)者;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mmol/L(2mg/L、2000mg/L);c)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91mmol/L(13.0mg/gHb);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精品推荐】铅中毒是如何诊断和分级的

【精品推荐】铅中毒是如何诊断和分级的

铅中毒是如何诊断和分级的
小编希望铅中毒是如何诊断和分级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铅在大气中主要积累在贴近地面和地面1米以下的大气中,尤其是儿童更容易引起铅中毒。

铅中毒初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出现,但随着体内铅毒的逐渐积累,慢慢就会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智能发育亦会受到损害。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铅中毒是如何诊断和分级的吧!
铅是重金属毒物,不应存于体内,亦不应从血中测出。

铅在体内任何痕量的存在即为铅中毒,那么你知道铅中毒是如何化验检查的吗?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解析铅中毒是如何检验和分级的。

铅中毒的诊断
一、人体内铅的测定
(一)血铅。

是近期前吸收指标,血铅正常值上限为2.4μmol/L(50μg/dl)。

(二)尿铅。

可反映铅吸收情况,尿铅正常值上限为0.39μmol/L(0.08mg/L)
(三)诊断性驱铅试验。

其尿铅 1.45μmol/L(0.3mg/L)为正常值上限,尿铅超过
3.86μmol/L(0.8mg/L)或
4.82μmol/L(1mg/d)者,可诊断铅中毒。

(四)尿中粪卟啉(尿棕色素)。

尿中粪卟啉增多也见于血卟啉病、肝病以及酒精中。

铅 中毒 原理

铅 中毒 原理

铅中毒原理主要是由于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干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铅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受血流和体液分布的影响,主要蓄积在肝、肾、脑、骨髓等组织。

铅中毒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1. 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递质的改变等;2. 铅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如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破坏红细胞等;
3. 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如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等;
4. 铅对肾脏的影响,如肾小管功能障碍、蛋白尿等;
5. 铅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如性腺功能减退、精子数量减少等。

铅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职业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毒源、促进排铅、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预防铅中毒的主要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症状。

铅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了解铅中毒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

铅中毒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劳、失眠、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肌肉酸痛等。

在儿童中,铅中毒还会导致智力发育受损。

因此,医务人员在诊断铅中毒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手段。

血铅浓度是诊断铅中毒的主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铅浓度应低于25微克/升。

另外,还可以通过尿液、头发等样本进行铅含量的检测,以帮助确认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铅中毒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X线检查可以发现铅中毒患者骨骼系统的异常情况,如铅积聚在骨骼中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腹部超声、CT等检查手段了解内脏器官的情况,帮助诊断铅中毒的病情。

四、病史调查。

在诊断铅中毒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

了解患者的职业暴露史、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情况,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铅中毒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习惯、生活方式等情况,综合分析患者的铅中毒风险。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的诊断手段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手段进行铅中毒的诊断。

例如,神经系统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都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诊断。

综上所述,铅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调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

对于怀疑患有铅中毒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医务人员和公众应加强对铅中毒的认识,提高对铅中毒的警惕,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铅中毒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慢性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和环境污染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其症状缓慢出现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因此,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关节痛、肌肉无力、神经系统症状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全身性症状。

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对慢性铅中毒进行初步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慢性铅中毒的重要手段。

常规检查包括血铅浓度、尿铅浓度、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肌酐等指标。

其中,血铅浓度是最常用的诊断指标,正常值应低于25μg/dL。

此外,还可以进行骨髓、尿液、头发等的铅含量检测,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段。

三、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诊断慢性铅中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职业史、生活史、饮食史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其可能的铅暴露源和途径。

同时,还需对患者所居住或工作的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周围环境中铅的污染情况。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慢性铅中毒。

综上所述,诊断慢性铅中毒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三大手段。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些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或排除慢性铅中毒。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最后,对于已确诊患有慢性铅中毒的患者,医生还需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慢性铅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手段,医生应当在诊断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铅的环境中,铅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的中毒症状。

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基于铅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浓度。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指南,成人血液铅浓度大于或等于5 μg/dL(微克/分升)被认为是高于正常水平的标准。

儿童血液铅浓度高于5 μg/dL则被认为是可疑的中毒症状。

此外,儿童的血液铅浓度高于10 μg/dL被认为是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另外,尿液中的铅浓度也可以用于诊断铅中毒。

成人尿液中的铅浓度大于或等于100 μg/L(微克/升)被认为是超过正常水平的标准。

儿童尿液中的铅浓度高于30 μg/L则被认为是可疑的中毒症状。

尿液中的铅浓度通常是血液铅浓度的指标。

除了血液和尿液测试,医生还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和暴露史进行诊断。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等,严重的铅中毒还会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损伤。

总之,铅中毒的诊断需要基于血液和尿液测试以及病人的症状和暴露史。

及时发现并治疗铅中毒可以有效预防慢性中毒和其它相关疾病。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1504-89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生产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其早期表现为卟啉代谢障碍、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消化系统症状,中毒较重时出现贫血、腹绞痛,严重时出现铅性麻痹或中毒性脑病。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中接触铅烟或铅尘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2诊断原则应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和以神经、消化、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后,方可诊断。

3诊断及分级标准3.1铅吸收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0.39μmol/L(0.08mg/L)或0.48μmol/24h(0.1mg/24h);或血铅≥2.40μmol/L(50μg/dL);或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4μmol/L(0.3mg/L)而<3.84μmol/L(0.8mg/L)者。

3.2轻度中毒3.2.1常有轻度神经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尿铅或血铅量增高。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a.尿δ-氨基乙酰丙酸≥23.8μmol/L(4mg/L)35.7μmol/24h(6mg/24h);b.尿粪卟啉半定量≥(++);c.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或红细胞锌原卟啉≥2.34μmol/L(130μg/dL)。

3.2.2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4μmol/L(0.8mg/L)或4.80μmol/24h(1mg/24h)者。

3.3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a.腹绞痛;b.贫血;c.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3.4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a.铅麻痹;b.铅脑病。

4治疗原则可用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钠等驱铅治疗,同时辅以对症疗法。

铅吸收者是否需予驱铅疗法,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劳动能力鉴定5.1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月复查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中毒的诊断治疗—临床教学查房教案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毛云
教学查房计划书
教案正文:
(一)依托病例:
病史简介:患者,男性,34岁,因“腹部胀痛5天”于2013-9-29 15:22收住我科。

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无排便。

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腹痛较前加重,遂来我院。

予查全腹增强CT示:盆腔少量积液,腹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追问个人病史,在塑化剂厂上班一年,有可疑长期重金属接触史。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体格检查:T:37.1℃,P57次/分,R19次/分,BP163/84mmHg
神志清,精神稍软,心音适中,律尚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2013.9.28本院全腹增强CT(影像号:684785)示:盆腔少量积液,腹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2013.9.28本院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2013.9.28腹部X线(R1766967):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二)教学过程:
1.请对该病例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

答:1、青年男性2、有可疑长期重金属接触史,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无排便3、查体:BP163/84mmHg,神志清,精神稍软,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阴性,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

2.根据上述病例特点,患者的腹痛、腹胀应考虑什么疾病?
答:首先考虑铅中毒。

3.下一步拟行什么检查?
答:血清重金属初筛检测、电子胃镜检查、血清淀粉酶检查
2013.9.28本院铅初筛检测:839ug/l,镉初筛检测5.40 ug/l(次日回报)
2013.9.28本院血清淀粉酶检查正常
2013.9.29本院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4.针对该患者,下一步如何治疗?血液净化驱铅治疗?予“EDTA类金属螯合剂、DMSA
类竞争性解毒剂”药物排铅治疗?两者联合治疗?
该患者选择了血液净化(血液灌流)驱铅治疗及予二巯基丙磺酸钠针、硫代硫酸钠针等排铅对症处理。

5.从该病例出发,对铅中毒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讲解。

(三)本次教学中需要注意或说明的要点
成人铅中毒在临床上十分少见,是一个容易误诊的疾病,表现为腹痛待查的鉴别诊断较多,需一一排除常见病多发病,然后考虑少见病的思路。

铅及其化合物进入机体后能对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产生危害。

排铅药物是人们为了防止铅吸收和铅损伤,而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的药物,它可以在体内与铅相互作用,从而减少铅在人体内储留的时间,尽可能降低铅的毒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排铅药物包括:EDTA类金属螯合剂,主要代表为: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DMSA类竞争性解毒剂,主要代表为:二巯基丁二酸(DMSA)。

采用药物驱铅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驱铅治疗降低铅负荷的前提是环境中的铅已经得到妥善处置。

(2)在进行驱铅治疗时,需确保患者已经脱离铅源。

在未脱离铅暴露源的情况下进行驱铅治疗,有时反而会增加铅的吸收。

(3)有研究认为,一次驱铅治疗只能排出机体总铅负荷的约2%,且驱铅治疗到底能从脑组织中清除多少铅还尚不清楚。

(4)排铅不彻底,蓄积在骨组织和脏器的铅于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进入血液,再度呈现铅毒性损害。

药物驱铅治疗后要进行随访。

依地酸二钠钙治疗结束后,应每周门诊随访,共4-6周,然后每月门诊随访一次,共12个月。

二巯基丁二酸治疗结束后,可隔周随访一次共3-4次,然后每月一次共4-6次。

随访的内容包括:血铅测定、铅中毒有关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环境状况的改善情况等。

教学经验总结:
通过本例教学查房
(1)培养学生提炼病史主要信息能力。

(2)让学生通过病史分析做出初步诊断,知道下一步的处理措施,并能区分哪些是最重要最优先需要检查的项目。

(3)使学生对于铅中毒的诊断与治疗,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有初步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