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满分11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2、本试题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对应规定的位置,不能使用添卷纸。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4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B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C .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物体,其机械能一定不变

D .动能不变的物体,其机械能一定不变

2、经典电磁理论指出:氢原子核外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电子在运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需要的向心力是氢原子核对它的万有引力,而不是库仑力 B .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其动能不断变化

C .若仅已知元电荷的电量和轨道半径,据所学知识可以求出电子运动的周期

D .任意的一段时间内,电子所受的合外力不做功

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汽车以恒定额定功率行驶时,牵引力与速度成正比

B .汽车匀加速运动时,若阻力恒定,当发动机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速度达最大

C .汽车受到阻力f 恒定时,汽车匀速运动速度的最大值v m 与额定功率P m 满足P m =fv m

D .当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4、如图1所示,a 、b 、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质量相同,且小于c 的质量,则( )

A 、b 、c 周期相等,且大于a 的周期

B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b 、c 的向心力大小也相等

C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线速度

D 、因c 的质量最小,所以发射C 最容易,但三个的发射速度都必定大于11.2 km/s

5、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当作质点).从同一高度h 同时开始运动,A 做平抛运动,B 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两物体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两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不同

B .两球落地时动能相等

C .从开始到刚落地的过程中,两球的动能增量相同

D .若落地后速度均变为零,则落地过程中两球机械能的减少量均为mgh 6、如图2所示,真空中绝缘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左右水平直线上有A 、B 两点,在A 固定一可看成点电荷的带电金属球甲,现进行如

下操作:

B

图2

操作1、把电荷量为+q 的检验电荷放在B 点,所受的静电斥力的大小为F 1;

操作2、把另一也可看成质点与甲完全相同但不带电的金属球乙直接放在B 点, 设金属球甲在B 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 1;

操作3、若把金属球乙先与金属球甲接触一下,再把金属球乙拿走,设此时金属球甲在B 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E 2;

操作4、若把电金属球乙先与金属球甲接触一下,再放在B 点,然后把操作1中的检验电荷从AB 连线的中垂线上的某点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电场力大小设为F 2。

根据上述操作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球甲的电性不能确定 B.E 1为零 C.E 1=2 E 2=F 1/q ,方向均向右 D.在操作4中,检验电荷将在中垂线上做远离连线中点的运动,且F 2大小一定逐渐减小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选对不全得2分,不选或有错的0分,全选正确,每题4分,共16分。

7、如图3所示,曲线AB 是一带电粒子在方向竖直向下(图中未画出)的电场中运动的轨迹, a 、b 、c 、d 为该电场中的四条电场线,这些电场线互相平行且等间距,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

A .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B .此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C .该粒子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D .粒子在电场中的A 点的动能大于在B 点的动能

8、如图4所示,水平圆盘上有一个木块P ,在木块P 随圆盘一起绕过O 点的竖直轴转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圆盘匀速转动的过程中,P 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指向O 点

B .圆盘匀速转动的过程中,P 受到的静摩擦为零

C .在转速一定的条件下,不管P 到O 的距离如何,P 的运动周期不变

D .在转速一定的条件下,不管P 到O 的距离如何,P 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9、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时间0~6s 内其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象分别如图5中的甲、乙所示,则物体质量以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

别为(取g =10 m /s 2

) ( )

A .m =1㎏,μ=0.4

B .m =2㎏,μ=0.2

C .m =1.5㎏,μ=0.2

D .m =0.5㎏,μ=0.4

10、如图6所示,一质量为1kg 的滑块在倾角为300

的斜面上,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 点接触到一个轻弹簧,滑块压缩弹簧到c 点开始弹回,测得c 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6J ,ab =1m ,bc =0.2m ,g =10m/s 2

,那么在a →c 的这一过程中( ) A .滑块的动能在c 点最大 B .滑块重力势能减少了6J

C .滑块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 .滑块克服弹簧的弹力做了—6J 的功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70分)

三、实验题(本题两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1、某实验小组用图7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

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1)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选好器材并安装好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操作或步骤,其中需要且正确的是( )

4

图 5

图 3

钩码

图8

图7

A .利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为200 g 和一组钩码的质量:5 g 、10 g 、40 g 、50 g ;

B .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不挂钩码,用小垫块调整木板左端的高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点;

C .他们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 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上,打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D .再在小车里放上30g 的砝码,接着该组同学又重复了步骤B 、C 一次。

(2)比较(1)问中的两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他们选取第二次(即步骤D )得到的纸带.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①第一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为40.0 cm ,

②打下第N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 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取g =10 m /s 2

,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__ J ,小车和小车中砝码的动能增量为

________ J.

12、如图8所示为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

(1)现把两个小铁球分别吸在电磁铁C 、E 上,然后切断电磁铁C 的电源,使一只小铁球从轨道A 射出,并在射出时碰到碰撞开关S ,使电磁铁E 断电释放它吸着的小铁球,两铁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 A .只能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B .只能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C .不能说明上述AB 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 .能同时说明上述AB 两条规律

(2)若在实验中利用频闪照相机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还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9是小球实验中的部分位置的频闪照片。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 、b 、c 、d 所示,已知小方格的边长L =1.6 cm ,频闪的频率为f =25Hz ,则:

①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 0=__________m/s 。小球在b 点的速率为__________ m/s(两空都

取二位有效数字)。

②设小球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为验证小球从b →c 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则应算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____ (用L 、f 、m 、g

表示),然后比较二者是否相等。

四、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题16分,16题16分,共54分)

13、某行星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2,质量为地球的1/10,,已知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g 0=10m/s 2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 。试问: (1)该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大? (2)在该行星表面距水平面高度为2m 的位置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则小球将经多长时间落回水平面?

图10 图9

(3)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大?

14、如图10所示,悬挂在O

、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A 。当另一带电小球B 缓慢移动到悬点O 的正下方并与A 在同一水平线上时,A 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

方向

的角度为θ=450

,静电力常量为k 。

(1)试分析电小球B 的电性,并求出它的电荷量大小。

(2)现撤去B ,同时又施加一个平行于竖直面、方向垂直于细线的匀强电

场,发现A 仍能静止在原位置,试求所加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具体的方

向。

15、如图11所示,BC 为半径R =0.144m 的1/4圆弧,AB 为光滑水平轨道,两轨道在B 处相切连接;AB 轨道上的滑块P 通过不伸长的轻绳与套在竖直光滑细杆的滑块Q 连接;开始时,P 在A 处,Q 在与A 同一水平面上的E 处,且绳子刚好伸直处于水平,固定的小滑轮在D 处,DE =0.4m 不计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和空气阻力,现把Q 从静止释放,当下落h =0.3m 时,P 恰好到达圆弧轨道的B ,且对B 无

压力。取g =10 m /s 2

。试求:

(1)在P 到达B 处时,P 的速度大小; (2)在P 到达B 处时,Q 的速度大小; (3)滑块P 、Q 的质量之比,即

P

Q

m m ?。 16、如图12所示,BCD 是光滑绝缘的、竖直固定的半径r =2.0m 的圆轨道的一部分,CD 为竖直直径,仅在BC 间有方向竖直向下、高度

足够高的匀强电场E ,∠BOC =θ=530

。当一质量m =0.5kg 的带电小球(可看成质点)P 从距水

平面

图11 图

10

AB高为h的地方以v0=7.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恰能无碰撞的从B点进入圆轨道,并从D点离开圆轨道,取g=10m/s2。已知:sin530=0.8,cos530=0.6。

(1)试求:小球从B点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大小v B;

(2)若小球沿BC轨道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试问:①小球刚到达D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

②小球离开D点再经多长的时间到达水平面AB?

参考答案

11、(1)AB (2)0.20J 0.115J

12、(1)B (2)①0.80 m/s 1.0 m/s;②2mgL 2mf2L2

四、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题16分,16题16分,共54分)

13、(1)4m/s2(3分)(2)1s (3分)(3)(4分)

14、(1)正电(2分)

2

B

mgL

Q

kq

(4分)

2017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和解析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位m、kg、s、N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B.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C.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 D.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加速度可以为零 2.(3分)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A、B两地的直线距离为9km,实际中他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5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km,当他经过某路标P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研究赛车通过某个弯道的技术动作时可把该车看作质点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km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50km/h D.经过路标P时的瞬时速率是150km/h 3.(3分)如图所示,小钢球m以初速度v0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后,受到磁极的侧向作用力而作图示的曲线运动到D点,由图可知磁极的位置及极性可能是() A.磁极在A位置,极性可能是N极 B.磁极在B位置,极性一定是S极 C.磁极在C位置,极性一定是N极 D.磁极在B位置,极性无法确定 4.(3分)某物体做直线运动,t=0时刻方向向东,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东 B.第3s末,物体的合力为零 C.第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D.第4s末,物体正在向东运动 5.(3分)目前,我市每个社区均已配备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图示器材为一秋千,用两根等长轻绳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但两悬挂点仍等高,座椅静止时F表示所受合力的大小,F1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与倾斜前相比() A.F不变,F1变大B.F不变,F1变小C.F变小,F1变小D.F变大,F1变大6.(3分)已知河水的流速为v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且v2>v1,用小箭头表示小船,箭头指向表示船头的指向,则能正确反映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以最短位移渡河的情景图示依次是() A.①②B.④⑤C.①⑤D.②③ 7.(3分)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2m,用手托往,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2019年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9年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考试年级:高一学科:物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的重力加速度g都取10m/s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B.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动的时间 C.研究地球的自转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B.对于力,只需说明其大小,而不需说明其方向 C.一个力,可能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 D.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与作用点的位置无关 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 重力、下滑力 C.重力、下滑力、支持力 D. 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和压力 4.关于力的单位“牛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这个单位是由质量1kg的物体重力为9.8N规定下来的 B.“牛顿”这个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k取l时定下来的 C.1N就是使质量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 D.质量1kg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并不是规定的,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到的结果 5.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D.质量大于对方 6.下列各图表示的是某一物体运动情况或所受合外力的情况.其中 (甲)图是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乙)图是某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丙)图表示某一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丁)图表示某一物体所受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幅图的图线都是直线.从图中可以判断这四个一定质量物体的某些运动特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不为零、且恒定的合外力;B.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大;C.丙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丁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7.如图所示,弹簧秤右端用绳子系在墙上,左端一人用力拉,发现弹簧秤读数为100N, 若右端也改为用人拉且弹簧秤读数不变,则() A.左右两人用力大小各为50N B.右端用力大小仍为100N,左端不需用力 C.左右端两人用力均为100N D.弹簧秤两端所受力大小相等,但其大小不一定是100N 8.一物体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从t时刻起加速度逐渐减小至0,则物体从t时刻开始() 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0为止 B.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0为止 C.速度一直在增大

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

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 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第一象限角必是锐角B.终边相同的角相等 C.相等的角终边必相同D.不相等的角其终边必不相同 2.已知角的终边过点,,则的值是() A.1或-1 B.或C.1或D.-1或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 B.若,则·=0 C.若//,//,则// D.若与是单位向量,则·=1 4.计算下列几个式子,①, ②2(sin35?cos25?+sin55?cos65?), ③ , ④,结果为的是() A.①②B.③C.①②③ D.②③④ 5.函数y=cos(-2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kπ+,kπ+π] B.[kπ-π,kπ+] C.[2kπ+,2kπ+π] D.[2kπ-π,2kπ+](以上k∈Z) 6.△ABC中三个内角为A、B、C,若关于x的方程有一根为1,则△ABC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7.将函数的图像左移,再将图像上各点横坐标压缩到原来的,则所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 () A.B. C. D. 8. 化简+,得到() A.-2sin5 B.-2cos5 C.2sin5 D.2cos5 9.函数f(x)=sin2x·cos2x是()A.周期为π的偶函数B.周期为π的奇函数 C.周期为的偶函数D.周期为的奇函数. 10.若| ,且()⊥,则与的夹角是() A.B.C.D. 1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记=,=,=,则下列结论错误 ..的是()A.(-)·=0 B.(+-)·=0 C.(|-| -||)=D.|++|= 12.xx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 它是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大正 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 小正方形的面积是的值等于()

四川成都七中级高一物理下期试卷及答案

成都七中2008——2009学年度下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总分120分 完成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各题的备选项中,有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少选得2分,错选、不选不得分.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同形式能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B .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伴随着做功 C .某种形式的能增加5J ,一定有其它形式的能增加5J D .某种形式的能增加15J ,一定有其它形式的能减少15J 2.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一定做曲线运动 C .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不能做曲线运动 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3.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心加速度不变 B .角速度不变 C .线速度不变 D .转速不变 4.如图所示,从A 点以9.8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为60°的斜面上,这个物体的飞行时间为: A .s 31 B .s 32 C .s 3 D .2s 5.关于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对平衡力做功要么为零,要么做功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B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一定是做功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C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可以是数值不相同,符号相同 D .一对平衡力做功可以是数值相同,符号相同 6.对于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改变物体速度的仅是重力,则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 .若改变物体速度的不是重力,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改变 C .若改变物体速度的是摩擦力,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改变 D .在物体速度增大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可能反而减小 7.如图,有一小船位于宽60米河的中间A 处,从这里起,在下游 40米处河流有一大瀑布,假设河水流速为5m/s ,为了小船不致在瀑布处落下而达到对岸,则小船在静水中的最小速度是: A .2.25m/s B .3m/s C .3.75m /s D .4 m/s 8.一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原来的线速度是v 1,周期是T 1,假设在某时刻它向后喷气做加速运动后,进入新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线速度是v 2,周期是T 2,则( ) A .v 1>v 2,T 1>T 2 B .v 1>v 2,T 1<T 2 C .v 1<v 2,T 1>T 2 D .v 1<v 2,T 1<T 2 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与水平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转轴间的距离为R 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某值时,物体刚好不滑动,从开始到此时物体

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总结3篇

高一语文期末总结3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 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按内容分,有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等。 人们常常对已做过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 得成绩,指出应汲取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高一语文期末总结,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高一语文期末总结一 时光飞逝,20xx年又将结束,回顾这一个学期,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一百多个日子,有苦有甜,教学的过程不管成功与否,都可总结 为宝贵的经验。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1、语文教学无差生 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 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 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而实际上,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每一 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 有人善于遣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篇,有人长于书面表达,有人善 于口语传情。在我的眼中语文学习无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差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教 好语文,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 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 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 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3、授之以“渔”,求得学生主动地发展 “最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 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 高一语文期末总结二 期末考试结束了,大家从初中进入高中已经一个学期了。在此 期间,大家一定会感到不适应。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大家面前设下一道道难关。因此很 多同学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的不适应。 如今,我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有喜有忧,但无论如何,这都已 经成为了过去,我想说的是:山外有山,成绩好的同学,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成绩不尽人意的同学查找原因,迎头赶上。期末考试之后,我们该做的最重要的是查找问题,找出不足,勿需讳言,我们也应该

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A 2C 3D 4B 5C 6D 7B 8A 9BC 10CD 11BD 12AB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请按题目要求作答) 13.(1)画图1分、测量出F 的大小1分 3.4~3.8N (2)BC (2分) (3)李明 (2分) 14.(1)D (2)0.26 0.50 (3)C 每空2分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1)物体沿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为零。设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 F ,因此有 sin N F F mg θ+= (1分) 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sin )N f F mg F μμθ==-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cos F f ma θ-= (2分) 解得 26.0 m/s a = (1分) (2)根据位移公式212 x at = (2分) 解得 1.0 s t == (1分) 16.(8分)(1)由题图b 可知,甲车加速度的大小 13010v a t t ?-==?甲 (1分) 乙车加速度的大小 110v a t t ?==?乙 (1分) 甲

解得 12a a =甲乙 (1分) (2)在t 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均为v =10 m/s ,此时两车相距最近,即 v =a 乙t 1=30-a 甲t 1 (1分) 可解得t 1=0.2 s (1分) 车的位移等于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 (3010)0.2 m =4.0 m 2x +?= 甲 (1分) 100.2 m =1.0 m 2 x ?=乙 (1分) 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为 x min =x 0+x 乙-x 甲=5 m (1分) 方法合理即给分 17.(10分)(1)由图象可知,2200.50 4.0 m/s 8 m/s v v a t --=- =-= (2分) 小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00.5 m 1.0 m 22 4v x t ==?= (2分) (2)对小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sin37mg f ma ?+= (1分) 其中cos37N F mg =? (1分) N f F μ= (1分) 代入数据可得0.25μ= (1分) (3)小物块能返回出发点。 因为当速度减为零时,重力的下滑分力1sin37 6 N G mg =?= 此时的最大静摩擦力cos37 2 N max N f F mg μμ==?= (1分) 由于1max G f >,所以小物块将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能够返回出发点。 (1分) 18.(12分)(1)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1()F M m a =+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11f ma = (1分)

2019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级教学质量监测 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全卷三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 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 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A {0,2,4,6,8,10},B {4,8},则C B=() A A.{4,8} B.{0,2,6} C.{0,2,6,10} D.{0,2,4,6,8,10} 2.下列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A.y x21 B.y x 1 C.1 y x2 D.y x3 3. 若单位向量a,b的夹角为150°,则a b的值为() A. 3 2 B.2 2 C. 1 2 D.3 2 4.下列转化结果错误的是() A.600化成弧度是 3B. 10 3 化成度是6000 C.1500化成弧度是 7 6D. 12 化成度是150

5.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 3 3 ),则f(2)的值等于() A.4 1 B. C. 42 D.2 2 6.函数f(x)lg x x 2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0,1) B.(1,2) C.(2,3) D.(3,10) 7.已知AB (5,3),C(1,3),CD 2AB,则点D的坐标为() A.(11,9) B.(4,0) C.(9,3) D. (9,3) 8.已知y 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x)2x 1,则f(2)等于 () A.3 B.-3 C.-3 4 D.- 11 4 9.已知ABC中,a 1,b 3,A 300,则B 等于() A.300 B.300或1500 C.600 D. 600或1200 10.将函数y 2sin(2x 6)的图象向右平移 4 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 A.y 2sin(2x 4) B.y 2sin(2x 3 ) C.y 2sin(2x 4) D.y 2sin(2x 3 ) 11.已知为第二象限角,s in cos 3 3 ,则cos 2() A. 5 3 B.5 9 C.5 9 D.5 3 12.函数 1 log,x 1 f(x)x,则y f(x 1)的图象大致是()2x,x 1 2

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成都七中2013-2014学年上期 2016届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60分,每题5分。1~8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5分,选错得零分;9~12题为不定项 ...选择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得零分。 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2.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平均值 C.运动方向不变时,瞬时速率就是平均平均速度的大小 D.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 B.用测力计测小球的重力时,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C.物体只有在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D.同一个物体,在地球的赤道和两极,其重力大小是不同的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落到地面的速度也大 C.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的直线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D.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5.无风的雨天,站在路旁的小明与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聪看到的雨滴的轨迹正确的是:() A.小明看到雨滴向左下方运动 B.小明看到雨滴向右下方运动 C.小聪看到雨滴向左下方运动 D.小聪看到雨滴向右下方运动 6.下列各图中能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11—2012学年度包33中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全都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和作文。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20世纪20年代,在洞穴的沉积岩中发现了我们的非洲祖先。但是这些南方古猿与以前人们认为的“缺失环节”的样子不符,许多科学家拒绝承认它们是我们谱系中的真正成员。多数人类学家想像,在智力增加的推动下,从猿到人有一个相当和谐的转变,缺失的环节在身体和脑力方面都应该居中间状态。但南方古猿却不是这样。比较身体的大小而言,它们的脑确实比任何猿都大,但大得还不够。我们脑的进化主要发生在我们到达南方古猿阶段以后。然而这些脑不大的南方古猿却像你我一样地直立行走。怎么能这样呢?假如我们的进化是由于脑增大推动的,那么像直立姿势——另一个人化的“标志”怎么能最先产生呢? 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我们凭借脑的力量统治其他动物;脑的增大必定推动着动物进化到所有阶段,直立姿势比增大的脑次要。19世纪最伟大的胚胎学家冯·贝尔在1828年写道:“直立姿势只是脑高度发展的结果。”又过了100年,英国人类学家史密斯指出,使猿成为人的,是脑的逐渐完善和心智结构的慢慢建立,直立姿势和讲话都是一些附带的表现。 只有少数科学家坚持认为直立姿势是首要的,并确实形成过一个次要的传统:强调直立姿势的首要性。脑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增长,最初的推动力一定是由生命方式的改变带来的,这种生命方式大概给了智力强有力的选择奖励。直立姿势使手从行走中解脱出来,可以制造并便利地使用工具。智力的增加主要是对双手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的反映。 1809年,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指出,人类通过直立行走获得了他的性状,变得自由的手可以无所不做,随着身体获得自由,心灵也得到了自由。不过在19世纪最提倡直立姿势具有重要作用的是德国的海克尔,他重建了我们的祖先,并给了它一个科学的名字:无语猿人。意思是直立的、不能讲话的、脑不大的猿人。 但为什么脑首要的观点还是非常牢固?是因为两种观点都没有直接的证据。直到19世纪末,才发现人类化石,而这时脑首要的教条已经确立很久了。 实际上,恩格斯在1876年已撰文做出了出色的阐述,他考虑了人类进化的三个本质特征:讲话、大的脑和直立姿势。他认为我们的祖先第一步必定是从树上下来后,越来越多地采取直立行走,这是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姿势把手解脱出来使用工具劳动,随后才是智力的增加和讲话。恩格斯文章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坚实的结论,而在于他对为什么西方科学先验地主张脑是首要的观点所做的尖锐的政治分析。 1.对“缺失环节”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状态介于猿与人之间的“人”。 B.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量比猿大又比人小的“人”。

2019-2020年高一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高一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蹦级是一种极限体育项目,可以锻炼人的胆量和意志。运动员从高处跳下,弹性绳被拉展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弹性绳被拉展后在弹性绳的缓冲作用下,运动员下落一定高度后速度减为零。在这下降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性绳拉展前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B.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C.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2.如图㈠-1,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竖直墙和粗糙水平面间静止,梯子和竖直墙的夹角为α。当α再增大一些后,梯子仍然能保持静止。那么α 增大后和增大前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对梯子的支持力增大 B.墙对梯子的压力减小 C.水平面对梯子的摩擦力增大 D.梯子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3.汽车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分别为3m 和2m ,那么从2秒末开始,汽车还能继续向前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A.1.5m B.1.25m C.1.125m D.1m 4.有一种杂技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高速行驶,做匀速圆周运动。图㈠-2中粗线圆表示摩托车的行驶轨迹,轨 迹离地面的高度为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 越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将越大 B.h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越大 C.h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越小 D.h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将越大 5.已知地球的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 6.6倍,根据你知道的常识,可以估计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个距离最接近以下哪个答案 A.地球半径的40倍 B.地球半径的60倍 C.地球半径的80倍 D.地球半径的100倍 6.图㈠-3是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两个滑块a 、b 在发生碰撞前后的位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b 的质量之比为1∶8 B.a 、b 的质量之比为1∶4 C.碰撞前a 的动量较大 图㈠ -2 /s 图㈠-3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一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数学 2018.1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3,5A ={} ,(1)(3=0B x x x =--),则A B =I A. Φ B. {}1 C. {}3 D. {}1,3 (2)2sin()3π - = A. 3- B. 1 2- C. 3 D. 1 2 (3)若幂函数()y f x =的图像经过点(2,4)-,则在定义域内 A.为增函数B.为减函数C.有最小值D.有最大值 (4)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A. 2x y = B. sin ,[0,2]y x x π=∈ C. 3 y x = D. lg y x = (5)如图,在平面内放置两个相同的三角板,其中030A ∠=,且,,B C D 三点共线,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3CD BC =u u u r u u u r B. 0CA CE ?=u u u r u u u r C. AB u u u r 与DE u u u r D. CA CB ?=u u u r u u u r CE CD ?u u u r u u u r

(6)函数()f x 的图像如图所示,为了得到2sin y x =函数的图像,可以把函数()f x 的图像 A.每个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再向左平移3 π个单位 B.每个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左平移6 π 个单位 C. 先向左平移6π 个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D.先向左平移3π个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 2 (纵坐标不变) (7)已知21 ()log ()2 x f x x =-,若实数,,a b c 满足0a b c p p p ,且()()()0f a f b f c p ,实数0x 满足 0()0f x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0x a p B. 0x a f C. 0x c p D. 0x c f (8)如图,以AB 为直径在正方形内部作半圆O ,P 为半圆上与,A B 不重合的一动点,下面关于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3分,共30分). 1.(3分)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很小的物体,如液滴、花粉颗粒、尘埃等 B.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C.一山路转弯处较狭窄,司机下车实地勘察,判断汽车是否能安全通过。此时在司机看来,汽车是一个质点 D.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可看作质点 2.(3分)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B.煤燃烧的过程 C.钟表指针的运动D.秋天树叶纷纷飘落 3.(3分)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黑体的字表示位移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3分)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称为2s内 B.t1至t3表示时间,可以称为第二秒初到第3秒末 C.t0至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s内或第2s内 D.t n﹣1至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5.(3分)关于重力、重力加速度及弹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本发生了形变 B.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其所受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都不变化 C.悬挂物体静止时对绳子的拉力就是重力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块所受重力大小 6.(3分)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甲在5s内速度由5m/s加速至30m/s,乙做匀减速直线运

2019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

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

2019-2020高一上物理试题(1)

宁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 1.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三个基本量,下列仪器所测的物理量不是 ..基本量的是 A.秒表B.托盘天平C.刻度尺D.弹簧测力计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时间、质量和路程都是标量,位移、速度和力都是矢量 C.研究气流对乒乓球旋转的影响时,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D.炮弹以700m/s的速度射出炮口,700m/s是指炮弹在炮筒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猎豹突然加速扑向猎物时,因速度变化快,所以加速度大 B.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C.“长征三号甲”火箭点火后即将升空,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D.直道上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减小4.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B .在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时用到了放大法 C .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D .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伽利略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5.如图1所示为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A .AB 段质点做匀速运动 B .BC 段质点做加速运动 C .CD 段质点运动速度最大 D .0~4 s 质点的位移大小为4 m 6.2019年10月在我国武汉举行的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中国跳水队获得男子双人10米台金牌。运动员从开始下落到入水前的运动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在此过程中 A .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 B .运动员将感觉到水面匀速靠近 C .前一半位移用时短,后一半位移用时长 D .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 7.在四辆小车车厢顶部用细线各悬挂一个小球,小车在水平道路上均作直线运动,当小球相对车厢静止时,?>>>0θαβ,则加速度最大的小车是 A B C D 8.如图2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 倾角为α的斜面体P ,在P 上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Q ,且P 、Q 均静止,则 A .P 对Q 的支持力大小为αsin mg B .P 对Q 的摩擦力大小为αcos mg C .地面对P 的支持力大小为g m M )(+ D .地面对P 的摩擦力大小为αcos mg 9.有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N 、7N 、12N ,则其合力可能是 A .1N B .8N C .15N D .23N 10.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图1 s /m t /s 1 2 3 4 2 1 v v v v β θ α 图2 α Q P 图3 v /m s -1 . t /s 甲 乙 2 1 0 1 2 3

2017-2018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分)出租车载小明到车站接人后返回出发地,司机打出全程的发票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出租车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4.3km,4.3km B.4.3km,0 C.0,4.3km D.0,0 2.(4分)一列长为100m的火车以v0=20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长1000m 的大桥时,列车必须以10m/s的速度运行,在火车减速和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均为0.5m/s2.则列车因过桥而延误的时间是() A.85s B.75s C.65s D.60s 3.(4分)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g取10m/s2)() A.小球开始下落的高度为2.5 m B.小球在从开始下落0.8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 m/s,方向竖直向下 C.小球在从开始下落0.8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 m/s,方向竖直向上 D.小球在从开始下落0.5s内和后0.3s内加速度不相同

4.(4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0时刻起,汽车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0时刻的初速度为10m/s 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 D.第3s内的位移为10m 5.(4分)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两物体间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C.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 D.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成任意夹角 6.(4分)如图,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半球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右侧面是光滑的,左侧面粗糙,O点为球心,A、B是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A静止在左侧面上,物块B在图示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右侧面上,A、B处在同一高度,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则A、B分别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A.sin2θ:1 B.sinθ:1 C.cos2θ:1 D.cosθ:1 7.(4分)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质量都是m,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 A.F3=F1>F2B.F1>F2=F3C.F1=F2=F3 D.F3>F1=F2 8.(4分)如图所示,成都七中高一某同学想进行一项挑战,他两手水平用力地

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顷刻(qīng)戕害(qiāng)剔除(tī)咄咄逼人(du ó) B.刹那(shà)悄然(qiǎo)好莱坞(wū)繁文缛节(rù) C.混沌(hùn)埋怨(mán)拘泥(nì)暴殄天物(tiǎn) D.卓越(zhuó)离间(jiàn)风靡(mí)可乘之机(ch 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寒暄前扑后继礼尚往来声名雀起 B.躁动称诵步履为艰相应成趣 C.赋与稍纵即逝妙笔生花直接了当 D.搽粉归根结蒂伶牙俐齿万变不离其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留下了千古笑谈。 ②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在上海碰撞,新旧事物相互,催生出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 ③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的叛乱呢?

④港独分子的歇斯底里,让人想起不清的癫狂病人,他们必将被人民唾弃。 A.指摘交织不耻神志 B.指摘交融不齿神志 C.指责交织不齿神智 D.指责交融不耻神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 不停地在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B.跟生命及人类的起源一样,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课题。 C.由退休教师组成的书画协会会员的年龄平均为75岁,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文联系统先进集体。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只是 B. 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蔺相如固止之固:坚持 C. 衡少善属文属:连缀 秦贪,负其强负:倚仗

2019年泸州市高一数学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9年泸州市高一数学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f (x ),满足f (-x )+f (x )=0,x 1,x 2,x 3∈R ,且x 1+x 2>0,x 2+x 3>0,x 3+x 1>0,则f (x 1)+f (x 2)+f (x 3)的值 ( ) A .一定大于0 B .一定小于0 C .等于0 D .正负都有可能 2.已知函数()ln ln(2)f x x x =+-,则 A .()f x 在(0,2)单调递增 B .()f x 在(0,2)单调递减 C .()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 D .()y =f x 的图像关于点(1,0)对称 3.已知4213 3 3 2,3,25a b c ===,则 A .b a c << B .a b c << C .b c a << D .c a b << 4.已知0.2 633,log 4,log 2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 A .c a b << B .c b a << C .b a c << D .b c a << 5.函数y =a |x |(a >1)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6.已知全集为R ,函数()()ln 62y x x =--的定义域为集合 {},|44A B x a x a =-≤≤+,且R A B ?e,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0a -≤≤ B .210a -<< C .2a ≤-或10a ≥ D .2a <-或10a > 7.下列函数中,其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与函数y =10lg x 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的是( ) A .y =x B .y =lg x C .y =2x D .y x 8.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是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的函数为( ) A .1ln || y x = B .3y x = C .||2x y = D .cos y x = 9.将甲桶中的a 升水缓慢注入空桶乙中,min t 后甲桶剩余的水量符合指数衰减曲线 nt y ae =,假设过5min 后甲桶和乙桶的水量相等,若再过min m 甲桶中的水只有 4 a 升,则m 的值为( ) A .10 B .9 C .8 D .5 10.已知3log 2a =,0.12b =,sin 789c =o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