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现象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雷诺现象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雷诺现象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 江 苏省 张 家港 市 中医院 , 江 苏 张 家港 2 1 5 6 0 0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 号 ] 1 0 0 8—8 8 4 9 ( 2 O I 3 】 0 4— 0 4 4 2— 0 2 疼 痛 的评 估 方 法 采 取视 觉模 糊评 分法 。

4 4 2・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F e b , 2 2 ( 4 )
血流 动力 学 障 碍 , 使用 P I C C O进行 血 流动 力学监 测 , 不 需 床 旁 摄 X线 片 确 定 导 管 位 置 , 且 疾 病 的治 疗 在 血 流 动 力 学 监 测 下进行 , 对 及 时 调 整 药 物 和 判 断 疗 效 提 供 了有 效 的帮 助 , 减 轻 了患 者 的 痛 苦及 负 担 。P I C C O进 行 血 流 动 力 学 监 测 中 要 求 护 士专 业 理 论 知 识 丰 富 , 熟 悉 并 掌 握 心 脏 各 部 位 压 力 波 形 的 变 化及 血 流 动力 学 的 各 项 监 测 指 标 , 以便 能 及 时 发 现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 有 效 地 进 行 危 重 患 者 的监 护 及 提 高 抢 救 成 功率 。
现 象 可使 局 部 发 生 溃 疡 、 萎缩 、 硬 化 以致 坏 疽 。 笔 者 应 用 中 西
医结 合 的方 法 对 我 院 2 0 1 0年 】 月 一2 0 1 1 年1 J月 收 治 的 4 2例

雷诺氏症中西医治疗方法

雷诺氏症中西医治疗方法

雷诺氏病中西医治疗方法济南中医静脉曲张医院周围血管病院长赵树英称:雷诺氏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是大家对雷诺氏综合症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专家说雷诺综合征是一组综合征,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发作性的手指(足趾)苍白、发绀继之变为潮红。

原发者称为雷诺病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则称为雷诺现象。

雷诺氏病患者多属神经质类型,情绪易激动,尤其对寒冷极敏感,寒冷和情绪波动可诱发本病发作,因此应细心向患者说明,注意保暖,避免精神紧张是防治雷诺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雷诺氏病发生可使血管闭塞,甚至导致指端缺血坏死。

严重者可出现指(趾)末端指腹变平、坏疽,末节指骨可因缺血而坏死,出现变短或截指现象。

常见的几种传统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西医主要在病症部位进行手术,疏通或者结扎,痛苦大。

因为没有根本解决所以复发率非常高。

2、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重要从调节身体机能,补肾养髓,活血化瘀,降低体内的血栓形成,中医采用多种名贵药材软化血管、溶栓通络,从根本解决血栓最后治愈,复发几率小。

3、中西医区别:西医治疗只解决了局部病变未能化解形成原因,导致复发率极高,截肢患者一般在半年一年内还会复发在截肢,越截越高而且伤口不爱愈合易发生感染。

雷诺氏症的治疗技术推荐:“德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之一即德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生物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

生物细胞再生疗法治疗糖尿病足、老烂腿、脉管炎,是根据细胞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原理,将细胞移植到缺血的病变部位,移植后相当于播下能够生成新毛细血管的“种子”,可以逐渐分化形成新的毛细血管,使受损的血液循环得以通畅,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血管闭塞的难题,达到治疗脉管炎、老烂腿、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足的目的。

治疗优势体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治疗周期短。

不存在免疫排异反应;手术无风险、远期效果明显,尤其适合于中老年慢性肢体缺血患者;再生血管彻底疏通血管缺血问题,解决脉管炎患病的根源问题,达到治愈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24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24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24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静滴盐酸丁咯地尔、香丹注射液,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8%,对照组有效率占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雷诺氏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温经通脉汤雷诺氏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病,是指肢端血液循环受阻时出现的一组症候群。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多发于寒冷地区,以16~40岁青年女性多见,临床上以肢端皮色苍白、发冷、发凉、麻木、刺痛等为主要症状,重症可见指(趾)端青紫、溃疡或坏疽。

多与寒冷刺激、情志因素及机体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一般给予血管扩张剂,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低周围血管的刺激反应等症状[1],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常易反复发作。

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雷诺氏病24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雷诺氏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4例,其中男2例,女22例;年龄16~20岁5例,21~30岁12例,31~43岁7例;病程2~5年18例,6~10年5例,10年以上1例;对照组24例,其中男1例,女23例;年龄16~20岁6例,21~30岁13例,31~42岁5例;病程2~5年19例,6~10年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2]拟定:(1)多发于青年女性,冬季好发,间歇发作。

(2)发作时,指(趾)端皮肤颜色相继出现苍白、发绀、潮红,后恢复正常。

多为上肢,呈对称性。

寒冷、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可诱发。

(3)动脉搏动良好,重者肢端呈营养不良性改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病的临床观察
2 治疗方法
2 . 1 对 照 组
不畅 , 瘀血阻滞脉络 , 肢端供血 不足 , 致其发凉 、 发麻 、 疼痛、 发绀 、
发黑 , 甚则坏 死。 中 医针对 本 病 辨证 论 治 原则 , 离 不开 温经 活 血, 通络止痛 。根据 临床 实践 , 笔 者在 温经 散寒 、 养 血活血 通脉 之剂中伍入益气 之 黄芪 和消 炎之 木通 , 使 之配伍 更臻完 善。方 中桂枝味辛甘性温 , 功 能温经 散寒 活血 ; 细辛 味辛性 温 , 专司散 寒温经而止痛 ; 当归味辛甘性 温 , 可补可散 , 是治血病之要 药 ; 白 芍专人肝脾 , 功专柔肝止痛 、 养血 敛 阴; 黄芪 味甘性微温 , 能行血 中之气 , 上药合用 , 养血 通脉 而缓 肢端 之 痉挛 。红 花破瘀生 新 ,
1 临 床 资 料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 ( 例)
1 . 1 诊断标准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0 . 0 5 。
参 照《 神经病学》 … 中雷诺病 的诊 断标准 确定 , 并排 除遗 传
性 冷指 症 。 1 . 2 一 般 资 料
4 讨 论
现代 医学认为 , 雷诺 病 是血 管神 经功 能紊乱 所引起 的肢端 小动脉 阵发性痉 挛性 疾病 , 主要侵 犯上 肢。其病 因与 中枢神经 系统功 能失调 , 肢端小动脉本身 缺陷 , 血 中。 肾上 腺素和去 甲肾上
且能活血止痛 ; 川芎为血证 又一要 药 , 功专活血 理气 , 搜 风止痛 ,
木通 、 红花 、 川芎 以加强通脉活 血 , 细辛配甘 草等药有镇 痛之效。 诸药相伍 , 君、 臣、 佐、 使, 共奏温 经散寒 、 养血通脉之 效。临床 观 察表明 ,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雷诺 病 , 对 控制 病情 、 预 防复发 有较好 疗效 , 值 得进 一步推广 运用 。

雷诺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雷诺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雷诺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雷诺综合征是一种以手指、脚趾等末梢部位冷感、麻木、发紫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传统中医药在雷诺综合征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分享雷诺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经验,希望对患者和临床医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中医理论分析雷诺综合征的发生与外界寒冷刺激、体质偏寒、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雷诺综合征主要属于“寒邪”侵袭的范畴,通过散寒、温经、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

二、常用中药配方1. 温经散寒方配方:附子、羌活、川芎、蜀椒、醋附、独活、细辛、制乌药、菊花。

功效: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研末拍散,每日3次,每次15克,开水送服。

2. 活血化瘀方配方:红花、桃仁、当归、川芎、香附、牛膝、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末梢循环。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研末煎汤,每日2次,每次10克,分2次服用。

三、中医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艾灸:选取阳明经、少阳经等经络穴位,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艾灸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手掌心、足底部位的穴位,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症状。

2. 中药外治足浴疗法:选用温补中药煮煎,将药液浸泡足部,温热浸泡约20分钟,有助于改善末梢循环,并缓解症状。

药物外敷:将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研末加入适量的温开水中调成糊状,敷于双手或双足的冷感部位,提高温度,促进血液循环。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通过饮食调理来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对雷诺综合征的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宜食温热性食物:如生姜、辣椒、葱、牛肉等,可以提升体温,增加末梢血液供应。

忌食生冷寒凉食物:如生蔬果、冰淇淋、凉茶等,避免刺激寒冷因素,加重症状。

五、注意事项1. 避免寒冷刺激:雷诺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接触寒冷环境,穿着保暖舒适的衣服和鞋子。

2. 避免疲劳过度:患者应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疲劳劳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身体抵抗力。

雷诺现象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机制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雷诺现象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机制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雷诺现象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机制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孔祥艳;吴启富【期刊名称】《中国微循环》【年(卷),期】2005(9)4【摘要】雷诺现象又称雷诺氏症,是一种以小动脉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血管功能失调性疾病。

表现为双手或双足在遇寒或情绪激动时,指(趾)末端苍白、青紫、发红。

症状常反复发作,严重患者即使在温暖环境,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也可发作。

一般女性患者多见,双手发病率高于双脚。

雷诺现象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是一种良性血管舒缩紊乱疾病。

后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尤其是结缔组织疾病。

但两型有时很难区分。

血管内皮和非内皮依赖因素与雷诺现象的发生密切相关。

目前对雷诺氏症的治疗还没有完善和有效的方法,一般是根据经验或对症支持疗法。

在中医学中,没有“雷诺氏症”病名,但关于其临床表现文献中有类似记载,如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中“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故本病按其症状表现属脉痹、寒痹范畴。

病机以气虚血瘀、阴虚寒盛为基础,情志刺激和寒邪乘袭为发病的主要条件,治疗应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原则矿本文就近年来对雷诺氏症的发病机理,中医、西医治疗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295-298)【作者】孔祥艳;吴启富【作者单位】510515,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科;510515,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3【相关文献】1.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现象、雷诺氏病68例 [J], 高广生;高广惠;何秀芬2.难治性雷诺现象的治疗进展 [J], 金银姬;李常虹;刘湘源3.高血压肾病(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J], 倪春晖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J], 马明5.A型肉毒毒素改善雷诺现象血管痉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J], 姚宏凯;刘迎;靳令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治疗雷诺病的方法

中西医治疗雷诺病的方法

中西医治疗雷诺病的方法关节痛,指(趾)端皮肤颜色相继出现苍白、紫暗、潮红及疼痛(雷诺病及雷诺现象)雷诺病及雷诺现象又称末梢动脉痉挛症和手足青紫症,以阵发性四肢末端(主要是手指)对称的间隙发白、紫暗和潮红(雷诺现象)为其临床特点。

雷诺现象则是某些疾病的续发表现,可发生于闭塞性动脉病、结缔组织、血液及神经病变。

本病病因不明,认为可能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管本身缺陷、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

多见于青年女性。

中医认为,本病系素体血虚,阳气不足,复感外寒,以致气血不和,不能温养四末;或热邪陷里,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而成。

[诊断要点]1.多见于青年女性,冬季好发。

2.指(趾)端皮肤颜色相继出现苍白、紫发绀、潮红及疼痛,多发于上肢,左右对称。

3.寒冷、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可诱发。

4.动脉搏动良好,很少发生坏疽。

5.冷水试验阳性。

6.雷诺现象的临床表现与上述相似,但可查出原发病。

7.甲皱微循环检查:见毛细血管扭曲、缠绕,血流缓慢或停滞。

皮肤紫外线照射试验:皮肤红斑消失。

[鉴别诊断]1.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主要累及下肢大血管,有全身动脉硬化表现,X线检查动脉有钙化现象。

2.红斑性肢痛:表现为阵发性血管扩张、发红、皮肤温度升高。

[治疗方法]注意冬季保暖,避免创伤,力戒吸烟,保持乐观情绪,必要时给予安眠剂。

1.西医治疗(1)血管扩张剂①盐酸妥拉苏林:口服,25毫克/次,4~6次/日,可增至50~100毫克/次;或肌注25~100毫克/次。

②烟酸:50~200毫克/次,3~4次/日,肌注;或静脉注射10~50毫克/次,1~2次/日。

(2)交感神经阻滞剂①利血平:0.25毫克/次,2~3次/日,重者可肢动脉内注射1毫克。

②甲基多巴:250毫克/次,3次/日。

(3)手术治疗病情重,上述治疗无效,且有皮肤营养障碍者,上肢病变可行上胸交感神经切除术,下肢病变可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2.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①体针:上肢取大椎、曲池、内关、合谷,下肢取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平补平泻。

中西医结合医治雷诺综合征60例疗效观看

中西医结合医治雷诺综合征60例疗效观看

中西医结合医治雷诺综合征60例疗效观看【关键词】雷诺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2001-06—2005-05,笔者采纳中西医结合疗法医治雷诺综合征6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中医外科住院患者,女48例,男12例;年龄23~48岁;病程1个月~1年18例,1~3年26例,3~5年16例;双手发病43例,四肢同时发病17例;中医辨证[1]:寒凝阳虚型28例,气滞血瘀型15例,瘀热阻络型9例,气血亏虚型8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确诊[2]。

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每因严寒和精神刺激后双手显现发凉惨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转变(雷诺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样不显现肢体坏疽。

医治方式寒凝阳虚型中药医治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予活血温经丸(药物组成:制川乌头、制草乌头、乌梢蛇、壁虎、熟附子、肉桂、干姜、杜仲等) g,日2次,饭后服。

同时,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20 g,白芍药15 g,桂枝10 g,细辛 3 g,木通10 g,川芎30 g,独活15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

西药医治%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入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无锡市第七制药厂,批号:07022613)6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

气滞血瘀型中药医治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予活血化瘀丸(药物组成:川芎、赤芍药、红花、三棱、莪术、丹参、当归、三七、壁虎、地龙等) g,日2次,饭后服。

同时,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15 g,熟地黄12 g,赤芍药12 g,牛膝30 g,桃仁12 g,红花15 g,丹参20 g,地鳖虫、壁虎、陈皮、白术、甘草各10 g)水煎服,每日1剂。

西药医治%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纤溶酶注射液(北京赛生药业,批号:)100~300单位,每日1次静脉滴注。

瘀热阻络型中药医治治宜清热解毒,化瘀通脉。

予解毒化瘀丸(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板蓝根、毛冬青、黄芩、石膏、玄参、穿山甲、水蛭等) g,日2次,饭后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是指由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导致供应肢端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的综合征,可出现手指或足趾皮肤突然变白,继而皮肤变紫、变红,伴麻木、疼痛,后期可伴溃疡、坏疽。

雷诺现象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称为雷诺病,无任何潜在疾病;后者为继发性雷诺现象,多伴发于各种结缔组织疾病。

目前两者中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造成病人的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近年中西医对雷诺现象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西医研究
1.1 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有研究认为该病的病因多与遗传、激素、寒冷、震动等密切相关,发病机理主要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异常。

1.1.1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受损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血管舒张因子、血管收缩因子。

血管舒张因子有一氧化氮(NO)、前列腺环素I2(PGI2),血管收缩因子有内皮素一1(ET一1)、血栓素A2(TX—A2)。

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协调制约而达到平衡。

当内皮受损时必然会影响其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终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AM)是一种内源性NO合成酶的抑制物,已成为新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可通过抑制NO的生成而增加内皮细胞黏附性,加速内皮细胞衰老,终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Rychlik—Golema等对32例雷诺现象患者及13例正常人进行研究,行冷水激发试验后发现血清中ET一1、肿瘤坏死因子(TNF一仅)、血小板因子4(PF一4)、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明显高于健康组。

1.1.2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受损黏附分子由内皮细胞所表达,在黏附分子介导下,白细胞迁至炎症损伤部位,活化后发挥致炎效应。

Brevetti发现细胞间黏附分子一1(ICAM一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一1(VCAM一1)、E 一选择素、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在继发性雷诺现象患者血液中水平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雷诺现象患者和健康者。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I(slCAM一1)可能是通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黏附增加损害微血管,从而发展成此病。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引起血管功能失调。

杨云红通过细胞培养发现Hcy可导致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NO减少,ET、AngⅡ生成增加,血小板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何志勇等用不同浓度的Hcy处理内皮细胞后发现Hcy可加速内皮细胞凋亡,从而影响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

血小板活化是该病的另一发病机理,血小板活化后释放缩血管素:血栓素A2、5一羟色胺和诱导肝纤维的转化生长因子一。

Furspan等发现低温时硬皮病雷诺现象组与正常组相比,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更高,表明雷诺现象患者血管平滑肌上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而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可能因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受损而增加。

此外雷诺现象的发病机理还与白细胞活化、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升高、纤溶缺陷、氧化应激等有关。

1.1.3 神经异常近年来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微血管疾病密切相连。

在手臂震动现象(VRP)中自主神经紊乱表现为:心率变异性降低,收缩间期变短,尿中儿茶酚胺水平增加。

由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多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均有扩血管的作用。

其中CGRP可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一1(ICAM 一1)、上调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促进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一2(TIMP一2)的分泌,从而稳定血管壁,保护内皮细胞。

1.1.4 其他该病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且月经期会加重。

有研究认为女Jl生激素作用于中枢及外周温度感受器,形成一个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的系统,最终影响手指血流量。


外原发性雷诺现象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显着的家族聚集性,患者亲属的易感性明显增高。

Liora等报道了一对姐妹因感染人细小病毒B19引起的孤立性雷诺现象,其机理可能是免疫介导的内皮损伤引起血小板激活,从而使血管收缩。

此外,吸烟、饮酒均与此病相关。

1.2 治疗雷诺现象目前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而继发性雷诺现象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减少寒冷及情绪的刺激,注意患肢保温及锻炼以改善局部循环,另外戒烟在雷诺现象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硝酸盐、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前列环素类药物、仅一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5一羟色胺拮抗剂、抗氧化剂等均为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通过直接扩张血管、抑制血管收缩、改善血凝状态或减轻局部组织缺血,从而改善肢端循环而减轻症状_。

此外,近年来新型药物的使用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伐地那非等)通过cGMP途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明显增加手指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从而减少雷诺现象的发作频率、降低严重程度及加快溃疡的愈合。

Abou—Aaya等发现他汀类药物有延缓血管损伤及增加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提高伴有雷诺现象和手指溃疡的硬皮病的临床疗效,并有高安全性、低成本、耐受性好的特点。

白三烯抑制剂可通过改善毛细血管血流量减轻血管痉挛和组织水肿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可显着减少雷诺现象每天持续的时间、发作部位、发作数量和严重雷诺现象的发作频率。

此外也可选择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上胸交感神经阻断术、星状神经节术、腰交感神经切除或阻滞术,通过阻断支配上肢血管活动的交感神经纤维缓解症状。

手术见效快,但并发症较多,不易被患者接受。

2、中医研究
2.1 病因病机雷诺现象有肢端发冷、疼痛及麻木的症状,属祖国医学痹证、脉痹、血痹等范畴。

《伤寒杂病论》中有类似该病的描述:“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医宗金鉴》进一步论述:“脉痹,脉中血不和而色变也。

”赵天喜等提出伏邪理论,认为此病乃外邪入里郁久化热,与瘀血相搏而发,加之气血不足无力抗邪外出,故缠绵难愈。

陈国中等认为此病本虚标实,气血失荣失畅为本,寒邪痹阻经络为标,终致四肢失于温养。

高京宏等¨认为此病肢端颜色变化为正邪交争、邪正往复的表现。

邪胜正衰,阳气郁闭,血脉不畅,则肢端苍白,直至紫绀;正盛邪退,郁极而通,血脉渐通,则转为潮红。

孙宏伟等认为此病是由肝藏血失调引起的,肢端颜色呈寒热往来的态势,责之为少阳气机不利,肝失疏泄。

2.2 治疗
2.2.1 辨证分型治疗许文才等主张分期治疗,初期以寒为主,应温经散寒,方用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中期以瘀为主,应活血通络,方用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后期以虚为主,应益气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但3期均有瘀血阻络,故都应注重活血化瘀的应用。

张月等将本病分为5个型:气虚寒盛型,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阳虚寒凝型,方选右归丸加减;气滞血瘀型,方选养心汤合柴胡疏肝散;阳虚血瘀型,方选止痛当归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瘀毒化热型,方选四妙勇安汤加减将本病分为3个型:寒凝脉络型,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风寒湿痹型,风偏盛者选防风汤加减,寒偏盛者选当归四逆汤加减,湿偏盛者选蠲痹汤加减,瘀血重者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兼肝肾亏虚者选独活寄生汤加减;肝郁气滞型,方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2.2 单方治疗孙宏伟等主张从肝论治,认为肝阳充足升发条达,气血才得以通畅,应调解少阳,温补肝阳,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

喻红兵等用桂枝附子汤治疗雷诺病32例,总有效率达88% 。

药物组成:
黄芪30 g,当归、鸡血藤各20 g,桂枝、赤芍、白芍、川芎、茯苓各15 g,熟附片、杜仲、陈皮各10 g,生姜5片,共奏健运阳气、温行气血之功。

地黄饮子具有滋肾阴、补肾阳、柔肝养肝之功,单桂升等用此方治疗雷诺病25例,痊愈17例。

陈红英以芪附延胡索汤(黄
芪60 g,白芍20 g,桑寄生、当归各15 g,防风、羌活、附子各10 g,延胡索、姜黄、淫羊藿各12 g,甘草6 g)随症加减治疗雷诺病28例,总有效率达92.9%。

高金良用代寒方(仙灵脾、仙茅、巴戟天、黄芪、桂枝、制附子、白术、枳壳、青皮、丹参)治疗雷诺病,并予对照组口服心痛定,结果表明治疗组手指皮温恢复到正常所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张志霞等用温阳通痹五虫汤即阳和汤加水蛭、土元、全蝎、蜈蚣、蝉蜕治疗雷诺综合征30例,患者甲皱微循环的改善明显优于倍他乐克组。

2.2.3 非药物治疗在艾灸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效果良好。

薰药组成:桂枝、红花、桃仁、当归、川芎、丹参、干姜、熟地、牛膝、赤芍。

本法中艾灸温经散寒,通阳活络,借助中药薰药活血化瘀,效果更佳。

选肺、大肠表里经及肝经穴位针刺,达疏肝理气、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效。

Schlager 等。

对26例雷诺病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耳穴电针,结果表明,耳穴电针可降低原发性雷诺现象的发生频率和减轻其严重程度,但未对皮肤血流灌注量和肤温产生影响。

综上,雷诺现象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中西医治疗均有一些进展,但对其发病机理了解不够透彻,故目前疗效不确切。

随着雷诺现象在中西医方面的深入研究,该病的疗效也将会得进一步的提高。

更多信息请查看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