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和来源,认识到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和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噪声的定义和来源2. 噪声的危害3. 噪声的控制方法4. 噪声的控制措施5. 噪声监测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噪声音频,让学生感受噪声,引发学生对噪声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来源和危害,讲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噪声控制的实际意义。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减少噪声的实践活动,如制定噪声控制规定、开展噪声科普宣传等。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噪声的相关概念、危害和控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噪声控制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噪声控制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噪声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参与噪声控制实践活动的效果,如提出的措施的可行性、实际操作能力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南:提供有关噪声的基本概念、危害和控制策略的教材或指南。

2. 多媒体演示:使用PPT、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噪声的例子和对环境的影响。

3. 噪声测量工具:如噪声计,用于现场测量不同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4. 案例研究:收集有关噪声控制成功案例的研究报告或新闻报道,用于分析和讨论。

5. 实践活动材料:如噪声屏障模型、隔音材料等,用于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

噪声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噪声污染的概念、来源、影响以及控制方法,以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噪声污染的基本特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源。

2.解释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

3.分析噪声控制的常用技术和措施,并评估其效果。

4.设计简单的噪声控制方案,增强环境保护行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噪声污染的基本概念、噪声的测量、噪声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噪声控制技术和噪声管理政策等方面展开。

课程将详细解读教材中的以下章节:1.噪声污染的定义与分类2.噪声的测量与评价3.噪声对人类的影响4.噪声的控制技术5.噪声控制案例分析6.噪声管理政策和法规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对噪声污染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噪声污染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噪声控制的实践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活动,让学生亲手实践噪声控制技术。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噪声控制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环境科学》相关章节2.参考书籍:噪声污染控制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噪声污染控制相关的视频、动画和图表4.实验设备: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控制设备模型5.网络资源:环保部门发布的噪声控制政策和案例库通过以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多角度的学习平台,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在噪声污染控制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噪声污染控制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噪声控制技术应用的能力。

寝室噪声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寝室噪声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在校园内,寝室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噪声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培养其噪声监测和分析能力,特设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污染的基本概念、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噪声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噪声监测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的技能。

4. 提高学生分析噪声数据、评估噪声污染程度的能力。

5.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校园生活。

三、课程内容1. 噪声污染基础知识- 噪声的定义、分类及等级划分- 噪声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2. 噪声监测技术- 噪声监测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噪声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噪声监测报告的撰写3. 实际操作训练- 寝室噪声监测方案设计- 寝室噪声监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寝室噪声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4. 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寝室噪声污染案例- 探讨寝室噪声污染的成因及解决方案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噪声污染基础知识、噪声监测技术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3. 实验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寝室噪声监测实验,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噪声污染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3. 案例分析报告: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4.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噪声污染知识、监测技术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课程实施1. 课时安排:共8课时,其中理论课4课时,实验课4课时。

2. 教学资源:噪声监测设备、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3. 教学环境:实验室、教室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噪声监测的基本技能,提高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校园、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噪声的定义、来源及危害,掌握噪声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噪声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3. 学生了解我国噪声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认识到噪声控制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噪声控制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噪声控制项目研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噪声对生活和学习的危害,培养自觉维护安静环境的意识。

2. 学生在参与噪声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环保责任感,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3. 学生通过噪声控制课程的学习,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结合物理、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噪声控制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噪声基础知识:- 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危害- 声音的传播原理2. 噪声控制原理:- 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声学原理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3. 噪声控制技术:- 吸声、隔声、消声和减振技术- 噪声控制设备的原理与选用4. 噪声污染防治:- 我国噪声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城市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5. 实践活动:- 噪声测量与数据处理- 设计简单的噪声控制实验- 小组合作开展噪声控制项目研究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噪声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及危害,掌握声音传播原理。

南昌大学噪声课程设计

南昌大学噪声课程设计

南昌大学噪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噪声的定义,掌握噪声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噪声的度量标准,了解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噪声控制原理和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噪声控制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噪声监测仪器,进行实地噪声测量,并分析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使其关注噪声污染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噪声控制与治理的积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成长。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噪声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噪声基础知识:包括噪声的定义、分类、传播特性等,参考教材第二章。

-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噪声的传播与接收- 噪声的影响因素2. 噪声度量与评价:介绍噪声的度量标准、评价方法和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参考教材第三章。

- 噪声级(分贝)的度量- 噪声污染评价标准-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噪声控制技术:包括噪声控制原理、技术和应用,参考教材第四章。

- 噪声控制原理-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隔声、消声等)- 噪声控制案例分析4. 噪声监测与治理:介绍噪声监测方法、仪器及其在实际治理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五章。

- 噪声监测方法与仪器- 噪声监测实施步骤- 噪声治理策略与实践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以教材为基础,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噪声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针对噪声基础知识、噪声度量与评价、噪声控制技术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实践教程教案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实践教程教案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实践教程教案第一部分:引言环境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实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技能,并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2. 理解环境噪声的特点和影响;3. 掌握环境噪声测量和评估的方法;4. 学习环境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 实践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实际操作。

第三部分:课程安排1. 第一课: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导论-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定义和目标- 环境噪声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第二课:环境噪声测量和评估- 测量噪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噪声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校准- 噪声评估标准和规范3. 第三课:环境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源控制原理和方法- 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的设计和应用- 消音器和减振装置的使用4. 第四课: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环境噪声问题- 设计和实施环境噪声控制方案- 评估和改进噪声控制效果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验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将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最终项目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

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对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部分: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实践导论》- 作者:XXX2. 参考资料-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导论》- 作者:XXX-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手册》- 作者:XXX- 相关学术期刊和国际标准第六部分: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资深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师和学术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

他们将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第七部分: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深入了解环境噪声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噪声治理工程课程设计

噪声治理工程课程设计

噪声治理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噪声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措施,掌握噪声治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提高学生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解决噪声问题的能力。

1.了解噪声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噪声治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能够运用噪声治理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噪声问题;5.能够制定简单的噪声治理方案;6.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噪声治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噪声治理工程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噪声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措施。

1.噪声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治理的概念和意义。

2.噪声治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噪声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噪声治理工程的流程:噪声治理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和验收。

4.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和技术;噪声污染防治设备和材料。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噪声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噪声治理工程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噪声治理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噪声治理工程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噪声治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噪声治理工程》及相关辅助教材;2.参考书:噪声治理工程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3.多媒体资料:噪声治理工程的图片、视频和动画;4.实验设备:噪声治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教案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教案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环境噪声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掌握环境噪声监测和评估的技术手段;4.了解环境噪声控制法规和政策;5.能够设计和实施环境噪声控制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噪声的概念和分类1.1 环境噪声的定义和特点1.2 环境噪声的分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2.1 声学基础知识回顾2.2 噪声源控制方法2.2.1 噪声源的消声技术2.2.2 噪声源的隔声技术2.3 噪声传播控制方法2.3.1 建筑物的隔声设计2.3.2 地面铺装和隔音地板的选择 2.4 噪声接收点的控制方法2.4.1 声屏障的设计和建设2.4.2 绿化带的设计和建设3. 环境噪声监测和评估技术3.1 噪声监测仪器和设备3.2 噪声监测方法和技术3.3 噪声评估标准和指标4. 环境噪声控制法规和政策4.1 国家环境噪声标准与规定4.2 环境噪声控制相关法律法规4.3 噪声源排放控制的政策与实施5. 环境噪声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5.1 环境噪声调查与分析5.2 环境噪声控制方案设计5.3 环境噪声控制实施与效果评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知识,介绍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选取现实中的案例,分析解决环境噪声问题的具体方案。

3. 讨论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环境噪声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噪声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实地测量噪声数据,并设计环境噪声控制方案。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1.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导论》2. 《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估技术》3.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案例分析》参考资料:1. 李志刚. 环境噪声控制[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2. 赵秀花. 环境噪声控制技术[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3. 马华宁. 环境噪声监测与防治[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5.五、教学评估方式1. 平时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系别: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一、课程目的: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为促进学生掌握噪声治理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具备噪声治理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利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设课程设计一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噪声治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特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二、设计任务——吸声降噪设计
某工厂空压机房设有2台水泵,距噪声源3m,测得的各频带声压级如表1所示。

现欲采用吸声处理使机房噪声降到90dB(A),因
此选用NR80评价曲线,请选择吸声材料的品种和规格,以及材
料的使用面积。

表1 各频带声压级
三、噪声降噪的设计原则:
(1)先对声源进行隔声、消声等处理,如改进设备、加隔声罩、消声器或建隔声墙、隔声间等。

(2)当房间内平均吸声系数很小时,采取吸声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单独的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房间面积较小,所需降噪量较大,宜对天花板、墙面同时作吸声处理;车间面积较大,宜采用空间吸声体、平顶吸声处理;声源集中在局部区域时,宜采用局部吸声处理,同时设置隔声屏障;噪声源较多且较分散的生产车间宜作吸声处理。

(3)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场所,采用吸声处理,不能达到理想的降噪效果。

(4)通常吸声处理只能取得4~12dB的降噪效果。

(5)若噪声高频成分很强,可选用多孔吸声材料;若中、低频成分很强,可选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或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若噪声中各个频带成分都很强,可选用复合穿孔板或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通常要把几种方法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吸声效果。

(6)选择吸声材料或结构,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腐蚀、防尘等工艺要求。

(7)选择吸声处理方式,必须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修、施工、安装的方便因素,还要考虑省工、省料等经济因素。

四、计算步骤:
1、房间尺寸:10m(长)×6m(宽)×4m(高)
容积V=240m3内表面积S=248m2
内表面为混凝土面
S墙1=S墙3=40m2 S墙2=S墙4=24m2
S天=S地=60m2
噪声源位置:地面中央,Q=2
2、混凝土在各个倍频程下的吸声系数如下表2:
表2 混凝土的吸声系数
3、由设计任务知要处理的主要是中、低频噪声,因此可选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或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对其进行吸声处理。

(1)将测量值填入下表3中;
(2)根据NR80曲线查得噪声的允许值并填入表3;
(3)由测量值减去允许值确定减噪量∆L p 并填入表3; (4)由2α=1α·100.1∆L p ,求得处理后的吸声系数2α并填入表3; (5)计算临界半径r c : 1α=
6
3
02.0301.0⨯+⨯=0.015
指向性因数Q=2 由2
r 4πQ = R 4, 得: r c =π
QR 41=)1(41
11απα-QS =0.40
表3
钢板材料穿孔板(孔径5,板厚1,穿孔率5%空气层厚150,内填玻璃棉,25kg/m 3)共振吸声结构进行吸声降噪,钢板的吸声系数如下表4:
假设需要安装材料的面积为S 1,则有:
21131258
)
258(ααα≥⋅-+⋅ S S
○1当频率f=125Hz 时,158.0258
)258(01.060.011≥-⨯+⨯
S S
求得: S 1 ≥ 64.72m 2

2当频率f=250Hz 时,079.0258
)258(01.065.011≥-⨯+⨯
S S
求得: S 1 ≥ 43.46m 2

3当频率f=500Hz 时,100.0258
)258(01.060.011≥-⨯+⨯
S S
求得: S 1 ≥ 39.36m 2

4当频率f=1000Hz 时,159.0258
)258(02.055.011≥-⨯+⨯
S S
求得: S 1 ≥ 67.66m 2

5当频率f=2000Hz 时,063.0258
)258(02.040.011≥-⨯+⨯
S S
求得: S 1 ≥ 29.19m 2

6当频率f=4000Hz 时,040.0258
)258(02.030.011≥-⨯+⨯
S S
求得: S 1 ≥ 18.43m 2 综上,得需要安装材料的面积S 1 ≥ 67.66m 2。

取S 材=68m 2,装上材料后,墙面的平均吸声系数为4α,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