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安全疏散模拟分析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摘要】本文基于某地铁车站展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分别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概述、某地铁车站结构分析、安全疏散模拟分析、应急预案制定和安全疏散演练进行了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强调了安全疏散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某地铁车站、结构分析、模拟分析、应急预案、安全疏散演练、重要性、建议、展望、总结、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快速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和挑战。
安全疏散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乘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火灾、地震等灾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疏散,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疏散进行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乘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有助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城市运行的稳定和有序。
本研究以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安全疏散情况进行分析和模拟,旨在揭示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情况,分析车站结构特点,模拟安全疏散过程,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安全疏散演练,从而全面了解该车站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安全保障情况。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参考,提高车站安全防范能力,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可以为类似地铁车站和其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经验借鉴,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整体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水平。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地铁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节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铁站客流量大、交通线路复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疏散工作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进行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至关重要。
要对地铁车站的疏散路径进行分析。
地铁车站往往有多个入口和出口,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针对不同区域的乘客,必须明确疏散路径,确保疏散的顺畅和高效。
还要对地铁车站的出口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满足疏散所需的承载能力。
要考虑地铁车站的人流量。
地铁车站的人流量是非常大的,换乘时人流量更是会增加。
在进行疏散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变化情况,以便准确评估疏散的时间和压力。
还需要考虑乘客的行为特征,如乘客的步行速度、排队行为等,以便更好地预测疏散效率。
要编制应急疏散预案。
根据对地铁车站的疏散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各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并制定疏散路径和疏散方式。
预案中还需要考虑人员指挥、疏散设施等方面的细节,以确保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进行模拟和演练。
为了验证疏散预案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实地模拟和演练。
通过模拟和演练,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模拟和演练还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对地铁车站的疏散路径、人流量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分析,可以有效应对紧急情况,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通过模拟和演练,可以进一步完善疏散预案,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这将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站在日常运营中承载着数以万计的人流,其安全疏散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以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疏散安全问题展开分析。
首先,需要对地铁车站的结构进行简要阐述。
该车站设有1号、6号两条地铁线路的站台,分别连接上下行方向的乘客。
除了地铁的进出口,该车站还配有自动扶梯、楼梯和电梯等上下行通道,以及一个综合性大厅和商业区。
然后,针对车站在日常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疏散问题进行分析。
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车站突发事件引发的紧急疏散情况。
例如,在地铁发生车辆故障或人群拥挤时,需要及时疏散上下通道的乘客。
如果车站内没有充足的疏散通道或者疏散机制不够完善,将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地铁车站在日常运营中应加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疏散演练。
例如,建立完善的疏散通道和标志体系,提高乘客自救和互救能力,配备应急疏散设备和消防器材,并配合安保人员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及时组织疏散活动。
另外,针对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乘客,在车站设置专门的优先疏散通道,并配有轮椅通道等辅助设施,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最后,为了提升地铁车站的安全疏散能力,需要不断地加强相关部门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安全问题。
同时,还要加强对车站管理人员和策应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增强他们的危机应对能力和责任心。
综上所述,针对某地铁车站的安全疏散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措施、优化疏散通道和机制、加强特殊人群疏散和管理人员培训等手段,不断提升车站的安全疏散能力,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
城市地铁车站施工安全疏散模拟及优化设计

城市地铁车站施工安全疏散模拟及优化设计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逐渐开发,城市地铁建设也迅速出现,由于地铁车站施工场地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其施工空间有限且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当发生事故时由于疏散不当发生过度拥堵和踩踏的事件比比皆是。
由于地铁车站施工处于地下且施工环境非常复杂,而其中施工人员也常常处在危险当中。
本文运用BIM技术建立施工人员疏散模型,通过优化施工出口位置,从而降低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
关键词:地铁车站;施工安全;疏散模拟;优化设计1 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我国地铁建设面临巨大的安全事故风险,当事故真正发生时踩踏事故频发,因此施工人员遇险疏散问题尤为重要。
目前多通过疏散演习得到数据进行安全工程建设,但相比之下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会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徐伟伟指出,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地铁和办公楼都在使用或建造,对疏散的研究和探索是绝对必要的[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杨烜峰指出由于我国处于事故及灾害频发的形势下,因此对建筑内紧急逃生疏散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2]。
BIM技术的可视化和协同性对于目前的疏散模拟研究也很适用,然而目前很少有运用系统信息化安全风险预警技术实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预警的研究,所以进行盖挖地铁车站施工安全疏散的研究,对国内盖挖地铁车站施工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2 施工人员疏散模拟模型建立运用BIM技术建立了地铁车站施工人员疏散模拟模型,并提取其主体结构工程量,进行地铁4D施工模拟。
建立一个动态的施工场景,将BIM静态模型和BIM施工模拟软件相结合进行协同工作,同时加入时间计划,将三维模型变为四维模型,再施工过程的动态演示。
选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进行施工工期的编制。
将建立好的Revit模型导入Navisworks中,并在时间维度上检查模型,以进一步发现问题。
在BIM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安全疏散模拟系统的建立,从而抽离出特定环境的环境来模拟劳务人员的逃生疏散情况。
城轨站人群应急疏散建模与仿真分析

目录第1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 研究现状综述 (6)1.3 论文章节安排及研究思路 (7)1.3.1 论文章节安排 (7)1.3.2 研究技术路线 (7)1.4 本章小结 (8)第2章人员疏散的影响因素 (9)2.1 个体特征对应急疏散的影响 (9)2.2 站内空间布局及建筑结构对应急疏散的影响 (11)2.3 人群疏散行为对应急疏散的影响 (12)2.4 本章小结 (13)第3章人员疏散行为调查分析 (13)3.1 调查问卷设计 (13)3.1.1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13)3.1.2 不同个体特征下疏散行为交叉分析 (19)3.1.3 不同个体特征下拥挤反应交叉分析 (21)3.1.4 问卷结果分析 (23)3.2 本章小结 (23)第4章基于Anylogic的城轨站应急疏散仿真 (23)4.1 仿真建模步骤 (23)4.2 构建模型环境 (25)4.3 行人流程图 (27)4.4 仿真参数设计 (28)4.5 本章小结 (29)第5章城轨站应急疏散仿真分析 (30)5.1 一般情况下应急仿真研究 (30)5.2 火灾情况下应急仿真研究 (33)5.3 楼梯宽度对火灾情况下应急疏散的影响 (37)5.4 基于仿真结果的结论及建议 (39)参考文献 (40)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41)附录1 轨道交通安全疏散行为调查问卷 (41)城轨站人群应急疏散建模与仿真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发展和扩大,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轨道交通是大多数人进行中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具有速度较快、经济实惠、相对安全、载客量多等优点,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地铁换乘站应急疏散仿真模拟研究

地铁换乘站应急疏散仿真模拟研究摘要:由于地铁站自身封闭、狭隘的局限性,当地铁站内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高效迅速的安全疏散站内人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同地铁站,其设计构造、高峰小时客流量等指标不同,疏散路线和疏散时间存在差异。
这就要求地铁车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组织全体乘客完成疏散。
本文以某换乘站为例,选取高峰时间段建立换乘站应急疏散模型,以验证换乘车站的疏散能力,并提出提升疏散能力的有效措施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站应急疏散;疏散时间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Simulation study on emergency evacuation of subway transfer stationZhang Ying1,Li Zhenxing2(Tianjin line 3 Rail Transit Operation Co., Ltd,TianjinChina,300190)Abstract:Due to the closed and narrow limitations of the subway station itself, when an emergency occurs in the subway station, how to evacuate the station personnel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is a crucial issue. Different subway stations have different design structures, peak hour passenger flow and other indicator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evacuation routes and evacuation times. This requires the subway station to organize all passengers to evacuate at the fastest speed and in the shortest time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afety. Taking a transfer st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peak time to establish an emergency evacuation model of the transfer station to verify the evacuation capacity of the transferstation,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vacuation capacity.Keywords:Rail transit; Emergency evacuation of transfer station; Evacuation time0 引言由于地铁的载客量大、速度快、正点率高、出行方便等优点,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地铁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也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的分析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某地铁车站为例,对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进行分析,从事故原因、疏散通道、应急设施等方面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提供借鉴。
一、事故原因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事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不可抗力因素等。
设备故障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可能会出现磨损或老化现象,从而导致设备故障。
人为操作失误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人员的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信号系统失灵等情况。
不可抗力因素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如地震、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可能导致地铁设备损坏,从而引发事故。
二、疏散通道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疏散通道是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车站的出口设置需合理。
地铁车站出口的设置应该符合规范,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顺利地疏散。
疏散通道应该保持畅通。
地铁车站内的通道应当保持清晰明了,不得设置障碍物或堵塞通道。
应该设置紧急救援设施。
在地铁站内设置紧急救援设施,如安全疏散指示牌、灭火器、应急通讯设备等,以备紧急情况发生时使用。
三、应急设施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应急设施是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列车应急制动装置应当完好。
在紧急情况下,列车应急制动装置能够迅速启动,减缓或停止列车的运行速度,以便乘客安全疏散。
车站内应设置应急按钮。
在乘客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应急按钮通知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车站应急疏散设备应当完善。
在车站内应当设置紧急疏散设备,如消防器材、应急通讯设备等,以备紧急情况发生时使用。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疏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高峰期和突发事件发生时。
本文将基于某地铁车站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
某地铁车站位于市中心,是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枢纽。
每天有数万名乘客在该车站进出闸机。
为了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疏散,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疏散分析。
需要对车站的疏散通道进行评估。
车站内部应设有充足的疏散通道,以确保乘客能够快速、有序地离开车站。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足够容纳大量人流,且不应有堵塞或拥挤的情况。
应设立明确的疏散指示标志,为乘客提供正确的疏散路线。
需要对疏散时间进行评估。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乘客的疏散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应根据车站的乘客流量和设备状态,以及紧急状况的程度,评估乘客的疏散时间。
在日常运营中,车站管理者可以进行模拟演练,以了解乘客在不同情况下的疏散速度,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还需要进行人员疏散的模拟和优化。
根据车站的布局和人员流动规律,可以使用轨道交通安全疏散模拟软件,对疏散过程进行模拟。
通过模拟可以得到疏散的最佳路线和时间,以及各个出口的负载情况等信息。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车站管理者可以根据模拟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以保证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安全疏散还需要考虑人员的心理因素。
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可能会恐慌和无法冷静应对。
车站应配备足够的应急广播设备,及时向乘客发布安全指示,并提供人员疏散的指导。
可以在车站设置紧急求救装置,方便乘客在危险情况下向工作人员求助。
基于某地铁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分析需要考虑疏散通道、疏散时间、人员疏散模拟和优化,以及人员心理因素等因素。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策划,可以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疏散,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站台均有2组楼、扶梯直达站厅,其中双扶梯 组疏散效率较低,导致较长时间的排队拥堵,且扶梯 构造宽度约2 m,使用宽度仅为1 m,作为紧急疏散使用
表3 公式估算与软件模拟疏散时间对比
保证各站台乘客疏散到站厅安全区域,且疏散时间不大
于规范要求的6 min指标。但规范考虑在紧急情况时,
上行扶梯可正常运行,下行扶梯暂停作为降能的楼梯使
用,按公式估算得出的疏散时间明显小于软件模拟结果
(见图5),该结论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根据模拟数据,站台2的疏散时间已接近6 min限
值,在设计中,优化平面布置,适当加大楼梯宽度,改
表2 早高峰客流构成分配表
性别 男性
女性
年龄/岁 17~29 30~50 51~80 17~29 30~50 51~80
百分比/% 8.0 31.0 10.0 7.0 31.0 13.0
3.3 平面布置模型 利用模拟软件导入设计图纸,去除无关内容,仅留
下墙体、扶梯、进出站闸机、出入口通道、障碍物等与 仿真有关的元素。将经过优化后的客流数据分配到枢纽 站各层中,根据站厅和站台层的平面布置设定各区域静 态人数,在公共区售票机、闸机处布置较多人流。设定 共8个安全疏散出口,关联各层楼、扶梯,安全疏散目
项目
站台1(6号线上行、5号线下行)
站台2(5号线上行、6号线下行)
站台3(环线站台)
人数/人 人数/人 人数/人
疏散时间与 人数曲线
800 720 640 560 480 400 320 240 160 80
0 0 30 60 90 120 来自50 180 210 240 270
总疏散时间/s
800 720 640 560 480 400 320 240 160 80
模拟时假定车站出现了紧急状况,由事故广播通 知站内所有乘客向室外疏散,所有人员中止当前活动并 转换为疏散状态,疏散设施能够按既定的设计要求发 挥作用。相应地,软件仿真模式设定为紧急疏散模式 (Evacuation)。与普通环境不同的是,软件会考虑人 员可能出现的极端行为。模拟过程如下:
图3 交通设施剖面示意图
2 模拟项目背景
左右线重叠5号线 左右线重叠6号线
最下层侧站台环线
冉家坝站为3条线换乘车站,属大型地 铁枢纽站(见图2),主体共地下6层。其中2 条线采用同站台平行换乘形式,第3条线与前 2条线形成十字换乘,主要换乘形式为“台台”直达形式,能方便地组织与出站方向一 致的站厅层换乘(见图3)。冉家坝站一次设 计,同期实施,对乘客进出站和换乘方案要 求更高,设计难度加大,在设计期对乘客疏 散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凸显其重要性。
- 81 -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安全疏散模拟分析 邢彦林
1.2 乘客行为特征 当列车到达地铁换乘站后,乘客在短
时间内完成上下车,出站乘客沿侧站台集中 到楼梯口出站,换乘人流沿换乘流线进入另 一条线站台。通常疏散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 响,如寻找交通导向标识、行为决策等,同 时对其他人造成影响。在紧急状况下,人群 会出现挤行、从众、趋光等本能避险行为。 乘客的疏散反应过程为:感知(辨识导向) →确认(疏散方向) →评估(人流特征) →选择(自己的疏散行为)。不同乘客的生 理、心理、经验、影响等属性并不相同,在 建立模型时需设定不同的参考值。
4 仿真模拟结果
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运算后得到各种数据输出,包
CHINESE RAILWAYS 2012/01
- 83 -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安全疏散模拟分析 邢彦林
括客流平面动画、疏散时间曲线、人流密度图等。利用
各种输出数据,分析设施效能和疏散效率,确定瓶颈位
置,检查设计中存在缺陷的区域,对改进建筑设计和疏
(1)疏散最重要的指标——“时间”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其中,疏散设施和人员数量2个变量对结果起 主导作用,设计时应作重点考虑。
(2)在紧急情况下,出入口会出现“瓶颈”和 “排队”现象,设计和管理应提供相应措施,保障安全 疏散,如增加导向标识,口部专设管理人员引导疏散, 出口加强新风供应等。
(3)现有规范建议的估算公式和方法一般会低估
善疏散条件。
4.2 站厅层疏散
冉家坝站站厅公共区面积达到6 500 m2,足够容纳
预测客流范围内的乘客数量。模拟显示,在疏散30 s
人数/人
2 300 2 070 1 840
公式估算
仿真模拟
1 610
1 380
1 150
920
690
460
230
0 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1)对设计输入条件中的客流预测数据进行分 析,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模型的输入参数,并取全日客流 最大的早高峰小时客流作为基准数据。
(2)根据枢纽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立乘客疏散仿 真模型,对枢纽站客流进行适应性分析,验证需求变 化,保证数据准确。
(3)通过一系列模拟运算,获取重要的输出数据 和分析图表资料,能反映站内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乘 客进出站、换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延误,空间阻塞点, 紧急状况下的疏散时间等重要评价指标。
空间模型的建立通常使用节点和精细网格模式,可
以较真实地反映人员在建
筑环境中的行为特征。首
先将空间划分为与人的平
面投影大小相近的网格。
在网格空间中,生成楼
梯段、平台、进出站闸
机、出入口等节点(见图
1),并对网格和每个节
点的属性进行定义。
图1 空间节点示意图
CHINESE RAILWAYS 2012/0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安全疏散模拟分析 邢彦林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 安全疏散模拟分析
邢彦林: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与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级建筑师,陕西 西安,710043
摘 要: 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客流进行仿真模拟 分析,提供详尽的接近真实的疏散过程,其数 据可以用于流线分析、成果验证及设计优化。 以重庆三线换乘地铁枢纽冉家坝站为例,建立 人、流线、结构、障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 模型,对紧急状况下的客流疏散进行仿真模 拟。结果显示:疏散设施、人员属性等要素在 疏散过程中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大型枢 纽车站疏散设计的优化思路与评价方法。 关键词:仿真;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疏 散;安全评估;方案优化;重庆冉家坝站
3 疏散仿真模拟
图2 换乘枢纽冉家坝站总平面示意图
计算机疏散模拟软件通过对不同情境下 避难过程的模拟分析,检查紧急条件下人流 疏散情况。在平面网格化定义时,根据不同部位设置不 同的节点类型,包括自由节点、楼梯节点、出入口节点 等。通过对人员模块、人流模块、行为模块、灾情模块 等的综合分析,完成给定条件下的疏散过程分析。 3.1 模拟方法与目标
图3 站厅层乘客初始分布平面图
线路
6号线 5号线 环线 超高峰系数
上行
上车
下车
3 330
4 051
3 100
3 750
2 950
3 850
1.35
1.35
下行
下车
上车
5 102
5 709
4 950
5 600
4 300
4 560
1.35
1.35
客流在不同时段内构成不同。在早高峰时段,主要 为上班客流,其次为上学、早购、入城客流等。不同的 客流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直接关系到疏散能力,根据 调研和经验数据,拟定乘客的构成参数(见表2)。
比
时间已接近6 min限值
楼、扶梯数减小了总疏散时间
- 84 -
CHINESE RAILWAYS 2012/0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安全疏散模拟分析 邢彦林
城市轨道交通
时,利用率不高。在设计过程中,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条 件下,应布置足够的疏散楼梯,为安全提供保障。
5 分析结果
根据仿真模拟输出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得出如下结 论:
疏散的难度。 (4)利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机仿真软件能对事故
状态下可能发生的疏散情景进行模拟,且过程直观,数 据可溯,其结果比传统的估算方法更加科学、可信,能 作为设计时的评价手段之一。
(5)在复杂流线条件下布置平面时,应尽量减少 流线弯折,减少疏散路径宽度突变。
随 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 地铁线路逐步形成网络化运营,随之出现了两线 及多线换乘的交通枢纽车站。该类车站建筑功能较多, 流线复杂,且大多数地铁枢纽站位于地下,空间受限, 向地面疏散困难。当前,地铁相关规范中对换乘车站的 疏散要求并不具体,且业内也缺少成熟的前期评估体 系,在设计阶段,更难通过实地验证的方法解决安全疏 散设施的配置问题。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可以 通过建立仿真模型研究特定条件下客流的疏散问题。以
图4 1—3站台层乘客初始分布平面图
3.4 模型验证 根据软件要求,建立的模型需要进行复核和验证。
通过模拟和抽样检查方法确认数据的可靠性,运用长期 的专业经验及对类似项目的现场调研核实数据,确保所 建立的模型是高质量的,并充分反映了研究时段内的站 内状况,能够达到实验所要求的目标。将各站台层候车 与上下车乘客的分布情况、站厅层公共区人流动态和位 置关系与实际运营车站内的乘客分布照片进行对比,验 证所建立的模型是否接近实际运营车站的站内情景。
总疏散时间/s
图5 总疏散时间-人数曲线对比图
后,乘客已基本形成股状人流有序疏散,但在转角和闸 机部位出现了轻微的拥堵(见图6),提示设计中应优 化该类部位。需要注意的是,紧急疏散时,人员出现了 “从众”心理和靠近疏散指示标记的“顺墙”行为,体 现了设置地面发光警示和导向标识的必要性。最终,站 厅层乘客在2.5 min内疏散至安全出口处。 4.3 疏散楼、扶梯存在的问题